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行发展历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1 16:30: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发展历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银行发展历程

第1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非法入侵

引言:

自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1995年诞生以来,在短短十二年的时间里,网络银行发展迅速,不断代替银行的其他传统渠道。自1995年至2005年网上银行在美国银行个渠道交易量百分比有了大幅提高。自80年代至今网络银行经历了传统的零售银行阶段、网上支付阶段、在线账户阶段以及多媒体阶段。网络银行的功能也由起初以提供信息为主,逐步转变为可以提供全面银行服务的网上门户。

我国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各家银行对网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银在银行之间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网银大势所趋。我国互联网的用户现在已经达到1.32亿,但经常使用在线银行以及在线股票交易功能的只有10.5%,市场潜力巨大。网银的优势越来越显著。我国各家银行对网银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在2006年度经济人物财富论坛上说出了他的梦想:工行网银业务5年后占总业务量的50%,10年后增到70%,让中国工商银行从“身边的银行”变成“家中的银行。而招商银行也在最近把企业网上银行升级到5.0版本网银在银行间竞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招商银行今天又如此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它网上银行业务的率先发展。

我国网上银行在过去十二年中发展迅速,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开办网上银行业务,06年度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经突破90万亿元大关,用户已经达到7594.5万户。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各大银行逐步开展和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业务发展迅速,不断地实现突破。其中工商银行在整体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中独占鳌头,招商银行个人网银业务中仍占很大优势。截至2006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及股份制)2006年度网上银行交易额达95万亿元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及股份制)网上银行用户数量为7494.5万户,比2005年增加约2105.4万户,增长幅度达到39%。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开办网上银行业务。

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可以达到将近200万亿元。其中企业网上银行交易占了绝大部分。调查表明,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中,企业银行网上交易占据了主体,每年以20亿左右的速度增长。个人网银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平均增长率为100%。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可以达到将近200亿元。

一、网上银行业务对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及得到的启示

(一)集团理财由于联动性强,适用于网上银行,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1.集团理财的现状

在网上银行的各项业务中,集团理财由于联动性强,适用于网上银行,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00年2月1日起,工商银行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个城市首批开通网上银行,当时网上银行业务便已有了集团理财功能。目前为止,所有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全部开通了网上银行集团理财功能。

2.集团理财的功能

目前国内的集团理财主要侧重于资金归集和支付结算。如农行的子公司帐户余额明细、交易查询,资金的上划下拨,子公司间内部调拨,子公司支付等。但招商银行在集团理财已经走到了前列,其最新升级的企业网银银行5.0版本中的集团通以集团内收付款管理、账户管理、头寸和流动性管理为核心,并与集团投资理财、融资授信、风险控制、信息咨询等有机整合,为不同类型的集团性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综合化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集团通―集团现金管理服务提供三大解决方案,分别是集团资金余额管理解决方案、集团本外币现金池解决方案、集团资金统筹管理解决方案。

国外的集团理财功能比较成熟,除了成熟的现金管理之外,代客理财,资金交易这些功能也一应俱全。如渣打银行,企业可以在线进行外汇买卖。

3.集团理财的启示

从国内外集团理财发展来看,我们发现集团理财交叉销售的特性使得这项业务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它吸引和保留客户资源,从而带动存款、贷款、支付、投资等业务的发展。集团理财适合于在网络银行进行部门管理。该项业务可以在良好的授权和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在网上自助完成。资金划拨,支付结算等各项功能均能在网络技术的支持实现

(二)目前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网银发展的又一个焦点

1.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网上银行的现状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自网络银行诞生之日起便是网络银行业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所有的网上银行都有个人业务这一块儿,许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纯网络银行来开展个人业务,这些纯网络银行各具特色,关注使用感受,都有自己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吸引了不少个人用户。如INGDirect专注于储蓄和按揭贷款,以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再如HBOSGroup下的IntelligenceFinance,成立于2000年的纯网络个人银行,主要正对新兴消费者和学生,贷款是其业务的核心,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和较高的资金收益是其战略核心。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业务量大。网络银行可以解决由于客户数量多带来的服务成本问题。各大银行在其网上银行都单独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网上模块。如富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

2.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网上银行的功能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功能多元化,包括账户查询、转账汇款、贷款申请、信用卡、外汇买卖、国债买卖、基金买卖、电子商务、理财计划、财务分析等。中小企业网上银行的功能目前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贷款账户明细、支付工资等。

3.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网上银行的启示

由于个人和中小企业业务客户数量多,平均单笔业务金额相对较小,业务流程简单,可以在网络银行上广泛的应用,从而扩大客户的覆盖面,降低人工操作的成本

(三)对于政策性银行来说,宣介和信息的提供以及与合作者共享平台和数据库已经成为趋势

我们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这两家世界知名要的政策性银行为例说明目前政策性银行在网上银行宣介和信息服务特点。

1.世界银行

在世界银行网站上可以查询到丰富的数据、统计结果、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等文件,除了公司目标和治理结构等基础信息,大量的信息(包括1947年以来9500个项目的具体细节)可以通过世界银行的网站查询。世界银行网站具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分用户群的信息搜索功能(一般公众,政府部门,投资者,记者,咨询顾问,承包人)。

2.亚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已经成功的建立了一个界面友好的英语网站,其提供的信息根据优先级以及用户组分类(一般公众,投资者,记者等。网站内容(项目进展信息)日常更新比较及时。通过多种整合在网站中的功能设计,能容易的获得银行提供的机会(采购、项目进展信息等)以及服务。

通过分析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网上银行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政策性银行的网银系统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1)更加丰富和完整的信息。各银行在各自的网站上都清晰的展示银行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包含更多的关于项目内容和项目机会的信息,关键的国家数据和统计结果,以及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

