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鲜花市场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9 16:32: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鲜花市场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鲜花市场分析

第1篇

无线技术的普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无线鼠标的普及。而无线鼠标的普及成就了雷柏在这一细分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也许有很多人会产生类似的对比,无线耳机将会延续无线鼠标的神话,成就一个无线品牌。时过境迁,几年前的无线鼠标与今年的无线耳机市场情况不能同日而语。几年前,雷柏定位为无线键鼠专业品牌,并占有了上游厂商资源,先入为主及成本优势让雷柏迅速打开了市场。而如今,无线耳机作为刚起步的细分产品,各个品牌厂商之间的成本优势、时间优势已经没有差距。谁是最后的胜者将考验各个品牌的营销策划能力。

纵观目前的无线耳机推广情况,第一波开始,各个厂家重点都焦距在“价格战”上,宣传99元的普及价格成为各个品牌的重点,在这一战役中,消费者除了记住无线耳机有99元的普及价格外,对哪个品牌没有特别的印象。这一轮较量中,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第二波开始,各个品牌厂家都在寻找自己与其他品牌不同之间的差别,刻画自己独特的USP主张。于是乎,各路高手都列显神通。

我们在各类的品牌宣传中不难发现,有的品牌厂家把自己的无线耳机与“游戏”挂钩,宣传无线耳机在游戏中的感觉。初一看感觉还可以,但仔细推敲,玩游戏与“无线”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个就很难再解释清楚。

有的品牌重点宣传自己的无线耳机的“音质”有多好、“重低音”有多高。一般稍微懂一点行情的人都了解,无线耳机的音质差别都不大,都能达到CD级的听觉效果。如果把自己全部精力花在宣传自己的音质方面,只要竞争对手在终端进行一个试听的对比演示,就可以使自己的所有广告、推广付诸流水。无线耳机把宝压在了音质上,那么有线耳机呢?“音质”是否是无线与有线的最大差别?

更有的品牌把自己的外观设计搬了出来,甚至还拿出获得XX设计大奖进行了宣传。如果无线耳机之间的最大竞争是外观设计的话,市场上所有品牌在其他技术上应该都没有差别了。

USP是R雷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有广泛影响的广告创意策略,被广大策划人员所推崇,在现实运用中,也成就了不少知名品牌。在做USP挖掘的时候要把好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以免本来是做细分市场差异化的,最后做到了另外一个需求利益的产品市场中去了,例如:无线耳机的USP主张为“音质”,就会进入到与有线耳机“音质”的对比上去。很多企业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营销策略行为的混乱状态。

产品的独特卖点一般人都会联想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绝对差异化上。在这里,笔者还是想强调一点:“人有,我有,但别人没有说,我先说”也是我们独特卖点挖掘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当今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先入为主的概念导入将会使产品的优势深植于消费者心中。“喜立滋啤酒”的独特卖点刻画就是成功的一个例子。

笔者在接手雷柏无线耳机策划项目时,也经过了多番的思考,“无线”与“有线”的差别到底在哪里?我们的推广该如何打才能形成有效的差异化,并深植与消费者心中。我们认为“无线”与“有线”本质的区别是传输的过程,无线带来的无束缚的感觉及自由的聆听是与“有线”最大的差别。结合这条线索,我们从无线技术的芯片开始进行研究。雷柏M3无线音频芯片的产生,是雷柏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异化所在。结合雷柏的M3无线音频芯片,及雷柏具有的技术特征,我们把雷柏的芯片功能进行具体化分解。提出:“芯”传输、“芯”音质、“芯”操控、“芯”节能4个差异化的卖点。

把握无线音频技术  乐享雷柏“芯”时代

“芯”传输 “芯”音质 “芯”操控 “芯”节能

1、 独特无线数据传输协议的抗干扰10米传输;

2、 双接收天线,享受360°全方位无障碍聆听; 1、 高保真音乐非压缩传输;

2、 高到达48KHz的采样速率和91dB的信噪比,到达HI-FI级效果; 1、 通过耳机端就可以远程遥控多媒体;

2、 固定传输延迟完美实现唇语同步 1、 集成芯片更节能;

2、 超过5分钟未使用自动关机;

“把握无线音频技术,乐享雷柏芯时代”成为了我们统一宣传的产品传播语。结合无线“芯”的思路,先后发起了《缔造无线音频“芯”时代——雷柏M3无线音频方案(之)行业影响篇》、《缔造无线音频“芯”时代——雷柏M3无线音频方案(之)性能详解篇》、《缔造无线音频“芯”时代——雷柏M3无线音频方案(之)产品介绍篇》的网络炒作。并在各类媒体举办了“乐无限 享于芯”的专题推广活动,将“无线技术”概念的宣传放到最大化。

