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关于统计学的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0 16:31: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关于统计学的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于统计学的问题

第1篇

从目前通用的几种最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对统计学的划分也不一致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GB/T14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统计学被作为社会科学下的一级学科。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统计学作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可授经济学学位、或理学学位)而在新修订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统计学被分为若干二级学科,分别列在其他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下如经济统计专业划归经济学.概率统计专业划归数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划归医学那么经济统计学究竟是社会科学还是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理学呢?我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统计学历经300多年的发展,事实上已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并与数学紧密结合的多科性的科学。为了便于讨论,我们首先给出一个目前国内统计学界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关于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这一定义实际上是按所谓“大统计学”的观点给出的。从横向看,各种统计学都具有上述共同点,因而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家族”。从纵向看,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实质性科学,同它们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统计学参见图1

由此可见,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一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前一类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其特点是计量不计质。后一类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因而具有复合性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所谓应用既包括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更包括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传统的“数理统计学派”只承认前一类统计学,否认后一类统计学的存在,是不妥当的传统的“社会统计学派”否认理论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将统计学全部划归社会科学也是不合适的。

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量为对象的方法论科学。要在经济领域应用统计方法,必须解决如何科学地测定经济现象即如何科学地设置指标的问题,这就离不开对有关经济现象的质的研究要对经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也必须以有关经济理论为指导。因此,经济统计学的特点是在质与量的紧密联系中,研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表现不仅如此,由于社会经济现象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经济统计学不仅要应用一般的统计方法,而且还需要研究自己独特的方法,如估算的方法、核算的方法'综合评价的方法等等。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既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其所结合的实质性学科也有较大差别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的区别在于:它并不直接研究经济规律,而是为其他经济学科提供专门的方法和工具。

应当指出,将经济统计学作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并不会影响该学科所具有的方法论性质举个例子来说,经济计量学中应用了大量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它也是方法论性质相当强的学科。经济计量学属于经济学,对此,人们并无异议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经济统计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开来呢?事实上,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统计学,已经有多位学者由于其在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经济计量分析和将统计方法应用于投资分析等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也不仅有赖于通用的统计方法的发明和完善,而且更有赖于经济学提供研究的背景和新的研究课题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对经济统计学发展方向的认识。

如前所述,现实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统计学目前国内统计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两类统计学最终将完全融合,形成统一的学科因此,将统计学划为理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可使统计学真正成为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多领域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横向学科”。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这一观点只是与国际上的“数理统计学派”接轨,而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从国际统计学会新修订的章程看,国际统计学会的宗旨是:“在广泛意义上发展和完善统计方法,并在全世界推广应甩”所谓“广泛意义上”的统计方法不仅包括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且包括与概率论并无多大联系的其他统计方法。尽管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统计学界,数理统计学派占据主流地位但是,社会统计学派仍然存在和发展,并且在一些国家有较大的影响。例如,1997年笔者曾赴日本进行访问和学习据了解,当时,日本文部省资助的有关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重点课题有两项:一项是“微观统计信息的开发与应用”,另一项是“亚洲长期经济统计”。其资助金额分别为5亿日元和4亿5千万日元(按当时的汇率,大约相当于人民币4000万元到3500万元)在这两项研究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只占一小部分,所应用的方法大量是非概率的统计方法顺便提一下,同一时期的日本文部省资助的数理统计方面的课题只有两项,资助强度每项只有300万日元事实上,从80年代以来,国际统计学界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不少原来从事数理统计理论方法研究的学者开始越来越关心实际的应用问题正如一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总结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国际上应用统计学的发展趋势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经济学及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一些国际知名的数理统计出身的统计学家甚至提出“统计学与数学离得越远越好”的观点。台湾辅仁大学统计系系主任谢邦昌教授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淡化统计的理学院色彩,现在统计这个领域愈来愈偏向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目的就是希望统计在这些领域中和其他学科互相结合。

    国际统计学会下的专业分会,70年代以前只有“国际自然科学统计协会”,后改为“贝努里数理统计和概率学会”。进入70年代,“国际调查统计协会”、“国际统计计算协会”雛成立1985年/‘国际官方统计协会”成立1990年,笔者作为中方的正式代表参加了官方统计协会在北京举行第二届会议,这届会议所提交的相当一部分论文,如关于通货膨胀率的测算总供需的平衡测算等与概率统计都没有紧密的联系,而是官方统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987年,原中国统计学会会长、经济学家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家李成瑞还被选为国际统计学会的副主席(任期1987-1989)从国外一些主要学科分类目录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文献联合会分类体系、美国科研基金会科学和工程研究资助大纲、日本大学学科分类目录、日本文部省学术国际局研究课题分类等,都将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统计列为社会科学,而不是理子所有这些都说明,“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已经不再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因此,不能认为将统计学划归理学就是“与国际接轨”。

其次,两类统计学都是统计科学大家族的成员,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但两类统计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理论基础不同,知识体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不能互相取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归并成统一的学科。

过去,我国照搬前苏联的理论,认为只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而将数理统计学排斥在外,严重妨碍了整个统计科学的发展,经济统计学自身也停留在“初等的统计学方法加简单的指标解释”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同志感到:为了推进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大力引进和吸收数理统计学的成果所谓“大统计学”的提法,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得到了相当部分统计学家的赞成①”笔者认为,“大统计学”的提法,对于促进理论统计学与各种应用统计学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认为“大统计学”就是要将各类不同性质的统计学完全结合起来,建立一门统一的学科,则很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作为统一的学科必然要强调其共性,由于各种统计学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与其密切结合的各种实质性学科性质差异很大,其共性只能是它们所利用的具有通用性质的统计方法和作为这些统计方法理论基础的概率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所有的统计学都划为理学,是上述“建立统一的统计学科”符合逻辑的结果。而如果统计学是理学,则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大部分内容如国民经济核算等将很难被包括在“理学”的统计学内。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学者提出:国民经济核算等不是统计学而是经济学如果这一观点可以成立,则连国家统计局都要改名。因为官方统计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与“理学的”统计学并无太大的关系。在这样一种误导下,进行统计学的学科建设,其结果很可能是名义上的“大统计”,实质上的小统计,即最终异化成“只有数理统计才是统计”。

笔者认为,我国统计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是:理论统计学与各类应用统计学继续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理论统计学要结合应用统计研究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通用方法论问题,丰富和完善其方法论内容另一方面,应用统计学不仅要吸收和利用理论统计学研究的成果,而且还要与本领域的实质性科学更加紧密结合,着重研究适合本领域的特有的统计方法各类统计学都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最终形成较为松散的“统计学”学科群体,而不是强求一致的统一的一级学科。

就经济统计学而言,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步充实和完善;有关地下经济的测算的研究;关于如何准确把握我国失业状况的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测定;知识经济的统计测定;统计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统计在投资和决策中的应用研究;统计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等等。进行这些课题的研究,需要应用通用的统计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和完善以有关经济现象为对象的特定的统计方法上述课题的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理学的”统计学所能涵盖、所能指导的。

