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0: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背诵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明确诗歌背诵的重要性
没有背诵和记忆,学生就难以实现智力与技能的发展。思维与智力发展与重要知识点的巩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这意味着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则无法获得相应的能力。学生能力的高低与其所掌握的技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背诵就是一种奠定基础知识的重要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背诵过程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方式,它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完整的记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各式各样的记忆活动,而背诵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记忆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背诵,这种严格的记忆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学生的记忆能力。在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背诵的重要性,根据教材中《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蜀道难》《琵琶行》《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诗歌的背诵要求,严格要求学生一字不漏进行背诵与默写,让学生能够通过背诵这一简单的记忆方法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二、选择有效的背诵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在明确了诗歌背诵的重要性后,需要运用高效的背诵方法,才可以获得理想的背诵效果。首先,按照文章体裁的特征来进行背诵。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古典诗歌会使用一些关键词来统领全篇,表示诗歌的主旨与含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汇,以统领全篇。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的背诵过程中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出该诗歌上阕中的关键词“立、看、怅、问”以及下阙中的“携、忆、记”三个关键词统领。在上阙、下阙的背诵过程中牢记这七个动词,就能够深刻、透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实现快速的背诵。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阿房宫赋》的背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阿房宫赋》特殊的写作手法来帮助背诵。而《阿房宫赋》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陈述了身于阿房宫内宫女生活的情境以及宫内建筑环境的奢华,表述句子整齐有序,应用了工整的排比句来进行描述。而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则可以充分利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来让学生有规律地进行背诵。对诗歌中的排比手法进行分析,其中第二段是根据妆镜――发髻――化妆水――香料这一顺序来进行排比描写的;而第三段则是根据负栋之柱――架梁之源――钉头――瓦缝的顺序来进行排比的,并且大多使用“使……”“多于……”等句式进行描述。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只要记住上述描述方式就可以大大降低背诵难度,并且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三、适当补充课外背诵材料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背诵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课外的背诵素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基础。例如,在进行《卜算子・咏梅》的背诵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所著的《卜算子・咏梅》来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对比这两首诗歌的异同,同时进行背诵。体会这两首诗歌虽然咏颂的都是梅,但是却抒发了不同的情怀与感情,降低学生的背诵难度。又例如,教师在进行白居易《琵琶行》的背诵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相应的补充李贺所著的《李凭箜篌引》来进行对比与背诵,让学生感受到两种对音乐形象进行描述的手法,以便在背诵《琵琶行》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在进行李清照《声声慢》的背诵指导的过程中,借鉴李清照年轻时期与丈夫赵明诚一起时所著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可以对比李清照处于不同时期诗词的变化以及社会环境与政治变化在诗歌中的反映。
四、选择科学的背诵检测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误区
古诗词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化财富,因此大量的古诗词作品被编入了现在语文的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播做人的传统美德,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在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因而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为了完成应付高考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盲目性和限制性,学生为了应付高考,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如何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希望对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代古人最传统、最有效的读书方式,古人流传下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非常直观的体现了诵读对古人的重要性。在我们现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教学建议。古诗词的优美之处在于读者对它的阅读与朗读,朗读是读者精神“复活“的一种精神寄托,要用声音中的真情实感准确地表达和传递出来,要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立体的声音。古诗词中的语句和韵律大多都是非常简练和和谐的,节奏也非常鲜明,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而是只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是否能够干巴巴的翻译全文,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消解了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学生子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同嚼蜡,毫无兴趣可言。比如在经典古文《离骚》的教学中,教师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来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而是直接翻译全文,生硬地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从中体会不到作者屈原的飘逸与潇洒。
1.2不重视古诗词的文本:
古诗词作品的阅读,要求高中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能够理解古诗词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观点,能够对全文有自己的理解,文本的教学是高中语文进教室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工具。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往往会忽视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如有的老师在《离骚》的教学前,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文中内容的意思,硬是把文中的语句变成了四字短语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那还需要文本做什么呢?老师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文本的最大特点,架空了文本的意义,使这篇《离骚》没有了应有的“骚味”。
1.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我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希望学生能够整篇背诵文本的,这样可以中整个作品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意境与精神。然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而仅仅让学生背诵一些在试卷中会出现的个别语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诵几句简单易考的语句,无法把握文本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背离了古诗词学习的最终目的。
1.4淡化古诗词本身的意境,不重视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周围环境,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但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分析文本,通常都不会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分析,使得古诗词失去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境,使其支离破碎,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锦瑟》这篇古诗词,如果只能字面上来分析的话,就很难体会出李商隐那种长达四年的深沉及其雕琢文字的魅力所造,学生没有了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对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2.1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
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药培养学生良好的有感情的诵读习惯,激发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学生要通过加强诵读来学习充满意境的古诗词,使学生能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2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全文的背诵: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加强对全文的背诵,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更好地学习古诗词而产生共鸣,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
2.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可以把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意境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作品中受到启迪,使情感得到升华,得到美的享受。
2.4因材施教:
我国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集体授课,所以要调节好集体授课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不论学校是什么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是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不管怎么改进教学方式都是没有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集体教学中,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实现了教学知识和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学友所长、学友所成的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教师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如何引领学生走出教学的误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指出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和全文的背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等多项建议,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1]廖新雯.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10-111.
