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1 16:30: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用电教育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安全用电教育培训

第1篇

【关键词】电教化 手段 煤矿企业 安全教育

所谓电教化手段,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体的多媒体设备及技术。目前,许多煤矿

企业在安全教育工作中都积极、主动的运用了这个手段,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那么,这种手段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在实施中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深化煤矿的安全教育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在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运用电化手段的必要性

1.这是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员工队伍的特殊性和安全教育培训形式的落后性所决定的。众所周知,煤矿作业环节复杂,条件恶劣,工作艰苦,危险因素很多,而员工队伍的构成则繁杂多样,既有全民合同工、集体合同工、又有农民劳务工。近年来,随着用工形式的改革,农民劳务工在煤矿井下员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但这些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工作中习惯于凑合、应付,来煤矿前,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技能训练,安全观念十分淡薄,在短期内很难适应井下生产环境、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我们安全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而当前,许多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仍延用念文件、提要求的落后方式,员工们或是不愿听,或是听不懂,或是记不住,教育效果非常有限。很显然,淘汰落后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颖、实用的方式方法,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已成为煤矿当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这是电化教育手段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电化手段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具有声、像、色、动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制成有文字、有图表、有色彩、有动画的教育课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具有鲜明色彩和强烈动感的画面清晰的显示在大屏幕上,音像互映、图文并茂、听看兼容,使员工由“听报告”变成了“看电影”,易产生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第二,利用多媒体可以“再现情景”的特点,或是拍摄“事故案例”,或是拍摄各工种规范的操作动作和工作程序,都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用其开展专题教育,可使员工易记、易懂、易接受,入耳、入脑,记得牢,不易忘。第三,这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为本单位自行动手制作教课件构建了理想的平台。各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制作各种贴近现场、内容详实、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第四,随着声像技术的发展,国家出版部门已发行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光盘,运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可以增加教育内容,使员工更多、更快、更好的掌握安全知识,接受更深层次的安全教育。第五,利用这种现代媒体技术,还可以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考核结果等内容,通过单位的视频网站,通过井口电子大屏幕、各单位会议室等各个视频窗口滚动播放,使员工随时都可以观看,有了更多的接受安全教育的机会。第六,运用多媒体除可进行多种内容的安全教育外,还可以进行安全规程的贯彻,安全技能的培训,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特别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一般会受到时间、空间、设备、设施的限制,很难在室内进行。现在利用先进的电化手段,可把包括线路图在内的各种实物影像输入电脑,通过投影仪播放,不但方便了教学,也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如何有效地运用电化手段

依据前文所述,电化教育是一种新颖、活泼、生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新型教育手段。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手段,使其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以我公司为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做好基础工作。一方面,投入必要资金,为各基层单位购置了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一方面,组织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脚本、制作动画教材,建立了各种数据库,包括案例教育数据库、规程教育数据库、各工种(工序)规范操作数据库等等。此外,我们还坚持每月制作一部安全动漫画教育片,为有针对性的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准备了充足的电化教材。所制作的各类电化教材,要求不仅要生动新颖、通俗易懂,而且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建立了相关制度。比如,各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区科长、工会主席、安全副职、技术副职5人轮流为员工上安全课制度。明确规定,不管谁上安全课都要制作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完成的安全课次数及使用多媒体的情况纳入干部的月份绩效考核。为使各级干部养成运用多媒体的良好习惯,公司还规定,公司召开各类型的安全会议,相关的发言人员,不管是公司领导还是机关及基层单位的领导,都要事先做好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三是强化了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课件演示比赛活动,以此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三、我公司运用电化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第2篇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的一个必要的平台,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社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成为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让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让远程教育有效地服务于社区教育是一条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1 背景分析

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是信息时展的趋势,社区与远程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远程教育是形成学校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的一个起点,社区教育必须与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主要体现在:

1)教育和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

2)远程开放教育目标,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开放的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3)具备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的远程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和本土特色奠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从中国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实践来看,远程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理念和社区教育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可以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质量,并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的领域和内容。

2 可行性分析

下面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来进行以“农远”为依托的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优势分析

抓住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契机,晋城市电教馆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晋城电教网站,形成了市、县、乡、校的四级远程教育网络,全市1883所中小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及远教资源优势(包括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发的科教混合资源,包括健康、卫生、安全、体育、法制等内容),可以为社区居民送来系统、全面的各级各类科学技术教育资源,构建以网络为载体、以社区为平台、以电教馆为核心的远程教育体系,让远程教育更加有效地为社区教育服务。晋城市电教馆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项目具有以下优势。

