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29 16:32: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

第1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产销一体化系统;冶金企业

中图分类号:F407.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029-03

一、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研究如何在组织和企业中应用信息技术,帮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利用信息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学科的理论,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种应用,它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标志着一个企业、地区或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企业管理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在于对信息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各种不同的企业信息与市场信息进行加工、汇总、分类,并将其分别置于具有不同保密级别和层次的数据库中,使管理决策者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更好地组织企业的物力、人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人机交互体系。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面向顾客的服务能力。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作用在于加快信息的采集、传送及处理速度,实现数据在全单位的共享,及时地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辅助他们决策,从而改善单位的运行效率及效果。通常MIS的实施需要三大要素:系统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支持。

国内外大型流程制造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构架工厂级、公司乃至集团级的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钢铁企业为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动力,需要解决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投资决策等问题。因此,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建设钢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世界钢铁业普遍重视的研究开发项目。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有关资料显示:无论是德国的蒂森、英国的英钢联、奥地利的奥钢联、美国的美钢联和伯利恒,还是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以及我国上海的宝钢、武钢、首钢、重钢等均在良好的基础自动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并在实际运行中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冶金行业的地位

管理信息系统在各行业不同的企业创建了适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的企业选择的模式不同,构建的方式不一样。冶金行业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自动化基础的不同,建立了适合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国内冶金行业存在两种实施产销一体化的模式:一种是采用“台湾中钢的模式”,以中钢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在中钢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开发应用软件系统,其硬件系统采用集中模式,核心软件开发平台大多与中钢保持一致;另一种是采用国内外套装软件做二次开发模式,如SAP、ORACLE、用友等,硬件系统也采用集中模式。以上两种模式投资巨大,并且在解决适应自身特点的问题时会有非常大的二次开发量,且存在后期升级维护困难问题。我们在构建重钢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结合了自身的条件以及投资的规模建立了适合重钢的产销一体化系统,创造出第三种“重钢模式”。

在构建重钢的产销一体化系统解决了系统低投入要求以及公司的生产组织难点。重钢公司生产模式为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钢种550个,不同品种和规格多达十万种以上,且批量非常小。用户每年的订单多达40 000多个,且70%以上是50吨以下的小额订单。这种小订单是宝钢或武钢等大中型钢铁公司不愿意接受的,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重钢不得不接受这些小订单。但依靠传统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处理如此品种多数量小的订单。公司依靠信息化系统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按照订单要求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且产品成本尽可能低;降低物料半成品占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依靠信息化系统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优化生产组织、合理调配资源,即通过产销一体化系统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资源的生产潜能,提高生产能力。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冶金行业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有着间接的和直接的作用,从间接方面讲,它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从直接方面来讲,它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两个贡献来作用管理人的观念:一是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二是对企业的贡献。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是指提高管理人的办公效率,可从实用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考虑,“实用”考虑是指供管理人使用的办公软件必须简单、易用和好用,“心理”考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管理人的权威感、名誉感和优越感。对企业的贡献是指信息化必须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两个贡献或贡献的倾向将促使管理人改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看法,并对其持积极肯定和坚决支持的态度;进一步,还将启迪管理人的思维,使管理人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管理功能。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管理功能的加强。通过计算机网络,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上下层之间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总部能更加容易控制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分公司的不透明性因素在减少、决策失误在减少;更容易收集到客户的产品需求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其他市场信息,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促使把面向人的管理转变为面向目标的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改善物流各环节,迈向零库存管理;各种参考数据唾手可得,领导的决策水平空前提高,能做到“运筹帷之内,决胜千里之外”。我们在重钢实施的产销一体化系统,主要应用软件包括:销售系统、生产系统、质量系统、炼钢系统、中板系统、型钢系统、高线系统、冷轧系统、综合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信息门户和办公自动化两个主要模块,提供企业日常办公和信息的完整解决方案与软件平台,实现无纸化和协同办公以及信息共享等。通过产销系统有效解决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给生产组织造成困难的问题。产销一体化系统应用实现了公司从客户订单直至最终的订单完成全过程的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构成了企业销售、生产、质量、技术、发货等活动的计算机管理闭环,强化和改进公司物资流、资金流、知识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根据公司生产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生产的经营特点,建立基于大规模定制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自动归并排程,将零星小订单形成规模化大生产。

