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0: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原发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9.6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125-02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分型比较复杂;鼻咽部淋巴组织十分丰富,因此常被非霍奇金病淋巴瘤侵犯,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结外淋巴瘤[1]。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鼻咽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收治的72例原发于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10~78岁,平均(48.2±25.4)岁。患者初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类感冒症状,如鼻咽痛、流涕等,后期临床表现为听力和视力功能受损、扁桃体肿大、黏膜充血等。将72例患者参照Ann Arbor.Cotswolds分期:I期34例,Ⅱ期22例,Ⅲ期13例,Ⅳ期3例。通过免疫检查对患者进行免疫分型。
1.2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数据检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其他脏器浸润和治疗方法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进行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淋巴瘤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是否转移浸润至其它脏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等 (P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 > 0.05)。
3讨论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而NHL临床发病率高达90%;我国的淋巴瘤发病率为85%~90%,低于同类报道[2]。淋巴瘤首发病灶常为鼻咽部,发病特点为起病急,发病快,除鼻咽部分还会涉及其他脏器,病情险恶。在临床上治疗时,患者对病情的主述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治疗时反应也不同,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预后不佳,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致病因素选择治疗方案。因此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是关于影响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因素[3-4]。本组研究表明,淋巴瘤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无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是否转移浸润至其他脏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患者年龄较大,则其预后即5年生存率就会降低[5],这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免疫能力差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在救治老年淋巴瘤患者时,需考虑患者的原发疾病,将可能存在的干扰指标进行适当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
本组研究表明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显著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者,可能是因为Ⅰ~Ⅱ期淋巴瘤仅发生于原发病灶,没有发生其他部位的转移。可以先行放疗,如果放疗无法达到预定结果,则需综合治疗方案进行系统治疗。Ⅲ~Ⅳ期淋巴瘤往往发病较严重,累及其他脏器,而且治疗的程度与疾病分期也具有正相关。一般应用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预后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免疫能力较弱的患者[6]。因此目前临床提倡对于淋巴瘤患者应进行放疗和化疗以及免疫调节的综合治疗。
本组研究表明,在免疫分型方面,B细胞淋巴瘤5年生存期要显著好于T或NK细胞,有发热、盗汗、消瘦等B症状者其预后也显著差于没有症状者;对于有浸润转移者,如骨转移或其他器官转移,其5年生存率均低于未出现转移者。说明患者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有无病灶转移等,均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影响。同时病程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病程长的患者其病情多较严重,在进行Cotswolds分期时也多在Ⅱ期或以上,一般需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病情控制。病程长的患者存在广泛侵犯重要脏器的现象,而且长期的病理过程,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灶在这种环境下活动度大,易复发、增生以及转移。因此临床上对于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首次治疗最为关键。总之影响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在临床上需综合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王奇璐.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308-313.
[2]Alexander DD,Mink PJ,Adami HO,et a1. The non-hodgkin lymphomas:a review of the pidemiologic literature[J]. Int J Cancer,2007,120(Suppl 12):1-39.
[3]周建寨.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78-79.
[4]陈细女,肖莲. 原发性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72例预后因素分析[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8(1):74-77.
[5]袁智勇,李晔雄.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与预后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2006,26(7):425-429.
