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环境设计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1 16:30: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环境设计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环境设计概念

第1篇

【关键词】电子游戏;游戏关卡;关卡环境概念设计

在电子游戏设计制作过程的各项任务中,电子游戏关卡环境的概念设计是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它是电子游戏前期策划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前期策划阶段对游戏关卡环境的概念设计,是中期制作时在游戏引擎上最终实现游戏关卡环境的基础。对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的各个步骤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每一步骤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构成一个优化的流程体系,为今后的游戏关卡环境的设计制作提供借鉴,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寻找游戏环境创意

在一部动画电影的场景中,每一个物体、道具、建筑、景致都曾经是动画场景设计师头脑中的一个个零散的想法、点子和创意,动画场景设计师慢慢地把这些想法系统化的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动画场景。电子游戏的关卡环境也是一样。游戏的关卡环境最初只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头脑中的一个个模糊的、不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和创意通过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的组织和系统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可玩性的游戏关卡环境。一个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实际上就是一个游戏世界的创造者。

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的创意通常都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但是,游戏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往往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个虚幻世界的创造者,改变观察世界的视角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创造虚幻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必须学会使用非惯用的视角来观察现实世界,以达到重塑现实环境、使之转化为一个虚幻的游戏世界的目的。可以说,改变观察物体的视角,是把现实世界重塑为游戏世界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图一中,平常我们惯用俯视视角来看的树根,由于观察视角的改变,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视觉表现形态。这样,我们就通过视角的改变,把我们本已习以为常的现实场景异化成了具有独特视觉表现的场景空间。

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必须不断地练习用特殊的视角来观察他周围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异化为一个好玩的虚幻空间。通过对这些异化的空间里玩家路径等一些游戏玩法元素进行安排,一个游戏世界就会慢慢清晰起来。

另一个寻找场景创意的重要途径就是观看电影电视、玩电子游戏和阅读参考书籍。所有这些对游戏环境概念的形成有非常好的提示作用,因为这些作品里的场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概念体系,可以很容易地被借鉴过来而进一步设计成一个新的游戏环境。和不断地练习用特殊的视角把周围的事物异化成游戏空间一样,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也要不断地观察他所看的电影电视、所玩的电子游戏、所阅读的参考书籍上的场景表现来寻找创意灵感。

不断地重复练习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把用不同视角观察事物、分析参考资料里的场景表现常态化,是源源不断获得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灵感和创意的有效途径。

二、确定关卡环境的主题

一个关卡环境的主题,对于有背景故事和特定世界观的游戏来说,是由这个游戏关卡所对应的分剧情决定的;而对于没有背景故事、只有玩法的游戏来说,则通常是指这个关卡环境视觉表现的决定因素。关卡环境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某种天气状况,某个特殊地点等等,也可以是各种因素的集合。藉由这样一个主题,从而把游戏关卡中景物、建筑、道具、物体等等各种组分统一成一个整体。

例如,图二是《战神》中的一个关卡环境。这个关卡的故事背景是奎托斯要打败地狱中的重重阻碍,从而冲出地狱获得重生。那么这个关卡环境的主题就是由关卡的分剧情决定的,表现的是地狱这个特殊地点的环境。

而《面包房物语》这个游戏则没有任何的故事背景。从下图可以看出,“万圣节”是这个游戏关卡环境的主题,因为它决定了整个关卡环境的视觉表现。

游戏关卡环境的主题越明确,越有利于游戏关卡环境的概念设计。因为由于主题中各因素的制约,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的方向会显得非常的清晰,方便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设计出能够合情合理地体现游戏故事背景,并与游戏玩法类型相贴合的关卡环境。

三、设定关卡环境特点

有了明确的关卡环境主题后,就需要把关卡环境的特点确定下来,通常需要列明3到5点游戏关卡环境的特殊之处。在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进行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时,这个特点清单会帮助设计师明确设计内容的焦点是什么。换句话说,这个特点清单实际上就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在进行关卡环境创意时所要达到的目标。清单中的每一项特点,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都要在关卡环境的概念设计中有所体现。

一般来说,清单中列出的游戏关卡环境特点分为以下5类:

1、视觉风格;

2、技术标准;

3、玩法特点;

4、情绪特点;

5、故事背景/游戏世界观。

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通常会选取其中的某几类特点作为创作的焦点和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特点清单中列出的特点越多,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进行游戏关卡环境概念创作的时间就会越长。因此,清单中所列项目的多少与设计师的时间安排密切相关。

四、收集视觉参考资料

当游戏关卡环境的创意、主题、特点都确定下来之后,这个关卡环境的基本样貌也就昭然若揭了。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收集与游戏关卡环境的视觉表现相贴合的参考资料。

收集视觉参考资料是游戏前期策划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物件摆设的设计,到建筑样式的设计,再到图形细节的设计,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工作都离不开视觉参考资料的提示。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引导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创作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贴合游戏情境的游戏关卡环境。

按照参考内容分,一般需要收集以下5类视觉参考资料:

1、建筑参考;

2、景致参考;

3、道具参考;

4、布光参考;

5、美术风格参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预期目的。对于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来说,应该尽可能多的收集这5类视觉参考资料,因为每一类视觉参考资料对游戏关卡环境中各种组件和元素的设计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这五种类型的视觉资料,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就可以依照游戏故事背景和玩法的安排,创作出游戏关卡环境中的一草一木和各种玩法组件,建立起一个合情合理、贴合游戏情境的游戏世界。

五、建立视觉焦点

视觉焦点是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的重点所在,是一个关卡环境的地标性物体。在一个游戏关卡环境中,其视觉焦点应该非常醒目,以吸引玩家的注意。

建立视觉焦点在游戏关卡环境设计上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美术方面,游戏环境中的视觉焦点在完善玩家游戏体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玩家通过视觉焦点来分辨玩家角色在整个关卡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明确玩家角色在关卡中应该如何运动。因此,对于那些具有巨大游戏地图并且地图结构复杂的游戏,视觉焦点的存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它能够引导玩家顺利通过结构复杂的游戏地图。

图四是《上古卷轴》的一个关卡环境。由于《上古卷轴》的游戏地图巨大,所以关卡环境中的视觉焦点的建立就尤为重要。图中的高塔就是这个关卡环境的视觉焦点,在美术方面它是关卡环境概念设计图的构图重点,在玩法方面它起到了帮助玩家在游戏世界中定位、指引玩家角色运动方向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单玩家游戏的关卡环境会有多个按顺序线性排列的视觉焦点,这样可以引导玩家角色顺利地从一个地点走到下一个地点。而多玩家游戏的关卡环境中则会安排多个并列的、且各不相同的视觉焦点,以方便每个玩家角色在复杂的游戏关卡环境中轻松地分辨自己的位置。

