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0 16:31: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责任越来越重的同时,也需要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机制,现代经济管理模式不管是在内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根据新经济发展形势,经济管理工作关系着经济机构是否能够长远发展,经济管理质量工作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从上述角度不难看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经济管理工作,继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在竞争中能够博得一席之位。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1.1财务监督过于薄弱且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实施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所以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子。由于财务监督力度过于薄弱,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购买和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缺乏农村商业银行整体预算基础上,无法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极致。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运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收入和支出的分析,因此常常出现收支不够平衡情况。财务监督过程中,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费管理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很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等行为,再加上信息渠道反过于单一,所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进行监督比较困难。

1.2经济成本管理比较随意

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最终使得成本管理比较随意,经济资源此时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用的整体效益处于低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在没有对市场的前景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规模扩张行为,导致费用支出超标和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此,经济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却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经济水平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1.3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从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结构层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专家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和教授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管理岗位。由于上述领导级的人员把精力都放在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中,难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安排在经济管理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逐渐落后,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经济管理团队,势必难以将更多先进的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全面。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将错过良好的发展时机,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不够高。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相关对策

2.1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在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对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能力培养,逐步树立起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知识,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对财会和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将经济管理人员在一些专业的机构中实地学习,与此同时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定期培训,及时更新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结构。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表现优良的员工,应该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基于此,不仅仅能够增强农村商业银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还能够从社会中吸引更多的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2.2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

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财务监督工作不仅仅是支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基础,与此同时也是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必须具备独立性和专业型,集法规政策和业务等为一体的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来执行,在充分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特点之上,考察农村商业银行是否能够进行高效率地组织,正确处理好财务关系。因此,可以说财务监督工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过程中起着重大的控制作用,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和整体效益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2.3树立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成本管理意识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需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部门安排相应工作人员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行专门的负责。农村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范围内营造出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树立起勤俭节约的管理意识,再利用诸多措施来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成本。首先,贯彻成本管理责任人体制,细化每一个成本管理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科室之中,使得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在清楚了解到成本管理的重大压力之下,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意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次,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能够显著发挥经济资源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制定经济方案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成本效益平衡点。

2.4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营销战略

首先,需要加强品牌方面的战略。农村商业银行的各个方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某些问题,举例来说,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设备是否具有先进性,银行工作者的技术是否过硬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首要工作必须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形象,打造出品牌效应。其次,需要加强服务战略。现阶段我国的诸多农村商业银行制度流程均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对各个流程的服务质量进行加强处理,农村商业银行定期组织培训之后能够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度。定期考核之后,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第2篇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渐深入,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日益凸显,拓宽及推进国际业务发展势在必行。相应国际业务的稳固发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特点,最后提出发展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国际业务 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和诸家银行国际业务同业竞争的日益剧烈,对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要求提出了挑战。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全面对外资开放,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也逐步凸现出来,尤其是与本币业务的发展规模比起来,更需要下大力度来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需要用货币收付,货币的收付必然会形成资金的流动,而资金的流动又须通过银行国际业务的各种结算工具来实现[1]。所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着力发展国际业务是获取中间业务利润的重要手段,更是品牌营销的有效渠道。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发展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发展策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重要性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处于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发展国际业务有如下几方面重要性[2],如下图所示。

(一)有效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

重点发展国际业务是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国际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我国巨大的国际业务潜在市场,外资银行凭借其完善的业务品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优质的客户服务以及对国际贸易结算惯例的熟练驾驭能力等优势抢占我国银行国际业务市场份额。在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更应大力发展国际业务,直面竞争。

(二)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效益

目前,随着外资银行的入驻,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单单依赖存贷款利差已不能保证竞争优势,中间业务就受到了银行的青睐和重视,尤其是国际业务。从2012年银行业统计数据的显示来看,国际业务的规模仅仅占到了中间业务的10%左右,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对于以服务区域客户为主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国际业务发展的重要性极为重要。

(三)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功能

发展国际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银行功能重要举措。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本币客户开始涉足进出口贸易业务。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需要,健全银行功能,才能有效地避免客户的流失,从而保证银行业务和利润的持续增加,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国际业务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国际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图所示。

