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32: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旅游行业管理的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旅游行业 移动互联网络 互联网络应用
在这个智能手机与移动上网设备普及的今天,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络的完美结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早已习惯了用手机上网,办公,聊天,看电影,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商机,很多的企业也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壮大了自己。而作为我国传统行业的旅游业,又该如何把握这次飞跃的契机呢?
一、传统旅游业的现状
中国传统旅游,人们通常先选择旅行社,然后进行咨询、交涉,然后支付一定的佣金,最后商议发团时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游者并不能体会到旅行中的乐趣,而一味的被团长或导游牵着鼻子走;反过来说,旅行行业的组织和管理者们也由于长期的固定线路而失去工作激情,只是形式性的带着人们出游,而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满足更是渴求,旅游行业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这也让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行业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不管是服务理念还是管理方式都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严重脱节,亟待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旅游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点,新时代的年青人更倾向于自助旅行,一部手机,一个背包,一台笔记本,一双帆布鞋,这便是年轻一代旅行者最时尚的标志;而行程计划的安排,宾馆客房的预定,火车机票的购买,驴友之间的互动沟通,与家人朋友的旅行分享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轻松实现。
二、旅游行业管理现状
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具有很大的时代特征与国情烙印,往往是各个旅游管理部门投入人力物力不少,效果却收益甚微,在这里笔者举例说明一下,我国某省一处旅游热区,由于当地旅游业发展过快,管理严重脱节,导致了当地的旅行社不规范运作,导游与当地商店或宾馆串通一气,带领旅行者进店购物拿回扣;住宿质量与旅行社承诺不一致等等诸多问题异常凸显。就此,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资源进行管理和规范,虽有成绩,但由于旅游运作环节过多,而收效不大,后又在当地旅游局的领导下,成立宾馆饭店旅行协会,一度按等级统一价格,并由各家协会成员互相监督,然而由于旅游管理部门无法全面的监控协会成员,就出现了一些宾馆饭店因利益所趋导致互相作弊的行为,使旅行协会形同虚设。
由此看来,旅游业的管理需要更先进的方式进行监督规范,而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便成为一种不错的方式。
三、旅游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过去,消费者的查询及预定需求只能在传统宽带服务上进行,即使用台式电脑或笔记本进行浏览搜索,而离开这些信息获取源头,旅行者踏上旅程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从而失去对信息新旧程度的把握,致使旅行者一些无端的对天气或不确定因素的猜测,从而影响旅行的行程安排。
现在移动互联网络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是新兴事物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由于旅游行业具有异地特征,在过去,人们只有亲身到了目的地或查阅资料才能知道该旅游景点的各种信息,否则只能通过曾去过的人们口耳相传,信息陈旧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络的涉入,在整个旅途中,你都可以全面客观掌握目的地你想要知道的一切信息,如气候、交通、住宿、物价等等,以便于旅行者能够及时的对行程路线等做出修改。
移动互联网络方便旅行者出游的同时也便于当地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以及我国旅游行业的正确发展,笔者发现,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也借此东风及时推出移动互联设备软件或网站,加大旅游信息的更新及畅通,便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之贯穿旅游者的整个行程。
旅游管理部门在软件上对自己的景点进行广告宣传,对本景点的交通线路,特色景观进行简单介绍,对所管理辖区内的宾馆饭店购物广场进行分类,价格等级进行公示,并允许旅行者对其进行打分评价,使辖区内的服务类行业公平竞争,规范运作;并能够在软件上进行机票或酒店的预订、支付;更有些旅游景区加大辖区的无限网络覆盖,使辖区内无死角,无论是跟团旅行,还是驴友自助游,发生任何情况,都不会与群体失去联系,此举更能充分消磨旅行者的时间碎片,无论是在排队时、睡觉前还是在就餐前,巴士上都不会让旅行者觉得无聊,随时随地都能与好友分享旅行的快乐,与家人报个平安;还可以轻松上网、看电影、玩游戏、收发邮件、处理公务等;当旅行者疲惫的返回家中时,该类应用还能及时的对旅行者进行问候以及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旅行者表示关切之情,打消旅行者在本次旅行中产生的不满等消极情绪。
四、移动互联网络介入旅游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移动互联网络的旅游行业应用还相对不成熟,能够使用手机制定旅游线路及预订各种服务业务的用户还较少,一段时间内,还是制约移动互联网络在旅游行业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就目前来看,该领域运营费用还主要依靠外界资本运作来维持,不能够实现独立盈利,如何发挥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使不断增长的移动互联用户真正的愿意为这类应用买单,是解决此类应用较少的又一难题,一旦攻克此难题,旅行者使用移动互联网络来选择并购买旅游服务将呈井喷式增长。
五、结束语
提升旅游行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更好的服务于旅游行业和旅行者,是对该领域工作人员的严峻挑战。移动互联网络正在悄悄的改变着旅游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改变着旅行者的旅行方式,让旅行更休闲,改变着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让管理更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夏冰.朱若男.刘娜.移动网络对我国旅游城市影响的分析与预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步入到信息革命时代,那么在这场信息革命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信息技术,这往往能够代表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根据对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这一高新技术群拥有着丰富的内容,在信息技术的范畴之内拥有网络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电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电信技术等。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这也会深远的影响着人类社会,尤其的旅游行业影响更甚。我国的旅游行业在信息技术浪潮之下也逐步开始实施第,这对于以往传统的旅游管理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旅游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这一行业的特点是拥有比较多的部门、超大的信息量、比较高密集度信息等。可以这样说,信息这属于整个旅游行业进行运转与生存的基础性因素。实施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化操作,这不但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将更为迫切的要求提供给旅游管理,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借助于信息化,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的旅游管理水平,以便拉近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还能够在某些行业管理层面超过旅游发达国家水平。
一、当前我国实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旅游管理信息化可以确保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在当前急剧发展与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也就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要想促进健康发展旅游行业,必不可少的要求就是建立起一个想应该的规范有序的旅游信息化系统,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将信息所具备的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旅游行业的高度、广度、深度。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可以将现代旅游行业所具备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功能有效拓展。由于旅游管理信息化这样的活动存在着自愿性与自发性,那么十分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在现代旅游行业,信息化则是将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给建立与完善旅游市场体制,以便能够做到更进一步的完善旅游市场经济个性。除此之外,旅游活动所存在国际化等这些特征可以使得我国的旅游行业紧密的联系世界旅游行业,往往会面临着更为明显的世界旅游行业的无国界特征,各个国家相互之间依赖性更强。
(三)要想实现旅游管理现代化这必须借助于信息化作用的发挥,信息化这也是属于一条当前实现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在当今社会当中逐渐出现、发展的网络与信息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势必会导致呈现出特别大的发展与变化在旅游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思维等方面。在旅游信息化过程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系统的建立,就可以给我国带来特别多的优势,具体来说,能够做到迅速而准确的将管理工作执行,还能够将开支大幅度的节约,让劳动效率提升。凭借着这样的途径的实施,能够做到高技术化旅游管理的实现,还能够做到积极顺应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形势,有助于让我国国内的相关旅游行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发挥后发优势,后来赶上超越发达国家。
四是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这是当前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由于到来的信息时代往往会深远的影响社会当中的各个领域,领域行业同样也会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信息时代之下,旅游管理信息化这是对旅游管理的一个客观的要求。
二、当前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一)必须要将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这就能够了解到这一系统是属于如今拥有着比较完善与强大的软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这是属于一种拥有一定综合性的计算机集成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够有效的集成各种说明信息、图形信息、属性等,存在着特别强大的功能在咨询、判断、检查、管理、分析等层面,借助于相应的人机交互对话与输入操作等这些方式,用户就能够得到包含着声、图、像、文等的综合信息,另外用户从而将这些综合信息当成辅助决策工具。一般可以将这当成基础开发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有着特别多专题性的地图产生,以便能够将以往枯燥的表格数据进行可视化与形象化,除此之外,甚至还可以将统计图表与分析结果数据准确的输出来,从而可以为分析数据与辅助决策提供特别大的方便。
(二)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要想成功的建立起来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起着特别大程度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根据对旅游管理信息实施相应的分析就能够发现,要想将旅游管理信息化实现,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建立起可以共享实现、及时更新、丰富内容的信息数据库。这里所提到的旅游管理信息当中必须拥有地图数据库与图文数据库这两种类型的数据库,那么将其进行具体化,这就可以发现其中细分成旅游人才数据库、旅游交通图、旅游产品数据库、旅游企业数据库、旅游服务设施分布图、旅游企业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旅游研究与咨询机构数据库、旅游教育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客源市场数据库、接待设施数据库等。
(三)必须高度红色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分析就能够了解到,要想成功的建立与健全旅游管理细心系统,其中在很大程度上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而分析旅游管理信息,就可以发现其中所具备的时效性显得特别强,另外还包含着强烈的变化性,这就应该需要让国家或者的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定期收集这些资料,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这些信息做到及时交流,将网络灯光这些通讯手段来充分利用来实施信息的更新。除此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控制信息的质量,绝对不能将其质量忽视,相关信息的管理部门还必须顶起对于企业或者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实施检查,还应该将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出来,以便基于政策层面上规定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与硬件的建设。
在建设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硬件上进行分析,积极主动的在我刚刚的重点旅游企业、著名旅游景点等这些地方普及网络知识、电脑与信息。借助于搭建起来相应的旅游信息网,以便可以将相关旅游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做到进一步的建立与完善。在这里必须重点关注的就是,在那些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基础性设施的图文数据与地图数据库必须包含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当中,必须要将使用电脑进行大力推广,借助于电脑作用的发挥来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雇佣专业的人员建立起相应的电子邮箱、网页以及网站。在建设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上进行分析,必须树立起相应的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人才培养,其中包含着培训在岗从业人员信息技术人才。通过相关计划的制定,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实施相应的普及计算机技术与知识,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利用的操作技术水平,还应该将高等院校这样的有利资源充分利用,将专门人才培养给实施旅游管理信息化,以便可以将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奠定下来。
三、结束语
【关键词】差异化;旅游管理;本科;就业;广西
一、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