2.提高管理效率。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时代,要有效地实现跨国域或地域的管理是难以想象的,而今天,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运行其上的应用系统,可以高效地、便捷地、经济地管理跨国域或地域的子公司。公司总经理坐在计算机前可以快速对外地子公司下达指令和及时了解外地子公司当天的运营情况。重钢的产销系统可以按用户自定义需求单号、订单号或生产令号查询订单执行状况。建立了订单实时跟踪系统,减少了物流在各环节的滞留时间,加快了生产节奏,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交货周期,使订单兑现率同期提高3.7%,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精细化程度。炼钢一切坯实现按订单尺寸自动切割,使公司按订单组织生产的思路得以实现,公司生产组织更为有序,同时大大减少原料尾段产生,降低了生产成本;系统还提供生产经营全流程各环节查询、分析、统计的实时信息,将过去专业技术人员需4、5天才能完成的统计分析工作,提升至目前几分钟内完成;系统所有数据实现一元化管理,大量实时数据依靠系统自动采集,减少人工录入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真正实现共享、实时、高效;采用分布式集成系统平台,利用微机服务器和并行集群技术,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统平台的投入资金,保护了企业原有投资,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极具应用、推广价值。门户系统集成了网站、邮件、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产销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公司无纸化和远程协作办公以及单点登陆;该项目通过对公司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管理模式的改造、变革,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各种内外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使其由阶梯层(等级)型逐步变为水平(自由)型,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扁平化意味着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任命跨职能部门的任务团队。同时,高层决策者与基层作业者直接联系的方式增多,基层作业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的机会增多。重钢的产销系统实现了计划、物流、质量等的一级管理,使原来的生产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4.增加管理手段。计算机网络以及建立在其上的MRPII或ERP系统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战略手段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重钢的产销系统中建立了多层次的质量、工艺标准体系,实现实时在线工艺指导与公司技术质量集中、数字化管理以及质量数据的实时、集中管理,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上,使公司能自觉地将生产经营置于客户需求的制约下,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5.革新管理思想。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发企业管理机制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重钢的产销一体化系统本身是一种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它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组织机构的调整或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将帮助企业进行“企业再造”和“管理重塑”。重钢的产销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等硬件成份,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包等软件成份。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孙宇,陈杰,蒋晓春.略论制造执行系统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9,(10):60-62.

第2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 作用

1 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经历了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这三个时代变革后,当前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未来将是科学、智力与信息时代。因此,与信息相关的学科也有着无限广泛的发展前景。

2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领域,主要研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和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的管理信息的建立和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3 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及内容

现代化管理是指符合现代化经济及现代化生产发展规律的管理。现代化管理将现代科学成果综合地、全面地运用于管理之中,它要求在管理中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系统工程学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进行快速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加工及最严密的监督测试,以用对全部管理过程实行最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实行现代化的生产指挥和科学管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管理水平如何,不仅有一定的深度要求,而且有一定的广度要求。管理现代化的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全面地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管理工作效率较高,这下作为一种资源得到比较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经济效益提高非常显著。一个企业要实行现代化管理,首先要加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使管理组织系统化,管理方法定量化,管理手段自动化。也就是说,现代化管理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要先做好整体配套工作。总而言之,F代化管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管理的改革,是把我国的管理推向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步骤,也是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种对策。企业管理现代化是对传统管理的扬弃,是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升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概念。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控制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等等。所以就更要求我们建立和健全管理信息系统。

