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32: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软件开发市场规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选择在国际金融危机之时逆势而动,进行抄底收购,对东软而言,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智能手机软件
成为嵌入式的突破点
1200万欧元,这对于学院派出身、一向以稳扎稳打作风著称的东软来说,可谓是一个大手笔。东软此次花费1200万欧元收购的三家软件企业,分别是Sesca Mobile Software Oy、Almitas Oy和Sesca Technologies Sr,这三家软件企业的主要业务是从事高端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及测试服务。其中,Sesca Mobile Software Oy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服务,Almitas Oy主营业务是提供移动通信软件开发服务,Sesca Technologies Sr则提供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及测试服务,这三家公司的主要客户就是诺基亚。
依据双方签署的协议,SESCA已有的以及SESCA和/或其附属公司(除MSW、Almitas、SRL以外)与诺基亚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签署的所有重大合同已转让给MSW、Almitas、SRL 三家公司,同时诺基亚公司作为客户已同意转让。
成为世界领先的嵌入式软件与产品工程解决方案提供者,这是东软在整体上市后,为自己的国际化征途提出的新目标之一。而在谈到这次收购对于东软发展的战略意义时,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自栋表示,本次收购的目标是通过优秀人才和优秀客户的获得,使公司在移动终端设备领域中成为全球优秀的产品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与东软的新目标不谋而合。
在产品工程领域,东软一直是以汽车电子的嵌入式技术见长,嵌入式软件具有的工业标准化较差、与客户的紧密程度高的特点,使得除了对技术及经验有特定要求外,在合作过程中的模式与融合也至关重要。东软已经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而寻求在其他领域的突破,也是东软的战略之一。王自栋表示,SESCA通过MSW、Almitas和SRL为诺基亚提供专业的手机软件开发服务,是诺基亚的优先供应商之一,拥有一批超过10年智能手机软件研发经验的优秀团队。通过本次收购,东软将获得具有在Symbian S60、Nokia S30/S40手机应用软件开发、VoIP技术、Linux/QT应用开发方面的一大批高端人才,将增强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提升公司在全球手机与移动终端软件开发市场的竞争地位。
3G牌照发放后,中国成为了各智能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在市场规模方面,全球及中国的手机市场将在未来3~5年内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中国依然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手机市场。到2011年,全球手机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到2000亿美元。在市场格局方面,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手机市场利润不断下降,手机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因此迫使各个手机厂商降低手机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特别是在手机软件的研发方面,从欧美、日本向与中国和印度合作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也将在未来3年内给包括东软在内的中国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带来机会。
目前,东软在国内有嵌入式事业部,日本的子公司负责日本市场的嵌入式项目,而新收购的欧洲公司则负责在欧洲地区的嵌入式业务,国内的嵌入式事业部对它们进行业务支持。王自栋谈道:“东软将利用中国开发团队的规模、成本的竞争优势和被收购公司在前端的市场与设计能力,构造东软在移动终端领域中创新、成本、规模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得东软向全球优秀的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开发商这一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
芬兰成为
直面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东软加强了在海外的布局。今年上半年,东软在欧洲建立了全资的子公司,聘请了原SAP北亚区董事长西曼出任东软欧洲总裁。另外,东软在美国建立了北美子公司。至此,东软形成了面向日本、北美、欧洲的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而东软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回报。8月28日,东软公布了其整合后首份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6亿元,同比增长18.9%,净利润约1.8亿元,增长7.0%。在巩固对日外包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在欧美市场取得突破,2009 年1月~6 月国际软件收入达到9414 万美元,同比增长达20.4%。
通过此次收购,东软将获得在芬兰的直接面向欧洲客户的市场开拓机会和手机软件设计人才,并在高端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方面进一步加强与诺基亚已经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双方在高端智能手机以及移动终端领域的战略合作。东软在嵌入式软件开发,尤其是智能手机软件开发领域,也将形成芬兰在岸、罗马尼亚近岸、中国离岸的开发体系和格局,进一步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东软通过将欧洲三家公司的开发团队与中国开发团队的资源整合,将会大幅度改变业务的交付能力、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给排水;软件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086-01
作为对工业生产和群众生活起到保障作用的重要体系之一的城市给水管网系统,在对管网优化调度问题的解决上通过对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开发的应用,做到运行费用节约和管理效率提高,这是我国当前给水系统新技术和新理论发展所进行研究的基本方向。在建立城市给水管网计算模型的时候可以对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技术的使用,在各个管段的水头损失和流量的计算上可以通过管网的结构参数进行计算。立足于此背景,能够得出各个节点和水源点供水压力等参数,从而做到对整个管网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做到优化调度整个管网,对管网进行扩建或者是改建,为管网的发展规模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国给水系统软件开发发展和应用概况
我国进行开发城市供水系统软件的历史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之前的计算给水管网平差发展到现在的信息化的给水系统和自动化的运行管理,使得软件开发系列形成特色多、版本多和类型多。在不断扩大的国内外软件开发市场规模下,在需求上呈现增长的趋势。国外诸如8M、EPANET、SynerGEE等品牌软件已经在我国获得一定的应用市场,具备比较完整的运行管理、信息管理、运行模拟以及管网平差等功能。
高校对给排水领域当中进行计算机应用研究比较早的高校之一的同济大学,在这里我国著名的给排水专家杨钦教授通过编写一系列“784”、“767”、“7512”、“749”等关于设计优化和计算管网平差的程序,这对我国给排水领域当中进行应用计算机起到开拓作用。在此之后,经过近些年的长期努力,使得先进的成功和丰富的经验得以积累。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采用,使得所开发出来的给水管网模拟计算机开发,有着较大的突破在计算速度和易用性上,而且具备的功能有管理数据库、查询信息、绘图设计、规划过程和计算设计给水管网等。与此同时,同济大学是在我国的大学当中是首家成立起由国内的专家合作兴办的给水软件开发公司——上海同济弘扬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所设立的目标是实现高校高科技科研成果产业化,所具备的优势是实现本土化和国产化的软件开发,使得最大限度的适应和服务国内给水软件开发应用市场。
二、我国给水系统软件开发类型和功能
(一)给水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
给水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这是对给水系统进行综合、积累和收集从水源、水处理过程、输配水网络到用户的各个阶段整个全阶段和全方面的信息数据,立足核心为数据库,做到数据表格分类、灵活查询和表达数据、警告和提示等形式向相应的运行、管理和决策操作人员提供全面的数据,集合报表、图纸和档案作为一体化,实现数据化决策、无纸化办公和现代化信息。对系统当中的各种设施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存储和表达地图方式,这也就是电子地图;SCADA这也是根据时间变化所进行的动态数据模式,进行系统运行数据的收集方式是无限或者是有限通讯方式,使用动态曲线和表格数据等方式进行表达,这提供分析依据做好管理和运行决策。
(二)输配水系统模拟计算——管网模型软件开发
在给水系统总投资当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是对给水管网系统能够建设进行投资,在总供水成本费用当中由五成至六成是供水电费,所以对供水系统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设计给水管网和运行管理质量。开发管网模型软件则必须对给水管网建立起数学模型,并且要计算规划设计和对动态模拟运行状态,使得管网当中各个管段和泵站的水质部分状态、压力和流量等求解,从而对长年供水成本费用进行计算,从而对管网规划设计的运行规律和合理程度进行分析批国家,从而做到科学化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三)供水管理和控制网络软件开发
供水企业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向就是在应用计算机对现代化科学管理实现,这是对企业管理现代化、高速信息通讯网络化和运行操作优化与自动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上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专业软件开发进行应用,通过程序逻辑控制(PLC)技术与设备,可以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和优化控制。
三、给水管网系统科技进步方向和任务
随着计算机及控制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水管网设计、运行与管理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科技市场。
(一)管道检漏及防漏技术
管道漏水供水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供水企业长期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检测漏水和防漏已经成为一项高科技应用技术,在我国具有显著社会及经济价值,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和科技进步意义。
(二)给水系统自动化控制和调度成套技术设备
给水系统自动化控制和调度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市场广泛性,我国给水行业应具有自己的专业技术研究和成套设备开发及经营管理队伍,可以形成行业专门化成套产品和市场。
参考文献:
[1]汤春艳,陈红勋,朱兵.给水管网的能量需求建模及其节能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0,31(3):12-15
【关键词】手机游戏;市场营销;品牌经济学
一、近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发展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中国各大游戏厂商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2005年至2008年,中国手机游戏产业发展处于萌芽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手机普及率比较低,游戏玩家主要选择PC端的网络游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游戏厂商还没有进军手机游戏市场,只有一些小游戏厂商在这个领域发展业务。但是,经济危机过后,中国制造业的复苏让大量涌入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用上了手机,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国手机普及率上升的最主要动力。众多游戏厂家,如腾讯、空中网等迅速进入手机游戏市场,促进了中国手机游戏大幅度持续增长,并且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的手机游戏市场规模比2012年翻了一番,已经达到122.5亿。根据《2014年艾瑞网络游戏预测报告》,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在2014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二、当前手机游戏市场产业链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主要由游戏开发商(CP)、游戏运营商(SP)、移动运营商(OP)、终端制造商和手机用户组成 (图1)。