1)系统优势。晋城市电教馆是教育局下设的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其独特的系统网络平台的决策管理教学和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上完善了社区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央、省、市、县的四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可以为所有求学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电教馆目前已建成并拥有宽带专用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地网)和覆盖各地的电教馆系统。电教馆依托自身的网络教育系统,为社区教育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延伸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技术优势。结合三网,即天网(卫星接收网,以远教配备的卫星接收系统为主,实现远程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和数据交换)、地网(使用高速互联网拓展学习社区教育领域)、人网(依靠学校的师资力量建立培训中心,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开展以“三网合一”为特点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天网的建设,将现代开放远程教育机制引入到社区教育中,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先进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得以有效延伸。地网的建设,使社区教育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范围更加广阔。人网的建设,使社区教育的体系和机制更加合理和有效。近年来,晋城市依托农远工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以“天网、地网、人网”三网结合为特点的网络远程教学环境已初步形成。

3)资源优势。根据农远资源、中央、省教育信息的资源以及电教馆音像教材等资源, 根据社区教学需要进行整合,以便满足多种类型、各个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群的学习需求。

4)管理优势。电教馆本来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开放度比较高的, 以电化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机构。在电化教育教学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 特别是近年来,农远工程的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的全面推进,以电教馆牵头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已全面形成,其教育管理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更加丰富和规范, 并完善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为社区教育服务提供了更有利的管理和技术条件。

2.2 组织形式

以“农远”资源为依托,结合晋城电教网站,在市电教馆成立远程教育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相关部门制订各级各类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联合农远设施和项目学校,共同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

人员可由市电教馆人员兼任,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服务时,围绕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市教育行政部门,成人教育的有关政策,电教馆提供相关的网络平台和技术服务支持,扩大社区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先在社区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再根据社区需求进行分析,通过三网,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急需的资源中心,进行多形式、多方式、多模式的教育和培训,进而直接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群众。

目前全国社区教育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以社区学校为中心,连结所在社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二是以社区为中心,主要依托于以街道办事处,由社区教育机构、部分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三是以工业区或农业县为单位的以地域划分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晋城市可采取第一种模式开展社区教育。

2.3 技术条件

1)软件。利用电教馆丰富的技术条件,建成较为齐全的网络学习资源库,主要包括:教师使用的资源(课件、音视频素材、习题辅导、课堂实录等),学生使用的资源(在线答疑系统、教师讲解、网上课程辅导等)。

2)硬件。利用电教馆和社区中小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主要有:农远工程配备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自建的电子阅览室、资源中心网站服务器、校园网等。

2.4 保障措施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彻底解决系统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政府部门合作,加强和引导社区教育工作,完善基本信息、管理制度和社区教育统计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进社区终身教育的发展。

2)加速机制的构建。为了保证社区教育的长期效果,加强机制建设是确保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例如经费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管理机制、监督和评估机制。

3)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社区教育如同一个大学校,要有专职和兼职的教师来进行系统的教学和授课,根据政府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精神和要求,社区教育师资管理办公室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分期、分层、分批地提供系统的培训计划,从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深刻理解终身教育科学服务体系和文化素养的概念,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4)搞好教育培训的分工合作。以电教馆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培训)应该发挥龙头作用,电教馆负责组织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并提供培训时的相关技术服务,各个街道(乡镇)、居委会负责组织不同层次的居民进行按时上课、定时学习等事宜,分工合作,共同确保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5)深化终身教育科研。构建终身教育体制,深化终身教育科研是社区教育长效发展的保障,在要学习和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世界情况,以学校和社区相结合为单位进行终身教育的深化教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的多方位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训机制的探讨,进一步推进社区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的社区居民主要以岗位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为主,针对农村社区居民要以养殖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扫盲培训、学力继续教育培训为主。

3 结束语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有效地运用到社区教育中,是提高农村全民教育的质量,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托农远工程发挥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服务于农村社区教育的运行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农村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将会全面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远程教育拓展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索:基于福建电大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7).

第3篇

关键词:农远应用 多媒体教学 应用经验

1、学校电教设备基本情况。我校先后投资二十多万元新建两个微机室,新添置33台教师用联想台式机,每三位任课教师共用一想电脑。并且安装了光纤宽带,为每间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宽幅针式打印机,为每个年级组配置一套多媒体投影设备。

2、设备安装情况。以农远设备为核心,用网线将各个办公室的电脑(包括中心小学和镇教委的)和微机室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可以共享内部资源。

在远程教育接收机安装windows2003服务器系统,安装iis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制作并学校网站。这样每一台局域网的机器都可以在ie地址栏键入“”浏览本学期的农远资源(办公室的计算机桌面有快捷方式),或键入“http://192.168.1.253”浏览自己学校的网站。外网计算机可键入“http://sdwczz.省略:800”浏览武城镇中学网站。

3、教师培训情况。农远工程实施以前,学校能制作课件并用到教学的老师屈指可数。随着农远工程的实施,我校派两名教师参加了德州市的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后,骨干教师能进行设各的日常维护,以及处理一般的软、硬件故障。我校继而分学科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农远工程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远工程概况;②教学资源的查找和筛选;③远教资源的应用;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修改。经过培训,大部分教师了解了远程教育工程的意义,知道了资源的查找方法。上级主管部门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在教师进修学校分批对我校一线教师进行了正规的计算机培训,为更好的应用电教设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资源的保存和管理。