4 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得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二十世纪以来,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二十年代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到九十年代后出现的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等新的管理组织,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于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管理现代化中突现出其重要性。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操作,虽然管理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局限性,或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重大举措。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安全管理 作用

1 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只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势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信息化是各企业管理运用中必须强化的一项内容。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2 信息安全管理

2.1信息安全管理的概述

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对信息活动相关领域的管理,来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

2.2信息安全管理的特征

2.2.1基础性

信息安全管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它既是行驶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也是整个信息社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能力既是个人素质、企业实力、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标志。因此,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任何行业、任何国家都需要的基本管理活动,而且是其实施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

2.2.2全局性

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人机交互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涉及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资产、技术、设备、环境、体制编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全局。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其实质在于全面提高整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这就从本质上说明了信息安全管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管理,只有在总体战略上完成了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才能称为信息安全管理。因为当今的安全是包括各个领域的大安全,其信息领域的安全尤为重要。

3 动态性

由现代管理学可知,管理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过程。管理系统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管理系统内部的联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一种运动。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因为不论是管理系统要素的状态和功能,还是环境的状态或联系的状态都是在变化的,运动是管理系统的生命。例如在钢铁企业中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为了适应外部社会经济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功能,而钢铁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必须随之相应的发展变化。

4 安全管理系统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与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要素,第一是资源条件,即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二是目标,信息安全管理目标是管理运行的动力和方向;三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于,企业而言。安全管理系统,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的管理模式也将因此而发生改革。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而且企业还与外部网络沟通,形成互联网络。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钢铁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采用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大量的安全信息技术,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流资、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变革。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与企业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企业运用安全信息系统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5 结语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是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信息管理安全体系与企业管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信息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关键是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也是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为使我国各企业经济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研究。要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信息安全自主创新能力,使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更进一步。有效地服务于各行各业中。

参考文献:

[1]科飞管理咨询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概论—BS7799理解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戴宗坤,罗万伯.信息系统安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70-172

[3]沈昌祥.风险管理与应急体系.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6):6-7

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 财务处理 作用特点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会计数据,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用以为企业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的发展历程包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其缺点是:处理会计数据易出错、效率低、信息孤岛、丢掉了非财务信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该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而E化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它的核心是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和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相比较来看,二者的循环程序基本相同,但二者差别在:

(1)存储能力及其介质不同。会计数据处理均须借助于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来完成,但在手工数据处理会计中采用的是订本、活页、卡片等账簿,其存储能力有限,且查找较困难;而计算机会计采用磁盘形式的账簿,存储能力大,查找容易。

(2)受人工干预程度不同。计算机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数据一旦进入处理系统后,整个处理过程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人工出具处理会从原始凭证审核开始,知道编制亏埃及报表均须会计人员完成。

(3)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人工数据处理会计对一些特殊事项,可以依据合理性和合法性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而计算机会计则无法识别这些非经常、非惯例项目的处理。同时人工数据处理能不断适应新情况,如会计改革,但计算机会计则必须投入较大的人力修改程序才能适应新情况。

三、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石。所有者的目标函数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总是背离股东的目标。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股东在做出采取何种监督与激励的具体方法时必须依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否则肯定会导致决策的失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无论股东还是其他利害关系者,都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极为关注,这些结论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行动。实践也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效。

2.会计信息系统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服务和运用会计管理的科学方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有积极地作用。现阶段会计管理同以往相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制订经营目标、控制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进行经营决策等提供经济信息。

3.有助于完善CEO 以及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和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有效的遏制管理低效率的状况。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4.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核算特点,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而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则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服务。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协调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失效控制”的目的。

5.信息系统在预测、决策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的预测领域分为: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筹资预测,应用了信息系统后,企业就能够很好地做出这些预测。预测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依据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的分析,靠的是“专家系统”功能;定量分析法是指在比较完整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靠的就是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的运算能力。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决策的结果只对企业近期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经营决策。具体可以概括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两大类内容,因而分析工作主要着重于对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以便发挥企业各项资源的效能。只要设置好基本参数,就可以应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了。