1.游戏开发商(Content Provider, CP)
游戏软件开发商是手机游戏产业链中的源动力,它们通过内容创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不断开发出适合中国用户娱乐的本地化游戏。在游戏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客户体验,真正把握用户需求,开发出用户喜闻乐道的手机游戏产品。由于具备开发商资质的门槛较低,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这一方面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了产品雷同、质量参差不齐和山寨产品横行的现象。
2.终端制造商
终端制造商一方面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智能终端的生产成本,提高智能终端的普及;另―方面,加大在娱乐型终端的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完善终端功能,适配国内主流手机操作系统,为促进手机游戏的玩家普及做好准备。同时,与游戏开发商或者游戏运营商合作,在出场手机中内嵌游戏或游戏平台。在ios系统的手机中,除了苹果官方的app store和game center外没有第三方软件,而在安卓系统的手机中存在大量内嵌第三方软件。由于近年来被曝光存在恶意扣费和消耗流量等问题,这类软件越来越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逐渐减少。
3.游戏运营商(Service Provider, SP)
游戏运营商一般具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广阔的渠道以及数量庞大的基础用户。因此,他们在发挥自身传统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做好业务宣传工作;通过―定的营销手段来提高用户使用手机游戏的积极性;从玩家的身份特性出发,挖掘潜在的游戏用户,提高游戏用户的粘性以及消费意愿。
4.移动运营商(Operator,OP)
在中国,主要的移动运营商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它们旗下也有各自的游戏平台,比如安智市场、沃游戏平台。这类平台只会在安卓系统手机中出现
三、手机游戏研发市场的结构及成因
1.市场结构
根据易观数据提供的资料,我们可以得到2013年中国手机游戏研发厂商市场份额分布图(图2)。
运用行业集中率(CRn)指数计算手机游戏研发市场的市场结构,即将该市场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加总。前四家的集中度为CR4 =31.99%,前八家的集中度为CR8 = 45.52%。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腾讯,接下来的三家位置总是在变化,但其市场份额都在4%-6%。对照贝恩的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划分标准,我国2012年网络游戏行业可判断为寡占V型,即中下集中度市场。进一步,我们参照2014年Q1的数据,CR4=30.7%,CR8=42.2%,发现该市场有分散化的趋势,同时腾讯一直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并且是第二名的三倍。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现象呢?
2.成因分析
运用品牌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顾客的利益=物质利益+情感利益,此即品牌建设的理论模型。
(3)实现盈利不能急功近利。腾讯的主要产品天天系列和全民系列在进入市场的时候都是轻度游戏,从而吸引了一大批休闲玩家,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等用户稳定之后再开发游戏内收费的功能。根据Talking Data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手机游戏的7天留存率仅为9%,30天留存率仅为4%,这就说明游戏推广初期非常关键,不应该在没有忠实玩家基础的推广期就策划大量吸金的活动,拉大人民币玩家和休闲玩家的差距,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2014年上半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盛大新的游戏《魔物狩猎者》,开服一星期就用“充值2000元送高级装备”的活动来吸金,结果大大缩短了游戏寿命。
与此相反,腾讯旗下的手游戏在推广前一个月甚至半年都是用来吸引玩家、挖掘潜在客户,并不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而是注重长期效益。以腾讯2012年推出的音乐类手游《节奏大师》为例,该游戏在推出一年内的盈利能力一般,但是积累了大量的休闲玩家,同时腾讯每年都会举办TGA比赛提高游戏的知名度,也培养了一批竞技玩家。今年,这款游戏开发出了各种游戏内道具收费功能,一方面考虑到了小休闲玩家的炫耀心理,渴望用金钱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了不损害竞技玩家的积极性,在比赛中禁止使用道具,很好地平衡了两类玩家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盈利。
(4)搭建自己的游戏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大多数游戏研发厂商(SP)没有自己的游戏平台,不得不和游戏发行商(CP)合作,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在收入上实行七三分账,处于被动地位。而游戏发行商却苦于从数百种同类产品中寻找出好的产品,选择成本极高。因此,不少游戏研发厂商开始搭建自己的游戏平台或者与游戏发行商合并,将上下游资源整合,节约成本。
自2008年,腾讯开始与日本、韩国等知名游戏厂商进行合作,引进或者联合开发出一系列优秀的手机游戏,如CandyCrush、怪物入侵等等。这样,腾讯就能和合作厂家取得双赢的局面,一方面腾讯可以节省许多研发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领域,同时又保证了自己在手机游戏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为以后转型自主研发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与小厂商和工作室合作,利用qq游戏平台推广他们的产品,然后收取一定的提成,对于好的工作室则收归旗下。2013年年末,第三大游戏发行商掌趣科技以26亿元收购玩蟹科技,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竞争力。与其针锋相对的是,腾讯公司也宣布利用微信平台进一步推广自己的游戏,通过qq平台和微信平台的双重影响力打造品牌。
(5)开发差异化产品,避开竞争。手机游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各个平台对于游戏内容的设计都难免墨守成规。比如,RPG收集游戏,无非就是打怪物、做任务、升级获得装备,缺乏创业的游戏内容已经让玩家们产生了审美疲劳。再比如,卡牌收集类游戏,玩家大多数就是冲着卡牌的牌面和与玩家对战模式而去玩的。各种游戏虽然琳琅满目,剧情内容或有不同,但究其根本无论是操作模式还是主线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换句话说,产品存在同质性,无法从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腾讯公司旗下的产品有许多都是原创类型,与早期的模仿借鉴不同,近两年来开创了许多独特的玩法,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四、结论
目前手机游戏研发市场形成低寡头垄断市场格局是必然的。腾讯公司进军手游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庞大的qq用户。但是,如果没有正确、清晰的战略,那么它也不会在这个市场上脱颖而出。进入门槛低、没有政府特许、没有技术上的垄断是手机游戏研发市场的特征,这也使得该市场在未来发展上趋于竞争。能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定是那些能抓住客户的需求、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公司。腾讯公司如果想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一是要继续注重创新,开发新的游戏模式来减少玩家的选择成本;二是可以考虑引进具有鲜明游戏背景的手机游戏,如动漫、电影,来吸引它们的狂热粉丝,一般这类玩家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都很高,在短期内能迅速提高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辛艳.手机游戏商业模式分析及评价模型的研究与设计[D].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
[2]裴广信,范芸.手机游戏产业分析[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7
[3]孙曰瑶,宋宪华.品牌工程学―定价权是这样获得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中印软件产业的五大差距
业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总说,中国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和印度大体相当,但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只是印度的一个零头,差距非常大。其实,中印两国软件业的起点相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还稍稍领先一步。1986年前后,中国软件业与印度同时开拓美国市场,当年中国的软件出口额是5000万美元,略胜印度一筹。但到了90年代初,印度软件业开始腾飞,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呈现出惊人的高速增长态势。1990年,印度软件出口额仅仅5000万美元,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就猛地窜升到39亿美元的高度。2001年,全球IT业大滑坡,软件业遭遇不可预测的衰退,但印度软件出口仍然一枝独秀,创下了77.8亿美元的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5%。2001年4月~2002年3月,中国的软件出口额为4亿~6亿美元,而印度同期为78亿美元。按官方计划,中国软件出口在2005年将达到15亿美元,而印度的目标是230亿美元。
与印度相比,中国软件产业的差距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增长速度之差。近10年来,印度软件业一直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长速度。去年全球IT行业大滑坡,软件业呈现疲软状态,但印度软件业仍有大幅增长。估计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其中出口500亿美元。中国软件业近两年的增长虽然提速,但远远赶不上印度软件业的增长率。
其次,出口份额之差。印度是软件出口大国,年出口总额已达76亿美元,占印度总出口额的六分之一。目前,印度软件已出口到9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8个国家完全依赖进口印度软件。据世界银行的调查评估,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上,印度已占据18.5%的份额;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来自印度;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3家采用印度软件技术。中国2000年的软件出口2亿美元,还占不到全球超过2200亿美元软件市场的1%。
第三,技术等级之差。CMM(软件能力成熟模型)认证的最高级别是5级,全球目前通过CMM5认证的有57家软件企业,其中印度就占了42家。迄今为止,内地还没有一家通过CMM 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具有CMM认证的企业为数极少,通过CMM认证的最高级仅为三级。
第四,企业规模之差。在印度,软件公司总数在2001年3月就已达到7500家,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有850多家,其中5000人以上的公司有16家,1万人以上的公司有6家,超过1000人的公司比比皆是;212家软件公司在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设立了509个办事处、开发中心和分支机构。在总量上,内地目前约有5000多个软件企业,与印度相差不是太大。但是,企业规模上的差距就太大了。中国现在最大软件公司的职员也只有3000多人,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微乎其微,大部分公司都是小型的作坊式企业。
第五,人才储备之差。印度软件业从业人数已达41万人,拥有35万名合格软件人才,有320万专业人员服务于计算机软件公司,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计算机软件工程师有10万多人,每年培养6万多名专业人才投入到软件行业,后备人才充足。而中国软件业的从业人员只有25万人左右,将近印度的一半。在全球软件市场上,中印两国站在一起,根本不是同一个级别,更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印度何以成为软件出口大国?