4.1 学校原有光盘资源的整理。本校是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拥有大量的教学磁带、录像带、光盘及一套完善的借阅制度。随着教材的更新,原有的部分教材的录像带和磁带等已经没有使用价值。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抽出教师对实验室存放的大量的电教资源进行了整理,将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政治、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几个大类进行了整理、编号,建立档案放入远程教育室中,并在网上邻居里放入光盘资源的电子档案。老师可以从办公室里调出电子档案直接查找到自己学科需要的光盘资源。

4.2 农远资源的下载和保存。自农远设备授权后,我校就坚持按时接收卫星IP教学资源,D盘40G的容量用不多长时间就存满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资源直接设置为下载到E盘(有80G)。空间再不够时,就删除与教材不符的一些学科资源(如:北师大语文、苏教语文等),保留原有的文件目录结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减少了硬盘空间的占用,对教师和学生访问远程教育资源没有太大影响。

对于与教材同步的课程资源,我们分年级、分学科刻录成DVD数据盘(用“分区段”刻录的格式,可多次添加新文件),将有价值的、典型的课堂实录刻成DVD视频盘,以长期保存。

4.3 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的保存。我们把学校教师自己制作或修改的课件放到网上邻居的一台机器的共享目录中长期保存,供其他教师使用或参考。

5、资源的应用和创新。

5.1 举办活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5.1.1 看:学校本着教育改革首先改变教师,让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模式走出来,充分认识和体会课改的精神,学校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组织教师看“课程资源”模块,开阔教学思路;看“教师发展”模块,让广大教师目睹名师风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博采众家之长。在看中学,在看中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学习,总结教育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5.1.2 议:看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地把别人先进的教育思想、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了“议”的活动,实现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针对所看的课程资源议一议,哪些对我们有用,哪些适合我们学校的教育现状,进行筛选整合,用于实际教学中;二是与名师课堂相比较,反思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确定提高方向;将学习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超的教学艺术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一句话,议如何学为己用。

5.1.3 课:看、议只是方式,不是目的。组织活动的关键是使教师通过学习能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日常班级管理能力。为促进现代教育资源在学校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学校组织实施了“每人每学期上一节电教公开课”活动,要求必须使用课件。学校分学科安排听评课,促进教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实践。通过听评课活动,教师应用多媒体上课的水平提高了,涌现出一批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应用高手,上级主管部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5.2 信息技术的正常使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已能体会到新教育技术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一部分教师已自觉将现代教育技术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现在我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使用,或通过浏览资源备课,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或将视频(如:安全教育、爱国主义电影等等)通过有线发送到每一间教室的电视机上;或将课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或将课程资源里面的文本资料打印下来,让学生分享。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镇有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共有人口18000人,是北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国家级的综合实验示范镇,总占地面积42.3平方公里。现有入区企业68家,工农业总产值12.8亿元,人均纯收入7468元。目前有镇成人学校一所(是市级镇乡示范校),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村校16个,其中有15所通过了区级达标验收。

二、坚持成人教育紧贴经济办学,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多年来,*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为使镇成人学校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尤其是满足农民就业培训的需要,并与小城镇建设相适应,上年*镇在成人学校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20多万元,完成了校舍内外装修,线路改造,建成了较标准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室,配了部分新计算机,增添了办公设备,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办学效益的提高。共开展了文化.体育.娱乐.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比赛和咨询展览等教育活动40余次,开展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培训班近30余期,举办农民现场就业洽谈会13期,有3200余人次参加现场就业洽谈会,共安置就业1100(含4050人员)余人次,使成人教育真正做到了紧贴经济办学,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

为了提高农村党团员.干部及村民的政治法律素质,增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强化干部廉政.勤政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农村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农民遵纪守法,用公民道德纲要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1.请区里的有关专家来校给村干部上“法规”和“怎样当好农村干部”课.使村干部达到真正的知法.懂法.依法.守法.勤政为民,当好人民的公仆。

2.带镇校电教设备利用村校场地,请镇司法部门和人大主席到村校给村民讲《土地法》.《合同法》及民主与集中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教育农民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力,用公民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通过放录像、光盘、现场教授指导和收看网络知识、开展其它活动来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

(二)抓好绿色证书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1、通过绿色证书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尽快实现增收致富。在区教委成职科和区科委的支持指导下,*们积极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每年约有50余人获得初级等级证书,截止到目前全镇共有800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这些人大部分在各村成了种养植(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为村镇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各级的作用。