1.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五科,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三科,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 目的 观察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该组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施行CHOP治疗方案。患者于治疗前采取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两种方法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60例(66.70%),部分缓解25例(27.8%),有效率94.5%;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44.44%),部分缓解15例(16.67%),总有效率61.11%。结论 采用DOLP与LAS2L2联合的方法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进行治疗,肿瘤明显变小,治疗效果明显。
[
关键词 ]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174-02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来自前体淋巴母细胞,具有高度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在中青年人群中常见,占有较高的比重[1]。随着临床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不断研究与技术的发展,发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白血病在一些临床表现上都很相似,诸如在细胞形态上,免疫表型及基因型上都有相似性,但从病理形态上不能鉴别其形态的区别,因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阶段[2]。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将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划为前体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也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视为同一类疾病。在临床上,以骨髓中25%的淋巴母细胞数为界限,总数大于25%的视为白血病,少于25%的视为淋巴瘤[3]。患有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病情恶化严重,而且治疗后恢复也不理想[4]。到目前为止,采取化疗的手段是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重要措施,也是针对此类疾病的首先方法。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研究显示,选取合适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药物的剂量对瘤块的缩小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给予化疗药物也可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该组对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肿瘤部位的采取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做好相应记录,治疗组采取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施行CHOP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该组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组收治的180名患者,全部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名患者。治疗组中有30名男性患者,60名女性患者,年龄在15~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0岁,治疗组中40名患者发病于颈部淋巴结,32名患者发病于扁桃体,还有28名患者发病于机体其他组织脏器。病程中有75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袭机体的神经、骨髓及肝脏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照组90名患者,40名男性,50名女性,年龄在15~48岁之间,平均年龄31.5岁,对照组中45名患者发病于颈部淋巴结,35名患者发病于扁桃体,还有10名患者发病于机体其他组织脏器。病程中有68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袭机体的神经、骨髓及肝脏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表现、生理特征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由于肿瘤病变的部位不同,其所涉及的机体系统不同,在临床上患者通常可表现出不知道原因的发热,机体体重下降,淋巴及一些肝脏脾脏的肿大,还会不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问题[5]。经过组织病理学的检查可以发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重在侵润患者的淋巴结、骨髓、皮肤及组织器官。因此在临床可看到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胸闷等特征。经过病理学检查可得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中,T细胞性较多,根据其病理形态可以分为曲核型和非曲核型两种。其中前者占一半以上,肿瘤细胞源自T细胞,呈现不规整的圆状,相互不沾粘在一起,细胞核膜较薄,染色质呈现粉尘状,均匀分布,有核仁存在。后者非曲核型瘤细胞,此种瘤细胞除了来自T细胞,还可以源自U细胞或B细胞,而且形状大小不同,瘤细胞核可呈现圆形及卵圆形,偶尔可见较小核仁的瘤细胞。此类疾病在青少年中比较多见,原发性的患者较少,皮肤损伤患者主要为继发性的。首发于淋巴结、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6]。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采取CHOP治疗方法:环磷酞胺500~700 mg/m2 静脉滴注,1次/d;阿霉素40~45 mg/m2静脉滴注,1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泼尼松40~45 mg/m23次/d,3个星期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治疗周期间隔3个星期,通常需要4个治疗周期。②治疗组采用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法:DOLP方法采用泼尼松40~45 mg/m23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柔红霉素30~40 mg/m2三周静脉注射一次;左旋门冬酞胺酶20 U~5000 U/kg,每周4次,静脉注射。LAS2L2方法环磷酞胺500~700 mg/m2每天1次静滴;柔红霉素30~40 mg/m2 每3周1次;泼尼松40~45 mg/m2 3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以上两种方法每4周1个疗程。每个治疗周期间隔1个月,通常需要4个治疗周期。
1.4 判断标准
在进行4个治疗周期后,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对实体瘤通用疗效准则施行判定测评。可以分为完全和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4种类型:①完全缓解的评判准则:经过临床影像学的诊断及相关检测,患者病灶消失,机体生化指标达到正常水平。通过治疗后实体瘤大于1.5 cm的直径变成小于1.5 cm的肿块。介于。1.1~1.5 cm实体瘤体积缩小原来75%,直径缩小至1 cm以下的视为完全缓解。对于进行化疗前肝脾变大的患者在治疗后体积变小。②部分缓解评判准则:患者的肝脾淋巴处淋巴肿块变小超过50%,除了肝脾和淋巴结其他部位的淋巴结不在变大,而且对其他的器官没有侵袭的迹象,没有新的病灶产生接判断为部分缓解。③稳定性,是介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之间的判断标准。④进展判断标准,经检查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是完全缓解加上部分缓解的患者数除以总患者数,即得总有效率[7]。
1.5统计方法
观察两组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取t检验和χ2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DOLP与LAS2L2联合治疗和CHOP治疗方法结果显示:①治疗组:完全缓解60例(66.70%),部分缓解25例(27.8%),稳定4例(4.44%),进展1例(1.11%),总有效率94.5%。②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44.44%),部分缓解15例(16.67%),稳定30例(33.33%),进展5例(5.56%),总有效率61.11%。经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对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总有效率分别施行χ2检验,P<0.05,说明采取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更好。
3讨论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而且预后不理想。此类疾病发病不明显,在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为此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就已经是中晚期,身体中的肿瘤细胞早已转移到其他组织中,错过了采取手术治疗的阶段,为此只能应用化疗的手段进行治疗[8]。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对淋巴瘤的发病原理的探讨也渐渐深入,相应的治疗措施也不断完善。目前通过不断完善和补充的化疗方案经过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使恶性淋巴瘤患者通过治疗有效率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也相应的增加患者的生活水平[9]。但是随着治疗技术的应用与进展,在临床上也发现存在的一些还需要马上解决,如何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给药是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问题的重点和难点[2]。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能够侵润患者的淋巴结、骨髓、皮肤及组织器官,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很大,本组采用的DOLP与LAS2L2联合治疗方法和CHOP治疗方法相比较,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说明联合治疗确实可行。单独采用CHOP治疗方法,对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晚期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低,因为此类患者的原发灶扩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髓浸润,使得此类方法的疗效降低,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不彻底,患者的病情反反复复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还可能进攻到重要的脏器总,恶化成更严重的疾病。而且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自身的健康条件不好,身体虚弱,为此需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病灶处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选取适当的药物剂量,掌握好用药间隔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采取联合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实体瘤体积减少,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福音。到目前为止,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还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影像学的日益研究透彻,已经增强了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率,也相应的增加了其治疗水平。目前还出现一些进的治疗手段如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基因及疫苗的治疗,采取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等,这些手段对淋巴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理还需要进行继续研究,不断为患者制造福音,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的人。
[
参考文献]
[1]孔令环.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2,10(34):466-467.
