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1 16:30: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9-01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抵抗力低下,重要器官功能代偿能力逐渐减弱,可能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痴呆症等基本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患者围手术护理干预,才能确保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分析骨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在2012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骨科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168例骨科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84。干预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52例,年龄在61~10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3±4.11) 岁。对照组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0例,年龄在62~10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72. 33±4.45)岁。所有高龄患者中,膝关节置换患者5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44例、股骨头颈骨折患者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术前心理辅导

大部分高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痴呆症等基本疾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其记忆力不断衰退,难免存在瞻忘情况)。因此,护理人员术前必须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以有效控制基础疾病。护理人员在加强与患者沟通的同时,可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关爱,减少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1.2.2 术前锻炼

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需要承受术后疼痛,难免出现肌肉萎缩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必须指导患者加强下肢肌肉锻炼,以改善关节功能。并指导患者使用助行架、拐杖等支具,以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1.2.3 术后生命体征观察

由于高龄患者反应能力差,容易发生休克而被忽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判断患者生命体征、血液流动力学的改变,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加强喂养管理,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出现误吸、窒息现象,充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①压疮预防。保持衣物、皮肤的清洁干燥,每2小时改变1次,也可使用减压器具,如水垫、泡沫敷贴、?喱垫等,增强患者舒适程度。②切口感染护理。护理中严格留意患者切口是否出现红肿灼热感,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防止切口敷料出现污染渗液,及时更换切口敷料。③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足趾屈伸及股四头肌静止性伸缩运动,且严格观察下肢血运,。④胃肠道护理。术后给予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少产气的新鲜饮食,以避免出现腹胀营养不良便秘等不适,或者给予患者实施摩腹部开塞露灌肠等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2.5术后功能训练

为了提高患肢肌力,减少切口粘连,促进切口愈合,充分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关节伸屈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弯腿等,遵循循环渐进的原则,积极完成术后功能训练,争取下床活动。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取X2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74;P

第2篇

方法:选取我院324例骨科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2例,对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结果:在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后,患者均无发生感染或并发症。同时,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关键词: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4-02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同时,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也较大,因此,必须加大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对其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实践证明,把护理工作做到位,是降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对我院324例骨科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跟骨骨折的患者有75例,肱骨骨折65例,踝关节骨折70例,胫腓骨骨折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同时,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84例,年龄最大的84岁,年龄最小的56岁,平均年龄70岁。由此可见,骨科糖尿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

1.2对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的具体措施。

1.2.1要实施术前的心理护理。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心理会比较紧张,而且对手术会有恐惧感,因而多会表现出抑郁、悲观等情绪。出现这种情绪的患者在手术中会产生抗拒心理,对手术过程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术后恢复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要主动给患者讲解手术细节,要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手术的相关问题要详细地进行讲解,要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和医院的信任感,让他们主动地与医院配合。此外,要让患者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要让患者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不适应症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样才不会让患者在手术中过度紧张,才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手术配料,对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也更有利。

1.2.2要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宣传教育。很多骨科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并不充分,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中,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运动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能适应手术治疗,这对患者自身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都是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多饮水,要引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要引导患者进行必要的锻炼,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的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教育,要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既要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又要保证患者的营养,这对患者术后伤口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保证患者饮食符合标准要求。

1.2.3要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在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接受完手术治疗后,必须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要观察患者的甚至是否清醒,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发生了术后并发症。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其他病症要及时地报告主治医生,便于主治医生在第一时间控制患者的病情。

1.2.4要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骨科病人的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比如要对患者进行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控制,在患者饮食前,要保证其血糖在7.8mmo/L以下,而在患者餐后,要保证其血糖水平在9.4mmo/L以下。

1.2.5要给术后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留置导尿管。糖尿病患者在术后不能自行排尿。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给患者留置导尿管。因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所以要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导尿时做好无菌操作,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做好会阴护理每日2次,定时更换引流袋,防止患者的尿路感染。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其中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组间进行对比,两组间的对比以P