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近五年,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数量、毕业生数量均在不断扩大。然而,据广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最近三年的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7.54%,但真正在对口性旅游行业、部门就业的比例平均却只有30%左右。尽管有学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其他专业领域实现就业,说明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宽,适应能力强,是旅游本科教育的成功。但以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有70%不在旅游行业就业,这就如同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无法适销对路,即使不把它看作是生产的失败,但至少也是对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反而沾沾自喜着实不可取。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低行业就业率下隐藏着怎样的就业现实?为探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课题组于2010年6月25-30日,对广西2010届旅游管理毕业生做了一个小型的就业状况调查,被调查的毕业生共38人,分别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从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38人中,已就业为22人,其中在旅游及相关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2人,在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0人,未就业人数为16人,行业就业率为31.58%,与全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总体行业就业率基本相符。调查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是导致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在已就业的22名学生中,真正选择在旅行社和酒店这两类对口旅游企业工作的有8人,而就业岗位基本上是导游和服务员这些旅游企业最基层的岗位。酒店服务员的工作不但薪酬低、劳动强度大,还要面临与职高等低学历人员竞争的尴尬,因此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酒店就业的比例非常低。而在旅行社当导游虽然同样是基层工作,也很辛苦,但由于导游带团佣金的特殊性,其收入相对较高,大多数在旅行社工作的毕业生每月都能有2000元左右的薪酬,有些甚至能达到3000元,因而在旅行社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相对高一些。但在回答对目前的就业情况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6人中有4人回答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稳定,没有底薪,没有五金一险,并非长久之计。可见,这些毕业生选择这一工作只是权宜之计。这反映出毕业生对选择导游、服务员这样的低层次的就业岗位是非常不愿意的。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导致了相当数量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主动放弃在旅游行业就业,转而寻求其他出路。
但是,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就会更好吗?上表的数据表明,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有10人,但相比对口就业的毕业生,他们也并没有获得较高的薪酬,1000-1500元的平均工资仅与酒店服务员相当,甚至还低于旅行社。可想而知,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要想跨专业找一份好工作也并非易事。
在回答就业时遇到的问题时,16名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4人提到本专业就业的门槛低,几乎都是基层的服务性职位,岗位低、工资低、工作辛苦,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尽管很多毕业生也表明自己并不是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很大,而招聘单位也并没有对毕业生给予足够的肯定,感觉他们在蔑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付出的青春。在跨专业找工作时,大多数被毕业生都感觉到相当困难,有些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所排斥。正是由于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不满意和跨专业就业的困难导致了这些学生未能在毕业离校前实现就业。
二、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这种就业层次与其培养目标是错位的。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旅游管理类培养计划,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旅游管理的专门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被调查的38名毕业生中,没有一人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从全区范围来看,能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就业的也是凤毛麟角。这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曾经有毕业生如此抱怨:酒店人力资源部招人找的是人力资源专业,营销部招人找市场营销专业,财务部招人找会计专业,领班、主管从内部员工提拔,经理以上职位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最后竟然没有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什么事。这一抱怨虽然有些夸大,但却反映出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由于大多数旅游高校只有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能适应宏观管理的岗位,又要考虑能胜任微观管理的工作;既希望能承担旅行社的业务,又要指望能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这样制定的培养目标必然是“四不像”,其结果是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在旅游教育本科层次仅仅设置一个旅游管理专业脱离了旅游人才需求市场的实际。这是导致旅游本科教育尴尬和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各旅游院校课程体系的拼装色彩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酒店管理课程、旅行社管理课程、外语课程的简单加和现象,进而造成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十分明显。[2]表面上看学生对旅游业所涉及的每个方面都有触及,似乎知识面很宽,就业面很宽,但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每一个内容却只能是“蜻蜓点水”。这导致了毕业生在竞争旅游企业具体某一个管理岗位时,根本没有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支撑。比如在竞争旅游企业市场营销部的职位时,旅游管理本科生既要面临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又要迎接旅游市场营销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挑战。在竞争中,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有着更为坚厚的学科基础,旅游市场营销的专科毕业生则展现出更专业的行业深度,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力往往却只是一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储备,在竞争对手面前显得“不深不专”,因此不具备任何就业竞争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见,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却无法深入的课程设置,不但培养不出样样精通的全才,反而让学生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的竞争中无所适从。
三、差异化就业定位——提升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在现代商品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以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力量,设计出一种能全面满足各类顾客需求的产品。同理,任何一个旅游院校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和教学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岗位上都能胜任的毕业生。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应在整体就业市场中,找到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某一或某些细分市场,以最能适应这部分需求特征的产品(毕业生)为之服务,这样的产品(毕业生)才能真正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998年国家将旅游调整至的工商管理下的子专业,使得旅游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受到限制,专业也受制于管理的圈子内而不符合旅游自身的特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除了专业目录中规定的13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外,没有做其他硬性限制,本身就是为了给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院校以可以拓展的空间,办出特色的余地。
目前,在广西有三所大学的旅游管理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如广西民族大学依托该校实力比较雄厚的小语种教育的优势,将涉外旅游就业市场定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主攻方向。其旅游管理专业下设越南旅游管理、泰国旅游管理2个方向,学生除了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外,还必须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越南语、泰语之一),了解东南亚历史文化,并在国外实习一年。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则是结合自身师范院校的优势,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了职教师资方向,培养既能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又具备从事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了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针对旅游职业教育主要是行业的技能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强技能课程,要求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
上述三所院校利用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实现了旅游本科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对广西其他旅游高等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作为广西的地方旅游院校,在实施差异化就业定位的策略时,除了考虑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外,还应更多地深入分析本地区的旅游人才需求,针对广西的地域特色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要求设置培养目标。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亮点,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的数据,2010年经济区旅游业人才需求总量为98500人;到2015年,发展到123200人,每年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面对如此大的人才需求,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区内就业的地域却还是集中于南宁和桂林两地。与南宁、北海同属北部湾经济圈的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其旅游业的发展在北部湾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2009年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中,只有4人到钦州市、3人到防城港市,而且这些毕业生也全是在非旅游行业、部门工作,并没有从事旅游业。如果广西的旅游高等院校能以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企业作为毕业生的目标就业市场,不但能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更能为广西北部湾的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实现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当然,要培养出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必须深入分析该地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并针对这些要求重新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主要需求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管理和策划等运营管理类人才,急需高级人才和小语种导游。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在课程上应突出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策划的内容,并加强东盟国家外语教学内容,培养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小语种高级旅游人才。
此外,2009年通过的《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将北部湾将定位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规划目标,到2012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国内著名的跨国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亚洲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将北部湾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海休闲度假圣地。除了打造涠洲岛休闲度假岛、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外,还将会推出邮轮游艇旅游产品,建设高尔夫俱乐部,将高尔夫与海滨度假、spa、文化体验、邮轮等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旅游发展布局下,北部湾经济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滨海度假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包括海岛度假管理和服务技能人才、高尔夫管理人才、邮轮游艇旅游管理人才等。这些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广西还处于空白的状态,现有的旅游高等院校完全可以从中找寻本院校的细分市场,在遵循专业目录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差异化的就业定位,设置出符合岗位的需求和自身的教育优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敏.试论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的尴尬与出路[j].昆明大学学报,2006(2).
