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30: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区管理基本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关键点;社区医生
现行管理模式主要优、缺点
优点:现在的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都以团队模式为主。一个全科医生配备公卫、护理等医务人员后,可以说是较全面的团队,质量过硬,针对性强。一起开展工作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协助、分工科学、合理,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了固定式、契约式的医患关系。团队是社区卫生与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引导患者合理预防、合理治疗和合理康复。医联体的发展促进了卫生资源纵向联合,建立分级诊疗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心的依从性,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诊的依从性逐年提高。
缺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以社区中心医务人员为主,全院参与,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传统医患关系思想的存在:传统工作思维存在着“等、靠、要”的特征,习惯了以前群众上门的工作模式,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动性与连续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术业有专攻的思维:本来术业有专攻是好的,但在社区卫生转型的今天,全面接受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培训的医务人员不多。即使单位内部的培训也是“被迫式培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我的专业不是这个,基本公共卫生不是我做的”的思想。③服务面广、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无锡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数量庞大。而基层医务人员的配备跟不上,工作人员压力大。④欠缺相应的激励机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得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不能光口头支持,要让坐堂医生走出去,更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约束,包括人事管理、绩效工资、人身保险等都应在相关条例中加以规定。⑤传统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传统管理模式以“自我”为中心,管理针对某一孤立对象,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注重结果,缺乏环节和过程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机构职能的改变已经阻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有难度的环节。
构建持续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决策者来说,模式的正常有序运行是保证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而模式的科学性又决定着该模式的生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已经多年,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工作标准的知晓率,诸如慢病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老年人体检率等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掌握不等于执行,执行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所以在好的管理模式运行的同时一定要进行关键点控制。关键点控制是一个模式的致命点,如果在管理模式设计时不把它考虑进去,那么这个模式的生命力一定不强。关键点控制也是一个模式的镜面点,以此可以看出该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全面、持久。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几个主要关键控制点的阐述
提高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依从性:现在的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小医院”水平不高,依从性差,对“社区医生是居民健康守门员”的理念还不是很重视。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要的前提就是居民要信任社区医生,依从性要高,这是一个正反馈。好的依从性可以激发社区医生更大的工作热情和更多的成就感。认识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努力来转变医患关系双方的思想观念。对居民要提高他们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对社区、医生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与制度,要让社区医生安心于基层工作,扎根于基层工作,严防基层人才的流失。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加强上级医院对社区医院业务水平的扶持。社区医生水平高了,居民的依从性自然就会提升,签约率自然就会提高。
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离不开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社区医生的绩效工资要逐年提高,收入要能满足他们合理的生活需求。增加基层医务人员数量,加大对优秀员工的奖励,让社区医生愿意留下来,同时体现多劳多得的工作分配机制。
社区医生对管理模式的运作要掌握:社区医生要掌握本机构的工作运作模式,如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如何做,规范是怎么定的,标准是什么,向谁汇报,这些一定要清楚。
对整个管理模式中的关键控制点要明白:在掌握服务流程的基础上,重点就是要找出P键控制点。这个关键控制点可以是一个环节,也可能是工作模式的一个提升点。所以把关键点找出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资源,很重要。
控制点标准的设立:标准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评估指标,一般以绩效考核的标准为范围,加以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要全面、规范。它是为进一步规范模式的运行而定的。
关键点考核: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必须要内设一个考核部门。考核人员对管理模式的关键点要非常清楚,并对考核细则熟练掌握。对关键点的考核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对慢性病随访质量的考核,考核人员不能光看随访记录上的表面数据,而是要跟慢性病患者电话联系或上门核实随访情况。还有大处方的问题,考核人员的责任心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对医生的违规行为的处罚一定要严,工作中要有约束医生言行的措施,提高居民的信任感。
建立管理模式的修正机制:一个模式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十全十美的,在日常运作中会经常发现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构建模式的人员经常跟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找出问题所在,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修正。修正不是对管理模式的全盘否定,它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应对外部因素与内在因素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及时修正可以少走弯路,使该模式更有生命力。
结束语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我厅决定在20**年对**三市农村卫生人才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培训范围,重点对全省各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负责人,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及江门市恩平市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实施培训。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工作,调查农村卫生人才的数量及学历构成,及时掌握有关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方式和内容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开设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全脱产学习,培训时间7天。通过培训,提高市、县(区)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主要学习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危机管理和卫生文化建设等知识。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主要学习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概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知识。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开设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外科、妇产科、预防医学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实行全脱产学习,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1个月。