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32: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 思想观念 形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古今中外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是人类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即链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的的重要纽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快速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为人类开创了另一个生存的空间,这个被称为虚拟空间的世界刚刚出现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让人们都来不及认真的适应和了解,就已经深陷在网络带来的巅峰刺激和新鲜快捷中。它的出现预示着旧的生活模式的改变,一个以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信息网络时代已经开始。 网络的广泛不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方式,人们还在网络空间中缔结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冲击不容忽视。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完全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信息,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之所以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与青少年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特点分不开。可以说,网络使用的种种特点正好迎合了青少年时期的众多需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青少年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青少年面对最多的现实是学习。学校学习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为了在这种竞争中获得优胜,中学生成为中国学习最用功的人群。
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青少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那些在学业竞争中失败的人,更是迫切要摆脱所面临的一切,而网上社区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除了在学业竞争中必然有失败者外,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把学习的好坏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发现,学校中有两种青少年最容易网络成瘾。一种是学习失败的青少年,另一种是以前学习特别好,但随着升入高一级学校难以在竞争中保持原来位置的青少年。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迫使某些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安慰。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根本措施是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分析辨别力,使他们能正确判断和分析遇到的各种事物的是与非。
1、在网络中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信息;网络是一个新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可以利用它;网络又是一块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它。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的在网络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它网络信息之中,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络上的人们,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网络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引导和启发。
网络增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已大为减少,但在虚拟空间通过网络的主客体的交流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网络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可以通过进入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可以通过QQ与个别教育客体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主题引发教育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机会减少而采取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网站对于网民的作用不可小视,好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网站一定会给进入它的人们以持久的影响。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解决了部分“空白点”和“盲区”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目前,诸如“红色网站”、“之家”、“红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窗”等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相继建立,己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和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应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改善,力争建设好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青少年有自己的小环境,它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依据现实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做相应调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高品位和高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现时,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的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
结语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从网络的起源和主要特征开始,依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现状和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进一步的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对网络监管力度的同时,建立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家庭和学校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以便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华平.谈体育与德育的并行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刘绿丝.高校人本德育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3] 陈庆省.系统构建民办高校学生品德培养教育体系[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1-01
在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充分注重人性、与时俱进,关键要努力探索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确立应时、应势、应人的科学施教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摆脱空洞和教条式的说教,更为契合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落后
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能认清青少年运动员的接受心理,在遵循训练、育人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主体意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往往是将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仅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运动员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严重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待于完善
受到社会进步、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影响,社会的包容度日益增加,人们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这些变化折射到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过于注重教练员的主动作用,青少年运动员的想法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表达,这不仅仅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行为修养的提高,同时还影响青少年运动员主体性的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善