(一)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一些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后续的法律法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后续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的跟上,造成了约束力减小。旅游行业发展的步伐较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法律法规中涉及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游客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我国的旅游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利与手段。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部门创办了一系列的服务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产权等都归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这样各自为政,彼此跌价竞争,导致了旅游行业内部的混乱,失去平衡与控制。(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失衡旅游商品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在生产销售上并不协调,产品品种不新颖,老化单调。旅游交通更是一个难题,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健全旅游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要紧跟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能出现法律漏洞,增强约束力,对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增加合理的、科学的法规法律,做到平衡处理,不偏不倚,只有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人们以及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考虑相关者利益在旅游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管理者以及游客还有当地人们的一些利益。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会给居民的利益带来损害,打扰人们的生活,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在对旅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将相关者的利益考虑进去。(三)加强旅游管理的监督力度要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旅游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监督,一些地方的政府不能干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者要定期上报旅游业的经营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国家旅游业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危害社会的秩序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四)加强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是行业管理。我们所要制定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老套的守旧的旅游管理体制应该被淘汰,不仅不适应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守旧的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谓的行业管理是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依据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特点以及劳务的不同特征,然后通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归纳管理。这样,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如果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统归于旅游局管理。这样一来,旅游管理行业的改革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转变,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第二个方面就是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最后就是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三、结语
关键词:旅游产业;政府职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一、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战略限制和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政府职能上出现了政企不分、多头管理、缺乏法律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优化的必要性再一次凸显[1]。
二、政府职能的误区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对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准确[2]、行政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政府职能模糊不清等问题暴露无遗。
1.旅游市场机制不健全,过度强调政府主导。在现今市场经济体系下,仍有不少的地方政府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的模式对旅游行业进行管理。一些地方过分地强调政府的行政命令用于指导和管理旅游行业,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实际规律,将合理的、适度的政府主导职能表现为长官意志,取代了企业行为,导致了政府的旅游发展决策失误,整个旅游市场的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费。
2.旅游行业管理机构组织混乱,政企不分。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彻底性,对旅游企业的建设、管理、经营一把抓,严重干预企业的成长和运作,充当企业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其结果是政企不分,旅游企业无法自主发展。有一些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虽然相继进行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改革,但企业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运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调整往往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3.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从行业管理上看,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一些旅游企业在条线上又有具体的部门管理,如建设系统、林业、农业系统直接管理,在事实上造成了多头管理的情况发生,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空头管理。在很多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当中,组织架构混乱,缺乏标准流程,管理关系复杂,使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十分茫然,遇到问题需要多头请示、多头汇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问题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法律监管,政府控制缺乏依据。旅游业点多、面广、综合特征明显,产生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众多部门协调与衔接,迫切需要出台综合性旅游法,统筹协调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和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政府管理有依有据[3]。
三、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只考虑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是片面的,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实际上是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和人民幸福感与休闲指数的全面提升。政府职能的定位是旅游战略实施的第一步,成功的职能定位可以为后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政府和市场要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配合[4]。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手段、以大旅游思维整合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以实现联动式发展和规模化竞争。
2.旅游法规的制定者。当前,我国旅游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一部系统完整的旅游法迟迟不能出台,极大限制了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加速政府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及实施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为了保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要通过规划、引导、协调和监管等手段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以保证其稳定持续地发展。
3.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在推进旅游发展的进程中要做一个优秀的服务者,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便捷式服务[5]。政府应当推进旅游信息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利用公权力,成为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创建旅游服务型政府是旅游行政部门社会职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关注民生工作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职能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旅游惠民政策的推行者。政府应当积极丰富公民的休闲生活,满足其旅游需求,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等惠民措施的实现,使公民的休闲权利得到保障、群众的旅游品质得到提升。
四、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行政管理存在的职能误区,应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角度优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
1.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政府计划职能。旅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旅游行政管理主体在履行旅游计划职能,制定旅游发展目标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环境持续、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优化政府组织职能。传统的政府职能是建立在金字塔式的科层制基础上,组织结构封闭,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新时期政府组织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政府和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公众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3.突出行政协调机制,优化政府协调职能。旅游发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体,不同的分支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入行政协调机制可以极大改善旅游公共利益的导向,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发展的繁荣。通过政府行政协调可规范政策法规的执行,维护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加速旅游立法进程,优化政府控制职能。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无位”与“无为”现象[6]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的落后,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监对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的管理缺乏依据,管理者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应当大力推进中国旅游法制的建设,使各级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J].旅游学刊,1998(6).
[2]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1(2).
[3]苏晓梅.浅谈对旅游法的几点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5).
[4]王起静.市场作用、政府行为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一、旅游管理的定义与其必要性
所谓旅游管理,指的就是从事旅游业的管理者运用其管理的各种职能,目的是为了向旅游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并且保证服务质量,对旅游业所进行的有计划、有指挥、有组织的调节与监督活动,其中包括旅游业的部门、人、财、物、地区等。旅游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体现在,旅游管理是具有外部协调作用的,在国民经济中,旅游业是一门独立的行业,旅游业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行业,旅游管理能够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需要,与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密切相关。第二方面体现在旅游管理的内部协调作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其内部的各个部门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保证。第三方面体现在旅游业的需要,旅游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它从不同的方面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更具有对外开放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一些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后续的法律法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后续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的跟上,造成了约束力减小。旅游行业发展的步伐较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法律法规中涉及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游客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
我国的旅游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利与手段。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部门创办了一系列的服务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产权等都归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这样各自为政,彼此跌价竞争,导致了旅游行业内部的混乱,失去平衡与控制。
(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旅游商品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在生产销售上并不协调,产品品种不新颖,老化单调。旅游交通更是一个难题,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健全旅游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
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要紧跟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能出现法律漏洞,增强约束力,对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增加合理的、科学的法规法律,做到平衡处理,不偏不倚,只有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人们以及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考虑相关者利益
在旅游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管理者以及游客还有当地人们的一些利益。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会给居民的利益带来损害,打扰人们的生活,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在对旅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将相关者的利益考虑进去。
(三)加强旅游管理的监督力度
要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旅游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监督,一些地方的政府不能干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者要定期上报旅游业的经营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国家旅游业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危害社会的秩序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
(四)加强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是行业管理。我们所要制定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老套的守旧的旅游管理体制应该被淘汰,不仅不适应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守旧的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谓的行业管理是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依据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特点以及劳务的不同特征,然后通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归纳管理。这样,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如果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统归于旅游局管理。这样一来,旅游管理行业的改革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转变,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第二个方面就是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最后就是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四、结语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的行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来源的重要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管理体制也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旅游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建立。面对这些制约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有力的措施与对策,使得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彻底、更完善。能够让我国的旅游事业更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从而加强我国的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 徐嵩岭.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兼评“四权分离与制衡”主张[J].旅游学刊,2003(4) .
[2] 吴耀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
[3] 胡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改革[D].四川大学,2006.
