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1 16:30: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性健康教育 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力求将大学生培养成知识全面,精神风貌良好的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必然。我国文化底蕴厚重,然而,在性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却远远不够。大学生一般为18至22岁,从其心理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大学生于情于理都应该对性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谈性色变,或走入对性的理解误区。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食色性也”,性是人类生生不息得以繁衍的自然现象。性与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是人的正常欲求,也是婚姻中重要的一部分,婚姻中性是否和谐对整个家庭的和谐稳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经历过青春期,身体各组织器官已趋发育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对性的渴望和时常产生性方面的冲动甚至幻想都是正常的。然而,在大学阶段,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谈性色变”,部分学生对性可谓又好奇又害怕,当谈到性话题时,刻意回避,但又极其渴望自己内心的问题和困惑得到正确解答。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开放的媒介,不乏一些不良媒体充斥着一些不健康的性信息,或一些商家为了促销以性作为噱头炒作。使青年学生无所适从,要么陷入性罪错的困境,要么陷入性自由、性开放、性泛滥的泥潭。那么,处在学业最后一站,距婚姻已可谓是“零距离”的大学生,怎么能不懂性,不知性?故而,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二、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目前,虽然一些媒体不乏性信息,但社会对性的态度仍然是很闭塞隐晦的,仍然处在“害羞”状态,认为性是决不可“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不然便有辱斯文,思想不正当。长期处于对性认识有偏见或对性持扭曲态度的社会,会导致青年学生难以对性摆正态度。虽然“无性则无人”毋庸置疑,但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极其不容易的。如今我国已经意识到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大势所趋,然而社会对性的态度却无法紧跟这一形势,更改于朝夕之间。

2. 学校原因

社会教育对学生是一种间接式的耳濡目染,学校才是大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有的学校对性教育是忽视回避的,并且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曲解,认为学校主要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性教育是旁门左道。还有的认为,性是一种本能,婚后自然要经历,何必多此一举。有的学校对性教育存在畏惧心理,不敢贸然引入课堂,生怕给学生讲解性方面的知识会让学生的兴趣()骤然燃起,助长学生偷尝禁果。除大学外,中学对性教育也十分畏惧,部分学校甚至出台一些极端规定,如女教师不可穿着丝袜上课等。这些因素导致学生性知识严重缺乏。

3. 家庭原因

一些家长观念滞后,忌讳谈论性,认为在孩子面前谈性很荒唐,甚至认为会引起孩子的邪念,从而不好好读书。孩子在性方面有困惑和不解时,父母会不知所措地搪塞或斥责,怪孩子“思想不健康”。别说是大学生,纵使是幼儿园的孩子,当他们向父母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时,换来的答案往往是“捡来的、抱来的”。家庭教育的不到位也导致了大学生性教育缺失。

三、大学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意义

1. 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大学开展性健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性,端正自己的性态度,纠正性偏见或性的随意性,能够安之若素地享受自我的,并能将控制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大学开展性健康教育还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积极的恋爱观,使他们在与异往时把握好尺度,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尊重异性,尊重生命。

2. 有利于大学生生殖健康,免遭性疾病的侵扰

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能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性生物学知识,避免意外妊娠,免遭害,促进生殖健康。在大学开展性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使他们学会调节性冲动,遵守性道德规范,避免草率陷入危险的性活动,免遭性病、艾滋病的侵袭。

3. 避免受到外来良莠不齐的性信息干扰

目前资讯十分发达,一些不良的性信息充斥着媒体,学生如果不能从学校途径获得科学正确的性知识,很难去判断媒介性知识的良莠。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学生掌握了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树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就能够辨明是非,抵御不良的性影响、性诱惑。

