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31 16:30: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进行情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信息的多元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等,这些都可以充分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活跃课堂气氛,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创新,注重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等。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将生动有趣的事物通过情景形象化,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将其牢记于心,从而达到了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无意识的记忆,并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习更多与这事物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应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可选取济南冬天的雪景图,同时结合相关配乐让学生朗读,从而将学生带入济南的别样冬天,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将多元化的信息带到课堂上,其能将图片、文字、声音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形成视听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贝多芬插图以及交响曲,用心聆听,仔细品尝,慢慢回味,从视听角度上领会音乐的巨大力量,从而受到音乐的作品的熏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逐渐实现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1、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是采取灌输性的教学模式,他们并没有依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等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就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能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例如:教师在上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本篇课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并通过多媒体演示PPT的方式进行自我总结,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自内容的学习顺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2、巧借课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的学生往往都被看作是读图时代的典型代表,为此,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他们可从书本上找到相关知识,也可通过实验获得相关结论,还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真知。因此,教师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对于《雷电颂》这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融入自己的思路,结合教学情况,采用信息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取郭沫若先生的历史剧《屈原》,用话剧语言讲述正义与黑暗,爱国与卖国等方面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对本篇课文的内容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注意的题

1、信息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单独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上,而应有机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在未来社会,获取、选择、加工信息也将成为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

2、不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应重视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否则在社会、家长与学生的多重压力之下,网络教学难免“逃生无门”。

3、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5、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6、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与创造的应用工具――仅仅是一种应用工具,会应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去研究计算机。

7、使用现有的各种教育、商务和工业用机型、软件,特别是免费软件。

8、重点在通过“动手”去学习如何准备有新意的课,使教师能有效地将计算机用于课堂教学。

9、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整合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随之出现。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学,鼓励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不是逻辑自然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对于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知识积累程度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书本学习上,否则只能学到表面,而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将目光拓展到信息网络平台,开阔自己的语文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一般是十三岁至十五岁,他们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他们的天性。而传统枯燥的书本式语文教学,很难长时间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值模拟和信息仿真特点,可以将抽象枯燥的事物通过仿真进行形象化、直观化。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感官、视听、思维等全面的进行信息技术仿真刺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1.创设校园网

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创建网络平台,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及名师课堂分模块上传。创建学习专区、讨论专区、分享专区等多维度立体框架学习模式。课文的重难点、复习目标也可以上传到学习专区。而关于学习后的总结,可以上传到讨论专区及分享专区。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友谊。

2.基于数字图书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一般规定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但是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阅读量远远小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枯燥的文字阅读难以提起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来刺激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数字图书馆,然后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登录账号。在新课内容展开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设置教学内容,然后上传到班级图书馆,让学生登录账号查看。海量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量。而后在课堂中要针对上传的资料信息进行班级小组讨论,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资料,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3.基于网络平台,强化专题讨论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很高。很多题目往往没有定性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创建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设想。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创建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围绕“克隆技术的利弊”。然后基于信息网络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的利弊时,便会主动地去搜寻资料以强化自己的论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交际能力就会得到飞快提升。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鼓励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总结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创建数字图书馆、专题讨论、校园交流平台等策略。强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效果甚好。

参考文献:

[1]李 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学周刊,2012(02).

[2]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目前,国内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得信息技术能够运用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工作人员将信息技术学科进行了相应的整合。这里所谓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主要就是指把相关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与和学科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在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甚至难题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开始变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成果以及原理被证明是科学可行的。所以,职业教育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是,由于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工作相对来说还处于非成熟阶段,所以,它们之间的整合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难题,有待解决。只有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工作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工作,依然以教师为控制主体

目前,很多职业教育教学过程都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然而,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利用鼠标切换课件而已,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及分析。这样就使得大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与此同时,学生对所讲授的相关内容,会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所以,当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将信息技术真正地运用到学科教学工作中,而不是将信息技术或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项辅的教学工具来看待。具体来说,职业教育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科知识和资源的共享。

