时间:2023-08-29 16:32: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辩论论证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喘证的辨证;治法及预防调护
1辨证
喘证也常为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一般来说,诊断并不甚难,但由于患者的体质、性别、年龄以及受邪性质、病位深浅、病程长短,邪正盛衰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中要特别注重辨证施治。
1.1辨寒热 寒热是辨别病邪性质在机体的反应,凡痰多稀薄,头痛恶寒,或兼恶寒发热,口不渴,苔白腻,脉浮滑此为寒证;凡喘而烦热、咽痛,口渴喜饮冷,痰黄稠粘,小便赤涩,或胸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属热证。
1.2辨表里 表里主要是说明病位的浅深,喘证初起多兼恶寒、咳喘、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即属表证;如表邪不解,出现喘促气粗,胸闷咯痰,甚至发热等,即属里证。
1.3辨虚实 虚实是指邪正盛衰对峙而言,虚证每见于体质赢瘦或慢性患者,虚证多见气怯难续,声低息短,动则为甚;又分肺虚和肾虚,肺虚是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微、神疲畏风,舌淡苔少,脉弱;肾虚多因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形瘦神疲,肾虚又分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是喘而跗肿、畏寒肢冷、脉微细或沉弱;肾阴虚则喘咳咽痛,潮热面红、五心烦热,脉细数无力;总之,实证声高气粗、邪气雍盛、病程较短,发病急促以感受外邪为主;虚证则以病程迁延日久、脏腑受损严重。
2治法
中医治疗喘证,不拘一方一法,而是根据临床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2.1解表法 喘证初起兼有表证,当先疏邪解表,调和营卫,使邪从汗解,喘证多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有汗用桂枝加杏子厚朴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无汗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甘草、芍药、五味子)。
2.2清热法 喘而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吐稠痰,口渴喜饮冷,胸闷烦躁或发热汗出,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以宣肺清热定喘,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可合定喘汤同用(白果、麻黄、桑皮、款冬花、半夏、苏子、杏仁、黄芩、甘草)。
2.3祛痰法 喘证素有脾虚生痰,痰浊上涌,表现为喘咳痰多,粘腻,胸中痞闷,甚则胸痛,或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降气,用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合二陈汤(半夏、茯苓、甘草)加苍术、厚朴;痰多而涌,不得平卧,便结,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合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厚朴、当归、陈皮),若咳痰黄稠,量多,喘急面红,烦躁咽干,用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加知母、黄芩、瓜蒌。
2.4补法 喘证日久,缠绵不断,即呈现虚证,可分为肺虚,肾虚,肾虚又分肾阳虚和肾阴虚。
2.4.1肺虚,喘促日久,咳声低弱,喘促短气,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淡红,脉软弱,动则喘甚,治宜益肺定喘,用参麦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加沙参、玉竹、贝母之类;若喘咳吐痰稀薄,时觉形寒肢冷,口不渴是肺虚有寒,治宜温肺散寒,用参麦饮去麦冬,加黄芪、桂枝、干姜、甘草;若食少便溏,气坠感为肺脾同病,治宜补脾养肺,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炙甘草、茯苓、龙眼肉、大枣、醋柴胡)。
2.4.2肾虚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形瘦神疲;肾阳虚,喘而跗肿,形寒肢冷,脉微细或沉弱;肾阴虚,喘咳咽痛,面红烦躁,手足心热,脉微细,舌红。总的治法,是补肾纳气,阳虚用金匮肾气丸(熟地、淮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合参蚧散(人参、蛤蚧);阴虚用七味都气丸,即肾气丸去肉桂、附子、加五味子;若虚实夹杂,呈上实下虚之证,证见喘促胸闷,咳嗽痰多,动则尤甚,腰酸肢冷,汗出心悸,小便频数,舌苔腻,脉沉细或濡滑无力,治宜标本兼治,降气化痰,兼能益肾,用苏子降气汤加沉香纳气归肾。
2.5固脱法 本病到后期严重阶段,往往肺肾俱虚,心阳不振,以致喘逆加剧,持续不能缓解,面青唇紫,汗出如珠,心慌,动则心悸,烦躁不安,肢冷,脉浮大而散,乃阳气欲脱之象,治以扶阳固脱,镇摄肾气,用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4.5 g加蛤蚧粉1.5 g。
【关键词】分期辨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同治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一大常见肝病。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的发病率约为10%,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第二高发疾病。
中医学虽无“脂肪肝”之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大致可归为“胁痛”、“痞满”、“积聚”、“肝胀”等病范畴。该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为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济生拔粹》有“风寒暑湿得以外袭,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扰动冲和,如是阴气当升不升,阳气当降不降,中焦痞塞,必成胀满”的记载,认为与“浊阴之气”有关;《临证指南医案》有“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等阐述,认为本病多由嗜酒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或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情志失常,长期忧思郁怒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浊郁结,气滞血瘀。其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而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导致脂肪肝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脂肪肝尚未有统一的中医、分型标准及相应治法。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根据其发展规律,脂肪肝应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
一、脂肪肝早期
脂肪肝早期大多症状不明显,可借助现代医学的有关检测方法和技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达到早期防止甘油三酯在肝脏的沉积的目的,逆转或减少肝细胞进一步脂肪变性,切断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展。
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热疫毒等关系密切。长期的饮食失调、缺乏运动导致脾胃内伤。肝乃将军之官,主疏泄,通调气机,情志不遂,则肝郁气结。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后期的痰浊、湿阻、瘀血等都可由肝郁脾虚、肝气郁滞引起,并导致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肝气郁滞:右胁胀满或疼痛,烦躁易怒,嗳气频作,情绪不佳时诸症加重,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郁脾虚:胁肋胀痛,胸闷腹胀,倦怠乏力,四肢酸困,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