4. 有助于社会稳定

虽然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却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涉及当事人双方以及国民健康、社会道德。倘若大学生缺乏性知识或性责任感缺失,就可能导致意外怀孕、堕胎、性病、艾滋病传播等问题的产生,不仅给他们的身体心理造成伤害,还会败坏社会道德风气,造成社会混乱。故而,在大学生中开展性教育普及性知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其知道“一人乱则会乱社会”,这样才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伤害生命的事件,大大小小的生命危机事件使得人们将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和思考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些事件催生了国内的生命教育并推动其发展。生命教育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变得非常的必要和迫切,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下探索生命教育的合理模式,而利用现今大学里普遍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和时代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实施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腊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讲,学校“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和生命的价值。

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主要有两大类实施形态,一类是渗透式实施,另一种是独立式实施。渗透式实施主要是在多学科教学和学校生活、管理中进行渗透。独立式实施则包括独立设置的生命教育课程、开设讲座式生命教育课、开展专题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安排生命教育课外活动等几种形式。生命教育的知识信息容量大,涉猎的主题内容较多,专业性不强,学科分类不明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在大学现有的学制和专业学科设置下,开设一门独立的生命教育因为涉及的范围广、缺乏专业人员、教学内容不确定等原因而在短时间里难以实施,然而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又破在眉睫,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渗透式实施手段,搭借其他课程的平台开展生命教育可以避开大学生课程设置较满难以加入新课以及生命教育课程设置过长导致过多的空洞说教等现实冲突。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基于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的考虑,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的渗透式实施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要协调和发挥好学科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生命教育可以渗透的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课等,而在诸多可渗透的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更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客上互相包涵,存在许多交叉地

从广义上来讲生命教育包涵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也包涵着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深入的一个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生命,关注学生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关注的主题上,生命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有共同的关注点,例如对于生活的兴趣和意义,生命教育将其上升为生命的意义,而心理学将其作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和教育目标之一;对于自杀,生命教育从尊重生命,重视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而心理健康教育中则强调及时有效地处理自卑、抑郁、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困扰,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来避免自杀;对于死亡,生命教育中着眼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理性看待生与死,而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心理应激来处理,着眼于心理创伤的处理及心理状态的恢复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一门直达学生心灵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人本身,生命的个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统一发展,它涉及到个体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追求一种客观向上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和一种不断完善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人,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同生命教育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一为发展,即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点;二为预治,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三为矫治,即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予以矫正治疗。而生命教育具有发展、预防和干预。不同的是,生命教育的发展功能体现在发展生命认知、生命体验和生命实践上。而在预防、矫治或者干预的功能上,二者均体现在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大学生可能面临的重大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生存问题进行预见性处理,防患于未然,对已经出现生命困惑,人生挫折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与及时、有效的援助、救护和治疗。

同时,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在思想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基础和优势,生命教育追求的五个取向分别是生理取向、心理取向、生涯取向、社会趋向、死亡取向,这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

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人们发现,当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的问题时,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无能为力。例如,在引发大学生自杀自伤的原因中,除了压力、抑郁、自卑、绝望等情绪心理问题之外,大学生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本身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对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追问。例如学业和求职就业问题,自我意识中的自我价值等这些都会引发大学生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而一旦关于这些问题的某些消极思考占了上风则必然会带来生活无目标、丧失价值感、网瘾、自杀自残等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治疗可以给人以心理和行为上的调试,但关及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方面的教育却是心理教育所达不到的,而这些内容却正是生命教育所涵盖的。

在这个信息量空前丰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里,大学生迫切需要有关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澄清和指点,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生命危机。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现今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引发当代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展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势必会带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新理念,使其突破心理专业的局限。然而在具体的运行和开展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障碍和阻力,为了让生命教育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从目前的生命教育教材来看,生命教育的内容大体上包含欣赏生命的自然生命教育、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的人文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等涉及内容非常的广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中的生命教育需要抓住最主要和最精髓的部分,生命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及生命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认识生命的价值、探索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死观、直面死亡,同时将生命教育中的对抗生活挫折、驾驭生命的情绪情感可与心理健康中的挫折应对、情绪管理等相结合。

