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2: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很抱歉没有把他们的理念方法全都记下来,我写下来的就只有一些皮毛。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他们这几个名师的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就进行了课前师生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配合十分默契,甚至可以看出,老师把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当成平时自己教的学生了。而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出差距是多么的远啊。我就在反思自己。
几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给我震撼很大的是——二年级《数学游戏》。当时我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说“有这节课吗?”因为我也上了二年级的课程,很清楚二年级的课程内容里没有这一课,但为什么她就上这个课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她这节课其实可叫做“数学游戏——乘法口诀大pk”,整节课都是孩子在借助骰子玩乘法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找出一些规律。提老师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是她最大的特点。在游戏一前,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并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再让学生同桌口算比赛得小旗,学生比得不亦说乎,最终选出了冠军,由此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了,学得不仅仅简单的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内容,而涉及到高年级学得有统计、有可能性的内容了。虽然内容是高年级学得,但在经过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概率,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奠定了基础。
那我为什么说这节课给我很大震撼呢?因为她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游戏,在游戏中总结出结论。我想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有专门拿出课来上这样的游戏课,可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只是我没有接触。但是我是没有的。我的课堂都是知识性课堂,只传授给学生要学的知识理论,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个该怎么说,这个叫做什么。我想我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的古板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了探究的能力,就像余颖老师说得一样,数学太像“数学”了。
其实“游戏”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天性是玩,一节数学课一味的讲、算、听、写,枯燥无味,有了游戏的加入,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到起来了,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带给他们的无限精彩和乐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
关键字:地理核心概念;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23-01
1.地理核心概念内涵及特征
地理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的概念性知识,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和概括,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具有统摄作用,其中包括地理学科的重要概念、原理、理论和规律等,可表述为一个词语或命题。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中,"地形" 作为自然地理的最重要要素之一,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对地理事物具有较为权威的解释力,是的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
本节课通过对"地形"这一核心概念的解剖、思辨就能细分出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类型、地形部位等关键性概念。核心概念与关键性概念之间存在着同一级别或上下位的关系,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地理核心概念的层次性决定了地理核心概念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地理学科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如始终抓住地理学科的联系性和整体性这一思想组织教学,先呈现或帮助学生聚焦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初步加工,构建思维导图,避免学生陷入学科知识的大海,进而减轻其学习负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地理核心概念与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地理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地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传统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具有更高的层次性。地理素养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即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四个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如右图),其中人地观念是地理学科和地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是地理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地理实践是区域分析的实践应用,是调用地理知识与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能力。地理课程是地理核心概念的集合体,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载体,地理核心素养可以用地理核心概念来表达。
3.核心概念中的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任何地理知识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当中,地理核心概念是区域中地理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因此对地理核心概念的剖析、思辨过程,就是在区域中分析、重现地理现象及地理规律的过程。地形本概念之下包含着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类型、地形部位等关键性概念,这些概念都必须依托于具体的区域进行表达。如:地形类型,学生不仅要了解主要的地形类型在世界及中国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要能认识和发现中不同区域中地形类型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进而揭示地形类型的空间演变规律,体现地域认知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地形类型所在区域的定位、认知、对比等多种手段,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特征。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另一显著特征。依托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层次性与关联性,让学生通过概念、判读和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把"地形"这一核心概念层层分解,以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归纳演绎等为思维过程,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些思维过程也是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具体内容,属于地理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4.核心概念中的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性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现行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课堂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本节课利用地理模型归纳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及寻找两者差异,探究学校所在地(石鼓山)的海拔与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考察学校周围的地形地貌,帮助学生区别地形类型并动手绘制地形类型简图;最后在课堂教学上利用橡皮泥,制作五种地形部位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手绘等高线,及投影到同一平面,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并把瀑布、河流、t望台等常见地理事物标注在相应的位置。通过本节学习,完成由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到直接经验的获取的转变,从而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变为具体的地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绘制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观察能力、使用地理模具的能力、进行地理实地观察、野外考察的能力、动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恰好是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核心概念中的人地观念
人地观念是指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1]
地形作为五大地理要素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地形"这一核心概念的层层分解,对各个次级概念进行全面分析或关联分析,最后进行综合的归纳和总结,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地形"这一自然地理要素,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地形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所引发的问题,如:引水灌溉、农田开垦、水土流失等等,得出人类生产、生活需因地制宜,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对最核心的地理素养"人地关系"进行培养。
6.结语
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是"育人"之魂,也是学科课程目标之所在。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素养与地理课程的结合,并可以用地理概念进行表达。课堂教学中运用核心概念把教学内容统整起来搭建学科知识结构、明确学科核心内容、把握章节之间的关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方法,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思想及地理品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着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措施。《意见》还提出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过去的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向重视教育结果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