[2]翟勇平,刘海宁,周晓钢.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4):390-391.
[3]王科峰,夏忠军,李苏.改良BFM-90方案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1,32(24):167-168.
[4]汪春年,张正祥,石群立,等.LAT和CD99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4):217-218.
[5]马捷,石群立,周晓军.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26-30.
[6]郗彦风,王晋芬.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5,11(4):272-273.
[7]秦燕,石远凯,何小慧.单纯CHOP样方案与CHOP样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6):305-306.
[8]张娟,周庆丰,龚先齐.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1(11):1398-1402.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病毒、细菌等有害外来物的侵害,常被形象地称为人体“卫队”。当病菌等有害物质入侵人体时,淋巴组织就容易脱离人体的控制,变成“坏分子”。当“坏分子”越来越多时,加上不良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淋巴细胞就可能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异,形成疯长的淋巴瘤。越年轻,淋巴细胞就越有活力,所以,年轻人也就比较容易患上淋巴瘤。
全身的淋巴系统是无处不在的,淋巴系统出问题往往首先都表现在某一个地方的淋巴结出了问题,所以没有任何原因的一个地方的淋巴结的肿大要当心。当然这是淋巴结系统之内的淋巴瘤,还有淋巴结系统以外的,像胃、肠等器官也存在着淋巴血管伴行,这个地方如果发生恶性改变的话,就是脏器的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系统的淋巴瘤表现形式不一样,所以淋巴瘤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都有。
淋巴瘤常无特殊症状,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1.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约60%的患者先发现颈部有不痛不痒的肿大淋巴结,而这也常是容易被患者忽视的症状。开始时只是单一肿大,以后数目逐渐增多,且越肿越大。
2.各种各样的压迫症状。压迫症状可发生在下颏、下颌、颈前部、锁骨、腋下、腹股沟、纵隔腔或腹部动脉旁,也有时发生于胃、肠,常有腹胀、腹痛、腹部肿块、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若侵犯了骨髓,则会产生脸色苍白、发热、出血等症状,有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
淋巴瘤一旦诊断明确,就应给予治疗。目前,治疗淋巴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化学治疗;(2)放射治疗;(3)骨髓移植治疗;(4)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目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针对淋巴瘤的不同类型和病人的病情轻重不同,选择一个最佳的联合化疗方案。绝大多数淋巴瘤患者(60%~85%)经联合化疗后可达完全缓解。但有部分病人经多次化疗后病情仍未得到控制,则需要更换化疗方案或加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完全缓解的患者,为了使病人长久存活,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需采用进一步治疗手段如骨髓移植、单克隆抗体、干扰素和中医中药等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大多作为化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如联合化疗后身体某一局部仍有肿大的淋巴结或病变的组织存在,则可应用放疗使局灶性的病变得以控制。
[关键词] 脾脏;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5-0123-02
脾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低于肝脏占位病变和肾脏占位病变等。且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在临床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尤其是原发性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占全身肿瘤的1%左右[1]。因此,如何对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并积极采用各种治疗方法,以更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本文对7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像学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总结有效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22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9~71岁,平均(39.63±7.84)岁;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38例,发热2例,脾功能亢进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4~72岁,平均(40.65±8.31)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15例,发热3例,脾功能亢进4例,血小板减少和溶血3例,1例患者有消瘦。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诊断的价值,并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影像学诊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诊断。超声使用美国GE公司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 MHz。检查过程中患者采用平卧位、俯卧位或者右侧卧位,在左侧上腹部脾脏区进行多切面的扫描,以观察整个脾脏,观察病灶的大小、回声、边界、个数、形态等。随后将病灶进行局部放大,以充分显示肿瘤及周边的血流分布。随后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1.3治疗措施