(2)透明化的项目周期和进度。包含清楚的描述和说明项目的生命周期以及项目的标准文件,为竞标环节提供咨询意见,为新的参与者提供便利。

(3)共享的平台和数据库。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建立高效连接共享平台和共享数据库,以便于合作。

二、网上银行得以发展的原因

网银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原因何在?它向客户和银行提供的收益是什么?我们将进一步向大家分析。网络银行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业已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集团理财和中小企业网上银行服务是现阶段网银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网络银行能节省银行的组建和交易成本,更好的帮助银行进行营销,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升银行的竞争力是网上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具体如下:

1.降低成本

(1)降低组建成本。传统银行拓展业务依靠简单地增设营业网点,需要大量的土地、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一般而言,网络银行的创建费用只相当于传统银行开办一个小分支机构的费用,但可以将银行的业务拓展到更大的地域范围。

(2)降低交易成本。据国外资料统计,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每笔交易的成本为:营业点1.07美元、电话银行0.54美元、ATM0.27美元、PC为0.15美元、Internet为0.1美元,可见,网上银行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2.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通过给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通过网上的互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地了解客户的需要,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提供更好的宣传方式

(1)充分利用Internet的互动性、实时性,通过网站、用户免费E-mail等方式宣传银行理念、树立品牌形象、介绍业务流程、银行信息等。

(2)信息的充分披露可以提高政策性银行的透明度,帮助各种利益相关者更好的去了解政策性银行,从而带来潜在的客户。

4.提供无边际业务地域

(1)网上银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全球化的银行。它利用因特网能够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可以快捷地进行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为银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2)传统银行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的,而网上银行只需借助因特网,便可以将其金融业务和市场延伸到全球的每个角落,把世界上每个公民都当做自己的潜在客户去争取。网上银行无疑是金融运营方式的革命,它使得银行竞争突破国界变为全球性竞争。

三、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相关解决方案

纵观全球网上银行犯罪事件伴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层出不穷。无论国内国外,通过网络银行进行破坏和盗窃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早在1994年,俄罗斯的一名黑客在圣彼得堡只通过一台286计算机就从美国花旗银行窃取了1000万美元。而2005年,美国一家信用卡数据处理中心的电脑网络被侵入,4000万张信用卡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其中涉及万事达卡1390万张,此外,VISA、美国运通和DISCOVER等三大信用卡发卡机构的信用卡信息都有部分被盗。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犯罪事件日渐增多,形式多样。2004年1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名在校大学生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将他人账户资金转到自己的牡丹灵通卡账户内,偷支银行资金53万余元。而2005年,国内处理的网络安全犯罪近3万起,国内网民因为网络安全犯罪而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亿元。而据综合估测,中国2005年因网络威胁造成的间接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可见,网络安全问题已是世界的银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根据对历史事件的归类,网络银行主要的安全事件有以下四类:

1.非法入侵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由于网络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和管理疏漏,犯罪分子可以侵入系统内部,通过篡改数据等方式将银行的资金划拨到自己的账号上,从而据为己有。

2.盗取密码,截获银行与客户之间交流的信息

通过破译对称性密钥的产生机制,获取密码,截获银行与客户之间交流的信息,牟取资金、隐私、商业秘密等不当利益。比如通过获悉的账号和密码窃取他人存款、通过获悉的商业秘密牟取非法利益等。

3.利用逻辑炸弹与病毒损害银行系统

通过向系统中安置所谓的逻辑炸弹或病毒等,待一定条件满足的时候,对银行计算机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威胁网上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此等违法行为或纯粹出于恶作剧的心理,或以此要挟银行满足其非法的利益要求。

4.非法假钓鱼网站

通过设置假冒的网上银行网站,骗取客户的账号和密码,进而盗取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中行和工行都曾经遭遇假网站的风险事件。

尽管网上银行面临上述严峻挑战,针对诈骗、钓鱼网站、病毒盗窃等网络银行安全隐患,我将从客户端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层面进一步提升了网上银行安全性能。

(一)客户端安全措施

(1)强制执行包含数字证书的双重认证机制,增加某一认证信息被窃而导致的资金被盗难度。

(2)大力宣传客户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增加客户风险意识,及时向客户推荐安全的认证方式。

(3)建立完善的事后处理机制。

(4)妥善保管好相应认证信息,不在公共场所使用网银进行交易,不随便泄露个人资料。

(5)及时升级操作系统安全补丁及病毒软件更新。

(6)谨防钓鱼网站的欺骗,登陆网银系统时应核对所登陆的网址。

(7)选择复杂度高的密码,将网银登陆密码和对外支付密码设置成不同的密码并定期更新。

(8)不随意下载网上可执行程序和图片,以免被木马病毒感染。

(二)应用安全措施

(1)身份认证:系统提供静态口令、动态口令、数字证书等多种身份认证方式。

(2)访问授权:提供系统资源、应用功能、数据操作三个级别的访问授权控制。

(3)业务分级控制:按照安全要求级别划分系统业务功能,对不同级别的业务功能采用相应的安全控制手段;设置每个对公客户的网银用户对各类业务的操作权限。

(4)审计跟踪:审计跟踪是指网银系统生成、记录、存储和分析与应用用户有关的安全活动信息。应用层审计跟踪可以分为应用核心安全事件的审计,应用访问的审计跟踪,应用业务交易相关的审计跟踪,应用错误或调试日志信息四类。

(5)数字签名: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保证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客户、合作机构、银行之间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

(6)异常业务报警:提供异常业务的报警提示功能。

四、结论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网上银行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互联网技术展开的全新的银行模式,也是电子政务一种具体的形式,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出现改变的原来银行的运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降低了银行运作及经营成本,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网络银行的优势明显,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防范能力,网络银行也将使银行面临巨大的资金与声誉的损失。因此我国银行应按照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网上银行对于我国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发展网上银行使其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战略是当代金融家的一个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丁依群,邱萍,雷峻.浅论网络银行的优势及其风险[J].商场现代化,2005.4.

