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1 16:42: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

第1篇

关键词:BIM 应用 机电 项目管理升级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及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现代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标准逐步提高,设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而繁多,机电工程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提高。然而,基于二维CAD 技术的管理模式无论在化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管理。BIM技术的出现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全新的理念与工具,将引发建筑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优化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

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

图1 机电管线工程信息模型

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是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对于前期项目设计,中期工程施工,后期运营维护进行管理,协调的过程。

一、建筑设计信息传递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毫无疑问,建筑不论在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是以3D 状态存在的。但是,建筑信息从设计构思到形成实体的传递过程及载体随着建设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三维构思三维轴测图三维建筑实体

三维构思是指在建筑师头脑里想象,准备设计的建筑形象及结构;三维轴测图是指建筑师以三维轴测图的形式把自己对建筑的三维构思表达出来。当然,三维轴测图不能表达或表达不清楚的信息还需要通过语言描述来传递,从而建成三维建筑实体。

2、三维构思二维图纸三维建筑实体

过去的百余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就处在这个阶段,这种信息传递形式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形式。设计人员之间,设计方和业主及监理、设计方和建造方、建造方和业主及监理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以2D 图纸和文字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形式如图2 所示。

图1 基于2D图纸的项目信息传递

3、三维构思BIM 模型三维建筑实体

这种信息传递形式是建筑行业现阶段努力的目标,建筑师们按照业主的要求直接设计成3D 模型,并可以很直观地进行“错、漏、碰、缺”检查,方便各专业人员之间交流理解。各参与方分别输入自己需要输入的信息,其他后续参与方可以根据需求使用这些信息,保证信息入口的一致性。这样既避免了错误发生的可能,又节省了重新输入的成本。该阶段信息传递形式与传统形式相比有很大变化,如图3 所示。

图3 基于BIM的项目信息传递形式

二、BIM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基于二维图纸的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错漏碰缺”现象,特别是风水电不同专业的管线碰撞打架现象严重,如此等等,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可以提前发现各专业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并给予综合平衡,减少返工;而且BIM技术的应用成果能够轻松延伸到其预制构件、机电清单、采购管理以及设备运营维护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相对其它专业,机电安装专业更加迫切需要应用BIM技术以走出当下的管理困境。

具体到机电安装施工领域,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设计

近100年来,由于电力、空调、通信、数据、安全、智能等技术

在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机电工程的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普遍使用的二维CAD图纸是用图层、颜色、线型、属性等抽象信息来表达的,所以参建人员之间理解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信息传递管道不能畅通,由此导致的“错漏碰缺”及“设计变更”会更多,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更增加了困难。

机电工程中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之间的错漏碰缺将严重影响到建造成本与工期。传统的管线平衡设计是由机电总承包牵头将各专业的CAD电子图叠放在一起,画出局部二维剖面图,进行管线综合平衡。虽然各专业管线可以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但重叠后的图纸看起来仍然眼花缭乱,不易综合平衡,各专业协同合作的效率也极为低下。而BIM模型管线几何冲突可视化 ,在传统设计方式下施工中才会体现的水、风、电系统之间碰撞能够在设计期间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这将最大程度的减少现场的管线碰撞和返工现象,直接的降低施工成本,节约工期,实现低碳建造。在建造过程中,还可以应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和协助管理。

某项目由 2 栋 28 层LOFT公寓楼加上裙楼商业建筑连接而成,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各专业设备管线种类繁多,包括给排水管路、消防喷淋管、电缆桥架、空调送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管、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弱电管线等等。该项目采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综合,消除了九百多个个碰撞点,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证了按期竣工。

在机电安装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实时地与土建、装修专业进行配合,合理的利用安装空间,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点。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专业软件,可以在项目开始阶段,进行机电专业的深化设计,合理利用空间,进行管线综合布置。在综合过程中满足各种国家规范要求,满足系统使用要求,尽量避免多余管件,减小系统阻力,考虑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 考虑支吊架的制作及安装,需要时还可对水电风多专业的管线、桥架设计综合桥架,优化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

2、系统平衡校核

作为业主方,更加关心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设计选择的产品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因此,机电安装工程如果通过三维深化设计得到BIM模型,就能较好的去回答业主的这些问题,BIM模型是一个参数化的模型,是真实系统在电脑中的虚拟反应,管道、设备、部件均包含完整的数据信息,有了这样一个虚拟模型,就可以进行系统数据校核: 校核原始设计所选设备的参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校核系统最不利环路。

3、工程量快速准确计算

传统的工程量是依靠人工根据图纸进行测量统计,不仅需要消耗大量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错。 而BIM是在事先建好的工程信息模型的基础上,依托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工程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平台,相关人员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快速统计分析,轻松的实现了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的吻合。