2、抓好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使农民摆脱经济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困境,引导其转入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及深加工生产上来,提高经济收入。*们坚持以科技推广项目为主,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在种植业方面,*们针对本镇的“万亩花生新品种引进培育及新技术推广工程”请了两位山东花生研究所的专家常年轮流在本镇授课,并以30亩的花生试验示范基地为实践课堂,指导种植花生的农户。经过近两年来的培训和现场指导,*镇的万亩花生新技术推广工程已基本形成,亩产量比原来增长75——110斤,1.1万亩花生按平均每亩增80斤计算,可增产88万斤,仅此一项农民可增收176万元。其它经济作物也收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养殖业方面,*们针对养殖户技术掌握的实际,以奶牛.肉鸡饲养培训为龙头,随时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来校上课现场指导,目前奶牛,养鸡户已达535户。养殖业收入占一产比例达到58.6%,比原来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入区企业迅速增长,为农民就业创造了很多机遇,农业结构的调整,又给农民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越来越多的农民或是走出家门务工或在家里搞起了服务业,但事实表明农村劳动力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的头等大事。对此镇成人学校与镇社保科密切配合,对全镇剩余劳动力进行了细致摸底,分类建立了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20*年初制定了北房镇三年农民就业培训规划和当年实施方案,成立了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农民就业培训”办公室,各村校设立了一名就业指导员,每50户设一名协办员。这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镇成人学校为中心的就业培训网络。

在培训思路上,*们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宗旨,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以农民终身教育培训为核心,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对农民进行观念转变和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科技文化知识和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及科技致富带头人。

在办学方法上,*们利用现代电教手段,采取“上靠”.“横联”.“下幅射”的办学方式,在办学效益上,求真务实。

(一)拓宽培训渠道,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

农民要想致富就必须先解决就业观念问题,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激发他们吃苦耐劳,不等.不靠.不要,勇于进取的精神,才能实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针对农民存在的时间观念淡薄,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一是利用镇村广播、报刊、及网络传播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二是进行就业前培训:(1)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使农民真正懂得在当今信息时代中谁抓住了时间谁就抓住了机遇,失去时间就等于失去机遇。(2)进行“小钱积少成多,十元钱可当成大老板”的教育培训,教育农民不怕挣得少,只怕挣不来,知道积少成多的道理。(3)进行组织纪律观念培训,教育农民知道任何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如果每个人都没有组织观念,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生存。(4)进行《企业求职秘诀》.《求职的心里状态》等求职知识的培训,为农民就业应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利用行动咨询和身边的典型事例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在干中自觉转变观念,更新意识。四是利用镇区企业招聘机会,让农民了解企业进行自*推荐,在双向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真正认识自*价值,从中得到自*教育。

(二)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创造就业条件

为了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让其掌握一至两门就业本领,*们做了如下工作:

1.根据企业人才需要一是开展定点.定向.定单式培训;二是镇里制定企业吸纳农民就业的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条件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为保证学校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镇里每年保证20-30万元的培训资金拨放。

3.与区劳动局培训科协作,提供职业教师来源,联系上级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考核办证。

通过以上的措施保证,一年来,经过上下共同努力,*们开办了编织班(2期);计算机班(a班b班各1期);缝纫班(2期);叉铲车班(2期);烹饪班(1期);美容班(1期)养牛技术证书班(1期),参加人员多达990余人,经考试合格领到技术证书的680余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人员800余人。今年已开办了礼仪班第一期,畜牧班一期。目前还有美容班、叉车班、电工班300余名学员正在学习之中。

通过各种技能培训,*们深深地认识到,这种培训贴近农民,快捷实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的学员拿到证书后感慨地说:“*们感谢政府和成人学校为*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们这些年轻人,不懂技术将来就不能生存,通过学习确实受益不小,*打心眼高兴”。

一年来,*镇成人学校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现代电教设备以“服务农民,帮民致富”为办学宗旨,办学效益较为显著,去年1人被市评为先进个人,镇成人学校也被区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先进集体。

三、农民培训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1、此项工作由镇成人学校和镇社保所等部门联合开展,基本形式是成人教育搭台,各部门唱戏,但成人教育一直没有正规的编制,面社保所人员又非常紧张。镇社保所编制6人,分别负责全镇的劳动监察、就业指导、农民培训;大病医疗统筹、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失业人员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民政、残联、老龄化管理。建议是否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超编人员中,选择优秀适用人材,补充到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中来,在人员构成上,最好能设一名校长,一名教学管理人员,一名电教专任教师和一名综合科教师,这样还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并可以做好对村级成人学校的管理和指导。

2、经费问题:各级政府对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这是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农民参加培训时全部免费,费用由各级政府承担,其中区财政负担培训费的60%,镇财政负担培训费的40%,同时镇政府还负责学校的建设,设备的更新,教学管理及办学条件的改善等,建议加大对乡镇农民就业培训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经费上给予进一步的支持,是否可以考虑将区补的40%直接补到办学的乡镇,以调动各乡镇办农民就业培训班的积极性。

3、训与就业未能完全对接。除服装定制及编织班为定单式培训外,二、三产业的就业率为60%,尚有部分培训人员仍未实现完全对接。这个问题只能靠*们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使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渗透相结合,逐步拓宽富余劳动力培训内容。同时进一步提高富余劳动力培训层次,通过技术提升性培训、订单式培训、技术含量高的培训来增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市场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深挖岗位需求、提高培训就业率。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网。