“芯”只是属于产品概念的宣传点,而传输、音质、操控与节能是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点。我们在做产品线的推广策划时,除了考虑需要挖掘USP主张,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位及整合传播问题。定位可以在行业定位、企业定位、产品定位的三个层次上进行。无论在那个层次上进行定位,行业定位、企业定位、产品定位都是相关的。行业定位是企业选择在哪个行业进行竞争,无疑,我们选择的行业是“无线音频”;企业定位是企业对自己在行业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决定企业在行业中是作为领先者、挑战者还是追随者。作为新细分产品的市场,雷柏作为早期的加入者,并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把其定位为“引领者”,因此,雷柏无线耳机的“无线音频引领者”的角色定位便产生了。

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优化

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同时因为建筑行业会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的影响,所以建筑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房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从项目的准备到工程最终的验收,成本管理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施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效果和企业对建筑市场本身的吸引力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成本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施工的过程中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的进度,从而也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 房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即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开销、各种耗费的总和,它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是由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和其他直接费构成,间接成本则指为组织管理施工过程,从事施工的单位所需要的各种支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受人为因素较大。成本管理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房屋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它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中所需要的费用,通过计划和控制,运用一定手段,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费用,达到预定成本目标的协调的、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要想使本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成本管理优化。

2 房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成本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不足

当前,有很多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的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非常完整的成本意识,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建立一个相对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在成本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这样就使得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2 合同管理不完善

一些施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将合同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在无形之中就加大了施工中所投入的成本,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在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都没有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合同中相应的内容,所以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也不是十分的清晰,这样就会给施工后期留下一定的隐患,如果出现了法律上的纠纷,施工企业所处的位置是非常不利的,从而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也会大大增加,还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合同的要求去执行,甚至还出现了明显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工程不得不返工,业主就会不满甚至是所要赔偿,如果索赔管理质量不高还会进一步增加施工的成本。

2.3 现场施工规划混乱

在施工当中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不是非常严格,这也导致了施工现场经常处于无序甚至是混乱的状态,经常会出现材料随意堆放,这样在施工中就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倒运,从而使运输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施工的总体成本也会有所增加,现场车辆的行驶也不是十分的合理,这会使车辆运行的效率降低,同时对施工的正常进行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有些工程中甚至出现了因为材料供应不足而被迫中止施工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2.4 没有正确处理好施工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质量管理,一个部分是成本管理,但是,当今有很多企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没有予以正确的认识,所以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偏颇,一些企业片面的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同时施工质量管理也耗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使得施工的成本也超出了预算。也有一些单位比较重视成本管理,但是施工质量上无法保证,经常出现头功减料的现象,在质量验收的时候经常无法通过质检关,这样就必须要返工,反而增加了施工中需要的成本。

3 房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3.1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我们要建立一个成本管理方面的责任体系,在每一项工程开工以前,对成本管理与工程管理的每一项工作,要采用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建立起完善的责任控制体系。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一个由项目经理带队,各专业施工队队长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确立项目成本责任制,分解控制成本的责任,把它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身上,使工程项目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3.2 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

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合同的管理予以重视,在签合同的时候要仔细的阅读合同中的所有条款,同时对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要予以明确,还要对合同中表述不是非常清晰并且容易出现纠纷的条款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更正,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还要进行深层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施工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3.3 优化施工规划

在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工程施工规划,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与前瞻性,同时所做的工程施工规划切实的符合施工现场条件。要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满足工程合同的要求做好工程施工规划工作。为了使得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相结合,安装人员同样应该参与到工程施工规划中,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情况,规划好机械设备、人员、材料投入等的工作。应当对整个工程实行分段控制,并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

3.4 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质量投入的不足或过多,都会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过于苛刻的要求施工质量,忽视成本的控制,必然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而轻视施工质量,这就会使得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工程返工,损失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从而提升了施工成本。因此,要想处理好施工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整个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对于每一个工程,在开始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严格遵守规范施工,按照合同履行合约。

结束语

房屋的成本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的激烈起来,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谋得发展就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中还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迅速,财险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330.9亿元。但我国的财产保险市场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突出问题主要是市场垄断程度高,经营效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促使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保险行业也不例外,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把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可见优化财险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利用2008年~2012年的数据,分别用结构法和非结构法来研究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二、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基于结构法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市场结构有效地反映了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著名经济学家张伯伦教授和罗宾逊夫人将市场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

(二)市场集中度含义

在结构法分析中,市场集中度反映了最大规模的几个厂商对于市场的影响。衡量市场集中度的主要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CRn反映了市场规模最大的n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比较直观,但忽略了市场中其他厂商以及厂商规模分布的影响。HHI考虑了市场中所有厂商以及规模分布,但不直观。所以本文采取这两种指标来分析国内财产保险市场结构。