总之,搞经济统计的同志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东施笑颦”,更不要“邯郸学步”,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坚守自己的阵地,要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研究适合经济领域特有的统计方法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努力促进经济统计学的现代化,并为整个统计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大统计”还是“大经济”?—对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高校原有的专业设置面过窄、专业划分过细、所培养的人才适应面不广等弊端曰益显现。针对这些弊端,不少专家提出了要淡化专业,培养“宽口径”人才。这种提法无疑是正确的。对于统计学专业来说,问题在于要培养什么样的宽口径人才。

对于统计专业的办学方向有两种模式:一是强调各类统计学所具有的共性由于统计学是横跨不同领域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方法论体系任何人毕其一身精力也难以成为精通统计学各领域的人才。因此,这种模式实际上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通用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它肯定统计学的“理学性质”,按照理学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等通用的统计方法论在课程中占有较大份量其培养目标是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各种方法,同时有一定的专门领域的知识,能够适应各个不同领域的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统计人才。二是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对于经济统计学来说,就是强调其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济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除统计学本身的专业课外,经济学类的课程占相当大的份量其培养目标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既懂数理统计方法>又懂经济统计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经济统计人才。这种人才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能胜任基层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日常统计业务,而且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前一种办学模式可称为“大统计”模式,后一种办学模式可称为“大经济”模式。从国际上看,总的来说,美国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统计”模式,而日本的统计教育比较接近于“大经济”模式。

那么我国应采取何种模式呢?笔者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柝。

第2篇

一、微构件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是决定着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材料力学性能要发生明显变化,是依照材料微观组织的结构特征发生尺度上的变化而决定的。这种因由结构特征发生变化而造成的性质变化现象。一般被叫做机制性的尺度效应。而在这种尺度效应下,纳米铜在室温之中呈现出来的超塑性得以实现。如今的MEMS当中,一般采用薄膜工艺完成构件材料的制备工作。借由工艺过程当中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就算是一样的薄膜材料,力学性质通常也会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对于一些质量要求较高且精度要求较高的MEMS设计来说,这些因素是尤为重要的。故此,需要在注意到各种相关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微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并且把力学分析、模拟以及实际测试结合起来,才可以找出并修正不同的影响,从而让数据更加真实细致。

二、分析计算微构件的力学问题

对微机械构件的各种不同变化以及其运动规律的高效掌控,对微尺度之下表面与尺度效应的掌控。都是MEMS技术当中最主要也是比较难的问题,这也是设计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此外,在MK1V1S中采用微构件作为谐振件时,设计的一大要素便是固有频率。在分析微构件的动力学过程中。空气对微构件运动时造成的阻力,以及结构上和温度变化上造成的阻力,都会使得固有频率产生改变,并且可以致使性能参数失稳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微构件的力学分析过程中,还必须重视残余应力这个方面。整体来说,顾及到微尺度当中各种不同的力的运用机制,显现微系统之中表现出的各种影响要素,再加上多种非线性因素存在的构件变形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运动的规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力学问题

(一)粘附问题

所谓粘附问题,实质就是微构件所具宥的间弹力对表面中近距离的接触活动发生时产生的粘着力不能有效克服。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发生粘附问题的现象苻很多,比如在加工过程当中结构的释放,周围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以及在运行当中表面产生近距离的接触等。葙效降低表面接触过程中的粘着力,并且提升机械构件所含弹性的恢复能力,是预防粘附问题的基础思想。

亊实证明。微尺度之下的表面能和表面力确定着表面接触的变化以及粘着因为存在表面力,所以实际的接触面会变大,就算是零载荷状态,也会致使接触变形。现布的和DMT等模型,是基本的模型,是对经典Hertz接触理论实施所谓计入的表面力修正工作。应对单峰的接触,可以应用这些基本模型及«理论。眼下,对于抗粘附的相关研究当中,接触表面改性,从而降低粘附力这种技术是最为高效的。基本的方式包含自组装单分子膜,还荷氮化硅固体膜,以及表面疏水层、物理修饰等。

(二)微构件当中的疲劳磨损以及破坏

在微尺度之中,便面粗糙程度所起的作用就像细小的裂纹一样,要研究疲劳破坏这个问题,就需要注意粗糙度所造成的影响。仔细观察力学对于微米尺度和亚微米尺度材料细观本构的关系研究,就可以研究到细小裂纹扩展的过程和破坏的现象。这是作为微构件相关疲劳研究的理论基础。

微构件相关防磨损的工作,是为了保障系统长久且稳定的运作。美国的Samlia实验室在研究微型发动机时。从中得出,摩擦表面出现磨损或者咬死现象,是构件发生失效的一大主要因素。通过研究还发现,若周围环境达到50%的湿度时,磨损比较低且粘附也比较低,这是由于摩擦副当中吸附水膜将表面实施了钝化工作。所以形成的意义,在这当中,要是湿度上升,那么粘附几率就会加大,若湿度下降至10%左右的时候,摩擦表面就可能发生严重的磨损。因此,微尺度之下所出现的磨损问题,在力学模型当中,必须全面考虑到表面的粗糙问题,环境湿度问题,以及化学和物理各方面的因素问题。

(三)多层材料之间发生层间脱裂的问题

介于加工工艺对微机械所造成的限制,当前的单层型结构的多晶硅构件仅仅只能完成存限的运动以及变形工作,双层的还可以被制成可旋转的®轮,而要到三层结构的才可以被许可装配设计。不过,多层结构的材料常常出现脱裂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减少残余应力以及加大界面当中的吸附力,并且降低接触面的排斥力这些方面都是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对抗粘附的研究想要完成对构件“活动起来”这种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结合弹塑性力学以及接触力学的相关理论,再加上对构件问弹和接触两力的控制。而实施减少摩擦的研究,为的是解决构件之中“平稳运动”这个问题,这需要涉及到动力学加上力学,对构件运动的相关规律进行掌控。想让构件使用期限够长,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抗疲劳研究以及对防磨损方面的研究。还有众多有价值的研究,都需要与微电子机械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第3篇

在实习的时候,班上一个女孩子和我说:“老师,我考试考差了,我不敢回家,我怕我妈骂我,她一骂我我连死的心都有。”另外,在开完家长会之后,我看到不少孩子们在qq签名上都写着:家长会结束之后自己挨骂了;要不就写着:这次开完家长会之后没挨骂,很开心。看着这类话语,我不由得思考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从七年级二班的情况看来,相当一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都停留在教训这个层面上,没有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

小时候,父母一直是孩子眼中的巨人,父母似乎无所不能。当幼儿园或者小学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冲回家里告诉爸爸妈妈。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孩子们渐渐地和父母的沟通变得少了,有的孩子甚至把向父母的心门给关上了。

子女与父母两代人之间由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件事的判断和处理也会不同,当父母没有习惯让子女按照子女自己的观念和方式处理问题,而作为子女的又没有和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时,摩擦就发生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渐渐成熟的,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在小学与中学的过去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一切东西都在改变。这个年纪的学生在朦胧的希望自己独立的早期,常会做出一些在长辈看来不尽准确地判断,当父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以前那样毫无意见的听从自己的指挥,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需求和情绪,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他们的表达方式也不一定妥当,但是,天下最爱你最希望你幸福的人还是你的父母。明白了这一点,你再与父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你就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了,父母的不少“错误”和“缺点”也就不再是错误和缺点了。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何时才能学会我们全部彼此相互关心,我们是整体的一员。你有体谅过你的父母吗?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缺乏沟通这个问题?如何与父母交流?如何让父母重视你的感受,理解你的想法?