通过培训,提高业务骨干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妇产科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划免疫的知识、技能及计划外免疫的相关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主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与初步处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医学和护理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教育。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脱产学习10天(每周2天,共5周),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主要学习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急诊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培训对象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全省各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和卫生监督所所长。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院长。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业务技术骨干。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内儿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外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妇产科临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骨干1名。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
乡(镇)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预防医学技术骨干1名。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班
乡(镇)中心卫生院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护理技术骨干1名。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和江门恩平市在岗乡村医生。
三、培训地点、时间安排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二)乡(镇)卫生院外科和护理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嘉应学院医学院,韶关、惠州、肇庆3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韶关学院医学院,阳江、湛江市、茂名、恩平4市乡(镇)卫生院内儿科、妇产科和预防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地点设在广东医学院。
(三)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培训地点由县(区)级卫生局统一组织安排。
各培训班将分期分批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四、培训经费
培训费、教材资料费及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专款统一支付。
五、有关事项
护理(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中医特色,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就业方向:在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
五、职业资格: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保健按摩师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养老护理员中级职业技术证书。
市场营销(药品营销)(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学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药品营销业务与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医药工商企业、药品监督管理及相关机构从事有关药品、生物制品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实用药物学基础、药剂学、药品市场营销学、中医药学概论、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医药营销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商务谈判与礼仪、物流管理学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就业方向: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药外贸企业、医院药房及社会零售连锁药店等部门从事医药行业市场营销业务,药品经营、保管、养护及管理工作。
五、职业资格: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取高级营销员、物流师、电子商务师、营销师、市场营销经理助理。
药物制剂技术(三年制高职)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药行业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生产工艺改进及其企业管理与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实用药物学基础、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药物制剂设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等。
三、修业年限:三年
1 社区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诚实、善意、公正、自主是社区护士长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坚持诚实态度,不自欺、不自满,存疑则问、虚心好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在为社区人群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考虑、争取他们的最大利益。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公正对待,按照人道主义的精神,肯定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权利。不论职位高低、亲疏远近、富有或贫穷,都应一视同仁,提供公平的服务。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业务技术学习,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加强服务质量的科学管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公正无私,发扬慎独精神,以身作则。
1.2 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文化素质是各种文化基本知识的综和反映,体现在对人的社会态度、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社区护士长面对社区人群,更应该博学广学,不仅具备公共卫生学、护理学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文、社会文化、心理学、法律、管理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社区护士长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业务技术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指导社区护理工作,真正发挥知识技术的作用。在提高自身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带动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全科知识,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在向社区居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时,还要观察、探讨、研究与社区护理相关的问题。
1.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形象 护理工作是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而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护理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社区护理工作压力高、风险大[2]。因此,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对待各种压力,坦然处理问题。待人宽容,善于换位思考,营造舒心、宽松的工作空间。良好的自我形象体现在优雅的气质、得体的服饰、自如的谈吐风度,对待护士和社区居民和蔼可亲,处事公平公正。工作有序、高效、严谨,对护士起到表率作用,从而影响、提高团队素质。
2 社区护士长的能力培养
2.1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对象是社区全体居民们,面对不同的年龄、家庭、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2 组织、管理能力 社区护理一方面要向社区居民提高直接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要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义诊等活动,进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慢性病的流调等等。负责人员、物资和各种活动的安排。这些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3 综合护理能力 综合合理能力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社区护士是全科护士,将面对各种患者和残障者,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各专科护理技术,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2.4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如独立进行护理操作、独立开展健康宣教、独立进行咨询或指导,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