(一)存在问题

1.管理困难

首先是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管理难度增加。商业银行从原来集中在国际业务部一个网点来办理现钞、兑换等业务发展到所有支行网点均可办理个人结售汇、外汇兑换、外币现钞业务,部分网点可以直接办理公司、私人客户的汇款业务,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网点国际业务力量配置较薄弱。柜员同时办理本、外币业务,本币依然是业务重点。管理跨度增大,分行对基层网点的培训辅导、检查监督的压力不断增加。

其次是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操作风险加大。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业务品种是,各种贸易融资、外汇衍生产品、特色外汇产品成为业务的主流。产品操作的复杂程度较之前的基础业务品种有明显的变化,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操作链条长,时间要求高,操作风险不断加大。

2.客户面狭窄

客户群的“二八现象”突出。前10大客户结算量占到全行国际结算量的60%以上。大客户的业务量变化对全行业务形成直接影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每年新增客户的同时也不断有客户因各种原因离开,现有客户的潜力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挖掘,业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3.员工流失制约业务发展

首先,基层外汇业务柜员流动过于频繁。基层外汇柜员一般都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重点培养对象,经过外汇业务的锻炼后,相当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员工被调到营销、主管等其他岗位,结果外汇柜员始终处于不断的“培训-转岗-再培训”之中,对客户服务的一贯性受到一定影响。其次,专业化的后台支撑不能满足全行办外汇的营销寻求。全行办外汇的营销机制已经形成,但基层营销人员对国际业务知识的掌握仍显欠缺。国际业务部作为专业化的技术支撑,营销支持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全行的营销需求,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成因分析

1.对国际业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全行对国际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虽然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已经实施了多年,但“重本币、轻外币”、“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行对国际业务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业务的发展。

2.忽视国际业务的特性

国际业务有其区别于人民币业务的特性,如时效性、专业性要求高等。在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模式下,全行国际业务覆盖面有效提升,但同时在制度设置上国际业务向人民币业务趋同,没有充分考虑到国际业务的特性,制约了国际业务的客户拓展。主要表现在对国际业务客户的授信上,融资额度审批不够灵活。贸易融资业务是国际业务的核心业务之一,对其他国际业务的带动作用达到1:9。然而,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未设专门的贸易融资授信审批部门,在额度审批时对国际业务的客户特性和业务特性考虑较少,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解决。

3.国际业务专岗设置不足

基层网点没有国际业务的专岗设置,这一点大大限制了基层国际业务的发展程度,从柜面员工和营销员工两方面均是如此。基层柜面国际业务柜员一般由具有较强业务素质的人民币业务柜员兼任。日常工作中,人民币业务占据大量,国际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附加业务。同时,国际业务办理过程环节多,流程长,对应的政策变化较快,容易出现失误,打击柜员办理国际业务积极性。同样,基层营销人员中也未设置国际业务专岗。人民币业务办理频繁,客户经理掌握程度普遍好,而国际业务客户少,客户经理实际工作中办理国际业务较少,对国际业务产品的掌握相对较差。产品经理岗位人员过少,直接限制了分行本部对基层网点国际业务营销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制约新客户拓展的重要因素。

四、国际业务发展策略

如下图所示,国际业务发展策略可从四方面进行。

(一)提高发展国际业务的意识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大幅提高,我国已正式开放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限制,银行国际业务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对国际业务发展的意识。促进国际业务发展不仅可以推动银行业务多样化发展,更有利于银行整体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二)制定国际业务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市场激烈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关注本行业国际业务发展动态的同时,注重为特定客户群提供融资解决方案作为创新目标,着力发展单证业务,实现国际业务综合收益水平的提高[3]。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出口信保押汇等产品的推广,大力拓展动产及权利质押授信等新业务。创新不同融资产品的组合,特别是集结算、信贷、投资和外汇交易于一体的金融工具。

2.市场策略

借助外国投资资金的大量进入及国内对外投资资金的涌出的契机,加大营销资本项下结算业务。农村商业银行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抢占本地企业产生的国际业务市场份额。同时,对本地外商投资企业要加大关注与营销的力度,以结算额度来拉动结算量。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在抢占本地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应加大跨区域经营的步伐,适度拓展跨区域市场。

3.客户策略

坚持立足本地中小涉外客户的市场定位,深化现有客户资源的营销链条开发新的客户,培植优质客户群。完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既要了解企业现实经营状况,也要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区分不同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