印度之所以能很快超过中国成为软件出口大国,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
一是从实际出发,选准适合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根据印度国内电信设施落后、资金匮乏、软件市场小,但软件人才相对丰富、成本低廉、海外学子多、母语为英语的现状,印度政府选择海外市场作为主攻方向。起步阶段选择进入门槛低而市场潜力大的劳务输出、软件定制加工等信息服务业作为切入点,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市场。同时,抓住解决全球计算机千年问题以及欧元转换等商机,逐步形成了以软件承包和服务出口为主的外向型软件发展模式,使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
二是政府为软件出口创造有利条件。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印度政府组建软件园,改善软件企业发展和参与国际交流的社会环境。为加强政府对软件产业的领导,将行业主管部门从国家局升格为内阁部。制定“软件2000行动计划”,明确目标,统一协调和逐项实施。
三是重视软件产品的质量和软件企业的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印度大的软件公司,其软件项目按合同完成率高达96%以上,对时间、质量、成本的控制能力非常强。全球目前通过CMM5认证的57家软件企业中,印度就占了42家。印度软件企业的整体水平和信誉在全球获得很高评价,这是印度软件能大量出口的坚实基础。
四是重视人才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印度政府从三个途径对印度软件人才进行开发和培养: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养;二是民办或私营的各类商业性软件人才培训机构;三是为海外留学或工作人员回国开办软件企业或者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相比之下,中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过分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这限制了软件人员培训渠道的拓宽,使得软件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单一。
多种模式为何适合中国?
用友软件公司老总王文京表示,相对而言,中国的软件会走什么模式?我认为一味地复制印度模式,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模式具有致命的弱点,国外的一些专家早就指出,印度软件业虽然高速发展,但始终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及其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多年来,印度软件企业只是给西方软件公司做“打工仔”,这使众多印度软件企业既缺乏核心技术又缺乏品牌形象。同时,对国际市场过高的依赖性也为行业的稳定发展带来某种潜在危机。所以,中国软件业可以综合两到三种类型的复合模式。
王文京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其它专家的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必亮认为,不论是印度模式,还是别的什么模式,任何单一模式对中国而言都是不够的。要想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不拘一格、多种模式一起上。胡必亮说,综合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工业化推进速度很快,整个国家的总体工业化水平已进入中期阶段,所以,大量的加工、制造业对软件开发的需求不断增长。从政府方面来看,一个庞大的电子政务工程系统正在全国各地逐步启动,这也为软件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此外,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对软件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与印度这样的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大国及不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小国相比,毫无疑问,中国内地软件市场规模要大得多。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完全有可能成长出一批立足于开发国内市场的优秀企业。这意味着日本模式对中国而言,是有一定意义的。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都在发生急剧变迁的国家。政府完全有可能抓住这样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通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在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的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过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目前的软件业发展也具有与爱尔兰模式相似的特征。另外,凭借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优势以及比印度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中国软件对日本出口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获取了初步经验。除日本市场外,美国企业也正在逐渐将其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中国企业,如GE已将大连“海辉”、大连“华信”和“神州数码”选为其环球研发中心成员,应将此视为中国软件出口(或称外包)业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一点看来,印度模式在中国也是可行的。最后,中国也有不少软件公司正致力于为美国企业提供高端的软件服务。他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印度公司,而是地道的美国大公司,如IBM,甲骨文等。从这一点来看,美国模式在中国也是有市场的。因此,胡必亮在主张多种模式一起上的同时,也需要特别强调以上指出的两种发展模式(美国模式和印度模式)对中国软件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记者采访的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冲表示:“模式并不需要过多讨论,只要大方向清楚,关键是赶快做。”
链接:全球软件业的六种模式
全球范围内的软件业发展分为六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美国的模式,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为主,针对的目标市场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日本是定制开发的模式,其做法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开发,成立项目组。主要针对的是国内本土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的份额极小。
印度属于开发服务出口模式,最近逐步从开发服务往解决方案方向提升。针对的主要是国际市场。
爱尔兰的模式很大的比重是转口贸易,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中间件产品。有两个因素,一是爱尔兰有人力资源优势,很多美国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和非洲,本地化的开发就在爱尔兰做。另一个因素是其企业所得税在欧洲是最低的,很多公司为了避税就跑到那里去做。
一、优势分析
(一)发达的金融业与资本市场
印度十分自豪具有优良的制度基础设施,金融部门为其制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银行业相比,印度银行业更为健康,不良资产少。所有商业银行总不良资产率在2003―2004年度、2004―2005年度和2005―2006年度分别为7.2%、5.2%和3.3%,i净不良资产率更低,在2005―2006年度只有1.2%。印度银行效率较高,在1996至2001年年均利润增长率达到39%,而世界银行业的平均年利润增长速度为18%。同时,印度拥有先进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十分活跃,其交易量在2006年全球交易所中分别居第六和第三位。同时回报率也很高,孟买股票交易所敏感指数回报率在2006年达到46.7%,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年1月22日,国家股票交易所融资843亿美元,融资额占GDP的比重为91.5%。
(二)印度软件产业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极高
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仅次于美国,占全球份额的16.7%。印度软件业所形成的优势地位,除起步早和管理好以外,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英语普及使其具有软件开发语言优势。(2)重视软件人才培养。数量多于中国,结构优于中国,层次多样。(3)其软件走出口导向道路,其产品主要市场在国外,使得世界对印软件产业发展认知度高。(4)形成一批有聚集效应软件园区,建成一套支撑软件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5.软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过万人的软件企业印度达6家。
(三)人口发展合理
据联合国2006年度报告数据称印度劳动力人口比例从2005年的60%增至2050年61%,依赖率从2005年的67%减至2050年的64%。从长期看,印度劳动力供给相对有利。
(四)私营企业充满活力
印度私营企业发展历史悠久,经营经验丰富,同时私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融资渠道多元。世界银行2002年数据显示,中国有80.21%的企业把融资作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相比之下印度只有52.1%。印度呈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如软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和维普罗公司(Wipro),制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兰巴克西公司(Ranbaxy)和雷迪博士实验室。
第五,制度设施优越。
印度民主制度使其改革更具持续性,印度拥有独立的法治体系,能有效保护商业合同、知识产权。还有言论自由、媒体的有效监督等软力量。印度虽然长期具有这种优势,其经济发展的业绩却不如中国,印度的决策体制缺陷也十分明显,政府决策很难形成,往往是议而不决,形成了决策却很难得到有效执行,效率低下。印度在法律执行方面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劣势分析
(一)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印度政府长期采用赤字财政的办法来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在1990~1991年度曾创下了1135亿卢比的财政赤字记录。高额财政赤字导致宏观经济失控和通货膨胀等恶果。1991年出现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实行高额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已经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快速增长一大顽症。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偿不仅限制了政府必要的生产性投资,也挤占了私人部门更有效的投资。
印度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巨额财政补贴支出。政府补贴主要是化肥和粮食补贴。1997~1998年度中央补贴支出为1964.4亿卢比,占当年GDP的1.4%, 1998~1999年度粮食补贴高达870亿卢比。印度通过补贴办法加大对农业投入,而不是通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来加强农业。这种办法本身就是高成本、低效率,是难以维持的,一方面挤占了政府用于对道路、灌溉、技术升级等关键基础设施和社会需求的有效支出,另一方面也挤占了银行贷款,使中央财政不堪重负。