[2]陈朝晖.网上银行犯罪的问题及对策[J].华南金融电脑,2007.3.

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增长,国内银行依靠高资本消耗、高风险积累的经营扩张规模随之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敞开国门的我国银行业吸收到了新鲜的养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银行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银行业开始步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阶段,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开始逐渐起步,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却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茶。国内银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如:只要有存款,就可以发放贷款;银行利差基本稳定,利差收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片面追求当期利润最大化,而不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等,已经不能在市场上继续维持下去。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之后,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更加严格,资本监管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项硬性约束。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开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制度变迁,国家信誉逐步淡出,银行资本成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经营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取代了账面利润最大化,同时,随着国家对商业银行隐性担保的逐步放弃,社会公众为了自身存款安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既然传统的存贷业务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为了求生存、促发展,新时代的银行人就必须另辟蹊径,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中间业务市场的魅力已开始显现,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发掘,就意味着对大片市场的放弃。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受到其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制约。首先是经营观念不到位,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开拓市场、树立形的“附加服务”,而不是把它当作是未来业务链的主流,所以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不尽合理。中间业务部门的职权权限狭小,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间业务拓展和金融创新能力方面整体功能的弱化。同时,我国的银行业还面临着严重匮乏从事中间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也是致使中间业务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依然存在着惯性的丰厚收益,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传统的金融管理政策也制约着金融创新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受银行业经常将中间业务作为“附加服务”的误导,他们习惯地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传统的理财思想让广大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将在新领域可能产生的理财需求。

所以,要想快速地发展中间业务,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广大消费者,都需要尽快转变观念。银行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把中间业务提高到与存贷款业务同等的地位,首先形成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自己首先形成正确的观念后,再逐步引导消费者改变观念最终在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然后要在银行内部建立中间业务管理机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市场营销,从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例如,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到调整经营结构的战略高度,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随时掌握客户的最新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他们需要的中间业务产品。虽然中间业务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作用,有时甚至会成倍放大风险的破坏性,所以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时必须把风险的识别、评估、释缓和防范作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第3篇

国外手机银行起步早,发展程度和特色各异,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有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

日本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最大的特点是:推动该业务的主体是移动运营商,不是银行,银行是配合连接支付。移动运营商利用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整合终端厂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资源,联合银行提供手机银行业务。在日本,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受到高度重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了多重加密,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十分高。同时,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韩国手机银行业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韩国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在韩国有几万家餐馆和商店拥有能从手机通过红外线读取信用卡信息的终端,使顾客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消费支付。韩国手机银行业务飞速发展的关键在于韩国银行业对手机银行业务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银行期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因为这将为银行节省大量柜面操作成本,从而使银行员工可以集中精力于其他具有更高价值的活动,同时也可使客户享受到现代支付的便捷和实惠。

美国手机银行市场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Nielsen公司统计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达到1300万,其中约三分之二仍在使用SMS模式的手机银行。而据comScore公司的分析报告,至2011年6月份,美国约有13.9%的移动通讯用户,即3200万人曾经使用过手机银行,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长了21%,其中仅客户端应用形式的手机银行用户就有1200万,相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长了45%。

我国手机用户发展潜力不容小觑。自1999 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合作推出最早的手机银行业务,工商银行等几家银行几乎同时于2000年5月推出基于SIM卡的手机银行业务。2003-2004年期间,随着短信应用的普及,各家银行先后推出基于短信的手机银行业务。2005-2008年出现了JAVA、WAP技术为主的多样化手机银行。截至2011年11月末,工、农、中、建行手机银行客户约1亿户,交易量达27144亿元。这与我国10亿多手机用户相比,占比不足10%,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所以,各大银行均在积极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抢滩登陆”,以期在信息化变革中分得“一杯羹”。

二、手机银行技术发展历程

手机银行随手机技术突破渐次发展。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使手机银行上一新台阶。纵观手机银行采用的技术经历,主要有STK、SMS、USSD、BREW、WAP、JAVA移动客户端应用等方式。

基于短消息(SMS)的手机银行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客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客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通过GSM网络发出短信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处理客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发给客户。

基于STK卡的短消息方式是将银行服务的菜单写入特制的STK卡,从而便于客户的菜单式操作,同时,STK卡本身有比较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能有效保障交易安全。其缺陷是:STK卡的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在卡里写入一家银行的应用程序,而且不能更改,OTA空中下载技术虽可以更新STK卡里的内容,对服务进行升级,但仍然比较麻烦;短信的存储转发机制会使交易在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那里留下记录;业务和商业模式存在缺陷,尽管可以将换卡手续改在银行柜台办理,但这需要银行与网络运营商的更深层次的合作。

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USSD消息通过7号信令通道传输,可与各种应用业务保持对话。USSD将现有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可自行制定符合本地客户需求的相应业务,对原有的通讯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实时在线,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其局限则是:不同类型的手机的界面显示有较大差异;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目前该业务在国内尚未普及。

WAP为无线应用协议的简称,是开发移动网络上类似互联网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组合。它使新一代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可靠地接入Internet。由于无线网络系统和固定网络系统不一样,加上移动终端的屏幕和键盘都很小,所以WAP不适于采用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而需采用专门的WML(无线标记语言)。WAP2.0采用TLS作为端到端加密的算法。WAP方式的优势在于:开发量很小,仅需在网上银行的基础上开发WML的版本即可;字符内容浏览,实时交易;GPRS的出现,改善了浏览速度。其局限在于:客户手机需要支持WAP协议;只能处理文字,可交互性差,界面简单。