[2]邓德刚.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3):7.
[3]郑菊芬.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2,(8):41.
[4]许振渊.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及建议[J].学周刊,2014,(25):50-51.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26-01
高中语文在高考中占有的分值较多,通过多年观察发现,语文分数在一百以下,往往在高考时考本科较难,然而大部分同学的语文成绩在 108 以下,需要其他科目很努力才能够把总分拉上去,而语文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提高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热情,是提高高中生语文成绩关键的步骤,很多同学存在"语文学也那么少分,不学也那么少分"等错误观念,带着消极的态度对待语文课堂。事实上,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会让全班同学的整体语文成绩步步升高,在高考中比一般同学更占优势。
1我国高中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
经过长期接触高中学生,观察发现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表现:
1.1学习其他科目。
部分热爱学习的同学,虽然认为学习语文提高成绩不快,但是也不想浪费语文课的时间,于是经常上面打开语文课本,在语文课本下面藏着其他科目的练习册,这种"暗度陈仓"的学习方法,基本在一个学期之后,他们语文成绩就下降十分到二十分不等。事实上,同学们学习数学十多年,也没见得提高多少分数,基本上是在语文课上学习的科目一个学期下来往往进步不大,但是语文成绩又落了下去。
1.2 玩手机。
如今时代的学生,往往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联网看小说、听音乐,特别是在语文课上这种情况最多,加上手机放在宿舍担心被偷,便把手机带到教室里,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堂,就容易顶不住手机的诱惑。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更过分的同学把书本堆在桌前,手机藏在课本内侧,一节课都在看电影。
1.3一问三不知。
也有的学生希望集中精力来听课,听语文课不到十分钟,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神了,老师提问时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跟语文教学缺乏吸引力有关,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学生,因此高中语文老师需要探索调节语文课气氛的方法。以下皆是语文课堂上学生气氛低沉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却长期危害学生的语文成绩。
2语文课枯燥的主要原因
2.1对语文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许多同学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语文上面,还不如把语文的时间花在数学上,这些观念其实是不正确的,经过观察发现,凡是把语文课的时间用在数学练习上,几乎半个学期后数学也没进步多大,语文成绩反而先下降。语文是一种感觉培养和理论知识运用,同学们长期花一点时间去阅读、写作,不断培养出熟悉的感觉,成绩自然会慢慢提高;或者根据老师的理论分析,把做题技巧用在考试上面,对同学成绩提高也很有帮助。
2.2语文教学内容记忆性较多。
语文很多东西都需要背,它跟英语一样成为背诵内容最多的科目,整体需要背诵故事、文言文、作文、字词、成语,让学生早就不耐烦,上语文课就头疼,甚至让学生觉得,课余时间背好单词、成语、古诗等等就足够了,课堂上自己爱学哪一科也没多大影响。高中生看到语文背诵的重要性,却没看到语文也有很多技巧的存在。
2.3语文老师没有完全按照考试要求去教学。
在教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时,很多老师没有按照高考要靠的内容来教学,而是传统的字、词、句、篇、段进行分析,学生跟着老师学半个学期后,遇到高考阅读,还是做不好,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这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3如何条件高中生在语文课的气氛。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是提高同学们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以下从三个不同方面来提出条件课堂气氛的方法。
3.1明确教学内容在高考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不重视语文课,是因为对该节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不了解,高中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候最好拿高考一线材料,明确告诉同学们这些资料来源于哪些重大考试或者哪所有老师参加高考命题的学校的资料。或者明确告诉同学,这节课对高考得分的重要性。只要同学们清楚该节课对提高语文成绩帮助很明显,同学们就马上打起精神来听课。
3.2采用提问时、故事情节等多种方式教学。
一个好的提问,会留给学生一定的悬念,让学生渴望得知答案,自然而然地集中精力听课,同时对于古诗背诵,可以把几句诗转化为有趣的古诗,连贯起来,让学生很好地记忆。每一节课开始期间,如果能够运用好提问式教学或者故事情节,便能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学生关注。
3.3着重思维技巧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朗读重要性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它是理解读物内容,吸收语言资料,表述内心世界不可逾越的途径。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是读与理解的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是读与表达的关系,“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讲的是读与思考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与写作的关系,而这些,都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而不应忽视其独特的功效。要大胆把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读前设计好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通过读自己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他们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或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仅仅把朗读看做一种技巧,其本身并不具有自足性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几年后仍然出现的为数众多也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肯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朗读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把朗读提高到相当高的地位,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给出了相关表述,例如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该表述既表明了新课标有关高中生朗读能力语音层面、技巧层面、言语表达层面的新要求(用普通话、流畅、恰当),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1、加强朗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多读多记规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口诵心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可以用规范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保持朗读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朗读在其中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我们反对把早读时齐读式的朗读,提倡早读时朗读的多样性,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也反对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听专家朗读,老师范读,而不让学生参与的朗读,倡导教学中要因势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这才可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反对把朗读扩大化,把什么文章都拿来乱读一气,倡导朗读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才可达到朗读之熏陶渐染,培养语感,升华情操的目的。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生朗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常抓不懈。还要纠正基础年级才需要朗读的错误观点,虽在高考中未直接考学生的朗读的情况,经其中许多题目都关乎朗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大量的反复朗读来实现的,只靠大量无声的习题只会损伤语文的美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不会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考试高手。
3、扩大朗读范围。
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才需要朗读。他们把朗读训练与背诵等同起来,于是乎教师只要求学生去朗读那些教材中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去朗读这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背诵。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朗读只是进行背诵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不能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朗读有助于背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朗读的内容应该远远超过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因为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还对学生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有着重要作用。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其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故而,朗读的内容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中规定的要求背诵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全部教材且走出教材,全方位地寻找朗读的材料,以期过到朗读真正的要求与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4
