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0 16:32: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1篇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3结语

第2篇

我市审计信息化推进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完成“金审工程”二期建设任务,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为抓手,深化审计信息化应用,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和信息交流三大平台,构建完善基础支撑、安全运行、人才支持、制度保障四大体系,基本形成与省及市“金审工程”建设相配套、网络互联互通、应用体系相辅相成、审计技术装备和监督手段相对完善的数字化审计系统。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化基础网络。在现有网络平台基础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配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实施完成省、市、县(市、区)三级审计专网的系统整合和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一套以审计专网为基础的联系市审计局及重点被审计对象的立体化网络框架。完善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全市审计信息系统综合监管运行平台,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监管预警,保障审计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稳步推进审计信息中心建设。配合市审计局做好审计视频会商系统的延伸覆盖,建设审计署、省、市及我市四级审计机关双向互联的视频会商系统。融合审计管理、审计视频会商、异地协同作业、信息等几大系统功能,构建具备统计、分析、评价、预警、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审计信息中心,服务于领导决策、重大问题会审以及紧急事件指挥调度。提高决策指挥的有效性、及时性、便捷性,为审计机关构建一个信息丰富、展现灵活、指挥有效的审计信息操作平台。

(三)积极配合筹建审计数据中心。参照省、市两级建设“审计数据交换和处理中心”的要求,建立我市具有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管理等功能的县级审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与省、市审计数据中心的资源共享。力争到2014年底前,积累形成一定规模的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包括政府预算执行、税收、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保障、外资运用、农业与资源环保、经济责任等审计内容)数据库资源。

(四)稳步推进联网审计软件的扩展。按照省审计厅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对财政、税务、社保、公积金等重要行业实行联网审计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原有联网审计基础上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联网审计。针对财政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税收征管、社保基金等全省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大集中环境,配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探索省、市、县(市、区)三级审计机关联动的联网审计组织模式。

(五)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积极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合规性、安全性,避免“假账真审”,降低审计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安全。

(六)加快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将更多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审计信息化队伍中,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整合现有各类审计信息化人才。“十二五”末,全市审计机关内部要基本构建完成包括审计信息化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应用人才在内较为完备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措施要求

(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发展改革委要积极支持“审计信息化推进工程”建设,将“金审工程”资金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2年度项目计划;财政部门要将“金审工程”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为审计机关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规划建设审计专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审计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安排专人负责,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3篇

一、继续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李金华审计长在2004年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加快审计事业发展,实现审计工作化,必须不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近些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对如何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如何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适应和促进审计信息化进程等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并导致了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克服阻力,树立起适应新形势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观念。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要从过去的各自独立开发,分别,转变到全国总体规划,优化结构,整体推进。在评价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准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是否具有自行开发软件的能力为衡量标准的观念,确立重应用,重发挥信息技术对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作用的观念。在审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方面,要确立全国审计系统“总体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工协作、加强指导、分步实施、勤俭节约、严谨细致”的方针。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要从过去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到要符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和审计工作的。过去审计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依据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来决定,或是依据新的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来决定。这种建设思路造成了业务之间不能协同,业务和管理之间不能融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最终造成了重复开发,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整体需求,按照能适应信息化的新型审计方式和审计管理方式,来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审计信息资源的利用,要从过去局部的、地域性的,转变到能在国家审计系统总体范围内乃至与国家政务之间实现共享。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地区,信息资源的利用也还只是局部的。在各级审计机关的纵向和横向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外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也还很低,甚至是空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审计工作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不灵、资源不活的状况已经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全力建设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审计信息化的人才建设,要从过去重少数人培养,转变到改善国家审计机关的整体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提高全体人员信息化知识的素养。在信息化硬件环境基本完善之后,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和审计管理,又掌握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的审计人才,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注意防止实行“精英化”策略,防止只注重培养个别尖子人才的倾向。事实说明,这种做法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长远问题。近来,这种做法的弊端已经显现。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思路,在提高大部分审计人员和审计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业务骨干,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有一个比较坚实而且长效的基础。