72例患者中,使用单纯脾脏切除手术54例,使用脾脏切除手术联合胰尾切除手术6例,使用脾脏切除手术联合原发灶切除手术6例,4例患者进行了脾脏部分切除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50例良性病变患者中包括:脾囊肿患者18例,脾脓肿4例,脾血管瘤16例,脾炎性假瘤4例,脾淋巴管瘤4例,脾动脉瘤4例。其中以脾囊肿最为多见。22例恶性肿瘤中,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余12例为转移瘤。72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影像学诊断中超声造影准确率较高,与灰阶超声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
脾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种,其中以良性病变最为多见,包括如脾血管瘤、脾囊肿、脾淋巴瘤、脾动脉瘤等,我院良性病变中,以脾囊肿最为多见,占36.00%;其次为脾血管瘤共16例。此外,临床研究还发现有脾结核、良性畸胎瘤等也为脾占位性病变的良性病变[2],但是发病率较低,在我院本次统计病例中未出现。
脾脏占位中恶性病变所占比例较低,为30.55%,其中主要包括原发性肿瘤、转移瘤两种。原发性肿瘤为恶性淋巴瘤,本次22例恶性占位病变包括10例,均为恶性淋巴瘤;此外还有临床报道有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3];转移瘤在我院恶性占位病变中为12例,包括绒毛膜上皮癌、肝癌、卵巢癌等转移,此外还可能由结肠癌等转移。
3.2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综合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而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缺少特异性,主要是由于脾脏位置较深,患者在病变的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本次实验中72例患者主要包括腹部不适、发热、脾功能亢进等,这些临床症状均与脾脏占位病变缺少密切关系。超声是临床对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超声检查的操作简单,且切面灵活,可重复进行,因此可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①脾囊肿:患者超声边界清楚,且无回声或者仅有低回声,肿块内部和囊壁无彩色血流信号[4,5]。②脾血管瘤和动脉瘤:多为孤立性、多发性和全身性血管瘤的一部分,超声主要为高回声,且内部回声较为均匀、边界清晰且形态较为规则;血管瘤内有小血窦时,瘤体的回声较高,且分布均匀,可见有小的无回声区,并为网筛样。③脾淋巴管瘤:超声有实性、囊性等多种表现;④脾炎性假瘤:超声为低回声,且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钙化点。⑤脾脓肿:超声可以观察到脾脏内的多发低回声及无回声区域,且内部无血流信号,且会伴有左侧胸腔积液。⑥恶性病变:低回声且多伴有淋巴结肿大,肿块的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彩色血流信号,有弥漫的散在小病灶[6]。
超声造影检查也是临床适合对脾脏检查的一种方法,且检查准确率优于常规超声及CT等,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超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治疗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措施,包括单纯脾切除手术、脾脏胰尾切除手术等。对良性肿瘤的患者,一般认为要尽早将肿瘤切除,根据肿瘤存在的部位、大小等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此外,我院还有3例患者没有采用手术方法,其中1例患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入院时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较为明确,因此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加之脏器与周围器官粘连,会导致手术疗效不佳,因此我们采用了保守治疗方法,尽管病程较长,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对直径在10 cm以上的脾血管瘤也要建议采用分期手术[7]。在恶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中,我们认为要尽早地对脾脏切除,且注意清扫淋巴结,探查腹腔和腹膜后的淋巴结,在手术前后联合使用放疗和化疗[8]。另外2例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就诊时已经为癌症晚期,存在远处转移,单纯手术治疗不能根治,因此选择使用了保守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临床综合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更好地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对脾脏切除是临床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培华,李晨,沈伟,等. 脾动脉瘤与脾静脉瘤并存超声诊断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2):153-154.
[2]严加费,牟一平,徐晓武,等.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68例单中心经验[J].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9):802-805.
[3]庞文博,张廷冲,彭春辉,等. 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外科诊治[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11):823-825.
[4]Ramdall RB,Alasio TM,Cai G,et al. Primary vascular neoplasms unique to the spleen: littoral cell angioma and splenic hamartoma diagnosis by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J]. Diagnostic cytopathology,2007,35(3):137-142.
[5]Mollejo M,Rodriguez-Pinilla MS,Montes-Moreno S,et al. Splenic follicular lymphoma: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es of 32 cas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09,33(5):730-738.
[6]张飞雪,吴梅,徐平,等. 超声诊断小儿游走脾并脾扭转、脾梗死1例[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1):968.
康医生:
我今年42岁,鼻衄一年余。病理诊断: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请问NK/T细胞淋巴瘤需要化疗吗?