二、轻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症状多局限而轻微,转氨酶可正常或异常,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质内出现中性脂肪滴——甘油三酯,肝细胞损害除了脂肪变性外还可以伴有气球样变等。此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故常见痰湿内阻、湿热痰浊两型。
痰湿内阻:胸闷胁胀,隐痛不适,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恶心,大便稀溏,头蒙不清,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化湿、理气止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本文由
湿热痰浊:右胁胀满不适或胀痛,胸闷腹胀,身热困倦,口干口苦口黏,尿赤便秘,肢体困重,脘闷纳呆。舌质红,苔白腻或厚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三、中度脂肪肝
早期脂肪肝未得到重视和治疗,将向脂肪性肝炎发展。肝中含有大量脂滴,肝细胞破裂后,外溢的脂滴可致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发生炎症反应,主要发生于肝小叶内。气球样变的肝细胞,特别是伴有较多Mollory小体的肝细胞也可发生坏死,引起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胶原纤维沉积而发生肝纤维化,并且全身症状较明显,血脂、转氨酶异常。此期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常见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两种证型。
气滞血瘀:右胁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旋覆花汤加减。
痰瘀交阻:口黏,纳差乏力,脘腹痞满,肝区胀闷疼痛,肝脾肿大变硬,舌质瘀暗或见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等。治以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之法。常用方如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四、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发展至重度脂肪肝,可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出现。有研究认为脂肪肝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沿着传统的坏死-炎症(脂肪性肝炎)-纤维增生的模式发展。肝纤维化影响了肝内微循环,影响血液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影响了肝脏的多种功能,甚至有发展成肝硬化的可能。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血脂、转氨酶严重异常。此期多年老患者,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常见肝肾阴虚和阳虚浊阴两种证型。
肝肾阴虚: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头昏眼花,腰膝酸软,眩晕心悸,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干红,苔薄少津或无苔,脉细弦而数。治宜养肝益肾、补益精血。方用左归丸加减。
阳虚浊阴:畏寒肢冷,腰酸乏力,下降,便溏气短,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细弱。治宜温肾化饮、健脾利湿。方用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减。
当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的增加主要与肥胖的高发密切相关。因此对肥胖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运动是治疗肥胖相关性脂肪肝的基础。临证时还可加用一些具有减肥功效的中药,如大黄、郁李仁、火麻仁、核桃仁、生地黄、当归等。: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可为饮食失调、感受湿热疫毒、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故临床辨治应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在分期治疗的基础上,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同时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运动,减肥、降糖、降脂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守清,吴良胜,蔡晶,等.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5):9~11.
2徐正婕,范建高,王国良,等.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模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4):392~39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方法 手段 辩证扬弃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317-02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该课)实效性的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该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之现实的最优化的辩证研究,是解决实效性问题的重要一环。
科学地总结国内对该课题方面的研究,客观地讲,该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如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的研究与改进举措、双边教学方法的研究、“两课”“知、情、意”的实效性的研究、教与学的主体地位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多媒体教学条件的配置与运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上述研究中,指出了该课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落后。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少;一言堂多,群言堂少;学习书本的多,接触实际少;被动学习者多,主动学习者少;专注听课的少,课上做其余事情的多;更有甚者,老师不愿意讲,学生不愿意听。教学手段上,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多数教者只是把书本内容简单地搬到电脑、屏幕上,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图、像、网络联接等现代传播技术、条件还没有充分的有效利用。该课没能达到科学性、系统性、价值性、审美艺术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没能做到“知”、“情”、“意”三者完美的结合。故此,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对该课学的好坏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模糊认识,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抵触情绪,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现状,国内的专家、学者提出一些较有建设性的观点,如,为改变单一的课堂灌输现象增加专题讲授、实践考察、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提出比较方法教学法,使学生融会贯通;提出优化教学手段,提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
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大量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方便快捷性,该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面临新的困惑,现实的实效性、针对性之出路在何方?