二、搞好审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立项

审计署组织编制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书》(全书三册,共180万字,已印发至地市以上审计机关,以下简称《指导书》)提供了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金审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的简本和范本。其中,审计署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执行。在做地方金审工程立项工作时,可使用《指导书》所列各类立项报告。

各地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本地区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审计署组织的金审工程二期建设立项报告完成后,以及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的新规定出台后,将及时提供给各地审计机关。各地在使用上述文件时,要根据审计署的统一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与本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搞好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立项工作,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搞好工程建设的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

《指导书》提供了金审工程的工程、货物、服务的招标和评标范本。各地审计机关在参考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级政府关于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的有关规定,参考范本提供的和样式,侧重注意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的法定程序、招标书的商务和技术要求、评标的纪律要求和技术设计,确保各项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同时,要根据招标项目的需要,确定咨询、设计、集成、监理、工程和服务等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各项招标的质量和工程、货物、服务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搞好工程建设的方案设计

《指导书》提供了中央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和系统(安全系统待发)的总体设计方案、系统集成方案(简本)和单项工程的设计范本,各地审计机关在实施工程建设时要参照执行。

中央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系统集成方案,是2002年工程启动时的版本,其内容在实际建设中有所调整。各地审计机关要按照总体设计框架和主要内容,规划设计好本地区的审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审计机关的局域网组网设计方案、网络布线设计方案和机房设计方案,是审计署对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实施局域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审计机关在参照执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中,省级审计机关建设计算机机房时,要从功能和面积上考虑到:审计内网、审计专网和审计机关门户网(因特网)的需要;审计内网、审计专网与审计署和下级审计机关的接入网的需要;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联网审计的接入网的需要;网络监控、系统运行、数据中心、数据室、备份中心和各项保障措施的需要。

计算机机房的保障措施包括:供电系统、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新风空调系统、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机房的楼板承重,以每平方米不低于500公斤为宜,特殊部位还要适当增加。

网络布线的设计方案、线路材质和施工工艺,要按照国家关于涉密和非涉密的要求来严格实施。网络布线的信息点设计,要综合考虑岗位需要、“三网”需要和公共信息点需要,并根据适当冗余原则来搞好数量和布局的规划设计。计算机机房和网络布线的基础设施,至少要考虑满足10年的需要。地市级审计机关和有条件的县级审计机关应参考省级审计机关的设计方案,但可以适当简化。

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对接方案,是根据国家政务网络规划和审计机关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在与省级审计机关协商基础上编制的,各地审计机关要参照执行。省级审计机关在做审计内网(涉密网)和审计专网(非涉密网)规划时,要考虑与上级和下级审计机关的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的需要。我们建议,可以设计小的审计内网(部分人员使用)、大的审计专网(本机关全体人员使用),以便有效地与审计署的涉密信息交互,与下级审计机关非涉密信息的资源共享。中央和省级、省级和市县级审计机关网络对接、信息共享方案,将通过试点建设、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推广。

地市级与县级审计机关的网络对接方案,建议采用《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即系统设置在地市级审计机关,县级审计机关部署远程终端,以便减少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管理成本。少数省级审计机关(如西藏)和计划单列市审计机关,也可采用《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地市级审计机关部署远程终端。审计署将根据《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的试点建设情况,适时组织交流,以推动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

五、搞好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指导书》提供了《金审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金审工程项目管理办法》、《金审工程软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金审工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等制度,还提供了审计署特派办局域网建设指导书、局域网组网技术和方案指导书、局域网配电指导书、金审工程应用系统推广使用技术配置等规范性文件,各地审计机关要参照执行。《指导书》提供的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工程所使用的管理性文件,可使用。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管理,讲究。各地审计机关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局域网工程建设要按照审计署的各类指导书要求,结合本机关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组织规划、设计和实施。

六、搞好建设工程的标准规范

《指导书》提供了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技术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接口规范、审计机关组织机构编码规则、公文编码规则、审计计划项目编码规则、审计统计指标规范、被审计单位编码规则,还提供了金审工程的应用软件开发指南、《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等。其中,对于规范和规则类文件,各地审计机关在实施资源共享时要严格执行;对于国家标准,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对于应用软件开发指南可参照执行。