(三)健全国际业务考核激励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国际业务指标纳人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设置考核及激励。在国际业务发展初期,奖励薪金比例可以高一些。主要考核手续费收入、结售汇收益、外汇贷款利息收入、押汇利息收入以及外汇存款日均额,再经过风险减值之后折算为模拟利润,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激励薪金。通过奖励体系的构建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四)健全国际业务信息系统

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对已经上线使用的国际结算业务系统进行定期检验,从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到后台帐务核算系统,对于出现的系统问题,迅速改进[4] [5]。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信息系统要随时更新,必须实现客户端与银行后台系统业务信息的高效传递,满足客户端在线操作的功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行经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商业银行应将大力发展国际业务,提升其国际业务竞争能力,以全面应对其他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挑战。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持续加强对国际业务发展的研究,提出发展及应对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御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沈靖.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分.财税金融.2010(04):22-23.

[3]陈梓.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国际业务.经济师.2011(05):193.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市场定位不准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象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资源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05.

[2]程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

国的农村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改革 问题 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市场定位不准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象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资源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第5篇

昆明市海口和伟有限责任公司属一家民营控股企业,1997年成立,主要以饲料级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生产、销售为主的磷化工企业,拥有国家级工业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自主品牌为“和伟饲料级磷酸氢钙”,2012年实现净利润294万元,近三年采取抵押和担保形式累计从西山区农村信用社获得4350万元的贷款,利率最低上浮55%,最高上浮69%,无其他渠道的融资和借贷。

二、企业发展前景

企业位于昆明海口工业园内,国家级工业园区的申报,围绕海口工业新城建设,着力打造精细磷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光机电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的目标,都给海口工业园区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目前,园区已聚集了云南三环、云南磷矿集团等一批磷化工优秀企业,磷化工产业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该公司也和他们一样,在各自的发展方向引领着海口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带动着海口工业园磷化工产业升级发展,从而带动园区产业经济的加速增长。

三、企业发展与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从收回问卷及走访相关企业了解的情况看,虽然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属西山区重点扶持行业,但相关金融支持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一是商业银行信贷战略取向趋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在大企业、重点项目,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运作机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暂时比较困难,目前,只有西山区农村信用社一家机构向相关企业投放了贷款;二是信贷权限上收和严格风险控制,使海口金融机构毫无自主信贷投放权力;三是现行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准入条件与企业发展现状不相称。

(二)银、政、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据了解,地方管理机构与金融部门之间很少就有关金融合作事宜进行接洽,虽然曾经尝试与浦发行签订了“银园”合作协议,但由于土地的抵押质押问题,实际到位资金有限,对整个园区企业的资金需求只是杯水车薪。

四、相关建议

第一,大力引进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优化投资结构和项目选择,重点巩固和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企业,紧紧围绕产业定位,着力引进、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产效率高、资源高效、生态安全、机制创新的新型磷化工项目,为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第二,解决好土地问题,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工业园区建设,应从远景发展的需要控制规划面积,加快土地的“招拍挂”工作,完善建设用地相关手续,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证、房产证等问题,促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使银行抵押物落到实处。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中小企业多半是由于缺乏资金所以没有得到壮大的发展,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就会向银行贷款。银行会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资金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做出相应的贷款信用风险评价,评价企业是否有能力按照规定合同还完贷款,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放贷的过程中会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所以还会要求企业有一定的抵押或者担保人。银行的主要受益也是来源于向中小企业的放贷,通过向中小企业贷款来获得较大的受益回报。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银行的贷款,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中小企业的资金结构中银行贷款几乎可以达到全部资金的一半,可以说银行的贷款支撑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也在放贷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受益,但是这都是建立在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小企业在贷款之后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将很难还清贷款,这样就使得银行有一定的资金亏损。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来详述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的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的现状

商业银行是根据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的结果来考虑放贷的金额,这样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银行放贷的风险[1]。每家商业银行都有其独特的风险评价体系,下面将详述目前我国几家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的体系。

1、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按照中小企业的经济能力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细分,划分出了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上的中小企业、新成立的中小企业以及房地产中小企业,然后对这四种中小企业分别进行风险评价,而对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上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价时还要划分其行业类型[2]。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评价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经营环境、公司运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企业领导者实力,然而这些评价内容对于不同的中小企业有着不同的权重,例如对于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前景指标所占权重较大,年销售量较低的中小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所占权重较大。