若实现该课的实效性、针对性的教学目的,客观辩证地分析上述研究成果,不难看出:上述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与实践方面,缺乏最优化的系统分析,缺乏该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优化的评估系统及认证体系;缺乏实施认证的目标管理体系;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缺乏反馈机制及动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与运用是定性的多,而定量的少;随意性多,系统性、计划性、有目的的实施少;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少;寓教于生活的少,寓教于乐的更少;由于对该课在观念上、管理上不重视,对该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理论研究深度也不够,系统性不强,实践上又缺乏规范性;同样,缺乏针对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与运用;缺乏对该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适用环境的选择;缺乏教学方法与内容结合方式的研究;缺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系统有机的转换、更新;缺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技术含量的支撑;更缺乏课堂学习及课下研讨的浓厚求知欲的有效激励机制;缺乏思想政治课新知识新思想的有效的传播量;缺乏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与形式、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有效研究;故此,该课程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应用不深入,其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不高;教学的实践的实效性有较大的或然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在某一高校某一班级,某一阶段可以,但仅具有特殊性意义不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全面客观的辩证地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在辩证扬弃的意义上,针对其存在着诸多不足及缺陷,突出该课程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优化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实践基础性、可操作性;坚持以哲学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公共关系双向传播与沟通的理论与实务技能,以与时代相吻合的思想政治理论为核心内容,以现实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切入点,密切联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从解决大学生当前及长远的关注的问题入手,着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此达到“知”、“情”、“意”共鸣。继而,以实效性为目的针对授课对象、授课环境,客观、系统、科学的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实用性、普遍性意义上得以推广,使受教育者由不愿意学,转变为愿意学,再转变为我要学;使受教育者从学习无用,转变为学习有用,再转变为终生受益等等。这是实现该课程实效性的最现实的选择。
辩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这一问题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在于,是解决该课程实效性的重要一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培养时代所需的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
辩证扬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就是要在克服其不足,保留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方法。
这些内容主要之点是:第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的本质规定、原则、特征、切入点、归宿点;第二,以该课程的内容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筛选、确定、排序教学方法及手段;第三,以该课程的教学环境、条件及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第四,以该课程的学期的不同阶段(如期初、期中、期末)及不同课程阶段(课前、课中、课后)系统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第五,以该课程的知识性、系统性与多方面、多视角的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传媒相结合来确定、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第六,以该课程的全程教学的战略系统性与各个阶段教学战术的灵活性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第七,以该课程传统模糊性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向科学的量化教学方法及手段过渡;第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的现实选择及具体模式:突出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双向性,通过疑难问题专题式、座谈式、对话式、演讲辩论式、案例式、调研式、论文式、报告式、网络交互式等丰富和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
辩证地扬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不仅是理论意义上的,更重要还是实践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现实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体系方案,方案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上升理论,升华理论;各种方法手段交融交互运用,先后重轻有别。第二,建立系统的评估及认证体系,以保证最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实施。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认证目标管理体系。第四,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人文实践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习惯。
辩证地扬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优化,是富有实效性的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实、具体的系统的统一;第二,建立该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优化的系统评估及认证体系;实施认证目标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第三,建立反馈机制,实施动态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组合;第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优化是以哲学指导,以现代心理学、现代公关学、现代传播学、现代管理学等学科相交融,并以此为科学理论依据,对其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性优化;第五,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是具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第六,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对于受教育者是喜闻乐见的集知识性、理论性、欣赏性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的选择;第七,掌握和运用方法与手段的人,必备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条件,应是事业型、学究型、宣传型、讲演型、主持型、沟通型、辩说型等几者于一体的通才教师;第八,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优化必须是建立在现代科技、传播技术的新生产力基础之上,使之具有科学化、标准化、信息量大,感染力强等特色;第九,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应以哲学、数学的科学定性、定量为基本思路;第十,创立其有共性、个性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优化组合的各种模式。
辩证地扬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其基本思路和方法是:第一,从个性意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从教学的实践中概括和推导出具有共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二,从分散的、不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到系统的形成教学方法与手段规律性的运用;第三,从该课程的内容到形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色,选择最适宜的导入点,如疑难的社会问题、关系到自身发展前途问题、价值取向等问题为切入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最优化研究与实践。