关于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信息交换标准等细化要求文件和实施进度,审计署将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央和地方金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逐步建立和颁布。

七、搞好建设工程的验收

《指导书》提供了金审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文件,各地审计机关可参考使用。工程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务必严谨细致、严格要求。《指导书》提供的特派办局域网建设和工程验收、应用软件开发和验收的指导性文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文件,各地审计机关可参照使用。

八、加强工程建设的制度管理

第4篇

一、继续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李金华审计长在2004年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加快审计事业发展,实现审计工作现代化,必须不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近些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对如何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如何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适应和促进审计信息化进程等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并导致了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克服阻力,树立起适应新形势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观念。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要从过去的各自独立开发,分别应用,转变到全国总体规划,优化结构,整体推进。在评价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准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是否具有自行开发软件的能力为衡量标准的观念,确立重应用,重发挥信息技术对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作用的观念。在审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方面,要确立全国审计系统“总体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工协作、加强指导、分步实施、勤俭节约、严谨细致”的方针。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要从过去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到要符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和审计工作的规律。过去审计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依据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来决定,或是依据新的单项业务和局部管理的需求来决定。这种建设思路造成了业务之间不能协同,业务和管理之间不能融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最终造成了重复开发,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整体需求,按照能适应信息化的新型审计方式和审计管理方式,来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审计信息资源的利用,要从过去局部的、地域性的,转变到能在国家审计系统总体范围内乃至与国家电子政务之间实现共享。目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地区,信息资源的利用也还只是局部的。在各级审计机关的纵向和横向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外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也还很低,甚至是空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审计工作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不灵、资源不活的状况已经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全力建设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审计信息化的人才建设,要从过去重少数人培养,转变到改善国家审计机关的整体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提高全体人员信息化知识的素养。在信息化硬件环境基本完善之后,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和审计管理,又掌握信息化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的审计人才,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注意防止实行“精英化”策略,防止只注重培养个别尖子人才的倾向。事实说明,这种做法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长远问题。近来,这种做法的弊端已经显现。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思路,在提高大部分审计人员和审计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业务骨干,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有一个比较坚实而且长效的基础。

二、搞好审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立项

审计署组织编制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书》(全书三册,共180万字,已印发至地市以上审计机关,以下简称《指导书》)提供了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金审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的简本和范本。其中,审计署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审计机关要认真贯彻执行。在做地方金审工程立项工作时,可参考使用《指导书》所列各类立项报告。

各地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本地区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审计署组织的金审工程二期建设立项报告完成后,以及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的新规定出台后,将及时提供给各地审计机关。各地在使用上述文件时,要根据审计署的统一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与本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搞好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立项工作,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搞好工程建设的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

《指导书》提供了金审工程的工程、货物、服务的招标和评标范本。各地审计机关在参考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级政府关于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的有关规定,参考范本提供的内容和样式,侧重注意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的法定程序、招标书的商务和技术要求、评标的纪律要求和技术设计,确保各项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同时,要根据招标项目的需要,确定咨询、设计、集成、监理、工程和服务等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各项招标的质量和工程、货物、服务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搞好工程建设的方案设计

《指导书》提供了中央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待发)的总体设计方案、系统集成方案(简本)和单项工程的设计范本,各地审计机关在实施工程建设时要参照执行。

中央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系统集成方案,是2002年工程启动时的版本,其内容在实际建设中有所调整。各地审计机关要按照总体设计框架和主要内容,规划设计好本地区的审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审计机关的局域网组网设计方案、网络布线设计方案和计算机房设计方案,是审计署对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实施局域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审计机关在参照执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中,省级审计机关建设计算机机房时,要从功能和面积上考虑到:审计内网、审计专网和审计机关门户网(因特网)的需要;审计内网、审计专网与审计署和下级审计机关的接入网的需要;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联网审计的接入网的需要;网络监控、系统运行、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室、备份中心和各项保障措施的需要。

计算机机房的保障措施包括:供电系统、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新风空调系统、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机房的楼板承重,以每平方米不低于500公斤为宜,特殊部位还要适当增加。