2结果

在实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后,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对采取措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过对糖尿病骨科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发现,在实施护理后,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而其术后的恢复也更好。由此可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对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尚玉真,马丽梅,张军,王钰君.糖尿病病人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2年12期

[2]邹树芳,干锦华,周玲.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3]高丹丹.糖尿病病人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第3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围手术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增多,在骨科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免疫功能障碍,老年人多与内科疾病相关,老年患者麻醉的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内科疾病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现在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60岁)300例,其中6例90岁以上; 120例80~90岁, 130例70~80岁, 44例60~70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90例伴有糖尿病。200例伴有高血压,160例伴有冠心病或曾经有心梗,60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很多患者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心理变化,语言技能,轻松舒适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1]。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结合康复过程和操作的优点,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经常跟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前准备,提高患者的思想认识,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并告知处理措施,护理并发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准备术后恢复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介绍成功的经验,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使患者有一种信任感,感觉到温暖,术前各种干扰因素的消除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老人生病特别想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家属要求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患者交谈,并且,给予精神安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

2.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的选择,钙拮抗剂是首选,利尿剂,ACEI,ARB类都可以选择,控制血压140/90mmHg左右。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术前给药,抗炎,解痉平喘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术前患者在需要完全控制支气管炎发作,血氧饱和度必须大于90%,手术后。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胰岛素,使空腹血糖小于8mmol/L以下。

2.3术前准备 做一些如胸部X射线检查、心电图,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功能,凝血功能,尿常规,血常规等辅助检查。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术前禁食12h,禁饮5h。术前要求患者保证睡眠。吸烟者应停止吸烟,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发生。术前练习床上解大小便,防止术后改变习惯引起解大小便困难。术前洗澡,清洁手术野皮肤,预防感染。

2.4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的耐受力 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差,特别是伴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手术创伤可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手术创伤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失败率。因此,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对手术患者的耐受性和正确的评估。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接近生命体征无心脑血管意外的观察,注意防止切口,观察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畅,所以手术后的护理要特别注意的血液供应。皮肤颜色,温度观测,肿胀程度和动脉搏动。肢端皮肤青紫,低温,肿胀或疼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循环,防止肿胀[2]。

3.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在全麻手术后麻醉消失后,疼痛逐渐增加,24h后是最严重的切口疼痛,而老年患者疼痛耐受性差,适时服用止痛药物,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进术后康复。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压迫或缺血引起的疼痛。强调镇痛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在应用镇痛药早期功能锻炼。

3.3意识障碍的护理 老年患者常出现反应迟钝,疲劳,记忆力差,行为上不能自控,容易引起老年患者精神症状,如妄想,幻觉,谵妄的认知障碍等等。因此,手术后回到病房,护士应给患者巡视病房,以及约束和使用床栏,24h不间断护理床防止坠落事故[3]。

3.4并发症的预防 卧床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容易发生,所以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并发症。由于长期的术后卧床,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营养缺乏。如果条件允许,每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干净的床单,卧床的患者可以使用气垫床,可以使用透明贴或粘贴真空保护,注意加强营养摄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协助定时扣背咳痰。进行雾化吸入。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清洁。患者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

3.5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及早开始。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虚弱,不适合运动。因此,解释患者运动的必要性,他们的家庭成员配合的功能训练,传授正确的训练方法,从意识的运动功能,使患者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4结论

虽然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有风险,容易发生手术并发症,但优质重症护理, 300例患者都治愈了。总之,围手术期护理是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尽快恢复,从而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留夷.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9):261~262.