辩证地扬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其现实性的选择是:第一,依据课堂教学实际,客观、科学的区别分受教育者注意力、兴趣点的不同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第二,建立反馈机制,在一定的时段,对该学习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抽查,评估其效果,以不断地加以修正,进而采用更为现实可行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1]汪建华.“全国高校第二十一届哲学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2,(11).
[2]李文海.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三重挑战[J].高校理论战线,2001,(10).
[3]郭凤志,张澍军.关于加强“哲学原理”课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9).
[4]徐朝旭.“两课”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J].高校理论战线,2001,(11).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桥梁,它在完善知识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和无可比拟的作用。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都需要以此来构建最完善的知识结构。我们作为中国新诗研究所的研究生,在诗歌研究中我们同样能寻找到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契合点。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自然辩证法理论知识对于诗歌研究、诗歌研究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诗歌研究者应该掌握的一门学科。
辩证法即对立统一法则,在自然、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普遍存在。文学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就必然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对立统一的规律,形成文学艺术的辩证法。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反映于作家笔端,就形成了文学艺术的辩证法。批评方法则是文学艺术辩证法的一个分支,更是批评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1]古代诗论家根据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识鉴诸家”等重要批评方法,这些方法自成系统,不但对古代诗歌的创作、批评及鉴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一)客观分析批评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以诗解诗”是王夫之提出的诗歌批评方法,它要求评诗者按照诗歌本身的特点、规律去客观地评论诗歌。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帖垫师之识说诗,遇转则割裂,别立一意,不以诗解诗,而以学究之陋解诗,今古人雅度微言,不相比附。陋于学诗,其弊必至于此。”这样解诗评诗,忽视了诗歌本身的审美特点,违背了诗歌的基本规律,势必曲解诗意。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若忽视这一特点,而拘泥于诗之字句形迹,则无法理解诗的真正意蕴。谢榛《四溟诗话》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若“泥其迹”,只能割裂诗之本义精神。古代“不以诗解诗”者常有之,这种错误的评诗方法多为古人所指斥。如清代黄锡磺《汉诗总说》云:“世之说汉诗者,好取其诗,牵合本传,曲勘隐微,……执词指事,多流穿凿。又好举一诗,以为此为君臣而作,此为朋友而作,此被谗而作,此去位而作;亦多拟度,失本诗面目。”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仍在于古代诗歌具有言简意丰、言外有意等审美特点。[2]古代诗歌贵在含蓄,“寓意”曲折委婉、幽深微妙,若局限于字面而“强解”,甚至考据式地解诗,不但无法把握这些诗的寓意,而且只能曲解其意。因而,诗“皆宜细参,不得强解”。
“以诗解诗”,一是要求解诗者不能局限于诗歌的表面文字,而应把握其幽深微妙的“寓意”;二是要以意为主,以韵为次,对于诗中“韵变而意不变者”,不能以韵害意;三是要避免以“拟度”、“强解”、“穿凿附会”等方式解诗。而应入乎诗内,把握诗歌之本义、诗人之本义。这样才能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王夫之的“以诗解诗”说是一种十分科学的评诗方法,它体现了评诗应从诗歌本身特征出发的客观精神,它是根据古代诗歌自身审美特征及古代诗歌批评的常见错误而提出来的。这种批评方法不但对于批评古代诗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它文学样式的批评,甚至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历史批评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知人论世”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批评方法,由孟子提出。《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身世、思想状况等;“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知人论世”要求批评家必须对诗人及所处时代有比较全面地了解把握。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作品与作者及时代三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孟子认识到了诗歌创作受时代社会因素的影响,时代社会影响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影响着诗歌作品,即时代诗人诗歌。诗歌受时代社会背景和诗人思想感情的制约,因而,只有把诗歌与诗人的身世及所处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这种批评方法将诗歌批评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古今学者在研究、评论具体作品时,都离不开对作者身世遭遇历史背景的研究。很多诗歌只有“知人论世”,才能理解其本义内涵,如柳宗元的名篇《江雪》,写寒江独钓的渔翁,若不了解柳宗元当时的遭遇、处境、背景,就很难能理解此诗的真义。不知其人、论其事,对诗歌就无法“得其义、知其味、会其精神之妙”。[3]“知人论世”不但是诗歌批评方法,也是其它文学样式的批评方法,不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批评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在的文学批评也有重要的意义。转贴于
(三)横向比较批评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选诗是古人表述自己诗歌审美态度的一种方式,如徐陵选《玉台新咏》、殷选《河岳英灵集》、方回选《瀛奎律髓》等,选诗也是一种诗歌批评,体现着一定的批评标准。选家选诗须“识足以兼诸家”,这样才能进行比较、鉴别,从而选出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作品。兼通诸家而进行横向比较,以显示出优劣高下,也是古人进行诗歌批评的常用方法。如钟嵘的《诗品》将122位诗人的诗歌分为三品,主要就是用横向比较法。《文心雕龙》中多处运用比较法,陈子昂、杜甫、苏轼、严羽、张戒等也多用此法评前人作品。横向比较法主要有不同作品之比较,不同诗人的成就、风格之比较,不同时代的诗歌之比较等。
诗歌作品之比较。将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在对比中见出作品的不同思想内容、艺术特征、风格特点等,是最常见的比较法。较早运用此种方法进行诗歌批评的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子厚发纤禾农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4]这也是将不同诗人进行广泛比较。此外,严羽、张戒、刘熙载等也都屡用此法。
不同时代诗歌之比较。不同时代的诗歌有不同的特色,通过比较,而能见出不同时代诗歌的特色。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曾将西晋诗歌与建安、正始诗歌进行对比,云:“晋世群才,稍入轻靡,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刘勰通过对这三个时代诗歌的对比,指出了西晋诗歌有“轻靡”、“采缛”、“力柔”等毛病,无法与建安、正始诗歌相比。严羽将诗歌分为词理意兴等要素,通过对比,而指出了南朝诗“尚词而病于理”,宋诗“尚理而病于意兴”,各有毛病,而汉魏盛唐诗才词理意兴俱佳。[5]不同时代诗歌的比较,更具有宏观比较批评的特点,其概括性也更强。
这三种批评方法内涵不同,各有特点。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三种诗歌批评方法,它们涵盖了从诗歌生成的社会背景到诗歌文本及横向比较的多维度批评的宏观视野,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杨玉辉.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P212.
[2]张丰.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集[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P78.
[3]傅杰.王国维论学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P387.