网络布线的设计方案、线路材质和施工工艺,要按照国家关于和非的要求来严格实施。网络布线的信息点设计,要综合考虑岗位需要、“三网”需要和公共信息点需要,并根据适当冗余原则来搞好数量和布局的规划设计。计算机机房和网络布线的基础设施,至少要考虑满足10年的需要。地市级审计机关和有条件的县级审计机关应参考省级审计机关的设计方案,但可以适当简化。

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网络对接方案,是根据目前国家电子政务网络规划和审计机关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在与省级审计机关协商基础上编制的,各地审计机关要参照执行。省级审计机关在做审计内网(网)和审计专网(非网)规划时,要考虑与上级和下级审计机关的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的需要。我们建议,可以设计小的审计内网(部分人员使用)、大的审计专网(本机关全体人员使用),以便有效地与审计署的信息交互,与下级审计机关非信息的资源共享。中央和省级、省级和市县级审计机关网络对接、信息共享方案,将通过试点建设、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推广。

地市级与县级审计机关的网络对接方案,建议采用《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即系统设置在地市级审计机关,县级审计机关部署远程终端,以便减少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管理成本。少数省级审计机关(如)和计划单列市审计机关,也可采用《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地市级审计机关部署远程终端。审计署将根据《审计管理系统》“1拖N”方案的试点建设情况,适时组织交流,以推动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

第5篇

关键词:工程审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68-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信息化是高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作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基建和修缮工程审计工作也必须顺应时展,迈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1高校建立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实现工程审计的信息化能有效地提升审计质量,大幅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对于维护学校利益,提高基建投资效益、提高学校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1工程审计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投资不断地加大,高等学校建设项目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建设规模也在增大,维修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近几年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变革,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逐步转变为清单计价,市场起主导作用,工程造价控制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为适应形势要求,提高工程审计质量和效益,信息化已成为工程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

1.2工程审计信息化能加强对审计项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审计软件系统可以从技术上实现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束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并从制度上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促进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可以实时掌握所有审计项目的进度,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责任的跟踪检查,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1.3工程审计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审计结果的深层分析和利用。利用工程审计软件系统进行项目审计,使本单位所有审计项目都在系统平台中完成,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审计人员将审计过程中所有资料包括工程概况、合同、施工管理情况、工程进度、材料价格、相关法规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统计、预测,不仅可以实现审计工作电算化,而且更加有利于审计结果的分析和使用。

1.4工程审计信息化是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审计过程形成的各类审计文书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利用工程审计软件系统可以将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图片和音像资料等资料在系统中保存并随时调用,实现审计文件的标准化、电子化,有利于工程审计资料的查阅,也是现代审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2信息化在高校工程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地深入,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工程造价机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也朝着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已经普及,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也不断地增多。但是,在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领域,真正能够适应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软件平台还十分少见,为此,我们目前正在着手研制能够适于工程审计需要的软件平台,实现工程审计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统计、分析以及各种成果资料的输出,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汇总等功能。

该审计软件平台按照目前高校建设项目审计实际情况分成两大模块,结算审计和跟踪审计适用不同的审计模式。结算项目审计管理模块实现以下功能:结算审计预审、结算审计报审资料、工作备忘录、结算审计意见书、结算审计台账以及在建工程查询和管理情况;跟踪审计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跟踪审计项目台账、跟踪审计项目概况、跟踪记录、工程进度款支付情况、审计费支付情况、审计争议问题汇总和审计报告书的出具以及各种查询和汇总。另外,该审计软件系统还建立了工程造价信息库、常用材料价格库、常用综合单价信息库和外网资料链接内容,可实现输入或导入,并可根据需要检索查询。

高校工程维修改造项目也非常多,有的单体工程每隔几年就要进行大修或改造,其投入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更方便地统计每个工程的维修和使用情况,我们还在该审计软件系统里面设置了固定资产维护模块,其功能作用是为学校单体建筑建立修缮维护记录,能按格式导出建筑物修缮表单,灵活方便地查询每项工程的维修和改造记录,为学校工程立项和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3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工程审计的信息化是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监督、评价和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相对于社会上很多行业,建设项目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落后。审计署2013———2014年度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内部审计科研课题,积极推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从各高校反映的情况看,高校工程审计实现信息化还存在以下问题:

3.1审计人员观念认识的差距。由于工程审计信息化是新生事物,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时间毕竟较晚,很多审计人员还没有接触过信息化审计,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3.2审计人员结构失衡。不少高校由于编制原因,人员只出不进,或者从其他岗位转到审计部门。由于人员老化,导致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和失衡。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没能较好地掌握信息化知识,对计算机信息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热情不高,年轻的又缺乏审计经验,在实现工程审计信息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3.3缺少适于高校应用的信息化操作平台。信息化不能仅存于口头,会用计算机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要真正实现工程审计的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软件平台支持,而目前高校对工程审计的信息化还仅止于工程造价的计算机审计,能够真正实现过程管理的工程审计软件还不多见,给工程审计信息化进程带来一定困难。

4加强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进程建议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应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不同,管理水平也不一,因此内审信息化建设也应根据本单位情况逐步实施。要创造工程审计信息化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地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4.1转变观念,提高工程审计人员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对内审人员传统的思维方式、审计模式、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也为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契机。要转变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思维观念与工作方式,鼓励工程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大胆创新,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2创造条件,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懂审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工程审计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信息化建设终究取决于于人力资源,实现工程审计的信息化,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工程管理业务的人才,这和我国许多高校的内审人员的现实不符。可以从审计人员中选拔一批有较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的培训和深造,也可引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行审计专业知识培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满足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3加强研究,加强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平台建设。内部审计人员应结合自身工作,研究适合于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模型,高校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上级管理部门大力推动,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合作,做好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为工程审计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

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提高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各高校审计部门要主动迎接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把进一步推动工程审计信息化作为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有利契机,更上新台阶,不断地提高服务学校经济发展的能力。

(山东大学审计处,山东济南250100)

参考文献:

[1]杨明亮,张勤,高灿.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09,(1):62-63.

[2]程红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1,(33):265-282.

第6篇

(一)投入和产出反差过大

由于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各部门都在为自身的审计工作引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或者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主要表现为:虽然硬件设备的配置齐全,但是利用率不高;虽然搭建了比较先进的网络平台,但是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不能利用网络完成基本的日常审计工作;由于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软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况。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日益严重:在一些东南沿海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不仅软硬件设备齐全,网络平台也逐渐被完善,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被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财务审计工作仍旧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远远落后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信息化与审计工作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随着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信息化与财务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财务审计人员不能完全运用计算机,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会使用计算机提供的办公软件,还需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操作;第二,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不能完全掌握财务审计所具备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又具有财务审计经验的综合型人才的缺乏,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完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在目前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审计业务与信息化社会的接轨。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制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详细计划

在真正实施财务审计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制定好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一,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各个部门或者企业都需要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但是对于财务工作的要求、内容等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第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不仅要发挥计算机对于数据分析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还需要重视其网络的接入功能,使得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第三,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监督工作,对于每个阶段完成的目标与建设要求相对比,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完整实施。

(二)促进信息化的全面建设

众所周知,财务审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多而复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看做一体化的工作,同时推进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二,呼吁各部门配合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相互配合完成建设任务;第三,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将计算机和审计工作的联合培训,培养同时具备两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第四,鼓励创新,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业务人员对于现行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性意见,促进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三)分步实施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同时完成,主要原因是:首先,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在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差异很大,很难同步进行;其次,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建设,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分步实施信。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不同地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不同水平,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在自身基础上的进一步建设。第二,分层次进行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完成当前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工作作进一步规划,完成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计划。

第7篇

世纪之交的南京,一场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应用展示会,兴起了信息化建设第一个浪潮。在江西准备起航时,兄弟省市已逐浪远去。2012年,迷人的哈尔滨夏天,以信息化为主题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新一轮浪潮再次掀起。面对兄弟省市百舸争流、誓夺第一的逼人气势,江西能否挥桨直追,后来居上,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