田野(广西)田野读者:
NK/T细胞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在我国占NHL的2%~10%。该病对化疗抗拒,对放疗敏感。分期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你提供的资料过于简单,你最好到我院接受全面检查,明确分期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临床上,I E期多见,占67~84%,Ⅱ~Ⅳ期少见。放疗是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对于无预后不良因素(乳酸脱氢酶增高、年龄大于60岁、一般情况差、淋巴结和远处结外器官受侵)的I E期患者,放疗后的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对于超腔I期或Ⅱ期患者,放疗后给予巩固化疗,治疗效果也较满意。Ⅲ~Ⅳ期以化疗为主,对于化疗失败后仍可被放疗挽救治疗。建议你到专科就诊,选择规范的治疗方法。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病区副主任医师蒿艳蓉解答)
多发性骨髓瘤如何治疗
康医生:
我今年50岁,半年来腰痛、头晕、无力,情况越来越严重,最近刚刚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请问这种病现在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李强(广西)李强读者: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过去的40年中,该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传统化疗完全缓解率约50%,中位生存期约三年。十多年前研究发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获得较好的疗效,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可达40%),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随着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等新药的出现,骨髓瘤的疗效在不断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新药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70%以上,已接近临床治愈。
你是50岁新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首先需要诱导化疗,为达到较好的疗效,建议你诱导化疗时加用硼替佐米等新药;在有效诱导治疗3―4个疗程疾病控制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后进行维持治疗。我院已经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新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多例,均获得较满意疗效。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蓝梅解答)
风湿性心脏病能根治吗
康医生:
我爷爷今年66岁,近三年来走路稍快时就觉心慌、呼吸困难,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爷爷患了“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辩重度狭窄”,吃了很多药症状好像还加重了。请问手术能治好我爷爷的病吗?
易 正(湖南)易正读者:
根据你的描述,你爷爷的病能根治。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指风湿活动引起瓣膜损害,出现瓣口面积缩小或瓣膜关不严,最后导致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在早期病人多在活动量增加时感气短、心慌、咳嗽等;晚期在休息时亦感呼吸困难、心慌、浮肿等;严重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风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1、单纯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但瓣膜损害实际在持续进行,故只针对病史短、病变轻的病人。2、介入治疗:只选择病史短、病变轻--且无左房血栓的单纯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扩张。3、手术治疗:这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方法是切除病变的瓣膜,重新置换一个人工瓣膜,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人工瓣膜分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60岁以上病人一般推荐使用生物瓣膜。因此,建议早日到条件好的医院就诊以接受手术治疗。康医生
(广西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龙小毛博士解答)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有哪些治疗方法
康医生:
我小孩14岁,今年4月学校体检时发现患了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听说这种病很难治疗,请问该病有那些治疗方法?如何选择?李江读者:
大多数房间隔缺损能通过矫治手术得到治愈,回归到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外科修补手术和内科介入封堵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技术已经很成熟,成功率达90%~100%。凡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房间隔缺损,首先应当先择介入治疗。目前,我国每年有两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获得治疗,由于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使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这种创伤小、恢复快与治疗效果明确的方法。
理想手术年龄阶段为:年龄大于3岁,体重大于5公斤,早期施行关闭手术,生存率与正常人相同,随访发现,24岁前实施手术者,长期生存率与正常同龄同性别的对照组相同,而40岁以后手术者,生存率仅40%。希望你尽快带小孩到当地有条件的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伍广伟解答)
孩子经常气喘,有何治疗方法
康医生:
我的孩子今年六岁,从两岁多就开始咳嗽、气喘,比较严重的发作每年有4―5次,医生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辅舒酮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孩气喘减轻。但是,晚上睡觉时还是有咳嗽,有时有气喘,早上起床经常打喷嚏、流清鼻涕,还经常鼻子瘁。请问这种情况还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刘 湘(云南)刘湘读者:
从你提供的情况看,孩子除了支气管哮喘还可能有过敏性鼻炎,可能对某种或某些变应原过敏。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①支气管舒张剂平喘:②抗气道炎症;你所用的辅舒酮就是这个作用,规范化使用可预防哮喘的发作。多数哮喘的病人为过敏体质,支气管哮喘经常和过敏性鼻炎并存,有人称之为“孪生兄弟”,所以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多数哮喘患儿尘螨过敏,可以到当地医院儿科做变应原点刺试验证实,与传统的变应原皮内注射相比,变应原点刺试验操作方便,无痛苦,患儿及家长都容易接受。如果的确是尘螨过敏,可舌下含服进行脱敏治疗。综合治疗是目前哮喘治疗的方向,希望你的孩子经正规、系统治疗后早日康复。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温志红解答)
怎样清除杂念享受
康医生:
我是一位长得比较娇好的女人。我和丈夫的婚前情况、家庭状况、夫妻感情、养育子女以及工作等方面,都无懈可击。我结婚已两年多,每次和丈夫,我都能积极配合,但却没有一次满意的,从未体验过是啥滋味。我怕丈夫认为不正常,就装着心满意足的样子。可常常总是“半饥半饱”地苦度长夜,心里的烦恼也渐渐多了起来。为此,我到医院做了检查,结论是身体方面完全正常。在问及有关情况后,医生说我过多担心娇好身体的变化。而且和丈夫求欢时都未往好处想。由于杂念缠身,已影响到了的出现。请问怎样清除杂念享受呢?