第4篇

【摘要】浅谈八千余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八千例内固定取出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特殊观察要点,康复原则以及出院指导。 结果:八千余例内固定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2天(同类同期病人住院需3天),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大大减少,而且患者的治愈率接近100%,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内固定;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固定是用钢板、螺钉、克氏针、髓内针等内置物,使复位后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以利于伤肢早期功能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骨折并发症。内固定需要取出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过早。如遇有感染、内固定弯曲、松动、折断或螺丝钉脱出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内固定取出时间,一般股骨2年,胫骨1年,前臂及肱骨1.5-2年,但还要结合临床与X线片情况,以免取出过早而发生再骨折或其他并发症。我院骨科是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每年的手术量高达数万次,虽已开放骨科床位三百余张,可依然不能满足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院骨科于2007年2月专辟一个病房区域,成立了日间病房,其收治对象绝大多数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标准达临床和骨科双重标准的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骨科日间病房病区自2007年2月成立以来,共收治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六千余例,此类患者入住我病区之前,均经我院门诊骨科医师接诊后预约登记的,他们均已符合内固定取出的双重标准,即骨科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一是局部无压痛,无叩击痛,无异常活动,无畸形。二是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三是功能恢复,去外固定后,上肢可向前平举并持重1KG,下肢不扶拐可走3min,不少于30步,无畸形。(2)骨性愈合标准:一是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二是X线显示骨小梁已通过骨折线。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1)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2)使病人有思想准备,能主动配合治疗。向病人介绍麻醉和手术情况,介绍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等,嘱咐吸烟病人术前禁烟以减少术后咳嗽、咳痰和肺部并发症。3)皮肤准备:术前应洗澡和更衣,保持皮肤清洁。4)胃肠道准备:遵嘱禁食水,必要时清洁灌肠。 5)膀胱的准备:病人入手术室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 6)手术前晚及术晨的准备:手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手术晨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核实,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等,除急症手术外应推迟手术日期;手术前,根据医嘱给予麻醉前用药;登记并保管病人的重要财物。病人的假牙应该取下,以免麻醉或手术中脱落或误吸。

2.2 术后常规护理:

1)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要定时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测量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2)安置和协助病人活动:应根据麻醉、手术和病人状态,安置适当,原则上,应当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包括患肢局部循环)、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内引流)、而且使病人比较舒服。在病情许可时,要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3)镇痛和镇静:较轻的疼痛可用安置、固定伤口、镇静催眠药等方法处理,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发症(感染、缺血等)的 症状,应通知医师详细检查。4)伤口和引流管的处理: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挤压,并观察色、质、量。5)术后基础护理:帮助病人进食,排大小便,洗漱!

2.3 术后特殊观察要点:

2.3.1术后血循环障碍的观察:(1)引起患肢血循环障碍的原因有: 绷带石膏包扎过紧,患肢严重肿胀,术中造成血管损伤(2)血液循环障碍,轻者造成局部压疮,重者可引起骨筋膜综合症,导致肢体坏死,使骨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对肢体缺血的症状和体征,有5个“P”字记忆法,即①Painless:由疼痛转为无痛;②Pallar:苍白;③paresthesia:感觉异常:④paralysis:麻痹:⑤pulsesessness:无脉。

2.3.2术后感染征象的观察:伤口感染多在术后3—7天表现明显,如出现伤口疼痛或呈脉搏跳动一致的搏动性疼痛,局部红、肿、压痛,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

2.4 康复训练原则: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锻炼以围绕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 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2.5 出院指导:

2.5.1出院计划的制定内容:

①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②饮食:高蛋白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③休息。 ④药物: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人,出院前应带好出院带药,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停药指征。⑤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非常重要。⑥门诊随访

第5篇

关键词: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SSI);预防护理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1]。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手术的范围和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较高[2]。小型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即使耐力较差患者,经一般性处理即能接受。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9.7±5.3)岁,手术类型上颌骨手术22例,下颌骨手术24例,颈椎手术32例,颅骨手术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规劝和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减少陪护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接取粪、尿的方法,不可使粪、尿外溢污染手术切口。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感染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告诫患者不可擅自对伤口进行不妥当的处理,如挤压、按摩。