BREW(无线二进制运行环境)是一种基于CDMA网络的技术。客户可以通过下载应用软件到手机上运行,从而实现各种功能。BREW位于芯片软件系统层和应用软件层之间,提供了通用的中间件,直接集成在芯片上,不必通过中间代码就可以直接执行。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为客户下载、升级软件。BREW支持各种加密算法。BREW在安全性和终端表现的一致性上要优于Java方式,但因是高通公司的专利技术,开放性不如Java。

最新的智能手机一般专门定制手机银行客户端应用程序。比如Andriod手机采用J2ME平台,可以按照需要使用Java技术开发、下载、运行新的应用。J2ME的配置和框架使得应用程序安装的灵活性得到很大提高。其优势在于:能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图形化界面,操作友好;采用1024位的RSA认证加密技术和128位的三重DES加解密技术,安全性相对较高。IPhone手机银行客户端虽然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但底层同样是基于移动通讯的分组交换网络。

与网上银行相比,手机银行以移动通讯运营商的专用网络承载接入,在安全保密性上更胜一筹,而网上银行以开放的因特网为载体,易受各种黑客、病毒侵入,安全性一直广受关注。手机银行的弱项是客户终端功能偏弱,无线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但随着移动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这些瓶颈已被逐渐克服,手机银行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手机银行风险控制

手机银行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因信息科技风险在操作风险中占比高,特提出来单独讨论。

1.信息科技风险

由于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迅速,信息科技监管首先应把握技术方向,控制主要风险,辅之以对技术细节的关注。

手机银行的特殊运行环境要求银行必须选择特定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方案在设计上潜在的缺陷或漏洞,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会使银行和客户面临实际风险,不仅会给客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给银行及相关机构带来经济上和声誉上的伤害。

手机银行系统应当配备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系统和快速恢复机制保证数据安全。手机银行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机制应当能够对系统、文件编码进行完整性检测,以禁止所有未经授权的软件和硬件篡改。

黑客攻击手机银行的主要手段有:手机克隆、会话劫持、恶意代码、中间人攻击、网络钓鱼、通讯重定向、IP欺骗和社会工程等。为防止黑客利用手机安全漏洞来拦截客户信息,采用端对端的应用层加密可以提高传送信息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机制,用来保证敏感信息从输入设备开始到接收端为止的全程数据安全加密;且敏感信息不能在网络系统、服务器、网关和其他传输通道中使用明码。

当手机银行客户需要输入密码和个人身份号码时,数据应该立即被加密编码,同时必须保证机密信息传输的单向性。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不能在手机终端上被显示,用以防止密码被其他人看到。为了保证加密和身份鉴定通讯过程中的数据完整,当手机通讯线路传输特性突变或通讯过程被阻断时,系统应重复进行身份鉴定过程。

手机银行的灾难恢复包括数据灾难恢复和系统灾难恢复。数据灾难恢复是面对自然灾害、计算机系统遭受误操作、病毒侵袭、硬件故障、系统攻击等事件后,将客户数据从无法读取的存储设备中拯救出来,让系统重新投入运行,从而将损失减低到最小。系统灾难恢复是建立必要的系统备份,保证系统的可恢复性和高可靠性,将系统故障所造成的服务中断风险降低到最小。

客户每次业务操作信息均应由客户的私人密钥进行数字签名,所有信息的数字签名就如同客户实际的签名和印签一样,可以作为客户操作的证据。客户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如移动公司的通讯记录信息,也可作为确认客户身份的辅助手段。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客户在进行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时不熟悉相关知识和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不熟悉所导致的风险,或者是银行内部人员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失误致使客户遭受损失的风险。

在银行内控方面,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细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并提高制度执行力。针对手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开展的一项新业务,银行应制定详细的业务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银行要切实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并强化教育,提高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手机银行业务监管,对手机银行进行适当的监管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

技术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银行信息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委托给外部机构进行处理的开发方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中,银行通过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但一方面银行信息部门对外部技术的认知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外部公司由于自身并非专门的金融机构,对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认识不足,并且外部公司的专业化水平、资质等参差不齐,因此,银行在采用外包技术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对整个手机银行服务流程的宏观考虑不全面,或是缺乏对涉及的外部合作机构的有效控制也会造成操作风险。据闽东日报报道,2011年5月福建宁德某用户的手机无故无法使用,后发现其银行账户上少了九千多元,经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使用假的身份证到移动营业厅补办被害人的手机卡号,随后通过手机银行将其存款转账到事先开设好的账户。在此事件中,移动营业厅负有责任:犯罪嫌疑人伪造的被害人身份证复印件上的地址、有效期都与原件不符;按规定,若本人没来办理,委托办理者也要向移动营业厅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而当警方前来调查时,移动营业厅提供不出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此事例说明银行在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时必须对合作方的有关操作流程及管控措施有所了解,并且制定自身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

客户行为疏于防范也构成手机银行操作风险的一部分。银行应该对客户进行指导并普及手机银行使用知识,降低客户使用手机银行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比如教育客户如何识别网络钓鱼电子邮件,如何保护手机密码。此外,当使用手机浏览网页或访问移动应用程序时,应提醒客户采取和在PC上面操作时相同的预防措施,如安装手机安全软件;注意软件高级权限的变化;尽量通过官方网站下载软件;购物时使用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在网站上输入敏感的付款数据,而不是基本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3.声誉风险

所谓声誉风险,是由于银行的负面公众舆论引发的银行客户严重流失的风险。声誉风险包括使公众对银行整体运行产生持续负面印象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地损害了银行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的能力。如果公众对银行处理临界问题的能力丧失信心,也会引发声誉风险。对开展手机银行服务的银行来说,若不能持续地提供安全、准确和及时有效的手机金融服务,银行的信誉将受到损害。