六、视觉风格设计

视觉风格设计包含了对游戏关卡环境的基本视觉风格的选择,和对色彩、影调、空间、线条、形状等基本视觉元素的安排。

可以说,每个游戏都有着自己的视觉风格。有些游戏,对视觉风格的设计卓有成效,在基本视觉表现、色彩、影调等元素的安排上风格独特,这就会使这个游戏显得很突出,更加吸引玩家的注意。虽然不具有突出视觉风格的游戏不一定就不是好游戏,因为游戏的核心不是美术设计而是其玩法,但是独具匠心的视觉风格设计会帮助这个游戏在同类游戏中脱颖而出获得玩家的注意和青睐。因此,在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过程中,对关卡环境的整体视觉风格的设计和对各个视觉元素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七、结论

第2篇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概念电动车;设计

1、导言

目前燃油车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很多城市把此原因归为雾霾的主要引发原因,不管书不是主要原因,说明汽车尾气污染确实引起了人类的重视,随着家庭轿车越来越普及,车子尾气排放每日以吨计的单位释放在空气中,印象者人类的健康,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发展趋势,日益受到人类的关注,电动汽车是目前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个好办法。

2、设计调研

设计调研是设计开始的第一步,也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通过在上海、苏州等地的实际考察,包括日常生活的素材积累,和通过网络、书籍等收集的资料,构成了本次设计前期调研的主要内容。作为产品设计一向注重人、机、环境之间的系统关系,市场风格和发展趋势等。

3、设计选题

汽车自诞生起已有120多年历史,汽车工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明显、产业关联度大等,在发达国家多处于支柱产业地位。汽车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环境保护、能源短缺、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在洁净能源汽车大量使用之前,减少汽车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控制汽车保有量,同时改善燃油的燃烧并限制耗油量大的车型。然而,从世界范围看,汽车的保有量增长强劲,石油消耗居高难下,科学家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如果按目前的消耗水平,仅仅可以维持60-100年左右。此次设计的切入点是交通工具,通过不断的分析调研,我确定了--城市微型电动汽车这个设计的方向。

4、设计构思

方案一:这个方案的出发点是基于车的内外空间的互动性,车的两端可以向外拉出,这样整个车就会变成虚实结合的空间关系。这个车的定位是一款小型的观光车,所以我认为游客只在车内的空间是不够的,而内外结合的空间搭配比较适宜小型的观光游览车。

方案二:是一款户外场地用车,需要随时装卸一些物品及运送工作人员。门的开启方式,在户外可以起到遮阳伞等作用,仿生的外观设计,让整个车身更生动。

方案三:这个方案是一款城市用小型电动汽车的构想,电动车在现代城市中被更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整个车由转轴的结构联想而来,中间部分可以向上抬起,使车内的人视野更好,在行驶过程中有更佳的心理感受。

方案四:这个方案也定位为城市用微型电动汽车,因为城市生活给现代人很大的压力,所以我想让人们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给人一种像春天那样温暖、舒适、温和、生机盎然的感觉,所以提出了“春”这一概念,然后提取春天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含苞待放的花朵”来作为整个创意构思的基础,再运用花朵自身的许多特点来真正使产品达到预想中的“春”的感觉。整个设计有此展开。

5、设计优化

5.1方案的筛选

最终确定方案四为我的最终方案,是因为这个设计从关注人的根本感受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出发,这也是做任何设计的出发点,也更想做出一款贴近生活的,个性、时尚的微型城市用车。对于这三个方案,之所以没有选择也是基于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因为方案一的出发点是可以的,但是再深入考虑无论在整体的尺寸还是具体的细节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方案二与方案三有点在基本定位的前提下对于具体的适用人群和操作方式、人机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宜再继续的地方。

5.2方案调整

由最初的草图调整到后面的形态,改动比较大的是轮间距,和整体形态的线条感觉,在反复的草图过程中,觉得轮间距缩小可以让整个车看起来紧凑和饱满,这样的形态也更符合城市用小型车的要求,给使用者更舒心的和亲切的感觉。开始的构思草图比较硬朗,这有些脱离最开始的定位―――春天给人的温暖的感觉,这样硬朗的形态给人的感觉有些尖锐和不友善。所以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产品定位和人机关系,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作出方案的部分调整。

5.3方案的深化

5.3.1前脸的调整是比较大的,反复调整以适应车的整体形态这主要是对车灯的修改,车灯是车的眼睛,像人的眼睛一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5.3.2顶面玻璃做成两层,类似百叶窗的方式,两层之间开启的缝隙大小控制进风度,车顶玻璃中间的形态来源于花蕊的造型,由原来的方直线形态调整为之后的曲线形态,这样与整车形态产生呼应而给人感觉比较自然和生动。

5.3.3车轮最终定位外置暴露,故意增加车轮的宽度来加强车的稳定性。

5.4方案的确定

设计定位为城市微型电动汽车,希望这个设计可以带给人们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的感觉,整体的形态选用了春天里的代表性元素―――花朵,来展开整个设计。经过反复的调整,最终确定为现在的形态。

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说一个车,没有争论,没有修改,完全按照设计开发周期去设计,设计也不会有各种各样的延期,包括供应商这块也是会各种各样的变化。很多因素的结果,为了做好一款车,这就是设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姬瑞海,俞荣标.轻型电动车的创新设计思路[J].包装工程,2008,08:176-178.