(三)市场集中度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指标,笔者得出了2008年

~2012年中国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指标,5年来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集中度居高不下。依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2008年到2012年的CR4值在65%和75%之间,属于寡占Ⅱ型。如果以CR8的值分类,2008年到2012年市场结构为寡占Ⅲ型。数据表明以市场集中率CRn来衡量,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垄断性较高,以中国人保、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和中华联合为首的第一集团市场份额巨大,而且集中度下降趋势不明显。

根据贝恩的SCP理论,也可以利用HHI值划分市场结构。该理论认为HHI值≥3000,则属于高寡占Ⅰ型,HHI值处于【1800,3000】内属于高寡占Ⅱ型,HHI值处于【1400,1800】内属于低寡占Ⅰ型,HHI值处于【1000,1400】内属于低寡占Ⅱ型,HHI值

三、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基于非结构法

(一)非结构法理论简介

比起传统的结构法而言,非结构法对市场竞争程度的描述更加准确。本文选用PR模型对中国财险市场的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研究。PR模型的核心是H统计量,该模型主要运用回归技术,通过建立整体的收益方程来获得H指数值,而该指数事实上衡量的是收益对各项投入价格的弹性大小。不同的H指数反映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

(二)研究设计和数据选取

参照银行业的相关模型,该模型建立在以下假设上:第一,保险公司的经营环境是长期相对均衡的。第二,保险公司的行为不是独立的,会受其他保险公司行为的制约和影响。第三,保险公司拥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和成本结构,即生产函数服从规模收益不变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第四,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的成本投资结构会影响其产出的价格。

表示在长期均衡下,保险公司i的收入;w是由m个投入要素价格组成的向量,保险公司的产出是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H统计量可以理解为一个度量竞争强度的连续指标,介于0~1之间,H统计量值越大说明竞争强度越大。

在经验研究中,借鉴其他作者的研究思路,采用各项变量与总资产比例的方法设计模型中各变量,结合H统计量的构建原理与保险市场竞争的特殊行业属性,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式(1)为计算各年度H指数的模型,式(2)为保险公司H指数的计算模型,为三项投入要素系数的加总。

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自中国保险年鉴(2008~2012年),上述变量均以对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值来反映,根据H统计量的定义,对其全部取自然对数。考虑到保险业经营周期的特殊性即需要一定时期后才开始盈利,其各项经营指标也必定会有所反映。因此,选取的财险公司需要已成立一段时间,规模较大且经营活动相对稳定。所以选择人保、太保财等10中资家财险公司和美亚、安联、东京海上3家外资家财险公司作为样本。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经过在eviews7.2软件上的回归分析,在这5年间,我国财险行业市场结构在这5年中比较稳定,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产保险行业还处于一个垄断竞争的阶段,并不像结构法分析的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这两种方法差异原因很可能是人保、平安、太平洋等第一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太大,优势地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第4篇

摘要:费率市场化是我国保险业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本质是将保险费率制定权由保险监管机构转交给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在费率制定中的自主权。但是由于在费率市场化改革中,微观主体保险公司在市场定价中有了更大的权利,同时也面临了更大的风险,保险公司将会更容易出现因偿付能力不足而出现的破产情形。本文结合我国现行保险监管制度和政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提出费率市场化改革中现行保险监管可能存在的不足或漏洞,进一步提出相关保险监管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费率市场化;偿付能力风险;保险

一、费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层面上的风险,指一家保险公司面临风险时,其他保险公司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将会对整个保险行业造成损害的风险。系统性风险可以理解为一家保险公司在面临风险时,会将这种风险“传染”给其他保险公司的一个过程。

(一)费率市场化视角下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

1.系统性风险或危机源头

从系统性风险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得知,当单个保险公司面临风险时,这种单个机构面临的风险可能会传导或溢出,进而对其他保险公司产生影响,最终使得区域性或全局性保险公司面临风险而受到冲击,影响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这也就使得,单个保险公司或几家保险公司自身风险暴露都将会成为系统性风险的诱因。那么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保险公司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均会成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源头。

2.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

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染性”:一家保险公司风险是如何影响其他保险公司经营,最后引起保险行业系统性危机或风险。我国保险市场这种传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被几家保险公司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这几家保险公司在整个保险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自身规模在整个保险行业中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那么这些保险公司一旦出现问题,通过信息溢出效益,将必然引起市场恐慌和挤兑行为。

第二,同质化经营策略和保险产品的设计,增加系统性风险传导。我国保险市场中各家同类型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的产品设计和定价等多个方面存在相同的定价和条款现象。高度的同质性经营,使得保险公司在面临风险时,消费者必然将这种风险强加到其他经营同款产品的保险公司上。

第三,费率市场化使得保险公司更多开发衍生金融保险产品,在危机冲击时,将由流动性紧缩使得风险在保险公司之间传导。在危机时,由于投资者更偏向于持有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衍生化保险产品必然会受到投资者的抛售以求得到流动性,从保险公司视角来看必然会出现流动性紧缩甚至枯竭。