(二)师资力量的培养

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开展生命教育的知识和素养。所以课程前的学习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现今大学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是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师,他们所具备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有助于对于生命教育的把握。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

生命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脱离单纯的理论说教,让学生结合内在心灵世界、心理状况来体验生命、感悟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可以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有开展有关生命议题的讨论,开展增加生命体验的生命实践活动,养动植物感受生命的存在等等,这些形式克服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同时也增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趣味性、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曾伟玲,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浅析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汕头科技,2008,(1)

第3篇

一、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

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竞争环境愈发激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不但要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还需不断强大自身心理抵御抗击能力,以助于农村大学生在混乱复杂、诱惑繁多竞争氛围中,始终保持不骄不傲、内心平稳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对推动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培育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顺应素质教育发展趋势,引导农村大学生优化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随着国家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深化,高校培育高素质、强技能、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责任愈发重大,其对农村大学生实施人才培养行为时,已不只将教育重点放于科学文化素质培育领域,而是在加强农村学生素质教育基础上,强调个体人格魅力、心理承受能力及情绪调节技能的培养,以此让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满足现代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农村大学生调节、解决心理困惑。对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来说,注重强调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其有效强化人才培养效率的必需途径,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既是现代社会对当代农村大学生所提出最新客观要求,也是农村大学生能快速适应全新成长环境必然需求。所以,对农村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符合社会对农村大学生教育的客观要求,还可针对农村学生心理方面提供排忧解难作用,使其能在正确教育方向指引下茁壮、健康成长。

二、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虽在专业教育中得到一定培养与提升,但这远远未能达到最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存有待提高之处;二是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深受诸多因素影响。

(一)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不足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开放范围有限,致使教育效果不佳。大部分高校针对农村大学生所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范围仅限于校园内部,更甚者只针对班级、宿舍或是个体等领域,这样的教育范围虽能对特定对象进行更加精准地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境得到一定程度沉淀,但同时也与学生家庭、社会产生越来越远的距离感,以至于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实际,不仅不利于全面增加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还难以将家庭与社会所具教育资源与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其次,教育课程设置欠缺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一来,各高校更多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作一门可供农村大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并未有将其真正融入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意识。二来,高校针对农村大学生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仍是沿用传统教学教材与方式,不仅致使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毫无创新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性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学习需求,对培养、强化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造成极大阻碍。最后,尚未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质,创新改革受阻。多数教育者开展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仅是片面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解析,并未真正看清其建设、发展本质,以至于产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开展与普通专业教学课程无异的思想,并且认为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使用教学手段就是对应专业教育模式,从而不会主动、积极地顺应新时展潮流和现代农村大学生个性成长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以致使自身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停滞不前。

(二)影响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的因素

因农村大学生自小所处教育环境相较于城镇来说,基础教育设施与教学资源均较为落后,且教育重点基本放于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重视,但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措施与方法,并未使农村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农村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相对较低。同时,社会与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对农村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定位和社会角色也具有极为深远地影响。由此可见,人们研究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时,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三、促进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优化路径

根据前述几个要点可看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发展是大势所趋,各高校须以现代农村大学生个性成长需求为标准,紧跟现代社会发展脚步,以下述路径为参考方向,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与改革,让农村大学生得到更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一,扩大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围,促进家庭、学校及社会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首要任务是,打破心理健康教育固有教学范围,从多方面、多层次视角延展专业教育辐射面,让农村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均可接触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高校实施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时,可积极接纳新式教育理念,将对应教育范围从学校扩展至学生家庭、社会领域,如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既可结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推动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升级,也可与学生家庭、相应社会教育组织建立良好沟通、交流体系,以便及时获取农村大学生最新教育反馈,以此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指明方向。第二,正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围绕农村大学生学习需求开展理论、实践教学。高校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与教育方案时,万不可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化农村大学生个性发展水平的作用与意义;相反,各院校须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有清楚且正确地认知,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将“重心理咨询与辅导,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农村大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所开展理论结合实际的全新教育形式,让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在新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获得有效提升同时,充分展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优质高等人才中的不可或缺性,进而使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充分重视。第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设本质,强调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作用。创建符合新时展要求与标准,满足现代农村大学生成长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前,各院校教育管理者不但要充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相关知识理论,以此为其实施下一教育步骤奠定坚实概念、理论基础;还应明确知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设、发展本质意义,全力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使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于表面形式,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语