第3篇

在一座大都市中,不需要在这里居住许久,也许仅仅遇到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就可以感受到她繁华的气息。然而,一个商场,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更有着城市繁荣昌盛的代表性。商场的外环境,作为城市空间和面貌综合体的一部分,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了很大的画面,因此,商业空间的活力给予城市令人兴奋的时尚精髓。

商业建筑是人们用来进行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公共空间环境。它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现代城市商业文化、城市风貌和特色的重要场所。光谷商城是结合武汉的历史文化,发展前景等条件,运用相关设计理论进行的实践创作。笔者有幸参与了整个方案的室内空间设计及形象塑造,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商业性建筑有更多的认识和不断地提高。

商业营销环境的装饰和布置能够创造具有魅力的美好形象,帮助商业营销环境推销商品,显著增强商业营销环境的企业竞争力。随着商业的兴旺发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商业营销环境的装饰和布置需要周密考虑和巧妙筹划,又需要有高度的创造性。目前,国内许多商业营销环境,特别是大多数中小型商业营销环境和个体商摊,不具备进行豪华装饰和布置的经济实力和条件,这就需要少花钱多办事,把钱用得最经济、最有效。只要在装饰设计时能够根据商业营销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别具匠心的构思,就能获得理想效果。

2商业空间外环境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1人流体系设计

设计步行街本质上是设计人流,人流导向设计是商业步街的主体。商业步街中的业态分布和功能布局必须要尽量吸引客户经过每一个可能的店铺。

(1)以餐饮娱乐引导人流

加强商业建筑与周围区域的联系,公共空间尤其是入口空间,其开放程度越高,就越能够增进商业建筑与城市的交流,提高商业活动的亲和度和竞争力。因此入口公共空间的状态对人流引导起到关键作用。

武汉光谷商场出入口明确而集中,主要人行入口前分别设置楼梯与坡道,将主要餐饮区设置于主入口处,以西式快餐与特色餐饮为主;梅龙镇新都会在不同方向上沿城市性主干道和次干道设置多个出入口。其中城市主干道莲花南路设置两个主要的人行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成为城市空间向内部空间的自然过渡。大拇指广场的主要人行入口设置在城市生活性主干路芳甸路上,主入口的正面对景是整个空间序列的主题核心“大拇指”雕塑。

(2)注重空间的序列化设计。步行街设计的核心应体现两点:一是如何让人长久驻足;二是如何使人走遍全程。商业步街中的人流速度最慢,人情味也最浓,人在步街中的行为特征体现为逛而不是走。通过空间序列化设计,形成商业空间中的合理人流动线与聚集点,提高商业空间的流动性以及尽可能高的商铺价值。路径、节点、边界与区域提供了开放步街的基本设计模式。

(3)减弱楼层商业系数。按照商业规律,商铺租金随着楼层的增高成倍数递减,在商业步行街设计中,在保障底层店铺最大化的商业效益之外,还应当特别注意高楼层商业店铺的商业价值,进而实现整体商铺的均好性。

2.2空间要素设计

从步行街的空间构成要素看,随着近几年美国捷得商业建筑事务所的产品在世界遍地开花,捷得的商业设计品牌也因此得到一致公认和瞩目。我们需要借鉴的不仅是其看得见的独树一帜的曲线化的布局形态,更重要的是对空间中所承载的热烈商业氛围与熙熙攘攘人流的思考。捷得定律的根本出发点可总结为:创造独特体验。在现代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体中,步行街空间往往会与机动车交通的通道发生交叉,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在交通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各空间各得其所。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在人车流交叉处使用了步行斑马线与路障,保障人行与车行有条不紊。

3武汉光谷商场外环境设计

3.1武汉光谷商场外环境设计的背景

(1)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开发区。武汉市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6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湖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交通发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光谷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别称。这里是中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及光电器件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湖北省、武汉市在全国较早进行转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探索。

(2)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坐标城现状。随着光谷科技新城的发展和路网的贯通,日益抖落尘埃,彰显出它本有的价值。作为光谷核心区坐标性建筑及二环线内品牌物业的光谷?坐标城,将拥有15万平米多种物业形态复合型商务区,步行商业文化街自西向东贯穿项目用地,成为商务区和居住区连接的空中桥梁;而超五星级酒店、酒店式豪华公寓的入驻,西边商业大街写字楼的林立,将使它摆脱单一的物业类型,当之无愧地成为光谷工业园和科技园中心、商业和商务的核心。在这里将做到办公、生活一体化,成就居者的事业梦想的同时,亦将成就居者的生活理想。

3.2构思创意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仅仅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盒子里面。我们每一个有相同或者类似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人,所有用的小盒子又被装在一个大盒子里。这个大盒子的外面可能还有无数类似的盒子,而它们又被包括在更大的盒子里……一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这个属于自己的小盒子。生老病死,幸福和伤痛都发生在自己的盒子里。只有拥有情感的人才能幸福,因为,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状态。在如今复杂而充满冲突的城市空间里,希望我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唤回人们对情感的放射和采集。

3.3具体设计说明

(1)空间设计

光谷坐标城位于光谷高新开发区,坐落在城市主干道关山大道和南湖大道的交叉口东南部。北接武汉(下转第150页)

(上接第177页)科技学院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西临光谷软件园,东边与光谷坐标城的居住区相邻。具有十分优良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并且有浓厚的校园气息,可谓集文化形象、投资、自然景观、运营为一体的优质地块,日益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和居住者。并且具有非常方便的交通功能,更是光谷展示精彩的点睛之地,宣传坐标城的一张名片。

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的便捷,我将设计分为了空间体验区,光影感知区,自然交流区等,各个区域之间相融合,可以更好地烘托出商业环境的优势。

(2)景观造型设计

第一,景观中光谷开发区整体形象的保留。由于位于光谷开发区的中心,通过对整个光谷区的形象的延续,使光谷商场外环境保持与其它商业中心的整体性,在感觉上产生相互联系。

第二,几何符号的提炼。每个人的生活和阅历像不同的盒子的串联并联等抽象空间关系,根据这一主题的提炼,抽象出以方形为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形态,在设计中使之融合进来,并加以表现,让商场的外环境在与保持与其它商业中心的整体性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形象特色,让人在思考和回味的同时对光谷商场有一个美好的认识。

第三,创意元素的运用。外环境中可以导入一些创意元素,例如红色灯盒、带型石膏廊子等,这些创意元素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商业空间的时尚感,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景观雕塑,成为风景同时也成为商业活动的记忆。

(3)色彩设计

对于整个商业建筑空间色彩设计而言,也主要是采用武汉市城市色彩的主色调暖灰色。主要色系浅灰色为基调,再因其他设施的加入。在铺地设计中,遵照材质的原本色,以烘托商业建筑内部的多彩,并在琳琅满目的商业气息中起到透气作用。

4结语

对武汉光谷商场进行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不仅为了商场运营的成功,更为了给整个光谷开发区乃至武汉市增添一笔亮色。在设计中,不能忽略一下几点:

(1)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2)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功能。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3)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