我的调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五个阶段:一、确定研究方向;二、根据研究方向设计调查问卷;三、在湛师附中七年级二班进行调查;四、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数据;五、分析调查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得出调查报告。

结果分析:

我在初一(2)班发下了56份调查问卷,收回5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两份问卷作废,所以最后得到的有效问卷有50份。

通过问卷调查了湛师附中初一(2)班50名同学后结果发现,有56%的同学在家里常常喜欢独自一个人,36%的同学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8%的同学选择了单独和妈妈在一起,而选择单独与爸爸在一起的则没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只有一位同学选择了“关系紧张,有对立现象”这一选项,而选择“比较亲密,有什么想法都会与家人交流”的同学只有26%,从这里可以窥见学生们与父母并不是十分亲密,有一种敬而疏远的态度。

当被问到学生是否经常沟通时,有60%的同学表示较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44%的同学则选择了“一般”,选择“基本上不进行”和“很频繁”这两个选项的同学都只有极个别几个。在家里“主要是妈妈与学生沟通”和“主要是爸爸妈妈一起与学生沟通”各占44%,选择“主要是爸爸与学生沟通”的只有8%,由此可见,父母亲中与孩子沟通交流占主导地位的是母亲。

家长与学生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家里的小事、谈论同学和老师和社会新闻事件,而家长的工作则很少提到;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在学校发生的事、成绩和学习方法、家里的事等。学生在犯错、和朋友闹别扭、考试考砸了、遇到开心的事时都会选择主动与家长沟通,其中选择“遇到开心的事”的学生占了78%,另外还有46%的学生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时也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从调查中课得知,学生们与家长沟通的话题还是挺多的。

主要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对话沟通,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地点一般在客厅,时间多数(64%)是选择“不论时间”。学生与家长结束沟通的情形通常是原定要谈的事谈完就结束。总体看来,学生们不反感与家长沟通的,对“是否喜欢和父母沟通”这一问题持“一般”态度和“较喜欢、喜欢”态度的学生各占48%。

当被问到“你是否擅长与父母沟通”时,4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44%的学生选择了“较擅长、擅长”;另外,有16%的学生选择“不擅长”。54%的学生对与父母沟通表示感兴趣,还有48%的学生表示对父母沟通的兴趣程度只是一般。

传统观念认为,子女与父母有了好的家庭关系,沟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调查结果显示并非如此。那些自认为与父母关系很好的同学在与父母的沟通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70%的同学觉得与父母聊天“一般、有一点效果”,只有有24%的同学觉得与父母沟通之后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家长一般会采取训斥、通过合适的方式惩罚、打骂、进行规劝并要求下次不能再犯、了解前因后果与之沟通以改正错误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几个选项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比重相当,可以看出,家长为了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什么招数都用上了,可是管用还是不管用,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64%的学生认为其与父母沟通时有时会发生分歧,在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者争吵时,学生多数选择“比较平静的解释”和“沉默”,其次是“顶嘴”和“直接不理,冷战”。这个结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我一开始以为选B选项的人会少一些,但是没想到这个选项的票数是最多的,希望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争吵时,真的可以平静且理性的对父母作出解释。

绝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吵完架后在较短时间内(一般是一两个小时候之后)可以和好,和好的方式大多是“自动和好”,其次是自己或者父母主动。学生和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会谈到父母,但是这种情况不多。

56%的学生选择父母和学生双方多数不会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小秘密,64%的学生有时会帮父母的忙,28%的学生经常会,还有20%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会。56%的学生认为自己父母的关系“很好,相处融洽”,另外44%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一般般”。

分析整理调查得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事物之间的看法不同是子女与父母间正常沟通的最大障碍,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占到了48%,其中“时代的变化,父母落后了”,“行为举止、习惯的不同”以及“父母的要求太高了”这些方面也是是造成七年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

调查还表明,亲子之间交谈的内容多半是关于子女的学习,有近65%。而很少有父母会谈及自身,仅16%左右的家长会偶尔提及,但也只是轻微带过。这样子女就很难了解父母心里的一些想法,无助于沟通。且如果问题涉及到了个人隐私,几乎93%的父母都会下意识采取回避。而且在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会主动去和父母谈心,并且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的谈话中会与父母发生分歧。但值得高兴的是在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同学愿意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持有积极态度,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仍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60%的学生认为处理矛盾比较好的做法是互相理解、换位思考。

7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做家务,而“经常”做家务的只占20%,学生在家里做家务一般都是被动的,父母叫了才做家务和叫了也不做家务的占到了64%。由此可见,学生在家里多数有做过家务,但是频率不高,而且极少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

孩子们的心声:

“要互相理解,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请不要强迫我按照你们的模式生活”

“不要每天在我耳边说来说去”

“不要太多要求,也不要太强迫我学习,给我多一点时间休息”

“爸爸妈妈,希望您能在生活中理解和支持我”

“请不要拿我和别人作比较,也不要使用家庭暴力”

“不要每天叮嘱同一件事,不要插手我和朋友之间的事,也不要在我面前说我朋友的坏话。”

“他们总是强词夺理”

“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管我那么严,给我一点点私人的空间。”

1、 主动交流:主动的不仅仅是指孩子,还有父母。双方可以聊聊自己见到的新鲜事。

2、 认真倾听:父母批评你,甚至责骂你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听听父母的说法;而做父母的,当自己小孩犯错时,不能一味地责怪或者打骂,应该给机会给孩子解释。

3、 学会道歉: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不肯道歉、改正。

4、 控制情绪:父母发脾气,自己躲着点;自己情绪不好,找点高兴的事做……学会控制情绪,避免顶嘴、发脾气的最好方法是:多做几个深呼吸、离开一会儿、甚至用冷水洗洗脸……要知道在发怒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无法圆满解决。

5、 善于体谅:老爸老妈一定有错怪你的时候,就像你有时也会误解他们一样。可能错不在你,你特别委屈,可争辩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也许父母劳累过度,也许父母有他们无法承受的压力,或许他们遇到了很麻烦……多多体谅为上。换个时间、选择好的方法,再与父母沟通,别忘了要给他们一些安慰。

6、 学会负责:要想让父母知道自己长大了,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负责任。大事可能还做不好,小事总可以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着洗碗、擦窗、打扫卫生。要是和父母一起做这些事,沟通就在共同劳动之中实现了。还有,学习不用父母担心,尽量体谅父母的难处……

7、 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父母为你付出的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作为孩子的要懂得父母的辛苦。

总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不良问题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孩子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父母必须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的家庭气氛。

第4篇

关键词:专业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平台;实训教学体系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中等职业教育多元整合式课程模式的开发”研究报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键词] 家校沟通;青少年;家长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43-1