(二)职业教育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其整合工作不彻底

部分职业教育学校所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这样就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者不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间的良好整合。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创新理念都会被课时安排等因素所阻碍,这样就使得教师对其整合工作无可奈何。

二、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工作

(一)寻求丰富的教学资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更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

(二)学教并重

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各科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自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三)结合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该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目的。

(四)全面推进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课。

第4篇

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素质,包括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等方面。在教学基本功训练方面,普遍存在师范学校好于师范学院、师范学院好于师范大学这样的奇怪现象,许多地区学校反映教学基本功最扎实的往往是五年一贯制的教育类大专毕业生。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和各学校教学重视程度有关,初中语文教师不管在校求学期间教学基本功训练成效如何,进入教育工作岗位以后一定要坚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在普通话方面不仅要获得二甲以上普通话证书,更要能够准确发音、有感情朗读,掌握好停顿、节奏、声调等方面的技巧,使普通话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更好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等教学基本功也要勤加练习,一笔一画、间架机构都要强化训练,保证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字迹工整、遒劲有力的规范文字,而不是龙飞凤舞的潦草笔迹,通过训练扎实的基本功为语文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较丰富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虽然语文教师在大学期间都系统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许多教师发现面对青春期的初中生,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完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广大教师应当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大学所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实用性教心学理念与典型经验进行学习研究,如怎样应对学生的叛逆情绪,如何对早恋倾向的初中生进行心理疏导,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抵制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蚀,等等。教师熟练掌握这些方面的教心学知识,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纠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错误观点,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生活之中,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开展语文学习。语文教师要强化教心学知识与运用的学习研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营造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三、教学研究创新能力

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当具备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先进的经验中汲取有价值因素,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之中,如经常阅读教学刊物,研究他人成功的经验,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自身语文教学工作联系起来。教师应当从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中汲取教学的经验与精华,并与其他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提高教学方面的吸收借鉴和消化能力。语文教师要在借鉴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优,在充分借鉴各种语文教学经验的同时,进行本土化运用,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提出改进的措施与途径,采用更加优化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体现创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既要能够汲取众长为己所用,更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创新创优,将各种先进的经验融合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之中,从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活动改进等方面着手,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和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基础。由此可见,教育研究创新能力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而且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活动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广大语文教师要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掌握信息技术操纵技能,并深入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运用技能。首先,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要从直接运用逐步发展为自主设计,通过软件将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料融合起来,制作成更具针对性的语文教学课件,提高教学的新颖性。这样的教学课件对于提高教学成效作用更显著。其次,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注意紧扣要点,画龙点睛,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缓解课堂枯燥的氛围,在阅读分析环节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信息量,让学生改变枯燥学习教材文字的状态,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教材的生动性。教师可以在一些情境创设环节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育资源整合技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资源,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以高度的技巧将其整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早读课等契机,强化读写活动训练,培养学生发音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高效利用学习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学习难点的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延伸学习环节,提升语文素质。另外,教师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知积累写作素材。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及工作实践基础,将各种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因素整合起来,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提出的要求,更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改进与提升,不断强化自身综合业务能力,从而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树立生态化的教育价值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授业”的单方面的侧重,更不应该沿袭过去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明确的树立生态化的教育价值观。要充分注意和发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扩大学生的优秀之处,使之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在教学中彰显其主体地位。

二、构建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社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脉络,教给学生如何去构思全文,如何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写作效果。以《社戏》为例,教师在明确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关于写作方面的技巧,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下,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构建民主、平等、理解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感受其中的时间顺序,总结出文章的脉络,从时间上看是按照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写的,尤其是在其中的景物描写中,学生各抒己见,都能从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中挖掘出很多珍贵的写作技巧和非常优美的语言,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社戏》过程中,对于其中作者语言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有着诸多不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同的收益。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感悟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每个学生的着眼点不同,为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融合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不同的段落,实现对每段的精辟理解和分析,然后在小组组长的总结发言中,其他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充,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也较为科学有效。