2.5 预见能力和科研能力 预见能力主要用于预防性的服务。在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性指导和服务时,应有能力预见治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护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社区护士长应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具备科研的基本知识。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观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2.6 自我防护能力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自我防护能力包括法律的自我防护及人身的自我防护。在进行医疗护理服务中要完善记录患者的病情,认真履行告知责任。在非医疗机构场所提供护理服务时,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注意自身的防护。
参 考 文 献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从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个不同层面对社区内的居民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与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人群对于糖尿病的知识明显增加,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变化,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10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90%以上均属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而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护理占有相当比重。我院于1996年在当地三等甲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辐射至周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此,作者对在社区护理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育对象
以纳入我院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的所有居民为基础教育对象;区域内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为教育对象。71例患者中男32例,女39例,平均年龄47.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31例,高中及以上者40例。
1.2 教育方法
在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个不同层面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 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 依靠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在社区内开设健康教育课题和糖尿病义诊活动.设立糖尿病知识宣传栏,通过播放录像、举行居民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社区居民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时参加健康体检,以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
1.2.2 家庭层面的健康教育 由于糖尿病病因具有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多源性,所以糖尿病家庭不仅有患者,而且存在高危人群。我们通过对家庭功能、生活习惯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糖尿病认知程度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健康教育计划,以座谈、多媒体以及书面材料等形式提供糖尿病预防及控制的相关知识,改变家庭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建立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有效支持系统。
1.2.3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而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过程中,情绪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全科护士通过家庭访问,与患者建立伙伴式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心态平稳,以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联谊会,并交流在饮食、健康锻炼及控制血糖、血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2)饮食治疗指导。内容包括介绍糖尿病饮食以及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家属食物估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劳动强度决定患者每天标准的理想热量,其中体重的界定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4月提出的标准,劳动强度的划分采用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分级标准。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共同制订患者的膳食标准和膳食结构。根据目前国际上推荐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糖尿病饮食,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0%,脂肪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提倡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如糙米、面、蔬菜等,鼓励及督促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定餐,忌吃甜食。建议患者减少在外就餐,加强在外就餐时科学进餐的指导。(3)药物治疗指导。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注意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定期去医院或由护士上门测定血糖。对有条件者,可帮助选择血糖仪,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让患者对血糖值做记录,以了解血糖值波动范围,血糖过高或过低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教会其自我注射或家庭成员协助注射的方法,妥善贮存药品,掌握注射时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正确计算注射量,避免低血糖发生,并教会低血糖的自救方法。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更不可随意停药。指导患者在治疗中加强参与意识,以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4)运动治疗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协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保健操、球类。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使患者乐于接受并能持之以恒。有条件者运动前测量血糖,若血糖过高则不宜进行运动。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上面注明家庭地址和电话,以便发生意外时能与其家人联系。(5)糖尿病足防治指导。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应用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症状表现以及危害,以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通过讲解和演示,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足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每天检查双足,经常检查鞋子内有无异物和粗糙不平;保持足部清洁,鞋袜要宽松,不要赤足走路,不要过分剪除足部胼胝,或涂刺激性药物;剪趾甲时要小心,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定期去医院检查双足,若出现局部皮肤问题,如鸡眼、甲沟炎、胼胝等应由医生处理。建议患者戒烟。
2 结果
以能够叙述或演示大部分健康教育内容为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的有效标准,以大部分主动参与及执行作为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教育的有效标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跟踪及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居民自行参加定期体检的比例明显增加,使隐性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早期干预,降低了糖尿病的危害。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由教育前的14.2%上升为83.7%,治疗顺应性由43.7%上升为75.1%,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由36.5%上升为87.4%。