长期投资是指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投资报酬的持续期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租赁与借款的决策选择方法”可以说明信息系统完全胜任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功能中的应用

6.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控制及考核中的应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结束于预算的执行分析,所以要做到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同时对各单位的功过是非作出恰如其分的考核评价。信息系统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起到两大作用:一是公文的审批和流转;二是预算的编制、控制和分析。

只要建立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各地的配件工厂都直接通过专线与之相连接,比如在北京的一个仓库仅仅要发掉一个电池,都会通过专线直接在总部的库存中扣除库存,这样就可以通过预测和计划,控制住全国的配件库存。可以让信息系统支持多种考核方法,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分别按照: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投资中心来考核。比如可以制订:“上游只将标准成本或费用传递到下游,从而实现相对独立的考核这一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不同的考核。

参考文献:

[1]陈书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精要[M].2002-10-24.

[2]张艳.论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N].贵阳学院学报,2007(12).

第5篇

关键词:ERP;管理模式;管理创新;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TM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1]。市场的竞争到了国际化的水平,越来越激烈和残酷;在顾客的需求方面,更加强调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产品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原来的批生产转变为单件生产;科技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集成工具,它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现代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企业实施ERP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能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平台[2]。

ERP功能模块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业务,包括财务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存货核算、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及销售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燃料管理及数据挖掘分析。企业整个内部流程之间信息畅通、共享,各环节数据可实时查询,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也更加高效,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可视化”管理[3]。整个业务流程更加清晰和优化,部门之间能实时分享信息,企业员工可以按照权限的不同随时查找其所需的信息。而基于共享的信息资源,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更加透明化,工作效率也显著提高。其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采购与仓库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实施ERP后,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与科学化,主要体现在业务和效率两个方面。

在业务上,组织职务编订可弹性设定,并据以规划各种不同之训练考核方式及各项薪资发放设定;人事异动资料自动更新员工主文件之相关资料,并在异动单据取消或修改时能回复原始资料,确保人员履历正确完整;依据不同上班型态、时间、休假方式弹性设定各种班别,以因应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劳动型态;配合不同出勤型态自行定义不同行事历,弹性设定不定期之特殊假日、不同特休之给假方式、天数。

在效率方面,各作业间的信息以计算机连结管控,因此可以节省例行及大量繁琐之行政工作,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升管理绩效,人力资源部门能够快速管理与维护员工基本资料,弹性自主的薪资发放处理,因应多样给薪制度,缩短计薪时间。与以前相比,由于工作量的减轻,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人数将会下降,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生产管理

ERP系统在生产管理模块中的主要功能有:提品结构版本建立,可依产品实际制造流程建立多种产品结构版本,以利建立BOM表时可随时选取;订单依据生产流程计算各制程的预定开工日期与预定完工日期并根据负荷类别设定的各制程日产能计算订单预缴日期;产品别检验项目设定及分类,并依据设定的管制基准自动判级;定期保养提示,减少设备故障风险;提供一般外协及合约外加工作业方式进行材料、成品及在制品外协作业,提供外协进度查询、工缴计算、付款、料品对帐及收发料明细功能。

它能将生产系统中的设备、人力、原物料等进行最佳的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4]。除此之外,产品具有全程可追溯性,可以追踪产品生产时的加工生产线、操作员工和品质等记录分析并作出处理,当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时,就能迅速找到原因。

三、采购与仓库管理

采购和仓库管理是企业高管的普遍心病,特别对于大型的公司,仓库中所存储货物品种多、进出仓库的产品的数据量大,很容易造成数据紊乱,影响生产。ERP系统中的物资目录、收发存管理、报表处理等模块,实现系统单轨运行,在加强物资管理基础工作、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显现了优势通过ERP各个模块的有效应用,可实现整体各项业务流程的准确通畅和企业运营管理的全面提升,优化了企业财务管理、物资采购、燃料管理等主要核心业务流程,促进了业务规范、管理透明、信息集成、部门联动,实现了业务流、数据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ERP系统可以降低仓库的库存量,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快企业的运转。

