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一语文必修笔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1 16:42: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一语文必修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一语文必修笔记

第1篇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第2篇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宗旨,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统编教材语文必修下册的学习,教学时以新课标为准绳,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以语文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

3、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为下学期的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打好基础。

5、在第17周前完成必修下册的教学任务,留有一到两周时间进行期末复习。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是根据必修下册教学内容来展开。

必修下册共八个单元,以文言文、古诗词、小说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课标和高考诗歌鉴赏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诗词、现代文鉴赏能力;教法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主吟诵、探究、感悟。另外,作文教学以读书笔记和每两周的作文写作展开教学。

三、教学进度

2021年春期高一语文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所需课时

备注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

5

中心发言:

2

《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

6

中心发言: 复习文言实词虚词

3

《鸿门宴》、作文讲评

6

中心发言:

4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句式讲习

6

中心发言:

5

《阿房宫赋》

中心发言:

6

《六国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6

中心发言:

7

复习、月考

中心发言:

8

评卷、《祝福》

6

中心发言:

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6

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文体

10

《促织》、《变形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6

复习诗歌鉴赏技巧

11

《窦娥冤》、《雷雨》

6

12

《哈姆莱特》戏剧文本阅读

6

戏剧文本阅读技巧

13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6

中心发言:

14

复习、月考

中心发言:

15

试卷讲评、《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

6

中心发言:

16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6

中心发言:

17

《谏逐客书》、《与妻书》

6

中心发言:

18

讲解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6

中心发言:

19

第3篇

虽然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如果连学习都学不好,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曾与许多学习优秀的人交谈,问他们怎样才能学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学习十大习惯和五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学习十大习惯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五种方法大量阅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背诵经典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勤写日记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开阔眼界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第4篇

【关 键 词】残缺 心理 问题 补充 兴趣 指导 【内容摘要】针对高一学生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老师要适当补充;针对学生进高一后感觉语文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老师要讲明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同时激发兴趣、调动激情;授之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课外延伸,使之综合提高。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因素,老师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初中学习的飞跃,又是其高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能否搞好高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成败。那么,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学科,其教学又该如何搞好这一衔接与过渡呢? 俗话说“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语法知识的残缺。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更是如此:课文赏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语法。《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中明确规定:“中学阶段,要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虽然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正式出现,但由于近几年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这些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甚至删除了语法内容。因而学生进入高一遇到语法问题时自然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词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问题,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墨者黑也”。语法知识的残缺已明显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二是学习容量的加大。学生进入高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初三的六门课程猛增到高一的十一门。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如仅高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就包括诵读课文24课共40篇文章,复背课文24课共50首诗,浏览课文 40篇文章,另外还有文言常识8则,文言练习8次共72道题。 就是高级中学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虽然课文较实验教材少,但与初中相比,篇幅明显加长。如的《包身工》,有6000多字,刘白羽的《长江三峡》、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各有3000多字,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之战》也均有2500字以上。同时,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各级统考语文试题中单是阅读类就有科技说明文阅读、一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面对如此诸多内容,学生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一下子适应教学,当在情理之中。 三是学习要求的提高。《大纲》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能比较熟练的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畅。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些要求,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也非一日之功效。学生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句话,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高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挑战。 四是不良心理的影响。学生进入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心理障碍。如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努力了但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片面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背与不背一个样”,反正考试时“课内知识少,课外知识多”,加上课程多任务重,他们对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赏析、预习与复习这些必要环节常常“从简从略”,对背诵、作文等必须完成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所有这些,如不及时矫正,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高一正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并进行认真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教学实效,使学生打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针对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内容。词的构成、词类划分、短语分类、句子成份、单句与复句、常见的语病、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的活用及特殊句式等必须补充,并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其中词性中的能愿动词、介词、副词的语法特征,句子成份中的连动句、兼语句、双宾句,复句中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文言文中的词的活用等是难点,必须反复练习,学生方能摸清规律。这样,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全面接触了解语法知识后,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二、针对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教师可具体从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好奇心强,学习热情高。教师就要趁此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如高一年级在阅读方面要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要培养自学能力,能阅读分析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要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事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写作方面要养成练笔习惯,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说话方面要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途述事件,说明事物,阐述观点;基础知识方面要了解并掌握基本课文涉及的着名作家作品等。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激发兴趣,调动激情。学习要求高不可怕,怕的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注入式、填鸭式,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新颖活泼的开场白,提问激疑,讨论释疑,小组间竞赛;课文比较欣赏,摸拟课文片段即兴与作,围绕某一题目迅速想象或联想等等,力争调动学生多方感官,使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高中语文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如学习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中第一单元的记叙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让学生明确阅读分析游记可从三方面入手:①记叙顺序和观察的角度;②重点描写的内容及文章中心;③赏析重点词句。有了这把钥匙,学生再分析《长江三峡》、《难老泉》、《我的空中楼阁》等游记,就能举一反三,寻找正确的途径。 写作方面可让学生分阶段进行训练,先写一般记叙文,再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逐渐培养选择、组织材料的能力,和根据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