文言文同现代汉语相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动力,不过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完整的学习汉语知识体系,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虽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考试中也有所涉及,但是部分教师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对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重点考试内容为主,而忽视其他文言文的教学,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并且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不完整,无法充分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价值与魅力体验。
其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为强化学生的记忆,让他们死记硬背,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的翻译和记忆,模式比较僵硬,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只能运用到具体的课文中,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缺乏实效性。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其实文言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教师仅仅传授教材中的文言文,那么学生的知识视野将会受到限制,对其他文言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较少。所以,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一些课外文言文,辅助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课文,具有较高的鉴赏性与思想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探索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比如,使用精彩的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意识,带领他们进入特殊的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时,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具体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不能让他们死记硬背,而且促使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的魅力,主动学习和背诵;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自学习惯,树立学习自信。
2.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着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文言文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和难题时,应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文言文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和想象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时,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活体验,让他们感悟明理、亲近文本,而且还应注重课堂互动环节,以及学生在课下对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与运用。
3. 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距文言文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语言环境年代较远,这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理解带来一定影响与阻碍,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感能力,可以运用熟读的方式,即为: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或引入特殊生动形象、情绪色样浓厚的具体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同时,文言文阅读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诵读,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需帮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概括、分析和研讨,使阅读时产生一气呵成、朗朗上口的感觉。
4. 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识过程中,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练习,不过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讲解的时候难以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确立部分语法概念,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难点,学习语法知识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整理归纳好,传授给学生,或者是挑选一些课时,专门讲解文言文语法,包括常用的句法、表达方式、通假字和对话习惯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在课下尝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问题,通过实践运用,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文言文语法概念与知识,便于总结、记忆和运用。
三、总结
【关键词】初高中 语文 衔接
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又是中学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小学与初中使用同一个 “课标”,衔接起来比较方便。而初中与高中使用的完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课标”,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衔接,从而造成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相当长的时间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使得高中老师时常埋怨初中老师。那作为初中老师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研究两个“课标”,了解衔接工作的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找出其中的差异,明确各自要求,熟悉各自特点。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初高中语文教学有以下不同:
(一)从基本内容看,初中“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标”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而高中则偏重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
(三)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高中语文则“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可见,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面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质上看,高中语文“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
二、熟悉两种教材,明确衔接工作的重点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着衔接不自然的情况,不少学生甚至出现了无法跟班学习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基础内容,初中阶段竟没有学或学的不扎实。比如,文言文教学,初中阶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高中阶段则“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所说的“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在初中阶段就基本没有系统学习,更不要说“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了。所以,只有对初高中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确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材在培养目标上分布点和差异性,从而初中教学才能做到“顾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做到学习自然衔接。
三、讲究教学策略,提高衔接工作的实效
(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学生进入初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圈点勾划批注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踊跃发言、礼貌说话的习惯,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勤于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习惯,等等。如果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注意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那他们进入高中后就能较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二)加强知识技能上的衔接。
1.把好识字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认识累计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左右会写。落实了这一要求,对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2.抓好书写关。写字对增强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也是提高中考、高考成绩的重要手段。字写不好,在中考和高考中就会失分,这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如果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不关注这个问题,就会给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留下遗患,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3.扩大阅读量。我们知道,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10部,背诵篇数不少于5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课外自读文学名著2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为了衔接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师或开设阅读课,或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也可自己给学生开设阅读书目,营造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有书好读的环境和气氛。语文课上要压缩过多、过深的讲解,简化教学过程,克服形式主义,保证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鼓励学生熟读、背诵那些百读不厌,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典范诗文,可以收到非常有效的效果。