[4] 张晓.加强规制——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曲颖.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研究评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5).
一、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旅游价格的历史沿革,大体经历了政府福利型(1950~1978年)、计划主导型(1979~1991)和市场主导型(1992~)等3个阶段。自1993年4月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物价局了《关于国际旅游价格管理方式改革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我国的旅游价格改革基本适应了经济体制的转轨,逐步建立起了旅游价格管理的中央和地方两级协调制度,丰富了整个价格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促进和带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了高效的旅游价格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旅游价格的形成与管理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提高认识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目前,在旅游价格的各构成要素中,旅游交通价格、主要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仍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而旅游饭店、餐饮、娱乐、购物等项目价格由经营者自主定价,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重点将放在规范价格行为上,而不再参与具体价格制定工作。另外,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局面,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部门以各方利益的“协调者”和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的身份管理旅游价格,使得市场在旅游价格决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旅游价格管理部门角色的转变和旅游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是旅游市场高效运作的保证,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二)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旅游价格体系的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综合性的大系统,各个旅游经济活动主体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旅游价格的决定与调整,而旅游价格体系是否完善健全反过来又会影响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过去我们的旅游价格体系过于僵化,没有层次性和灵活性,往往表现为“铁板一块”,旺季淡季一个价,组团散客一个价,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旅游产品的定价逐步下放,各旅游经营者有权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旅游价格,丰富了旅游价格的品种,增大了其调控旅游市场供求关系的功能,把旅游市场推向了更开放、更繁荣的新局面。如旅行社推出了统包价、半包价和小包价等多个价格品种,景点景区按旅游旺淡季和旅游人数不同推出了相应的旺季价、淡季价和团体优惠价,旅游饭店推出了午夜房、两天三晚周末房等等,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三)适时推出了景区门票的“一票制”
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各景点景区的开发投资热,使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旅游者浏览参观提供了便利,但一哄而上的投资旅游景区建设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景区内管理混乱,出现了“多头管理却无人负责”的现象;乱收费、多收费、漫天要价、欺诈游客问题突出;掠夺性的开发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和永续使用,使一些景区的游览价值大幅下降等。为了改变景区内管理收费的混乱局面,确保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旅游景区推出了“一票制”,并明确规定“游览参观点门票实行一票制,对于确实需要单独设置门票的,须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审批。”一票制的推出有利于明确并协调景区各相关单位的利益,解决乱收费问题;有利于保护景区资源和价格稳定;有利于降低景区管理成本,裁减冗员,是提高景点景区旅游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举措。
(四)重点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制定实行听证制
门票价格听证是指由旅游门票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对制定或调整门票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明确把主要旅游景点门票列为需要听证的商品和服务,举行门票价格听证会是实现政府价格决策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的重大举措。如2004年12月,受湖南省物价局的委托,湖南省张家界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对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出的调整核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进行了公开听证。听证代表由消费者代表(含消协团体代表)、经营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他们对申请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论证和分析,并且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观点。这种门票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使政府价格决策更加公开、透明,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增加了与会各方的市场意识和群众观念,协调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和立场,是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二、我国旅游价格管理改革背景分析
(一)旅游价格管理自身存在弊端
(1)旅游市场竞争过度,旅游价格秩序混乱。我国旅游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高利润行业发展到目前的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行业,表明我国旅游产业事实上已经步入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种因供过于求所致的旅游市场无序的、恶性的削价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景区(点)的门票价格过高。据调查,我国不少旅游区(点)的门票价格普遍“高”得惊人,在门票价格高的旅游景区中,又以模拟仿造的“城”、“都”、“窗”、“馆”之类的所谓文化景观的门票价格偏高,且游客普遍认为它们的文化品位、文化内涵“不值这个价”。“高定价、高回扣”,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有的擅自搞“园中园”乱收费,在公园中硬塞进一些粗俗的表演和格调低下的游览项目,搭车收费,一些饭店、餐馆、娱乐场所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高收费低服务,混水摸鱼、“野马”横行,肆意宰客。二是宾馆饭店价格过低。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项目投资的规模和结构把关不严,以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宾馆、饭店供过于求,旅游项目重复开发建设,旅行社发展失控,导致僧多粥少,经营者无奈只好实行“高标价”下的“高回扣”政策。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旅行社、宾馆饭店和风景区等同质产品市场。不少旅游企业,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市场占有率,完全不考虑利润收益情况,盲目地大幅度削减旅游产品价格,与同行展开恶性竞争,对行业协调造成极大破坏。而另一些旅游企业为了保住或夺回自己原有的市场,也不得不纷纷削价参与竞争,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旅游企业自身利益严重受损,甚至连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三是旅游社低价恶性竞争,“零、负团费”现象时有出现。调查发现,一些个体旅游社经营主体为了争夺客源,纷纷采用降价这一低级而又直接的竞争方式,有的甚至不但不收取费用,还以各种方式对旅客进行奖励和补贴。正规旅行社为应付旅游个体经营主体的低价、“零、负团费”的做法,不得不也以低价相迎。这种低于成本的、恶性的削价竞争只会使旅客们的旅游质量大幅下降,高额回报大行其道,严重扰乱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使旅游市场环境趋于恶化,与其“朝阳产业”的产业特征背道而驰。四是旅游娱乐购物环节价格极不规范。调查发现,旅游娱乐购物场所虚高定价、高回扣,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欺客宰客等价格欺诈、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经营现象较为严重,旅行社与饭店、游览参观点单位、涉外商店等仍存在价格结算问题。一些定点旅游购物商店和娱乐场所以高额回扣诱使导游和司机,从而出现在接待中总是安排游客购物和消闲消费;加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天高皇帝远”、监管不严,致使风景区内的一些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往往擅自哄抬物价,全然不顾其商品的质量和真正价值,从中牟取暴利,造成旅游产品的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背离,极大地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也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2)旅游价格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从旅游业发展初期到现在,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旅游市场及其管理的法律、法规、条例。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和各省区直辖市的价格法制工作进展加快,先后颁布、修定了一批涉及到旅游市场价格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旅游纠纷、规范旅游市场的作用。但目前直接涉及旅游饭店管理和价格的法律法规极少。对于旅游产业中的另一支柱行业旅行社业,虽然相关法律法规不少,然而大都只侧重于强调纵向法律关系,即强调政府对旅行社的管理和控制,而对于旅行社经营活动方面及旅游者与旅行社关系方面的规定很少,以致在出现问题时,执法部门很难找到适用的法律条文。旅游价格管理立法滞后降低了打击旅游价格违法行为的有效性,形成了对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依法管理的制度约束,应当予以大力推进和建设。
(3)违反旅游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未受到相应的打击。由于旅游价格管理的严重缺位,旅游价格监管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加之政府职能部门对违反旅游价格管理行为打击不力,不能将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有效控制在现行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之内,导致“劣商驱逐良商”,从而致使我国旅游市场价格一直比较混乱,一些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极不规范,大量违反旅游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门票上,随意更改票价、强行投保、强行交纳森林防火费;在旅游旺季,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并没有随旅游价格水涨船高,多收钱少服务、欺诈宰客等行为经常发生;导游人员变成了“导购”、“导餐”人员,强买强卖、高额回扣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商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违背诚信原则,大打虚假广告,误导旅游者上当等。可以认为,造成这一混乱局面,除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严、打击不力外,也说明了我国当前旅游行业自律还是太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旅游价格管理自身的种种弊端,如若处置不当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进而危及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首先,它将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降低旅游创汇效率,加大了创汇难度,致使外汇流失严重。其次,这种过度的削价竞争也使旅游市场环境更趋恶化,使消费者对旅游服务的价格、质量产生混乱,无所适从,致使旅游外销价格结构不合理,使从事旅游接待和饭店经营的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没有充足的积累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多种旅游设施,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最后,旅游价格混乱,也使游客对我国形象的评价下降,会形成很坏的广告效应,减少潜在客户及回头客,长久以往将严重损害我国旅游业发展。