机电安装工程中,除了各类管道以外,还有大量的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采用专业的三维机电深化设计软件搭建BIM模型时,各类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都是来源于真实厂家产品数据库,因此,通过BIM模型快速统计项目工程量信息, 不仅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业主和建造方可以对变更引起的成本变化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

4 、施工用料精准控制

利用BIM数据库信息平台,可以快速、准确提取精准的施工用料数量,随时为采购计划的制定及施工现场限额领料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如图7),减少因施工用料申报不精准造成的工期延误、仓库积压、资金占用等问题。对于大型项目,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分区域、分层提取用料量,并一次性将用料卸货至用料地点,减少二次搬运工作,降低二次搬运费用。

5、优化机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

第2篇

关键词:管理;模式;工程项目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属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范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指项目管理这一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总和。如同法律、医学、会计专业一样,其学科和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应用和推广它们的实践工作者和学者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正在广泛应用的已被公认的传统经验,也包括在某个领域内开始被采用的先进技术利创新。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便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这些传统经验在国际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创新。今天我们就来阐述下,国际工程当中的项目管理模式,以新老两种模式的不同运用,做下对比性的分析。

1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就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去满足或超出项目利害关系者对某个项目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对因以下原因而产生的相互冲突的要求加以权衡,如:具有不同要求范围、时间。确定的要求和期待的要求。

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比项目本身大得多的相关范畴中进行的,项目与项目管理处于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环境中,项目管理班子对于这个扩展的范畴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因此,仅仅对项目本身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所以既要统一的内部组织思想,也要有深刻的多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的认知,还要符合标准符合规则。

2 传统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又称设计书标一建造方式,这种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是一种传统模式。

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即CM模式,是近年来在国外广泛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过去那种设计图纸全部完成之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不同,而是采取阶段性发也方式。其特点是:由业主和业主委托的CM经理与建筑师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但CM经理对设计的管理是起协调作用。在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和设计时,要考虑到控制项目的总投资、在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完成一部分分项工程的设计后,即对这一部分分项工程进行招标,发包给一家承包商,由业主直接就每个分项工程与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CM经理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定期与承包商会晤是施工阶段的首要任务,来监督成本、质量和进度,并预测和监控成本进度的变化。业主同各个工程承包以及相关单位之间签订合同。他们之间为合同的关系。这种合同关系还包括业主同cm经理和建筑师,cm经理受业主委托,同承包商进行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输上的关系则是管理和协调。使工程的整个施工周期缩短就是CM模式的最突出特点,还可以让投资风险弱化,并使收益的兑现能够提前。不但可以让提前让工程投产争取了时间,对防止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有利的。还可以节省投资,令cm模式产生的多种形式的困扰减弱,业主还可以有自身情况出发来选择。最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型和风险型CM方式。

在项目管理模式当中设计建造模式最为简练的。当确定了项目的具体规程制度后,业主只需要找一家公司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就可以了。这种模式以总价合同为基础在投标时和订合同时分别体现,总承包商对这一个项目的成本负责,总承包商会首先选择一家设计公司进行咨询设计,当设计完毕后,以招标的方式选择建筑工程的分包商,也可以依靠自己公司实现整体建筑的施工与运行。这种以总承包商设计招标的模式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一种模式,在分包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个工程阶段一分包的方式,即解决了前期资金周转问题,也解决了工程不能提早施工的问题;同时设计与施工良好的结合,可以让业主即能节约时间,又能从承包商的报价中得到利益,最后决定使用即经济又有质量的承包单位。以这种方式展开的承包,业主可以先选择一家咨询单位为自己的承包内容做出合理的评估,同时雇佣一个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队伍为自己进行管理,此时咨询单位和管理单位就会根据业主的要求与承包商自行进行联系。如果承包的是政府的公共项目,在选择设计建造总商时,就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系统性的招标,选择优秀的总承包单位;但如果是私企,企业就可以自行选择以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筛选。

设计建造模是一种进行分组管理的项目组管理模式。业主和设计建造承包商密切合作,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成本控制、进度安排等工作,有时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融资。让一个总承包商来负责整个项目,再用多个分包商进行系统的协作,这样即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工期,又避免了矛盾的产生。于此同时,把设计方案的好坏做为主要的承包商评选因素,使业主通过承包商能得到优质的建筑工程项目。

4 设计管理模式

设计管理模式与CM模式相近,但是比CM模式更为复杂,这一模式是由同一企业或个人以一家总的模式向业主提供全套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模式,而在普通的CM模式当中,业主只是分别和设计、施工的承包单位签订过程管理合同。但当使用设管理模式时,业主只需签订一份主要合同就可以了,作为设计和管理的共同体。这一模式常常是设计机构与施工管理企业的联合体,所以相对单一的CM管理模式来说,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5 BOT模式

建造一运营一移交三合一模式即为BOT模式。这是所在的国家开放本土的基础设施建设施,以国外资金支持项目公司的特许权,由项目公司本身负责融资,然后进行和组织、建设,最终自行偿还贷款,当特权器满以后将工程移交给当地国家政府的一种模式。