防范声誉风险的重点是防范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金融欺诈的行为,以及加强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控制,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及缓释操作风险。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操作规范和严格的内部制约机制,执行职责分离、关键岗位轮岗、强制性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任何进入系统的操作必须在系统运行记录中记载。防范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金融欺诈,应适时对登录手机银行的重点客户加强监控,尤其应对大额资金进出的背景进行监控。按照巴塞尔协议监管核心原则和《关于洗钱、扣押、没收犯罪所得公约》等国际条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手机银行应进行交易跟踪,并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对可疑资金交易进行分析,防范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非法资金交易。

银行应将手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建立相关的声誉事件分类分级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对手机银行引发的声誉事件的应对能力。

4.法律风险

手机银行的法律风险来自违反法律、法规的可能性及有关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不明确性。目前,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对手机银行运作的适用性还不明确,并且客户通过电子媒介所达成协议的有效性也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引发手机银行法律风险。在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权保护方面,手机银行也面临着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三人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犯罪分子未经客户授权进行手机银行交易,表现为手机银行客户的密码或电子签名被冒用;二是未适当执行手机指令的法律风险,主要是客户通过银行的电子签名验证后,发出了正确的交易指令,但由于手机银行交易系统故障等原因没有及时、正确执行交易指令,从而给客户造成损失,也有些情况是客户发出了指令但发出的指令无效,银行继续执行,造成客户损失;三是风险揭示不充分的法律风险,主要是客户被犯罪分子欺诈后,以银行对手机银行法律风险没有充分揭示为由,要求银行承担责任,此类情况主要是客户欠缺自我保护意识,疏于防范,造成账户信息泄露。

上述法律风险归纳为一点,就是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来自艾瑞市场调研的一组数据也验证了此项事实,由于网络欺诈、网络“钓鱼”等现象的持续泛滥,近六成智能手机用户表示担心手机支付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

若因担心风险防范问题,就使手机银行业务踯躅不前,甚至断然放弃此项业务,当然是不对的,甚至是片面的。最好的策略无疑是在保持手机银行业务较好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做好法律风险防范。这就需要银行、社会、消费者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来实现。

首先,就银行而言,要建立统一的手机银行风险控制平台,对手机银行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完善手机银行合同文本,区分客户与银行的责任,防范法律风险;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尤其是手机银行开立,手机银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操作风险管理、媒体舆情监测等方面;加强与银行同业、银联、公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在发生手机银行风险案件时,及时通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联手应对。

其次,就社会而言,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手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手机银行产品的使用安全。依据我国现行《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来拟定手机银行与客户或者合作方的相关协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方面标准和流程来保障手机银行的技术安全。依据银监会颁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等规章以及关于客户信息管理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规范要求,制定有关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定,保障手机交易安全和日常运维管理规范。此外,监管部门应切实发挥监管职能,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文件,指导手机银行业务依法有序开展。

第4篇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开始逐步代替传统的现金交易和手工凭证的传递与交换,大大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金融业已从单一的信用中介发展为一个全开放、全天候和多功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业是集余融业务服务和金融信息服务为一身的金融“超级市场” 金融业的分销渠道已从砖墙式建筑向自动提款机(ATM)、销售终端(POS)、网络等系统转移,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与此同时,电子银行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银行服务的准确性和服务的效率,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大大拓宽了银行服务的范围,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出来,从而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提高了客户的资金收益,增强了交易的灵活性,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个人电子银行业务根据不同时期技术水平情况,有着不同的内涵。传统的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是电子资金汇划、信用证、自动提款机(ATM)、销售终端(POS)以及全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lZF)系统等业务。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个人电话银行、个人手机银行、个人网络银行等电子服务方式应运而生 目前,通常所提及的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指个人网上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和个人手机银行。

个人网上银行又称个人网络银行,是指基于因特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手段为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具体地说。个人网上银行是指以银行计算机系统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个人的计算机为人网操作终端的业务处理系统。通俗地讲,网上银行就是建在因特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个人金融业务,包括转账结算以及证券清算、外币业务、信息咨询、消费信贷等新型商业银行服务。二是在线支付,包括三种支付模式:商户对客户模式下的购物、订票、证券买卖等零售交易;商户对商户模式下的网上采购等批发交易;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与清算。目前,我国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有转账、外汇买卖、证券业务、在线支付、账户管理、代缴费用、异地汇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理财等一系列功能,可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

个人电话银行是指客户通过拨打银行开设的电话专线,即可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电话银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银行业的体现,是银行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通讯、电话信号数字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了丰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个人电话银行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电话银行中心,将电话银行的语音服务功能与人工服务功能统一起来,并将电话银行与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形成互动。

个人手机银行是指银行通过移动电话,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为个人客户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月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手机银行的服务主要包括:账户查询、账户转账、缴费付款、账户挂失、申请新业务、呼叫电话银行、用户设置、银证转账、外汇买卖等服务。

企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企业网上银行是建立在银行业务系统之上,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及网络安全技术,配套安全规则,实现客户自助交易服务,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的全新业务渠道和客户服务平台。企业网上银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客户。一是电子对账客户:网银电子对账服务是以网上银行服务系统和证书验证体系为依托,架设网银对账平台,企业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够轻松方便地办理对账单查询、副本账查询、对账结果回签、错账申诉等各类企业对账业务。二是简版客户:网上银行简版服务系统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建行核心业务系统为依托的电子化银行服务平台,清晰直观的IE浏览界面,为客户提供便捷、全面的综合账务信息查询渠道。三是专业版客户:网上银行专业版服务,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化的银行服务平台,提供从账户信息服务、资金划转、全国代扣到集团资金管理等丰富服务,充分满足企业客户提高财务操作效率、加强财务管理、集中资金运作需求,把银行柜台搬到企业财务人员身边,随时随地,实现零距离的资金管理和调度。四是VIP版客户:专业版客户升级成VIP客户。VIP客户除可享受专业版客户所有服务外,还可使用批量查询、批量收款等VIP服务。