第4篇

【关键词】赛博基础设施;学习环境:赛博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018-05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何构建新一代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以之为基础的新型学习环境,成为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新阶段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对学习环境及其设计的理解提供了新可能。近年来数字化学习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实践。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仅有这些信息技术工具并不能确保学习的质量。因为这些工具缺乏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无法起到1+1>2的协同与优化效果。只有把这些数字化工具在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上进行整合集成,才能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而赛博基础设施的崛起及其构建的赛博环境则给我们提供了可能。

一 赛博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内涵

1 赛博基础设施的概念

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显然已给教育和学习的所有领域的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力量将彻底改变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面貌。我们过去在超级运算和高性能网络上所付诸的努力正在被纳入一个更为广阔和更加具有整合性的愿景,那就是功能更强、无处不在、简便易得的赛博基础设施。赛博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合的大型科教平台,是由大量先进计算资源、多种教育应用软件、一系列高速互联网络及专门技能所构建的,它以高性能运算、大规模存储、数字化通信与个性化交互为基础,把技术手段、数据信息和人力资源完美融合在一起,把“人”的因素整合进来并放在核心位置,不仅使显在的工具手段和数据信息的共享变得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使隐性专业特长的共享成为可能,它超越了技术本身,演化成一个以“人”和由人组成的“共同体”为中心,在软件与硬件系统、分布式计算、各种数据资料、通讯技术、协同工具、研究共同体等多者之间实现相互联结的杠杆,从而打造了一个无缝链接的整体技术平台,各种社会机构可以借助它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巨型知识网格平台和公共知识服务体系。

2 赛博基础设施的优势

赛博基础设施作为新一代教育科研平台,具有以下几大显著优势。(1)技术推送:大规模存储可以让科学家以更加经济和更加可靠的方式从大型科学设备那里获取数据信息;快速、廉价和无处不在的高性能网络足以让研究人员递送超大数据量的数据信息,借助于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网格运算,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对运算结果进行广泛分发;各种具有高灵敏度的探测和挖掘设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数据卷和网络数据集中。(2)社群牵引:赛博基础设施的颠覆性力量不但已经在所有研究领域内得到了展现和证实,而且对研究人员参与科学研究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着新型科学研究方式的涌现以及新型科学共同体的生成与发展。人类基因组测序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影响就是典型例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呼吁要更多地进行以数据为驱动的研究,要充分发挥不同种类数据信息的作用,开展跨学科研究。(3)专长拓展:赛博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让科学研究人员在科学计算的每一个方面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从如何开发软件程序来推进对某一科学问题的深层理解,到如何由先进计算机和其它科学仪器组成的大规模设备集群的运转等等,都是如此。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现在正打破时空和学科边界被科学共同体广泛共享。

3 赛博基础设施的教育价值

社会各界对赛博基础设施之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加,教育界自然也不能例外。赛博基础设施作为新一代科教平台拥有的这些优势,为新型学习环境――赛博环境的创建,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教育与学习变革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因为赛博基础设施不仅改变着科学自身的面貌,也在改变着科学教育的面貌。赛博基础设施让教育和学习超越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界限,真正实现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相互整合与协调发展;让我们能够对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质性与量化的记录,并反馈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从而打造一个终身学习的生态圈;赛博基础设施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并让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教师,从而使“教学相长”成为现实;赛博基础设施不仅让有形的物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更加便利,而且还让对无形的隐性经验的共享成为可能,从而打造了一个具有超循环结构的学习共同体。正如Bernadette Longo所言,赛博基础设施营造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已经和制度、学生、教师一起,成为推动学习方式变革与教育范式转型的四大催化器之一。Daniel E.Atkins指出,赛博基础设施营造的知识环境对教育有着非常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其最重要的价值莫过于大大推进了教育和学习机会的平等与多样化。赛博基础设施可以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接入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包括导师、专家、在线教育活动、游戏和虚拟环境――同时还给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可以与各种专业化的科学手段进行交互,比如科学模型、建模与模拟、数据集合、传感器以及其他各种设备。同时,赛博基础设施还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让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而且准确地跟踪、评估与记录,这让我们对超大规模范围内的各式各样之教育与学习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成为可能。显然,这将为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们带来更好的资源、更多的可能以及更大的挑战。

二 赛博学习环境构建的方法论

1 传统学习环境构建的方法论局限

由于传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系统和平台缺乏系统集成的观点,他们的独立构建造成了“信息孤岛”问题,各种平台和系统之间缺乏配合与衔接,使得在对其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功能最大化。同时,使用传统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学习环境大多是孤立和封闭的系统,不仅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不同阶段教育和学习之间的界限分明,而且面向的学习者也是特定的。这种封闭的学习环境尽管对那些拥有信息技术设施与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而言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于那些没有信息技术设施、数字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者来说,将进一步扩大不同经济社会阶层和不同学习能力之学习者相互之间的差距和数字鸿沟,不利于促进教育和学习机会的平等。因此,以系统观点构建开放性、集成性的新型数字化学习环境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尽管赛博基础设施的泛在和互联性质让我们构建这样一种新型学习环境成为可能,但如果没有新的方法论指南,而是沿袭过去分析还原的思维,走孤立封闭的老路,这一任务的完成仍然也不可能。

2 赛博环境构建要以复杂系统方法为指南

赛博基础设施作为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具有高度整合性的统一技术平台,它把技术手段、数据信息和人力资源等各种要素集成在一起,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此,以之为基础构建赛博学习环境必然也要采取复杂系统的思想作为基本的方法论指南。事实上,复杂性无处不在,在自然科学、技术、经济学、管理和政治学中,简单线性思维显然已经过时。因此,作为人类自身再生产领域的教育和学习也必须摆脱简单线性思维模式的桎梏,全面走向复杂性。真正意义上的赛博学习环境的创建要能够做到让教师和学习者生活在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学习世界,时刻处在有序和混沌的边缘。过去几十年间,非线性复杂系统的一般方法已经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中、在特定的观测、实验和理论条件下得到了发展。复杂系统探究方式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适用于讨论诸如大脑这样的细胞器官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因此其自然可以用于以大脑为基础的教育和学习研究。