汪 莉(天津)汪莉读者
【关键词】囊状淋巴瘤;小儿;外科手术;平阳霉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877-02
小儿囊状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和组织发育畸形所致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属于良性肿瘤,具有肿瘤和畸形的双重特性,其实质是淋巴管壁细胞的异常增殖[1],可表现为淋巴管瘤,也可表现为囊状水瘤。发生部位以颈部最为常见,也可发生于腋下、腹膜后、纵膈等部位。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住院的16例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患者,应用平阳霉素加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16例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其中年龄在一个月以内的2例,>18天-6个月的2例,>6个月――2岁5例,>2-5岁7例,年龄15天-5岁。术前行B超、CT、MRI或穿刺确诊。B超或MRI检查显示,所以患者均显示囊状瘤体内纵横条带状回声分隔,呈大小不等的蜂房样结构。瘤体体表面积最小2cm×1.5cm,最大8cm×10cm。
1.2治疗方法
1.2.1体内注射平阳霉素瘤本组4例患者均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每次0.3mg/kg每周1次,分别为1-4次。
1.2.2手术切除患儿12例均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手术治疗。瘤体大部切除及完整切除各6例。手术皆有经验丰富的医生主刀,在颈部囊状最隆起处沿皮纹切开,以刀口稍小于肿物为宜。切开皮肤暴漏肿瘤,用电刀紧贴囊壁分离组织,必要时切开肌层,避免出血。显露肿瘤前壁,穿刺确认为淋巴管瘤后,切开囊壁,吸净淋巴液。探查囊内是否有血管神经穿过,是否是多房性。若瘤体包绕或紧贴重要组织结构,如胸膜、血管、输尿管及神经等,就要将该处的瘤囊一一处理,切勿遗漏,吸尽囊液后,用2%碘酊涂擦2次;若是肿瘤侵入器官是,就要行器官部分切除。临床置胶管引流,适当加压包扎。术后切开要对合仔细,细线缝合,行皮片引流或负压引流。
2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4例仅行瘤体局部注射平阳霉素;12例行手术切除,其中9例术前分次给予注射平阳霉素。16例患者均痊愈。3例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1个月痊愈:13例手术中,肿瘤大部分及完整切除各6例。术后并发瘢痕挛致缩右侧斜项1例,淋巴液漏1例,均治愈。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3讨论
囊状淋巴管瘤(cystic lymphangioma)又称囊状水瘤,是由原始淋巴管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物,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属于错构瘤性质,是肿瘤和畸形之间交界性病变。主要位于颈外、颈后三角区域,常包绕颈部重要血管和神经。本组有2例患者因外伤后迅速增大;手术中发现囊内出血。该病的临床诊断并没有多大困难,根据临床表现、影响学检查或穿刺结果,大部分诊断[3]。小儿头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药物治疗:平阳霉素是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是破坏淋巴管瘤壁细胞,容易导致瘤壁炎性粘连,使淋巴管闭塞,继而达到治愈的效果。本组术前使用平阳霉素注射的患者,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粘连处亦较疏松,同时肿瘤体检缩小,手术创伤范围也相应减少。手术治疗:因淋巴管瘤的囊壁很薄,极易撕裂,使淋巴液溢出,囊肿萎瘪,很难找出其边缘,所以解剖时要轻柔,尽量避免撕裂囊壁,以达到完整切除,防止复发。一旦撕裂囊壁,应用止血钳钳住裂口,不如囊液流出。对包绕重要血管神经无法切除的囊壁,用2%碘酒涂擦。
总之,本人认为小儿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以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加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小儿囊状淋巴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于世风.口腔组织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82-183.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利妥昔单抗; ESHAP
作者单位:255000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复发及耐药,再次治疗缓解率低,ESHAP方案为常用的解救方案之一。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起源于B淋巴细胞,大于95%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CD20阳性,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的人鼠嵌合型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它能特异性地与CD20抗原结合杀伤肿瘤细胞,明显提高了CD20高表达的B细胞性NH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1]。我院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ESHAP方案及单用ESHAP方案治疗复发的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为B细胞性,CD20均为阳性,具有可评价病灶,外周血白细胞≥35×109/L,血小板≥100×109/L,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全身功能状态评分(eastem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为03分。