重要客户服务系统是商业银行为VIP企业客户提供的信息直通车,帮助客户真正实现“一点接人,全国服务,安全第一,功能丰富”。如建设银行重要客户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现金管理、银关通、中央财政授权支付、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中央财政公务卡报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监控、银期转账、期货信息报送、非上市股份公司资金结算等产品,为集团公司、跨国公司、金融同业、政府机构等大型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电子银行服务。目前,建设银行重要客户服务系统有近700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客户,主要包括财政部、铁道部、中国电信、信达公司、银河证券、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大众汽车金融、英特尔公司等政府客户、公司客户、金融机构客户和跨国公司客户。

企业电话银行是商业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的集自助语音服务和人工服务于一身的全天候的电话银行服务。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拨打当地中国工商银行“95588”、农业银行“95599”、中国银行“95566”、建设银行"95533”等商业银行的电话银行号码,完成自助转账,账户查询、自助缴费、挂失改密、银证转账、理财咨询等业务,免去往返银行奔波之苦,随时随地即可轻松办理。

企业短信通是指商业银行利用通信运营商(包括移动、联通)的网络,为客户提供账户资金余额变动通知、账户余额查询、账户明细查询等短信金融服务。企业短信通开辟了为客户服务的又一通道,把服务延伸到了客户的手机,客户可以通过短信及时了解金融服务信息,掌握本单位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凡是拥有商业银行会计结算账户(包括基本账户、结算账户、专用账户、临时账户等)和贷款账户,同意并签订《短信银行企业客户服务协议》和适于开通短信服务手机的企业客户都可以办理企业短信通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

风险控制问题电子银行业务不仅

第5篇

关键词:五大理念;新型;城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8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农村走向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城镇化率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城市,而这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这种现象还不突出。“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推动中西部的城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规划的目标就要落实农村走向城市的转型升级,引领新疆的城镇化发展。由于“十三五”规划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新一轮产业调整正在进行。国内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连续高增长时代结束。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动力,我国的创新能力不够强,许多科技还需要走引进来的路线,部分行业进入萧条时期,产能过剩,经济衰落,而经济的发展没有与环境协调一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的承载力下降,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劳动力面临不足。五大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当前或今后将会持续走这条道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落实五大理念思想,才能提高新疆地区的城镇化率,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进行了“十三五”规划,它的目标就是中西部的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一个宏大而深远的命题。“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治理和政治建设要运用五大发展理念,五大理念会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展现出了新格局新面貌。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快新疆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造就新市民、培育新城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屏障,加快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利用机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新疆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力保证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概念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全面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国家要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而一个地区要想繁荣昌盛,创新是第一位。创新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地区的创新不仅是科技的创新,而且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创新。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破坏,资源紧张等问题都要靠这些创新来解决。苹果公司在手机产品这一模块为什么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原因就是它的科技产品一直在创新。创新是发展,对切合实际的修正完善,创新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就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还有经济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中的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新疆是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要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其效用最大化。协调发展实施长江经济带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的过程。协调理念的提出,反映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升华。

(三)绿色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根本途径。绿色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环保问题,而且还是重要的基本的民生问题。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问题,不能是以当地的环境遭到破坏为代价,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环境污染程度的大小和经济发展之间不应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些城市的发展超出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使人口、资源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却浮现出来,使其民生不能得到保障。绿色发展是新阶段新发展的重要亮点,不仅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将创造大量新的发展业态。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星级饭店,发展规律,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大众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为我国星级饭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为适应新形势,1993年9月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正式修订后的《旅游涉外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自此中国饭店等级的划分有了统一标准。本文拟对统一标准采用以来我国星级饭店的发展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研究饭店行业的发展规律,为星级饭店的投资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促进该行业的良性发展。

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星级饭店从1993年的1186家增长至2009年的14237家影响因素,年均增长率17%。客房数量从1996年36.41万间增长至2009年167.35万间,年均增长率13%,营业收入由1993年288.2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1818.18亿元,年均增长率15%。将历年数据制成图1。可以看出我国星级饭店增长率呈波浪式前进,总体发展趋势则可分为四个阶段:快速发展期、低谷期、第二个快速发展期、整合期。

图1星级饭店增长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整理

一、中国星级饭店第一个快速发展期

1993年至1996年是我国星级饭店发展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相关数据总结为表1。由表1可以看出这段时期星级饭店的发展有如下两个特点:

(1)星级饭店批量涌现。全国星级饭店数量上翻了一番,其中1994年至1996年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3%。

(2)饭店营业收入激增。三年间饭店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为正值,其中1993年至1995的增长率均超过17%。

表1:1993年—1996年星级饭店相关资料统计

 

年 份

星级饭店数(座)

星级饭店增长率%

营业总收入(亿元)

营业总收入增长率%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国内旅游人数增长率%

1993

1186

15

288.2

60

46.83

19

4.1

——

1994

1556

31

413.48

43

73.23

56

5.24

28

1995

1913

23

484.33

17

87.33

19

6.29

20

1996

2349

23

522.95

8

102

17

第7篇

一、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尚在逐步实施阶段,理财产品市场可谓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急先锋”。因此市场因素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各家银行为了打价格战,在投资期限、募集封闭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以及实际收益之间均通过差异化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2013年之前投资方向多以用于银行客户的融资需求为主,当以阿里巴巴为首互联网企业投放余额宝产品之后,市场曾一度疯狂追捧,目前各家互联网企业如京东、微信、东方财富等均推出了自己的“宝宝类”产品,而投资方向多以货币基金形式为主,如余额宝主要投资于银行的协议存款。目前多家商业银行逐步跟进推出投资于货币基金的可随时申购赎回的理财产品,而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类产品价格跌落至投稿日年化2.453%。