(二)入世对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准入较为宽松的行业,几乎没有多少壁垒门槛,因此,其对外开放程度相对其他行业要高。我国旅游业在经过20多年发展后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一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笔者以为,入世虽对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整体影响是积极有利的,但同时又将挑战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它将加剧我国旅游管理的复杂性。入世虽然能够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但是国际旅游资本和国外大型旅游公司的进入,将会加快国内旅游行业的大调整和大洗牌,国内多数中小型旅游公司将面临着重组和倒闭的危险。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旅行社行业将逐步放开合资旅行社中外商出资比例限制,在2003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合资旅行社中控股,在2005年底以前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旅行社。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将日益多元化,这将加大我国旅游管理的难度,从而给旅游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我国是一个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体制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旅游业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至今实行的仍是根据198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建立并实行政企分开的两级管理体制。正是这种典型的部门管理体制,造成旅游行业内部矛盾重重,旅游市场混乱。当前旅游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难以对旅游业实行全方位的行业管理,使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国内原有的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旅游法规不健全,入世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旅游管理体制特别是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已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政策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市场的价格行为需要规范、统一、公开、有序。因此,旅游价格管理要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长远来看必须放松政府管制,坚持做到规范旅游价格行为,发挥旅游价格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作用,引导经营者运用价格手段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以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旅游价格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行政命令不能再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具体到旅游价格管理方面,就是要求物价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的旅游市场调查,发现当前旅游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且制定出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规章制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与环境支持。第一,应实行旅游标准化工程,通过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旅游合同文本来取代目前各旅行社自制的旅游合同,以保护旅游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日后可能出现的旅游价格纠纷提供处理依据。第二,应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多方面协调机制,即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物价局等有关部、委、局,协调国内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整幅度和出台时间;各省旅游局和物价局协商本地区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价幅度和出台时间;同时还应主动联合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市政、文化、园林、林业、水利、文物等部门,通过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形成综合旅游价格管理能力。第三,应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价格法规框架。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探索并制定出与旅游价格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另一方面,也要以法制性规制来取代经济性规制,对旅游不正当竞争应进行法制化管理,加强联合执法,依法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第四,应增强旅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引导旅游者合理流向。中央和各省级物价部门应当时刻关注旅游市场价格动态,做好旅游价格与收费标准的预报工作,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现行价格水平,对下一年度市场价格行情作出适当预测。同时,还应加强与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系,围绕突出的旅游价格矛盾开展协商对话,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竞争,调节其供求关系。
(二)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对于入世后如何进行旅游价格管理,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主张大部分旅游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另一个观点则主张全面放开旅游价格。笔者以为,持前者观点者明显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在工作中的反映,它不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持后者观点者表面看起来似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实违背了《价格法》,也不符合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可以想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将是必然趋势,政府将逐渐从旅游市场退出,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上起基础作用。但是这种政府退出只能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调控市场方式的转变,因为大量事实表明,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没有政府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适当介入,旅游市场竞争同样无法实现高效率。特别是在当前旅游市场化发展的初期,旅游价格基本放开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的价格行为,价格欺诈严重,价格秩序混乱,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旅游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旅游价格的管理部门必须提高旅游价格管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来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切实加强和改进旅游价格管理,建立健全宏观价格调控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引导旅游市场价格竞争行为,实现旅游产业的高效、平稳运行。
(三)大力加强旅游价格执法监督检查
对于旅游市场上出现的价格违法、欺客宰客现象,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既要当好价格监督检查的“裁判员”,还要当好调定价与仲裁价格的“裁判员”,共同做好旅游价格执法监督的检查工作以及对政府价格政策、法规、政府定价行为的评估等。第一,要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领导,加强与公安、交通、工商、监察、质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对旅游市场价格秩序进行定期清理整顿,从而解决旅游行业有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制止牟取暴利暂行规定》、《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第二,要建立旅游价格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价格行政执法工作管理,保证严肃执法,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必须制定旅游价格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第三,要解决好“裁判”相对人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问题。即通过聘请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加强价格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行政执法检查,形成强有力的旅游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网络,从而将行业管理行为和旅游执法行为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行政执法检查中,不仅要检查价格主管部门、价格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价情况,而且还要检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经营者等价格管理人的知法、守法情况,以提高社会的价格法制水平。
(四)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的价格自律职能
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价格管理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的价格自律职能。因此,作为沟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的桥梁和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微观运营管理的中介工具,旅游行业协会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低价倾销或者价格垄断行为,应从维护本行业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其进行劝阻,并报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查处;对过度的价格竞争引致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现象,旅游行业协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品的经济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性能标准规范,并组织和监督企业严格执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政法部门,对通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技术、质量、性能标准方式达到降价销售目的的恶劣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在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价格自律职能的同时,还应在地方性旅游立法中规定旅游企业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把质量保证金管理从政府转向协会,减少保证金交纳额度以增加激励;以保证金利息代替会费、运作费,由政府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成为旅游行业管理主体之一。这样,由于大部分的政府管制内容(如旅行业经营许可证、饭店餐饮企业的评星定级等)变为由行业协会承担,无疑将大力推动旅游行业协会在自律、协调和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来源:环球旅讯 丨 2017-03-20
在旅游信息化行当里二十多年的摔胳膊断腿和江湖夜雨的孤寂,如今化为桃李春风中的一杯酒,作者以“旅游信息化言论”为名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谈及了不少市场机会。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闫向军)不知不觉以“旅游信息化”的名号写的东西已有99篇,古人讲究个“器满则覆”,且孔夫子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北宋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很有这个意思: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治病不蕲三折肱”典出《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99篇文字基本算得上是“折肱之作”,在旅游信息化行当里二十多年的摔胳膊断腿和江湖夜雨的孤寂,如今化为桃李春风中的一杯酒。赶上3月7日国家旅游局公布《“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桃李春风的季节里说道说道《规划》算是旅游信息化言论的收山。
1、《规划》所设定的旅游信息化主攻方向是很熟悉的四六句:信息服务集成化、市场营销精准化、产业运行数据化、行业管理职能化。其中信息服务集成化说到:“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游客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查询、导游导览、旅游产品预订、旅游投诉与处理
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服务,实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在线化、一体化、集成化。”