3 面向教育和学习研究的复杂系统方法

对于教育和学习研究来说,非线性复杂系统方法的核心要点在于:如果将大脑被看作一个神经细胞的复杂系统,那么它的动力学也就假定由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数学来描述;计算资源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对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进行计算处理和建模模拟成为可能;对于处理包括教育和学习这样的复杂系统来说,协同表现为一种较为恰当的策略;在复杂系统的方法论框架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行为可以用由教师或学习者的子系统(比如教师团队、学习者团队等)的非线性(微观)相互作用引起的(宏观)序参量的演化来解释;尽管教师和学习者个体的行动都有其个别的意向性和计划性,但整个教育和学习活动在整体和全局上的发展趋势却是由个体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从理论上讲,以复杂系统方法经过系统集成的赛博环境可以给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一种从现实到虚拟的无缝联结,让他们无障碍地发起并完成一系列具有整合性质的学习项目与任务。

4 要以社会系统工程的方式构建赛博学习环境

赛博学习环境的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要素,并需要来自多方面的通力合作。赛博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物理的和虚拟的空间、教师、学生以及院校基础设施等各种相互依赖的因素,把它们整合协调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建出一个对教学和学习来说有效的环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赛博环境不仅是一个学习环境,而且是一个专业发展环境,因此他们要学会如何使用赛博环境,在教学设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从这个环境中受益,学生能学有所得,教师能获得专业发展。我们认为,赛博学习环境的成功创建与持续运转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不仅要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术工具,而且更重要是让他们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与学习观,并实践各种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2)要整合各方面的支持,并使其持续不断,比如技术专家和教学专家、同侪学习共同体、学校的各种激励机制等,并把其作为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3)大力推动跨学科的专业发展机会,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与协同,在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流和碰撞中促进教师和学习者的发展。

三 赛博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

1 赛博学习环境的基本架构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下,运算研究协会(Computing Research Association)了一份题为“面向未来教育和学习的赛博基础设施:愿景与研究议程”的研究报告,对基于赛博基础设施创建面向未来的学习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新型赛博学习环境的构建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对传统学习环境构建进行重新概念化。因此构建一个赛博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是创建赛博环境的首要任务。我们以传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原型,尝试构建了一个赛博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一概念模型以赛博基础设施为基础,立足于高性能运算开发出来的海量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包括LAMS和Moodle等开源系统在内的各种开放性与分布式学习平台为支撑,借助数字化通信,不但营造了一个数字化的学习共享空间,还让学习者可以进行基于社会性媒体的个性化交互。在这个概念模型中,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构成了赛博学习环境的核心。它结合了新兴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工具以及新崛起的学习科学这两方面的研发成果,以海量资源的数字化为依托,对各种教育与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集成与创新,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图书馆、课程资源开放与集成、学习支助、教研支助和科研支助等多种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整合。

2 赛博学习环境的核心: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

赛博环境对传统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的最重要突破就在于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共享的数字化学习空间。但是,它给学习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场所,而且是一个新的时空学习环境。它既是一个物理层面上、可以触摸的实体对象,又是一个心理层面上、具有隐喻性质的虚拟对象。通过对技术手段、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集成,赛博基础设施营造的赛博学习环境,尤其是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空间环境的整合与会通,实现了虚拟和现实这两个世界的统一。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教育者为了帮助学习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精心设计的,不同的空间结构体现了不同设计者和构建者各自的教育价值观和学习价值观,同时也可以促进学习者在对其应用过程中形成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才认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并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物理意义的空间概念,同时,还是一个体现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相互之间人际关系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空间形态。

3 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系统集成性

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使用各种高技术装备构建起来的协同、交互式学习空间与环境平台,它通过实体空间和虚拟系统的相互结合的方式整合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和工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以达到促进学习者个体及小组学习的效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最重要的特征是在赛博基础设施这一统一开放的技术平台上进行的数字化的系统集成。它用一个空间场所整合了原来分布零散的教育资源、服务和工具,并使其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不同机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不同教师和职工的相互支持,促进学习者通过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实践共同体的组织框架内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并利用丰富的资源实现学习者的资源共享,在分享有形资源和显性知识的同时传递和丰富在共同体内部的隐性经验,以人际之间的交互为纽带,不断推动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动与转换,以隐性知识推动显性知识走向深化,在显性知识深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纳隐性知识并促使其向显性知识的方向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习者更加深层的学习、交互、研究和创造服务。因此,一个合理、有效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创造新的途径,使他们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得到更多的学习支持,促进他们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思,进而有效地促进赛博学习实践。

四 赛博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

学习者在具有高度集成性的赛博学习环境下,不仅能够实现对各种海量信息资源中的目标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别、提取和解读,而且还可以达到对信息加工和学习结果的深入理解和有效整合。而之所以能够如此,缘于赛博学习环境具有的以下两大基本特征。

1 开放性

作为一个统一开放的技术平台,赛博基础设施打造的赛博学习环境是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和多种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以教室为代表的学习环境的信息通讯功能,彻底推倒了横亘在传统教室四周的围墙,突破了传统封闭式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打造了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传统教室的四面围墙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画上了一条黑白分明的界限,赛博基础设施所创造的新型数字化学习环境则与传统的封闭式学习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它所打造的这种学习环境消弭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者之间的鸿沟,更加符合时展的特点和学习者学习的需要。最主要的是,赛博学习环境把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从传统的对信息进行演示和传递的工具转化成为促进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和自主学习的工具,它将焦点从传统的对技术手段的关注回归到了学习者的知识学习与自身发展上来。因此,基于赛博基础设施构建的新型学习环境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它通过集成各种以虚拟建模与模拟为主要特征的赛博技术工具,使自身具有了存储信息的大容量性、超文本链接的可选择性、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等,同时它还打破时空阻隔,实现了进行人际交流的共享性、人机交互的个性化与可操作性。赛博基础设施所打造的新型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打造了一种丰富而有趣的学习情境,创建了多种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导航系统,同时还建立了灵活多变的互动交流与学习反馈机制,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练习具体的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反馈及时发现自身学习情况并做适当调整,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赛博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开放、系统、多元的新型学习环境,可以由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真正实现学习者自主性、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