我国发展心理学界通常把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界定为青少年期。中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变化,思想和感情非常不稳定。这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虽然不稳定,但是却极具可塑性,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选择和形成时期。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最主要的场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香港学者郑燕祥在其最新出版的《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2004年)提出“全面家校合作的理念及其架构”从法理、管理和教育等三方面阐述全面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的意义和功能,并阐明了学校、家长、教育署和社区所担任的不同的实践角色。

为此,教育部早在2010年,在青岛市也下发了关于家长学校科研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旨在促进家校沟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响应教育部下发的指示,青岛市各地中小学都积极投入到了家校沟通的努力工作中,建立起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文件的发放和机构的设置并不等于家校沟通工作的全部,机构的设置到底能否真正起到实际作用,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是政府、社会以及家庭都在热切关注的根本问题。对此,我选择了山东省青岛市的四所普通高中和两所初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于家校沟通问题的走访调查。

在一所普通高中的走访过程中,有一位班主任拒绝了我提出的要求他发放家长问卷的请求。他说:“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不是民主选举选出来的,是学校选的人。我事先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随便下发任务,委员会来找我的。”这其中隐藏了什么隐性信息我不得而知,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我认为作为一名家长委员会的委员的责任是应该为家校之间的沟通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带头起反作用。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我们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得到社会的冷言冷语和排斥。高三的教师们对我说:你最好是让高一高二的教师给你做,他们有时间。我们这么多任务,真的没有时间给你做。家长也没有时间管这些事(家校沟通),都忙着升学,不会给你填的。

教师们说的这种情况是现实存在的,但也无可弥补。我国历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根植于每一位中国家长的心中。学习成绩是高三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最重视的问题,整个高三一年家长的心情比学生的还要急切,压力也很大。他们根本无心再去理睬其他的事情,比如学生的品德、人格、心理发展状况等。这是应试教育制度发展的必然,不仅仅是一纸文件就能改变的了的,我们需要做出长期的努力。我们必须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根本国情,借鉴西方国家在家校沟通方面的经验,逐渐改善并加强我们学校与家长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

走访的一位家长对我说,他对家校沟通的真实态度是无所谓,但他不想在问卷上这样填写。因为他觉得如果那样填,会显得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跟自己,很少沟通,除了学习,作为父母也不想干涉女儿心中太多的隐私和变化。沟通只存在于那些“问题学生”,尽管我不想对其这么称呼,但在我的观念中“问题”一词仅仅是个中性词。因为出现问题,才会是学校与家长产生沟通行为的契机。对于那些好好孩子,内心的世界不愿与人分享,只要学习好,大家就不会觉得他有什么问题。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的家长与学校之间单独的沟通就很少。

其中有一位女老师要求填写家长问卷。她的理由是:我也是一名家长。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任课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很少,甚至是没有,我对于教师问卷了解的不多。但作为一名家长,我就可以做一下家长问卷。她建议我连带小学的沟通调查也做,她说,高中的家长问卷不好发,因为大一点的学生把问卷拿回去就拿不回来了。小学的家长问卷会比较好做,因为理解不了的问卷内容自己也做不了。另外,小学生的家长都比较年轻、观念比较前卫,对家校沟通的重视度普遍的要高一些,会认真的给做。教师问卷最好做班主任的,因为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比较直接和频繁,对这方面的了解比较透彻。

我走访了两个区,一个市和一个乡镇,在我有限的时间里,尽力从教师们和家长们的口中得到更多的一线的信息。在我的走访调查中,我得出的结论不容乐观,自上而下的政策完全的得到实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做的调查问卷有1150份,但是问卷的统计工作还没有做完,还在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中。在我的研究生涯中,我期待真正能为学术界提供更真实的数据和有效的借鉴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5.

第6篇

以往的研究表明,有关图书馆学热点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主观上得出。如,柯平先生通过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百年回顾,分析其所处的内外环境,提出图书馆事业中应该重视的7个热点,其实也可视为图书馆学未来研究的7个热点;另一类则是采用信息计量学等实证的方法,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得出。如,邱均平先生等通过对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中七种代表性学术期刊(1999一2008)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的九大研究领域。

上述两种研究,一种是定性的,一种是定量的,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都很常见。华薇娜曾抽样统计中美图书馆学情报学部分论文的研究方法并进行比较,发现美国学者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超过定性方法,而国内学者则以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居多。

本文则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有定量统计,又有定性分析。

1.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2006—2010年间CNKI中优秀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我国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新颖,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4〕,样本量不大不小,适合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本文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网络图谱分析。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

2.数据采集

2.1数据库选择和样本采集

选择2006—2010年CNKI中的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CNKI的信息内容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其次,据CNKI优秀学位论文库显示,全国设置图书馆硕士学位点的院校和研究机构一共有64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一定的保证。最后,文献信息都具有半衰期,图书约为5年,期刊约为3年,因图书馆学发展的速度较其他信息科学缓慢了一些,邱均平教授认为图书馆学研究文献半衰期定为5年较合适,故本文选择2006—2010的五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2样本采集

对CNKI优秀学位论文库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类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得到64所院校、研究机构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2903篇(截止到2011年3月),其中前15名见表1。

从表1可见,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5所院校的优秀硕士论文数都超过60篇,总计为2130篇,占到全部论文的73.37%,基本上与文献信息分散的“二八定律”吻合,说明数据在概率分布上是有效的。经过年限二次检索,得到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计1993篇,占到收录论文总数的68.65%。这其中还要进行交叉领域的进一步选择。图中:丄属图情交叉主题的论文;U属图档交叉主题的论文;W属情挡交叉主题的论文;IV属图情档交叉主题的论文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6—2010年的优秀硕士论文中既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单独学科主题的论文,也有两两交叉甚至三者交叉的论文。我们把纯情报学、纯档案学和属于I的范围的论文予以剔除。共得到图书馆学主题的硕士论文820篇,占2006—2010年图情档优秀硕士论文总数的41.14%,见表2所示。

据表2可以得出2006—2010年间图书馆学优秀硕士论文的增长率,并得出2006—2010年间图书馆学优秀硕士论文占图情档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比例。

3样本初步统计分析

3.1样本统计

论文集选定后,从820篇学位论文中提取出每篇的题目及关键词,然后利用WPS表格软件进行统计,得到未经过处理的原始关键词共1887个,出现总次数为3462次,即平均每篇论文约有4至5个关键词。其中出现次数超过10次(包含10次)的关键词共有38个(占总个数的2.01%),总计出现783次(占总次数的22.62%)。所有关键词中频次超过10次的初步统计如下:

                                          

因关键词是非受控语言,在选取的时候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在统计时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关键词用不同语言进行标记,如“博客”与“Blog,,、“图书馆2.0”与“Library2.0”等;二是关键词的语义相同而字面却不一致,如“高校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语义网”与“语义网络”、“公共图书馆”与“省图书馆”等;三是有些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没有实际意义,需要剔除,如“图书馆”、“服务”及“模式”等。