护理专业是一种大学专业类型。护理本科学制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的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系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后可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
护理专业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那个时候护士可以进入家庭和社区。
安全社区基本知识1
一、安全社区的起源和发展
1、“安全社区”的概念被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9月2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来。
1989年9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一致通过并向全球发表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宣布: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力。这一原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进全人类健康和全球预防意外及伤害控制计划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力。
2、2000年我国香港地区引入“安全社区”理念;
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引入“安全社区”理念;
2004年我国大陆地区引入“安全社区”理念。
重庆市至2009年全面启动“安全社区”建设以来,至2013年底全市已通过评审认证命名了309个“重庆市安全社区”,16个“全国安全社区”。2014年3月,北部新区人和街道通过了“国际安全社区”的现场认证,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际安全社区”。
二、安全社区基本术语
1、安全社区: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志愿团体)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2、“社区” 小可以指自然村、居委会辖区,大可以指区、县乃至一个城市辖区,但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我国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最小单位,城市为街道办事处,农村为乡镇。
3、安全社区特 点:①跨界合作;②全员参与;③持续改进
4、安全社区分 类:①城市社区;②农村社区;③企业主导型社区
5、安全社区级 别:①省(市)级;②国家级;③国际级
6、安全促进:为了达到和保持理想的安全水平,通过策划、组织和活动向人群提供必需的保障条件的过程。
7、事故: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8、伤害:指突然发生的各类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伤害有时不单单指身体上的伤害,也包括心理或精神上的伤害)
9、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与伤害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等环境不佳,设备及设施等因素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的实质是指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倒是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危险源则是指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区域也不尽相同。
10、目的: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达到的某种成果。就安全社区而言就是社区在安全绩效方面要到的目的。
11、计划: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
12、持续改进:为了改进社区安全的总体绩效,社区持续不断地加强事故与伤害预防工作的过程。
13、安全领域:安全工作涉及的范围。安全社区建设关注的领域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共十二个领域。
14、三重一需求: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群众需求。
15、两高一脆弱: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弱势群体
(策划并实施安全促进项目,特别要针对“两高一弱”群体进行有效干预,推动区域安全环境的改善)
16、风险:风险指的是与损失有关的不确定性,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一般来说,风险的构成要素有三个: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17、风险辨识:即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
三、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1、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倡导“安全、健康、文化”的社区理念,改善社区安全现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各类伤害与事故,促进人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健康和安全。
2、安全社区建设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社区的安全保障水平,培养重视安全的社区氛围。
②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
③有利于深化和加强安全生产的“三基”工作(加强基层、夯实基础、提高基本素质)。
④是安全工作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安全问题,落实安全工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抓手。
安全社区基本知识2
1、社区的概念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界限;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分布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安全社区
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安全社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涵盖了生产安全、交通、社会治安、消防、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学校、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家居、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有必要的组织机构,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有切合实际的预防项目,有积极的自我评估制度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
安全社区对所有人身伤害进行干预!
3、建设安全社区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事故与伤害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
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4、安全社区指导思想
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安全与健康的权利
以人为本
5、安全社区的特点
1.资源整合
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建立起健全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联合社区内有关单位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群策群力,是安全社区的保障条件。
“安全社区”突破了以往的“条块分割、互不统属”传统社区管理运行模式,有效地整合了职能部门、商业机构、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方面资源,形成了高效的工作网络。
2.全员参与
公众参与是实现“安全社区”理念的根本保证。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区居民的生活基地。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广泛参与。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建立政府和民间组织以及公众沟通的渠道,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促进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培养居民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充分调动全体成员参与到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中来。
3.持续改进
不断的降低伤害风险,提高安全程度,需要持续的策划和实施安全促进计划,以获得持续的安全绩效。
6、安全社区最显要特征
社区的居民积极参与。
围绕伤害预防,围绕社区安全开展工作。
持续改进,围绕安全目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7、安全社区理念
强调针对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
本文作者:陈萍罗羽刘秀娜周娟何孝崇工作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管理学教研室
