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9 16:32: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

第1篇

一、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这是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回顾教学过程,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调整教学策略,对教学进行创新,寻求最佳方案。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了,从而实现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二、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 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地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室内授课方式,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去拓宽认知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第2篇

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连接,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并能够自主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设计是地理知识、心理学内容、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呈现。

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构成因素

1. 教材内容分析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材分析能力。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材料,也是知识具体展现的一个平台。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深入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中心思想,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引申内容,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确定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高中地理主要是利用三维地理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三种目标深入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掌握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

3. 教学内容设计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单一而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的观念,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 教学内容评价能力。教学内容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内容评价能够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内容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充分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三、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在教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观的具体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水平和情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深入挖掘教材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教学的目标,并充分了解教材中所展现的人文思想和价值观念。例如,在《城市与城市化》这个内容中,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对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并形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城市资源的良好美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

2. 丰富地理教学方式,创建生动课堂。教师要注重加强对游戏教学法、激趣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灯内容,要进行着重的讲解,使学生避免出现思想误区等问题。例如,在《城市与城市化》这个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模拟城市空间和城市中的结构组合,加深学生对城市中各种板块的深入理解。

第3篇

关键词: 幼师地理教学 地理智能 培养方法

幼师地理教学新方案实施后,给幼师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新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智能培养问题。幼师生不仅要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不仅能记忆,而且能分析;不仅能动脑,而且能动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重新全面认识幼师生应具有的地理智能结构,提高对幼师生的地理智能要求,在加强地理知识教学的同时,把教学重心倾向地理智能培养。无疑,这对于提高幼师地理教学水平,培养合格幼师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师生的地理智能结构

地理智能是指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以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地理能力的结合和思维的品质。这里所说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比较、推理、归纳、分析、综合、评价、创见等思维活动过程的速度、策略和正确性。幼师生的地理智能结构概括起来,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读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地图超越了地理描述语言的局限,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地图对能否学好地理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分析相关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的始终,都应着重读图能力的训练。

(二)地理问题的分析、评价和解决的能力

传统地理教学侧重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对有关地理分析、地理评价、地理问题解决等稍高层次的地理技能,常是一带而过,或仅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初步掌握”。在地理教学改革中,应要求学生在掌握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幼师系统地理知识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地理问题的分析、评价及解决能力。如讲有关黄土高原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知道黄土分布、成因及水土流失等一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评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弊端,分析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及防治措施。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地理认识的深度,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幼师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如果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地讲来讲去,就只会给学生留下粗浅的印象,则地理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教师如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地理实践活动,就会加深、巩固、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如讲“气候”,可带领学生进行简单气象观测,可讲本地气候问题特征加深学生对气候的理解。讲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观测当地河流、大气污染状况,让学生感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强化环境意识。

(四)认识分析国情的能力

国情教育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生必须具备相当的分析国情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突出国情教育,使学生掌握有关国情知识,分析我国在国土、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国情,分析我国国情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五)地理知识教学能力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虽没有单独的地理知识教学,但必然涉及对幼儿的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科学教育等。首先,幼师生结合幼儿教学实际,在学好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上,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对幼儿进行国情、环境、科学教育,轻松熟练地进行教学,回答幼儿提出的相关问题。其次,应有一定地理教具制作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和知识特点,对教学直观性要求很强,幼师生要结合美术学习,学会绘制有关的地图、图案,并结合计算机课学习,学会制作相关的电脑课件。

二、培养幼师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理教学应能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有了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学生才能进一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地理教师应采取一定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对学生地理品质的训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系统性、综合性、逻辑性和发散性。如:可引导学生对零乱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形成系统性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进行推理,从而养成逻辑性强的地理思维,可以通过读图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如:“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可通过中国资源图、人口图、城市分布图、交通图的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分析,总结出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内在依据。可通过精巧设问,如讲“地球”的公转,可提问“假如地轴于赤道平面交角缩小,地球五带面积会有什么变化?”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发散性。

三、加强对幼师生的地理智能的训练

首先,智能培养必须根基于基础知识。幼师生在初中学习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等区域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地理分布地理现象、地理数据等方面的知识。幼师阶段学习了系统地理,学习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知识。幼师生智能培养只有建立在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

其次,对幼师生不仅要训练读图基本技能,还要训练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分析的能力。如对一幅“中国地形图”,应引导学生分析出西南地区地形对中国河流、气候、植被的影响。学习“工业”和“城市”,应对一幅信息足够的某城市图,分析出该城市大致的产业发展方向等。