2 分布式

除了基于统一技术平台而具备的开放性之外,赛博学习环境还整合了虚拟情景与现实环境,把硬件、软件以及人力资源恰如其分地整合到一起,真正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尽管赛博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室环境为基础,但它却仅限于单一的教师空间,而是教室、实验室、家庭与社会的完美结合。这是由赛博基础设施具有的泛在性决定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赛博学习环境具有分布式的显著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非集中式的信息资源存储,赛博学习环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资不只局限于某一个独立的物理空间,而是分布在学习环境的不同角落,这些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运算和数字化通信能够被学习者迅速提取和共享,云计算就是典型代表;(2)非限制性的空间区域,赛博学习环境突破了传统学习环境的时空局限性,使师生跨越时空进行教学、学习和交流,其中协同实验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3)广泛性的主体参与,赛博学习环境突破了传统学习环境的局限,为更多的人们提供了参与的机会,真正实现了广泛的主体参与。赛博环境具有的这种分布式特征打破了传统教室围墙的集中式局限,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打破了的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学习环境的界限,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内容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真正体现了其对教育改革的革命性意义。

五 赛博学习环境的意义与价值

赛博学习环境对于教育和学习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赛博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互都以在线模式进行;无处不在的赛博基础设施与工具大大拓展了人们对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意识,灵动的传感器件和设备到设备式的通信交流成为司空见惯的常态。借助于高度协调、动态变化的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基于赛博基础设施的赛博学习环境可以让学校、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做到:增强教育学术共同体相互之间进行交互、协作及开展研究的能力;以新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交互性和体验性方式支持教学和学习,在线和泛在成为学习最显著的特征。

赛博基础设施及其营造的赛博环境为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机遇:协作学习:复杂问题可视化;发现和创建新的学习资源以促进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科学、准确、实时地追踪、评估与记录学习过程和结果;制定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环境。它所营造的这种新型的泛在学习环境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家庭、工作场所及社会等多种环境整合在一起,推动着我们超越教师/学生以及课堂/实验室的旧教育模式,消弭不同阶段教育的界限,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世界,让人们把学习视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研究超越了狭隘的课堂和学校等正式环境的局限,真正步入了一个更为有趣、丰富、宽阔的新情境,即“在时间上持续终生、在空间上全方位学习”的新境界,从而切实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和传统的基于第一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相比,作为第二代信息高速公路的赛博基础设施的规模、成本和灵活性让任何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必须摒除自我中心主义的各自为战之旧传统。赛博基础设施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求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而改变了学习的组织结构,从而涉及到更为深层的跨越学习与组织边界的以协作与共享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文化的创造,使学习者摆脱了传统学习中主客二分、静止不变和机械呆板的学习方式,并由此产生出个性化的“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式的学习实践,走向借助于集体智慧,以社会建构的方式创造新的知识、尤其重视对隐性知识的学习及转化,进而推动和发展以人为本、“我参与故我在”的集体社会建构型学习实践。

第5篇

一、环境设计及生态理念的概念

(一)环境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又叫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室内、园林、建筑、城市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美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力学、光学、建筑学等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施工对象环境方案的开发与设计行为及其过程。

(二)生态理念的概念

生态理念是指在进行一项设计或开展一各项目时,既要确保设计对象和设施的功能正常,又要积极遵循自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降低设计方案实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生态理念具有高效性、持续性、多样性、循环性等特征。

二、环境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指导原则

在环境设计过程中,要在科学理论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地利用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材料为环境设计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艺术设计与参与原则

生态环境是许多要素和条件构成的综合整体,进行环境设计过程中要采用艺术性的思想和眼光去进行构思和设计,使得设计出的作品符合环境要求,又符合技术审美标准。

(三)尊重自然原则

环境设计中,要积极把握和尊重大自然自我维护、自我恢复的能力,尊重自然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增强设计作品的和谐型、可持续性。

(四)4R原则

也即在环境设计中要遵循再利用原则(reuse)、可再生资源原则(reduce)、新环境创建原则(renewable)和循环利用原则(recycle),实现对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合理开发,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尽最大可能的实现回收循环利用。

(五)最小干预原则

在进行环境设计中如果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努力采取多种积极手段,把外界的干预和影响降至最低,维护好原有的生态格局和面貌。

三、环境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引入和应用

(一)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强化生态理念的指导

生态理念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环境设计中对生态理念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生态学原理知识的学习,加强生态理论对环境设计的指导,在设计手法、设计方法上下功夫,让生态设计成果更好地体现和促进生态理念的发展。

(二)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在环境设计中应积极尊重原始生态的运行规律和自我净化、自我恢复能力,坚持既保护又利用的原则,尽量使用天然绿色的设计和建筑材料,做到因地制宜和循环使用,积极保护自然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可再生性,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协调和相互促进。

(三)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对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

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再利用和在开发的问题。例如:在街道、广场等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雨水搜集系统,充分将雨水进行净化后用于灌溉、洗涤等方面。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利用当地现有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等,在大大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TRIZ理论 环境设计 创新与发明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TD6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62-01

第一章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设计,进而装扮生产与生活空间,达到美化生活环境,展现生活品味的作用,使冰冷的建筑与房屋有了色彩与温度。

本文通过选取TRIZ相关的理论哲学与设计原理,结合环境设计中的典型案例,研究不同环境设计中所运用的不同方法与原理,寻找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与支持,使环境设计的方法与创造更有理可循。

第二章环境设计概念体系与TRIZ理论

1、环境设计概念

环境设计是针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利用艺术的处理形式,以施工技术为支撑,进行设计改造与创造的实用类艺术学科。环境设计利用对空间的整理与组织、空间界面的艺术处理,其中包括空间围合立面,墙体、柱体、门窗等,运用软装配饰,自然与人工照明、造型、具有一定符号特点的设计形式语言,搭配植物、水体以及相统一的功能性设施,使人们生存与居住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展现出特定的氛围与风格,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与视觉审美上的需求。

2、TRIZ理论

在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首先,无论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与否,其中均有一定的规律与模式。其次,设计创造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设计与创造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而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冲突等问题也成为了这一进化过程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章TRIZ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本文选择适用于环境设计学科的部分原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针对不同的原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更好地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

1.分割原则

该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将物体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并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并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在环境设计中,常常用到这种设计方法来进行空间的围合于分割,使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再单一,为空间增加合理的功能属性,丰富空间变化,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例如在办公空间会议室设计时,为了节省空间,常常将大小不等两个会议空间串联布置,中间使用可移动或可拆卸式隔断进行空间的分离。在平时,两个会议室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在遇到参会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会议室隔断各移动至墙体两侧,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会议空间,使空间使用较为便捷。

2.不对称原则

TRIZ理论的主要表现在将物体的对称形势转换成为不对称的形式,如果物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那需要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这类的实例在环境设计中有较好的体现,为了增强设计对象的形式感,设计师在设计师常常尝试采用不对称的设计语言表现设计理念,阐述设计概念。利用不对称的设计原则,使设计相对活泼生动,具有变化性,设计语言更加丰富。1996年竣工的跳舞的房子是由著名设计师法兰克・盖里设计的。该建筑在设计舍弃了传统建筑正方的特点,而是将其中一柱形建筑进行了扭曲,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语言,与相邻的柱形建筑形成对比.