2.2护理观察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左右,因此,术后3 d应常规测体温3次/d,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切口持续疼痛或加重,伴有体温升高、脉搏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怀疑切口感染时,可打开伤口外层敷料检查,可发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压痛等典型症状。如果有脓肿形成,则表面局部张力增高,并伴有波动感。为进一步确诊时,常规取切口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根据其结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2.3预防护理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喜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嘱其多饮水,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定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督促医师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

2.4感染的护理 炎症早期阶段可拆除部分缝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并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局部用抗生素封闭及物理疗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室,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3 结果

98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其中Ⅰ类切口1例(1.02%)、Ⅱ类切口3例(3.06%)、Ⅲ类切口5例(5.10%),平均住院 32 d,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畸型与疾病的学科。骨科手术治疗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同时,术前治疗方案必须周密考虑全身和局部不能存在任何隐性的感染病灶。一旦患者手术出现感染,就会造成终生残废[3]。切口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导致较长r间的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使切口干燥及长时间牵拉、摸弄而损伤了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手术原则,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原则,一旦诊断伤口感染,除全身联合运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重点应放在局部伤口的处理上[5]。若局部肿胀明显,即早期间断拆线引流,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准确运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内固定物不必移去,过早的移去坚强的内固定会使骨变形。若经治疗后伤口仍不愈者,待有纤维骨痂形成后,再去除内固定,换置外固定为妥。软组织损伤后感染长期不愈的处理,①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切除窦道,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伤口愈合[6]。高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彻底清创,正确、彻底止血,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组织;正确、稳妥使用电刀;准确掌握穿针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保护好针眼;无张力、无空隙闭合伤口。这些都是预防骨科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7]。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8]。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患者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本组资料显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媛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22-223.

[2]陈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3:99-100.

[3]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7-198.

[4]暴艳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219-220.

[5]张孝丽.胃肠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2:103-104.

[6]单廷芝.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10-211.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140-02

糖尿病属于人体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1-2]。因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和伤口愈合能力均弱于正常人群;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和骨质疏松风险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3]。因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较为特殊,单靠临床治疗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因此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4]。为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骨科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该文对从2015年3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8例骨科手术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从2015年3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8例骨科手术糖尿病患者,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44例患者。对照组中,有26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9~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4±6.4)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6例,踝关节骨折16例,12例肱骨骨折。实验组中,有27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40~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6.8)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7例,踝关节骨折16例,11例肱骨骨折。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例如术前健康宣教、术后生命特征的密切观察。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健康宣教,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而对所要实施的手术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病因和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方法有着充足的认识。②维持好医患关系,在与患者进行初次见面时,要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并面带微笑,并向患者详细的介绍住院环境及注意事项,以维持好良好的医患关系。③术前护理,在术前为患者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指标等常规指标;并在检查时为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以减少患者压疮风险。④术中护理,术前医护人员应先调节好手术室的湿度和温度,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手术室环境。术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特征和血糖指标,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告诉主治医生,并协助主治医生进行处理。⑤术后护理,在患者麻醉复苏期,密切的关注患者生命状况;待患者苏醒后,告诉患者手术状况,让患者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对患者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摄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上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内,以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另外,要用软枕来垫高患者患肢,以协助患者患肢血液循环;并密切的观察引流液颜色和液量,并密切的观察患者切口恢复状况,以免切口处出现渗漏、出血以及感染等症状。对于术后昏迷患者应给予全身性按摩护理,以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压疮;此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对于置留尿管患者,还要进行外清洁护理,避免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1.3 评估指标

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术后切口愈合天数以及患者临床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糖控制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x±s)表示;P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实验组术前血糖控制天数(3.4±2.2)d、术后血糖控制天数(1.4±1.2)d、术后切口愈合天数(11.8±2.5)d,均显著的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优质护理干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医护人员要耐心给每位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相关细节,例如手术方式、药物作用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等[5-6];另外,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出现负向情绪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平时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尽量利用简洁字句、平和语气;平时应注重与患者间的交流,以获取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患者住院期间,应仔细的观察和询问患者对日常护理是否存在不适和不满的地方,对待患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爱护和关心[7-8]。该文的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R床满意度。