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广大农民对知道的渴望,都为*们今后的各种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民培训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信息网络系统,根据本镇实际需要,安排出收看目录,定时组织有关学员进行收看,并继续开展计算机培训。

2、成人学校直接录制一些与农民实际需要有关的专家教授讲课的内容,比如树莓的栽培种植技术等,利用电教投影仪巡回到各村校播放,组织农民收看,使农民不出村也能接受培训。

第5篇

关键词:农电工培训 供电企业 分析与对策

一、前言

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重点的国有企业,联合40家控股供电公司、26家控股发电公司、1家物业公司和5家参股公司组建而成。员工人数约达26000人,农电工约占一半的数量。在电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电力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的竞争实质是对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竞争。集团公司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将培训视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农电工的全面教育培训工作,农电工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抓好农电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县级供电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荔浦供电分公司的实际情况,浅谈如何抓好农村电工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工作思路。

二、当前本企业农电工现状分析

随着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逐步完善,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模式,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电工在农村电网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担负着农网设施的保安员、农民群众用电的服务员、农村电力市场的推销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形象工程。截止2010年12月,公司员工399人,其中正式员工197人,农电工202人(其中:技师9人、高级工50人、中级工70人、初级工47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4人)。公司人员构成错综复杂,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能差别较大。特别是农电工大多是本乡本土的本地人员,由于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结构贫乏,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场所分散,纪律约束较少,个别人员还存在着“人情电”、“关系电”、“电老虎”等诸多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刚刚招工进来的。在专业技术方面,大部分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文化程度也比较低,有的农村电工甚至只是小学文化水平。公司员工的技能水平的普遍较低,已经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供电企业在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方面多下功夫,探索适合本公司的教育培训方式。

三、农电工培训的紧迫性

电工属于特种行业。农电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本企业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农电工在本企业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农村电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电工队伍势在必行。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可能真正满足日益现代化的电网发展的要求,促进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作为县供电企业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工作目标为中心,充分认识到加快企业现有员工培训的紧迫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农电工教育培训工作,以促进企业的新发展。着重加强对农电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理念、思想观念教育使农村电工员思想意识从普通的农民工、农村社会青年向农村电工员转变,让他们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人民电业为人民”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客户至上”的道德观念,深刻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服务形象,提高农村电工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城乡用电的“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和“同网同价”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农村电工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感

把农电工纳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对聘用的农电工,公司根据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确定用工形式,明确工作岗位及职责,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增强了农电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公司财务制度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为农电工解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劳动保护等“五险一金”福利问题,使广大农电工有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建立和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岗位设置对农村电工培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围绕建立适应农村电力市场经济形势需求的农电教学,培训机制,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电工培训道路。在培训上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并将农电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将培训与农电工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把培训效果纳入对员工绩效考评的范畴,所设置的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包含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其次,把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作为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依据,使员工培训与晋升、职业发展密切关联;再次,把培训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依据员工绩效状况及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受培训机会的多少及所参与培训档次的高低,使员工为获得培训的机会而积极进取。最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联合办学等途径,花大力气,解决好农村电工员的职前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站所三级培训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对农村电工进行培训教育,积极探索农村电工培训的新路子,建立一支高素质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对农村电工的培训往往局限于季节性的速成班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落后,与新形势下电力技术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加上现有企业的培训教材与农村电工所需的实际需求反差较大,制约了农电工对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公司领导班子加大投入培训力度,成立培训机构领导小组,并由公司总经理任培训小组长,大力挖掘人才,努力改善现有的技师队伍结构,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提高技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老师队伍的凝聚力,积极派遣兼职教员参加各种教学提升班子培训,更新教学观念,制定和编写确实可行培训教材和内容,使农电工的培训由被动型向主动型、从随意化向制度化的方向转变,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培训的实用性、计划性和多用性。努力探索培训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一专多能的新型农村电工队伍。