3.复制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复制原则也应用到了大大小小的设计中,之中包括利用相同或相似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设计形式,也有抽象设计符号进行符号的放大缩小,再进行复制排列,以及变换复制品材质,但保持复制品基本符号元素与语言的设计案例。大到建筑的设计,小到一个杯子纹样的设计,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通过元素的转变,复制形成的设计。Thomas?heatherwick在中国世博会设计的英国馆,整个建筑由六万多根“触须”围成,每根触须两端有一些LED发光点,在系统控制下可展现不同的图案与不同效果,整个空间通过大量柱形元素的复制,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

4.改变颜色原则

在设计时可尝试改变物体或外部介质的颜色、透明度,在观察较为模糊的事物时,可利用染色剂,若已采用,可添加荧光粉。在设计中,为使空间更加丰富,活跃空间氛围,设计师常常会采用改变物体颜色的方法来丰富空间层次。

根据不同空间属性、使用习惯与要求,设计师会选用不同颜色来丰富场景变化,在统一的色彩中寻求变化。在仪式性场所,如教堂等,利用彩色玻璃,营造神圣的意境。除此之外,不用的空间属性选用的色彩倾向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幼儿园在设计时常常才有较为活泼、鲜亮的色彩,医院以白色与绿色为主,偶尔点缀黄色、橙色来帮助打破冰冷的空间氛围。

5.一致原则

同指定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应当用同一(或性质相近的)材料制成。环境设计中一致原则也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法。为保证空间展现更加协调有序,避免杂乱无章的空间效果,在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时,尽量保证空间材质的一致性与统一性或相似性,通过合理的材质选择,可以帮助协调空间氛围。

第四章结论

本文针对环境设计中的相关设计方法与应用问题,解释了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持,应用TRIZ理论的相关工具结合环境设计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环境设计中,可运用分割与拆出等原理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进行创造与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元素与物体的复制变形与排列,材质的替换与重组,介质一致等设计方法,得到更有价值的设计成果。应用证明TRIZ理论能够解决环境设计中的矛盾与冲突问题,可有效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当然TRIZ理论对于环境设计的帮助也不仅仅只有本文所阐述的这些。

参考文献

[1] 吕忠园.TRIZ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 2012.

第7篇

无论是哪一种设计,其主要目的都是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带着实际问题开展设计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该文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模式入手,阐述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

问题导向;环境设计;教育教学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环境设计还是环境设计教育,都应注重问题的解决,即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自我感官而轻实践应用

随着环境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相对增加,对于学生的定期习作难免有所疏忽,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批改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从自身感官出发,过于注重图面效果,作业看上去十分美观,但内容比较空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生把设计与艺术的概念、应用混淆了,过分注重艺术的美观,却忽视了设计讲求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设计对象的实际需求。事实上,在环境设计中,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平衡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当我们无法掌握这一平衡点时,应当更为注重设计的本质目的,也就是设计的内容、设计的意义,而非以自我感官为中心,随心所欲地进行图面形式的设计。

2.重书面表达能力而轻语言表达能力

当一份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把设计概念、设计理念与设计内容表达出来,此时就需要设计者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书面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强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某些好的设计理念无法通过图画或文字在纸面上表达出来时,就需要设计者运用精简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思维将这些设计理念表达出来。但目前部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缺少这种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不了解自身设计能够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平日的练习中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三、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明确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设计教育模式,就可以对学生开展这一方面能力的专项培养。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发现问题这一步,应当对学生捕捉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对于设计者而言,创意、灵感大多来自发现问题的瞬间,特别是对于未被发现的问题的捕捉,然后设计者以捕捉到的问题作为设计基础,建立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学现场存在的潜在问题,引领学生发现和感受因设计不合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提升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2.借助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提出问题这一步,应当对学生概念延伸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大部分问题都有很多解决方法,也涉及诸多领域,甚至大部分是与环境设计专业看似无关的领域。因此,培养设计者的概念延伸能力,能够有效拓展设计者的知识储量与视野。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需求方的位置上分析和了解其实际需求,然后进行设计工作,改变在设计过程中从自我感官出发、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

3.学习成功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专项培养。环境设计重在解决实际需求问题,对实际需求问题的分析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够为设计提供强力的支撑。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加强与优秀设计公司的合作,利用设计公司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这一步,应当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最终选择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应用与实践中应当形成问题导向意识,深度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里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从学生个人出发,而是以人们的实际需求为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5.明确逻辑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实际需求的反方向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以全面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画设计图,无法将设计概念全面表达出来,是难以真正解决实际需求问题的。

结语

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忽视设计对象实际需求的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针对性教育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借助角色扮演、与知名设计公司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能力。

作者:石永婷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宁夏民间艺术;符号;对策研究

符号是一种复杂的概念,对于符号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象征一定意义的文字或者图形及图像、声音的组合,还可以是一种思想及文化。简言之,符号就是能够表达或者预示某一事物的标志。

1宁夏民间艺术符号概念

民间艺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精髓,利用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精神一直进行传达,能够调动人们的联想,可以说是特定事物蕴含的抽象意义。而民间艺术能够成为符号,是因为它是所有符号系统的主样式,比如色彩、造型、图案等均是在物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此外还有与其紧密联系的抽象内容,比如民间艺术内涵。因此,民间艺术符号与符号的“所指”、“能指”属性是一项的。宁夏自古以来是我国东西交通的要道,孕育出古老悠久的艺术文明。宁夏主要民间艺术符号主要有剪纸、雕刻、泥塑等。这些特殊的艺术符号代表了宁夏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及文化遗存,在环境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宁夏民间剪纸造型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宁夏民间剪纸具有自由透视的造型特点,在环境设计中应用其这一特点可以呈现出一种清新的视觉语言,促进环境设计回归自然,这种应用打破了传统环境设计中“近大远小”的规律,会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在环境设计中引进剪纸自由透视造型设计理念的手段主要有两种:①在空间内外关系的表现上,宁夏民间剪纸能够透过一种物体看到另一种物体;②在前后关系的表现上,宁夏民间剪纸利用视点围绕手法,能够描绘出物象的所有侧面。宁夏民间剪纸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在环境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虚实互动,促进信息能量传递的效率。在环境设计中不仅要看到“实形”,还要看到“虚形”,促进阴阳的相互依存,实现阴阳互补。在环境设计中合理应用民间剪纸的阴阳观可以为其环境设计师带来新的设计思路,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设计效果。