社区护士对灾害的关注与了解情况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对灾害非常关注18.1%(21):较关注50.9%(59);一般关注28.4%(33);不太关注2.6%(3)。获得灾害信息的途径主要有:55.8%来自于网络、83.3%来自于电视、23.3%来自于报刊书籍、9.2%来自于讲座、55.8%来自于学校教育。对灾害非常了解16.4%(19);一般了解74.1%(86);了解很少9。5%(11)。社区护士主要对地震、水灾、旱灾和SARS等灾害信息了解较多,说明其可能通过媒体宣传或自身经历对灾害具有较深的印象。但对灾害的具体分类和范畴的认知比较片面。了解的信息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途径获取,通过讲座和学校教育途径的较少。说明学校在灾害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同时也提示有关部门对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社区护十对灾害救护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表明,大多数社区护士对灾害护理的基本知识、灾害护理技术以及灾害预防性护理比较了解,并对灾害救治工作有心理准备,灾害应对态度积极。但对灾害现场救治原则、灾害救治中护十的主要任务、灾害护理管理、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伤员的检伤分类、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认知率都较低。
加强灾害护理教育及宣传灾害护理是灵活、系统地运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与技能,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对灾害突发事什的医疗救护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社区护士对灾害的认知较为片面,多数认为灾害就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而未提及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灾害,其原因可能为自然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知晓率高。然而,当今社会人为灾害如交通事故,矿难事故:、恐怖袭击等也时有发生。目前,较为公认的灾害的定义是指突然发生的,超过群体的应对能力而需要外界救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人或受伤人数超过100人的所有不幸事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灾害的范畴已有较人的拓展,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天文、气象、地质、地貌、生物、环境灾害等: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卫生、战争等。作为社区护士除了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外,不能忽略对人为灾害的认识和准备。灾害护理与平时的护理实践不同,社区护士只有充分认识了解了各种灾害的特点,才能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地抢救伤员。加强灾害救护知识的培训凋杳显示,多数社区护士对灾害护理基本知识、灾害急救护理技术、火害预防性护理比较了解。但对灾害现场救治原则、灾害救援中护士的主要任务、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伤员的检伤分类、灾害护理管理、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认知率都较低,提示社区护士的灾害应对能力整体水平还不高。究其原因,与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有较大的关系。灾害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尚未纳人到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灾害救护知识仅在《急救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中有少量的涉及,且重点不突出。另外,目前开展的灾害护理继续教育,内容多集中于急救技能的培训,忽视了灾害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这些都将阻碍护士对灾害救护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因此,社区护理主管部门和护理学会应对火害护理培训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各方面资源,保证灾害护理培训有序、内容系统化利整体化。
开展灾害救护培训的方法研究。灾害医学是刚成立不久的边缘学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火害护理方面的书籍,只有关于灾害院前急救的教材作为参考。同时灾害不是经常发生,而简单的教与学又达不到目的。因此,开展灾害救护培训方法的研究就非常必要。比如在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上应多样化。可选择理论讲授、视频及模拟演练的方法帮助社区护士获取灾害救护知识,也可通过计算机辅助训练软件进行培训。日前,我国针对社区护士开展的灾害护理继续教育课程还未系统化,如何开展虚拟灾害救援模拟训练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十掌握灾害救护知识的程度与工作年限无关,这说明火害救治的知识人多不是从平时日常工作中积累,而是主要通过培训学习来获得。因此,社区护理管理部门可探讨将灾害护理培训与社区护士常规技术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根据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的情况和趋势来设置灾害护理培训课程,根据各地教学资源优势来选择培训方式。比如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可依托医学院校来开展灾害护理培训,并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社区护十参加灾害救护演练,以此来提高社区护士的灾害应对能力。
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欧盟会议上学者们正式提出了“社会质量”一词,并签署了《欧洲社会质量阿姆斯特丹宣言》,随后成立了欧洲社会质量基金会(EFSQ),以推动社会质量的相关研究。1999年,基金会创办了《欧洲社会质量期刊》,随后有关社会质量理论的第一部专著———《欧洲的社会质量》的问世,标志着社会质量理论的确立。社会质量是指民众在提升他们的福祉和个人潜能的条件下,能够参与社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程度。社会质量与传统依赖经济标准测量生活质量的理论与方法不同,其是以社会为导向,认为社会质量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特征,强调人们在团体、社区和社会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社会关系的质量提升与个人发展的关系(Beck et al,2001)。该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公民权、民主、社会公平和社会团结(欧洲社会质量基金会,1998)。通俗地说,社会质量理论是强调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当今的高等理工科教育,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参与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在本质上和社会质量理论的要求一致,这样社会质量理论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社会质量理论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关注学生的心灵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即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承担社会责任、善于融入社会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灵能力,一是技术能力,心灵能力是基础,是第一位的,技术能力是附属,是第二位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两种能力兼备,我们才能说培养的“人”是合格的,否则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则是不成功的。心灵能力一般包括四个层面的能力,即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思维方式;技术能力一般包括普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领域拓展知识与技能、社会知识与技能等。如果我们将高等教育对“人”的教育进一步拓展成为“人才”教育,则心灵能力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就是“才”的教育。从现有的高等理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来看,我们更多的关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而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社会发展不能仅仅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以人能够多大程度上参与这个社会,并在参与中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提高自身潜能和福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不要仅仅盯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和技能上,而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潜能的发挥和福祉的提高,关注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