(四)严格五项制度,为培训取得成效保驾护航

要想保证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在日常的管理上下功夫,不让培训流于形式,浪费资源。多年来,荔浦供电分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职教工作要求,通过五项措施,力保培训效果。一是严格请假制度,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参加培训,严格培训纪律,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培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必须按要求请假。二是严格考勤制度,每次培训都进行签到考勤,凡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充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三是严格考试制度,去年以来所举办的培训班都进行了考试,并做好学员培训考试成绩登记和反馈工作,把培训考试成绩存入员工个人学习档案,通过考试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考试成绩列入职教年度考核内容。四是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估与总结,同时评估的结果双是为下次培训需求提供重要信息依据。五是严格培训归档制度,注重抓好培训登记建档工作,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将员工培训的计划、方案、办班通知、学习内容、考试成绩、总结等进行收集整理,并为每个员工建立了职工培训情况登记表,为员工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评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五)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打造一支坚强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无论什么样的培训,都要通过培训师资来完成。因此,培训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与坏。对于县供电企业,培训师资来源不外乎有两种: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专、兼职教师。然而,外聘师资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一是费用比较昂贵,二是外聘教师对企业情况不掌握,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县供电企业应尽可能挖掘内部培训资源,充分发掘不同类别、工种、专业领域员工特长和优势,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这一领域的培训师。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企业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特点、设备技术、管理要求等实际情况,使培训有的放矢和因人施教,从而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六)重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离开了安全生产,企业就不能健康、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加强对农村电工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对新招聘录用的农村电工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把农村电工员纳入公司管理后,跟农村电工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更好地调动农村电工的积极性,为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组织农村电工员进行有效的特种作业培训、安规知识培训考试和参加一年一度的普法知识学习考试,通过培训考试使农村电工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自觉做一名守法、懂法、用法的公民,公司农电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公司电网建设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运行,从而有效的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供电企业农电工培训是提升企业工作绩效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坚实保障。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批业务技能过硬的农村电工人才来补充偏远地区的供电服务队伍,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农村电工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搞好员工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后来的工作,只有充分挖掘农村电工教育的潜力,使科学技术与公司电力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公司的抄、核、收等供用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一条适用本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路子、新方法,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真正在未来激烈的供电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为企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雪.浅谈市场化进程中的电力企业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9,(06).

第6篇

根据市政府办《XX市2005年度“119”消防日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X政办[2005]193号)精神,我局结合实际情况在全市公路系统广泛开展了“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全国第十三届“119”消防日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布置活动

为全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公路系统广大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职工自防自救的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我局认真按市府办文件要求成立了“119”消防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以安保科牵头详细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并即行文局属各单位对活动的时间、内容、目标、要求作全面布置,极力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宣传氛围。

二、突出重点,力求实效

(一)“119”消防日宣传活动期间集中开展了五项活动。一是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提高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单位依法管理的素质;二是各单位因地制宜采取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对职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三是向全局干部职工发放一千余份《消防安全知识试卷》进行了答卷考试;四是通过手机短讯向公路职工发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消防安全警句;五是巡回基层单位播放《警钟长鸣》消防电教片。

第7篇

今年来,我矿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矿党政的领导下,紧密结合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矿安全生产实际,以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员工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全面实施全员培训工程。通过创新培训理念和机制,使我矿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为推动我矿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培训保障体系完善、落实到位是顺利开展培训的前提。

1、领导高度重视,搭建培训保障体系。为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矿成立了由矿党委书记、矿长、矿党委副书记为正、副组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等为成员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矿属11个生产及辅助单位也成立了由区(科)党政领导、主管技术员等组成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领导挂帅,业务部门配合,培训单位实施”的培训管理体制,把培训工作的责任目标纳入到各级领导班子责任管理目标之中,与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为了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xxx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使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2、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坚持“井区缺什么,我们培训什么”的原则,实行矿与二级单位两级管理,互有分工和协作。矿职教科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责部门,负责培训计划的组织安排、负责特殊工种和安全技术工种每两年一次的轮训、负责区队长、班组长以及转岗职工和新工人等的集中培训以及各类人员取证等日常性工作;各区(科)职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职工岗位培训及安全强化教育培训。从而保证了企业作业层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技能,满足了安全生产的需要。

3、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培训经费的足额投入。我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建筑面积480多平方米,拥有培训教室两间,安全教育展室一间,电教室一间,实验室一间,档案室一间。近两年来,我矿不断加大对培训中心各方面的投入,使安全技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年培训人数可达4000人次。今年,集团公司投入了十多万元,为我矿培训中心配备了投影仪、速印机、计算机及课桌椅等,我矿也投入了十多万元资金,按照四级培训机构标准对培训中心进行了装修与完善。这些经费的足额投入,大大改善了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为实现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奠定了物资基础。

4、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始终坚持把培训与考核、竞争上岗、工资收入待遇相结合;坚持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相结合;坚持培训效果与主管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作为长效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常抓不懈。一是在员工上岗上,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二是在岗效工资设定上,呈现阶梯层次,实行易岗易薪;三是在培训班设立10%的优秀学员奖,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培养职工岗位安全技能终身学习的理念上,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技能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职工安全技能学习由强制性向自发性、由脱产学习向业余学习的转变,推动职工安全技能学习理念的变革。

二、抓好培训过程控制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

1、注重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在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我们采取的是三种模式:公司安全培训中心及矿培训中心的教师是企业培训的专职师资队伍;矿领导、采掘一线技术骨干是企业培训的内部兼职师资队伍;外聘高等学校教师是企业培训的外部师资队伍。我们建立了专、兼职教师师资台帐,根据培训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师资开展教学,对师资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聘任。