3宁夏雕刻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城市的广场的绿地及居住等地区环境设计中都运用石雕艺术进行,随着现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艺术的不断发展,雕刻艺术也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高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运用宁夏雕刻艺术这一民间艺术元素的时候要注意与相关联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审美要求,另外也能发挥出雕刻艺术独特的魅力。

3.1雕刻艺术在宁夏清真寺应用

宁夏的清真寺中很多地方设计采用了传统的石雕工艺,这种石雕工艺能够赋予建筑的纹样与色彩生气和活力,让建筑更加具备质感与美感。其中,在清真寺的石雕中砖雕工艺、木雕工艺、石膏雕花的工艺以及琉璃工艺最具特色。①宁夏砖雕工艺是清真寺装饰的重要元素,因为具有户外的耐久性而被大量的使用。砖雕一般在宁夏的伊斯兰的建筑中多用于脊饰和影壁墙的装饰,主要的构成材料就是青砖及异型砖,一般通过烧制人后打磨再落样最后雕刻等复杂的工序完成。②宁夏清真寺的木雕的装饰一般用于寺内的廊柱及顶棚等部位。木雕具有工艺图案强的特点,因此可以做高浮雕也可以做透雕等各种不同的效果,可以以平面的形状凸显也可以以低浮雕的形式表现。③石膏雕花也是宁夏清真寺的特有元素。石膏雕花主要有石膏组花和镂空石膏花及石膏花带等三种类型。根据大小不同及形态的不同可以用在不同的环境中。④琉璃花雕本来是汉族的传统的手工艺术,后来被伊斯兰教建筑进行借鉴并进行发扬光大,广泛地应用于清真寺的顶部及墙面和檐部。琉璃花雕具有耐久性和釉面光滑的优点,因此能够表达出色彩自然的光感。宁夏的四旗梁子的拱北,建筑的封顶等全部都是采用的琉璃的艺术,主要的色彩一绿、青及蓝为主要,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环境氛围,在地域环境设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2宁夏雕刻艺术在园林、人行步道、广场等设计中的应用

石雕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山石与水景及花卉等相组合的方式,石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及连接的作用。园林石雕艺术能够将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好的表达出来,一般石雕在园林环境设计中侧重于装饰性,有些石雕艺术品会结合植物进行装饰。因此,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注意选用石雕的体积要合适,石雕产品的色泽及纹理是园林环境设计中要首先注意的,只有恰当的运用石雕产品,在园林环境设计中才能增加层次感,起到更好的衬托作用。街道花园及人行步道的石雕作品,要求不仅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还要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将城市的品味进行提升,形成新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环境设计概念。石雕艺术在广场设计中一般是表达纪念的主体,纪念一些与城市有关的人物等等。一般而言,石雕的设计规模比较大,所以在环境设计中石雕要根据广场的不同性质及规模来进行艺术处理,以便表达出广场的实用性和特色。

4结语

运用民间艺术在造物处理上对于现代环境艺术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宁夏民间瑰宝剪纸、雕刻造型符号在环境艺术中的对策研究,能够让人们利用相应的媒介语言去感悟它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及其重要性。

作者:潘 琨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理念;环境设计;现状;培养策略

一、生态设计理念的概述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是指房屋或者环境,而随着现代学科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其含义也得到了扩展,现代科学中主要表示自然界主体与各个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设计理念,简单来讲就是在现代环境中设计中,从生态的角度综合考虑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仅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还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方案,即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一现实的反映。高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据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随之确立,并逐渐融入了生态设计理念。环境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其是一门集合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策划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现阶段,虽然我国多数高校都依据市场导向,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但是其教学培养过程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课程内容讲解上,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对环境设计效果的强调,而忽视了生态设计的要求,基于此,高校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动改革,不断渗透生态设计理念。

三、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增加生态设计课程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有效的教学培养的前提。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将生态理念渗透在课程之中。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引入生态设计的概念,或者对学生一味地强调生态保护、生态设计的重要性,而是应该以专业课程的方式,将生态设计确定下来。如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生态设计融入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来,以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案例选择上,教师也应该有一定的侧重,注重对生态环境策划、生态设计方法、生态设计法规等元素的引入与分析。

(二)树立生态理念,积极感知生态环境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培养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生态设计素质,教师必须要从理念上转变学生单纯强调设计效果的误区,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中来。在引导学生树立生态设计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对环境的感知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设计素养的重要内容,即一方面在设计中融合生态理念,如在环境设计方案时,引导学生主动考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交通、景观的生态价值,以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环境设计效果,兼顾生态性与艺术性,以达到保护生态的设计目的。

(三)尊重生态周期,优化环境设计流程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在设计实践中,学生要想得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不仅要从环境的外在表现、功能等方面实现优化,还应该深入分析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工艺、技术等。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度较低,教学培养的侧重点被放在环境设计效果上,忽视了对材料、技术、工艺等内容的研究。而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师应该从环境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实现学科交叉,引导学生根据生态周期分析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从而保证设计方案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目的。

(四)引入生态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尤其是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环境设计方案更应该得到不断的论证与优化。在专业教学培养中,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设计实践水平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生态设计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生态案例的选择与整合,根据教学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切实根据当前环境设计的生态需求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讨论氛围,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交流意见、分享灵感,进而实践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

(五)把握生态原则,融合自然环境因素

城市是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现代化、工业化的环境设计使得人们逐渐远离自然,而逐渐增加的生活、工作压力又激发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欲望,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培养中,应该迎合现代人的这种需求,根据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为人们在城市中构建出一个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专业教学培养中,教师可以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乡土、体会自然环境的魅力,并从中获取灵感,进而融入到城市环境设计中来。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市场对于生态设计、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缺口也会随之扩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专业教学培养中,应该切实尊重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将生态设计理念贯彻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养与引导,促使学生深化对生态设计的理解,提高生态设计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晶,徐钊.论生态设计理念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83-84+86.

[2]高薪茹,张斐然.生态设计理念———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绿色指挥棒[J].艺术教育,2015,(11):18-2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