第3篇

1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将总工程按照各个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时间进行拆分。每个单位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在建筑施工时过分追求工程速度快、造价低。导致工程的项目质量达不到保障,很多建筑寿命达不到规定的使用年限,这样使国家的资金及资源造成了大量浪费。

1.1施工进度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控制目标之一。施工进度完成的情况直接关系到投资方的资金效益,工程开始时会指定具体的施工完成时间,为了保证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常会按照制定的进度计划严格执行。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关于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方法。如:编制横道图、CPM关键路径法,PERT计划评审技术、GTRT图示评审技术、VERT风险评审技术等[1],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施工进度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在经济利益上也造成了损失。其中的问题包括:在编制设计图时,在表达工程各种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时不准确,容易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在人为手动绘画编制时,由于信息量过大造成失误;其表现形式太过于抽象,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理解错误导致工程进度无法顺利进行;各个项目之间得不到更好的交流,导致在对图纸理解过程中出现错误,致使工期延后;在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1.2在质量管理上

质量是工程管理重要部分之一,质量是指该工程达到国家规定使用的年限,还要达到美观的要求,通过在不同阶段对质量的管理,保证总工程质量合格。最常见的工程质量管理环节是:首先明确该工程项目对于质量的要求及控制方案,根据要求和方案执行,在实践之后再对实践情况产生的结果进行检查,最后发现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质量的合格。

1.3在造价管理上

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更在意工程预算的编制,建设单位在造价管理内容的理解是对于投资上的控制,而对于承包方则表现在合同上的施工造价控制。所以要面临的问题有:工程量的确定;项目数据的变更;定额采用指标问题;造价信息交流上的问题等等。

2BIM技术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BIM运用计算机的仿真模拟技术通过对工程项目各类信息的整合,将实体建筑物模拟出来,建立出一个数字模型。可以直观的将工程信息显现出来。并且做到可调整、可输出图样。并且做到了在不同软件下的资源数据共享,使得参加项目的各个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协同作业的目的。

2.1BIM在施工进度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建筑物虚拟模型的构建,可以有效地解决在传统施工进度上遇到的问题:设计单位按照业主提供的工程项目的相关材料,进行网络虚拟模型建立;根据建立的3D模型精确计算该工程施工项目所需的工程量;按照定额和工程项目的进度要求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表;建立4D可使化现场管理,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更好的掌握。

2.2BIM在质量管理上的影响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BIM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机械问题上,通过模型的虚拟施工可以于施工机械的协调调配,但无法预计施工设备突然损坏的情况[2];建材质量的问题上BIM可以将优质建材供应商的信息储存保证在取材时得到优质建材,保证质量,不过解决不了采购人员的主观意识。

2.3BIM在造价管理上的影响

BIM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造假的效率。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都直观地体现在模型中,可以快速算出各个项目的工程量;工程师通过模型合理的制定工程项目的控制价,另外通过对模型分析解决在设计中出现的冲突问题,减少施工设计变更;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等等。由此可见BIM技术在现代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有利于各个项目管理工作水平效率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BIM的出现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在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足,通过三维立体模型的方式将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造价、建筑质量等信息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中推行BIM技术必不可少,其方法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的必要因素。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客观问题,BIM技术还不能有效的解决。

作者:郑华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国际工程;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快速增加的工作量和业务复杂程度。尤其是目前多个项目并行运作时,多部门重复劳动、流程权责不清、文档管理混乱、日程安排冲突,都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项目的不可控性和风险。而且目前这些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已经被大家提到急需解决的日程上来了。而将企业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提升到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

1公司概况及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1.1公司概况

本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某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是我国建材行业实力较强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建材及建材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主营进出口贸易、工程总承包、设备招标以及国际知名产品总等业务。其海外项目市场主要覆盖: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发展最为迅速的主营业务是国外工程总承包,其年营业收入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比例超过80%,但随着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大,公司常常面临需要同时承接多个跨地域项目的情况,这既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公司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对多项目并行运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诸如:

(1)项目组内部、各个项目组间、项目部与公司间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2)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困难。

(3)公司多项目间的协同度不高,项目经理间的资源争夺严重。

针对以上公司所面临的信息沟通效率低下、项目经理间协同度问题等,本报告希望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实施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源共享,降低项目风险,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1.2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针对于项目型企业来说,就信息化管理方面,多项目管理至少涉及到以下几个特点:

1)、项目信息复杂性:从内部环境来说,各项目间,单个项目内部,以及项目组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从外部环境来说,有项目组与用户的信息交流,还有与其它第三方的信息沟通。另外,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也是多样的,包括电话、传真、EMAIL、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2)、组织的整合性:一般单个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相互沟通少,沟通效率和有效性较低。而多项目管理中,项目组中各项目小组成员在统一的合作体中工作,技术、知识、信息共享程度较高,易形成和强化统一的合作观念,沟通效率和有效性较高。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2.1 信息化管理要求的提出