(二) 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印度现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与发展,但总体来看其发展滞后,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主要表现在通讯、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世界经济论坛曾对59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排名,印度排在50名之后。例如,在通讯设施方面,印度每百人拥有电话1.3部,与每百人拥有10部电话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从电力和能源看,印度还是一个商用能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现今的水、电平均价格都要高于国际标准,电力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如2003―2004年度印度电力需求量为5592.64亿度,供电量只有5193.98亿度,缺8%,用电高峰期缺12%。印度电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电能力的利用效率低、电力传输中损耗率高等,这一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观。此外,交通设施极其落后。在印度,目前还没有一条国际标准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国内干线公路的平均行驶速度每小时约为40公里,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铁路系统较为陈旧;主要城市的机场明显老化;宽频带通信的普及率不及0.1%。
基础设施的状况对刺激印度国内投资和吸引外资具有非常重要影响。FDI流向在广义上分为三类: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其他产地寻求。FDI流向不仅取决于当地市场规模、该国收入和经济增长率高低,还取决于效率的实现。FDI出于对效率的寻求,关心的是利润。成本主要考虑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成本等。如果一国基础设施滞后,势必带来生产高成本,影响FDI流入。可见,仅有吸引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基础设施配合。
(三)劳工市场改革进展缓慢
印度政府通过各种立法对劳工市场进行干预。目前,印度中央或邦政府共有45种劳工法,对雇员的最低工资、公司利润、生产安全、工业纠纷以及工人解雇等做出了种种严格的规定。这使得在1984年至1993年的10年间,超过100名雇佣员工的企业数目仅增加了0.4%,而低于100名雇员的小型企业的数量则增长了3.6%。
印度是惟一一个解雇员工需要得到政府批准的国家,这不仅限制了现有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外国资本对印度的投资。《工业纠纷法》(1982)规定超过100名雇员的企业在裁员之前必须得到邦政府事先批准,事实上很少被批准。《工业纠纷法》还要求企业工作环境的任何变动都需至少提前21天通知,这就造成企业间调换工人困难,即使在同一企业内部调换工种也变得不易实现,客观上限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四)高关税限制
目前印度关税水平依然很高。在2003―2004财年印度关税高峰从30%下调到25%,自2004年1月起,又进一步降为20%,但现在仍是世界上关税水平较高国家之一;各种有针对性的反倾销措施也筑起了非关税壁垒。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国公司对印度市场的开拓与占领。此外,法规条例数量繁多,各邦的法律系统差异性大,使外国企业对印度国内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与掌握,容易导致商贸活动的失败。
(五)政府行政效率低
印度政府透明度低,腐败现象严重,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时间观念不强等严重影响印度形象。根据透明国际2004年腐败指数排序,印度在全世界145个国家中排在第90位,属于腐败现象严重国家。1999年世行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印度的腐败程度若能降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水平,印度GDP将增长1.5%,引进FDI将增长12%。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地区发展失衡、农业停滞、贫富差距过大、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的失业等诸多问题也都制约着外国对印度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印度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
ASP英文全称为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中文译为应用服务供应商。 这是随着Internet革命将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推向电子商务时代,并重塑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所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产品及服务模式。
ASP的本质在于:这种应用,从所需的硬件平台到应用软件、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处理,不是发生在企业本地的实施上,而是由特定的供应商提供,并由供应商进行维护、管理及更新,企业(即ASP的用户)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获得服务。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用户不仅实现了自己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业务的外包,而且将自己的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托管给ASP; 用户的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放置在ASP内部,而不是在企业自身内部;所有的软硬件设施,以及相关应用系统均由ASP配置及维护 用户不拥有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及应用平台,只是集中于其内部业务的流程资源管理所需要的应用系统的使用;而用户所使用的的应用系统,并由ASP根据其业务的具体需要提供。 应用服务的产品化:ASP所拥有产品的不再是具体的、单一的软硬件产品,而是根据不同行业用户而开发及实施的软、硬件业务系统平台,及其为用户所提供的各项技术支持及相关服务。 ASP的主要业务集中于:根据相关行业的业务范围、业务流程以及资源管理需求,制订先进的系统方案,采用领先的软硬件技术,开发并实施应用环境及应用系统,提供给行业用户一个业务运行的标准系统平台。 除提供标准业务运行平台之外,ASP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使得各用户的业务运行及系统应用在统一的标准平台实现‘私有化’。 根据用户规模及其对企业内部IT环境和应用系统的要求,ASP还可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User HelpDesk),相当于用户原有的内部IT维护部门的职能 在IT应用服务外包模式中,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是由承担外包业务的专业IT公司派出业务人员到其现场进行应用与维护服务,而ASP模式则是由ASP业务人员集中在ASP内部,为其众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器与数据维护服务,并尽可能通过远程通讯提供桌面应用、网络与运行维护服务。
2.ASP模式的发展基础
ASP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它的提出和成形不过是半年多的时间,但在美国及其它IT产业快速发展的国家,ASP正成为主导电子商务未来的一种新兴业务模式,ASP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主要基于以下IT技术的成熟: Internet的普及:Internet逐步深入人们生活,大量的基于Web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这些都使得远程的基于主机的应用方案成为可能。 带宽不断增大和价格不断下降:增长的通信性能和持续减少的带宽费用,使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Internet和瘦客户机来访问。 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下的可共享应用:在ASP概念中的远程访问,用户早已经在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下习以为常,这使得远程访问和共享应用成为可接受的一种业务模式 浏览器成为广泛接受的图形界面应用程序:浏览器技术的的广泛应用及开发为基于Web的计算和瘦客户机的计算聚集了足够的技术及人力资源,以及良好的用户基础。 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潜力:先进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ASP的概念一起分享了许多棘手的业务和技术问题,例如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电子商务的巨大动力也在推动ASP的前进。 同时,以下各因素成为了ASP的技术驱动力: 技术人员的短缺:由于IT行业的不断发展,技术资源及人力资源的需求成为各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承担雇用、培训以及保持IT技术人才,以支持企业内部的IT系统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代价。 先进应用系统的可用性:由于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运营模式,ASP允许小的公司也可以享受一些诸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供应链管理(SCM)这样的复杂应用。而目前,这些应用只有那些大企业才有能力负担并管理。 应用软件的实施速度:据META Group的调查显示,传统方式下,ERP软件的平均实施时间都在12个月以上,而在ASP模式下,实施时间是以天或者周来计算的。 IT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在企业中, IT部门不断地与IT的发展脚步和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而ASP的概念有效地化解了这些内部的不确定因素,因为ASP已经承担了应用程序的相关责任和费用。 而用户,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则无需承担技术更新的费用和风险。 技术专家的支持及建议: ASP的业务范围不只限于用户办公系统的共享应用,而是针对企业的业务范围、业务流程和内部资源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方案和应用系统,特别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市场、行业或者应用程序类型。对于那些希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扩展企业业务的企业用户而言,ASP的这种专业咨询和应用系统提供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应用程序的拥有风险转移: 企业内部的IT部门往往非常关心用于对于应用软件的反应和接受程度,而这种过分的关心经常会影响到企业对下一个关键应用得实施决策
此外,ASP的业务驱动力为:
实现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的最小化:ASP通过减少企业应用IT环境的复杂性,从而每年大约可以达到30%~50%的TCO节省。 增强现金流的可预见性:ASP的概念有效地消除了传统软件实施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此可以大大增加现金流的可预见程度。 聚焦企业自身的业务:将IT环境的实施和管理都交予第三方,使企业可以更加关注于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其长期的战略目标。 提高内部IT人员的效率:减轻了IT系统的管理工作,使得内部的IT人员有时间去开发一些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流程或者系统。 提升全球化基础的协作能力: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IT技术和应用产品,对其构建的应用平台进行升级和更新,ASP可以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其用户,使之能够进行内部或者外部的全球化协作。
3.国外ASP发展概况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企业经营的制胜关键在于强调速度和品质,如何善用信息系统提供即时管理信息以协助决策,将从订单到出货的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全部自动化.发展电子商务便 成为重要课题,。企业的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需要各式各样不同的信息系统, 通过网络提供应用软件租赁服务的应用软件服务.提供者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便应运而生.