四、整合生态化的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也应该植根于生活,生态价值观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整合生态化的教学内容,这在当前是一个探索阶段。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一文时,将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生态化的整合,在教学“梦里寻师”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整体理解叙事的方式方法以及需要把握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中对于故事情节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按照六要素进行理解和体会,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又融入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五、建构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生态价值观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需要注意强化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建设,将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范围扩大,在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诸多主体的综合评价实现生态化的互动。在评价内容界定中需要全面化的建设,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维度地进行综合评定,尤其是强化发展性和教育性的指标建设。在评价方式方法的运用中,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和综合评价的方式对教学结果进行整体评价。例如在对于某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直面整个学期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要注意对于学期前后的有效延伸,素质教育不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能够彰显效果的,更不是通过几个学生或者几十个学生就能体现教学水平的。

第6篇

>>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促进中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交互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互动研究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互动过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x究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构建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互动有效课堂分析 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研究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远程教育模式研究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互动生成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下师生课堂互动的探究 构建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学生参与式课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刘芳.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初中地理协同——互动型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3]余桂芳.利用交互技术促进课堂互动教学——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应答反馈系统应用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7):82-83.

第7篇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05-01

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进入了教育行业。它的出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有些里程碑式的意义。语文作为一个最基础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它不仅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并且对学生今后的思维视野的拓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为模板,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简要的阐述。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它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通常用统计图表、图画、目录、说明书、广告等形式,来呈现信息的文本。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换句话说就是在阅读材料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能根据所得信息对原有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一种教学形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来说,它耗时大大减少,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这种阅读方式,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文本的文学意味,但不可否认,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它更贴近生活,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2.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

根据教学经验以及调查表明,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主要呈现为以下三种状况:

首先,初中生比较倾向于阅读自己所熟悉、所喜欢的文本类型。对于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型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中学生对该种文本的阅读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其次,在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学生中,其阅读动机主要来自于学习与生活、个人兴趣、求知欲望等等。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当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环境来培养学生此类文本阅读的兴趣。

再者,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是从课外书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等途径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以,平时,应拓宽此类文本阅读的途径,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在课外阅读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增强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非连续性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准确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及其他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长篇文章的阅读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目录,序言等的习惯。序言是指写在故事前面的话语,一般的文学作品,在出版前都会请一位有名望的人为该书写序言。序言的内容一般包括对作品的介绍和评价,以及写序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体会等。学生在阅读文本的目录和序言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主要内容,而且借助别人的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自身对文本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的推荐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很多学生都不感兴趣,抱怨文章太长,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的方式大致了解每一章节的框架内容,经过的大胆想象,试着对框架内容进行具体化、细节化的加工润色,比较自己的创作与原著的异同;然后改变阅读方式:先阅读原著内容,后对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再与原著的目录进行比较,分析优劣。久之,学生便会明白目录是一本书中每一个章节内容的高度概括,阅读目录,其实就是在阅读作者的行文思路。如目录标题由第一部的"艰难的成长"到第二部"辉煌的生命",由最开始的一章"生活的底层",再到"一身伤残,不敢隐退",最后"梦想成真",可以知道这部作品主要是描写主人公一生奋斗的故事。

3.2 在文本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增强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材料中,有很多可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内容。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在文本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在完成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老师可以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一些关于生物入侵的新闻报道,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和一些数据表格引入课堂,结合教材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补充了教材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巧妙地将图表、数据等资源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还将细碎杂乱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一系列主题的关联中,较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3.3 在实际生活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增强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外,也要注重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说明文知识时,老师可以选择一种药品的说明书作为阅读材料,并且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如"本说明书中说明的药品名称是什么?介绍了该药品的哪些功用?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该说明书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介绍的?本说明书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样就做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点:如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等。

4.结束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渗透进语文教学的阅读课程中,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正确选择文本内容,巧妙组织文本教学活动,建立整体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案,使语文阅读充满新鲜血液,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现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还尚有缺陷与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与调整。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和连续性文本教学一样,是有法可循的。 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必需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训练,那么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优化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改革与创新成为主旋律,初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强化教学研究,抓住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才能够促进教学活动深入进行,其中对教学模式的优化尤为重要。