信息化管理是公司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大家都意识到了只能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才能管理好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其优势至少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解决现有工作中已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公司形象和抗风险能力,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潮流。

2.2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想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单从客观方面进行调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些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只有从软硬件上都满足了条件,才能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要想能够尽快适应新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还需要做好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公司配套管理制度的建设,只有在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的支持下,整个项目组成员才能够团结协作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努力工作,这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做人力资源相关的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整理出一些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便可付诸实施;

(2)加强项目经理及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培训工作,不仅仅是业务能力的培训,还有员工心理素质的培训、适应能力的培训等等。

(3)加快基础数据库、标准库和知识库的建设,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各部门基于信息系统开展业务联系,同时和必要的原有联系同步运转,这样可以简化部分工作流程,合并重复工作,减少管理任务冲突,且能够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进而减少任务延迟的人为因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基于以上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公司开始着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定为:

以成熟的IT技术,结合企业的管理习惯,建设一套管理先进、技术成熟、满足我公司业务需求的,连结各业务及管理部门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把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水平,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提供支持,从而引导并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

通过3年时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协同办公、公文流转、信息共享、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涵盖公司所有业务和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从企业组织架构上引入了信息管理中心,主要是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了为基层执行人员使用的事物处理系统也就是OA;还包括了为中层管理人员使用的MIS系统,加快中层管理人员对信息的了解和处理问题的速度,减少中间层级的信息传递;此外更重要的是包括了为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CAS系统。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好处是信息交流顺畅,信息的交流不再受中间环节的干扰,员工可以越过界线与级别去寻找他所需要的东西而感觉不到他们是在破坏组织协议。这种方式能使各个部门、上下级等真正的达到项目的协同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的网络制,各个部门产生、使用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可以优越于现有的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处理问题;为项目管理中心实现了实时的监控和了解各个项目的情况,并从公司角度去达到多项目协同管理的公司级管理,综合考虑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综合,达到多项目的成本最小化效果。

2.4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组织模式的变革通常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式:激进式和渐进式。而对于项目型的公司来说,多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性,我们采用的是渐进式的优化调整,没有去进行激进式的变革。而且,是逐步的应用到部分项目中进行效果验证后进行推广。

2011年底,公司在进行年度工作总结时,多个项目经理在年度述职报告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预算超支但同时却出现了进度延误的问题,在年度总结会之后,由公司高层、项目经理以及其他部门经理一起组织了专门的项目研讨会研究问题原因并找相应的解决办法。由各参会人员分别阐述其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梳理出了其中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有以下几点:

(1)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各部门协调执行比较困难,且业务处理流程过于复杂;

(2)信息不对称且无法及时共享,信息沟通和传递不及时,导致现场与国内项目组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所作的决策迟缓导致工期延误;

根据以上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及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形成决议要求将开发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到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去;

通过做出了一些调整,并且公司从制度上给予项目一些支持,参照原有的项目执行计划在实际的执行进度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新的执行计划,并且在尽可能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的赶工方案,到2012年在公司的半年成本预算执行总结会上,项目最新的进度和费用报表有了明显的改善,项目的执行进度基本赶上了项目初期制定的总的执行计划,费用控制上相比原执行的费用情况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究其主要原因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增强了项目的执行监督控制力度,及时的采取了成本和进度纠偏措施,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大了大家项目共享程度,简化了项目业务流程,提高了项目运作的效率。

当然,我们知道,由于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且项目本身的单一不可复制性,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认定项目的改进完全是因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而且对于项目的成功考核标准也很难界定,影响项目的因素太多,有项目经理的水平、团队的整体素质、项目干系人的配合程度等等太多决定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某一方面所完全决定的。

3结论

针对当前项目型企业多项目同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多项目管理研究的内在需求,根据多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与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和相关理论,对公司现有的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中心,也分析了引入信息管理中心在项目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此外对于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应的要求做出了探讨。

研究成果表明:在多项目管理中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多项目管理的沟通、信息共享、业务复杂等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同时承接多个项目的能力。通过本文的研究,信息化管理在多项目管理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可以为具有类似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提供多项目管理模式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晶晶. 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063-03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项目成本管理认识的误区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因此,它是一个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过程。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在施工过程中来实现,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参与者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直接相关的生产人员的加入也是必不可少的。长久以来,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工程成本管理人认识的不足,认为这就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跟自己的相关性不大或者自己对成本管理没有直接的责任,导致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验收、采购和发放工作,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工程进度和施工生产,而企业技术人员只负责工程质量和技术。从表面看来,好像是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是却把最重要的成本管理忽略了。其实,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成员是有机结合、统一协作的关系。如果材料管理人员没有跟堆存人员事先沟通导致材料堆存不合理,必然会引起材料二次搬运,这样势必会增加搬运成本费用;如果技术人员仅仅注重自身工作的工程质量,采用的技术措施不科学不经济,后期肯定会带来质量成本的增加;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盲目增加设备和人员,后期肯定会由于窝工或者机械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二)经营思想落后,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有些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不够强烈,或者没有从陈旧的成本管理中-走出来,缺乏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现有的项目管理部门没有很好地将利、权、责有机结合起来,不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导致各个部门没有形成相互支持与配合,这样必然会增大成本。由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材料浪费、管理不善,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致使项目人员不断产生消极怠工情绪,从而对成本管理的更加忽视,形成恶性循环。建筑工程项目多是现场性项目,现场管理是最重要的,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对材料管理不严格,认为工程材料和自身利益关系不大,造成浪费严重。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工程总价的60%,材料浪费严重会直接导致成本的上升,对整个工程的盈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松散