2、强化班前策划。为保证培训质量,实现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在开班前,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师资、方法进行全面的策划。培训内容的设置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依据,按照培训目的和要求、培训的类别,本着“服务一线,服务职工”的原则,根据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同时建立了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题库,严格考核标准,严格教考分离,严格考核把关,确保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形式。我们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等手段,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双向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强化实践教学,更多的采用实物、现场参观、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育方法,增强培训效果。特别是针对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利用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培训,坚持文化补习与安全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与系统知识讲解相结合、形象化培训与老工人“传、帮、带”相结合,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在全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4、严格培训纪律,完善培训评估。我们在《xxx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及其配套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参培制度,对参培学员当期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出勤、纪律、考核及办证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回送培单位,作为员工考核的依据;同时,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除在内部培训资料《xx职教》中公示培训情况外,还坚持每月不定期地在职工中开展一次“职工培训情况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接受职工监督。

三、抓重点环节,分层次组织开展培训,打造企业核心队伍

1、加大对中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中层干部是企业的骨干力量,对他们的培训,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和新理念、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重在拓展视野,增强领导能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会管理、善经营的中层管理队伍。在培训方式中,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精细化管理和“6s”行为规范的教育。今年5月份,我们对全矿正副科职、工程技术人员及班组长共500余人分期进行了培训,由矿领导授课,系统地学习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精细化管理知识及“6s”行为规范,并观看了《蒋庄煤矿三三三管理文化纪实》,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狠抓职工安全教育及岗位技能培训。一是结合安全生产实际,以现场作业的难点、弱点为培训的重点。除加强理论培训外,还到作业现场,以讲座、观摩、案例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应知应会为培训重点,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二是业余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今年以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培训51期,培训总人数2285人次:

⑴自培40期2108人次。其中,举办了安检员培训班3期,共计79人次;放炮员培训班3期,195人次;新工人培训班6期,192人次;移溜工培训班1期,27人次;瓦斯监测工培训班1期,6人次;瓦斯泵司机培训班1期,29人次;瓦检员培训班2期,27人次;采煤机司机培训班1期,18人次;电焊工培训班2期,5人次;风钻司机培训班1期,45人次;井下电钳工培训班1期,14人次;机电安装工培训班1期,13人次;主扇司机培训班1期,2人次;耙斗机司机培训班1期,14人次;测尘工培训班1期,2人次;变电工培训班1期,8人次;测风员培训班1期,3人次;小绞车司机培训班1期,135人次;班组长培训班4期,340人次;采煤工培训班2期,343人次;机修工培训班1期,84人次;掘进工培训班2期,338人次;正、副科职及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1期,160人次;人车管理工培训班1期,29人次。

⑵送外培训11期,177人次。其中,安全资格证2期53人次;采煤机司机1期2人次;皮带司机1期6人次;井下电钳工3期28人次;瓦检员1期5人次;信号把钩工3期83人次。

四、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档案,切实抓好办证换证工作

职工培训档案既是记录和反映职工业务技术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为职工办理上岗合格证的凭证。目前,我们已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档案1857份,基本上做到了一人一档。而职工持证上岗情况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我矿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始终把办证换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我矿职工办证率始终保持在100%。为确保职工持证上岗,我们除加强对职工进行持证上岗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外,坚持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到井口开展查证活动,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持证上岗意识,对我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8篇

1现状

1.1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渗透于教学中,逐步引起了各镇中心学校和局直学校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中小学校校长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校长把本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1.2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管理员的认可

功能室的管理,管理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区中小学各功能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各功能室规章制度健全,统一悬挂,美观整齐,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各校都建有固定资产登记账,各功能室建有数量明细账,且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仪器设备分类科学,排列存放有序,类签统一制作摆放,柜签、小标签粘贴在指定位置。现有使用表册统一悬挂在指定位置,按要求填写,资料完整齐全,整齐美观。

1.3教育技术得到了学校教师的认同

由于“班班通”资源丰富,图文并茂,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加之襄州区电教站为襄州区中小学校长、电教管理员和骨干教师举办了几轮“班班通”资源应用整合培训,学校也多次进行培训,使得教师对“班班通”操作熟练,使用得心应手。目前,襄州区中小学“班班通”资源应用已步入正轨,一线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教学已逐渐形成常态化。在省市区组织的教师电教作品大赛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上报作品(包括电教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等)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获奖的等次也有所提高。古驿镇中心小学在班级设立“班班通”应用记载值日生,由学生对本班教师应用情况进行记载,由学生督促教师应用“班班通”开展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张湾办事处云湾光彩小学结合本校实际设计的《教学常规月查分数表》,直观反映了教师应用资源教学的情况,操作性强。朱集镇中学设计的《电教设备应用记载表》,能全面反映教师一节课所使用的设备和媒体资源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常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襄州区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较以往有了较大改进,但是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管理人员责任心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镇与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功能室建设上不平衡,少数学校工作抓得不实,仪器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1少数学校装备用房不到位

由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调整,永久保留的学校学生多,班级多,部分学校还存在几室合一的状况,一些学校存在留守儿童活动室与音、美教室或实验室合用的状况。装备用房不到位,影响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正常开展。