二、监管需要

从2004年至今,银监会出台过多项政策规制曾一度比较混乱的理财产品市场,因此银行也随之对产品类型做出调整。例如最早的银信合作类的理财产品,银监会从产品类型、是否非标、与信托合作的占比等多个方面均做出明文规定。梳理历年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政策,不难发现其释放着四个信号:1、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理财产品初期较为明显,银监会禁止银行“高息揽储”,避免各家商业银行恶性竞争,推高市场利率;2、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如避免商业银行影子银行的风险,银监会出台了2013年8号文,提出非标概念,用于统一管理银行理财产品,规避表外业务风险;3、遵循市场规律,自互联网金融出现以来,各类“宝宝产品”雨后春笋,银监会出台政策使银行客户理财区别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再投资金额和赎回方式上均作出相关规定,有效地划分了各自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客户对象。4、理财服务初衷,避免大众理财资金受到损失。理财产品从新鲜事物到家喻户晓,大众理财由原来追求高收益到逐步趋于理性,但投资理念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因此严格要求商业银行对理财客户进行相关产品适合度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避免客户资金损失和银行误导销售。

三、客户需求

随着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客户需求也逐步趋于理性,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希望购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多家银行推出了针对部分客户期望获得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以结构型产品为例,前期表现为某些投资于金融市场的产品使客户本金亏损甚至是巨亏的现象,如2012年某外资银行因一款结构型的理财产品而陷入理财欺诈的官司中,由于在跟客户沟通过程中没有说明产品在投资期不可赎回而导致客户巨亏,因此法院宣判银行方面补偿客户损失。在随着监管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客户理财趋于理性,市场上出现结构型保本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焦点联动系列的结构型产品,标的资产是沪深300指数等的衍生产品。尽管超额收益要根据后市变化才能得知具体获得多少,但产品是在保证客户本金不损失的前提下追求额外回报,满足了部分高收益愿望客户的需求并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因此针对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产规模的客户需求不断细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断完善自身体系,使其覆盖更广的客户群体,针对适合的客户群体使之更具投资价值。

四、创新发展

第8篇

“体制”应变

河北银行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96年。1996年5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石家庄市区内原47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了石家庄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6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全国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的要求,石家庄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石家庄市商业银行。2009年11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石家庄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河北银行。

为提升河北省金融产业竞争力,2012年6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河北银行纳入省级管理。此举弥补了河北省没有省级法人银行的空白,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做强做大河北银行,使其发展提速、份额提高、水平提升,将其真正打造成为省级大型银行,在省级层面打造一个有实力的金融“总部”,并充分发挥该行在河北省地方法人银行中的引领作用。这一重大举措,将有力地促进河北银行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助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自此,河北银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管理体制调整变化过程中,河北银行的资本规模也在不断增强。在发起设立之初,河北银行的主要股东为石家庄市财政局、华北制药等25家单位,注册资本1.59亿元。从1998年起,河北银行先后历经四次增资扩股,资本结构逐步优化,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1998年增资扩股为2.6亿元。2008年,引进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战略投资者,资本总额达到12.99亿元。2009年又实施了新一轮增资扩股,资本总额由12.99亿元增加到了20亿元;2010年发行了8亿元次级债券,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实力,拓宽了资本补充渠道。目前,河北银行注册资本已达到32亿元。除前两大股东持股超10%外,其余股东持股均未超过10%。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也为公司的治理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强”、“大”为本

顺应体制调整和企业发展要求,河北银行走上了一条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齐头并重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河北银行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实施跨区域经营方面迈出重大步伐,目前已在天津、青岛、唐山、邯郸、廊坊、沧州、保定等地设立分行,在为当地广大客户提供更加贴身服务的同时,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当地实体经济服务。同时,积极挖掘现有网点潜力,创新优化业务产品服务,提升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截至2012年8月末,全行资产总额1097.20亿元,贷款总额494.17亿元,存款总额854.20亿元,权益净额达到80亿元以上。在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评选公布的2012年“全球银行业1000强(Top 1000 World Banks 2012)”榜单上,河北银行排名稳步攀升至第701位,较2011年提高了35位。

深入挖掘潜力,做“强”小微企业业务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中小企业整体风险上升的大背景下,河北银行一直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己任。从2011年起该行加快了“专注中小企业”战略转型的步伐,进一步细化了中小企业客户定位,把基本客户定位为优质大型中心企业供应链两端的中小企业,商圈、产业集聚区的优质中小企业。市场定位的进一步聚焦,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活跃地方商贸流通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业务增长快、信贷风险低”的新途径。截至2012年8月末,该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已达到116亿元,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达到29亿元,较年初增长75%。

深入调研,转变方式,探索商圈业务新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商圈中小微企业商户的融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商户贷款普遍存在单户资金需求量小、信息透明度不足、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困难,利用以往的业务模式很难满足商户的需求,融资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为切实解决商圈商户融资难问题,为其制订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方案,河北银行从2011年就开始摸底调研各地商圈,先后对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邯郸、唐山等地的30余个商圈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积极探索出一条“整体规划、批量开发”的服务新模式,即依托商圈管理方平台高效搜集商圈信息,针对不同的目标商圈制订差异化的整体授信方案;同时充分利用商圈管理方营销平台优势,批量开展营销活动,提高营销效率和经济效益。

截至2012年8月末,河北银行商圈授信总额达17.7亿元,发放小微企业商圈贷款245笔,贷款余额4.4亿元。辛集国际皮革城、邯郸康德商场、香河家具城、保定白沟箱包等26个商圈已开始受惠于“商圈贷”。在新模式的实施下,河北银行为商户提供了低成本、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帮助大量商户解决了困扰已久的融资难题,实现了商户、商圈管理方和银行三方共赢。