关键词:树轮图像;Canny算子;边缘检测;特征提取
0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特征提取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一问题研究是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图像分割、运动检测、目标跟踪、人脸识别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像的边缘信息是图像的重要特征,它包含了用于识别图像的有用信息,可以检测和识别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因此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消除在处理图像时噪声干扰带来的虚假边缘,并保证检测出的边缘信息更加清晰、准确,提高边缘检测精度和探索边缘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是边缘检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从一幅图像中提取出什么样的特征,主要由研究者所关心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图像特征的提取通常是以经验为先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中,针对年轮的边界特征提取就是从处理后的结果图像中有效提取年轮边界信息,为树木年轮参数测量做准备。
1年轮图像的特征描述
年轮图像是由一系列有规律的明暗轮圈构成,它们的几何形状和宽度变化彼此是不均匀的,每一个轮圈包括浅色调的早材和深色调的晚材两部分,表征树木生长的一个周期。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个生长环,即生长轮,也叫年轮或树轮[1]。在年轮图像的获取过程中,树脂道斑、采样过程中的损伤斑驳、样本自身裂痕以及打磨留下的擦纹等,都会引起图像的噪声。
2年轮边界特征提取的一般方法
一般来讲,代表图像二维特征的有边缘、区域、形状和纹理等特征。不同的边界特征有不同的提取方法。
1. 形状特征
形状特征是指图像中物体的几何特征,根据其几何形状又分为块状形的和线形的形状特征[1]。
2. 区域分割
区域分割[2]是把图像分割成具有某种意义的部分图像(如对象物区域与背景区域)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二值化处理,其关键在于阈值的确定。
3. 纹理特征
纹理[3] (texture)可认为是灰度和颜色的二维变化图案,是区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若一直放大下去再进行观察的话,就一定能显现出纹理。
4. 边缘检测
边缘检测[4-5]的基本思想是在图像物体的边界处,灰度存在着急剧变化。因此,寻找灰度变化较大的点就能找到边缘。常用方法有:
(1) 一次微分
一次微分的离散形式,即差分为:
由于微分反映了函数的变化率,因此当 大于某一阈值时就表明在点 处灰度有较大变化,该处就可能是边缘的一个点。在很多场合,常采用反映梯度的各种边缘检测算子,如Roberts算子,Sobel算子等。
(2) 二次微分
由于一次微分是一种向量,与标量相比它的数据存储量大,并且在斜率一样的宽区域上,若把全部区域都当作边缘取出时,情况有时会变化。故有必要做二次微分,即采用二阶差分,这就是拉普拉斯算子(LoG)。
3 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
Canny算子考核边缘检测的指标有:低误判率(信噪比准则);高定位精度(定位精度准则);抑制虚假边缘(单边缘响应准则)。
(1) 信噪比准则。即丢失真实边缘检测的概率要低,同时将非边缘点误判为边缘点的概率要低。信噪比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为边界是 的滤波器的脉冲响应; 为边界函数; 为高斯噪声的均方差。惹信噪比越大,则边缘提取质量越好。
(2) 定位精度准则。即检测出来边缘上的点应该和实际边缘的点最相近。定位精准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和 分别是 和 的一阶导数。Location的值越大,则定位精度就越大。
(3) 单边缘响应准则。即要保证单边缘只有一个像素响应,检测算子的脉冲响应导数的零交叉点平均距离 应满足 为 的二阶导数,即为:
该算子的边缘检测步骤:第一,先对树木年轮彩色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第二,对待处理的灰度图像选用一定的Guass 滤波器进行平滑降噪处理;第三,用一阶偏导的有限差分来计算梯度的幅值和方向;并且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第四,利用双阈值检测和连接边缘。该算子与其它边缘检测算子的差别在于,它使用两个不同的阈值分别检测强边缘和弱边缘,而且仅当强边缘与弱边缘相连时才将弱边缘包含在输出图像中,因此,该算子不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 能够检测到真正的弱边缘。
4仿真实验分析
在对树轮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前,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处理。为了验证Canny边缘检测算子的效果,分别采用Roberts 、Sobel、Prewitt、LoG和Canny算子)对图1中的(a)图树轮原始图像的局部进行边缘检测试验。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如图(b)所示是采用Roberts算子分割处理后的结果图像,可以看出噪声较大;由图(c)可以看出Sobel算子对噪声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但不能完全排除检测结果中出现的虚假边缘,边缘的连续性差,不利于图像的进一步处理;由图(d)可以看到,Prewitt算子虽然对噪声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但检测出的边缘容易出现多像素宽度,边缘的连续性差;由图(e)可以看到,经过LoG算子处理后的图像噪声比较多,不便于进一步处理;图(f)所示是采用Canny算子分割处理后的效果图,可以看出,Canny算子既有较好的边缘检测功能,又能够很好的去除噪声,对树轮图像处理后进行年轮边界特征提取时,这种方法分割的效果是最好的。
5结论
本文研究的树木年轮图像在早材和晚材之间的边界线就存在着灰度突变的图像特征,这种突变规律表现在沿着年轮界线方向灰度变化平缓,垂直年轮方向灰度变化剧烈。因此可以利用边缘检测技术的处理提取年轮的边界特征。本文正是利用树轮的这种边缘特性分别采用了边缘检测算子(如:Roberts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LoG算子及Canny算子)对树轮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Canny边缘检测算子分割处理后的年轮图像噪声少,年轮线较为清晰、完整,便于年轮边界特征的提取。
参考文献
[1] HUANG Jiang-bing,MENQ Chia-hsiang.Automatic data segmentation for geometric feature extraction from unorganized 3-D coordinate poi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2001,17(3):268-279.
[2] 于海鹏,刘一星,刘镇波.基于图像纹理特征的木材树种识别[J].林业科学,2007, 43(4):77-81.
[3] 张海燕,罗锐,王建新等.基于极坐标的树木叶片特征提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10).
[4] 彭辉,文友先,吴兰兰,翟瑞芳,刘善梅.采用自适应canny算子的树上柑橘图像边缘检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09).
[5] 宋馄,万燕,姚砺.基于Canny算子和轮廓方向图的异形纤维轮廓增强算法[J].东华大学学
近年来,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对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对城市周边农村土地的征用,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新富群体——农民拆迁户。他们因拆迁而一夜骤富,或因领取了政府的巨额安置补偿款,或因拥有多套房产,从而跻身富人行列。
农民拆迁户得到大笔拆迁补偿款后,有相当一部分人没能及时树立忧患意识,开始移民“进城”买高宅和小车、乱花钱,甚至被人拉下水参与赌博。农民“拆迁富翁”进城对市区的房价产生巨大影响,并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群“拆迁富翁”如果一旦变成“负翁”,将对社会造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和打理好拆迁款,如何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现状及影响
中国农民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下,做梦都想出人头地,有朝一日做人上人。因富裕来得太快和太容易,许多“拆迁富翁”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人过起了游手好闲、斗富比奢的日子。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 快速造福,对人们心理形成极大冲击,容易使人们心理扭曲,心理不平衡等,这就形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思想因素。为了补偿款的分配,有些拆迁户亲人之间大打出手,导致家庭破裂,甚至对簿公堂。还有些“拆迁富翁”家庭的未成年孩子,因为家里一夜骤富,心态大变,出现比富、奢侈、厌学现象。
2. 冲动消费,潜伏返贫危机。很多人得到巨额拆迁补偿款后,盘算着如何花钱。“拆迁富翁”普遍对未来生活缺乏科学与理性的规划,有的人被设局拉下水参与赌博,拆迁补偿款被套取。
3. 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个人可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技能,创造实现富裕的梦想,但靠土地一夜骤富,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致富模式和社会价值观念。