2.2学校之间功能室配备不平衡

2009年没有被确定为全区永久保留学校而在2012年又重新被确定为保留学校的,装备用房得不到保障,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和美术教室等相应功能室在全区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中没有建设到位,大多数学校图书虽然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得到充实,但离国家、省定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且大多数学校的图书存在陈旧、老化、复本率高等现象,不适合学生阅读,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的正常开展。

2.3管理人员不稳定

襄州区中小学各功能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加上学校教师紧缺,流动性大,变动频繁,不稳定。部分学校存在一人管几室的情况,没有达到专人专室的要求。还有些管理人员不是由相应学科的教师担任,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培训,素质不高,只能起到保管钥匙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各功能室的规范管理。

2.4功能室使用率低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课堂教学中“班班通”使用较多,而功能室使用较少,尤其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因中心学校、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有些领导没有深入功能室研究如何强化设备的应用,有些领导重配轻用,还有些领导缺乏必要措施促进教师使用,把功能室当做学校的一个摆设;二是由于管理人员和教师变更频繁,不稳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师怕麻烦不敢用、不愿意用,甚至不会使用功能室,学科之间教师缺乏必要的应用教研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的应用合力;三是部分教师把学生分组实验拿到教室演示,把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替代学生实验,等等,导致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达不到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到学校,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是教育手段的革新,是促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尤为重要。

3.1加强“3个”保障

3.1.1人员保障

将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年度主要工作,由各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抓,做到有领导过问、有专班管理、有专人负责。

3.1.2经费保障

各校设立专项经费,从教育公用经费中专项列支教育技术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后期建设、维修、维护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3.1.3制度保障

各校要拿出硬性措施,将教育技术工作列为各学校年终考核内容,将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应用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促使教师人人用、合理用。完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学校教育技术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

3.2加强设备管理

按照现代教育技术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和完善电教仪器设备管理评估细则,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电脑室、各功能室等的管理细则,以此来促进各项目学校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同时,要求各项目学校制定出本校电教设备管理制度,靠制度管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确保仪器设备不丢失、不人为损坏。

3.3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所有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完成省市区3级教育技术初级培训任务,重点培训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技能、技巧,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开展远程教育、“班班通”、实验操作等技能培训,扩大教育培训面,增加教师培训人数。同时,广泛开展省市组织的评选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研、以评促教,进一步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研究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教学功能。

第9篇

【关键词】乡镇供电所;优质服务

乡镇供电所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农电企业整体形象。目前农村供电管理落后、管理水平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严重影响改革后农村供电所的正常运行,影响改制后供电所的对外形象,影响供电所队伍的建设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供电所建设,建立农电优质服务工作新机制,才能适应新时期农电事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服务,更好地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服务,才能树立农电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实现增供扩销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加强领导部署,提升服务理念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对国家农电政策的研究,进行农电工作的系统思考,争取国家对农电管理工作政策的支持,完善乡镇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配套措施、办法。二是要明确从所长到农电工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楚、要求具体、措施扎实。三是利用职工大会,加强服务意识理念教育,让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提高农村供电所服务质量,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的迫切需要。

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规范配电设施及生产设备的管理。按典型技术标准建设配电台区和线路,设备档案资料齐全,运行维护到位,配电设施“两清理”工作落到实处,配电线路标识、标号符合规范。在供电所内部,建立“设备主人”管理制度,要求“设备主人”定期对其管辖的设备进行巡视、检查,负责对设备防水、防潮、防小动物工作,每月给供电所填报《设备巡视检查记录》,供电所对收集上来的缺陷,按要求划分缺陷危急程度并进行编号,对供电所无法处理的缺陷,汇总后上报县级电力公司处理。缺陷消除一个,供电所对缺陷消号一个,实现缺陷闭环管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机实现规章制度和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网络,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将供电所的各项设备测试记录、线路设备台账、基础资料,全部录入计算机,并将纸质文档分专业班组存放,资料目录清晰并易于查阅。为以后农网升级改造、配电线路消缺、事故抢修提供第一手资料。做到在供电所就能查询到管辖范围内某台变压器、某基电杆的相关参数,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需抢修,在供电所就能将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大大节省抢修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供电优质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流县供电企业标准》,进一步深化细化补充完善《供电所管理规范》。按照“队伍管理绩效化、优质服务品牌化、基础管理标准化、器具管理定置化、综合管理微机化”的要求,充实完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细化量化,更加切合实际,便于把握和考核。

三、加强队伍培训,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制订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和科学合理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与教育工作,为今后供电企业发展储备人力支援和智力支持。二是重点加强管理层人员培养,保证企业经营任务、管理措施得以贯彻落实。加强控制层人员的充实,以满足经营活动的需要。三是坚持每月集中所有职工进行2-3次安全思想、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教育,使全体农电工从思想深处筑牢安全防线,确立服务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四是通过业务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方式,提高农电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参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技能。五是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和考核奖惩的方式。制定农村供电所职责,以及所长、安全员、抄收管理员、农村电工等岗位职责,将供电所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管理,予以明确和细化,与个人利益挂钩,每月从严考核,从而做到定员、定岗、定责,促进农电工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