常规护理属于一种被动性、机械性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在平时护理时,仅完成主治医生的医嘱,医护人员缺乏能动性和主动性,这会给患者带来厌烦情绪和不适感,不利于医患关系的维护,易引发医患纠纷。而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充分的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9]。手术后对患者的血糖水平给予足够的重视,密切的关注患者血糖情况和病情状况,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同时加强对患者皮肤卫生的清洁、心理护理以及科学饮食等,要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均衡的同时,还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另外,做好患者皮肤和伤口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患者配合治疗[10-11]。而该文的研究表明,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术前血糖控制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术后切口愈合天数以及患者临床满意程度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P

第7篇

【关键词】中老年 ;骨科 ;防跌倒 ;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54-01

中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容易发生跌倒。跌倒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长,也增加了医疗的成本。跌倒是比较常见的医疗事故之一。以往我院采用的预防跌倒的方法比较传统,例如:保证病房光线充足,没有障碍物在通道上,安放了防滑标志等等。为了减少中老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确保患者在我院进行安全的治疗,我院实施了预防中老年骨科患者跌倒的流程管理。

1 方法

1.1成立骨科患者防跌倒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全科的护士均参加整个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实施。

1.2制定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1.2.1通过全科护士的讨论和分析,发现在跌倒预防中存在以下问题:(1)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对意外跌倒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等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并且不能主动的向患者提供跌倒预防安全措施。(2)由于文化层次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患者和其家属对跌倒的危害认识不足,并且不清楚怎么预防跌倒。有些患者拒绝使用辅助工具,并且不配合指导,从而导致康复锻炼时经常发生跌倒事件。(3)中老年人患者,大部分都合并多种疾病,不同的疾病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所以要特别关注中老年人自身疾病导致的跌倒问题;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改变是很容易发生跌倒;如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这类病程长,容易被疏忽的疾病,有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行走不稳从而发生跌倒。(4)病房的地面有水渍,走廊浴室等地方没有安放扶手等。(5)缺乏监督管理。

1.3制定评价及应急机制

1.3.1在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护士是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教育及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重视患者跌倒预防,保证病房环境的安全。患者发生跌倒是生理、病理、心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导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常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且不定期的对护士进行考核。认真分析讨论每次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

1.3.2加强质量控制,将预防跌倒列为目标管理的一项指标并严格执行,并且与护士年终考评和绩效考核挂钩。科护士长定期检查,例如:评分是否合格,有没有错误的报告记录,措施是否到位等。及时的发现跌倒高危患者,并及时上报采取预防措施。

1.3.3骨科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叠加的累加效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我科采用了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进而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评估内容:视力障碍例如: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2分;最近半年有不明原因跌倒的2分;活动障碍4分;头晕、血压低眩晕等2分;住院期间没有家人陪伴3分,服用镇静剂、麻醉剂等2分。护士应当在患者入院或转科的24h内完成评估。并且每周评估一次。

1.3.4若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分≥5分,则将其列为高危人群。责任护士要向护士长报告,再由护士长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将高危跌倒的警示牌挂在患者的床头用来提醒患者。目前公认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就是健康宣教。要加强跌倒高危患者和其家属的宣教工作,使他们对跌倒预防的认识得到提高,从而配合护士的工作。

1.3.5卧床超过2周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起床后出现眩晕的可能较大,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时改变时很容易发生跌倒。因此在患者下床时,医护人员要在旁边保护。一般患者下床都要借助拐杖。助步器等,但是有部分中老年人不肯服老,坚持不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护士应该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的开导,是患者认识到辅助工具的作用。在选择辅助工具时要选择防滑、长度适宜的。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辅助器具,避免不适当使用器具导致跌倒的发生。