第一类问题比较简单,直接将英文的关键词替换为汉语的关键词,再进行统计即可;第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则是根据关键词及文章的标题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或重新拟定关键词,而后将所有的关键词用统一的关键词代替进行统计;第三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将关键词剔除。经过分析、替换和剔除后出现次数超过15次(包含15次)的关键词共有22个(见表4),总计出现903次(占总次数的26.08%)。

                                         

3. 2初步分析

处理后这22个关键词共出现了903次,占全部关键词出现总次数的26.08%,符合集中分散的“二八定律”,表明这22个关键词属于高频关键词,能够说明2006—2010这5年间我国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观察表5,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语义网、信息检索和知识服务均占到关键词总频次的1%以上,尤其是“信息资源”和“高校图书馆”出现频次达到总频次的3%左右,表明有关“信息资源”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属于我国图书馆学硕士选题的热点。在列的有些关键词排名不是特别靠前,如Web2.0、图书馆2.0等,但这些词也表明了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的某种新动向。而一些关键词,如用户、网络环境等,仅从字面上观察无从判断其研究的确切方向,但在后面通过共词分析和组配后可发掘其中隐藏的信息。

4.多元统计和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选题分析

通过初步统计分析得到一些简单、明显的结论,这还不够,因为每个关键词都是孤立的、分散的,不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运用共词分析法可以将关键词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获得论文的主题方向。这里有以下四个步骤:一是抽取代表图书馆学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高频关键词,也就是表6中所列关键词;二是统计关键词在论文中两两出现的累计次数,组成共词矩阵;三是绘制代表关键词间关系的点线图,揭示高频关键词间的联系;四是对绘制的点线图作进一步分析。

4. 1建立共词矩阵

通过先前的建立“标题一关键词组数据库”,对820篇学位论文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词间的两两统计,得到一个共词矩阵(部分数据如表5所示)。共词矩阵为一对称矩阵,两关键词相交的数字代表其一同出现的论文的篇数,如“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相交的12,表明有12篇论文同时使用了“高校图书馆”和“用户”这两个关键词。

4.2高频关键词的图谱分析

高频关键词的图谱分析是共词分析的关键所在,对图谱中“点”、“线”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到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研究的热点及各研究主题之间的微观关联。

4.2.1绘制高频关键词间的“点线图”

高频词间的点线图原型来源于陈超美博士的“QteSpace信息可视化,,〔,根据共词分析得到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矩阵,用大小不同的点来代表出现次数不同的高频关键词,用粗细不同的线来代表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这样就形成一个高频关键词之间关系的网络图谱(见图3)。

图中:1信息资源;2高校图书馆;3用户;4知识管理;5数字图书馆;6评价方法;7本体;8信息服务;9公共图书馆;10个性化服务;11开放存取;12语义网;13信息检索;14知识服务;15知识产权;16Web2.0;17网络环境;18数字36422点线图分析可以看出图中较大的点为信息资源、高校图书参考咨询;19知识组织;20危机管理;21图书馆2.0;22图书馆员。馆、数字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关联紧密的有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与高校图书馆关联紧密的有用户、信息服务;与数字图书馆关联紧密的有知识产权;与公共图书馆关联紧密的为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与图书馆20关联紧密的有Web2.0和信息服务。从个别情况来看,信息资源的点最大,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高校图书馆,二者之间具有最强的联系,表明有关信息资源的研究最主要是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的;信息资源和高校图书馆虽然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是二者所联系的其他关键词并不是最多的,说明有关二者的研究在主题的散布上并不是最广泛的。也有个别关键词比如危机管理,与其他关键词发生极少关联,表明所代表的选题比较专门,研究领域狭小。

5.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的选题方向分析

通过对CNKI中图书馆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关键词的词频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和图谱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选题取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

一是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成为研究热潮,图书馆学研究顺应了这个潮流。硕士研究生们也在思考如下问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挖掘,参考咨询及知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服务创新,以及馆员知识共享,等等。

二是高校图书馆研究。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量一直是稳中有升,它承担着整个图书馆界新管理理念的引入、新技术应用、新服务方式试验等的重任,因此,有关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这也在图书馆学硕士论文中体现出来。

三是和谐诉求下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时下,和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诉求,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也不例外。和谐社会讲究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对外服务则提倡读者第一、读者至上,对内管理则应以馆员为本。只有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让公众满意,只有其内部管理让大多数馆员满意,图书馆建设才能谈得上和谐。而如何让公众满意,如何让馆员满意,如何让图书馆成为社会的公共知识管理与服务中心这些重要议题,仍然将吸引众多学子的研究目光。

四是法治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数字化浪潮中,几乎所有图书馆都无法回避资源的数字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包括:特色资源的优先数字化,所需关键数字资源的外部采购;数字图书馆如何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何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和免费使用的关系问题;如何组织数字信息资源,以便于检索利用,等等。

五是信息资源建设与保护。如何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至少达到基本保障的水平,拥有自身的特色,并且组织得井然有序,使用便捷且得到长期的保存成为图书馆学硕士论文选题的又一热点。文献的开放存取、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保护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7篇

关键词:化学品液货船;泡沫;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U67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2015年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的严重事故。可见化学品发生火灾爆炸,对人命财产安全及环境污染影响巨大。这则事故教训深刻,更启发我们从事海洋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对海上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应特别重视船舶的消防安全。甲板泡沫灭火系统作为海上化学品液货船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部门在检验时应充分认识化工船所运输的化学品的危险性,并对该类船舶的甲板泡沫系统设计、建造检验以及营运检验过程中多加关注。本文主要从化学品的危险性、甲板泡沫灭火系统的相关规定以及检验要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与介绍,以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借鉴与参考。

二、化学品液货船的危险性

化学品船运输的货物多是可燃危险品,运送这类货物的船舶都存在着有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水上运输化学品其他方面的危险性有毒性、腐蚀性、反应性、污染性、低温、高温和高压等。

三、货物区域固定式甲板泡沫灭火系统相关规定分析

1 泡沫液种类

泡沫液品种很多,有普通泡沫液、抗溶性泡沫液等。由于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所装液货中许多是醇、醚、酮、醛、酯类等水溶性物质,对这些水溶性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果用普通蛋白泡沫是难以扑灭的。而抗溶性泡沫不但具有普通蛋白泡沫的效能,可扑灭油类及非水溶性有机物质火灾,而且可以有效地扑灭醇、醚、酮、醛、酯类等水溶性物质的火灾。因此,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货物区域固定甲板泡沫系统,应使用抗溶(乙醇)性泡沫液。

2 固定式甲板泡沫灭火系统的要求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输送泡沫的装置应能把泡沫输送到整个液货舱甲板区域,并且能把泡沫送到假定甲板已经破裂的任何液货舱。甲板泡沫系统应能简便、迅速地操作,系统的主控制站应设在货物区域外的适当位置,并应邻近起居处所,以便受保护区域万一发生火灾时能易于到达和操作。

2.1 泡沫溶液的供给速率应不小于下列规定的最大值

(1)按液货舱甲板区域的面积,每平方米为2L/min。液货舱甲板区域面积是指船舶的最大宽度乘以液货舱处所范围整个纵向长度;

(2)按具有最大水平截面积的单个液货舱的水平截面积,每平方米20L/min;