方法表达中心的能力。为了达到生动具体的写作效果,教师可让学生有侧重地训练描写,如在周记、作业中训练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或当堂快速作文,在全班讲评交流,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说话方面一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讲多说,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中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复述情节,课后介绍课外书籍,围绕中心发言辩论等。二是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使学生逐渐做到多讲、爱讲、讲好。 第四,课外延伸,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的语文教材也是杯水粒栗。《大纲》明确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笔记或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整理语文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收集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写写读读,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说话、写作也不会文思枯竭,搜索枯肠了。 三、针对学生不良心理因素,教师要深入学生,热情关怀,将个别交谈与整体教育相结合,耐心疏导,促其矫正。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佳,灰心丧气,教师可找出其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肯定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同时要求学生分析考试中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得失,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克服马虎粗心或基础掌握不牢的毛病;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考试成绩差不多”,或者有“不必抓基础,考试凭运气”的想法,教师可分析近几年语文统考、高考试卷结构和分数比例,让学生明确语文基础不能丢,该记该背的不能忽视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作文靠天才”,对作文畏之如虎,教师可在布置作文时给予适当指导,在评改作文时作好记载,便于有针对性地评讲,在讲评作文时比较优秀作文与不合格作文,让学生在鉴别中明确写作要领,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 总之,实施高一语文教学,既要紧扣《大纲》和教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要面对现实,“瞻前顾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认真搞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与过渡,才能较好完成高一语文教学任务,为高二高三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5篇

1.国家课改层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这些变化和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而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发展”为基本目标的项目学习运行模式为我们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2.学科层面: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项目学习就是从课标总体的这几个要求出发,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阅读鉴赏方面,课标提出:“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究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项目学习尤其注重这些能力与品质的培养。

二、项目确立

项目名称:“知人论世”之“走进苏轼”。

项目目标:以“走进苏轼,认识苏轼,指导人生”为任务,以学生自主阅读、梳理、整合、交流、总结、提升为核心,锻炼能力,内化知识,涵养心灵。

项目成果:学生佳作集、相关论文、读书小报、诗词朗读集、话剧表演;学生活动图片、个人感悟、小组活动等相关资料;建成相关微信群,以电子形式形成网络资料。

项目人员:高一语文教师及各班语文课代表。

项目资源:初中阶段――《浣溪沙》《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高中阶段,必修二《赤壁赋》,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游沙湖》《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

资源整合:纵向整合――教材内容整合前,虽为经典,但也只是片段,苏轼诗歌分布零散孤立,安排不遵循创作年代,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系统的认知,如初高中作品分属密州时期及被贬黄州时期。横向整合――同一题材在教材中分属不同模块,联系不紧密,彼此间无法形成互补认知,如《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整合后,内容以专题形式呈现,按照作者生平经历,呈现同一时期的作品,呈现同一地点的作品。辅以苏轼传记及其他资料,资源丰富,脉络清晰。

三、项目指导

驱动问题:解读苏轼及其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指导建议:开展自主学习指导(问题导读、自主批注等)、小组成果交流指导(修改建议、推荐最佳文章),确定评价标准(文章评价标准、交流展示评价标准)。

项目活动具体时间及内容安排:

第一、二周组成项目小组,选定小组长,确立阅读内容、方法及计划。

围绕项目主题查找资料,制订读写计划(时间、内容很重要)。

围绕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个人阅读体验,进行自主读写,了解苏轼的为人、经历、作品及其风格等。保留阅读过程很重要,如批注,如经典导读微信群(以读《坡传》为例),如一书一会等书吧照片。