1.3.6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跌倒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使每位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在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护士应积极正确的处理,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并评估损伤程度,然后告知医生,按照医嘱处理,并详细的记录。

2 结果

实施了防跌倒流程管理前后,跌倒发生的几率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跌倒流程管理是成功的。

3 讨论

预防跌倒流程管理的实施,成功的提高了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的安全关注意识,完全摆脱了之前缺乏安全意识和不能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对策。骨科患者跌倒的易发因素均通过组织学习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全科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安全防范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减少了跌倒高危人群意外跌倒的几率,重视跌倒高危险因素的评估,确定跌倒高危人群,分析每个人存在的跌倒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使护士放心地做好患者的预防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姜旭雯,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349.

第8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糖尿病; 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an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eri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operation period of wound healing, nursing the people-oriented, and create a warm nursing cult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To achieve Three Satisfaction-patient satisfaction, social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of government. Method: From 2012 May to 2014 May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56 diabetic patients undergo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treatmen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research group with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with opera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ncluding 2 h blood glucose and fasting after meals), urine, urine ketone body, there was no hypoglycemia,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ime of anti inflammation and wound healing. Result: By comparing to controlling blood sugar of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the study group had obviously fewer day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ostoperative would healing had fewer day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nurse on duty system, comprehensiv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can reduc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or avoid complications, relieve patients with confusion, improve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Nursing care;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Yangmei Group The Third Hospital, Yangquan 045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1.033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2例需要接受骨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男16例,女6例,年龄52~73岁,平均65岁,髋关节置换术6例,单膝关节置换术4例,双膝关节置换术6例,股骨干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2例。2013年6月开展优质护理后至2014年5月收治的34例需要接受骨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男25例,女9例,年龄62~81岁,平均71岁,髋关节置换术12例,单膝关节置换术6例,双膝关节置换术8例,股骨干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4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3],很多护士为一个患者服务,打针是治疗班的护士来做,洗头是护理班的护士来做,饮食只要告诉患者,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东西可以吃就可以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干预,“护士管床制+小组责任制+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的工作模式[4]。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2.1 责任制整体护理 让护士“管”患者,由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例如一个入院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有一个责任护士“管”着。因为长期以来护士总是站在医生的后面,做的工作就是执行“医嘱”,而且也没有专门“点对点”管理患者的所有事情。所以,这往往导致护士不能地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也不能正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施行责任制护理后,责任护士就能将患者从他入院那一刻起的整个身体健康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如血糖、血压、血脂的数值、有无心脏病、高血压、脑卒中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等等,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评价[5]。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责任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患者,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通知辅助护士送第一壶开水到床前。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如急诊入院,根据需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6]。

1.2.3 晨间护理 责任护士为患者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洗脸,刷牙,更换干净舒适的衣服。为患者制定食谱,协助患者进食。增进与患者的交流[7],如用亲切的语气询问患者昨晚睡眠情况等等,可以捕捉到患者表达不出的病情动态。

1.2.4 治疗护理 打针、输液,服口服药物等这一系列工作,都由责任护士一人完成。术前需要泵入胰岛素的患者,胰岛素的入量,血糖的监测,责任护士必须了如指掌。根据患者血糖的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查看化验单并及时与医生交流,第一时间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注射胰岛素剂量和时间要准确(饭前半小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出现组织硬结,局部消毒应严格,以防感染。注意有无胰岛素或口服药物过量的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低血糖,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重者,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 mL。

1.2.5 饮食护理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糖尿病控制情况如何,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控制[8]。饮食护理严格控制其饮食标准,熟练掌握糖尿病饮食计算方法。在控制每日总热量标准的前提下,增加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每餐少食,每日多餐。指导患者自觉遵守饮食规定。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日常运动量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饮食种类要充分考虑到蛋白质、脂肪、糖类分配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9]。