最后,加强地理分析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通过提问或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理分析,如讲“影响工业布局因素”,可问“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形成条件是什么?”;讲世界粮食问题,结合教材,给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粮食和人口的数据,引导学生独立分析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等等。为提升幼师生地理智能水平,必须多方面、高要求地进行地理分析能力训练。

四、加强乡土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是幼师生在生活中能亲自观察事物,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出发,如介绍农业地理环境,可联系信阳毛尖与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同为三大著名绿茶。信阳毛尖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浓”誉满海内外。信阳是中国北纬最高的产茶区,位于江淮之间,大别山和桐柏山的结合部,峰峦叠嶂,云遮雾绕,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奠定了信阳毛尖茶香浓味厚的品质基础。通过联系所学的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不仅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地理学习兴趣,而且会大大提高实践能力。首先,突出乡土地理实践性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理论,投入到在家乡进行的户外实践活动中,亲自调查家乡地理状况,自己得出结论。其次,突出乡土地理实用性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讲一些使用的知识,进行一些使用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毕业后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五、加强幼师生地理知识教学能力训练

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在地理教学中向幼儿教育教学渗透。首先,使幼师生掌握幼儿阶段应了解的国情、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连接。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地理知识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能要用到,向幼儿讲解,并有意识地训练一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日食和月食”时既可讲“天狗吃月亮”的神话传说,又要讲日食和月食其实是太阳、月亮、地球运动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既丰富幼儿的想象,又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和推广能帮助广大教师将教学推向成功。它将带来一次教学观念的变革,让我们在重新审视幼师地理课堂教学的同时,去寻找更加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幼师地理教学改革中,幼师生的智能发展是地理教学中的突出任务,教师应提高对幼师生的地理智能要求,把智能培养放在地理教学的重要位置,把幼师生的地理智能培养引向纵深。

参考文献:

第4篇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教学技能指的是能够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智力或者活动方式。其中,智力方式又称为认知技能,比如阅读、理解等心理活动。活动方式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比如写字、绘画等实际动作。因此,人在生活中,顺利完成一件事情,就需要一定的技能,这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活动技能。智力技能和活动技能是相互调节的,也是相互合作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智力技能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活动技能。我国学者认为,教学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授给学生基本学科知识和学习技能,并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这样的一系列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室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教室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学技能能够使教室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技能是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累积,在后天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渐巩固和稳定。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高中地理的教学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要掌握地理教学技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技能能够体现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从中能够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也能看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智力技能。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技能分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解答技能、承转技能和总结技能。因此,教师要理性给学生讲解地理自然规律。讲解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举出例子事实性讲解,另一种是总结原理概括性讲解,对于教师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须掌握的。解答技能就是在课堂的提问环节能够回答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很强的应对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超的专业知识保证的。承转技能是其中比较灵活的一个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问题和过程中间要自主的转换,才能让学生更好沉入到课堂中来,便于教师更好的教学。有的教师只能机械的交给学生知识或者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总结技能要求教师能够在讲解知识,答疑解惑之后,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甚至对高考考点的分析,对知识进行细致严谨的总结,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水平。

3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和现代多媒体技能。子啊任何教学中,语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好的语言教学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由于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好。教师如果能用生动灵活的语言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这都要靠教师的语言技能。图表技能就是地理教师对图表的掌握能力。高中地理用到表格的地方很多,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使用图表进行表述,教师能顾合理分配和绘制表格才能方便课堂的讲解和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现代多媒体技能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技能,高中地理教师已经能灵活地运用电子技术媒体,通过影像、音频、动画等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率。

4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管理技能包括组织技能和调控技能。组织技能表现了一个教师的整体组织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组织好各部分学习内容有序进展,还要保证学生能够跟上又不觉得学的吃力,可以说,这项技能是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只有组织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不给学生混乱的感觉,在条理清晰、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要想提高组织技能,首先要求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只有对课堂知识有了足够的熟悉才能更好的组织知识内容的学习。其次,要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在课堂上学得容易,教师教课也就不那么吃力。第三,就是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的教学,也是教学的中心阶段,由于时间比较长,学生很可能出现松懈和疲倦,这个时候教师要调整教课节奏,活跃课堂氛围。第四,要做到灵活结课,不拖堂,拖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的反感,久而久之对该门学科的厌学。教师要做到以上四点就是掌握了组织技能。