三、原因分析
1. 多年来在拆迁事件中由于处理方法不当,或者农民不愿意拆迁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流血、暴力事件的发生。这就促使政府转变拆迁方式,通过高额补偿金来息事宁人,达到拆迁目的,从而使一些农民通过拆迁迅速获得巨额财富。同时在高房价时代,农民由于拆迁而获得多套房产,进一步促成了“拆迁富翁”的形成与出现。
2. 补偿政策体制不完善,对“拆迁富翁”缺少引导正确消费观念的规划,造成了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征地拆迁进行利润返还后,再没有对农民有适当的引导和保障措施;在解决了“农民怎么才能富”后却忽略了“农民富了怎么办”的思考,对于引导如何农民进行正确消费,缺少制度和措施上的政策支持。
3.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社会整体氛围以物质富有为衡量集体和个人财富的唯一指标,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足够的重视,更缺少对他们进行理性消费的宣传和引导。
正因为上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农民拆迁户在补偿款挥霍完后将会从“拆迁富翁”沦为“三无农民”,即“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成为一盆如洗的“负翁”,成为社会安全的严重隐患,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阻碍。
四、相关对策
由于“拆迁骤富”颠覆了传统的致富模式,导致“拆迁富翁”存在盲目炫富与攀比心理,使“拆迁富翁”背离传统的生活方式。“拆迁富翁”他们除了种地,又缺乏其他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果进行挥霍消费就会坐吃山空,返贫的可能性极大。一旦返贫,必将成为整个社会的包袱,影响社会的稳定。政府必须坦然面对,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尤其是跟进拆迁后的管理体制,从而防止他们从“拆迁富翁”一夜又成“负翁”。
1. 合理支付补偿款,引导理性消费
对于一向种地谋生的农民来说,缺乏投资理财意识不足为奇,面对突然到手的财富,大多数人自然会手足无措。政府对转型农民应加强正确的消费指导,政策规划上要科学,可遵循“先生产后生活,先保障后消费”的原则来实施。一方面,出台并完善关于农民得到补偿款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补偿款可以分多次拨给拆迁的农民,尝试分期拨付拆迁补偿款,或者转换补偿形式,也可以把补偿款换成房子,农民日后还可以通过出租房屋为生。另一方面,出台适合农民特性的政策和投资项目。比如让农民自愿将部分拆迁款汇集到集体,共同投资项目,从而获得持久收益。
2. 帮助农民理性规划理财,积极参与再就业
对于政府来说,如何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进行良性消费,是一项长久不懈的民心工程。同样,让转型农民的资产能保值增值,是政府获得农民信赖的基础。农民拆迁户今后的生活,就依靠补偿款,但是农民往往被巨额“拆迁款”冲昏了头脑,不去工作,而是大手大脚花钱;无事生非参与赌博,拆迁补偿款被套取。因此,政府要在给拆迁户安置房的同时要帮助他们积极就业。
3. 建立健全预防应急机制和保障体制,规范农民消费理财观念
应建立健全预防应急机制和保障机制,引导农民拆迁户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避免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为确保失地农民能顺利完成市民身份的转型,有些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具体的“四有”方案,即“就业有岗位、增收有资产、生活有保障、管理服务有组织”。其具体做法是:
将一部分拆迁补偿款作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用人单位招用本区劳动力一次性奖励,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通过用一部分拆迁补偿款办集体企业,将补偿费进行资产增收,资产量化、统一经营,把集体资产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确保集体与农民的长期收益。让失地农民的财富有造血功能,是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
【关键词】五学课堂 政治课 辩论式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建业外国语中学朱永仁校长践行教育改革,独创“五学”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认真学习知识。在“五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互学和示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用辩论式学习方法带动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及内涵,通过课堂辩论,最终生成知识。笔者通过八年级政治课堂上的辩论式学习,总结以下注意事项:
一、辩论题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辩论式学习方法中首先要确定辩题,辩题如何选择呢?八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分别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伴天下”及“交往艺术新思维”。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辩论资源内容丰富,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材料、思考练习等。为使辨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辩论的兴趣,辩题需有可争辩性、回答有不确定性,进而能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因此,确定辩论题目时,最好能和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尤其是和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有联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逆反心理是重要的知识点。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见的一个现象,逆反心理过重,会对自身及社会造成危害。为了让学生正确并理性看待逆反心理,从而顺利面对生活中与父母、老师产生的冲突情绪,辩论题目之一为“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通过辩论,来培养自己理性看待逆反心理的能力,学会与父母、老师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因此,本学期辩论题目分单元进行,共有四个题目:逆反心理利大于弊VS逆反心理弊大于利;赏识教育能批评VS赏识教育不能批评;面对外来文化要坚决抵制VS面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吸收;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个人发展VS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相联系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网络生活日益普及,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全国8700万上网人数中,4500万网民是青少年,4500万青少年中有1650万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到了19%,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为使青少年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利弊,能分析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在“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中,我把辩题设定为:网络对中学生影响利大于弊VS网络对中学生影响弊大于利。通过辩论,学生对上网有清醒的认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用科学的态度上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团队合作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辩题确定后,由班里各团队抽签选择正反方,辩论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而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和辩论中又需要学生分工负责,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在组织辩论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各负其责,在辩论中又要团结一致,整体作战。