4.激发求知欲望。我们可以通过初中课文来激发他们对高中课文的学习热情,从而较好地把两者衔接起来。
总之,让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终身学习,对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4]《新课程怎样教》,辽宁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行和不断推进,云南省各地区也都在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高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将是新课改背景下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语文素质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不仅把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值得重视,不应该再是以教师硬性的知识传授为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将“平等”的教与学思想理念充分地贯彻在语文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使语文教学的作用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工作的高中语文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学感受也是颇多,本文主要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条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将知识硬性塞给学生,学生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教师对考试成绩比较关注,学生也就抱着考试考好的心态学习,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会涉及一些课文背诵,教师通过进行小组分组,让组员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一定指导,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背诵经验,互相学习,并且教师对组与组之间的背诵进行评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以生为主”。而且,语文教学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并且建议他们摘抄美文好句,慢慢地将语文的美妙和神奇渗入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
二、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较,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创新性教学。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口述教学和板书教学已经不能跟上知识时代的知识多元化的潮流,呆板的课堂教学气氛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形式的引用,能够营造气氛活跃而轻松的课堂环境,而且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板书的耗时性及口述的枯燥性,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和丰富程度都有所加大,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
三、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的障碍,要深刻地领会到新课改理念的真正内涵,摒弃依旧比较守旧的教学思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平等”的教与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给学生树立一定的榜样,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热爱,然后再进行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这是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此外,教师更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及课后讨论教师与学生对其中心思想、观点及认识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和思想观点,而且,在交流互动中学生也能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通过互相的交流、沟通与理解,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极大地提高。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笔者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反思,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呈现出一种更加创新性的情景,不再是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而应该有充满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通过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对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修养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越高,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就越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始终是高中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话题。
1.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概述
1.1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内涵
教学品质指的是教学品位和教学质量。前者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仅满足于高考要求还是以学生的全面、整体的发展为目标,后者意味着语文课堂教学在目标达成程度、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与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总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能够达成的教学目的越长远、教学有效性越强、师生对语文教学与学习的评价越高,教学品质就越高。
1.2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品质概况
教师和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教学品质的两大评价指标,目前高中语文教师们对教学硬性指标十分看重,但在自我充电方面却十分忽视;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完全受高考控制,问及“为何要学语文”,大多数学生给的答案是“高考必考”;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虽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向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方向发展,而应试教育的本质使得教学效果仍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衡量标准,究竟那些远大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是不得而知的。
1.3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必要性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教师的整体表现是“忙碌”,学生的整体表现是“只会考试”,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没教到;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范围,学生对语文的人文精神也没学着。可见,学校对语文教学的品质追求高,而实际达成的结果有限,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策略
2.1以语文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作为教学品质提升的基础
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自身的文学修养方面的要求不高,这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仅维持在入职时的水平,语文教师的说,仅在课堂;写,仅在教案。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十分权威,而教师本身却很少进行文学性练笔,这样的教师工作无法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榜样,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从日常积累上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应该多读书、多写作,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教研组自发出刊都是比较好的方式,只有语文教师自身修养提高了,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
2.2合理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先进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对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利,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化有利,任务教学法就是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本身感受到学习趣味性的方法。我在语言运用复习课上,将同义、近义、反义成语和各种句式的运用及相互间的转化都综合到一起,对学生提出一个“找错误、寻不同”的任务,请学生在日常行走和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人们对语言运用的失误之处,并将这些发现逐条收集起来,形成一个“日常语言运用合集”。这个任务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均质的小组,并请每组学生对任务完成步骤进行时间和呈现报告方面的具体计划,我则按照每组递交的计划监督学生对任务完成的情况。几周下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因为他们时刻记得自己要完成的“任务”。