第三、四周设定预期形成的研究成果。

提交个人对活动或苏轼的感悟小结。提交各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如人物小传、对联、自创诗词、书法、绘画、话剧、诗歌朗诵、海报等。

第五周分期分类汇总成果,形成交流PPT,并确定小组汇报人。

四、自主学习

(一)精读

任务一:诗文回顾,以事知人、以诗知人、以文知人、以名知人,了解苏轼的多彩人生,通过综合以往学过的作品,在头脑中勾勒出较为清晰、完整的苏轼形象。

问题:明确苏轼的人生经历有哪些,这些经历促成了他的哪些经典作品。

任务二:解读文本,在翻译、背诵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探究和相互交流,理解文字含义,品读作品内涵。

问题:苏轼在作品中表达过哪些深沉的喟叹?

任务三:拓展延伸,把作品放在苏轼的人生历程中予以观照,最终实现“读文”和“读人”的统一。

问题:影响苏轼人生的关键事件是什么?贬谪的经历给苏轼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转变?

任务四:重读初中的篇目。

问题:读出了什么与以往的不同?

(二)延伸

1.书目及视频。

书目有:《坡传》《苏轼传》《苏轼图传》《康震评说坡》《说苏轼》《东坡拾瓦砾》《苏轼文艺美论》,以及《山居笔记》之《坡突围》,《中国人的心灵》之《缥缈孤鸿》《喜欢坡》。

视频有:《宋之韵》第六、第七集“走进坡”专题,大型文艺晚会朗诵和演唱的坡词的片段。

2.问题导读。

阅读林语堂的《坡传》。

第一周任务说明:

单元总述:文学巨匠坡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光。

阅读计划:从序言读到第五章,一周内读完。

共读主题:你觉得坡的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坡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书面任务:请总结描述苏氏父子游历三峡时见到的美丽景色。

书面任务说明:请用完整通顺的段落碜橹回答这个问题,注意描写细节,语言连贯,层次分明。

第二周任务说明:

单元总述:青年时代的坡及其与时人的交游往来。

阅读计划:从第六章读到第十四章,一周内读完。

共读主题:你觉得坡为什么会被人陷害?试着列出三点理由,看看你和同学们的想法是否一样。

共读方式:请在集中讨论时段参加讨论。

第三周任务说明:

单元总述:坡贬谪黄州的经历及其被贬时的心境。

阅读计划:从第十五章读到第二十三章,一周内读完。

共读主题:贬谪黄州的经历给坡的人生带来了哪些转变?

共读方式:本部分内容可提前手写、绘画后拍照上传至微信群,也可直接在微信中以文字形式发表观点。请在集中讨论时段参加讨论。

第四周任务说明:

单元总述:时代全景,人生命运,坡最后的时光。

阅读计划:从第二十四章读到附录,一周内读完。

共读主题:你觉得坡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共读方式:请在集中讨论时段参加讨论。

3.批注阅读。

大家最熟悉的小说的评点,比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可谓批注式阅读的典范。于阅读间留下点滴心得与思考,灿烂文字仍然闪耀文学史册。

批注阅读小贴士:

(1)慎重做记号。在阅读时不要看到什么都要标记,而要先分析。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同样的概念,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

(2)善于选择。不要在很多文字下画线或草草写上许多文字,这样会使符号失去提示意义,也会使记忆负担过重。要精简做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回看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不必大段摘录,在页边空白处记下自己的话和自己的概括。

(4)简洁。文字和符号要简洁,笔记简明扼要,标注清晰简明。简洁的东西更容易记忆,也便于复习。

(5)迅速。阅读为主,标记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认真读完,仔细思考后迅速做下记号,然后进行下一部分内容。

(6)整齐。符号和文字要尽量整齐,而不要胡写乱画,整齐的记号可以节省时间,便于迅速回忆当初学习时的情境,能容易而清楚地领悟书中的思想。

五、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的形式有读书报告会、诗词朗读、话剧表演、小报、书画、写作等,以下是写作的交流内容:

(一)微写作。

1.写作品读后感。

2推荐苏轼的作品,并陈述推荐理由。

3.为苏轼拟写颁奖词。

4.假如你与苏轼在黄州偶遇,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心里话。

5化用苏轼作品,写一段话,作为人生的共勉。

(二)大作文。

1.文言人物小传。

2。小论文。

3.苏轼话剧剧本。

4.“走近苏轼”解说词。

六、成果结集

(略)

七、评价标准

八、项目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