一、核心素养的确定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构建相应的核心素养模型。所谓的素养是基于社会变迁及未来生活需要所做的评估,带有理想色彩,但基本能力比以往教育目标较为具体。亦须在各学习领域中转化为具体能力指标。具体而言,“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包括认知、技能、情意等行动)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由此可见,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它既重视知识、也强调能力以及态度甚至更高层面的价值观。根据《意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关键词 :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实验操作、数理应用、观察与探索、质疑与批判、创新与拓展、寻美求真、学术能力、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二、实施方案
为了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落实,我们以课程为载体,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品德素养等。
1.常规教学课程
(1)概念教学课
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明确概念的意义,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还应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实验、理想化、数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应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索规律的艰辛和喜悦,磨练意志,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形成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意识。概念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认识与理解”、“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规律教学课
在规律教学中,应注重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应尊重史实,渗透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理学的美是理性美,将物理规律教学与美感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怡情益智的效果。规律教学课上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数理应用”、“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3)实验教学课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它显示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特点。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的活动场所。实验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实验操作”、“分析与综合”等方面
的核心素养。
(4)习题教学课
学生做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展好奇心,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习题教学课主要培养学生“数理应用”、“质疑与
批判”、“创新与拓展”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2.校本拓展课程
(1)竞赛拓展课
竞赛拓展课程主要针对逻辑分析能力强,数学功底扎实,对物理学感兴趣,有志向以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学。竞赛拓展课程将主要对常规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加深,对热、光学、振动与波等内容进行补充。竞赛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数理应用”落到实处。
(2)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课程主要从物理学史研究和科普研究两个方面开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科普知识包含着物理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在课题研究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进行展示。课题研究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学术能力”落到实处。
(3)实验拓展课
物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有大量的拓展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对这些实验进行设计、操作和实施,也可以将常规课堂中的物理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并形成论文,进行展示。实验拓展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操作”、“创新与拓展”等落到实处。
(4)制作发明课
将物理概念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理学科的喜爱,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制作发明课注重将核心素养中的“创新与拓展”、“自主发展”等落到实处。
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是对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堂中进行了初探。下一步我们准备以具体课例的形式,来展示如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一、生物学核心概念研究现状及定义
1.现状
在知识大量爆发的时代,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已经接受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主流知识”的“核心概念教学”的思想,相应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更是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国内目前对于核心概念教学的研究主要是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比较和以核心概念为主的教学设计。对于核心概念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
2.定义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家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之上,经过归纳、推理而得出的解释、规律和结论。而生物学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科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生物学上的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生物学核心概念能够充分展现当代学科的图景,它既可以统摄一般概念和事实性知识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迁移价值,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二、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及熟练运用知识所进行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称之为教学策略。以核心概念为主的教学策略的选择要结合教材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概念图教学策略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阐述知识的工具,通常以圆形图表或方形图表来表示。它包括概念与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这种概念或命题之间用连线来表明,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一个完整概念图的完成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选取一个知识
领域;(2)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3)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4)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接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5)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理想的概念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概念之间具有明确包容
关系的层次结构;(2)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
词组标注出来;(3)不同层级概念之间的纵横联系要清楚明确。因此,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
2.科学史教学策略
利用科学史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生物发展史资料为材料,沿着发展的历程,将科学家的实验过程转变为学生的探讨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实验结论,深入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
3.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自主学习。其原则如下:①积极向上的态度;②各个组员要有责任感;③组员之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④进行反思和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与解读