(3)按最大的泡沫炮所保护并完全位于该泡沫炮前方的区域面积,每平方米为10L/min,但应不小于1250L/min,对于4000载重吨以下的船舶,其泡沫炮的最小能量应经主管机关同意。对于4000载重吨以下的船舶,泡沫炮的最小排量应为1000L/min,供给速率至少为每平方10L/min。

2.2 泡沫溶液的需求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提供足够的泡沫原液,以保证在使用按上述规定的最大的泡沫溶液供给速率,确保产生泡沫溶液至少能持续30min。由固定泡沫系统提供泡沫炮和泡沫枪喷射的泡沫溶液。每具泡沫炮的排量至少应为上述所要求的泡沫溶液供给速率的50%。对于任何泡沫炮的排量,按该泡沫炮所保护的甲板面积计算,此甲板系完全位于该泡沫炮的前方,每平方米至少为10L/min,这个排量应不小于1250L/min。对于4000载重吨以下的船舶,泡沫炮的最小排量应为1000L/min,供给速率至少为每平方10L/min。

2.3 泡沫炮、泡沫枪射程与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从泡沫炮到其前方的保护区域最远端的距离应不大于该泡沫炮在静空气中射程的75%。在尾楼前端的左右两舷或起居处所面向液货舱区域的左右两舷,应装设一具泡沫炮和泡沫枪软管连接接头。泡沫枪应能在消防作业中操作灵活,同时,该泡沫枪应能覆盖泡沫炮保护的屏蔽区域。任何泡沫枪的排量应不小于400L/min,且在静空气中的射程应不小于15m。每艘船舶所配备的泡沫枪数量应不小于4具。

2.4 泡沫总管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泡沫总管出口数量和布置应能使至少从两具泡沫枪喷出的泡沫直接射至液货舱甲板区域的任何部位。任何泡沫炮前方的泡沫总管上应设截止阀,以隔断总管的破损管段。当消防总管成为甲板泡沫系统的组成部分时,在消防总管上也应按此规定设置截止阀。按所需输出量操作甲板泡沫系统,应能使得按所需压力从消防总管同时使用最低所需数量的水枪。设有船首或船尾装卸装置的船舶应额外设置1具符合要求的泡沫炮和1具符合要求的泡沫枪。额外的泡沫炮应设在便于保护首、尾装卸装置的部位。货物区域前或后的货物管路区域应由上述泡沫枪予以保护。

四、甲板泡沫系统检验常见问题探讨

1 甲板泡沫系统设置问题

在日常检验过程中,发现个别500总吨以上4000载重吨以下的化工船虽然装设有甲板泡沫系统,但该灭火系统上仅设有泡沫枪而未装泡沫炮。而对于部分小于500总吨国内航行散装化学品液货船甚至没有安装固定甲板泡沫系统。这是船舶设计人员在设计建造时仅参照《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对液货船的消防要求,而未注意到《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根据《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相关规定,只要是国内海上航行的散装化学品液货船都应安装规定固定泡沫灭火系统及泡沫炮、泡沫枪。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检验人员应要求船方重新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图纸,补装满足要求的固定泡沫灭火系统及泡沫炮、泡沫枪。

2 泡沫液种类问题

化学品液货船的泡沫液一般选取抗溶性泡沫液(抗乙醇泡沫液),检验中经常发现部分化学品液货船加装的泡沫液的种类及容量与图纸不一致,甚至有时发现泡沫液过期未及时更换。这就要求船舶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要仔细核查船舶甲板泡沫灭火系统泡沫液种类,必要时核查船舶设计图纸。同时还应注意泡沫液的有效期,我国生产的抗溶(乙醇)性泡沫液有效期一般为2年。

3 甲板泡沫系统泡沫柜及管路安装问题

检验时发现个别部分化学品液货船液货区域的泡沫总管与消防总管未分开设置。泡沫炮前方的泡沫总管上未设置隔离阀,在管系破损时不能有效隔离。泡沫柜上未安装透气管、液位指示器及注入管,透气管上未安装截止阀,比例混合器规格与计算书中不一致甚至锈死。在尾楼前端的左右两舷或起居处所面向液货舱区域的左右两舷未装设泡沫炮和泡沫枪软管连接接头。配备的泡沫枪的数量少于4具等问题。

4 泡沫原液容量及泡沫泵计算问题

检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化学品液货船在设计时泡沫原液容量仅按照《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要求进行计算而未参照《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计算,这样就造成泡沫原液容量不能有效扑灭火灾。还有些船舶用消防泵兼用泡沫泵,在设计中仅计算消防泵的规格,由于目前规范体系中对是否能兼用未作明确规定,因此造成了部分化工船没按照《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中的规定对泡沫泵的排量及压头进行单独计算。因为《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中对泡沫泵规格的计算与《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对消防泵规格计算完全不同,这样就造成使用泡沫时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检验人员在检验时应重点关注此类问题,必要时重新要求对泡沫液容量及泡沫泵进行计算,并增加泡沫柜容量、更换主消防泵或加装泡沫泵的方法予以解决。

5 船上人员操作及培训问题

在固定甲板泡沫系统检验时有时发现部分船舶无固定船员对该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船员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无甲板泡沫系统操作说明书。检验人员应协助船方加强对船员消防知识的培训及宣传,制定详细的操作说明书及应急预案。

以上问题有的是船舶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忽视,有的是检验人员对相关法规、规范理解的不到位,造成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求我们检验人员在检验化学品液货船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充分理解我国相关法规、规范及公约的要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结语

本文主要对国内航行散装化学品液货船固定甲板泡沫系统从危险性、灭火系统的相关规定以及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在文中针对目前法规体系与实践中比较薄弱或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了介绍,以便为船舶设计单位、船舶修造厂、航运公司以及船舶检验机构等有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第8篇

关键词: 外籍教师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1.引言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教委为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途径而开展的一个试验项目。该项目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途径,探索优质高效育人教育发展新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指导思想。

贯通培养项目招收符合当年中考升学资格的北京市户籍考生,并实行七年贯通的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前两年在高职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示范高中协作培养),中间三年在高职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后两年对接本科院校接受专业教育,包含国外优质本科院校。除此之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访学修习。

为更好地推进贯通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贯通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为今后出国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聘请了来自欧美国家的外籍教师为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授课。本文就外籍教师的英语授课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发现问题,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2.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目标

贯通培养英语课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即“2+3+2”。“2”指业基础阶段2年的英语课程学习;“3”指高职阶段3年的英语课程学习;“2”指国内本科阶段英语课程或国外本科阶段两年英语课程学习。因前五年是在我们高职院校完成的,为此我们依据北京市教委关于贯通培养项目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参考北京市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初步制定了职业基础阶段,即前两年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及高职阶段即中间三年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高职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其在毕业后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本,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16名外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出16份调查问卷,收回16份,有效问卷16份,试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贯通培养项目20名学生访谈,发现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3.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上课看手机。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因为听不懂外教的课,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有时会看手机。

(2)不服从外教的管理。部分学生因为上课迟到,外教会给予一定的惩罚,但学生从思想上不认为迟到是很严重的事情,不应该受到处罚,而外教对此很重视,认为这是对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不尊重,导致部分学生和外教之间存在矛盾和误会。