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针对辩题,搜集整理资料,数据、名人名言、身边的时事新闻等作为论据,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通过准备辩论的过程,使学生背记重点难点,最终生成知识。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辩论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提高了什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组织辩论的过程,要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材料,掌握一定的辩论技巧,提高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全员参与与现场调控相结合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在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辩论兴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同样的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辩题的确定与准备需要全班同学参与,只是分工不同,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辩论式学习中,全员参与的同时,需要老师的现场调控。学生在最初的辩论中会稍显兴奋,而滔滔不绝或者语言攻击,辩论时间不能有效控制,实际辩论中经常出现如跑题、语言攻击、超时等影响辩论正常进行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以辩论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自主学习时间、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适时提供帮助、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不管,不仅关注学生的辩论内容,更要引导和调控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在建业“五学”课堂中,辩论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真理越辩越明,是非越辩越清”,辩论式学习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态度;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7-01
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内在的反映倾向,这种倾向有可能是肯定的,也有可能是否定的。不良态度是一种错误的态度,是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所具有的较为稳定和持久的偏见,它会直接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消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少教育对象持有各种不良态度,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对象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长足发展。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采取和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巧来逐渐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使其重新形成正确的态度,从而促进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成才。
一、给教育对象提供大量新的、正面的知识、事实、观点和理论来否定其原有的不良态度
教育对象的信息不足、信息落后或认识偏差往往会造成错误的推论,如果能让教育对象看到自己立论的前提是错误的,那么要改变他的结论,以至于改变他的态度就会水到渠成。例如,有的教育对象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这可能是由于他到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面或者受到了其家庭或一些落后腐朽观念的影响造成的,如果教育者多讲一些人们之间比金钱更为可贵的事迹,就会有利于教育对象改变唯金钱至上的态度,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同时,教育者在转变教育对象的态度时,其所提供的信息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过分缩小,而必须是实事求是的观点和理论。否则,过分夸大会使人产生怀疑感与不信任感,过分缩小又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所以,教育者在转变教育对象的态度时,应该提供给教育对象广泛、全面而实事求是的信息,以增强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信任感。
二、通过行为转变不良态度,积极引导教育对象参加各种活动
态度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行为对一个人的态度转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引导教育对象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转变他们的原有态度。比如,对于一个不喜欢甚至反感体育运动的教育对象,我们可以直接把他拉到运动场跑两圈或者打一场羽毛球,让他亲自体验一下运动的好处,这比在他耳边无休止地劝说更具效果。引导教育对象参加实践活动能够促使他们转变态度,是因为教育对象会受到某些特定环境和氛围的感染与熏陶,这种感染和熏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教育对象产生不良态度的转变。
三、利用集体来改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
集体的力量是无形又无穷的,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集体的价值观念对教育对象有着不可忽视的牵引、导向和感染作用,因此,集体能够极大地促使教育对象转变态度。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性格内向的教育对象安排到一个由性格外向的成员所组成的集体中来,使性格内向者在这样的集体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引起他与该集体成员的感情共鸣,使其态度逐渐趋向整个集体的价值观念和环境氛围,从而逐渐实现不良态度的转变。
四、通过表扬、鼓励来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
任何一个教育对象都希望自身能够得到外界和他人的肯定与赞同,同时,每一个教育对象总有各个方面的优点和长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高度赞扬教育对象的优点,并正确地加以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从而使教育对象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起教育对象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其转变不良态度。例如,对于那些酷爱艺术而厌烦文化学习的艺术生,很显然他们在文化成绩上无法与其他学生相比。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的文化成绩偏低就忽略他们,看轻他们;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克服不足,进一步发展自身优势,这样就可能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五、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以及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正确的态度具有较为强制的约束作用,它可以成为教育对象行为的规范,明确规定教育对象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具有一定强制性。这种服从在初始阶段可能是不自愿的和被迫的,但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后,服从规章制度开始慢慢成为教育对象的习惯,进而教育对象开始自觉地履行规章制度的要求和规范,主动维护规章制度的尊严,最终其原有态度也就随之转变了。例如,高校住读生喜欢熬夜上网,如果对其进行说服劝说,其效果定会不佳,但是,如果学校制定出一项学生晚上就寝后按时断电的规章制度出来,学生就不得不在规定时间内就寝了,也许在初期学生很不习惯甚至很反感,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视其为理所当然并自觉按照规定践行,有的甚至终身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就寝的良好习惯。在这些规章制度的强制下,不少学生的态度最终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时,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作用,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人口论证;变化趋势
Abstract:During a project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main city of Wuhan,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re is a serious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master planning’s population projections. To fix the quantity of every preparation unit’s planning population for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n Wuhan and to giv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blems in the future, we fully analyzed the demographic trends of every preparation unit during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project in Wuhan and take it as the basis of a feasible population planning system.