1.核心素养概念形成追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也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核心素养都成为教育界的高频热词。追根溯源,国际上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于1997年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项目,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后来各各国家也在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比如:加拿大将核心素养列为学生毕业中必要的学习成绩。澳大利亚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将各项能力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2.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既有总目标需要完成,又有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所以要想让这些目标充分落实就需要与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经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理性精神、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1)政治认同。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义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对所建立的社会阶级、社会制度、政治权力公民的认可与接纳,并且在规范的前提下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2)公共参与。所谓公共参与是指在社会各方面中,人们对经济、文化、政治的关注。所以公共参与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推动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立场来参与社会生活,如在政治方面,依法行使选举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积极参加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提升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3)法治意识。笔者认为,法治意识是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探索的有关法的知识、想法、态度,反映出人们对法律的全面认识水平以及自觉地遵守法律的行为。(4)理性精神。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的理性精神,主要是在当前纷乱复杂的社会时,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问题,进而做出理判断和价值选择,面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时,应有辩证思考、根据事实、与时俱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要求
1.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精准化——聚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素养应用到学生身上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辅助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的增强三维目标的作用,让每一堂课的每一环节都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就是把宏观的课程标准变成具体可实践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样核心素养这些上位概念就会在三维的教学目标中得到落实。但是每一节课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不同,因此要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灵活地制定目标。2.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最优——发展核心素养。随着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有了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要根据教师特点、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学观就由知识向能力素养转变,学生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仅要重视学习知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师选择方法的目标在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品质素养的提升,比如:讲授法的基础上选择合作探究法。其次,教学方法选择针对性与灵活性统一。由于每一节课的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要把握方法的针对性。如果长期的重复一种教学方法,师生就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要有灵活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
1.教师深度剖析教材中包含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材共四册书,每一册书都有自己的体系建构。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把它列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发展核心素养。比如必修一《经济生活》看似是一些经济常识但是包含很多“政治认同”的因素。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现象是一方面,更重要让学生增加政治认同,产生一种归属。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深度剖析教材,利用学科知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生成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能力的提升、品质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需要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之中。“政治认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不再是强行的灌输,而是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发自内心的认可。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又需要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剖析教材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因素。所以需要教师课堂教学中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但是由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差异,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还需不断完善。
作者:许欣然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生物教学
课程改革十数年之后,随着国家相关文件的颁发,“核心素养”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高中生物教学在核心素养的观照之下,对学生的培养也有了新的理解与追求。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具有自然科学的一般性质,同时又具有显著的生物学特征,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学科素养,值得每一个高中生物教师认真研究。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高中生物教学
核心素养的宏观理解是这样的,所谓核心素养,应时指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形成的具有最基本作用的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及态度的综合性体现。由这样的阐述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有相通的地方。因此理解核心素养,可以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来进行。同时,核心素养本身又是一个极具引领意义的概念,其可以统领当前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在核心素养的观照之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具有这样的三点基本理解:
其一,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重要意旨。生物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大量运用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而生物学科具有科学素养的意旨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递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概念描述的精确途径,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运用,生物学科结论描述的简洁准确等,这些既是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也应当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
第二,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引领教学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以生为本是一个宏观理念,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落实,在于学科素养的引领。也就是说,当在课堂上关注核心素养并以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时,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我们讲“生态系统”,需要从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变化具有动态性等方面来进行,如果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引领,那本知识就可能是一个机械记忆的知识,反之就可能成为活的知识,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就会充分具有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以生为本。
其三,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面向生命活动的本质。生物学科的特质就在于其是面向生命活动的,其是寻求生命本质的。这种规律的寻求需要核心素养来作为牵引,而在牵引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又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相得益彰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理论理解,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思路就会更加明晰。
二、基于核心素养实施高中生物教学
需要明确的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这样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学生的生命与生物学观;二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三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态度与价值观;四是生物学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实践精神与行动能力。因此,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尽可能地以这四者为核心。
比如说对于生物学科的认识,显然不能完全局限于当前的考试要求去实施教学,因橹识导向的升学评价其实并不能体现生物学的全部本质。笔者以为,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真正从面向生命活动的角度去实施教学,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体活动过程中的生命的特质基础是什么;构成生物的细胞又是怎样完成生殖、发育、终结的;植物以及动物具有什么样的生物结构,在它们的生命活动中是怎样进行遗传的,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异;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历史上对生物多样性有过什么样的观点,当下最流行的观点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围绕生物本质形成认知。
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与其说是具体的任务完成,不如说是核心素养指引下的知识拓展与能力形成,如果进入这样的状态,那高中生物课堂该是多么的优美!