(3)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对于外教布置的作业,学生仅限于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没有真正起到作业对功课的复习巩固作用。还有个别同学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

(4)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从学情分析,生源大多来自北京市郊区的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太优秀,无法考入北京市重点高中。在我校的录取学生中,最高中考成绩在540分左右,最低在460分左右。英语属于学生的薄弱学科。

3.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授课计划不够灵活。外教在授课计划的执行上过于死板,不能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做出调整。另外,在教学内容难易度的处理上也不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对学生的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外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乏一定的有效管理,对学生的惩罚手段也不能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调整,致使外教和个别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误会。

(3)教材难度系数大。根据外籍教师的反映,所选择的教材对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来说,难度较大,所教内容涵盖听说读写的方方面面。应该突出重点,比如利用外籍教师资源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等。

4.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对策

4.1管理规定进行约束

针对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出台了贯通培养项目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规定。该规定从着装、言语、备课、上课、会议,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做出具体规定,约束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

4.2中教、外教、班主任齐抓共管

针对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学生方面存在问题,我们提出的对策是外籍教师、中教英语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管理。具体实施办法是外籍教师和中教英语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水平并制订相应的个性化学习方案。除此之外,我们制作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电子表,每节课后,教师在电脑上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存储在共享文件夹中,方便班主任随时监测学生的课堂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联手,加强了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4.3小班授课、分层教学、个性化培养

外教课堂教学实施小班上课,每班共有学生15名,同时实施分层教学,每班15名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相当。外教针对英语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选择适合的教材,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英语学习特长和学习特色。

4.4手机由班主任代为保管

为避免手机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校决定从周五晚自习开始,学生上交手机交班主任管理,周五放学回家前发回学生手中,让学生从“手机控”中解放出来。此项举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校联合管理学生已经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并且收效显著。

4.5开设外教英语补习班给基础差的学生“加餐”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按照每次单元测试的成绩,规定考试成绩在50分(含)以下的学生要参加外教英语补习班。外教英语补习班上课的时间是在学生业余时间(定在下午4:30-5:30)。如果下次外教英语单元测试的成绩高于50分,可以不参加此补习班。该补习班实施学生弹性和流动的授课制度。此项举措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英语水平。

4.6学校和系部督查组的听课制度

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每学期都会安排专职督导员和兼职督导员不定期地进课堂听外教的课,并给出教学评价和反馈意见。同时,系部会安排中教英语教师进外教课堂听课,监督学生的上课情况及外教的教学情况。在学校和系部督查组的双重作用下,对外教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使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不怠慢。

4.7中教管理人T和外教管理人员的无缝配合

为了便于对外籍教师教学的管理和外籍教师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设立了两个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岗位,一位是中教管理人员,另一位是外籍教师管理人员。两位管理人员相互配合,保证教学管理规定的顺利传达、教学要求的顺利实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4.8教材选择非常慎重

为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我们组织多次会议和外籍教师共同商讨合适的教材。确保教材的内容实用,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的难易度适合贯通项目学生职业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

4.校和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对于贯通培养项目,学校和系部的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所以,无论从政策或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到教学硬件和软件的配备,以及外教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学校和系部配合教学管理人员对外教教学的管理,保证了外教在贯通培养项目中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5.结语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是一个崭新的项目,无前车之鉴。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步步地解决,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的英语教学中将不断探索,精诚协作,努力使贯通培养项目取得预期效果,顺利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和高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彭雁萍.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问题及应对策略[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61-65.

第9篇

中医中药用于儿科癫痫病的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定的疗效。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不法商贩为了在医药市场的竞争中牟利,打着“纯中药抗癫痫”的旗号,在未经过任何药理毒理实验的基础上,擅自在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抗癫痫化学药物。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癫痫患儿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思考。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的现状、成因、危害等分析讨论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关于抗癫痫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西药成份的事件时有报道。王丽等[1]在1997~2001三年间通过TDM陆续检测出患儿服用的“纯中药抗癫痫药”中含抗癫痫西药成份达45例,有的已达到中毒血药浓度;阚周密等[2]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40例仅服抗癫痫中药患者血中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存在的种类及浓度时,发现所有患者的血中均测出1~4种化学药品;邹明等[3]对30例患者服用23种抗癫痫中成药后进行抗癫痫西药的血药浓度测定,共检出含西药成分的有20种(占86.9%)。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足以看出问题存

作者简介:汪 洋(1982.11~),男,药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Email:cattop3211@qq.com。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通常抗癫痫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西药成分包括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VPA)。其中,又由于苯巴比妥价廉易得、广谱高效等特点,被利用掺假的情况最为常见。这些抗癫痫西药的治疗窗都比较窄,一旦药物过量就容易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通常需要在TDM下使用。虽然目前关于抗癫痫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所引起的药害事件的报道还相对较少,但是其危害性非常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高度的警觉。

2 成因分析

2.1 商业利益的驱使

某些不法商贩或个体诊所,为了使自己的中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获取巨额的经济利益,不惜以身试法,通过非法添加西药来取得暂时的显著疗效。

2.2 患者用药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往往认为“中药治本,西药治标”、“中药没有副作用,西药副作用大”。同时,癫痫又是一种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症状的慢性疾病。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自然希望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尤其是对于儿童癫痫患者,其家长往往担心长期使用西药会对患儿的身体、智力发育产生影响,相对而言,更倾向于选择所谓的“偏方秘方”、“纯中药制剂”。有调查分析显示,患者选择抗癫痫中成药的原因依次为:觉得中成药不良反应少、西药控制不佳、听信媒体广告宣传、听人介绍[3]。某些不法商贩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观念,大肆宣传其产品的无毒无害、功效显著,实质是在中药制剂中暗自添加西药成分,蒙骗患者。

2.3 监管难度较大

该类非法添加西药的中药制剂多为个体诊所的自制产品,生产数量较小,市场流通较少,不易被药监部门发现。甚至有的将西药成分添加到胶囊壳或是随赠食品中,以此来逃避药检部门的检验[4]。同时,我国现行的药品检验标准(《中国药典》、国家药品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等),并没有关于判定中药中是否添加化学成分的内容要求,药检人员只能凭经验判断,难免疏漏[5]。在检验过程中,也往往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相互干扰较大,不能很好地判定是否存在添加西药的情况。

3 危害性

3.1 违背了癫痫的药物治疗基本原则[6],对患者抗癫痫治疗不利

违反按照癫痫的发作类型来选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的原则。各种抗癫痫西药所适用的癫痫类型不完全一样,如苯妥英钠对强直阵挛性发作疗效好,为首选药,但是对失神发作无效;苯巴比妥也作为强直阵挛性发作首选药之一,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也有效;卡马西平主要作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丙戊酸对失神性发作疗效最好[7]。抗癫痫中药制剂中添加化学药品只是以暂时地控制患者发作为目的,根本谈不上按照患者的发作类型来科学选药。患者使用这样的药物治疗,即使能短期内控制发作,但对于长期治疗和预后也会不利。