一、紧扣课前预习环节,切实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初中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学习全部依赖于课堂的45分钟,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一些基础性知识本来能够在课前解决的,结果也放在了课堂之中,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使用效率不高。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以此为切入点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每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确保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活动能够解决基础性内容。如作者、写作背景、生字词以及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等,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还要求学生拟定具体的预习提纲,有计划地开展预习活动。其次要求学生按照“读、查、思、做”四步预习法进行科学预习,认真、反复阅读课文,熟悉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查阅工具书以及网络等方式了解教材相关信息,对照预习提纲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动手做一做课后习题,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预习活动,实现“解决基础知识、熟悉教材内容”的目标。最后,笔者还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内容整理出来,作为课堂上进行质疑的内容,能够较好地提高课堂学习针对性。

二、紧扣自主探究环节,有效彰显学生主体性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直接讲解知识点,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与新课程改革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原则要求不符。要想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为主要形式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安排一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每一个小组里面都编排有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均衡,也有利于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受益。其次,笔者在教学中借助于探究题纲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将教学要点设计为探究题形式,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①课文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②任选一种云,在小组之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③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④你学习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向学生出示了这一组探究题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思考与交流,寻找答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结束之后,笔者还要求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小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与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整合学生的智慧资源,提高学习质量。如果学生在观点上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笔者不是简单地充当裁判员角色,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成效。

三、紧扣专题活动环节,注重提升课堂生动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其中专题活动是重要的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开展汇报交流、演讲辩论、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为初中语文课堂增加生机与活力。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时候,笔者专门下载了介绍济南冬天景色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观看济南冬景之后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对济南冬景的喜爱之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样的专题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学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成效。再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笔者在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我眼中的父亲”情感交流活动,许多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感人事例,有外出打工供自己上学的,有省吃俭用关心自己的,有的学生在讲述父亲的时候眼中噙满了泪水,大家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笔者趁势引导,对学生进行“父爱如山”的教育,并开展了读后感训练,不仅深化了教学成效,开展了一次成功的习作训练,而且还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四、紧扣当堂反馈环节,确保信息反馈及时性

教学反馈信息是教师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以及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后练习反馈的方式搜集教学反馈信息,但是这种反馈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及时,以及准确性有待考证等方面的不足。较为可靠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获取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第一手反馈信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调整提供准确依据。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进行及时检测反馈,教学中留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为本节课教学重点,以简练的几道测试题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在学生完成测试练习之后,笔者在课后第一时间进行批改,搜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在下一节课教学中进行有效回顾与弥补,确保教学目标不折不扣地完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紧扣教学模式改革这一切入点,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变“无效”课堂为“有效”课堂,变“有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爱民.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8).

[2]周冈.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3]刘静.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直观形象文学意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以课程有效整合来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探究,已成为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突出任务。这对于推进学科教学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才能实现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前提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思想,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机整合,首先是语文教师要明确教育方向,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将复杂抽象的文学场景以赏心悦目、新颖活泼的形式画面呈现,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只有教师真正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带来的形象直观的变化,他们才有可能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并逐步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二、合理引导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保证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好处显而易见,但信息技术毕竟是辅助,不是教学的中心任务,同时网络也对学生自我调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正确合理的设计引导,才能用好,信息技术才能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运用信息技术时千万别忘记了语文的根本

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这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失语文课的特性,要与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相结合,要注意对语言的理解与揣摩,要注意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同时,不能抛弃朗读、感悟等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忽视了字词句的教学,不能忽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

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将与该课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或者做成课件,甚至网页、网站。在做课件之前最好对适合的课件类型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恰当的工具制作适合自己要求的课件、制作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课件。信息技术多媒体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仅仅是辅助手段,绝不是媒体使用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得有个度,要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媒体,体现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导入新课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音乐设置、拓展延伸,都应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不能什么内容都做成课件。且课件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课件时,简洁美观的板书仍是必要的。

三、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初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上网搜寻。课堂交流时学生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这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思考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可先用FLASH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报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借此契机我告诉学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你们想不想阅览?在学生浏览图片时我说:“你们怎样把这漂亮的图片介绍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呢?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