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说教和开会的形式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对运动员进行直接灌输,往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仅仅是通过理论进行教育,难以解决当前运动员生活中和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忽视了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生力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员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开展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不能一味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差异,而应当切实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就青少年运动员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位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潜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外在和谐氛围,给予运动员充分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教育双方的情感交融,从心理上拉近双方距离,逐步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认识。第三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独立人格,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力,引导其进行独立自主的观察和思考,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育事业相同步的原则。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很多经少年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都较为缺乏,这对于他们参加各种赛事来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乐观的体育精神,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与当前体育事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思想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科学训练理念的不断深入,所以要保证体育训练的科学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加强训练内容科学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当前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教育,及时发现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运动员的素质问题。由于当前青少年运动员人数逐渐增加,不同的运动员和不同行业的运动员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改善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运动员不能仅仅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蓬勃发展,21世纪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无不受到网络的影响。在当代社会,腾讯QQ、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众多社交应用软件可以使任何人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在互联网上并传播出去,有时候一些信息会迅速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但是人们在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人利用互联网虚拟、开放、自由的特点故意制造虚假、歪曲、负面的信息误导网民。
一、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论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对于理论书籍、报刊文件、新闻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形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轻轻点击鼠标,搜索相关材料,这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和素材。
其次,网络舆论创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网络舆论的互动和开放突破了传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把教育信息资源发放到专门的交流网站、论坛、博客上,利于青少年上网浏览与阅读,随时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不用完全局限在学校的“围墙”内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与教育者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传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
(二)网络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舆论内容的包罗万象导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受到不良干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以及网络信息难以验证和控制,再加上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特殊阶段使得青少年网民在使用网络时没有道德上的约束,网络日渐成为各种观点的“集聚地”。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对这些信息大多难以区分真假。
其次,我国在互联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早已悄悄渗透到网络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实力大肆向我国鼓吹“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主张,以达到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很多青少年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好”假象。
再次,网络舆论背景下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缺失。互联网诱使一些人走向堕落、犯罪的道路,不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而且还会沦为社会的蛀虫。
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虚拟世界,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特别是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种种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消极和积极共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正视和回应网络社会中出现的这些挑战,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网络舆论背景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措施
(一)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排除人与人的交往障碍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应当着重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才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在网络社会,要加强人们的道德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超越个人主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在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时,应当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要坚持道德,而且在网络生活中也应如此。三是网络心理教育。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站,通过一些心理专家在线指导,对广大青少年网民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并对他们进行及时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困惑,克服网络“依赖症”、“孤独症”等不健康心理。
(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舆论检查监督体系
检查监督是促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负责部门和单位应定期检查监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健全网络评论员制度,做到有问题及早发现;建立快速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有问题早处理。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检查监督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质是为了防止阻碍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因素出现,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顺利开展工作,把工作做扎实,以期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三)建立主流文化网站,丰富网络中的健康信息资源
青少年的思想尚不成熟,易受网络舆论不良信息的误导。建立主流文化网站,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德育建设,离不开一批高质量主流文化网站。在许多高校的校园网上,一批承担网络思想教育的红色网站纷纷建立起来。例如,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华中科技大学的“党校在线”等。此外,目前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都开设了专门介绍党和政府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栏目。例如,广州市建设的“网上政府”工程。这些优秀文化教育网站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网上健康向上信息的传播,使那些负面、消极的信息被排除在青少年的视线之外。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们应对校内媒体和信息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管,多策划传播一些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节目,弘扬先进文化,反对低级趣味,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启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2]周中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人民出版社.2009
[3]王光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时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考[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2