Key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planning population demonstration;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25-02
1研究背景
武汉市武泰闸A1501控规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引发了我们对本次研究课题的思考,武泰闸A1501控规编制单元现状人口规模为10万余人,按照武汉市总体规划的方案要求,此地将由旧城区升级为一个次级生活服务中心,通过对项目的一系列分析可知,此地在规划期末的人口必然会较现状有所增长。
然而,上位规划对此处的规划预期人口规模仅为7万余人,会引发规划无法有效的解决编制单元的公共设施配套、基础设施配套、道路交通等问题。这使我们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对该地区人口规模预测有效性进行了考量。
同时,目前国外的ZONING(区划)以及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及细则编制中,并没有针对这一层面较为成熟的规划人口的制定方法研究。因此我们在此层面对规划人口论证方法进行了研究,力求突破,为控规的完善和发展做出贡献。
2人口论证方法
2.1现状人口调研
现状调研是一切规划的基础,现状人口数据是制定规划人口的依据。因此,要通过详尽的现状调研获取最为准确的现状人口数据,为下一步的人口论证提供可靠的依据。
2.2合理的规划人口范围计算
控规中人口与土地的特殊关系
与总规中人口决定土地的模式相比,武汉市主城区控规中各编制单元的用地面积则是固定的,控规中的规划人口更多的受到用地制约。
因此,在控规中,一个合理的规划人口应该满足国家的建设用地规范要求,达到人口与用地之间的平衡,并且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
解决方法
在用地受到限制的特殊情况下,我们采用由土地反推人的模式,引入土地承载力来计算各编制单元内可容纳的人口范围,以此作为合理的规划人口范围。
根据对现状土地不同的利用方法,将用地分为保留居住用地和待开发居住用地两类,针对分类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获得更为实际的人口数值。
保留用地规划后人口数值可直接通过调研获得。
待开发居住用地可容纳人口可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公式:待开发居住用地可容纳人口=待开发居住用地面积/国家要求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范围
(注:国家规范要求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范围为18-28m2/人)
将二者进行加合,可得到不同编制单元合理的规划人口范围,以此为规划人口的进一步确定做铺垫。
2.3人口密度变化趋势分析
2.3.1宏观人口密度变化趋势把握
整体趋势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武汉城市中心区(一环内)人口高度聚集,各种城市问题接踵而来,出现了人口密度过高,交通拥堵,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破坏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缺少绿地和空地,环境状况下降等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武汉总体规划提出引导旧城居住人口向综合组团疏解,集中成片规模化建设居住区,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实现市域人口合理分布的目标。
定位分类
武汉市不同的编制单元特征各不相同,上述各类影响因素的作用力也不同,根据不同编制单元在城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将武汉市主城区的不同编制单元分为一环内城区与一环外城区两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包含旧城区与新区两个小类。
分类分析结论
针对不同的类别分析其特征,从宏观上把握不同地块人口的动向,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依据。由上述整体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
位于一环内的编制单元人口变化整体趋势为:缓解中心区人口压力,以向外疏散人口或者维持现状平衡为主。
位于一环外的编制单元人口变化整体趋势为:接纳中心区疏散人口,人口数量将会有所增加。
此外,旧城区的人口将向规划后的综合组团疏解。新城也将接纳高人口密度地区向外疏散的人口。
然而大趋势只是每个编制单元人口变化分析的一个背景因素,还不足以就此对每个编制单元的人口增减下定结论。需要对其包含的其他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人口变化结论。
2.3.2上位规划功能定位对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
武汉市总体规划以及分区规划中对不同的编制单元都有详细的功能定位要求。地块功能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各编制单元现状人口在规划后的动向,从而导致人口密度的增减。例如A1501单元在上位规划中被定位为白沙洲组团的次级生活服务中心,这一功能定位就决定了此处必将成为一处人口聚集的生活区,将会吸引编制单元内及其周边人口向此处汇聚。
因此,功能的定位是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否能对它进行准确的把握,将直接关系到规划人口的合理与否。
2.3.3其他影响因素
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和流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受到经济、交通、环境、文化、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其中,经济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特别是经济水平及经济布局的发展变化对人口聚散程度与趋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一定区域人口承载能力和人口集中的程度;其次,经济布局的空间扩展决定着人口集聚空间的拓宽,或者随着新的经济区崛起产生新的人口集中区。
交通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聚散程度的作用力,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与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显得越发重要,便捷的交通区位对城市中的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成为城市人口聚集的焦点。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口集中的趋向和聚居程度。
此外,政治、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的时期都对城市人口的分布和流动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因此,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人口分析一定要结合不同的地块的特殊现状,对其经济、交通、环境、文化、历史、政治因素等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以此对不同的地块进行准确的综合层面的定位,并结合地块内现状人口状况,推测其内部及周边人口的流动方向(集聚或疏散或维持平衡),为进一步的人口预测做铺垫。
2.3.4 不同单元人口密度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在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人口分析中,立足于不同的地块的特殊现状,将不同的编制单元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在明确人口变动大趋势的基础上,依据上位规划的要求准确把握各编制单元的功能定位,并针对经济、交通、功能定位、环境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通过多重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其人口密度变化的趋势:疏散、集聚或是维持现有平衡。为下一步规划人口的确定指引正确的方向。
2.4控规人口计算
以现状人口为基础,按前述方法计算出各个编制单元合理的规划人口范围。在此前提下,综合分析影响人口的各项因素,确定各个编制单元人口变化的趋势,对不同编制单元的规划人口密度进行合理的定位。分低密度、中密度或是高密度三类进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取值:
低密度区可取26-29m2/人
中密度区取22-25m2/人
高密度区取18-21m2/人
(注: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范围内取定)
运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获取待开发居住用地规划人口数值。
公式:待开发居住用地规划人口=待开发居住用地面积/取值后的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再将其与保留用地规划人口(本文2.2中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加合,以此获得各个编制单元最终的规划人口数值,为一个相对合理的建议数值。
2.5人口发展时间
此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是基于武汉市总体规划和及各组团分区规划之下的下位规划,上位规划的规划年限至2020年,所以此次控规各类用地的落实时间为2010年至2020年。因此,各编制单元的人口也将在十年内达到规划人口值。
2.6规划人口合理性检验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上位规划的意图,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用规划后的一些指标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否达到了最本质的目的,以此检验制定的规划人口是否合理。
这些指标包括: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重点为商业服务业)等。
3总结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人口制定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人口与用地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过程。规划师应以扎实的现状调研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编制单元人口的各种因素,通过用地与人口多次的相互推导、相互检验,最终获得一个较为科学的数值。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做到详实的现状调研与全面的分析,将直接决定规划人口数值确定的合理与否。
参考文献:
[1]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武汉市主城区白沙洲组团分区规划.2008-2020.
[3]李侃桢,童本勤,程同升.南京主城人口合理容量研究.城市人口,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