成本管理是企业中需要各个部门协作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经济核算、活动分析、方案优化、过程控制、计划制订、成本预测等环节都需要各个部门的人统一构建和完成。任何个人对自己所负责环节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成本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某些施工建筑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常常是某个环节无人问,却在某个环节众人抓。大家把精力都放在某个或者某些次要的部分,某些重要的环节却被忽视了。这样既造成了人员的浪费,同时也会使好的做法不能一贯坚持,落后的做法不能及时改进,导致成本浪费严重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成本管理是一项符合性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劳资、财务、材料、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出现问题,否则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四)成本管理中核算不科学、指标无量化、没有形成合理的制度

项目工程前期的成本预核算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进行的工作,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分部门、分项目、分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中期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最后项目完成后结算时才能算出项目是亏损的。有的企业在工程前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事先对项目最终该增收多少、节约多少、完成多少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项目盈亏也没有量化标准,考核指标依据不充分或者根本就没有依据。一些施工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主要靠人工来完成,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造成管理的混乱,产生浪费现象。

二、成本管理的新趋势——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核算

(一)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定义

新形势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就是成本管理会计,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就是风险成本管理会计。金融业是由精算师对保费的现值计算发展而来,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风险行业,特别是银行系统对风险的管理,而风险的概念源于保险业。目前对风险进行分类比较成熟的就是商业银行,其将风险分为非市场风险和市场风险两大类,共九种,即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声誉风险、相关书籍、汇率风险、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风险、法规风险。最科学全面、最具权威的是由美联储、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货币管理局这两个机构对风险的分类。其中,美联储将金融风险分为六种,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法规风险、操作风险。

(二)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问题

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提出是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一种新的尝试,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会计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现有成本会计体系的一个冲击。

第6篇

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BIM;概念;特点

建筑业是我国推动GDP快速长的中坚力量,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稳步提升,建筑业的增值比例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各个专业人员沟通不畅、组织结构不明确致使建筑业管理效率低。BIM技术在我国建筑业广泛的应用,并且对项目进度计划与管理组织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着重研究BIM技术的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一、BIM技术相关理论综述

(一)BIM的概念

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的意思,它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模型,涉及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收尾阶段,包含了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都可得到广泛应用。4D信息模型是基于BIM上的对建设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能以时间为轴对建筑物的建造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分别从施工模欤施工分析,施工管理三个方面实现对施工的影响。

(二)BIM技术的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把各类信息集中到参数化模型中,进行存储应用。BIM所携带的信息,包含模型的等物理信息、几何特征、功能特点以及经济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内容。BIM技术具有显著的完整性、共享性、统一性、协同性、可视性、以及模拟性。它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最大程度地管理信息并应用信息方面;共享性主要指的是各个参与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取信息或修改其中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各个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统一性则是BIM技术能够以信息为核心对格式进行统一处理;协同性是指BIM为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不同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信息交互的一个平台,为员工协同工作创造条件;可视性则是BIM可以对工程的进度与成本进行可视化监控,同时为开发、设计、施工不同建设阶段的提供可视化管理数据;BIM可以对所要进行的工程项目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拟视频,可以在事前对进度进行管理,这就是其模拟性的体现。

二、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优势

(一)能够实现{度协同化作业

BIM技术提供了实现现场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协同合作的平台,结合4D技术时间维度展示建筑施工过程,对施工碰撞与管理进行分析,结合建立的仿真技术建立建筑物模型,能够对人员、机械进出施工场地情况进行真实的模拟,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施工时出现返工影响工期等问题。

(二)提供完整的建筑信息

BIM包含着建筑环境信息、建筑材料信息、建筑结构信息等,通过各专业团队共同协作完成构建信息化模型,为各个参与单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更好的协调资金、场地、人员及机械的利用情况,使彼此之间对各个专业工作队的阶段目标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条件。

(三)模拟具有可视化的优势

传统制图是用立面图、平面图和左视图在二维图纸上展示一个构件的实际形状,而BIM中的3D技术可使构件形成立体模型,4D模拟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施工工艺,能够更好的帮助参与者了解项目进度计划所表达的内容。