这部分最麻烦的事是“旅游产品预订”,因为涉及到政府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国外政府旅游公共平台的处理方式是网站链接,再深入一点是旅游产品关键词匹配链接,最理想是上架旅游产品的电商及企业价格体现和预订链接,有点像去哪儿网的酒店产品展现,新加坡旅游局就是通过猫途鹰采取这样的方式。这里的法律定位和运营模式是个大问题,撸起袖子自个就是公司运营,链接一家公司产品预订你就说不清楚,链接所有公司或者大部分公司产品预订有很大的技术实现难度和运营维护难度。现在国内部分政府网站对于产品预订有点黑不提白不提,说不清楚为啥一家公司运营者政府网站的产品预订,更说不清楚在商业预订中政府网站的定位和法律责任划分。
实际上景区门票和其他旅游产品预约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验证更应该写进规划的这一部分,毕竟这两件事都在《旅游法》里有要求:“第四十五条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第四十八条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并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其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旅游经营信息的网站,应当保证其信息真实、准确。”虽然这是《旅游法》对景区和旅行社的要求,但如果没有旅游管理部门的助力和介入,这个活就干不利索。总不能让旅游者寻找一个一个景区网站来预约门票和查看景区承载量,旅行社以及OTA网站包括移动端上的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也不仅仅是标注上旅行社许可证
号就完事,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应当提供验证系统。
有志于此的伙计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琢磨琢磨,或许是个市场机会: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产品预订系统,类猫途鹰方式,展现目的地旅游产品比如景区门票、酒店客房和旅游线路在大部分线上渠道的价格和预订链接,维护方便低成本。
旅游企业验证系统,对旅行社许可证资质以及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评级进行动态验证,最好包括企业奖励处罚信息以及信用情况。
目的地旅游门票预约系统,能够通过网站、旅游咨询中心、酒店大堂触摸屏等渠道预约景区门票,展示区域内景区动态实施流量以及通过预约数据分析的未来景区流量,还可以包括博物馆门票预约、目的地演出门票预约以及其他目的地产品预约。处理景区门票OTA网站预约和抵达目的地后门票预约之间的关系、门票预约渠道便利和体验、门票协同优惠等是难点。
目的地信息组织系统,既然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查询,总不能让游客挨个查询旅游六要素,目的地零散的信息如何组织成旅游者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所谓全域旅游时代,这个更是个问题。
旅游信息智能查询系统,场景是:对着手机喊一嗓子,俺一家三口八月想到山东旅游,要待五天,喜欢传统文化,花费5000元以下,等等其他如此这般,请推荐行程。查询结果是三个不同的旅游方案,这不但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核心,也是连接目的地信息系统和旅游运
营商的重要部分。
2、《规划》:“市场营销精准化。鼓励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第三方平台等多渠道采集客源市场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实现市场营销精准化和产品与服务个性化推荐,提高市场营销的效能。”
这段话很清汤寡水。
3、“产业运行数据化。全面推进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引导企业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全数据化管理,强化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加强数据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提升旅游信息化应用水平。”
“行业管理智能化。充分利用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旅游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建立旅游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实现政务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效能。”
把产业运行数据化和行业管理智能化合在一起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旅游部门尤其是国家和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数据对接、共享和利用,包括但不限于公安(住宿)、通讯(流量和流向)、交通(自驾车流量)、金融(银联消费)、铁路(12306车票预订)、中航信(机票)等,这些事越往上层越容易解决,效果也越大,立竿见影,直截了当。与其天天喊旅游大数据应用,不如下决心啃下这几块现成的骨头。
有志于此的公司应该在大数据分析算法和展现方式上下下功夫,毕竟现在各地旅游管理机构一下子竖起这么多大屏,如果只是展现景区视频和简单的直方图,还是难看了些。市场空间不小。
4、《规划》中点出“十三五”旅游信息化实现的三个量化指标:
“——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旅游大巴、旅游船和4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人流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区,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设置;
——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5%以上;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
仔细看这三个指标好像搁在一起有点不搭,最后一个是很宏观的规划目标: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不过这个指标算起帐来有点糊涂,原因是第一如何定义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如果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定义,在线销售/在线采购:指通过互联网接受/发出商品或者服务的订单,但付款和最终交付可在线或离线完成。这个定义套到旅游行业来,计算范围可以是线上预订线下支付,这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线上预约算不算服务订单等等,好像还没有听说现在有公认的或者官方的在线旅游消费支出的统计
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二是现在的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在旅游消费支出的比重到底是多少,我们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大体推断一下。根据《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99亿,网民使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4.0%、15.9%、17.2%和7.4%。另一组数据是2016年山东省国内游客花费构成(手头没有全国数据),其中在游客花费中购物花费占23.9%、餐饮花费占19.5%、住宿花费占18.09%、长途交通花费占12.49%、景点旅游花费占10.51%、自驾车费用占6.22%、市内交通花费占2.13%等等。结合这两组数据,目前游客花费中的大头购物和餐饮线上比例很低,在线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长途交通和景点旅游三项,这三项占总花费40%左右,结合网民数据,2016年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超过10%有点玄乎,尽管有机构测算数据已经达到14%,姑且存疑。
5、旅游信息化规划很难处理的就是“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应用”,既要符合实际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相关论述保守一点,就变得不咸不淡;冒进一点,转年就闹笑话。比如这一部分:
“推进可穿戴技术应用,提升新体验。一是推进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信息查询、定位导航、随行翻译、电子导游等方面的应用。二是推进可穿戴设备在跟踪游客旅游过程的应用,记录旅游时间、旅游距离、步行速度等,提升游客旅行体验。三是推进可穿戴技术在监测游客身体健康状态方面的应用,跟踪监测游客脉搏、血压等健康指标,帮助游客健康出行。”
现在回想起来,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刚出来那会,很让业内激动并且哆嗦了一阵子。信息的移动和人的移动要对起茬口来,还是很费劲的。这一段描述里面藏着两个硬邦邦的东西,一个是智能手环门票,迪士尼已经趟出一条道来,主要作用是入园、支付、排队、定位以及酒店房间钥匙等等,通过这个思路下去,可以解决目前很多痛点,比如流量控制、精准服务、扩大消费、提高体验等等,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很大,国内的搞闸机的、搞门票的、搞流量监测的公司可以琢磨琢磨。另一个就是随行翻译,很容易想象一个人口庞大的非英语大国国民可以自由地满世界溜达的场景以及满世界的旅游者在中国溜达的场景的商业机会,尽管手机上的“翻译君”、“微软翻译”等已经很像那回事,但在用户体验和效果上还是差点劲,如同现在租个Wi-Fi,十三五末会出现国民租个翻译机出国旅游的场景吗?还是有点乐观的。
6、“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新业态。一是利用智能机器人对语言和图像的理解,推动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二是利用智能搜索和控制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旅游危险领域、事故现场作业等方面应用。三是利用自动程序设计,推进景区无人驾驶汽车、游艇等方面的应用。四是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改进用户体验,如通过辨别游客浏览网页时的情绪变化,帮助改进行程预订体验等。”
似乎翻译设备和电子导游更应该放在人工智能应用这一部分,电子导游,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应用,一直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也曾经有许多创业公司把电子导游导览作为流量入口切入,还没有发现很成气候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可能为电子导游应用打开一扇门,由单向导游向交互导游转变,由被动输入向自我学习转变。比如在山东聊城不但可以讲解光岳楼,还能够讲解中国名楼的岳阳楼和黄鹤楼,更能够回答游客的各种问题,并能够不断学
习积累,换到岳阳楼的场景亦如是。市场运营把它作为流量入口还是有点希望,比如出门问问、薄言等。
7、“推动社交网络应用,构建新空间。一是推动开发旅游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为游客之间交流、制订旅游计划、评价旅游产品和服务、增进相互感情提供平台。二是推动社交网络为游客满意度调查和游客投诉等行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三是推动社交网络通过动态广告创意的方式开展网络营销,提升营销效果。”
觉得开发所谓“旅游”的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有点不靠谱,尤其是在微信无孔不入场景下,时不时的“面对面建群”或者OTA和旅行社纷纷倒腾出“群服务”、“微领队”等花样。
记得几年前曾和某旅游机构的伙计们聊天,问满意度调查中网络数据的来源和算法,这伙计死活不说,原因是担心数据被主观改变和干扰。呵呵。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可不是软件刷票,也不是苹果应用商店点评里的胡言乱语式冲量。是不是能应用社交网络数据很大程度上得看“企鹅”的脸子,切实可行的路子可以从点评信息以及舆情信息下手,当然加上社交信息更好,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法子为饭店星级评定和景区A级评定提供数据支撑,真正实现酒店星级景区A级的动态管理,也真正实现酒店星级景区A级的游客认可。
最后,社交网络恐怕不需要咱去推动它做广告吧。
8、“推进旅游大数据运用,引领新驱动。一是运用大数据对游客数量、结构特征、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为旅游市场细分、精准营销、旅游战略制定提供依据。二是运用大数据对旅游消费信用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强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三是运用大数据对游客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四是运用大数据对旅游景区信息关联分析,为景区流量控制及安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个人认为目前旅游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掌握的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这既是旅游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也是突破点。当然非政府来源大数据应用也可以折腾折腾,点几个题目,伙计们可以参详参详:对线上目的地旅游产品的数据分析,搞清楚旅游产品尤其是旅游产品组织和目的地特性的关联;和所谓网络舆情监测“反着劲”的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监测;综合酒店点评数据、景区点评数据、餐饮点评数据等目的地数据分析等等。
大数据这碗饭还是得一口一口的吃,活得一个一个的干,不能奢望一步登天,解决所有问题。最近携程的伙计给云南省长写了一封信,其中一个意思是建议用大数据整治旅游乱象,这个有点公关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但携程的公关部门是要被弹个脑喯的,看个逗闷子图:
9、在重点工程部分,首先提出:“全国/全球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工程利用云计算、大数
据、遥感技术(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等)、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制图技术、空间展示等)等技术进行旅游信息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基础数据管理、旅游信息分析、预测与预警、应急管理、旅游资源管理、虚拟场景旅游、旅游气象 APP、游客体验 APP 等功能,展示现实的旅游场景、虚拟场景和历史地理文化,为游客提供全域全时的旅游信息服务,并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提供全域全时的信息管理服务。”
默默地看了两遍,还是什么也不说了。