挥桨直追,需要历史的担当。多年来,我省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一直受金审工程建设瓶颈制约。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与第二个十年交叉点上,江西审计决策者及其同事们以历史的担当作出了迎难而上,加快推进金审工程建设的正确决策。实践证明,有了近几年的奋起直追,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才未失去现代审计的主导权。今后,我们依然要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轻言放弃的畏难情绪、一曝十寒的懈怠情绪、小进即满的自大情绪、不以为然的无所谓情绪、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情绪。以强烈的使命感,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挥桨直追,需要冷静的把握。江西审计决策者及其同事们的科学决策和强力推动,让我们以后发优势,跻身兄弟省市信息化建设方阵,为我们今后发展赢得了弥足珍贵的时间。但是,离审计署的要求,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还需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忧患意识长期坚持。实践证明,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前进的步子慢了就是停滞,发展的步子慢了就是倒退。今后,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国家治理要求相衔接,既着眼长远发展,又立足当前实际,扎实走好每一步,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始终如一地抓下去。

挥桨直追,需要科学的谋划。在信息化建设上,当我们还未启动金审工程一期时,绝大多数省市已全面推进金审工程二期。江西审计决策者及其同事们认为:如果信息化建设仍按常规进行,亦步亦趋,我们将再次失去发展的机遇。只要谋划好,后发也可以先至。实践证明,金审工程一期与二期同期部署,国产化审计管理系统率先建设的决策,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少花了许多费用。今后,我们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现实条件和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信息化建设。同时,要通过不断完善培训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

追逐浪潮,挺立潮头,才能竞显风流。期待不久的将来,在第一方阵上,有江西劈波斩浪的风采呈现!

第8篇

摘 要 当今时代与信息化技术已密不可分,几乎所有的现代企业都开始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在财务审计的领域中,传统的审计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日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所代替――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逐渐普及,会计电算化也逐渐向网络的系统管理方向靠拢,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远程即时处理、监控异地财务收支和财务活动。本文通过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谈起,分析研究有效实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企业 内部审计 信息化 建设

一、引言

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企业,内部审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极快,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无论是对于企业财务的管理形式来说,还是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来说,都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改革。有效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所突破、创新和发展。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1.成立建设小组

成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小组,专项负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评估、制度的制定、软件和硬件的开发选用以及审计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2.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

企业信息化前期调查包括财务审计信息化系统设计、结构及其运行的情况这几个方面,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看法。

3.设计建设方案

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及发展定位,量身定做一套可行的建设方案。针对信息化平台已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可以考虑审计、业务和管理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对于一些暂时无法实现该设计方案的企业,可以针对某几个特定的工作模块来设计方案。

4.项目运行评估

完成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后,要测试整个项目的稳定性,评估试运行的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方案。在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毕后,要进行试运行,并对运行结果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正式运行后,还需要定期跟进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三、有效实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从审计部门到企业内部各级部门,都应努力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而努力。企业作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同时也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因此,企业应积极推进有效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的改革,创造优良的内部、外部环境,加上国家为该项目创造了非常优越的环境,相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会逐渐越来越好。

1.提高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要有所革新,从企业领导开始,应带头搭理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时刻保持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乐观理性的心态去面对可能会出现难题。发动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并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审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以及技术应用、方法等,对今后的工作效率、工作改进等有很大的效果。

2.开展内审人员的审计信息化知识培训

组织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级审计部门的教学培训,并参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审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相互融合,得以提高其在审计工作中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培训中,首先需要普及大家操作计算机应掌握的最基本技能,逐渐扩大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除了审计自身的工作职能方面,还应在管理、开发、操作、维护审计信息化工程等方面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后续培训也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开展多次后续培训,可以加深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认知,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3.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弊端

每个机构部门在工作运行中都会发现一些弊端,内部审计相关部门同样如此,一旦发现弊端,就需要及时解决。

(1)由董事会组成审计委员会

在董事会内部成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成员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由他们指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管负责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计划及审计项目进行审批,可以有效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

(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在设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时,需选择最为合理的形式。内部审计部门可设置为由董事会直接领导,此种行为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相比企业其他的职能部门来说,其地位和层次较高,在实际的监督、指导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威信,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4.选择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软件

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软件使用的是国家审计部门所开发的,有着丰富专业知识的软件工程师根据我国国情以及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通用于国内所有企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有定期的更新和升级,保证审计软件的最新化。同时,在我国也有许多软件公司具有开发、经营审计软件的能力,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审计软件。