特别是在费率市场化时期,保险费率一旦放开管制,保险公司将不得不通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来获得利润。而开发新产品,特别是投连险、万能险的收益率,都将会对保险公司带来较好的效益。这必然增加保险公司对结构化产品的开发,增加资产衍生化。在费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公司增加了衍生保险产品开发,使得系统流动性在危机时将引发流动性枯竭,增加了风险在不同保险公司之间传染,由此引发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及危机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及危机的主要表现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不善或破产倒闭,但这种破产风险并不因一个保险公司的倒闭而终止。保险公司破产清算时,即使不要求出售资产,但是实际上这家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将会进一步加深整个保险市场恐慌和消费者的挤兑,将使得其他的保险公司风险暴露也增加。这说明无论是已然破产的保险公司,还是尚未破产的保险公司都将会面临个体风险增加的局面。从客户的视角来看,破产的保险公司可能会损坏投保人的利益,而尚未破产的保险公司也会因为在危机时期保护自身利益而侵犯被保险人的利益,投保人利益受到侵害后,将会进一步恶化整个保险市场和保险经营环境。

从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来看,费率市场化会使得保险公司破产成为可能,这也使得系统性风险传导成为现实。那么,一家保险公司破产就将会通过信息溢出、资产互持、业务往来等多途径向整个区域或系统的保险公司进行传导,增加了保险业全局性和系统性风险。所以,费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行业的监管不仅仅应该停留在对保险公司层面,对整个保险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直接关系保险行业稳定。

二、保险费率市场化下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监管为政府主导型。也就是说保监会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在维持保险市场稳定发展中占据了核心主导作用。本节将分析费率市场化背景下、以及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下,探讨保监会在保险监管政策和监管措施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监管现状与国际经验中以偿付能力的监管体系存在差距明显

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费率市场化改革将会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冲击,由此引发保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而破产。那么,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将使得放松对市场行为、市场准入、保险资金运用和风险管理的限制的保险公司仍然可以满足偿付能力。所以,费率市场化改革中,保险监管仍应该以偿付能力监管为主导。然而,从我国的监管实际政策来看,笔者认为现行偿付能力监管政策仍存在以下几点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一是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尚不完善;二是监管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值得商榷;三是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评估方法有待优化。

(二)破产保险公司的退出机制尚不完善

无论是我国的《保险法》还是《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对保险公司破产的概念都没有清晰的界定。结合国际保险市场经验,保险公司在费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将会面临较为常见的破产,我国尚未发生过保险公司的破产现象,缺乏处理保险公司破产的经验。

(三)宏观审慎监管力度不足

系统性风险管理的难点主要在于将整个保险行业乃至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从宏观层面来实施对保险行业的监管。虽然央行以及监管部门一直强调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但是截至目前,保险监管委员会尚未出台相关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来防范和管理系统性风险。从危害性的视角来看,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在整个金融业都应该被视为重点。当前金融体系已然出现了“太大而不能倒”以及“太系统而不能倒”等问题,保险业也是一样,一旦危机爆发,必将危机整个行业,甚至波及金融市场稳定。

三、保险费率市场化保险监管政策建议

(一)微观保险监管政策

1.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1)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优化偿付能力监管

保险监管机构根据保险行业自身特征,制定一套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监管会计准则是实现有效偿付能力监管的前提。首先,参照美国在保险行业监管上的措施,在一般会计制度(GAAP)之上,另外设立了监管会计制度(SAP),以此满足对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增加保险公司的社会透明度,保护好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方便及时发现保险公司的风险行为。最后,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险监管法律或者法规,对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进行明确的限制和监管。

(2)渐进式确立以风险评估为主线的资本评估法

我国现行的偿付能力监管在对偿付能力之外的风险评价较为薄弱,那么有必要依托《保险法》以及其他保险监管规定,建立一套更广泛的风险评估体系将会改善偿付能力的监管。风险资本评估法既关注了微观主体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之间、以及偿付能力与资产负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究了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中面临的风险。除此之外,风险资本评估法并不只是关注偿付能力是否充足,而是将偿付能力监管拓展到对整个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稳健等多个方面之上。

2.准备金动态有效提取

保险监管部门根据保险公司承保业务规模向其提出责任准备金,准备金的提取同样会影响保险公司运营资金的数量。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的时期,保险公司的业务也会较多,这时保险监管部门向保险公司提取准备金并不会对保险公司经营产生太大影响,那么此时建议对保险公司提取更多的准备金以备保险公司处于危机之时使用。因为在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保险监管部门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有必要对保险公司提取更高额的责任准备金,但实际上保险公司本身已然经营不善,那么继续提取高额的责任准备金对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准备金的动态有效提取就是在保险公司经营优良时期提取更多的责任准备金,以弥补在经营不善时期的责任准备金压力,为保险公司经营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降低保险公司的破产风险。