12 临床资料 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共收治复发的CD20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1岁。均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为B细胞性,CD20均为阳性,既往曾应用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 32例患者中弥漫性大B细胞型18例,边缘区B细胞型5例,滤泡型4例,套细胞型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ESHAP方案组(治疗组)16例和单独应用ESHAP方案组(对照组)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LDH水平、IPI评分、B症状有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化疗前1 d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浓度100 mg/100 ml,速度起始为50 ml/h缓慢静脉滴注,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滴速,每05 h加速30 ml/h,最大速度可达250 mg/h;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并给予心电监护;第1天开始实施ESHAP方案,即:依托泊苷(VP16)6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甲基强的松龙500 mg,静脉滴注,第1~4天;阿糖胞苷2 g/m2,静脉滴注,第5天,维持3 h;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4 d。 21 d为1个周期,疗程为4个周期。
对照组:采用ESHAP方案,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第1~5 d,21 d为1个周期,疗程为4个周期。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给予水化,静脉给予护胃、止呕、护肝药,中性粒细胞
14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按WHO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2],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病情进展(PD)。药物不良反应按照WHO分度标准分为0~IV度,Ⅲ或Ⅳ度为严重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之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其中,对照组CR 4例,PR 5例,SD 3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563%;治疗组CR 6例,PR 8例,SD 1例,PD1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均进行安全性评估,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脱发、肝功能损害(见表2)。骨髓抑制主要表现在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75%和813%,血红蛋白降低均占25%,因化疗过程中,常规予止呕、护胃,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均完成治疗。治疗组1例在第1次利妥昔单抗输注30 min时出现寒战、发热、胸闷,予减慢输注速度及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缓解,体温正常,以后应用未再出现; 1例老年患者骨髓抑制期出现肺部感染,予GCSF及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AST、ALT升高,但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予护肝治疗后AST、ALT恢复正常。
王华庆:淋巴结是身体非常重要免疫防御系统,几乎像网子一样,从头到脚人体各个部位器官都有淋巴系统,是防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屏障。人体对外界微生物,像细菌、像病毒、衣原体,不管哪种外来微生物,进到人体以后,人体其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统是淋巴细胞的参与和识别,免疫监视免疫杀伤摧毁外来的微生物,人体布满淋巴网,在每一个结点都有淋巴结存在,正是人体防御微生物和致病菌最主要的屏障。如果淋巴结里面的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由于长期疲劳或者工作压力大,免疫系统下降以后,容易恶变成肿瘤。淋巴瘤跟肺癌、乳腺癌、胃癌、直结肠癌等比较,来的更快发展更快。
一般淋巴瘤如果对身体或者生命进行侵害时,外部来说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王华庆:早期的表现是非常不典型的,恶性淋巴瘤的早期易误诊为结核、感冒及增生或其它疾病。感冒不是小病,需要指出的是应该重视感冒。拿恶性淋巴瘤讲,感冒中有一个EB病毒,导致上呼吸道感冒最常见,尽管有SARS禽流感病毒,是恶性传染病,常规感冒病毒感染在身上反复得,一来是免疫力下降,二来长期潜伏刺激,可能跟恶性淋巴瘤有关。我们应该重视感冒的诊断和治疗。如果一旦人得了感冒,我们特别建议要多休息,多饮水,哪怕用7天、10天时间,休息好再工作,为将来好的身体打下一个基础。感冒了也那么劳累的工作,久而久之免疫力更低,可能埋下后患。
本组中男性9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38(16~68)岁。临床类型:UCD12例,MCD9例。侵犯部位:12例UCD中,侵犯颈部淋巴结3例,胸腔淋巴结3例,腹腔淋巴结1例,腹膜后淋巴结4例,盆腔淋巴结1例;8例MCD中除多发侵犯浅表及深部淋巴结外,2例患者存在淋巴结外侵犯(分别为胸膜和腮腺)。MCD患者中4例出现发热症状,但是UCD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发热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MCD患者相比,UCD患者发病年龄更小,病灶直径更大,贫血和球蛋白升高的比例更少,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病理特点