第4篇

张仲豪 李文涛 河南科技大学

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

首要任务的高校,更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实做好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

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及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

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

的心理素质水平。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期间,学生们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

康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技巧,保持自我心理健康发展,对

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性格和心理调试能力,注意防御心理障碍和心

理疾病,促进他们的学习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意义,不但体现在大学生个体的意义上,而且对于群体和

整个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和贯彻执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品质、高素质

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新时期的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坚

强使命。在新时期,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时展的客观

需要,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对培养全面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

求。它对于增强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

好的品行,促进心理素质、文化修养、专业技能和身体健康的协

调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现代高等学

校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有关详

细的调查和分析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适应能

力差和不良反映,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发生率呈快速的上升趋

势。所以,在当今时代,在高等学校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

核心任务是在贯彻执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更为根本的是应将其作为挖掘大学智力资源的必要

途径。

三、践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深入细致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健康咨询是有效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疑释惑的

科学合理方法。充分有效地开展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

等,从而能帮助大学生,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心理健康帮扶指

导与服务。提高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承受挫

折、克服困难的能力,教会大学生要珍惜生命、宽待他人。认真

做好新报道学生、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家庭经济贫困学生,

尤其是学习上困难的学生、恋爱问题的学生、违纪违规的学生、

言行表现异常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增强他们抵抗心理压

力,经受心理障碍。

(二)充分利用课堂理论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理论课堂教学是开展和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人文社会科学课

中,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同时相配套的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理论课堂心理

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联系实际,不断从广度上拓展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的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多利用案例教学、亲身的体验活

动、行为表现训练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三)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一个智力高、知识丰厚的的高密集群体,

相应,各方面的心理特点相比较而言比较统一,因此,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要把课堂理论教育和课外活动教育相联系的方式,课堂

理论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由于高校素质教育时间相对有限,主要的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需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教育可以以多

种多样的形式开展,例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开设一系

列与此相关的讲座;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如团委学生会,

积极地建立与学生密切的联系,从而针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健康心

理指导。

(四)科学有效地构建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于新时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因

此,及时有效地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建

立心理健康教育测评体系,规定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实条件相符

合、同时适应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测评标准,要仔细

践行组织测评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跟踪档案,提高教

育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工作的预期性和预见性。二是善于扑捉心

理健康存在问题人员的防范和处理干预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处

理、科学有序地处理因心理存在严重障碍引发的自杀或着是损害

他人事件的可能发生。三是要因地制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的体系,通过学生各个工作的不同系统设立不同的部门,配备与

此相适应的专业咨询员,分工有效地负责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开展和心理咨询问题的工作,促成课内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活

动、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外部咨询与内部自助相联系的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机制。

(五)有效开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否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

取决于心理健康队伍人员的素质。坚持质量、精干的原则,配备

一批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老师。与此同时,认真

仔细地加大学生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知

识,同时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相关要求和规

定,循循渐进的使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符合上

岗持证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同时还要重视与大学生直接相接处

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促使他们有效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

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重要性,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动员和整合各

种力量和资源,以务实的态度、有效的办法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

健康工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

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

[2]张秀敏.《高校弱势群体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J].阿

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人性化

在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疑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潜意识中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当下校园里不可或缺的主题,以此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调适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完善自身素质和修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机电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各个心理卫生小组之间形成统一的心理沟通网络,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共同优化学校的环境氛围,使之成为一个接纳、尊重、真诚且能经历他人同感与了解的地方,让这里的学子自信满满,迎接外界的挑战。