1999年5月,ASP工业协会成立,初始会员有25家技术公司。协会的主要功能是推进ASP整个行业的发展,培育市场空间,开发共同的定义,组织讨论,开展研究,鼓励开放的标准并且推广好的案例。截止到1999年12月,这家行业协会已经发展到120多家会员。
来自EcommerCETimes的报导指出,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商(ASP)市场的需求日增。据Dataquest推估,1999年全球ASP市场规模约为27亿美元,为1998年的3倍,而至2003年可望增长至227亿美元。市场研究公司IDC则预测到2003年,美国的ASP市场将达20亿美元。
对于这个崭新的市场机会,许多老牌和新兴的IT公司都纷纷做出反应,力求先入为主,争夺市场先机。
1月12日,康柏和微软宣布,将对一家ASP公司Digex投资1亿美元,Digex在投资协议中承诺使用康柏和微软的产品与服务,包括微软的Windows 2000和在康柏服务器上使用的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
4.国内ASP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的普通Internet接入服务,即ISP经过4年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已不再具备良好的竞争空间,传统的各项Internet增值服务已不能再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和广大用户,特别是行业用户越来越广泛的业务要求。因此,ASP的概念已开始在国内提出。同时,随着上一轮ISP、ICP热潮的减退,盲目涌起的网站泡沫正在破灭,而基于人们对电子商务认识的不断清晰,主导未来的ASP模式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新一轮浪潮。
少数国内有实力的公司已利用其原有业务的优势,开始涉足ASP的小部分业务。如:中国第三电信撏〝已制定ASP发展策略;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公司撚糜褦正运筹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ASP;中国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摵浩諗正在准备引资将其八家子公司定位于ERP领域的ASP;北京摿苫ザ瘮则描准定位于摽突Ч叵倒芾鞢RM斄煊虻腁SP;北京撌敕街蹟则定位成为网上办公领域的ASP;HP公司正与中国建设银行讨论共建金融领域的ASP等。
综上所述,ASP业务模式在国内的开展,处于机遇、挑战与风险并存的时期。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一崭新的业务模式将带动产业广泛的新商机: IT公司的新角色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来临,企业的信息化作业并不单单只做好数据处理就够了,如何能让企业的营运策略与流程能够结合信息系统,让企业通过信息体系提升竞争力,便成为企业家日趋重视的方向。在如此的市场变化下,传统称霸于企业信息化市场的系统集成商等IT公司势必将遭受冲击,包括传统的顾问服务公司、网络与软件服务供货商以及企业信息中心本身,都将成为传统系统集成商的竞争对手。因此如何快速适应转型,便成为国内IT公司深思的重点。
对于国内IT公司所面对的挑战,在企业纷纷讲求.com与e策略的同时,同样也影响了其自身的生存环境,传统以软件开发与系统规划为主的集成商,必须面临客户在策略与流程集成上的特殊要求,而这些服务并非是传统系统集成商所熟悉的领域,因此如何让人才快速转型便成为第一要项。
换言之,ASP的崛起首先将冲击现有信息服务业者的互动关系。如何通过联盟的方式,将过去拥有的技术人员与服务体系,结合新的信息应用,通过互联网络提供企业信息服务,便成为国内IT公司必须赶紧布局的重点。
咨询顾问公司和国内IT公司的优势互补
在国内IT公司实现转型的同时,行业性的咨询顾问公司也开始凭借其自身对行业知识的积累、长期的咨询服务经验和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工具的掌握,开始介入ASP这一未来的信息服务市场。这些咨询顾问公司虽然拥有全球性的人才资源,但是仍需要本土的IT行业技术资源和对国内用户需求的了解,才能切合市场需求。相对来说,国内的IT公司则应当摆脱只做建置、服务的角色,而应该多多培养拥有企业经营、流程与产业知识的人才,或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引进咨询顾问公司的行业经验以及对国际领先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的了解,结合国内IT公司对市场、国情、用户需求的经验积累,实现企业间的强势互补,所以,ASP的兴起对所谓的产业专业将起到重新洗牌的作用,并将以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带动业界活性。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数据统计,按照年营业额划分企业规模:年营业额在人民币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目前约为2000家;年营业额在人民币5000万至5亿元以上为中型企业,目前约为2万家;其余中小型企业约为1000万家。各类大中小企业中,与生产制造及商业流通、财政相关的企业约占60%。
根据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经验,每一个项目实施的投资预计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至1000万元。因此,对于国内的大型企业,可能会选择实施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项目,以切合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对于中型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中规模偏于中型的企业而言,选择ASP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负责渠道,不但可以减少一次性大规模投资,降低企业的风险率,还可以分阶段、分模块实施电子商务,不至于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而又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同时减少了针对IT部门的投资,有利于企业的优化组合,集中精力于企业核心业务。此外,选择ASP不仅意味着信息和应用系统的托管,也同时带来了先进的业务流程及管理理念,和不断更新发展的IT新技术,对于企业而言,是相对低投资,高回报的一种经营模式。
以年营业额居于临界线,为人民币5000万元的中型企业为例:若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在6个月至1年内,企业需要进行一次性投资约为720万元,同时,应用系统的使用周期为5年,每年的系统软件维护费用为15%,硬件维护费用为10%,IT部门的成本及其他消耗设为20%,则企业预计在5年内将投资1380万元。而如果选择ASP为其业务管理的伙伴,则需要的投资为:一次性的应用系统版本费用,约为30万元;一次的硬件投资以购买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约为50万元;基础网络设施的投资,约为10万元;以及每年应付给ASP公司的管理费,假设对于该类中型规模的企业,方正的收费在20万元,则当年的一次性投资约为90万元,而5年的ASP总投资共计100万元,这样企业的总体投资约为200万元左右,相对于自身的项目实施节约了80%的投资,而且投资额度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又可以通过方正这样有技术实力和人力资源的IT公司来保证其IT系统的正常运作,以及未来业务规模扩展而带来的应用系统扩充的需要,因此可以预期,这将成为企业所乐于接受的一种迈进电子商务时代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网络化
一、我国物流业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1)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必将会向其他模式转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业由于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个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模式。通过合作和共享,这种模式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实现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这种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作。这种模式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可以促进物流行业整体的配送合理化。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不断融合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国际化竞争的要求相比,我国物流业还不具备向企业提供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即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发展缺陷,没能很好地发挥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经济和提高社会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就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历程来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然而,管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体制的行业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尤其是与我国物流企业有关的产权转让制度、融资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技术支撑不够。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然而,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不完善,技术设备、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作业效率、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情况调查报告,我国物流企业中有信息系统支持的77%的企业中,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占23%,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企业占18%,50%以上的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8%以上。我国物流企业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和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发挥决策作用。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而来,严重缺乏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4、缺乏完善的供应链。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物流组织难度高、缺乏柔性和灵活性,经营成本高和运转时间较长的问题。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仓储、运输或搬运,很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运输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更别提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和按物流管理思想对物流企业进行优化配置。
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物流业以高科技为依托,以实现规模效益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配送模式,形成了从生产资料到最终商品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比如:以超级市场为主体的美国规模化物流体系、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日本一体化物流体系和以零售行业为中心的欧盟专业化物流体系。分析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了解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化。作为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和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在发达国家,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并将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业,有利地促进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结合,从而实现物流业高度的信息化与集成化。
2、规模化。作为一种规模经济运动,物流规模化是指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或者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规模经营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经营集约化和产生规模效益。规模化经营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发达国家,以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规模经营,不仅会降低流通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取得规模效益,提高的核心企业竞争力,而且会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充分提高社会物流效率。
3、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从发达国家来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SCM)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减少库存和降低存货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缩短商品的交付时间,提高对顾客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例如美国戴尔公司依靠其直销模式和高效供应链,使其物料库存降低到只相当于4天的出货量,其物料成本平均每星期下降l%。
4、标准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标准化的参与和实施主体是企业,标准的直接推动者来自市场的需求。企业之间网络系统的建立和货物的高效配送,要求相关企业在编码、通信程序、数据交换格式和包装等方面实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间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索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应依托原有的设施基础和客户网络方面的优势,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运作经验,引入先进技术、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理念,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比如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整合国内外资源后,建立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不仅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和穿梭车等技术,全部实现了现代物流的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且根据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实施物流重组,建立“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系统,成功提高对客户订单的响应速度,打造出品牌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建立符合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发展趋势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并为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推进现代物流的建立。
第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化。我国物流企业要加大对现代技术设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开发的力度,以提高物资供应时效和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积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物流信息化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构建网络平台,为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现代化流通规则和技术的专业人员,会使我国物流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设备应用的专业化,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通过物流企业间的并购实现规模化经营。物流企业并购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物流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新物流企业的行为。依据经济效益和规模化原则,物流企业间的并购不仅会带来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和物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会推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第五、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现代物流的纵向集成和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了解并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树立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第六、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制订商品以及与商品流通有关的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规格,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以完成企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可以从制定通用的物流技术类标准、物流信息类标准、物流管理类标准和物流服务类标准开始,逐步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崔介何.电子商务与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版,99-125.