病理类型:透明血管型15例,浆细胞型4例,混合型2例。UCD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要类型,占91.7%;MCD以浆细胞型和混合型为主要类型,占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表1)。免疫组化:CD20、CD3、BCL-2、CD21、CD23、CD45RO、CD5、CD79α、CD43、κ、λ、CD10、CD4、CD68、S-100、CD35、CD38、CD138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9/10)、100%(9/9)、42.9%(3/7)、83.3%(5/6)、75%(3/4)、100%(3/3)、50%(2/4)、100%(2/2)、100%(2/2)、100%(4/4)、100%(4/4)、50%(1/2)、100%(1/1)、100%(1/1)、100%(1/1)、100%(1/1)、100%(2/2)、100%(2/2)。4例检测了CyclinD1,1例检测了CD15,1例检测了CD30,均为阴性。6例检测了Ki-67,阳性率均小于10%。
治疗和转归
21例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12例UCD均达到术后CR,而且在随访期内维持CR状态。9例MCD中仅有1例术后达到CR,其余8例均接受了化疗,化疗方案均使用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HOP样方案;1例联合受累野放疗。接受化疗的8例患者中1例CR,2例SD,5例PD。5例化疗后PD的患者中2例转化为淋巴瘤,第1例为27岁男性患者,病理类型为透明血管型,肿物最大径为6.0cm,免疫组化提示CD20(+),CD3(+),Ki-67<10%,CD8(+),TdT(-),κ(+),λ(+),CD68(+),CD43(+),CD45RO(+),CD79a(+),CD21(+),CD23(+),CD5(+),CyclinD1(-),CD10(-),Bcl-6(-),CD4(+),Bcl-2(+),确诊Castleman病3.5年后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转化后继续随访2.5年仍存活;第2例为56岁女性,病理类型为浆细胞型,肿物最大径为2.6cm,确诊Castleman病2年后转化为浆细胞淋巴瘤。中位随访46.2(12.2~138.7)个月,20例患者存活,1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为第2例MCD转化为淋巴瘤的患者,转化后生存时间为5.7年。
讨论
Castleman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机制包括病毒感染,如人类8型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Epstein-Barr病毒等;细胞因子异常,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1]。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UCD的病理类型多为透明血管型,而MCD的病理类型则常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Talat等[2]在系统综述中分析了416例Castleman病患者,发现HIV阴性组(384例)中UCD占73.7%,MCD占26.3%;92.4%的透明血管型表现为UCD,而57.1%的浆细胞型和40.8%的混合型表现为MCD;HIV阳性组(32例)均表现为MCD。本研究中透明血管型占71.4%(15/21),浆细胞型占19.1%(4/21),混合型占9.5%(2/21)。91.7%(11/12)的UCD的病理类型为透明血管型,而55.6%(5/9)的MCD的病理类型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与国内外报道相一致[3-4]。
UCD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亦可选择放疗,治疗效果较理想。刁德昌等[5]回顾性分析26例UCD,均给予手术治疗,5例肿物获得完整切除,随访5~206个月,术后仅有2例出现复发。KIM等[6]回顾性分析13例腹部UCD患者,其中12例接受手术切除,中位随访63.3个月,结果仅有1例复发,该例复发患者随后接受二次手术切除,无进展生存时间长达7年。本研究中12例UCD均达到术后CR,提示UCD通过手术治疗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MCD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单克隆抗体等。但是MCD常有全身多系统受累,大部分患者并不能从手术治疗中获益。此外,MCD对放化疗也不敏感,因此预后较差。本研究中22.2%(2/9)的MCD患者转化为淋巴瘤,其中1例在转化后5.7年死亡,提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该对MCD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转化为淋巴瘤的患者并给予积极治疗。
MCD的治疗尚无标准方案,预后较差,因此临床医生正在努力探索新型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近年来,抗CD20单抗、抗IL-6受体单抗治疗MCD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RAMASAMY等[7]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11例MCD,结果CR率为91%(10/11),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0%。HOFFMANN等[8]回顾性分析52例HIV相关MCD,结果发现利妥昔单抗治疗组的持续C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对41%);利妥昔单抗治疗组的中位预计生存期未达到,而对照组仅为5.1年(P=0.03)。GéRARD等[9]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113例HIV相关MCD,中位随访4.2年,结果发现利妥昔单抗可以降低HIV相关MCD发展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HR=0.09),利妥昔单抗治疗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为4.2/1000人年,而对照组则高达69.6/1000人年。Yuzuriha等[10]发现抗IL-6受体单抗(tocilizumab)不但可明显改善MCD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对MCD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