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激烈的竞争压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诸如,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学习动力缺乏问题、情感迷惘以及就业困难等问题,一直都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引导,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安定的伊苏,以至于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有利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2、有利于促进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的应用空间

青少年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即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有效性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心理健康辅导以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致力于协助学校师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强化自尊与自立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因此,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的应用空间。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原则与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理解、尊重、信任、接纳、保密、疏导。理解、尊重、信任、接纳、疏导不仅是心理咨询表现遵守的工作准则,也是教育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原则。因为,它是教育学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与基础,离开了这条原则,教育者的任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都无法接受。

2、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结合机电学院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三维运作模式: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咨询,形成多形式辅导模式,主要包括个别咨询、成长小组、团体辅导、热线电话、网上问答等;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的通过,形成全方位培训模式,主要包括理论督导、个案演练、素质拓展训练、班主任培训班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形成宽口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学、成功素质教育、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

心理咨询中心是负责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专职机构,心理咨询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为此,各分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是提高心理咨询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机电学院在学生会中组建了心理部,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配合心理老师,负责全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问题。心理部配合心理老师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级的心理委员在分析班级同学的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把握本班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人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在主题讲座、健康简报的方式以外,我采用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观看心理影片等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用爱唤醒,感恩的心》、《大爱无疆,真爱生命》、《真爱生命,主题班会》、《畅想青春我先行》、《献出一点爱,温暖全社会》、《争做文明大学生》等系列活动,就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全员化与全方位化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众多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经济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以辽东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为主导,以分院教育工作者为辅助,形成人人共管的教育氛围,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和谐。

心理健康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也要全方位地开展其它活动。学生社区即学生公寓,是同学们每天朝夕相处的地方,营造舒适温馨的寝室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比如,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就能让同学们从心里体验到家的感觉;开展《国庆天空社区行》活动,就能使大学生思想意识得到升华,大学生心系国家,行动你我,用实际行动体现大学生自我价值观。

4、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该花大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注重大学精神培育,形成建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人文气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尤启斌,郭文芳.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2012(4)378.

第6篇

综述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等,分析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的高校健康教育模式,以期为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教育;高校;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些与大学生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等原因有关。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实现梦想的基础,他们未来健康的使命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等多个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1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高校医务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目的是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和健康保障,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1]。郭杏玲[2]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知识了解的调查显示,只有11.5%的学生对健康知识了解较多,70.3%的学生对健康知识有一些了解,18.2%的学生对健康知识几乎不了解。还有调查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7.57%大学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不少大学生熬夜大网络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到凌晨不休息,不到上课时间不起床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3]。针对大学生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青少年的婚前已较普遍呈上升趋势,未婚少女的人工流产率也逐年增加,绝大部分意外妊娠是由于无避孕措施的所致,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年龄也集中这个阶段,很多研究证实,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期,急需掌握健全、科学、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以指导自己与异往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5]。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内在需要,从各高校内部近年来的调查统计来看,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5%左右,并呈上升趋势。王银兄[6]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问题中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内容不系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医学化,发展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用性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度良好和道德健康是体现了现在社会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构建具有高校优势、符合大学生身心发育特征的健康教育模式,已是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2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的过程。目前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开展主要包括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家专题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举办疾病预防活动、橱窗粘贴疾病预防知识,联合团委微信平台宣传健康知识、借助网络和广播等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常见传染病的自我识别和预防知识、现代急救技术和药用知识、与基因、心理障碍、运动方式、性有关的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健康促进相关专题。健康教育形式虽多样,但缺乏计划性,在健康教育实施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健康教育的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健康要求,但是没有统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和教材,校医院健康教育基础薄弱,健康教育内容往往不够全面、系统。一般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失去健康教育的意义。