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二者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又有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有区别的,教育是通过必要的灌输、恰当的引导、有益的熏陶等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而管理是借助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经济手段、规章制度等来约束人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据自律性和非强制性这两个特征来达到其目的的,管理则是依据他律性和强制性这两个特征来实现其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人的思想的引导。因此,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管理,二者都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统一于人的本质之中,具有共同的目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性。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理念—TQM
TQM英文为TotalQualityManagement,中文意思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人的积极因素,并以预防为主和一切用数据事实说话,能够有效地克服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更好地推动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TQM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对质量的暂拟定义为: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实体是指某项活动或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个人或上述几项的组合。1341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认为质量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包括工人、工程师、经理和行政人员)、系统质量、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等。”
可见,质量都是以满足某种需要为基本特征的,依据满足需要的程度确定质量标准。GBT/1900住一2000idt1509000:2000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的“要求”不仅指顾客的要求,还包括其他相关方如员工、所有者、供方、社会等的要求,顾客的要求一般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标准指出要求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质量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产品或服务,还包括了体系和过程的质量。这样质量的定义就完善了。
2、质量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观
依据“质量”的定义,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定义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优劣的程度,它最终体现在青少年培养的质量上。既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培养的质量。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监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各项活动及结果难免偏离标准,为此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质量监控的内容
质量控制在横向上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有方面的全面控制。
(1)教育计划的质量控制。
因为计划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发环节,是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它的制定要以广泛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通过一定程序的专家论证,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计划性文件在设计阶段就处于严格控制之下。
(2)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有效控制教育过程各环节的质量就能基本保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质量监控的形势
质量控制在横向上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有方面的全面控制,包括师生状况、办学条件等,以师生状况为例,对教师状况的控制包括承担课程、理论素养、政治素质、历提高、教育效果等内容。
(1)教育计划的质量控制
因为计划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发环节,是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它的制定要以广泛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计划性文件在设计阶段就处于严格控制之下。
(2)过程质量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拓宽视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随着多种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快速发展,网络化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和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其中尤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表现的更为明显,对其个人学习和成长等均具有一定影响,利弊各异。本文主要从网络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并探讨了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网络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渐以多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青少年,其身处并成长于网络化生活环境中,极易受到网络信息影响,虽然快速、便捷的网络技术可拓宽青少年文化视野,使其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与新观念,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青少年道德意识薄弱、政治观念淡薄、沉迷网络无心学习等,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故当前环境下,笔者结合这一社会现状,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以纠正其不良思想,帮助其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自律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与青少年的思想发展与政治观念的形成等联系密切。故现阶段,各级教育部门需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信息教育引导,加强其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培养其自律意识,做到健康、文明上网。当前环境下,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需提前了解和明确教育目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教学重点,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充分结合青少年好动、活泼、好奇心重等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信念教育活动,以吸引青少年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在校内开展一些“公益讲座”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或者学校可聘请教育专家在校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如“文明健康上网”、“如何正确运用网络知识”等,使青少年在参与课堂教学或知识讲座活动过程中自觉形成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其思想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向青少年宣传与“网络”有关的相应法律法规,培养其法制观念,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与自律意识。
二、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
当前环境下,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均需以学生为中心。故现阶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需充分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灵活的课堂教学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首先,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需尊重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向其讲解网络来源、功能、生活应用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青少年、网络、社会等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占领“思想政治”网络阵地,引导其成为网络生活中的主人,以顺应时展,满足青少年学习需求,并帮助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开拓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开辟和占领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由原来的“平面化”、“单向化”发展至“立体化”与“交互化”,使其能够在轻松、平等的网络平台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性与便捷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心爱护青少年,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青少年来讲,其身心发展尚处于断乳期,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极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其心理闭锁,与教师、家长、朋友之间产生距离,不愿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思想与情感等,此时网络便成了大多数青少年最佳的倾诉、交流与情感寄托对象。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多关心爱护青少年,以情育人,引导其助人自助,促进其健康成长。首先,教师需多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了解其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个人性格,并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信任、帮助、爱护与理解青少年,在此基础上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互相之间的情感,使青少年愿意或乐于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内化教学内容。其次,由于大多数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该课程教学并未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能,故现阶段教师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需及时改进和革新教学方法,并重视情感教育,以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政治思维与道德品质。