(二)宏观保险业监管政策

1.加强对保险资金层面的系统性风险监管

费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监管将会进一步放松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管制。为了更有效利用保险资金以获得高额的利润率,保险资金管制的放松将会进一步加速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在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资本市场之间的跨市场信用传导。这不仅仅增加了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外,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在不同市场上的传导。如此看来,费率市场化改革将会加速整个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传染,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越是宽泛,风险在不同金融行业传染将更为可能,系统性风险将会更大。从传染视角来看,这种风险传染实际上是必然会增加的,对于我国费率市场化来说,只能对这种风险传染的程度进行一定的控制。因此,费率市场化改革下将有必要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渠道渐进式的放开,防止激进式改革给保险业风险传染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渠道。

2.加强跨市场保险业务监管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将有必要对金融业实施跨市场监管政策。可参考银行业中的“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监管模式,中国人民银行、保险会、证监会和银监会有必要类似于设立系统性重要银行那样,对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对金融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几家金融机构列为“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并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防止金融市场市场出现因“太大而不能倒”带来的问题。

除此,一行三会对这种跨市场的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务往来有比较地进行审慎监管,防止不同行业之间风险转移或者风险传导过高。具体管理方法可以设定一个风险溢出的阈值,同时利用CoVaR 的计算方法来分析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对超过阈值的金融机构进行必要警示或者管制,待风险溢出效应下降后再撤销管制。防止金融市场出现“太系统而不能倒”的问题。

3.加强保险行业流动性监管和动态拨备

流动性对保险公司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8 年金融危机更是体现出金融机构(含保险公司)缺乏流动性的危机性。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对流动性监管和对金融机构的动态拨备是主要的监管措施。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和准备金这两个微观层面的保险监管外,对整个保险行业采用流动性监管和动态拨备,保证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充足。具体可以对保险公司构建一个流动性评价体系和预警系统,在机构流动性充足之时有监管部门提取一定的流动性以备不足之需,而在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之时对金融机构补充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动态监管和动态拨备将可以有效防范市场出现流动性枯竭和系统流动性问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课题名称

本文系2013-2014铜陵学院和安徽财经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3tlcylhy11。

参考文献:

[1]申曙光.保险监管[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谢远涛,蒋涛.基于尾部依赖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度量[R].第三届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2012.12.

第5篇

关键词:金融抑制;利率市场化;县域经济

JEL分类号:P22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4-0107-05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先农村、后城市”的特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较大差异,利率定价行为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共39个样本县(市)作为研究对象,以考察利率市场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有关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述评

在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与方式上,理论界存在两种看似矛盾又紧密联系的理论。一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普遍存在人为的利率管制、较高的通货膨胀,造成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不仅减少了国家储蓄,降低了实际经济增速和金融发展的规模,且由于技术选择不利于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造成低效的资本密集型投资重复进行。基于此,金融深化论学派提出“金融自由化”为特征的政策主张,主要措施包括放松对利率的人为干预、抑制通货膨胀、将银行转化为社会组织、鼓励民间金融以及促进金融业的竞争等,通过实际利率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种是Hellmann(1994),Hellmann(1996),Hell-mann(2000)在对东亚的经济研究后提出的“金融约束论”。该理论宣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应该采取“金融约束”政策,通过控制存款和贷款利率、限制金融市场准入、管制竞争等,将实际利率维持在正的、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水平上。这样。银行由于资金成本较低,放贷意愿较强;企业也由于贷款利率不是很高,有动力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从而推动一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

根本上讲,“金融约束论”与“金融深化论”并不存在本质对立,金融约束强调不能急于否定政府的干预,认为政府进行选择性干预有助于金融深化。政府干预金融的深度和广度,应该随着金融深化的加深而减弱。金融约束与金融抑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在金融抑制下,政府将名义利率控制在低于通货膨胀的水平,从民间攫取租金;而在金融约束下,政府将名义利率维持在适度水平以确保实际利率为正,并低于均衡利率,从而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

(二)实证研究综述

就实证的结果而言,Maxwell Fry(1989),Alan H.Gelb(1989)支持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假设,认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实际利率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储蓄和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而另有学者则认同金融约束论的推断,指出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的提升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关系甚至为负。

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早期研究侧重于利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沈坤荣等(2000)、庞晓波等(2008)都指出实际利率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其中沈坤荣等(2000)的研究指出,麦金农关于实际利率提升促进储蓄和投资的理论假设,是以短缺经济为背景的。由于20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商品市场已由短缺经济变为结构性过剩,造成这一时期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减弱。值得一提的是,张效岩等(2010)首次采用农村经济数据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效的,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了贷款、投资和储蓄的增长,由此带动了生产、消费乃至居民收入的增长,从测定的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果来看,利率市场化首先引起的是投资的显著增长,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仍然存在。金融约束过于强化,不利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升,现阶段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理论更适合其实情。