5.严格规范内部审计行为

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的相关规范准则,对相关人员、相关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法律约束。

四、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中,信息化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现代企业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现代化技术,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在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的行为规范、降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是现代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像信息化道路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控制风险管理审计的强大技术后盾。利用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改造为信息化内部审计,这是十分关键并且重要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第9篇

(一)加强审计信息化可以切实服务于群众利益

一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审计网站,畅通审计信息渠道,构成较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和较权威的信息共享窗口,以此作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和推进政务公开、审计公告的主要平台,宣传审计工作,扩大审计影响,做到人人知道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同时保障公民应享的知情权、管理政府事务的参与权、对审计工作的民主监督权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权,为被审计单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二是用审计信息化监督手段,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线”。“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基金等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并且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仅凭手工审计手段很难在浩如烟海的资金信息流中找到违规违纪问题的蛛丝马迹,通过计算机审计等先进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

(二)加强审计信息化可以有力服务于领导决策

信息化环境要求领导者必须善于捕捉信息、大量占有有用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科学理性决策。一是审计信息化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源。“金审工程”二期规划的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各行业间数据交换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二是审计信息化实现动态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新版审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A系统)中的项目组织管理可以对参审人员、项目进度,审计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动态显示;三是审计信息化可实现实时审计监督,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金审工程”的联网审计分析系统实现了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后相结合审计转变,实现了实时监督功能。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可以有效服务于审计转型

审计信息化可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实现审计转型。一是审计信息化使全面审计进一步成为可能,加速全面审计工作的进程。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和农信社审计分析系统可以将所有部门单位和区县农信社进行全面审计,提升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审计的说服力、降低了审计风险。二是信息化技术使审计工作的手段更为丰富,能更好地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陕西省审计厅建设完成的被审计单位信息库查询系统可以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并从中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部分疑点,为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计算机审计可极大地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改变了审计工作原有的思路和理念,促进审计组织模式转型。技术的变革必定带来审计工作的创新。审计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了审计工作新模式,使得“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成为可能。

二、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信息化工作

从国家金审工程建设到工程项目验收,从金审工程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到资金管理,从各类应用系统建设到审计数据规划,从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到计算机审计方法、AO应用实例的撰写等相关制度及规范,审计署已经基本建立,并以《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书》和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目前,有44个公告)的形式予以。省市县区审计机关结合各自信息化工作实际,也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基本保障了目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从目前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有些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亟待建立。一是IT(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二是省(市)审计厅(局)模拟审计实验室建设相关标准及制度;三是联网审计方式下审计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和相关制度规范等。这些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应当加快进度,进行研究和建立。

(二)继续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基础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完善广域网链路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审计专网互连互通,实现“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为信息交互、共享提供基础保障;构建覆盖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的信息安全保密体系,保证审计数据安全,防范数据失泄密。依据审计署行业审计数据规划,结合陕西省实际,建设完成9个审计数据库;依据审计署金审工程关于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建设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审计数据分中心应用工作需求,建成我省审计数据分中心,实现对基础数据库和其他审计数据的存储、处理与管理。

(三)加大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力度,推动审计工作转型

全省各级审计部门要贯彻落实好《陕西省2012至2014年审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大审计管理系统、审计作业系统、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建设力度,使之形成一套与AO系统、OA系统、联网系统紧密结合的审计信息操作平台,从管理、实施、决策等全面推动审计工作转型。

(四)加强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更新观念、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能力

通过学习考察和培训,逐步更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审计人员的思维观念;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普及为手段,加大对应用普及型和中级骨干型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加大审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A系统)和审计实施系统(以下简称AO系统)的应用力度,实现审计全过程数字化

OA系统和AO系统是“金审工程”的核心审计信息系统,通过全面应用AO和AO系统,可以实现从审计计划到审计归档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从而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实时掌握所有审计项目的进度,及时反馈指导意见,实现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现场的指挥管理和动态监督,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以不断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提升审计质量,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管理和决策水平。

(六)加强课题研究,不断学习和运用审计新技术,推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