总之,对于青少年来讲,快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其思想影响较大。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各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并重视其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同时教师还需关心爱护青少年,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何丽娜 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3603
1预测和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含义
1.1预测
预测在汉语里的本意是“预先推测或测定”,同时它也是一个管理学术语,“预测是通过对客观事实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由过去和现在去推测未来,由已知去推测未知,从而揭示客观事实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张智光教授在《管理学原理》一书中认为:“预测指的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袁认为,“预测是根据事物过去和现在的发展和状态,寻求事物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性,并借此预先推测事物未来发展和状态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综合上述定义,笔者认为,预测指的是在客观认识事物过去和现在发展状态和规律的基础上,依靠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该事物未来发展状态和规律进行判断,以做出正确决策的一种认识活动。可见,预测的基础是客观认识事物过去和现在的状态和规律,途径是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结果是对该事物未来发展状态和规律进行判断,目的则是为了做出正确决策。
1.2思想政治教育预测
人们一般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主要是指思想预测,笔者在此不做特别地区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含义,秦在东教授从管理学的角度给出了解释,他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从历史和现状出发,通过定性的经验分析和定量的科学计算,推断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唐军和李晓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是运用预测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人的思想发展的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生活方式等即发生的变化,对人的思想在未来的发展状态、动向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推测。”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过去和现在的思想状态进行科学分析,对其未来可能产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合理推断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从本质上讲只是一种手段,相比较预测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运用这种手段对未来的事情进行科学、合理地统筹与安排,以应对即将发生的问题,将其中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
2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在当今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无论是其现实作用或社会功能,还是就理论完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价值都非常珍贵。
2.1现实作用
从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含义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未来的思想状态进行预测。要想对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现实作用有深刻的了解,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含义。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应包涵党员干部、教师、青少年等。
(1)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作为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和执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思想状态直接决定着政治行为,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稳定。一个克己奉公、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大量财富。同样,一个损公肥私、贪赃枉法的党员干部则只会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害。因此,将党员干部列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首要对象,具有充分的现实必要性。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详细掌握党员干部过去和现在的思想状态,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推断出他(她)下一阶段可能产生的思想状态。如果推断出来的思想状态积极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其朝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思想对行为的能动作用;如果推断出来的思想状态较消极,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该状态化解、消除在萌芽阶段,避免其可能带来的某些不利影响。比如,某官员假借出国考察之名离境,到期之后未见回国,经侦查,该官员涉嫌贪污、挪用国家公款数千万元,曾擅用职权为自身谋取私利,而其亲属均早已移民海外。办案人员了解到,该官员案发前一个月开始情绪很不稳定,神情慌张,与以往沉着、冷静的工作作风相去甚远。可想而知,该官员就是利用了这一个月为自己安排“后路”。如果当时相关人员注意到该官员思想状态上的波动,密切观察并仔细分析,可以推测出其不久之后的思想状态,进而判断可能产生的行为,完全可以使国家财产免遭损失。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可以甄别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思想不纯分子,净化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为政务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趋同于他们的老师。一个师德高尚、责任感强的教师,他(她)的学生往往会吸取他(她)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样,一个师德低下、素养不高的教师则只会给学生留下伤害。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教师过去和现在的思想状态,并依据一定的科学手段对该教师未来一段时间的思想状态进行推断。若推断出来的结果显示该教师思想状态不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深入剖析教师产生该思想状态的原因,力争将该思想状态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如震惊全国的浙江幼师虐童案,涉案教师品行败坏、师德无存,为图所谓的“一时欢乐”,对幼童进行身体上的残酷侵害,给其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影响极其恶劣。事情发生之后,社会各界一致谴责涉案教师道德沦丧。笔者认为这样的悲剧也是可以避免的。试想,如果幼儿园管理者或者第三方监管者注意到该教师平常在其他方面的非正常表现,通过简单地分析就可以预想到该教师可能对幼儿造成的伤害,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即时制止这类事情的发生。这个悲剧的发生,除了有涉案教师品德、素质低下的原因,更有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缺失的因素。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可以促进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加强,为建立一支有责任、有道德、素养高的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3)青少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呵护。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慷慨激昂,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寄托了他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这里说的少年对应着当代的青少年。他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当今各种青少年问题不断凸显的现实也迫切要求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可以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里主要指教师和家长)可以详细掌握青少年过去和现在各个阶段的思想状态并探索其内在规律,从而准确预测出青少年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思想状态变化,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趋利避害。比如,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不少案件手段残忍、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让人触目惊心。