10、重点工程第二项是“加快推进建设无线网络、4G 移动通信网络、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提供广泛覆盖、免费开放的 WiFi 接入服务。建立健全乡村民宿客栈信息化平台,完善实时推介、线上预订、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综合利用自媒体、网络、第三方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对民宿客栈进行宣传推广,扩大民宿客栈品牌影响力;推动民宿客栈打造在线展示、预订和交易功能,提供位置服务(LBS)和游客订制服务(UGC),鼓励民宿客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客人信息管理系统、电视门禁系统、智能控制一卡通系统、室内 SOS呼救系统、可视监控系统等,全面推进民宿客栈运营及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
这几年乡村旅游的大干快上,让人有一点隐忧:以前可有农民种多了大蒜辣椒卖不出去的情景。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扶贫、服务等热热闹闹,出理论的、出主意的也很多,只是营销稍微有点冷清,一头是日益庞大的供给,一头是几个亿的需求,中间的场子可不小。乡村旅游信息化也是典型的“脏活累活”,大头的OTA现在只是摸到客栈,距离乡村旅游还是有点距离。遍地芝麻,就是找不到家伙什收起来。符合实际的,OTA们可以尝试地搞个乡村旅游频道,和目的地政府部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里,加上乡村旅游营销内容。别指望乡村旅
游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硬件和软件要简单易维护易上手。重要的事说三遍:模式、模式、模式。
11、“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工程推动建设一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多种类型发展,不断丰富平台信息,提升旅游产品在线预订、交易支付水平。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与金融系统的对接,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在旅游市场的应用。逐步建立电子合同、网上产品与旅游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旅游在线业务的监督和风险控制。推进在线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估标准,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健全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法规,加强对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督促交易平台建立数据保全机制、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密机制等。”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俗话还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事情都得一分为二。旅游电子商务和其他行当电子商务最大区别就是目的地因素,甭管出现早晚,目的地因素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现在的Airbnb。恰恰因为这一点,旅游电商就少不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大环境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业环境是“互联网+”、“旅游+”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电商的“地头蛇们”未来可能会得到各级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包括银子的助力,但关键还得看市场和模式,是和“强龙”不一样的模式。
“电子合同、网上产品与旅游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确实是个好东西,其意义不仅仅包括监管,还有目的地营销等其他作用。OTA们会有点不舒服,肯定不会欢天喜地地配合,十三五末是否实现,还是打个问号。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不但要包括线上,也应该包括线下,是实现《旅游法》第四十八条的切实保障。
12、“加快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建设步伐,建设面向主要海外客源地的多语种网站,增进与客源地媒体、旅游分销渠道的在线营销合作,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构建多角度旅游营销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营销,将旅游产品、线路和促销活动及时准确地传播给海外游客,扩大中国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
露了一点怯,既然说的是海外旅游市场,还不如直接说脸谱、推特。所谓的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应当包括内容建设、渠道管理和客户维护。在这个行当里的公司可以惦记惦记以下方面:
基础营销系统(网站仅仅是一小部分)开发建设;基于国内公司和海外公司合作模式的信息维护和开发包括海外网站、脸谱账号、推特账号、youtube等;客源地网络渠道的营销模式和,比如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目的地营销路演、培训以及旅游专家制度的整体开发运营和系统支撑;旅游分销渠道的营销评测、发展、维护等等。
13、“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平台、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平台、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平台、国家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多语种旅游推广营销平台等,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产业运行监管、旅游预警、形象推广等功能,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经营、游客服务提供支持和服务。”
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旅游局首次采取“PPP”建设运营的旅游公共服务示范项目,由视觉中国中标后,成立公司来建设运营的。看看以上描述的内容,是不是感到
是个高大上巨无霸工程。实际上这帮伙计这两年一直很低调,甚至有点过于低调,除了有点强迫地把分散到各省旅游信息中心的12301线路坐席一把薅到常州集中起来。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对于12301重要功能的旅游咨询来说,全国线路和坐席可以物理集中起来,那分散在全国各地体量庞大并且时时都在发生变化的目的地信息如何实时地集中起来?!如果不成,它就是个旅游查号台。还有一个挠头的事是如何界定公司运营和政府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其他部分了解不多就不说了。
14、“建立完善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旅游质检执法平台、旅游住宿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网上审批系统、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中国旅游征信网等。建设和优化旅游行业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架构,形成全国数据统
一、分级授权管理的信息系统架构,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提升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现在从国家旅游局这口大锅里有很多勺子伸到各省市旅游局的碗里,麻烦的是这些勺子个头长短包括伸出的时间都不一样,勺子们互相不通气,搞得这碗很别扭,个别勺子还在市场开发公司手里,结果就是碗被捅成筛子。不过,OAT和旅行社的伙计们还是要关注关注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和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包括模式和数据分析。
【关键词】旅游信息化 旅游营销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55-0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以从事新型的营销管理方式,不仅是迫切的现实,也具有深刻意义。传统的旅游产品、旅游相关信息沟通方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的需求,现行的多数旅游企业信息技术系统以单机为主,基于网络的应用较少;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更新缓慢;网站缺乏动态的交互过程,难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多以浏览为主,也难反映出在管理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对反映游客空间结构、需求爱好等信息难以进行管理和挖掘,更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酒店、交通的预订功能。旅游信息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效整合是促进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提升旅游产业水平的途径,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它既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管理,又能实现电子商务,通过将游客的行为进行深度挖掘,更好地为旅游规划与决策服务。而现代旅游营销环境,要求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企业与旅游消费者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传递方式,旅游交易途径更多更便捷。如何更好地创造旅游营销的良好条件,以现代信息手段,提升旅游行业的经营水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意义重大。
一 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便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旅游业的生产效率。中国的旅游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但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本身的巨大优势,中国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在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信息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手段,这是中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是由政府主导的。在2000年4月召开的全国旅游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就确定了将发展旅游信息化作为提高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政府对发展旅游信息化给予了充分支持。2001年启动的“金旅工程”是国家为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家“金旅工程”的“三网一库”(办公自动化网络、业务管理网络、公众服务网络和综合旅游信息库)基本建成,在推进旅游电子政务的发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和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从目前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来看,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的旅游电子政务在国家旅游局机关已全面展开。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已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相当实力的旅游信息网络企业。
二 旅游信息化在国内旅游营销中的作用
旅游营销指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生产商在识别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向旅游目标市场提供并设计适当的旅游产品、服务和项目,以满足这些市场需求的过程。旅游信息化在国内旅游营销的广泛应用,对国内旅游行业的管理、市场的培育、促进旅游目的地及相关企业与潜在旅游消费者的信息沟通、为旅游交易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换环境、创造新型的旅游行业经营模式、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电子政务
旅游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旅游发展的特征之一,是旅游信息化在政府方面的重要应用。随着“金旅工程”的发展,中国旅游网构建成功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旅游网是目前唯一的全国性旅游电子政务平台。以中国旅游网为平台,地方旅游局纷纷建设自己的政务和资讯网站。据统计,在中国32个地方旅游局中31个有单独的政务网站(贵州省没有),占全部的96.88%;20个有单独的资讯(信息)网,占全部的62.50%;7个有公共商务网站(DMS),分别为广东、山东、上海、四川、天津、云南、陕西。大部分旅游网站均有信息、公众服务和业务平台。以中国旅游网为应用平台,加上相关电子政务系统如黄金周旅游假日预报系统、旅行社业务年检系统、星级饭店管理系统、全国导游员IC卡管理信息系统、旅游投诉系统、旅游统计系统、旅游财务指标管理系统、旅游项目投资管理系统、景区点管理系统、导游等级考核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已初步实现了行政办公和行业管理部分功能的电子化,在旅游行业已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系统。
2.旅游企业信息化
旅游企业中旅游饭店行业是旅游信息化应用最早的领域,也是两极分化最严重的领域。目前,全国星级饭店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较高,其内部管理基本上都采用了饭店信息管理系统,商务客房提供了互联网的接入服务,普遍加入了多个网上预定系统,且网上销售已逐步成为饭店的重要销售渠道。饭店业中高星级饭店(四、五星级饭店)普遍建立了饭店信息化管理系统,部分饭店参加了饭店中央预订系统CRS和全球分销系统,发展与国际同业的高速信息通道。
3.旅游电子商务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开始于1997年,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综合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将上网查询作为了解旅游信息主要渠道的网民比例已达66.7%。其中,通过互联网预订过酒店的用户占70.2%、预订过机票的用户占70.7%、预订过度假产品的占20.3%。随着网上旅游相关业务的多元化,各网上旅行预订服务商推出的综合旅游产品,逐渐受到用户的青睐,还将有更多的网民使用网上旅行预订服务。