对于中国的研究,大多采用全国性的数据。未考虑我国利率市场化“先农村,后城市”的特点,也未对区域性差异进行深入探讨。基于这些考虑,本文从县域角度出发,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共39个样本县(市)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994-2009年间利率市场化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

二、江苏县域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概况

为全面了解县域金融发展概况,我们在江苏省共选取了39个样本代表性强、数据资料相对完整的县(市)作为考察对象,其中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有11、13和15个样本县域(见表1),研究区间为1994-2009年。

(一)不同地区县域贷款利率执行情况

受利率统计资料可得性的限制,本文选取苏南、苏中、苏北县域统计资料相对完整的9个县,考察县域贷款执行利率变化情况。由于没有关于县域贷款执行利率的直接统计数据,我们用当年县域所有金融机构利息收入除以年初贷款余额与年末贷款余额的平均值,得到县域贷款执行利率的近似估计,基准利率选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县域贷款执行利率走势与基准利率走势基本一致(见图1),经历了1994-2003年的总体趋降和2004-2008年的持续回升,2009年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有所下降。可见,虽然2004年10月后我国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管理,但基准利率对贷款执行利率仍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分地区看,苏南县域的贷款执行利率总体高于苏中、苏北。2004年之前,苏中、苏北县域贷款执行利率比较接近,但2004年后苏北县域贷款执行利率明显高于苏中县域,与苏南县域执行利率基本持平。不仅如此,2004年后不同地区县域贷款执行利率与基准利率差值的波动也明显加大,该差值在苏南、苏中、苏北县域的标准方差分别由1994-2003年的0.95、0.78和1.23个百分点,升至2004-2009年的1.74、1.59和1.98个百分点,表明2004年贷款利率上限管制放开后,各地区贷款利率定价的波动都有所加大,市场力量对贷款最终执行利率的影响明显增强。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97-02

一、引言

(一)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优劣,最能体现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想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搞上去,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一条必由之路。

(二)应该说,现场管理的优化,既能促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施工项目的综合绩效,进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对内狠抓现场管理,对外大力开拓建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场管理,过去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模式,但如何突破这套模式,不断进行现场管理的优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优化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

施工现场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就是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过程(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笔者认为,优化现场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建筑行业具有生产活动与交易活动一体化的特点。施工现场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管理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准备、施工、交工验收、保修等。施工管理过程既有交易活动,又有成品生产过程,具有生产活动、交易活动很难区分的特殊性。

(二)充分认识现场管理的内容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由于建筑施工各阶段管理内容差异很大,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效益。

(三)充分认识施工现场管理具有的复杂性。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和复杂性(露天工作、工期长、需要资源多,且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工作才能保证施工活动顺利进行。

三、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配置。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

(二)以调度机构为基础,优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系统。要结合工程规模、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权限和利益;要以调度机构为基础,配备称职的调度人员,努力使调度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建立起动态的控制体系。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直接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组织的核心,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要重点抓好班组建设。

(三)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任何时候市场都只会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体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上去了,也就意味着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上去了。因此优化现场管理必须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而取得技术经济指标的突破也必须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经营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为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将大幅度下滑,企业的生命力也将随之枯竭。

四、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全面成本管理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首先要抓好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指对每个施工现场的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全员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

1、全过程控制管理。施工项目从合同签订起直至工程完工、验收交付为止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成本控制、管理的理念,时时处处精打细算,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并力争节支挖潜增效。

2、全员控制管理。全员成本控制管理是指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个员工都要关心工程成本的节超情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节支挖潜增效的活动中来,要对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实行人人肩上扛目标的成本责任制。

3、全方位控制管理。全方位成本控制管理是指涉及成本发生的各部门、单位、班组都有成本控制责任,实行工序、工种过程控制,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即:(1)材料费的控制;(2)人工费的控制;(3)机械费的控制;(4)管理费的控制;(5)措施费的控制;(6)分包劳务的控制。

(二)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实际中去。如预算、决策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价值工程,看板技术等。对质量、成本、安全等管理目标的控制、改进可采用以下方法:

1、对比法。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分析影响管理控制目标的主要因素,即实际与预计目标的对比分析。

2、因果分析图法。用树枝状的图形来寻找各种可能影响控制目标发生偏离的因素。

3、因素分析法。分析每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对现场管理目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并进行重点控制。

4、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做到操作方式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安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现场管理的有效性

1、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现场管理的有效性。现场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含义有两层:(1)促进现场管理组织机构(一般为项目经理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取得经济上的有效性;(2)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上的有效性。

2、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三种办法:(1)行政方法。通过行政隶属关系,下达强制性指标并制定实施措施,定期检查问效;(2)经济手段。利用经济杠杆,对部门、单位和个人实行绩效与收人挂钩的办法进行管理;(3)法制手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照章办事,对违纪违规者严厉责罚,确保管理目标实现。