人们不禁反思,到底是怎样的教育让孩子们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应对此负大部分责任。孩子由于年少不懂事,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对社会不良诱惑抵制力差,很容易冲动,从而做出不理性的事情。教师应切实担负起育人成才的责任,家长应认真履行好家庭熏陶的义务,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建立良性、高效的联动、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孩子思想动态并反馈信息,使孩子处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中。应建立学生思想动态数据库,实时更新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孩子将要产生的思想状态。教师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思想、行为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情恶化。再如,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和独特的自我特征,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在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激烈碰撞、互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压力和难度很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预警意识不强,对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认识不深刻,往往是在问题发生了之后进行事后补救,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青年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作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预测工作,详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及时对大学生未来一阶段的思想状态进行准确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保证大学生健康、科学发展。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可以监控青少年思想状态变化过程,引导青少年树立、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保障青少年健康发展。
2.2社会功能
除了现实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预测还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
(1)推动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可以使社会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详细了解员工思想状态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推断其将来可能产生的思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员工未来思想状态中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和工作业绩减少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最终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比如某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意到一个员工连日来业绩下滑非常严重,情绪十分不稳定,甚至还有悲观厌世的态度倾向。经过仔细分析和调查,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员工可能是因为接受不了和恋人分手的事实才有如此表现。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本着以人为本、体恤员工的精神,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细心、深入的开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交友观,鼓励其在公司大舞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半年之后,该员工业绩跃居公司第一,为公司创造了相当多的财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公司不仅避免了员工思想失常可能导致的工作损失,还发掘、培养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为自身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预测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通过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推断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可能即将产生的思想状态,从而消除其中的不稳定因素。比如,某乡镇政府了解到当地某村部分村民因为征地补偿问题与开发商之间矛盾尖锐,联想到该村村民为此问题曾扬言进京上访,考虑到事情的严肃性和严重性,政府派专门工作人员主动出面调解。经过耐心沟通与劝导,双方就具体纠纷达成了一致意见,从而成功规避了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发挥作用的结果。
2.3理论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发展有一定的条件。综合以往学者们的研究,笔者认为,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产生的理论基础,而控制论科学和预测科学的发展则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支撑。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往往着重于事后疏导与反思,比较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只是在事后疏导与反思的基础上加入了事中跟踪,而事前预测则经常被忽视,这在新时期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作用。如果置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于不顾,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事后的补救功能,这就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过程性原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应该遵循“以事前的预测为基础,以事中的跟踪为支撑,以事后的疏导为补充”的原则,尽量将问题消除在预测阶段,问题的苗头一经发现立即解决,不让其有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工作,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消防员”到“预报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之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智光.管理学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5.
[3]张胜芳.论思想预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理论与改革,2003,(05):9799.
[4]袁.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预测的理论、原则与方法[J].求实,2004,(01):8384.
[5]袁.论思想预测的理论基础[J].求实,2005,(02):8082.
[6]唐军.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预测的运用[J].南方论刊,2006,(10):4748.
①在新的形势下,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②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思想上、政治上都不成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全面发展方针的实现,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对其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增强法纪意识,从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抵制不健康意识和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更要逐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人民,激发学生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和四化大业而刻苦学习。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人才,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本领,学才能,从而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目的。
2、成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寓教于学,学生在学校主要生活在课堂中,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有教师都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承担责任,通过各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②这种教育要经常化、生动具体化,坚持正面引导。通过多种多样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教育活动,扩大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品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3、塑造青少年完美人格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①人格的塑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康的心理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满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付诸相应的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②青少年往往年少气盛,有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但是自身的专业素质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一旦意志不够坚定就容易放弃,或者努力得不到良好的效果,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加以改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③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更是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健全相关教育体制,丰富教育方法和手段,并且充分利于互联网技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新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微博的独有特性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大优势