三、BIM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步骤

(一)组建BIM工作室

在施工现场组建BIM工作室,将BIM工作室作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人员的重要根据地。工作室包括总承包单位BIM技术人员、其他配合单位和协调单位的人,对施工现场的进度进行严格把控。通过BIM工作室实现对工程的设计管理、进度管理、协调管理,优化工序安排,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控制。

(二)建筑模型控制

为了保证施工各个阶段建筑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建立遵循预先设计、内容详细、专人负责等的原则,通过对视觉检查、碰撞检查、标准检查与元素核实,构建完成建筑的模型。此一阶段为项目进度管理的准备阶段,加强对建筑模型质量控制,能够为后期的实际施工提供了诸多方便。

(三)施工现场模拟

1、动画展示:依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布置,截取进度动画中的关键片段,供各专业工种的负责人及一线工人观看,确保实际施工状况与BIM设计的理念保持一致。2、施工模拟: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核对与分析,把建筑构建在场地内赋予三维空间位置,对单个工程逐渐细化分解,构建工作包,然后再对项目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通过图表的形式对各个工序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物资成本等信息进行详细的展示。把各个单一工作包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选择集,将集合后的选择集在选择集上会同步更新时间信息,最后,当四维模型建立之后,就可进行施工的动态模拟。

四、结语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信息在传递中的信息的损耗、提升施工的工作效率、方便对图纸进行修改。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有助于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对各种项目相关信息的有效处理。要加强对BIM技术的研究,充分认识到它的使用优势,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继龙.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

第7篇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策略

中途分类号: F40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般来讲,在以往二维CAD时代下建筑业生产效率的低效性是困扰建筑业的一大难题,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分散性,建设模式集成程度低,建筑业信息化程度跟不上时展的脚步。BIM(建筑信息模型)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设项目的各阶段的信息,并提供协同工作环境,可以使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连续化,提高了项目的集成化程度,给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

二、BIM技术概述

1.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指在广义的工业标准下建筑设施的物理特征以及功能特征,对应的工程生命周期信息可统计或可运算的基本表现形式。BIM采用三维数字技术,以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为参照标准,把建设工程项目信息集中起来做成工程数据模型。

这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技术,现在的BIM涉及到更多软件程序,并且还有扩大应用范围的潜力。BIM是一种更加智能的工具,它使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进一步便捷,这相对于以往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改变;承建方得到更加全面的图纸信息,可以提升操作流程;管理者使用新技术统筹信息,可以进一步增强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可以给工程参与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2. BIM特点

(1)可视化作用

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实物的立体化展现,这种近乎“逼真”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失。在以往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应用平面的施工图纸做导向,但图纸最大的缺陷就是立体感明显不足,仅是设计人员的凭空想象,直观性不强,势必会对建筑物重要功能产生遗漏而不得不重新施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然BIM技术的引入,以其三维、四维、甚至N维的可视化强大功能,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物理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使一个超乎真实的立体建筑物模型得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图1)。更有甚者,BIM不仅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可视化,在施工、运营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

(2)协调性

各专业项目信息出现“不兼容”现象,使用有效BIM软件协调流程进行协调综合,减少不合理变更方案或问题变更方案。BIM技术所特有的对项目各方的意见、建议进行交流和汇总的强大功能,并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不仅有效避免了建筑事故的发生,还能做到发现问题,协调沟通的理想效果。

(3)模拟性

BIM的模拟性技术特点,是指BIM不仅能在项目设计阶段实现对建筑物的模型模拟,通过三维、四维的效果图来消除以往图纸设计的缺少直观性的缺陷,还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模拟的效果,即是说模拟施工建设的整个过程。在建筑物设计阶段,BIM会针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各个部门的性能进行模拟,包括节能模拟、突发危机事件的人员疏散模拟、对建筑物的光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等;而在项目施工阶段,则表现为对项目的施工效果的三维模型进行4D模拟,即是说可以实现模拟施工流程,BIM的此种性能,不仅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寻求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流程模拟中,项目各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驾护航”。

(4)优化性: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能对项目进行可能的优化处理。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参数信息的精确性,也实现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

(5)关联性和一致性

在BIM技术下,项目设计模型中的各项数据是彼此关联的,当某一数据参数发生改变时,与这一数据参数相关联的其他参数信息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以实现技术数据参数的吻合性。此外,在项目进度的不同阶段,这些技术数据参数信息无需重复输入,也不会发生改变,实现了项目数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

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与策略

1.BIM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作用

实现了建设工程复杂形态的空间三维表现。并且能够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和模型存在着逻辑关系。当工程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之间均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与它相关联的其他对象也会自动更新。

实现了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结构、建筑、水电、暖通等各专业的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

实现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当某个专业的设计对象被修改时,其他专业设计中的对应对象会随之更新。