不能实现长期规则地用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是保证抗癫痫疗效的基本条件[8]。该类非法添加西药的中药制剂,给药方法简单粗糙,给药剂量极不准确,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根本没按照公斤体重、体表面积等科学计算给药量。同时,该类药物多为自制产品,其装量差异以及西药成分的含量均匀度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如果一种中药制剂中添加了多种西药成分,西药成分之间可发生相互干扰,影响机体代谢。因此,患者在使用这类非法中药制剂过后,往往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对癫痫控制不利,也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现象。

违背了单药治疗、合理多药治疗的原则。单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只要选药合理、用量得当、规律用药,单药可使60%~75%的癫痫获得满意控制[8]。只有在单药治疗证明无效时才可以考虑多药治疗,以不超过2~3种为宜。该类非法中药制剂中往往添加有多种西药成分。阚周密等[2]发现40例仅服用抗癫痫中药的患者中,90%的患者血中测出2~4种化学药品。这种盲目地、毫无指征性地联合使用多种抗癫痫西药,容易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影响血药浓度,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利,更可能引起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例如苯妥英钠与丙戊酸钠合用时,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竞争作用,需要经常监测血药浓度;苯妥英钠与卡马西平合用,可通过诱导肝药酶而降低卡马西平的血浓度;丙戊酸钠与苯巴比妥合用可使后者的代谢减慢,血浓度升高;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合用,由于后者对肝药酶的诱导而使二者的血浓度都降低[6]等。对于三种或四种抗癫痫化学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更加错综复杂,血药浓度的变化更不易判断。另外,化学药物与中药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目前了解得还不多,也可能产生新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抗癫痫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西药的做法,既违背了癫痫药物治疗的原则,也为人们的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

不能合理掌握AEDs的停用时间。治疗原则要求AEDs的停用过程要缓慢,一般需要0.5~1年。患者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服用该类含抗癫痫西药的中药制剂可产生耐药性,并且容易形成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可出现撤药综合征,甚至促发癫痫持续状态。

3.2 对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服用该类含抗癫痫西药的中药制剂后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对苯巴比妥过敏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以及哮喘等,甚至可发生剥脱性皮炎[6];卡马西平的过敏反应虽不常见,但可发生严重的反应,如周身性红色斑疹等;苯妥英钠过敏综合征表现为从皮疹伴发热到暴发性致死性剥脱性皮炎、血管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9]。患者服用这类非法中药后,一旦出现上述过敏反应的症状,又由于对过敏源药物未知,对医生的及时诊断和抢救都极为不利。

使用该类“中药”的患者在转院治疗后,接诊医生往往由于不知情,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而产生急性中毒事件。苯妥英钠血药浓度超过20 μg/mL时可出现眼球震颤,超过30 μg/mL时出现共济失调,超过40 μg/mL便会出现嗜睡、昏迷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苯巴比妥血药浓度超过40 μg/mL即可出现毒性反应,急性过量时可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的抑制[6];卡马西平过量可诱发震颤、激动及反射改变,随后意识障碍、高血压及昏迷[9];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超过120 μg/mL也可致明显的不良反应[10]。陈赛贞等[11]就报道了3例患者服用抗癫痫西药合并“中成药”中毒的案例。

可干扰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用该类非法中药的癫痫患者,如果再接受其他疾病的临床检验,可能由于血中的抗癫痫西药的干扰作用而使检验结果呈假阳性或假阴性,如苯妥英钠可使血中游离的甲状腺素浓度减低,使甲状腺功能试验不准确;卡马西平可使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测试值升高等[6]。又由于对西药成分的未知,这种干扰是很有隐蔽性的,医生往往不能判断,容易导致误诊的发生。另外,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作为强的药酶诱导剂[12]也可影响其他治疗药物的代谢,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不利。

成本效果比值较高,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市场上该类非法添加西药的中药制剂的平均费用远较国产一线抗癫痫药物贵,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其治疗的不科学性,其总体控制率远低于癫痫期望的70%控制率[3]。患者使用该类非法中药后,往往是疾病既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又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抗癫痫治疗信心。

损害了中药的声誉。中药治疗癫痫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明确的科学依据,其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调节脑啡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及神经递质等多种作用对癫痫都有一定疗效[13]。但是,抗癫痫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中药的声誉,对于那些我国长期传承下来的原本对癫痫有效的中药方剂的发展也产生了更多的无形障碍。

4 对策

药监及司法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4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74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1条关于制售假劣药品的有关规定及处罚措施,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和对该类不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强对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鉴别检验。目前文献报道的相关鉴别检测方法较多,通常是多种鉴别方法的联合使用,多种证据来联合判定抗癫痫中药中是否添加有化学药物。例如:潘霞云等[14]利用HPLC(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对“抗癫痫纯中药制剂”中的苯巴比妥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薛恒跃等[15]利用专属性化学鉴别实验、薄层色谱和HPLCMS联合鉴别中药制剂中添加的苯巴比妥;另外有通过TDM监测来侧面证明中药中添加化学药品的报道[1-3]。这些检验方法通常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对于缺乏高端仪器设备的基层而言,不易接受,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为简洁实用的检测方法来为基层服务。对有条件的检验机构,鼓励使用更加先进的检测手段,主动增加检验项目,对高度怀疑非法添加有化学药物的抗癫痫中药采取重点检测,加大对这种不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强对癫痫患儿及其家属的用药教育,使他们逐渐改变用药观念,认识到中药也是有毒副作用的,不要盲目从医。无论是选择中药还是西药抗癫痫,都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科学的治疗。在面对不法商家的夸大宣传的时候,能提高警惕,增加防范意识,加强对这类不法行为的辩别能力。同时,在癫痫治疗期间,医生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怀疑使用了该类非法中药的患者要进行TDM监测,避免重复用药的发生。

鼓励抗癫痫中药制剂的研究,提高中药疗效,使我们的国宝中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总之,抗癫痫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用药安全,需要医生、药检、患者家属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不法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 丽, 徐中西. 口服“纯中药”患儿的抗痫西药血浓度监测[J]. 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3): 12.

[2] 阚周密, 曹云鹏, 董亚珞.中药中抗癫痫化学药品的血药浓度检测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9): 855856.

[3] 邹 明, 胡蓓蕾. 抗癫痫中药制剂内西药成分的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24): 34063407.

[4] 肖 敏, 万国勇, 方翰林.对中成药内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几点思考[J]. 中国药师, 2006, 9(8): 771.

[5] 高华敏, 李秀明.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有关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J]. 淮海医药, 2007, 25(2): 165166.

[6]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S]. 2005: 330.

[7] 李 端. 药理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16119.

[8]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8601861.

[9] 孙定人, 齐 平, 靳颖华. 药物不良反应[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85395.

[10] 江明性. 新编实用药物学[M]. 第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131.

[11] 陈赛贞, 林 中. 通过TDM分析3例抗癫痫药合并“中成药”中毒[J]. 海峡药学, 2003, 15(4): 6667.

[1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 光. 新编药物学[M]. 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6.

[13] 张礼评, 王 丽. 中药抗癫痫机制的探讨[J]. 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2): 6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