5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就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本领,它包括完成一定学习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完成一定学习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地理学习能力是指在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强调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有的学习能力和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特有的学习能力或思维方式是由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概要了解地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地表各种事物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2)探寻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3)反映地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性;(4)阐明人和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

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并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想像、洞察力和意志等情商因素,激发和驱动认知和实践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强烈欲望。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创造思维,启动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发散思维,发挥超常规的创造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青少年学习地理知识主要是从书本及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的,而对书本上前人总结的理性概念、定律、规律的理解,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学生关注其周围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参与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不是抽象的、而是分布在每个学生周围实实在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学只是从书本到试卷,而对周围活生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不闻不问,那就失去了地理教育的根本意义。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在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中的第五条专门提出了学生“应具备初步的实践能力”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提出文中归结为是为了“体现时代要求”,这是总结了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践和分析了我国目前教育存在的不足后而提出的一项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目标,是所有学科教学都应追求的目标,地理教学更是责无旁贷.

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一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较完全的知识结构;二是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诠释各种地理现象,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如果缺乏对周围实际地理与地理环境的了解和和关注,那么要达到第二方面的目的就成为一句空话。如果学了该学科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用,那么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该学科知识的内在动力。

地理教材对于迅速变化、不断发展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有相对的滞后性,如何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地理要素及地理环境发展尽可能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对周边实际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变化与发展不断

关注,进行必要的信息接收与反馈。而学生周边实际的地理事物和她理现象正是学生可感知的、生动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当前中学地理学习能力中的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该能力强调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善于用自己感知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认识、理解教材的理性概念、规律和共性特征;善于用理性的概念、规律和共性特征来观察、解释周边实际存在、富有个性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

对周边实际存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基本、简单的观察力,如识别真实的简单天象的能力、野外辨别方向的能力、识别当地典型农作物与物产的能力等。

普通学具的制作能力。如指南针、平面图、等高线模型、活动星图等简单学具的制作能力。常见地理教具、学具、仪器的使用能力。如干湿温度计判读相对湿度能力,使用地图寻找实际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以致用的能力。该能力是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周边实际的地理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用所学知识来解释锋面经过本地产生的天气变化的能力,用所学区位的理论对本地域的工业、农业、交通、居民点布局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释中国、世界热点问题中的相关地理现象的能力等。

地理教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教育观念的一个飞跃,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习到学会学习的升华。当然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不但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关,更与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不但与学生的先天生理素质有关,也与教师的有意识的训练相关;其不但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有关,还与学生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关。所以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领域是极其广阔的。

利用先进的地理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第6篇

智能手机与地理教学进行整合,将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环境,弥a地理课堂教学不足,打破地理教学时空局限,创建地理学习共同体,使学习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汲取地理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地理能力,使地理课堂得到充分延伸,地理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地理知识的环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愈加频繁的互动和充满张力的地理学习氛围;学习者能够充分运用智能手机的便捷和网络虚拟世界的优势资源,进行地理知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地理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校园,学习时间不再局限于地理课堂,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地理课本。

目前关于智能手机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移动学习、微型学习、情景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即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移动设备更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地理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地理信息交流。微型学习即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它强调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松散连接的地理知识内容或模块。情景学习即认为学习不单单是一个学习者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具备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非正式学习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它可以是包括信息和内容在内的一切事物,如书籍、网站,或者是非正式的人与人的交流;帮助学习者拓宽知识面,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随时随处都能发生,是正式学习的有力补充和剂。

智能移动设备整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和优势使其成为辅助地理教学的优秀工具,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情感激励的手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构建的自主探索、多维交互、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学习平台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活中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整合过程中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智能手机将成为地理教学和学习的必备工具。它在数据采集和分析、信息查询和反馈等方面的优势,能较好的适用于地理实践教学,智能手机所具备的地图导航、GPS定位、录音和拍摄、记录等多样化功能,以及具备教学管理功能的软件,可以满足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多种需求。

第7篇

【关键词】地理教师 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

一、引言

地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特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教育甚至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并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基础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共同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地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包括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

二、教学设计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师在明确地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地理教学模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为师生提供给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地理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具体实施;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地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撑。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表述的误区:

(1)以教育目的代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公民”;“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辞,难以评价。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能正确解决应用题”等。