3、要实现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企业针对现场管理制订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控制程序,有效地协调各项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必须坚决服从这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结语: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涵括到质量管理、工期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只侧重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二个方面优化管理的途径和方法,谈了一些自己的浅显认识,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现场管理的优化是一个博大范畴,它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各方有识之士共同探讨,方能裨益于建筑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裨益于建筑企业绩效的增值,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晨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艳梅,王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金永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三点论[J].建筑,2007,(6).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但是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项目多样,管理难度大。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施工,能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1.1施工现场是企业的对外窗口,是建筑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管理可以反映施工企业的面貌,向社会宣传企业形象,有序的企业管理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现在投标建设单位都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进行考察,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给考察人员留下更好的印象,从而加大企业中标的可能性。

1.2施工现场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高质量的保证。施工现场运用什么样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能使施工现场清洁美观、材料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也能有效保障安全和消防工作,还能提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3施工现场是多方关系交汇的场所。因为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社会很多部门,如城市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消防安全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要注意遵守相关部分的规章制度,和各职能部门和周边居民搞好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利于项目施工的有序按时的进行,施工现场管理还涉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与各部门的和谐相处对于项目工程施工至关重要。

2. 施工现场管理策略的优化原则

2.1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要树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要克服只抓施工形象进度、片面地强调提高生产效率而不顾质量和成本的单纯生产观点。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这是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方法。一般来说,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一致的,加强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已经被很多先进企业的经验所证实。

2.2科学性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按科学想律办事,也就是说,施工现场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模式、工作方法和手段都应该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要讲究科学管理。施工现场问题的解决,要涉及现伐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ABC分类法;库存论和行为科学等。因此,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强调管理科学化的原则。

2.3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现场施工是由许多人共同进行的协作劳动,有时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坚持规范化管理工体有利于培养人们大生产的工作习惯,有利于提高现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2.4服务性原则

现场管理的服务性原则是指企业管理的领导机构、各职能科室要为施工现场服务,亦即企业要把管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施工现场方面来。到现场去,了解现场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稳定和改善现场的施工秩序,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为了促进职能科室为施工现场服务,提出要由施工项目经理部从现场管理的角度来考核和评价科室工作水平,无疑是一种保证能贯彻服务原则的好办法。

3.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个高素质的质量管理核心和一个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建设,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3.1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种类繁多,用量较大,有时还有新材料的出现。因此,施工现场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分类存放,对需要垫板的要加上垫板,同时要根据施工计划做好合理的材料用量统计。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制定出入库、领用的登记台帐,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材料,对发放材料的使用进行检查,避免材料的浪费,对水泥、钢材的使用进行控制。同时,库管员要及时盘查材料的库存量。

3.2提高施工现场组织和设计的科学性

提高施工组织和设计的科学性,有利于是工程施工顺利推进,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一个科学的施工组织和设计能极大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管理人员可以提前作出应对措施与方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另外,提高施工现场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保证施工现场劳动力、材料、设备的协调性,降低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在工程施工现场,各种现场资源的需求量与空间位置都是随着工程的进度在不断改变的,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各种资源进行动态配置。比如说施工现场材料供应要与材料的使用需求相协调;施工现场的主导设施要与辅助设备相协调;工程的劳力需求量量与实际劳动力配置相协调。如果施工现场的资源得到科学配置,不仅能够降低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同时还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工程效益。

3.3加强施工安全教育,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学习安全知识外,还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深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大家的安全技能水平,保证大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创建优质的施工队伍,使建筑企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纪律严明、富有创造力的施工队伍。还有,在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应根据现场实际进度安排材料的进场。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于指定场地。进场前,应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品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堆放时避免因违规堆放而出现的材料结块和锈蚀的浪费。对于到场的材料,应做好数量和种类的统计和登记,按照施工进度严格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避免材料丢失或浪费。

3.4优化管理体系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质是不断完善施正规场管理的过程,而完善是无止境的。因此,对施工现场管理要不断地调查研究,要重视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准备、用电安全、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等多方面的管理,严格贯彻落实现场文明施工。面对工艺复杂、材料繁多的工程项目,员工必做好技术准备,熟悉施工的要求、图纸,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使用专业人员对用电线路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对于机械设备陈旧做到及时更换,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防止环境污染、噪声扰民、治理不善,出现脏、乱、差的现象,要实行景观化现场管理,设立标志牌、平面图以及两米高的围栏等等多项防护措施。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建立满足各项项目需要的管理机构。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益。因此要想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要遵循经济性、科学性、规范化和服务性的重要原则,提高施工现场组织和设计的科学性,将管理的重心落到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上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合理有序开展。

从实际出发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罗添明. 议土建施工现场理性管理研究[J].2010(1).