四、财务管理的应用

ERP系统可以提供了有很多的财务管理模板,提供比政府制定科目更为详细的企业专用会计科目,可以解决规范表格形式和自编科目之困扰。资料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提高整体信息沟通效率,节省多重人工登录及交互核对等事务工作,可降低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制表工作,工作量得到了减轻,同时工作效率也提高,财务部的人员可以得到精简。同时,也促进流程化管理更规范、会计也更有体现。

五、结束语

借助ERP实现企业模式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实施ERP系统,可以实现了对数据的自动化处理,避免了手工操作汇总易漏项、易出错、易更改的缺点;管理信息分散录入,集中处理,各司其职,层次分明,方便监督;各部门各自录入信息并形成了资源共享,节省了信息传递和核对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数据录入采用标准化格式,有助于数据的统一处理,分类汇总和专项监督。通过此,可优化企业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来实现企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吕祥,周国华,姚建明.ERP实施中的过程再造与案例分析[J].管理科学与研究,2005(07).

[2]黎雷微.ERP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第6篇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规范审计项目管理,审计项目标准化管理

1、促进了流程标准化

国家审计署推行《审计业务流程》规范以来,大多数审计机构均能按照流程规范来执行,但执行过程和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事后的归档资料来检查。电力企业审计信息系统上线后,按照《审计业务流程》规范,系统设计了十个审计业务环节,审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流程在线操作,管理层可以实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促进了审计流程标准化的执行。

另外,因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执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审计信息系统按照《审计业务流程》规范设计了针对企业的相对统一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模式,这样在符合审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满足了企业应用的需要,也促进了审计业务流程执行的规范、统一。

2、实现了文书模板化

参照国家审计署下发的制度规范及以往审计项目档案资料,建立了模板库,对系统中的主要审计文书设计了集团和股份两大套、涵盖十个审计业务环节的150个统一文档模板,文书的使用更加规范。同时,审计信息系统中建立了标准的审计问题性质字典(系统中维护的审计问题性质共552条)、审计法规制度库,并实现了问题性质与引用法规条款的自动关联,使审计人员定性更加准确,引用法规条款更便捷、更恰当。

3、推动了依据规范化

按照近三年审计发现问题所依据的法规条款,结合国家审计署对中石化审计中应用的法规依据,并对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制度进行筛选后,最终在审计信息系统中维护了与138个问题定性相关的419条法律法规依据,而且能够在选择这些底稿问题定性时自动关联,在缩短审计人员撰写底稿时间的同时,更加促进了定性依据的规范化。如果在选择问题定性时未关联到相应的法规依据,系统还提供了全文检索功能。

二、加强系统控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确保了审计数据的真实、完整

审计信息系统对业务数据的全面集成,使审计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自动带入统计报表系统中,自动生成实时的统计报表,减少了企业每季度上报统计报表的工作量,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手工填报时的错报漏报问题,确保了成果的真实完整。

2、实现了审计项目全过程的指导和控制

管理层通过了解项目动态,可以实现对审计项目全流程、各环节的实时管理和监控,实时掌握每个审计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3、促进了审计人员责任意识的提高

审计信息系统中每个业务环节都明确了责任,审核环节全部留痕,有权限的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和了解审计项目全流程的完成时间和审核痕迹,为了不让相关业务停留在自己的环节无法向下推进,每名审计人员均会主动关注项目动态和关键控制点完成时间,责任意识大大提高。

4、为管理层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和加强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提供了便利