2.3重视课堂控制技术的合理使用
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控制不但能够使单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好,还能使对单个学生的激励形成泛化。例如,某名平时上课不太主动发言的学生,因为较好地完成了背诵课文的作业,在课堂提问中流利的背下了要求背诵的课文,我没有简单的说“很好”,而是表达了对这名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赞赏:“很不错,老师觉得你肯定是在课后花了很多努力。最近你在课上的表现也很突出,老师都看在眼里,坚持这样的努力,爱上学习语文之后,说不定你以后也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或者是作家呢!你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啊!”这样即时的课堂激励和表达教师明确态度的激励内容,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同学们赞美和羡慕的对象,我的课堂也因为这种激励显得更加热情和积极。
2.4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人文性”感受
教师将教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熟记再一股脑的搬给学生,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达不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因为语文课堂缺乏最根本的人文气氛。建议语文教师开发课后语文活动,营造人文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去郊游,在郊游之后安排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达到言之有物;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或者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参加读书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人文精神为主题举办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接触文化精神的过程,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3.高中语文教学品质提升策略的积极作用
合理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性的课堂管理技能的使用,使语文课堂的秩序更好,学生能够在上课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获得在语文学习上的成就感,语文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教学质量提升的表现;而语文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多样化的课外语文活动的展开,使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考试”,学生们通过语文学习将接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对自身的修养要求更高,这是高中语文教学品位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仍是高中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语文教师应从提升自身修养做起,重视教学方法和课堂控制技术的使用,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卫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2月:10-12.
一、重视朗读
从古到今,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朗诵一直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可以从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诗词的美,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也往往忽视了对古诗词的朗诵,而只是针对性的学习和记忆,以便应付考试的需要。总的来讲,受考试模式所迫,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丧失了原有的目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首先,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诗词的押韵性,这是古诗词的真谛,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朗读,以便能从中更好地体会意境美。其次,朗读不只是单纯的念出来,应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诗词的意境中,老师可以结合诗词的背景或者一些多媒体画面进行引导,使学生把握住诗词的韵味。最后,朗诵必须要有感情的投入,在朗诵前,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创作心情,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诗词中,这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深刻理解以及记忆,总之,老师要通过引导,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加强背诵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背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以便更好地强化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针对性地选取经典的段落或句子让学生背诵,这样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而忽略了全文背诵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诗词的掌握比较片面,缺乏整体性的掌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然后再加以背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对学生的记忆力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品味意境
古诗词的特点就是文章字数比较少、语言的凝聚性比较强,因此,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注重诗词意境,另外,还要把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以及时代的背景都要结合进去,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词的意境,以便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古诗词中,往往只是通过一个核心字的运用,就可以表达整首诗的情感以及所表达的以及,这也就是整首诗的题眼。例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其中用一个“常记”,表示追忆;“溪亭”“日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沉醉”表示大醉,“归路”表示的是出游。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中一个“争”字表达出了迷路时急迫的心情和争抢把船划出动作的表现。一个“争”字的运用把整个诗的意境都表达出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动作。“一滩”表示众多的意思,这一句中没有一个字写到声音,但是人声、浆声、拍翅声以及惊叫声却都间接的表现出来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这就是用词的微妙之处。因此,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提高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是语文古诗教学的核心。我国目前大多数高中的语文古诗教学都不尽人意,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老师的文化素质的不高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因此,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首先,老师要热爱古诗词,从而影响学生喜欢上学习古诗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词中,尽情的展示自己的热爱之情和激情,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都是目无表情,语言没有丝毫的感情,那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激情四射,情绪高涨,学生也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高昂的情绪,那么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其次,老师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应该多阅读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从中不断的揣测和学习古诗词的表达手法以及审美技巧,这会使日常教学工作更得心应手,对古诗词的讲解和分析更加的透彻。如果老师的古诗词水平低下,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不会讲出生动的知识,久而久之,对古诗词的意境分析意境鉴赏会更加的片面和无趣,设想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呢?最后,老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古诗词学习的氛围,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老师要以引导者的角色去教育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古诗词鉴赏的主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老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同时老师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便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诗词中,实现学习诗词的真谛。
总结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古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传承下去,从中不断的升华自己的情感。总之,老师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教好高中语文古诗词,脱离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传统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武玉龙.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 现代语文, 20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