三、基于核心素养反思高中生物教学
在研究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时候,笔者发现高中生物教师的日常教学又多了一个反思的视角。通常情况下,反思生物教学的视角就是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又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的,这样的反思不可避免地将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成长引入了一个相对狭隘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核心素养带来的启发是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比如说,传统的生物知识结构是基于教材上的概念形成的,那是一个网络结构,却不一定是学生认知当中的真正有效的结构,相反如果以学科素养来引导,那就可以形成以进化思想、系统论为核心,以细胞、新陈代谢、稳态与调节、生态系统、生物进化、遗传与变异为枝干的认知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包括原有的知识系统,同时还能够将生物学科的主要内容较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总之,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最先进的理论,其应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知识的构建与教师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东杰. 高中生物学探究技能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 生物学教学,2016,41(7).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概念教学;实验教学
引言:
对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整合性研究,其前提都离不开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命题,是指“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扭转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一切的僵硬模式,使学习的目的得以体现,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自我。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
高中生物,虽然内容较为浅薄且基础,但依然处处充满了生命科学的基本要求,其对于生物学核心素养概念的明确依然是极其重要的,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点:
其一,是尊重生命的生命观。什么是生命?生命是“生命是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在与环境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与生俱来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尊重生命的生命观是要求对于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动关系,以一种审慎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解论证。因此,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应当在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对于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定与平衡、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能够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认识生命现象,解释生命现象。
其二,是理性的思维逻辑。生物学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对于科学的思维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们具备有归纳与总结、推理与演绎、批判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等自然科学的思维逻辑,严谨、审慎、诚实、认真,基于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够学好生物。
其三,科学的探究方法。对于生物学研究,注重实践、观察,不盲从、不轻信,以客观数据说话,以正确的实验理解。
其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科的研究,在高中阶段,尚属于基础,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性。生物学科的学习,必须具备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和关爱生命,尊重和爱护环境,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生物实验。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概念教学为其基础,同时也是传统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概念教学,就是理解生物教学中许多重要的概念。以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在无机物那一课中,我们学习到了水的概念,知道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这两类。这一知识点的关键,就是掌握结合水、自由水这两种水的概念。什么是自由水?它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的那种可以自由流动的水,这一类水占大多数。比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当中所涉及到的水,大多数都自由水。那么什么是结合水,就是在细胞当中已经与其他的物质相结合的存在,已经作为细胞存在结构的一部分。理解这两种水的形态至关重要,他的概念清晰,不仅是能够了解这两种水的区别,更是有利于理解什么是是新陈代谢和新陈代谢中水的的变化。那么在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候,自由水的含量会升高,而在新陈代谢降低的时候,自由水的含量也就随之降低。此外,还有自由水的生理功能,其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而且是是一种运输介质,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同时也可以调节体温。在调节体温这一知识点上,我们知道为什么发烧的时候,人要多喝水,其实就是要加快自由水的流动,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尽快的把病毒排除。由此可见,掌握概念知识非常重要。传统对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讲的一方面,即讲解知识点,然后附带进行拓展。在新教改的背景下,这一传统的模式遭到了否定。还是在上文中对水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们对于水本身的作用进行自主学习,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举出相关的例子,然后由老师来判断是否正确,经过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对概念知识把握的更清楚。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
与概念教学相对的,是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其本质其实是对于知识点的具体认识,以便于加强掌握。例如在在呼吸作用的实验当中,学生通过对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具体实验,来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其是植物在细胞内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易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种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产生ATP,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通常来说,简单的概念教学,并不能让同学们对于呼吸作用有个深入的理解,而实验教学,则可以通过物质的测定、前后对比,来清楚地暂时呼吸作用消耗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当然,在传统的教学里面,实验教学的内容,多数以老师演示为主,学生的作用主要是观察,理解。在新教改的过程中,这一过程也变成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设置实验的步骤,并进行动手实验,从而使实验的实践性大大增加。很多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理解实验的步骤,并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深化这些理解,从而加强了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教学模式
所谓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将这两类教学模式变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概念教学促进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来强化概念教学,从而整体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成效。例如在上文中所说的水的分类和呼吸作用的实验当中,二者原本是不相干的两部分知识内容,但其内在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在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产生的水,就是自由水。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的有机物彻底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产生许多的ATP,或没有氧气参与的无氧呼吸,最终还是产生水。而与呼吸作用的实验相反,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实验,即光合作用的实验。在光合作用实验当中,植物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和水,然后进行光合作用,呼出空气,其过程上与呼吸作用是相反的。这些实验当中,水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而存在并参与其中的。那么对于水的概念的理解就极其重要。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某种程度上来说,概念教学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概念。例如如果不能够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概念,在之后凡是涉及到水的知识点当中,都会存在问题。而同时,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于概念的理解。例如在上文中,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实验,与水的参与,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于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教学更上一层楼。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将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分离所不同,新教改之下的教学方法,是将二者紧密结合,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来促进能力的提升,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当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这一方法已经进行大量的普及,其意义非凡,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针对“核心素养”进行的教学以及卓有成效,尤其是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了将概念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整合教学,在传统的教与新时代的学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新的整合互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由此也为高中教育的改革开辟了一条可供启迪的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邓永鹏. 利用“七步逐层推进法”进行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主题。国家在高中教学改革中提倡高中教学要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素养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要挖掘自身潜力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将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做到统一。这其实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目标是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为一体。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最基础的体现就是生命观念,生物观念在生物学角度来看具有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它主要传递给学生的是生物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体现了一个物竞天择的原理,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多样性和稳定性。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好习惯,从而了解更多的生物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理性思维