实现了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可以进行多种分析。如:利用工具软件创建3D 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有效地进行造价控制;通过与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有效调整施工工序。此外,还可进行碰撞检测分析、能耗分析、机电分析、可持续性分析等。

2. BIM技术在项目招投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发挥招标投标模块的作用,这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目的就是将项目前期已经形成的成果适度的进行公布,公开组织招投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降低投标单位对项目误解产生的时间和费用损失,也可以规避一些行为的发生;投标单位还可以进一步依据这些集成文件,制作出合理、精确的标案,这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使各方平等的进行竞标。经过一段时间Y系统公示,最终标案产生,输入系统招投标文件就会形成有效电子文档,它是项目合同的依据,并以此形成项目的一系列总承包合同文件。

3.BIM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作用

实现了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管理。系统把项目建设的各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 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运营及管理。

实现了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 施工管理。将施工现场和建筑物的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比照,并与场地布置和施工资源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 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进度、人力、设备、材料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实现了项目建设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件、图纸和视频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实现了模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方案优化等。

4.BIM在工程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的作用

综合应用GIS技术,将BIM与维护管理计划相链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后期运行和评估模块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关于建筑物使用状态、详细的维修记录、全面的财务状况等信息。利用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有用实时数据,承包物业管理方,终端用户等就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运营做出准确决策。同时,还可以对建筑进行运营阶段的能耗分析,进而对其进行节能控制。结合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等。

5.BIM在工程项目信息收集及共享中的作用

系统建立了单一的工程数据源。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同一信息来源,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效的实现了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采用纸介质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BIM是实现建筑信息化的必要途径。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参与方在关注和应用BIM技术,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和项目管理的涵盖范围和领域也越发广泛。相信随着BIM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将更加深远地影响建筑业的各方面。

参考文献:

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工程管理学报》, 2012年04期

第8篇

1.投标阶段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存在较多不规范操作的陋习,部分企业为了在项目投标上占有优势,其标价往往压得较低,不断缩小利润空间。还有就是部分企业自身投标预测存在错误,在方案决策上存在较大的漏洞问题或资金预算错误,这些都会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利润,给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另外,建筑业主出于资金与施工质量保障等层面的考量,一般要求施工企业先期垫付一定的施工资金,同时还要求交付一定的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在这些财务压力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稍有不慎都会导致亏损问题的出现,甚至部分项目在中标承接后,其亏损已经属于必然问题,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

2.施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需要把相关项目进行分包或选择相关协作单位。这时,如果相关分包单位与协作单位无法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延期、机械设备消耗过大以及施工质量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出现时,往往会导致实际效益和预期收益出现较大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损耗与维修费以及管理费等无法全面预算控制,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范围,使施工企业的亏损问题较为严重。而企业在财务核算工作上,对于合法票据归集不全、账务操作处理失误等问题也造成流转环节的增加,使企业的纳税调整增加,不利于企业税收有效筹划。

3.工程竣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上,无法根据项目预期完成竣工验收办理、竣工决算编制等问题时,都会导致建筑工程财务结算工作严重滞后,进而无法按照合同及时收回项目结算尾款,使企业的资金贷款利息无故提升。同时由于项目保修根据竣工交付开始算起,如果无法按时办理竣工验收时,将会延长项目保修时间,进而有可能增加工程保修费用,提高企业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潜在性风险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相关规避措施

1.加强投标的财务有效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企业能否在项目投标上脱颖而出,关键是看其投标方案的编制是否合理,标价是否在项目业主计划承受范围内。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工作前,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预算预测,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标价。而在投标方案中,对于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成本、材料选购与应用、调度生产以及工期计划等要详细列举。然后财务部门在掌握标价与相关计划方案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资金预算方案与成本费用开支管理计划,针对不同时期与项目计算出实际施工成本,使人、材、机等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上,真实反映出项目的盈亏情况。另外,还要做好财务资料的记录与保持入档工作,为项目的税务稽查与会计审计等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2.加强法律法规的运用

法律法规作为市场规范前提条件,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一定要熟练掌握有关内容,为自身的利益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对于分包项目与协作项目,企业与各单位要做好合同的签署工作,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力,避免后期纠纷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问题。另外,企业与其他公司或单位存在经济业务活动时,财务人员要充分考虑相关业务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关系,其中如果存在优惠政策时,要强化利用,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要强化会计主体的全面统一工作,要求协作单位执行报账制。在我国《建筑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除了个别专业可以分包外,项目主体工程在中标后,不能再进行转包与分包,而相关专业项目分包的工程价款要保持在工程总价款的30%以下。因此,在财务核算工作上,一定要以中标企业为主体,以各个项目为单位,要求协作单位或分包单位做好及时报账工作,从而对外统一公布会计信息,避免违规问题的出现。