(3)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在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准确拿捏下制定初步地理教学目标,针对地理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再结合学生地理学习情况修改并制定最终的准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地理教学目标。在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应注意运用恰当的行为动词。在知识方面根据学生要达到的行为水平。正确运用“说出”“列举”“辨认”“区别”“归纳”“运用”“设计”等;在技能方面准确把握“模仿”“测量”“试验”“转换”“举一反三”等;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巧用“尝试”“说明”“运用”“掌握”等动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正确把握“反对”“关注”“养成”“追求”等行为动词。

2.地理教学模式设计能力

将“模式”一词最早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并加以研究的人,当数美国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其著作《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规范或计划。”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对照地理教学目标,参考地理教材,针对学生地理学习情况而选择建立。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有正确的地理教学指导思想i要树立完整的地理教学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制动性为本。

(1)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是一种运用比较广泛、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地理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对旧课知识的复习、引入新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的过程。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内在结构,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进行教学设计并讲授。

(2)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由教师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主题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建立模型理解模型,知识内化拓展运用。地理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点拨、探索评价、形成结论中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生则表现出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中心作用。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将自、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地理教学情境设计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部刺激的结果,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部分学者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把真情实景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建构”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基于地理学习内容、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地理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讲述地理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地理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等。

三、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地理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的拟定者、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者,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成员。不管在课堂讲授上、自主探究活动以及相关的地理活动中,地理教师不仅要起到指引、向导的作用外,还要起到协调组织管理课堂和活动的作用。地理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教育技术能力

地理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多媒体使用技术、办公软件操作技术、地理学科软件使用技术(Arc GIS、Map Info、Auto CAD)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由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组成的3s技术已经渐渐进入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给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充分认知了解所学内容并加强对未知的世界探讨的决心和希望。

五、教学评价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自身教学的角度对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作出准确、合理的评价。地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接受知识引导以及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否获得满足?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和素养?对地理教学评价的改进和探索必须由传统的“目标取向”逐步过渡到“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全面化发展、多元、多渠道的科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2.

[2]田讯,李林,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1.

第8篇

一、注重看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部分。事实上,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的许多内容就是通过图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地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地图信息、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看地图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有哪些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说教”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材“活动”内容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教材加强了活动安排,教师可从动手制作、观察、体验、资料搜集、模拟情境等方面开展活动。此类活动颇具地理特色,突出学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成果的主要展示方式。例如:用乒乓球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使学生能够明确区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读法以及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的划分。又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利用学校球场、沙池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山峰、鞍部、山谷、山脊及悬崖等地形。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类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另一方面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的“季风知识”时,讲到天气吹偏北风时,特别告诉学生天气变冷要加衣服;讲偏南风时,特别告诉学生天气变暖要减衣服。这节课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时,让学生看天气符号,用自己的语言播报《天气预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又锻炼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注重利用“自编歌诀”和“谐音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难记、难理解、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编成简明的歌决,把知识要点串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易混、难记忆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使所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教学效率。利用歌诀教学,学生诵读歌诀,往往朗朗上口,不易遗忘。

如学生在记世界前六大国家(面积)时,可编成“世界面积前六大,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的谐音联想记忆法,有利于学生巧记易混难记的知识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如记忆中国地理中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及其地理位置时,确实难记易混,如果用谐音联想法可编成“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演绎成歌诀即:“大晴天,烟硝与青天相连,难上宁温福,只能广占北海”。

第9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地理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中学教学应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教育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使学生逐步形成各种智能的最佳组合,从而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校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智育。霍华德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这种观点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谋而合。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培养。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新教学方式,实行最大限度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课程内容要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因此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需要,发挥地理学科特色,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智能,通过分析新闻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例如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互助合作分析地震的成因,探究地震后可以采取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地理教学内容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显性教学内容,也要引导学生挖掘隐性的教学素材。教师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中学地理教学创新包括“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是教学目的,“通过多元智能来教”是教学手段。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达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1.创设语境,加强学科融合,培养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

地理课堂可以挖掘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例如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可以利用物理方面的气压数值的变化解释热力环流中的气流流向;或者利用数学知识,根据直射点的纬度推断极昼极夜的分布范围等。

2.实践体验,培养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在“做中学”。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摩认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深”。通过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音乐或者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

如《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韩红的《天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藏铁路建设时恶劣的自然条件;而谷歌地球、MapChina等地图软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开展合作,引导思考,培养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教学中利用角色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家”、“规划局局长”、“环保局局长”,在互助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人际交往智能。同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元认知水平和自省智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