2、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相对固定,招商银行的风险评价内容包括管理层素质与信用状况、负债情况、收益状况以及经济实力,然后对这四个方面进行细分为14个指标,总分为100分。管理层素质与信用状况占总分值的17%并拥有四个评价指标,负载情况占总分值的5%仅拥有一个评价指标,收益情况占总分值的28%,而最大的就是企业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占总分值的50%并拥有6个评价指标[3]。最后统计得分,得分越高放贷越多,所以招商银行更看重中下企业的经济实力。

3、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的风险评价方式是等级评价,即根据中小企业的经济状况、发展前景以及经营状况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中信银行所制定的评价标准有10个风险等级,如果企业的风险评价等级较高,那么所能够放贷的金额越少。风险等级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信贷记录等方面来综合评定的,等级评价结果只能够维持一年。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每家商业银行都制定了严格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内容不够完善、评价的权重分配不够合理以及评价指标没有针对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导致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偏差,评价结果的偏差就会影响银行的放贷金额和放贷风险[4]。下面将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述。

1、银行现行的风险评价体系没有行业针对性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较多,所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泛,而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风险模式以及运营特性。但是银行几乎对于所有行业都是一个风险评价体系,就是中国建设银行对于风险因素的权重有不同的分配,其他银行都是按照同一个风险评价体系来对所有借贷的中小企业进行评价。这使得评价结果不够真实的体现企业的现状,尽管建设银行有不同的权重分配但是仍然不能够体现出不同企业的差异性。对于资金流动较大的批发行业则应该更加注重对其货物周转率进行评价,对于资金流动较少的重工业则应该更加关注对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如果对于所有企业进行一个模式的评价,那么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2、只注重评价指标没忽视了企业发展现状

有的中小企业刚刚经营,对于一些评价指标都没有完善,而银行只注重企业的评价指标,所以就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借贷[5]。银行不应该要求中小企业填写统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关注这些企业的发展现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来具体进行风险评价。向银行借贷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由于刚成立缺乏流动资金才向银行借贷,如果按照银行对于成立较长时间的企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刚成立的中小企业那么将无法得到较准确的评价结果。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的建议

1、对不同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

因为每个行业都有着不同的风险模式以及经营模式,所以要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模式来制定相应的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在评价中要注重评价其技术优势以及经营状况,工业企业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同行业所没有的技术优势,而评价房地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时要注重评价其施工管理情况和客户资源情况。

2、对于新成立的中小企业设计不同的风险指标

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而且也不具备其他的风险评价指标,但是这些中小企业有着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所以要针对新成立的中小企业设计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6]。对于新成立的中小企业的评价内容主要以非财务信息分析为主,其内容包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评价、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产品市场风险情况以及产品的再融资能力,这些方面虽然没有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体现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对较多,只有完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才能够使得银行获得低风险高回报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孙宏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控制对策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04

[2]袁岗 刘慧峰;浅议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0-07

[3]刘亚蕾;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03

[4]龚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05-01

第7篇

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经济危机过程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各界的重视。我国农村小微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逐渐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依据,提出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

我国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对小微金融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促进银行转型,也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做贡献。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农村地区还不够重视小微金融业务,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如何解决使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长足贡献。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农村小微企业规模小,有时候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已经开始有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意识,还有其他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开始发展。但是由于整体上关于小微金融业务的经验不足,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规划,小微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制度和管理不严格,各项工作环节之间联系不够,这主要是对小微金融业务认识不足造成的;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范围局限,推出的业务种类少,大多数脱离小微企业需求,也不符合小微企业的特点;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对办理小微企业的审核过程不严格,容易发生欠款不归还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是有必要性也有重要性。第一,小微金融业务的金额比较少,推动发展可以让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前来办理,积累客户量,增加银行收益;第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可以让农村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第三,农村地区经济有限,一般金额数量多的贷款业务比较少,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促进银行不断变革,也可以提高服务能力,也通过办理小微金融业务的客户,为他们提供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业务,保证银行正常收益。

三、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国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提高重视程度

国家重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一方面,各省市县镇政府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业务操作员工的专业能力,并定期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其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开展业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调查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相关业务内容。