[2]方少琼.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及趋势[J],经济论坛2003年6期,36-37.
关键词:高新技术市场;开放式营销
传统的市场营销在很多方面是封闭的:产品是专有的;竞争也是封闭的,市场选择和产品定位尽量避免竞争和正面冲突;合作和联盟是排它的;甚至连交易也是封闭的;局限于眼前,局限于成交对象。由于高新技术市场中需求的潜在性、技术的创新性、发展的高增长性和投资的密集性等特点,要求高新技术市场中的营销是开放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开放式营销的模式。
1开放式营销的含义
开放式营销就是针对高新技术市场的特点,企业要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观点和营销策略来制订高新技术产品的营销计划,以便与市场、消费者、同行业企业以至竞争者建立和保持更为紧密的、开放的关系,实现迅速稳定地占领市场的目标。开放式营销主要包括开放式产品或系统、开放式竞争、开放式合作和开放式交易四方面的内容。
1.1开放式产品或系统:提供行业标准,创造市场优势
a
历史上IBM-PC因开放了系统的结构标准,结果被廉价的仿制品夺走了整个的市场。因此,计算机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总是通过一套专有系统来获得与众不同的优势,再用这种专有的结构来锁住客户,逐出竞争对手。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是遵循这种策略的。
但这种专有系统的策略需要一个公司承担全部的开发费用和经营风险。高新技术投资密集、风险高,很多项目远远超出了一个公司的资源限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专有系统也很难被人们所接受。由于把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隔离开来了,延长了开发的周期,增加了开发费用。许多高新技术公司在完成产品开发后因缺少市场开发资金导致失败。开放式产品或系统的策略通过开放产品或系统的结构或标准就可以把有关的开发力量和营销资源都吸引并集中到以自己为中心的经营活动中来,不仅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实际上也创造了一种社会普遍所接受的产品标准或行业标准。吸引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为目标产品提供零配件,加速了产品被市场所接受的进程。开放式产品或系统的策略把产品开发策略发展成了独特的营销策略,对于高新技术市场营销常常是必要的。
美国SUN公司在进入工作站市场的时候,APOLLO公司已经占有了这一市场的主导地位。为了获得对于现有产品的竞争力,SUN选择了尽快向市场推出先进的、高性能价格比产品的策略,这就需要有现成可用的半导体芯片、工作站系统、应用软件、一套完整的周边设备和强大的局域网络等有关的产品、设备和技术。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完成的工作,更何况当时SUN只是一个刚刚启动的小公司。结果SUN通过向其他企业开放其整个系统而获得了开发系统所需要的庞大的资源。
SUN把自己拥有最大专利优势的SPARC微处理器结构授权给两家半导体公司,向社会开放了自己的NFS网络方案,把A&T的UNIX收买作为操作系统,还领导了围绕V系统的标准化运动等等。SUN通过开放系统结构不仅迅速成功地实现了系统开发的目标,而且创造了这一行业中人们追逐的目标,一种产品的结构和标准。通过实行开放式产品和系统的策略获得了营销的成功。
1.2开放式的竞争:主动创建竞争
传统的营销理论总是尽量避免与其他产品正面竞争的。在确定目标市场时总是尽量寻找空白的或竞争不太激烈的市场。在产品定位时也总是避免与现有的产品具有同样的市场地位。然而,高新技术市场需求的特点要求营销企业要创建竞争。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产品,在现有市场上往往没有直接可比较的产品。产品独特的新颖性反而会增加消费者购买中的顾虑。人们会因缺乏对产品的正确认识,担心产品不成熟而拒绝购买。创建竞争就是以市场中的目标消费者的价值观为依据,提出自己的新产品相对于市场上的现有产品的明显优势,或者使自己的新产品与竞争产品直接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自己产品相对于现有产品的无可争辩的优势地位,使市场迅速接受新产品。创建竞争其实是以竞争为桥梁把高新技术产品与现有产品相联系,有效地消除消费者购买顾虑,克服营销的障碍,并建立起市场营销的优势,确保高新技术产品成功占领市场。
当年Novell公司在争夺局域网市场的过程中就是依靠创建竞争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在局域网产品的引入初期,3COM公司由于拥有具有专利的硬件平台,比Novell有明显的优势。在进入成长期后Novell就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对抗3COM公司的位置上,提出了将一个单纯软件的办法来解决局域网问题的方案。Novell的软件解决办法相对于3COM公司的硬件解决办法,给予了用户选择连接方案的自由,在成本上也更加便宜,还提出了一种相容、无故障的局域网安装和支持标准,很快得到了其他新加入厂商的欢迎,从而迅速发成为局域网市场的领先企业。sp;创建竞争必须集中在一个细分市场的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针对市场中的绝大多数顾客,即实用者来创建竞争的。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目标顾客的价值观,并由此提出自己产品的优势,确立有利的竞争地位。如果目标市场不清,或针对多个目标市场,则由于目标市场价值观的多样性,要确立自己产品的明显的竞争优势就很困难了。
1.3开放式的合作:动态的合作和联盟
高新技术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往往使得任何单独一个企业都难以胜任整个产品市场开发的重任,要求企业之间在开发市场中形成广泛的合作和联盟。但与一般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不同的是,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在开发市场中的合作和联盟应当是开放性的。一般产品生产经营领域内的合作和联盟由于市场环境条件和双方目标都相对稳定,合作和联盟通常也是稳定的、封闭的、排它的。这在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和联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合作和联盟的成员以争取合作伙伴获得尽可能大的总利润为目标,试图垄断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技术、渠道或价格,拒绝外部成员的加入。这种合作和联盟由于内部缺乏竞争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率会日益低下,失去生命力。高新技术市场中的这类合作和随意盟是无法生存的。
一项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企业为了加快开发的进程通常会主动与其他一些企业合作,形成一种紧密而封闭的联盟。但这种封闭式的合作只能是短暂的。一旦目标产品开发成功,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封闭式的合作就会在内外部两种势力的冲击下土崩瓦解。从外部看,消费者要求目标产品尽快标准化、商品化,以便于配套和维修,同时也希望合作各方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既合作又竞争。这就要求开放这种合作关系,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合作和联盟。在合作和联盟的内部,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合作各方要生存和发展也需要新的投资,吸引新的伙伴加盟,淘汰那些不适应市场的合作成员。内外两方面的压力都迫使合作伙伴之间通过竞争来决定谁留谁走以及吸收谁加入新的合作与联盟,从而导致封闭式合作的解体。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中经常会有一些新伙伴加入,也有一些老伙伴离开,合作伙伴是不固定的。伙伴企业之间眼前是合作关系,但长期看又可能存在竞争。因此我们称这种合作关系为开放式的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动态联盟。
一般地说,高新技术产品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主要合作伙伴都是不同的。在引入期,主要目的是进入市场,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就是系统集成商。在成长期初期,主要任务是取得早期市场上的成功,此时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具有适当的目标产品和明确的立足市场的企业。在成长期后期,主要任务是迎合实用者喜欢竞争的要求,实现目标产品的商品化,此时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是一组被市场选为目标产品的生产企业。它们或者是市场领先企业,或是领先企业的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成熟期,由于市场规模相对稳定,企业不可能依靠合作和联盟有大的发展,营销的任务是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因此,那些拥有分销渠道控制权的分销商才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1.4开放式的交易:市场优势的延伸和拓展高新技术市场中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短暂和竞争的激烈,使得传统的封闭式交易的营销难以成功。在高新技术市场上企业要保持长期的市场优势要困难得多。想要长期保持市场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把传统的交易模式发展成为开放式的交易,从而把今天的市场优势延伸到未来。
开放式的交易有两层含义:交易时间上的开放和对象上的开放。交易时间上的开放就是说不能把每一次交易看作是一次性、孤立的交易,而应看作是一系列相关交易中的一环。要把眼前每次交易发展成为长期多次的交易。一个具有足够好的产品,进入并占领了某一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当认识到,所谓“足够好”是相对于眼前而言的,用户的需求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市场也随时可能出现更好的产品。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出成功的产品后仍然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用更优秀、更合理的产品来替代顾客手中的旧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应当相信,主动使自己的产品过时总要比让竞争者超过自己好得多,至少这时市场仍然是自己的。
交易对象上的开放是指对交易对象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现已购买的顾客,高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用户的类型各不相同,变化巨大。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服务好本阶段中的顾客,也要为开发下一阶段的顾客作准备。为此,拓宽交易对象的范围,与各类潜在的交易对象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2高新技术市场实施开放式营销的原因和必要性
2.1高新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开放式营销
首先,高新技术的开发,包括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的高难度、高风险和投资密集性必然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开发中实行高效率的开放式合作。其次,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技术集成度较高,往往是多种学科、多项技术集成的结果,需要大量的配套产品,要求企业实行开放式产品的营销策略。通过向市场开放产品的结构标准吸引和聚集大量的社会资源,克服资金密集的障碍,获得配套产品,实现系统集成。而且,开放式产品一旦被市场所接受就创立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成为进入大市场的有力武器。
最后,高新技术市场的潜在高增长性和高赢利性也要求实行开放式产品的营销策略。一种高新技术一旦开发成功,创造的市场和赢利将是巨大的。传统的专有产品或系统的策略往往无法满足那种旋风般发展的市场需求,结果会因消费者转而寻求其他产品而失去市场。Sony公司当年开发出性能优越的Betamax录像机,结果还是彻底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开放式产品通过合作和配套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能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因此只有开放式的营销才能适应高新技术市场发展的要求。
2.2消费者接受高新技术产品的过程和购买行为的特点要求开放式营销
与其他产品的市场一样,高新技术市场主要也是由实用者所组成的。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占领实用者市场。实用者考虑长期的利益,更关心产品的成熟度和价格,购买行为比较保守。他们喜欢看到竞争,相信经过竞争才会出现成熟的好产品,只有竞争才会使价格下降,而且也只有通过竞争才能确认市场领先企业。实用者在看到竞争以前是不会购买的。这就要求高新技术市场的营销者必须主动创建竞争。特别是围绕实用者创建竞争。实用者也特别关心配套产品、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因此也愿意接受开放式的产品和系统。p;因为只有开放式的产品才能拥有一大批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保证配套、支持和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此外,高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购买者差异特别大。营销企业也只有通过实施开放式交易的营销策略才能与更多的目标顾客群建立起关系,培养顾客的忠诚度,稳步地占领市场。