对于每一项目的施工,一定要及时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与资料,在整个项目接近竣工阶段时,要根据所签署合同的竣工验收标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在完成全面核算的前提下,要及时交付施工企业与业主审批,避免竣工延期问题出现的同时,还能及时收回工程尾款,切实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4.加强内部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上,相关人员技能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与风险问题的概率。例如,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工程项目资金的筹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核算审计以及纳税等都属于其工作范围,在实际工作上,其是否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概率的出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上,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前,要针对相关项目进行培训工作,让每一个财会人员掌握知识岗位标准要求。

5.审时度势、谨慎投资

工程建设公司财务高风险的特征要求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时度势,只有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而在实际工作上,企业管理层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与决策能力,通过对自身优势与劣势的把握,把握市场动态,让自身的项目施工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并要勇于创新、开拓经营,在谨慎与创新有效结合下,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营规模。

第9篇

[摘 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带来了变革。本文介绍BIM技术的基本概念,对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重点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分析BIM技术在信息集成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信息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43

[中图分类号]TU17;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1

随着工程项目非标准化趋势的增加,项目参建方增多,参与方之间的协调越来越困难,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工程建设的进度的影响越来越大。BIM技术的出现搭建了设计与施工的桥梁,促进了工程项目参与方的沟通,基本实现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1 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起源于美国查克・伊斯曼博士提出的建筑计算机模拟系统(Building Descdption System)。其主要是以工程项目分类信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维建筑模型,该模型融合了整个项目的信息,涵盖了规划、设计到施工、后期服务的全过程。

该技术的目标在于统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参与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以此推动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争端。如今,BIM技术已成为建工程建设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之一。

2 BIM技术的基本原理

BIM技术作为数字信息化虚拟建模技术,不仅包含了项目所有信息的数据模型,也涵盖了项目信息之间组织的行为。通过信息数据模型与行为模型的结合,使数据由信息层经过行为层(模型层)到管理层,数据的运动产生了动态的关联。

由此可见,BIM技术不但可以增加项目的协同,且通过动态的数据,可以准确及时地提供项目各个阶段的信息,促使工程师建立相对精确的工程数据模型,实现对项目的实时管控。

3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3.1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展的需求分析

无论是业主、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项目建设参与方都希望借助计算机去计算项目中的信息,采用可视化的形式去快速理解信息,这就是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需求。

3.2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优势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要求与社会交通发展需求的提高,高速公路的现代化发展开始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并向当前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可见,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结合不仅符合了政策的导向,也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IM技术在信息创建方面的优势: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创建是基础,同时也是极其关键的工作。这就要求工程项目信息具备准确性和完整性。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创建,可以利用设计软件创建多维的数字化,设计信息;审批报告;设计任务书、投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现场施工照片等,这些均可由办公软件创建,以电子档案(各类数字化信息载体)的形式供各参与方使用。

BIM技术在信息集成方面的优势: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管理者能否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项目信息,对其决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不但涉及众多领域参与方的信息,且随着项目的不断进行,不同阶段的信息也被陆续录入了BIM模型中,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项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挥了项目系统的协同作用。

BIM技术在信息的传递、共享方面的优势: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点对点”的模式,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比如,决策阶段的信息传递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信息传递到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信息传递到运维阶段,很少有反方向的信息流动,这就使项目各参与方只能在其主要的工作阶段参与信息的管理活动。同时,由于信息在各阶段之间流动时存在“信息断层”的现象,使信息传递效率极其低下,无法实现完全发挥信息的价值。基于BIM模型的信息传递过程,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流失的问题,还保证了各参与方能够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参与信息管理,有利于发挥项目信息的最大利用价值。

4 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带来的优势

某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完成了公路项目的施工,其过程中BIM技术将可视化-仿真、施工-实施各部分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项目链条,并由此带来了工作模式、工作成果等方面的变革。

4.1 工作模式的变革

BIM项目团队由传统团队加上专业BIM团队的方式来组合,这与传统项目部的构成是不一样的。其中,传统团队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现场施工人员以及辅助施工人员等组成。而BIM团队由BIM经理和BIM协调人组成,在这一综合团队中,BIM经理与项目负责人进行配合梳理项目的BIM流程、标准以及内部合作方式,BIM协调员与专业负责人配合解决所有项目中遇到的BIM技术问题。

传统项目团队中,各专业之间的协同配合是采用二维图式的阶段性配合方式,其弊端是信息交换和反馈是片段性的,容易产生内部混乱和大量重复性劳动。

BIM项目团队的协同目标是实现三维协同,比如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共同在施工信息模型下工作,由各专业模型合并组成完整的施工信息模型,信息实时交互、实时反馈。

4.2 工作成果的革

BIM技术在不同的项目管理不同阶段中应用不同的软件,这可以带来不同形式的效果,比如在施工图阶段,设计单位可以应用相关软件,建立整个项目的MEP施工图的BIM模型。利用模型,甲方和施工方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将要施工的项目的效果,同时把相关的问题和修改在施工之前全部进行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