4.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以国家旅游信息化工程――金旅工程为基础而构建的。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按国家―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多层结构设计,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有序组织,并逐级向上汇总。在完善建设国家级主站的同时,以省、市层次为建设重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目的地网络形象设计、目的地旅游网建设、目的地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地图系统、旅游企业黄页系统、旅游行程规划系统、旅游营销通系统、电子邮件营销系统、三维实景等系统,通过这些功能的有效组合形成旅游目的地的网上宣传平台。除此之外,一个目的地营销系统还可以支持其他的目的地管理功能,如项目活动管理、调研、设计和分析、业绩监督和评估、企业新闻、公关、新闻、年度报告等。目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3A级旅游景区都建有自己的目的地营销系统。
5.旅游信息咨询
旅游业作为一项服务产业,信息服务是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首先,中国大部分的旅游网站都能够提供基本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正在改变着旅游业。其次,一些专门的旅游信息咨询系统相应出现,如北极星旅游信息咨询系统、昌平旅游咨询信息系统、北京旅游咨询信息系统等。再次,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需求,各地出现了很多旅游呼叫中心。目前,最为典型的当属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和中国移动的“12580”。
6.旅游类网站
中国旅游类网站自1991年开始兴建,目前国内已有相当一批具有一定咨询实力的旅游网站。除了旅游网站,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有旅游资讯。这些网站可以提供比较全面的,涉及旅游业食、住、行、游、娱、购等方面的网上咨询服务,而且部分网站的实力还越来越强。
三 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和地区信息化差异显著
旅游企业经营类别不同,经营规模不同,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应用水平差异也很大。从旅游饭店来看,四、五星级信息化发展状况良好,三星级的情况较差,一、二星级几乎没有信息化建设。旅游行业中几大旅行社集团和一些大型国际旅行社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与国外同业有网络联接,且应用规模和深度发展较快;而大多中小旅行社仍处在信息化的起步阶段,发展较为迟缓。车船公司和旅游景区(点)的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比上述各行业更低。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相对较好,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在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则相对落后,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这种差距必然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制约着旅游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2.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旅游企业信息化不是建立一个网页、几条信息那样简单,网站背后要由信息数据库作支撑,旅游信息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先期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旅游网站信息的扩充、更新和维护,也需要资金的不断支持。
由于资金短缺,用于旅游信息化建设与项目运行维护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旅游信息化的步伐。中国一半以上的旅游单位无信息化经费,超过90%的单位信息化经费在50万元以下。由于资金缺乏,致使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落后。目前,中国旅游相关单位超过80%的单位仅有20台以下计算机,仅有不到6%的单位有50台以上计算机。只有不到40%的旅行社建立了网站,约10%的旅行社可以实现网上预订,其中已建网站很多是静态网站,缺乏实时维护。
3.旅游信息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网上信息更新较慢,很多旅游景点没有自己独立的域名,只是在各类网站上链接了几个网页,文本和图像仍然是最主要的内容和形式,视频网页占网页总数的比例仅为0.3%。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节目、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交流。其次,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弱。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普通旅游网站一般都有,但在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得好的旅游网站非常少。此外,在消费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为其提供购、食、住、行等信息服务的好中介。
4.法律保障不完善
目前旅游在线交易的难以实现,除支付安全问题外,网络信用问题也是其原因之一。据CNNIC在2006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的用户占第一位,达到42.1%;同时,认为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的用户占6.7%。网络经济作为一种“虚拟经济”更加需要信用环境的保障。
5.旅游者网络消费意识不高
旅游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其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的实现是以电子支付的成功为基本前提的。银行虽然提供了在线支付等网络消费结算服务,其手续还过于烦琐复杂,没有体现出电子支付的方便、快捷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电子支付的安全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技术和法律保障,尽管网上账户资金被盗只是个别现象,其影响却不容忽视,游客宁愿选择传统支付方式,从而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在线交易。
从消费者方面来看,中国旅游消费市场的消费支付意识还大多停留在传统消费的现金支付水平。一方面是由于电子支付安全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消费支付的主观意识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中国的消费者,习惯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付费方式,对于信用消费和远程在线支付在心理上还有隔阂,这种传统的消费心理定势也制约了网上旅游交易的顺利进行。
6.旅游信息化人才匮乏
发展旅游业信息化既需要专业性的信息技术人才,也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但目前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对信息技术只是泛泛的了解,最多只涉及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和文字处理系统,满足不了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由于缺乏既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旅游网站页面设计未能贴近游客的实际需求、未能改变以企业宣传为主的现状,也未能实现一些动态的、可自由组合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信息的提供。
四 我国旅游营销中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旅游网络营销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密集信息的产业,构成这个产业的部门与传统营销业务有机结合,可以提升旅游效益。旅游信息化就是要构建旅游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人力,且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实现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以满足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2.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提高旅游运转效率
电子商务是网络即时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是网络技术的新方向。电子商务已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势所具有的价值,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给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毋庸置疑电子商务是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可以说信息是旅游系统的灵魂。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技术平台的作用,建立全面、高效、规范、有序的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提高旅游业运转效率,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进程中,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主动占领市场和技术的制高点,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品消费的需求,改变了旅游业的运作方式,有助于提高旅游部门行政管理效率,对最终建立旅游管理的电子政府有重要意义。
3.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动作,实施旅游信息化
旅游信息化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管理体制与强化调控职能,加强规划、组织、管理、协调作用。建立和完善政策规定,建设骨干网络框架,开发行业管理应用系统,保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综合环境等。由于政府工作环环相扣的互通性,每一环节信息化的加强都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其他环节信息化的建设,从而为旅游网络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承载平台。另外,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够全面启动和建立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与旅游相关部门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整合,再通过高性能网络和先进网络技术,达到旅游信息化传输的高效应用。有助于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有序流通、充分共享,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市场运作为旅游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开放的政策肯定会带来丰硕的成果,通过规划和政策的导向,以市场为动力,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建设体系、全方位的开发应用格局、多样化的经营运作方式,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组织快速转化为强大的旅游生产力。电子政务为旅游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数据保障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
4.加快信息队伍建设,塑造旅游新形象
信息化人才是推进旅游信息化的中流砥柱。为保证旅游信息化建设能迅速、稳定、高效的发展,应具备一支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配备具有专业旅游信息化建设管理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旅游信息化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考核;各旅游企业是进行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力,三星级以上酒店、AAAA级以上景点、国际旅行社都必须配备有旅游信息化建设专业资质的人员,负责旅游信息化具体建设工作;其他各类旅游相关机构也应配备专门的信息化建设人员,以保障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行。现阶段,我国缺乏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人才,旅游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各功能系统集成、设施配套、软件的开发与运用都急需专业人才,而这也正是当前旅游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更可能成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所在。因此,应着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总之,信息化拓展了现代旅游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功能。旅游信息化是旅游相关企业的现代手段和条件。现代旅游市场表现出来的需求诉求多元化特性,要求信息技术为旅游营销创造完善良好的信息、交易环境。加快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田、姚丽芬、邸明慧.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2]胡秋梅.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我国旅游信息化[J].旅游经济,2007(9)
[3]曹志华.论旅游信息化研究进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