2.3市场竞争的要求和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新技术市场作为一个全新的、潜力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一流大企业激烈争夺的场所。因此这一市场中的竞争特别激烈,起点高。企业间竞争的升级已经使得再采用传统的、保守的封闭式营销难以成功。于是象比尔•盖茨这样一群具有创新经营思想的高新技术企业家独辟蹊径,试图用一种全新的竞争思路来对待竞争。首先占领竞争的制高点,就形成了开放式产品或系统的策略。通过开放式产品,提供行业标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赢得市场的垄断优势。不仅如此,竞争的发展也越来越使企业家认识到把握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性,从而把竞争的目标直接指向最终消费者,这就自然地提出了开放式竞争和开放式交易的策略思路。而开放式合作更是竞争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封闭式合作必然导致效率的减低,使合作本身难以维持,开放式合作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3企业实施开放式营销的要点
3.1加强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创建学习型组织
开放式营销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两种功能一体化。但是开发和营销又确实具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不能相互替代,即使形式上把两种职能合并到一个部门也不一定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一种学习型的组织。这一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各部门以开发和占领大市场为共同努力的目标,迅速吸收新知识,提高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使企业能快速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持续稳定地发展。微软公司为了密切软件开发和营销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以小组的形式工作的职能交叉的产品专业部门。同时在这类小组中设置了一个程序经理,负责对产品开发和营销进行协调,促进了组织学习功能的提高,增强了组织的市场适应能力。超级秘书网
3.2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善于营销的经理队伍
开放式营销是一种超越一般竞争的高水平的营销,不仅需要研究开发与营销部门之间高度协调配合,还必须拥有一批既懂技术又善于营销的经理队伍。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善于营销的经理队伍最终要造成一种创新的文化:敢于成为产品标准的制订者,善于创建竞争,利用竞争获得发展的机会,敢于合作又超越合作,善于把传统的交易发展成为开放式交易。
3.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与顾客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从企业外部看,实行开放式营销的目标和关键是要与顾客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开放就是要为顾客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条件,开拓为顾客提品和服务的新通路,提高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只有了解顾客,才有可能推出被市场所接受的开放式产品;只有理解顾客的价值观,才能通过创造竞争,建立市场优势:也只有与顾客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才能真正把传统交易发展成为开放式的交易。
参考文献:
[1]迈克尔•科索马罗,等•微软的秘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96•
一、**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情况
**县位于豫皖交界处,居颖水中游,境内5条省道纵横交错,漯阜铁路、南洛高速横贯东西,沙河航运通江达海,占地利之优势,得交通之便利,享物产之荟萃,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23万人,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
近年来,我县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中部崛起为契机,结合“工业强县”战略,推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7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家,超亿元的企业6家,纳税额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6家,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企业76家。主要工业产业有食品饮料、聚脂网业、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皮革皮件、农产品加工六大体系。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沙南、沙北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面积10.38平方公里,已完成4平方公里,已入住企业46家,投产38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一些全国闻名的专业镇,如付井镇被誉为“中国糖果第一镇”、“中国食品生产基地”,北城被誉为“中国造纸网生产基地”、“中国造纸网研发中心”,莲池乡被誉为“中国矿山机械配件生产基地”。
我县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集聚了财力,汇聚了人气,带来了商机,迅速带动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县生产总值达到10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长12.8%,增长幅度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亿,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9%。三产比例为27.8:39.2:33,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72.2%。
二、从**县宏观税负、税源结构及税收完成情况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宏观税负又称宏观税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国家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宏观税负通常可分为大、中、小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则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是指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收入;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指的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其中政府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还包括了预算外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收入。由于政府收入资料难以全面掌握,仅从中小口径来了解分析**县的宏观税负情况。
(一)宏观税负与税收构成情况**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506%,比增长了0.236个百分点(见表1)。地税组织收入占gdp比重(以下简称地税宏观税负)由的0.78%上升到的0.88%,上升了0.1个百分点。从**县来看,gdp结构与地方税收结构之间存在差异,gdp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第一产业不产生税收,而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县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0.9%,其中二产为0.69%,比上年减少0.38个百分点;三产为1.39%,比上年增加0.76个百分点。增减因素:二产业减收主要是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三产业增收是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措施。
(二)gdp与税收-,**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4.45亿元增至108.387亿元,增幅分别为18.83%、16.44%、26.56%、13.5%、12.95%,从增幅看由最高到最低,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影响。地税收入从3186万元增至9572万元,增幅分别为6.54%、21.25%、53.30%、51.6%、21.10%。税收收入每年增幅均高于gdp。该县-税收与gdp弹性系数分别为0.34、1.29、2.01、1.82、1.99,而全国达到1.5,全省达到1.26,这说明**县税收弹性系数不合理,并逐年增高。
(三)财政收入与税收-,**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9723万元增至27169万元,地税县级收入从2526万元增长到9572万元,国税县级收入从1678万元增长到6272万元。从每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看,地税收入部分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从25.98%上升到35.23%,国税收入部分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从上升到23.09%,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地税收入年均高于国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税种结构税种结构是收入来源的直接反映,分析税种能够看出各行业对税种的贡献情况,从税种构成看(表5),**县地方税收以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主题税种,二者占据了该县税收收入的绝大多数,二者的增减直接冲击**税收收入的局势。从表5反映情况看,营业税是保持恒定增长的主题税种,起到了带动该县收入增长并支撑收入大局的作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县后房地产业的火爆、固定资产投资的居高不下及两大工业园区的快速崛起;这四个税种特别是在至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下,通过扩大内需支撑经济,实现了经济向好发展,加快了地税收入增长。
(五)行业税收情况截止底,在地税部门登记管理的纳税人为5100户,其中工业企业210家,建筑房地产业27家,餐饮服务业286家,交通运输业8家,从行业看,税收增收主要靠建筑房地产业、邮电通讯、食品工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业、金融保险;化工、棉纺织、机械和造纸网四个产业,由于多数企业为近年新办,企业所得税归国税征收,从至纳税情况看,提供的地方税收较少,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少。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反映产业结构。以**6年来(-,下同)经济税收数据可以看出,一是依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外经济贸易的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突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二是经济增长与税收具有协调性。从地税税收构成情况、gdp与税收和财政收入与税收结构看,第一产业未产生税收收入,第二、三产业宏观税负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宏观税负年年高于第二产业;地税增幅年年高于gdp,地税占财政收入逐年提高;三是经济结构决定税源结构。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都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发达国家第一、二、三产业的大体比例为10%、20%、70%,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90%,而**县三产比例为27.8:39.2:33,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72.2%。虽然二、三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县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县地方经济税收收入数据看当地产业结构存在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在产业税收比重上,表现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税收贡献比重不协调,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制造业化工、机械、造纸网和棉纺织所占地税收入数额虽逐年提高,但占全县地方税收比重不足10%,第三产业中建筑房地产业(含政府工程项目)税收所占比重则高达60%以上。二是税源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骨干核心企业数量少、贡献率低。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741家,地税登记管理的工业企业2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家,缴纳国、地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6家,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企业76家。从行业看,食品工业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并呈逐年增高态势,从的290万元上升到的918万元,占全县地税收入10%以上。造纸网和棉纺织业对地税收入也逐年提高,而其它传统产业提升缓慢。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多,税源分散,对外部环境依存性强、抗风险能力较差,使地方财税收入缺乏核心支撑,并且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困难。三是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方向