审计信息系统从项目立项开始到归档,实施方案、工作底稿、报告、决定等整个项目文档及审核过程全体现在系统中,管理层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阅查询相关信息,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应用。同时,系统还汇总了每位审计人员在相关审计项目中的角色及工作成果,有权限的人员可以追溯查询到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情况、审计报告内容等,极大方便了管理层对各级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工作信息查询及业绩考核,提高了考核效率和准确性。

三、强化业务沟通能力,提高审计效率

1、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审计信息系统不论在模板的应用、法规依据的查找以及材料传递、审计培训、在线考试等功能的使用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同时审计项目全过程不仅有时间记录,还有相应的提醒和督办功能。

如,审计组现场实施结束时会自动提醒主审10个工作日提交审理;系统还会向有权限用户对正在实施的审计项目现场所发现的违规事项按照规则及时报警。

2、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双重管理作用的发挥

已经对企业开放的信息门户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材料传递、培训等功能模块的使用,在为审计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总部与企业的沟通更加紧密;“审计广角”、“经验交流”等板块在门户首页的显示,提高了大家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总部通过审计信息系统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审计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为今后对电力企业内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工作流系统 流程引擎 模板设计 表单生成器

中小企业作为最大的企业群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对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一方面中小企业希望系统能灵活易用,支持快速部署。另一方面又希望信息化服务的价格比较低廉,而且大量传统中小企业对软件的高额开发和维护成本缺少足够的认识,这样在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尽可能地使用一些轻量级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长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实践中,逐渐采用了一套微型的工作流系统,在开发和部署轻量级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保留了足够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微型工作流系统同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工作流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流程引擎,表单生成器,可视化流程设计器。

一、数据存储设计

工作流系统的数据存储设计主要考虑流程数据存取模型,即如何组织流程模板中定义的数据,如何存取流程数据。设计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设计工作流系统本身运行所需要的其他数据。

1.数据存储设计概述

数据存储设计中对工作流系统必不可少的数据表分为三个部分:

(1)组织机构表

(2)流程系统支撑表

流程注册表:存放目前系统中部署的流程及其信息;

流程任务表:存放系统中所有的流程任务;

通知信息表:存放系统邮件,系统通知等;

流程角色表:存放所有流程中的角色;

角色用户映射表:存放角色映射的具体用户。

(3)流程数据表

流程数据表:流程数据表用来存放已部署流程的流程数据;

签批数据表:存放所有流程签批数据。

2.流程数据存取模型

流程支持的数据类型很多,为了增加系统的灵活性,系统通过配置文件来决定数据类型在流程数据库创建时使用的数据字段类型。这个特性还可以规避数据库类型对系统的限制,在部署不同数据库时可以修改该配置文件来映射到该数据库的自动类型定义。比如使用Oracle数据库时可以如下定义:

text = varchar2(500)

list = varchar2(32)

其中等式左边是模板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右边是创建流程数据表时使用的数据库字段类型。

二、模板系统

模板是表达流程的载体,其表达能力,扩充能力和可读性在微型工作流应用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采用XML标注语言作为模板描述语言。XML目前在数据交换,配置文件等应用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开发平台都很好的支持XML,同时XML作为标注语言非常易于扩充,方便编辑和部署。模板系统包括两个大的方面:流转关系和数据描述。

为了方便说明,下面是截取的模板的DTD片段:

流程模板中定义如下关系:顺序,并行,条件分支,跳转。

Sequence:定义顺序关系。

Parallel:定义并行关系。

If:定义条件分支。

任务包括两种:task元素定义人工执行任务, agent元素定义各种自动执行的任务,而且可以通过agent元素扩展流程中的各种个性化需求。比如目前最常用的一些功能都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agent元素,引入到工作流定义中:操作外部业务数据,Email发送,短信提醒,文件操作等。