3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大学生健康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从高校健康教育的教学现状分析,大学生健康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缺失,很多高校缺乏一定教学资源;高校健康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师资力量较弱;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教材相对比较滞后,尚无形成稳定的学科体系[7]。肖正[8]指出高校健康教育课程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的课时明显不足,在仅有的教学课时中,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无法得以保证。李明[9]在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中指出,高校对现代健康教育观念认识和理解上的存在滞后,很多高校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和教学条件、设施的不完善,高校健康教育启动相对缓慢;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相对不完善,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学生获得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较低,很多学生由于健康知识缺乏,没有树立健康的观念,无法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以高校为基础的性与生殖教育的相关知识、需求与服务之间还存在较大矛盾,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的性与生殖的服务系统,向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性与健康教育与服务仍存在较大的阻力[5]。冯婷[10]在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中还指出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健康教育的老师一般只采用单一呆板的填鸭式、灌输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教育活动使得多数学生的健康行为明显滞后于健康意识;健康教育的学科价值不受重视,很多高校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或一堂讲座来对待,导致健康教育大环境的营造和对高校健康教育的学科定位出现偏差,健康教育学科边缘化。高校健康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4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主要侧重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健康教育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而且缺乏稳定的教师队伍,很多高校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还有很多高校没有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是以传播健康知识、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的影响,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高校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高校学生特点存在差异,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适合本高校的健康教育模式至关重要。目前健康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无法准确评价健康教育的结果。建立统一的高校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也是高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把健康教育全面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仍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校医院借助微信平台,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陆晓岚.高校医务所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22):87.

[2]郭杏玲.高校院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3,3:115.

[3]前华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优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1.

[4]王平,李海燕.武汉地区医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学校,2005,26(3):182-183.

[5]李晓妹,刘松,李向云.高校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健康模式[J].计划生育杂志2010,29(6):410-413.

[6]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1.

[7]谭奇余.关于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44):177-178.

[8]肖正.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学校体育学,2015,5(20):132-133.

[9]李明.高校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5):94-95.

第7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公寓管理;高职院校

大学生群体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大学生培养基地,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各方面的教育也成为重点的问题。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注重学业方面的发展,还要重视大学生生活中的引导与教育问题。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在人生中价值观、情感观完善的重要时期,和谐的校园以及优秀的生活环境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培养等方面发展。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二课堂。弄清楚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公寓的和谐管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有效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学业上取得长足进步等多方面的优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公寓管理,在培养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意义非常重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完善公寓建设的内容,将大学生的公寓建设与管理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同时,公寓管理的有效开展,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以及重要的培养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管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许多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在刚开始校园生活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许多困惑和疑虑。而这种心理问题在课堂上很少暴露出来,但是在学生公寓的日常的生活中却体现的非常充分,这导致了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学生之间的冲突等情况,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公寓管理的难度。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良好的学生公寓管理以及公寓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学生公寓内加强传统媒体以及新型媒体的宣传设施,正确引导大学生调整心态,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大学生生活。

(2)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大多采用的是设置心理咨询室的来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一般配备了专业的教师,但是许多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难以解决时,却很少到心理咨询室寻求专业心理教师的帮助。大多数学生的做法是与同班同学、同寝室的室友进行情感的交流,以抒发、解决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能够对学生公寓管理中严谨、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建设有着有效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基本思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当,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更加融洽平日的公寓生活,这将比学生公寓只从制度上管理学生的效果好得多。