1.2.6 运动指导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有利于调整体重、增加体能,更可以使身心愉悦[10],责任护士为患者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运动计划并协助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

1.2.7 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糖尿病一旦发生,几乎伴随终生,长期服药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特别是由于担心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战胜病魔的信心丧失。针对这种情况,患者一旦确诊,应安慰同情,同时宣传糖尿病发病、预防、治疗的有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糖尿病本身已经使患者抑郁、焦虑,再加上手术的恐惧为患者带来的负面情绪,使得患者产生焦虑等悲观情绪[11]。责任护士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任何疾病都有发生、发展、控制与转归的过程,糖尿病只要进行合理的的饮食、适当而安全的运动、药物的配合等治疗,会有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此外,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并教会患者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1.2.8 血糖监测 责任护士教育指导患者在口服药物或应用胰岛素同时,积极配合血糖监测,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睡前血糖。并及时记录结果,以及与记录相关的事项,根据记录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情况,使病情得到控制。并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体重、尿常规等,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2]。

1.2.9 术前护理 责任护士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评估手术知识,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13]。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特别是要讲解术前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高血糖为患者带来的危害等。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一定了解及心理准备,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0 术后护理 准备好麻醉床,遵医嘱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做好各种管道标识并妥善固定各管道,保证管道在位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术后的患者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帮助与照顾。为患者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护理人员积极鼓励患者,做各项处置时多与患者交流,使其能较好的配合,增强其自信心,让患者感受到医护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使其深刻体会到优质化护理服务给他们带去的温馨[14]。

1.2.11 出院护理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术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术后换药、拆线时间,发放爱心联系卡)。给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办理出院手续,护送患者至院门口,做好出院登记。对患者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比较,P

2 结果

两组术前血糖均控制在(7.1±2.6)mmol/L,术后均控制在(8.6±2.5)mmol/L。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控制血糖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的天数也比对照组提早,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011年初,国家卫生部召开的201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都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至此,“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的一轮护理“革命”[15]。优质护理最终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医护人员不厌其烦地讲解药物的作用,进行心理疏导,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亲自给他喂药,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护士长每天都要带领护士们到病房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嘘寒问暖。期间没有人抱怨、大家不厌其烦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视患者如亲人,为患者排忧解难。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经过责任护士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或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患者的困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过去临床护理工作的重心是以医嘱为中心完成医疗和治疗相关的任务,护士工作状态较为被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没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基础护理质量有所滑坡。而优质护理的开展不仅要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舒适,保证患者各项诊疗措施确实、有效地落实,还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16]。

开展优质护理至今,我们真正领会到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实质。深刻领会到这一特色护理活动,是贯彻以人为本护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杨辉,赵秀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内涵之刍议[J].护理研究,2011,23(7C):1954-1955.

[2]丁炎明.护士对生活护理认识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12(2):120-122.

[3]郭燕红.护理的专业价值[J].护理管理杂志,2004,23(1):26-28.

[4]肖玉华.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与策略[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34(9):182-183.

[5]刘玉莹,陈兴华,张亚卓.优化医院文化环境深化护理服务内涵[J].护理管理杂志,2003,24(1):23.

[6]刘玉馥.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护理杂志,2003,15(7):117-118.

[7]宋春燕.专职护理教师走向临床的设想[J].护理研究,2002,14(9):549-550.

[8]谌贻璞.糖尿病肾病如何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03,7(3):167-169.

[9]陶建勋,米绪华,樊均明.低蛋白质饮食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影响[J].西南军医,2008,14(1):21-23.

[10]朱艳秋,李静.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34-36.

[11]葛燕燕.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糖代谢及情绪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6(28):963-964.

[12]刘天纡.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5-307.

[13]卢才义,李怀斌.临床心血管操作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80-296.

[14]杨玉红,杨春花.情志护理与疾病康复[J].现代护理,2009,26(4):81-84.

[15]谢灵敏,黄春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9(9):918-919.

第9篇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