正如上面我们所谈,社会质量理论强调个体融入社区、社会的能力,对于社会来说,高校是一种特殊的社区,学生只是这种特殊社区的一员,按照特殊社区的组织规则生活与学习。这个社区的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则这个社区就不会存在,因此在这个社区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维持社区的高效运转。这就要求高校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参与性,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课后辅导、社团活动、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如果学生融入不到其所在的社区当中,则其必然会有疏离感,很难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当中,则高校开展的各项教育与日常活动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理想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个学生都想在其所生活的社区、社会中寻找到实现其理想的人生舞台,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其理想能够得到关注和重视。对于高校这个特殊社区而言,它也是实现学生人生理想的舞台,所以高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理想,为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提供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社区中感受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受到重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强调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理想的关注,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实现人生的理想平台,甚至扼杀学生的人生理想,从而让学生产生挫折感,自尊心受到伤害。
(四)关注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由于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家庭环境之中,而在这个家庭中从小到大都是以其为中心运转的,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很少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一旦完全脱离家庭,进入社会,自己成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不再是社会关系的中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很难融入到社会当中。而高校是学生完全脱离原先的家庭环境,即将踏入社会的第一站,所以应该高度关注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社会质量理论也强调人融入社区、社会的能力,这也要求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
(五)关注知识、技能的社会性
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人要融入到社区、社会,而其在高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其融入到社区、社会的资本,是其在社区、社会生活的基本依赖,而其所学的知识、技能要和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够顺利对接,即其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是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把是否在社会中有用作为衡量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的唯一标准,高校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入社会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一部分知识与技能现在虽然看来没有用处,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却非常有用,这些知识也是需要学生学习的。除了这些知识与技能之外,高校还要高度关注知识、技能的社会性,除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外,对于和社会紧密相联的知识、技能要定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学生所学和社会紧密接轨,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三、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多层次、系统性、全员参与的心灵能力培养体系
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心灵能力培养放在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一位,将心灵能力培养的好坏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学校教职员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要制定学生心灵能力培养目标:即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在这四个方面达标了,才能说明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是合格的,否则则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其三,要实施多层次的培养方式。通过编制相关教材,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相关咨询、实施相关奖惩、进行相关考核等方式,使得学生心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编制相关教材,如“心理学通识”、“思想与观念”、“道德情操”、“思维逻辑”等课程,将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不良现象与调适方法,现存的不良思想观念与改正,道德的人格魅力,如何正确思考问题等内容编进相关教材,并传授给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相关知识竞赛、征文、选举身边感动的人和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灵能力。提供相关咨询,高校要设立相应的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跟踪回访,保证学生相关问题的解决。实施相关奖惩,通过奖惩使得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灵能力的养成。进行相关考核,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考评等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灵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心灵能力培养形成有效监督。其四,建立全员参与制度。高校教职工本身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并有意识地在平常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渗透对学生心灵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日常服务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
高校要改变以管理学生为中心的日常运作模式,将管理变成服务,学校要对学生充分放权,要把学生从管理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高校这个社区中由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中的一员,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并适时提供引导。对于一些小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学校不要过多干预,要把相关的权限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
(三)构建灵活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提供舞台
高校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高校要充分发挥这个大舞台的作用,改变以往相对死板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搭建平台。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学生入校之后可以调换专业,学生可以到其他同级别的国内高校或者国外的高校相同的专业进行学习,相互承认学分,准许学生提前或者延后毕业等。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步伐迈得并不大,这些措施只在一些高校中实施,并且有很多附加的前提条件,从而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大大降低,其实现人生理想的通道也相应的狭窄。为此,高等院校应该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措施更灵活一些,提高学生自由选择权,从而为学生搭建更为优越的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
(四)构建让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融入社会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一是加快对学生角色转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社会关系的中心,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其进入社会后,既有可能是某个团队的中心或核心人员,也有可能是外层人员,这都是正常的。二是加强对学生融入社会技巧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交的礼仪和技巧,从而让学生掌握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之后,如何快速地融入到这个团体当中。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及学生自我管理的团队,加强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实践教育,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当中就学会如何融入社会。
(五)紧跟社会需求,构建灵活的知识、技能微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