(一)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便捷性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提高了其有效性。
微博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其传播信息的方便快捷。微博的字数一般限制在每条不超过140字,对于传播者而言,越小的信息量就越容易提高传播速度,同时它又允许通过手机等便携通讯设备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得将身边所发生的新闻传播到网上,而接受者则可以通过“跟随”、“关注”等形式,即使接收被关注者的信息更新,分享信息。
这一特点,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尤为适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在于与时俱进。微博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者时刻把握社会的政治脉搏和人们的思想动向,使其能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关注”“跟随”自己教育对象的微博,了解其即时状态,把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并根据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信息交流“背对脸”的创新交互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微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全新的“背对脸”的交互方式。它体现在信息流动的不对称,即用户可以任意关注他人,通过“关注”、“跟随”来获取对方的信息,而不需要形成双向的好友确认关系。这种不对称的跟随关系,削弱了对信息接收者回复消息的暗示性,确保了发言者和接收者之间的适度距离感,这种宽松的环境实际上保证了信息即时扩散的高效性,提高了信息接收者的主动性、参与性。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群体之间面对面展开的,它体现出一种交流的单向性,往往是教育者单方面的思想灌输,而受教育者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容易引发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微博所营造的虚拟社区环境中,由于被关注者无法得到关注者的信息,这就为关注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暗示,使其更愿意无所顾忌的主动关注对方,并通过回复、转发、评论,大胆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就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壁垒,使教育者的思想能更有效地传达给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也能更主动的接收信息、接受教育,并积极参与,向教育者进行反馈。
(三)信息传递的简便性和信息扩散的广覆盖,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教育影响。
当前,微博迅速流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简单易用、平台众多的特性。相对于博客、QQ空间等其他虚拟平台,微博对于使用者的技术要求要宽松的多。微博的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程序简单,人们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就可以轻松的掌握其用法,这样就使它的受众群体得到了保证,而多平台的信息传输也进一步巩固了这种保证。同时,在使用微博时,每一个用户都有一定数量的跟随者,它将信息推到一定的分众群体中,并以此类推形成分众广播模式。保证了信息扩散的大规模用户基础,从而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教育场所、教育手段、教育人员等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能局限于特定范围,无法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教育的接受群体也受到限制。在将微博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后,无论是教育活动内容的安排,教育工作的管理,还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都可以在微博上即时开展。而微博信息扩散的广覆盖,也能够使更多的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同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影响。
二、微博的使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很多,如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但由于其形式老旧僵化,不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要求,往往被当今时代的受教育者所嫌弃,而不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当微博出现时,我们应及时的认识到这是一个使我们能充分了解青少年思想动向,并对其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而如何利用微博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对我们的一大挑战。
(二)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纵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论是理论灌输、榜样示范、比较鉴别、还是咨询辅导,都是教育者有意识的选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集中地、高强度地、持续性信息传播,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改变。这些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实际上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牢牢掌控着整个教育活动。但是,微博兴起后,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了政府、学校、教育者以及家长等权威的控制,而虚拟社区的建立,也使监管部门很难起到监管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再可控制的开展。因此,如何利用微博探索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对我们提出的又一挑战。
(三)微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能力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 动权一般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手中,他们对教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安排,教育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也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个人能力。而微博兴起后,青少年可以与教师同步接收到各种信息,甚至更具有信息优势,教师的威信被打破,不知道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更不知道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效。所以,如何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另一大挑战。
三、微博的使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它也带来的了一些危害。
首先,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即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经过筛选,真假难辨,内容良莠不齐,大量的堆积在网络中,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和污染。青少年涉世不深,可能还无法准确辨别出信息的真伪、好坏,他们往往会盲目的关注并转发热门信息,更容易受到VIP用户的诱导,认为这些经过验证的权威用户所的信息就是来源可靠并正确的。这就使得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是反社会、反人类的消极价值观念乘虚而入,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学生带来冲击,腐蚀其心灵,动摇其信仰,混淆其价值观念,削弱其道德和责任意识。而虚假信息的传播,也给网络诚信带来了挑战,为青少年做出了负面的不良示范。这些问题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其次,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式设备登陆,可以使人随时随地的实现虚拟的交流。你可以通过微博关注任意一个你感兴趣的人,并能及时了解他的所有动态,这种及时掌控信息的感觉,会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上瘾。随着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微波用户体验的粘性也越来越强。青少年正处于自制力比较薄弱的时期,很容易沉迷于微博所营造的虚拟环境,他们对于在网上与人交流显得得心应手,却往往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时还会出现与家长、老师、朋友特别是陌生人的沟通障碍。而且由于微博操作的隐蔽性,不易被教育者及时发现,造成青少年在微博上聊天成瘾,却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工作等弃之脑后。这些问题同样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四、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一)充分认识微博的重要性,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微博的迅速兴起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其在政治传播和思想塑造中的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跟上信息时代和新媒体更新换代的步伐,只有高度重视和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才能抢占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从这一点上来说,微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且,微博成为当下青少年人际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属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微博网络和信息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可以使主流思想、正确的观念通过微博的信息传递逐步渗透到每一个使用它的青少年脑海中,从而潜移默化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利用微博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可以将微博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教育者利用微博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优势,既可以即时一些关于热点新闻、政策及理论学习的文字、图片、视频或网络地址链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可以针对热门话题发起讨论,使教育对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在讨论学习中获得思想认识的提高。