一个严谨的理性思维一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是形成生命观念的主要方法,理性思维是集认知、动机、行为、方式、品质为一体的一种逻辑性思维。然而生物当中的理性思维并不是简简单单对一种生物的认知过程,它是非常复杂的,且灵活多变整体性比较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尊重事实,凡事以科学为依据,求真务实,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探究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2]。
(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报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任何一门学科包括生物学科都要经历从学习知识到立德树人再到最后的社会责任的这个过程,它与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生命观念息息相关,也是培养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最终的社会体现。
二、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观念没有转变过来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对生物学观念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主要的是提升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素养。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这样他们以后走出社会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个人价值。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来教授学生知识,所以短时间内固化的教育模式还很难改变,而且学校每学期都给教师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些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所以教师为了更快捷地达到教学目标就采用课堂教授法,让学生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忽略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再加上很多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只是表面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这就导致核心素养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淡薄。所以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将培养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成绩相融合,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达到国家要求的生物教学新标准。
(三)学校教育模式固化
很多学校一味追求提升学生成绩,以高考科目的分数占比来安排学生的课时,因此给生物安排的课时也比较少,但是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学校就会要求教师以应试为主,这就大大减弱了教师采用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积极性。像生物学科一般要求的课外活动比较多,但是为了压缩时间,很多课外活动被取消了,这就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对生物学科探究的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策略
(一)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分析方法,采用核心素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巧妙地将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与教授的学习内容进行统一和结合[3]。首先要从教授的核心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将生物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充分融入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当中,让学生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展开学习,将生物生命观念的四大内容运用到具体概念上,然后让学生融会贯通,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对所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而且也可以结合前后课时所学的其他概念进行统一性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充分理解生物当中的每一个现象。然后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且挖掘实验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地实验和探究,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生物阅读,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生物书籍,提高学生的素养,并且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当前高中的生物学情进行分析
现在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关注,而且国外很多学校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要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我们的生物教学当中,必须要根据国内大多学校各自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其他学校在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本土化。所以在进行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了解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特点,然后再在生物教学当中慢慢融入核心素养,锻炼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慢慢地将传统的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一堂课都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却一味地采用台上讲台下听的模式,让整个课堂变得相当严肃没有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一定要融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学习内容当中,然后再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效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己的心得,从而使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四)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当中,实验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主要部分,教师要采取课堂内容为主课外实验为辅相结合的教授方式。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且解决问题。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与大自然中的现象相结合,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认识到生物的美妙性与有趣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将大自然中的生物与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了解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
(五)善于归纳总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总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总结归纳,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再过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加深印象。因为生物学科是一个集理论知识和实验为一体的学科,所以教师给学生总结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实验探究的具体设计方法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要观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态度和认知。最后,教师还要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也是检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标准。
四、结语
随着国家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出台,很多学校也由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比较漫长,但是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有着非常大的意义。高中时代正是树人立德的阶段,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对生物课程的改革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荣.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240.
[2]王剑锋.针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情境设计对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88.
关键词:核心概念;有效教学;学习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提出,组成科学课程中的概念和原理应该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它们被称为核心概念。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
一、通过构建概念图,建立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个概念都有其最本质的共性,它涉及的是同类事物的最关键属性。因此,在处理概念时,教师通常要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以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概念的本质。
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概念及生理过程之间的联系。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初步学会“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这也正是新《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在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概念很多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对其难以把握。如何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这种困惑可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学生难以感知到的概念以动画等多种可视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到概念涉及的具体内容,以利于学生切实掌握概念的实质。例如,“基因的表达”这一核心概念,是从分子水平来阐述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这一过程学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将这一微观的现象做成动画,连贯地演示“转录”及“翻译”过程,学生便会从感官上认识到这一具体过程的发生、场所、条件、产物、两个过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模型建构,加强学生的理解
在新《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它(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科学,既是过程,也是概念的体系,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也是解决理解概念的桥梁,常用到的一种科学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四、充分利用科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学生带回到科学家所处的年代,让其体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是如何提出这一科学原理并加以验证的,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得出过程中,孟德尔并不知道基因的存在,也并不知道配子形成的本质过程,因此他应用到了“假说—演绎”这一经典的科学方法,对看到的现象运用假说加以解释,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而在授课时,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这一知识,二者所处的情况有相似之处,故引导学生从孟德尔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当看到子一代权威高茎儿子二代又出现了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现象时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解释?解释是否合理?如何加以验证?完全秉承当时的情况进行研究。但基于课堂的环境限制,对于验证假说是否合理时,可借助模拟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保证学生对这一科学原理的得出完全信服。整个推导过程的实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又使学生明确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假说—演绎”这一科学方法。同时也实现了新《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 宇.快乐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