第9篇

非智力因素形成性评价电子档案袋

一、非智力因素在学员学业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克山大于1935年在《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自此,中内外学术界围绕非智力因素对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学员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一般不直接参与学员的学习活动,却对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功能

动力功能是非智力因素最重要的功能。学员学习过程中任何行为的产生,都必须由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和启动,进而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与一定目标结合时,就会产生动力,激励学员采取积极行为。研究表明,一个在学业中没有学习动力的学员,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产生动力后,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不容忽视。

(二)维持和调节功能

非智力因素的维持功能在于它支持、鼓励个体的行为,使之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向着预定目标前进;调节功能在于它对个体的行为、个体心理功能的掌控和调试,当个体活动偏离已定方向时,能合理调整心理或行动,以便达到目标。现在大多数学员都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过于单纯,军校生活相对枯燥等成长环境因素导致大部分学员都存在目标不远大、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吃苦能力差、自我调控能力差等问题。关注学员非智力因素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学业中的维持和调节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补偿功能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对智力的某些弱点产生补偿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勤能补拙”。研究表明,促使学员学业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IQ)仅占20%,而非智力因素(EQ)占80%。可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促进智力的开发,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会遏制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补偿功能往往在学员学业成功中起决定性作用。

(四)定型功能

非智力因素的定型功能在于将个体的某种认识、行为结构进一步经常化、固定化、习惯化。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使个体的智能、智力水平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起到一种固化、定型的作用。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和巩固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学习评价的内容比较片面,只重视对学员学习结果的考查,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只重视对学员智力因素方面的考查,忽视了对学员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意志情感、价值观等的考查,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员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更不利于非智力因素在学员学业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二、形成性学习评价关注学员非智力因素发展

形成性学习评价是一种在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可持续性评价,它关注的是学员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所体现的智力因素,还包括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意志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评价个体性

传统的学习评价通常是在学员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评价,它强调通过评价来掌握学员学习的总体情况、了解学员的总体水平。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只有少数“尖子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大多数学员则易产生反感甚至抵触的情绪。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员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员看作是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需要的个体,对学员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意志等各方面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全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能够促使学员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其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

(二)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学习评价中评价主体比较单一,通常只有教员对学员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信息来源单一,评价存在片面性、主观性等问题。形成性评价强调学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能动性的发挥能够帮助学员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促进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有助于自觉的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维持和调控功能。

(三)注重过程性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员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价,它始终贯穿于学员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过程中要大量收集并保存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关键性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把握学员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从适当角度给予学员及时和必要的激励,让学员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良性的情感因素能够进而强化非智力因素的补偿功能。

(四)开放发展性

形成性评价促进学员自我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员采用的是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学员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自主的选择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合作对象、完成时间,评价结果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学员的综合素质。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员的非智力因素发挥更大作用,长此以往,非智力因素能够巩固、促进智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定型功能。

三、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

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具体方式按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员对学员的评价、学员之间的互评和学员自评。学员自评是指学员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在探究学习中的活动状况和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但是自评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标准,主观性较强,容易出现对成绩评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对学员的引导。教员对学员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学员互评一般来说更为客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地使用自评和他评。

在军校现有教学条件下,可以采用的方便易施的形成性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电子档案袋。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情况。比如,射击动作是否符合规范,装备操作流程是否正确等。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员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比如,是否能根据例题示范,推导练习题目的求解;能否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等。通过观察,还可以掌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比如,小组协作时能否顺畅的与同伴进行交流,能否在受到挫败(射击脱靶、搏击动作失准)时仍保持高昂的斗志等。

观察法的实施要求教员能够做到课上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指导,课下要及时地和学员进行交流,探明问题的根源,并采用多种方式对暴露出问题的学员给予纠正和鼓励,并且要在连续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再对学员的全面素质发展状况做出评价。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以口头形式根据学员的答复搜集评估资料的方法。访谈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法一般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员自由回答,更有利于表述他们的观点与想法,更容易挖掘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访谈法的实施可以选在课后的3~5分钟进行,访谈1~2名或是1组(6~8人)学员,内容可涉及课堂感受、内容难易程度、主要困难、对下次学习的期待等多方面内容。从学员的回答中,教员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正面的非智力因素在起积极作用,哪些负面的非智力因素在起消极作用,教员可在以后的教学中从正面对学员进行引导,及时纠正其思想偏差,避免恶性循环。同时,教员也可以根据学员的真实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安排。访谈法的实施需要教员能够做到坚持不懈,不间断的询问、了解学员的真实思想和切身感受,并按照日期和课程进度做好记录,以便对学员学习的整个过程做跟踪式评价。

(三)电子档案袋

档案袋也叫学员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员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记录。电子档案袋则是在信息技术发展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档案袋功能的一种新兴评价方法(简易的可以用共享磁盘和共享文件夹实现;复杂的可以建设专门的网站或论坛),也是一种典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电子档案袋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支持学员反思学习、促进学员成长的工具。通过学员对以往学习历程的回顾,学员可以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更好地促进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电子档案袋的使用要求教员在开课前要精心设计档案袋内容以及向档案袋内添加素材的方法;开课后要随时组织学员对自己的成长记录作品或评价结果进行评估,以期达到随时校正学员学习行为与态度的目的;在每个学习阶段(一般以一个月为周期)安排和举行档案袋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组织学员之间和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他评,这对充分发挥电子档案袋评价的潜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学员的学习评价对学员的身心和学业发展具有导向、调控、诊断和激励的功能。军校教员应该努力突破以往的诊断性评价的局限性,充分开展形成性评价,促进学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这对于提高军校的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军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铁柱,戴燕君.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运行模式研究.2011,8.

[2]高铁刚.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011,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