其次,可以将微博与学生的思想管理相结合。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即时的了解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引导,帮助受教育者矫正偏离的思想方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并在微博上建立一定的管理组织,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互“关注”形成一个完整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79
1网络话语的特点
网络话语所具有的新形式与新内容是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所在,这样一种新形式和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体系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样也是网络话语特点之所在。
1.1网络话语的更新速度快
在网络交流过程当中,新词汇的出现和流行程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日渐普及和发达,每年出现的网络语言多之又多。网络流行语言中,几乎都是一些我们平常很难猜测出其在网络上表达的意义的文字,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在现如今的环境下建立一套可变换的话语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话语的更新速度太快,进而影响到对网络话语的引导,不利于对网民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思想交流和宣传教育。
1.2网络话语与现实流行文化密切联系
据第38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网民结构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网络上的主要活动者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追逐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因此,网络话语也与流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流行文化就像天边的云彩,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网络话语也适应流行文化而发生变化。青少年的审美和接受习惯在流行文化当中得以体现,网络话语也是青少年行为意识的标识性反应。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例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不仅受到青少年的广泛的喜爱,而且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流行文化密切结合的典范。
1.3网络话语具有散漫性和无序性
在网络交流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在场使得真正严肃和细节化的信息剥落,碎片化的、游戏性的话语充斥其间,这些元素使得“虚拟信息交往”构建的是个人化、风格化的“信息乌托邦”,而不是一个公众导向的“公共领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到网民在进行交流过程中大部分是不太重视逻辑性,而更在意的是其特殊性和异常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视逻辑、重视立论的特点不同的是,网络话语体系更加在于的是对单个词条和观点的聚焦,这也是网络话语的散漫性和无序性的表现。
2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源自于网络话语在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产生的。
2.1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抵触和排斥的情绪
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是青少年,网络以其自由、平等、交互、虚拟、全球等特点吸引着青少年,并日渐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青少年热情敏感的心理特质、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以及善于接受和创造新事物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网络中会逐渐建构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文化,并在他们当中普及。网络话语便是网络文化的最集中表现形式之一。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形式,与网络话语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了解到把网络作为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的青少年的思想动态。
2.2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减弱
青少年在网络中逐渐形成了以网络话语为表现形式之一的网络文化,并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体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及时地融入到这种文化当中,不能及时地掌握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同时对网络话语也缺乏全面了解,进而影响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削弱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第一是代际差异,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变革阶段,代际差异的速度加快。青少年在接受新事物以及创新意识上要高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的使用程度和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他们。第二是习惯因素,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或教育者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和思维模式较为习惯,一时难以接受或熟练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政治素质、高超的授课技巧,还要有顺应时展的应变能力。
3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的话语鸿沟是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网络中找寻答案,也就是从网络话语中寻求灵感和解决的方法。
3.1融入网络生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话语鸿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对话不平等,也就是他
们的话语体系没有在同一个层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教育者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网络生活当中,?W习网络话语,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语言与受教育者沟通。与受教育者共进是在网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融入到新型社会关系中去。首先,教育者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是进入网络生活的前提。其次,还应转变观念,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多接触网络,使用网络,成为一个真正的网民。最后,教育者应该在接触网络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真正的融入进网络生活中,体验网络中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等。
3.2掌握网络话语
教育者不仅要融入到网络生活中,而且要掌握网络话语,这是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话语鸿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网络话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因此,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者不应该固于传统的话语方式,而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掌握网络话语,取得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一方面,教育者应该融入到受教育者的网络话语语境中,这样才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动态,把握他们的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3.3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模式的角度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网络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后喻文化”,因为青少年走在网络使用的前列,而中老年人学习网络知识一定程度上是向青少年学习的。教育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习惯用权威的身份教育受教育者,这是典型的前喻文化,两者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而在网络文化中,教育者不再是权威的形象,反而时常要向受教育者学习,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的话语鸿沟从本质上理解,是由于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3.4加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