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能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方向,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机制创新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
就**而言,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第一产业应以传统农业优质小麦种植和畜牧业为基础,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等,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做优农业产业化;第二产业要以“沙南、沙北两大工业园区”为载体,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加快纺织、食品、机械、造纸网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规模企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应积极利用县域铁路、港口、高速公路优势,以物流业和专业市场为载体,积极引进外资,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建立矿山机械、造纸网、农副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专业市场规模,提升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档次,以现代贸易带动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行税收政策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一)直接减免。对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以及从事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税,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税收抵免。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三)税前扣除。具备条件的软件开发企业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税额时准予据实扣除。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的应税所得。内资企业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其资助支出可以全额在当年年度应税所得中扣除。从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站、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四)加速折旧。在我国,可以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固定资产范围包括: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用于研发的设备仪器允许加速折旧,具体来说,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允许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五)其他促进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我国没有专门的环境税,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主要分散在诸税种之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激励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主要是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一些减免税优惠政策。比如,在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条款里,就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规定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抵免。二是对破坏生态环境和开采资源的行为征税,主要是目前实施的消费税和资源税。
(六)其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前,我国有关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大多分散在各税种的补充规定之中。比如,为了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中购置的国产设备给予投资抵免。为了培育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以展览馆、会展中心专门用作会展活动的房产减免房产税,对举办展览活动向参展者收取的价款在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按服务业一业征收营业税。:
(七)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拉动投资增长的税收调节政策,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转型,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机器设备的进项税款允许抵扣;对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工业6%、商业4%,统一降到3%;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12月31日前新办的政府鼓励的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享受优惠的期限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调节政策,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13%提高到17%;2010年国家又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实行了减半征收。为应对金融危机,缓解出口下滑的税收调节政策,对纺织品、服装、玩具、橡胶制品、林产品、机电产品等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为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能力,提高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暂停征收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为促进房地产回暖的税收调解政策,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下调至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普通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和土地使用税等有关政策。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实施由中央与地方按照税种和比例进行分成的财税体制。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在保持中央税收入增长的同时,需要不断研究促进地方级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路径及税收政策建议:
(一)运用税收政策,加快笫一产业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种子等,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实行减免税政策,但真正获利的是厂家和经销商,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建议对农资企业的增值税和其他有关税种不再实行减免,按规定税率进行征税。与此同时,对增加的部分税收按种粮农民土地面积,通过种粮补贴方式直接补贴给粮农,有利促进笫一产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引导第二产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重点扶持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县为例,通过加快实施沙南、沙北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促进造纸网业、机械、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优化工业布局,实行产业梯级转移,引导中小型企业从农村向工业园区转移。抓住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化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发展前景广阔的“专、精、特、新”型加工贸易型企业,积极创建自主品牌,扶持具备较大规模、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积极申报驰名商标和创造名牌产品,力求实现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低碳经济、开发绿色能源,降低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促进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推动经济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部门整合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区域铁路、港口、高速公路三大区位优势,在发展客运、货运业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城乡商品配送业,增加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物流业税收。鼓励兴办文化企业如印刷、音像、传媒广告、艺术团体、健身娱乐等文化产业企业,给予较具有吸引力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如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以**为例,可以进一步引进外部资金或投资,加快规划建设矿山机械、造纸网、纺织品、食品等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地税部门应大力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支持引导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强化对餐饮、零售、贸易等行业的培育和扶持,厚植地方税源,扩大税基。
(四)调整、“绿化”现行税收制度。“税制绿化”是许多国家税制改革的一种尝试。所谓“环境税”并不一定是一个税种的名称,它可以是单独的“排污税”、“汽油税”等新兴税种,也可以是内含在消费税、增值税等传统税种中的各个税目,还可以是一种企业所得税中鼓励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节能节水节电的条款,因其反映了环保理念而得名。因此,今后我国要在现行税制的基础上,加大调整力度,逐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体系。在消费税方面,拓宽消费税征收范围,如将资源消耗品、高污染产品纳入其中。在资源税方面,适当考虑扩大征税范围,如将水资源、森林等非矿藏资源也列入征税范围。此外,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也都可以有所作为。当然,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考虑开征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新税种。政府要制定低碳经济税收优惠政策,刺激和引导企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尽快实现低碳制度创新,对不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企业和消费者征收资源税、生态税、垃圾税等,用于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在房地产税收政策方面,将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
(五)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在我国,相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现代服务业能够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较少。因此,国家可以考虑把一些税收优惠措施扩大到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应用),营业税税率调低到3%,降低中小服务性企业或个体经营服务业的税负。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中中小企业较多的实际,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或者引导某些中小企业扩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