[3]崔清树.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第8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强化措施

在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土建施工企业不但要注重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而且要通过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而实现国内土建施工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1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概述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土建施工作为基础项目之一,对于其施工现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建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创造出更高的利润。就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将现场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体现。

从某种意义来说,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土建工程的地点和为土建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前方的作业场所工地。又包括生产后方各种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有现场就必然有现场管理,所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保证现场按其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管理中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受理工作也是在现场贯彻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其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及时、有秩序地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工现场管理也就是现场的生产管理。

2、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3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经济原则

目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这种观点一定要克服。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花费。

3.2科学化原则

为了做到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等等。

3.3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是对土建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统一的规定,坚决克服主观随意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4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强化措施

4.1 监理单位质量的行为管理

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是质量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责任方。它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但是从现行建筑市场上监理单位的技术状况分析,存在诸多问题。虽然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较高,监理人员资格、监理人数都参差不齐。所以,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要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4.2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主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预防为主,首先是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检查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

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3材料管理的强化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4.4质量管理的强化措施

1)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2)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

3)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

4)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立人员。

5结语

总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是项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其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并且逐渐成为国内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国内土建施工中,施工企业一定要注重加强对于工程现场的管理,进而实现施工效益和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第9篇

【关键词】现代 ;文化广场;设计原则

对于一个生活在卧龙岗下的南阳人来说,对卧龙文化广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武侯祠的入口空间,位于城市东西主干道卧龙路的西段。该道自武侯祠向西通向湖北老河口,向东则深入城市腹地。卧龙文化广场的建筑环境复杂,空间秩序紊乱。周边有烈士陵园、工厂及民宅等10余栋房屋;西部为卧龙岗岗头;北部为武侯祠。东南部的近代建筑又与历史文化环境格格不如,这些建筑与武侯祠的空间轴线毫无联系。另外,卧龙岗是诸葛亮躬耕之地,经大尺度的卧龙路的切削,岗地风貌破坏严重。

设计师以纷争了1000多年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说”和“襄阳说”入手,将三国历史地图作为主控广场的要素,在设计中十分注重对文化内涵的塑造,广场的铺地图案采用三国历史地图,使人们平心静气地散步于广场之时能体味历史与文化的空间!并巧妙应用了河流、东海、百子同春、城市地名等文化主题,该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巧妙至极。因此,在南阳文化广场设计中要巧妙运用这些设计原素,使得设计方案大放异彩,脱颖而出。

一、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一)、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人们喜欢在相当舒适的天气下使用广场,气温比有阳光更为重要。还要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对于南阳这样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地方,显然需要建造能够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广场,这也能充分利用卧龙岗这样的优越的地理环境,设计出具有自然特色的文化广场。

(二)、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

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南阳卧龙文化广场紧紧围绕三国时期蛰伏南阳地区的诸葛亮做文章;出师表、广场铺装中的历史疆界、历史地名、藏龙卧虎等景观的塑造均未出其文化尺度之右,也充分突出了南阳的地方社会特色。

二、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

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同时也是政治集会、商业、休闲等功能性比较突出的广场空间,顾名思义,它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广场文化在城市文化广场中成为重要的内容。

卧龙文化广场在设计中十分注重突出文化主题的原则,将“反映三国文化及诸葛亮”作为广场设计的主旨,从1000多年来学界对“诸葛亮躬耕地”存在着“南阳说”和“襄阳说”的纷争之说入手,将三国历史地图作为主控广场的要素,将广场的铺地图案采用三国历史地图,使人们平心静气地散步于广场之时能体味历史与文化的空间!魏、蜀、吴之“三国”用不同的材料铺面给予分别。地图上的河流、海洋、城市等均成为丰富广场的构成要素。在水系源头采用圆形统合的设计,因为黄河、长江的源头同出一处,中华名族同族同源;“源”、同“圆”谐音。一股涌泉来自圆心,涌泉周边散布出自南阳西峡的恐龙蛋,以昭显中华大地为“龙之故乡”,还有诸葛亮的“卧龙”之寓。在节庆广场西部的硬地铺面中分别种植了柏树、栀树、桐树、樁树,象征南阳“四圣”谐音为“百子同春”,寓南阳沃土曾养育过“四圣”,而今更是人才辈出,是卧龙藏虎之地。

三、效益兼顾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城市文化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文化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上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 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一)、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文化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的作为活动焦点。 它以其开放式的空间满足了人们进行交流、聚会、娱乐、休息、锻炼等多种综合性活动,对都市人性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被誉为“都市中的客厅”的作用。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

(二)、城市文化广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文化广场建设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公共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面。在进行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还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四、结语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知识,南阳市卧龙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结合自然、人文、居民、城市和现代文化广场设计基本原则,更好的展示了其多功能的特性,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创造出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