三、流程引擎

引擎作为系统运转的核心,我们可以将引擎系统分为如下三个主要部分:模板加载器,流程管理器,流程驱动器。

1.模板加载器

模板加载器的功能是分析模板文件,将模板配置的流程变为内部模型存储在流程管理器中。由于流程支持流转方式的嵌套,比如并行流作为顺序流的一个环节,而条件分支流又作为并行流的一个环节。引擎内部使用树结构作为流程内部的存储实体,下面是一个内部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图流程内部存储结构(Inter-Structure Of Workflow Template)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存储结构是一种递归的形式,所以模板的解析算法也采用了递归的方法。

2.流程管理器

流程管理器主要完成已配置流程的内部模型维护和管理。系统启动时会有一个加载所有已配置模板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模板加载器会将所有的模板进行解析和转换,将转换完成的内部模型注册到流程管理器中,流程管理器保证和维护了流程模板的最新版本在内存中的映像。

3.流程驱动器

流程驱动器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流程内部模型驱动流程实例流转。通过上述的内部模型存储结构可以看出,流程内部模型是一个树状结构,所有的叶节点是可执行环节,非叶节点是逻辑控制的容器类节点。

流程驱动器也采用单体模式设计,所有操作都是线程安全的。

四、表单生成器

表单生成器解决工作任务执行时如何创建给用户的工作表单的问题,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方面:表单布局和表单数据操作。表单布局是小型工作流系统和大型工作流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本系统的表单布局和大型工作流系统有如下重要区别:

1.用户不能自定义表单布局,仅仅能在模板中通过Style属性控制控件样式;

2.用户不能添加自定义的图形,图标等内容;

3.省略平成了整个系统的开发,采用技术完成了表单生成器。整个系统的开发规模为10个人月,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1.企业规模:600人

2.部署流程规模:40个

3.流程平均部署时间:3天

4.日均处理流程数:> 120个

5.日均处理任务数:> 1000个

用户通过部署工作流系统大大缩短了流程的部署时间,同时大大降低了开发和拥有成本。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 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本和竞争力,如何管理并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其中信息沟通尤为重要。本文由此出发,从前期、中期、后期沟通三方面入手,浅要分析了信息沟通在企业培训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沟通 企业 培训管理

沟通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而信息,即是沟通的重要载体。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顺畅的信息沟通,是企业高效运转的前提条件,是企业人际协和的重要基础。正如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所说,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对于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和竞争力所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信息沟通的意义更为重要。如何管理并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符合企业与个人共赢的良性循环,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对企业的满意度、凝聚力,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作为其中关键环节的培训,由于其具备的主体与受体统一的双向性,使得企业的人才开发成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中最难以把握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信息沟通发挥作用最难、最大的环节。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培训的效果,不仅仅是看你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多少,更是取决于我们培训的受体在这个过程中技能和知识的收获多少以及转化于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多少。也就是说,培训的主体不是培训者,而是被培训者,是这个培训过程的受体。由此,作为培训的管理部门,我们的目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请什么样的老师,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而是要关注于如何做一道顾客(主体)满意的培训大餐,这就需要我们和主体之间充分的沟通。沟通,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的始终。

一、前期沟通

从培训的管理流程来说,我们一般把员工的培训需求提报作为这个过程的起始。员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个培训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相关员工的技能并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这是我们培训过程的启点。需求调查,是我们必须要做并且认真做好的一道题。每到年底,华电青岛公司就在全公司范围内征集下一年度的培训需求,将各种各样的需求一网打尽。在此基础上,我们会结合去年的培训需求和实际执行情况的分析,根据今年的企业目标、承包任务以及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初步筛选,形成第一稿;接着与各个需求的提报部门以及各专业主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讨论,了解需要培训者的技能短板,切实把握需求的真实性和紧迫性,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对各个需求进行排序,以确保资金运用的利益最大化,形成第二稿;最后向分管领导汇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管理高层的要求,形成最终稿,作为企业全年培训工作的业务指导书以及培训计划制定和项目审批的依据。