(3)从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出发,是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以及文化建设的根本。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学生公寓管理重要发展方向。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让大学生有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是学生公寓管理能够在正确方向上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公寓生活中的良好习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增强人意志品质,对今后学生的职场生涯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促进了学生公寓的管理,推动了公寓管理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4)将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引入学生公寓管理,是新型公寓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公寓管理者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多样化的文体活动结合在一起。建立多主题的活动,要对每个主题的活动给予心理学意义的渗透,让学生在享受活动的乐趣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的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例如,在面对学生夜不归宿或者宿舍卫生的管理问题时,可以不单单从惩罚制度上入手,还可以开展以大学生活自我优秀管理的主题活动,从活动上触发学生对生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公寓管理者还可开展类似对未来工作以及家庭生活的主题活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推进学生公寓管理,增强了学生公寓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结束语

本文重点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影响进行相信的阐述与分析,从四个方面深入的分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与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管理,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公寓管理工作稳定展开,也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身心健康的国家发展人才最直接以及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宋振华、潘先银.思想政治教育进大学生公寓的探索与实践[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12-117

[2] 曹成刚.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在高职学生公寓认知现况及原因探析――以渝西地区城乡学生的调查结果为例[J]. 青年探索,2003(03):99-101

[3] 温成涛、于运国.论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导向作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1):311-313

[4] 王颖.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6):91-95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具体如下;(1)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健康内在表现,无论是人的情绪变化还是性格波动,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动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推动人格的健全,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接受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教育,也会在社会环境影响下不断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3)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时潜能开发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学会深入发掘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1]。

2.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学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以学生的健康心态为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功能环节工作压力,实现自我价值。

2.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完善心理调节。指导学生深化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掌握自我调节方法,优化新路素质,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优化个人行为习惯。(2)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人生发展过渡时期,学生们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将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反应。对此,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的心理普查帮助学生远离心理健康疾病的困扰,并为学生推荐多种有效的心理调整方式,让学生学会缓解压力[2]。(3)培训学生心理调适的技能,为学生提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学会正确使用人际沟通方法,调节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逐渐适应社会发展与变化。

2.2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遵循教育原则。(1)系统性原则,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求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实现教育的规范化与系统化。(2)学生主体原则。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预防与调节。(3)教育发展原则。学校需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资源,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平台,引导学生自我调节。

2.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点建议入手:(1)利用新生心理普查、春季心理问题筛查等契机,重点关注出现家庭变故、遭受情感挫折、就业压力大等类型的学生,排查心理隐患,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2)利用课堂教学、互联网教育平台宣传等途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3)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利用“5.25”等特定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和抗挫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思路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自信心不足

许多高职学生入校后发现高职院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办学条件,都比不上许多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那种盲目的自豪感、自信感、优越感也就随之消失,从而产生失落感和抵触情绪,引起学习主动性下降,成绩下跌。这种困惑和受打击的心态调整不好,就容易导致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增强。

2.严重焦虑

高职教育以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高职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都不同于中学,学习上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重实践、重技能。每学期,每个专业除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外,还有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有更快、更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很多高职生自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竞争力弱,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由此对未来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诱发了就业焦虑症。

3.经济困难产生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占了较大比例,生活困难给这些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的学生担心学习不好对不起家人,思想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想退学;有的不敢面对贫困,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产生自卑或焦虑;有的无力面对经济困难,从而丧失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交往障碍

高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大多数都渴望友谊,迫切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来自不同地方,受到区域传统习惯的影响,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加上个性差异,使得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很多烦恼和忧虑。

5.恋爱困扰

高职学生生理发育已进入成熟期,加上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性心理发展很快,开始追求异往。但是他们的恋爱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招生人数已经超过普通本科院校,但也存在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生源成分相对复杂、择业观较为传统、缺乏自信及综合素质不突出等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够稳定的现实问题。对高职院校而言,传统的心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训,缺乏高职特色,也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理清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才能教育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提升。

重视和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妥善处理面临的心理困惑,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疏导、调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符合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为满足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成长的有效方式。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

高职院校应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应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需求,注重培养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高职大学生。另外,进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应注重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重视活动课和心理训练课。以实践教学和体验性学习为主,重视心理指导的操作性。另一方面应重视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操作性。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