(二)农村商业银行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

上一点已经提到,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种类和规模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在这个基础上变革小微金融业务的机构模式也是必要的。第一,不能硬性要求小微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要重视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在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他们发展前景的估计,有些企业可能暂时不符合办理条件,但是其日后会繁荣发展,所以要创新业务规则,挖掘有潜力的企业,从而丰富客户群体。第二,农村商业银行要成立小微金融业务团队,专设办理区域,严格要求团队员工的专业素质。此外,还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适当定制业务,这个过程要注意管理。第三,合理规划小微金融业务办理流程。农村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知识水平有限,对繁琐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理解不透彻,也容易打消他们办理业务的积极性,所以要让小微金融业务各环节流程尽量简化。

(三)农村商业银行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种类,注意风险预防

一方面,农村小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类型也繁多,相关的金融业务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扩展小微企业金融种类,这里可以制定不同类型的贷款方案,将贷款利率灵活化,让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扩展小微金融业务种类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小微企业的特点,同时也要保证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不能一味图创新招揽客户。另一方面,在扩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时候,要注意风险预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工商部门和财政部门配合审核企业的营业执照、企业收益等是否属实。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是促进银行自身变革的新途径,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乡镇政府要重视发展农村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根据需求办理小微金融业务,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郑旭琳 单位:江门新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一洪.立足行业及供应链金融发展小微金融——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

第8篇

关键词:中国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前景分析

一、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变与机构组成

(一)制度演变

自1979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配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农村金融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3年)。以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为标志,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以农村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2.第二个阶段(1994~1995年)。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设立为标志,形成了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合作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根据国务院1994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计划在1994年基本完成县联社的组建工作,1995年大量组建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不过,实际进度大大落后于这一阶段所设计的目标。另外一个重要的政策变化就是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改由县联社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

3.第三个阶段(1996年至今)。以199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机构组成

经过近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迄今为止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正规金融机构

可以把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者活动称为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重建,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四大行中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一个银行,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中国所有的乡镇。和其它国有商业银行一样,从80年代起中国农业银行就一直进行着商业化改革。但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之前,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兼具商业性和政策性,此后一部分政策性贷款业务,例如主要农副产品收购贷款、扶贫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政策性贷款被划转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成立的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农发行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遍及几乎所有的乡镇甚至农村,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2.非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包括所有处于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行为。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期,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得到了经济管理当局的默许甚至支持。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逐渐转向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大了对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管制力度,并在1999年解散农村合作基金会,结束了非正规金融的有组织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农村合作基金会是80年代中期兴起的准正规金融组织,其经营资本主要依赖于农户的资金注入,其经营活动归农业部而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到1996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存款规模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1/9。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不受货币当局的利率管制,因此其贷款利率较农村信用合作社更为灵活,贷款的平均收益也更高。为了消除来自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竞争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所造成的冲击,1997年,当局做出了清理整顿、关闭合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决定。

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邮政储蓄具有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只提供储蓄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在200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 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78%。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资金使用的控制、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缺乏赢利的激励等,农村信用社长期陷入困境,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坏账达数千亿之多,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一直被官方认为是合作社,然而在1980年到1996年间农村信用社受到农业银行的控制,其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没有决定权,故农村信用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二)农村金融环境恶化

第9篇

一、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借款人风险是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借款人还贷能力。消费信贷的贷前调查要涉及对贷款申请人还款能力的评价,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容易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

2、借款人信用,即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它取决于借款人的品质。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目前判断消费者信用主要依靠申请人自己提供的有关收入证明材料,但是我国居民收入的透明度低,这种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在缺少个人信用制度的情况下,在银行有存款或信用卡的客户还好,银行多少掌握一些比较可靠的信息,对于其他的消费者,银行则无从了解消费者的道德品质、历史状况:对借款人的个人收入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对消费者的还款能力也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价。这必然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

目录一、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二、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1、借款人风险是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商业银行管理体制陈旧、僵化,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3、消费信贷市场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问题的对策

1、对借款人风险的防范

2、改革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强化风险防范措施

3、加强对消费信贷市场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

参考资料1、曹子娟,《消费信贷:在规范中健康发展》,《中国金融》,2003年第15期。

2、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战略思考》,《中国金融》,2003年第15期。

3、何爱武;孙海波,《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中国金融》,2003年第15期。

4、江影,《试论当前发展消费信贷的难点及对策》,《福建金融》,2003年第04期。

5、王军,《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设立》,《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第10期。

6、何爱武;孙海波,《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08期。

7、邓雁蓉,《消费信贷的市场走势及竞争对策》,《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第12期。

8、赵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途径》,《农村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