这种需求调查就是信息沟通,只有存在真正的、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需求,那么沟通才具有其现实性。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沟通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1.准确性:信息的传递者用接受者能够掌握和理解的正确方式和表达将信息传递出去,排除无意识或有意的杂乱信息干扰,将沟通双方的真实意思无损耗的传递,这才是准确的信息沟通。这种沟通可以为转化信息形成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2.及时性:信息必须要有及时性才会产生应有的效益,在沟通过程中,上下信息的传递、反馈应该在信息产生的最短时间内进行,一旦过了时效,信息沟通也就失去了意义。

3.完整性:信息沟通必须完整清楚地表达一个意思,绝不能断章取义,造成信息遗漏或曲解,导致最终决策偏离预期目标。

二、中期沟通

就是在培训过程开始前或中间,就培训的时间、形式以及培训的可行性等与相关部门和被培训者进行适时沟通,以确保培训“多快好省”的开展以及过程的可控在控。对于华电企业来说,这是大多数企业培训工作的着力点,在华电青岛公司也是如此。凡是由公司主办的各项培训活动,我们一方面和培训者沟通,研究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验证手段;另一方面提前和涉及到的部门进行沟通,看看是否和其他工作冲突,探讨形式及内容是否合适;与此同时征求部分被培训者的意见,通过换位思考,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以便我们进行随时的改进。

三、后期沟通

第9篇

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政策、战略和基本的财务目标进行预先规划,并且以制度化的形式将此给予落实,以此来强化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管理、控制和监督,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目的。

如今我国的通信企业会计内部要想建设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环境体系。因为影响通信企业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直接因索,就是企业决策层的综合索质、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其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索质等内部环境。其次,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的科学管控方法,并且加强其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力度。因为根据业务性质和工作特点的不同,全面贯彻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用科学合理的管控方法,健全企业的授权机制,并且从上到下树立起内部控制的科学理念,能够充分保证通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再次,设计出一套内部控制管理的流程,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制度化。将通信企业会计的业务流程更加精细化、明细化,制定企业统一的内控标准,能够保障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我国通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现状

(一)通信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

通信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就是人,所以工作人员也正是其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要想保证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就要求我们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有正直的品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索养。目前,我国不少通信企业的管理者还不是很懂现代资本运营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短视行为,有的甚至没有长远的内控管理观念,这就直接影响到通信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财务人员的基本索质也同样对通信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通信企业的财务人员执业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他们对相关财经政策和法规的了解不是很多,又没有及时参加财务知识的培训,对通信企业内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通信企业内伞的监替职能比较弱化

若想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适应环境发展的变化,并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切实有效的执行、就应该加强其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目前,我国通信企业是由审计部门来负债履行监督的工作。其内部审计在人员索质、企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内审监督职能的发挥,还有此通信企业井未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此审计工作人员还是半路出家,并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从而也不具备行使监督职能时该有的职业技能

三、内部控制管理在通信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通信企业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它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效顺利的进行。因此,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优化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并且是提高通信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通信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加长远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还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的管理层更应该高度重视内控的管理理念,将上升到决策层面,才能让通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

四、加强通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通信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与监替

促进我国通信企业正常运行的一个必要保证就是有效的监督机制。因为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职能,准确分析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是通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通信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应以内审工作为主要形式开展,依据企业的实际业务特点和财务情况制定出审计管理办法。并对通信企业的资产和资金管理进行重点审计监督,最后形成审计报告,同时总结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此问题来调整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一方面,通信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和监督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从财务风险的角度,对整个财务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特别是对风险比较大的经营项目,要进行重点的监督、评估和排查,来确保评估体系得以有效的推行

(二)通信企业要加强全程控制

我国一此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更多的倾向于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却忽略了事后控制。因此,合理有效的内控方法应该是全程的事前和事中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作出正确决策,少补让该决策目标能够顺利运行;然而事后控制则倾向于分析出结果形成的原因,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问题部分作出调整,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所以,加强通信企业的全程控制,对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加强控制,才可以修正前期和中期的不足,保证事后控制始终不会偏离轨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