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2: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管理学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用于培养高技术与高技能的优质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推进各行业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快速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1],这种方式是依据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在学校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单靠学校给学生传授一些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导致学生工作后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为培养“技高品端”的高素质的人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将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企业相关岗位相融合,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中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目前,为了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现代学徒制”这种无缝对接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在高校中实施。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2013年起,酒店专业相继与青岛万达艾美酒店、青岛胶州绿城喜来登酒店、青岛威斯汀酒店、黄岛福朋喜来登酒店和李沧绿城喜来登酒店五家喜达屋旗下品牌合作,联合成立“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相继在这几家酒店举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工作室揭牌仪式”和“拜师仪式”。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有效培养了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下是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1.调动酒店行业“育人”“留人”的积极性
现在酒店行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很多酒店企业有心“育人”,加大培训力度,但往往又在“留人”方面力不从心,员工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跳槽现象严重,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酒店企业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酒店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共识。首先,应用现代学徒制到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融合”。酒店管理人员经常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到酒店岗位实践常态化,有效实现学生与学徒的结合。其次,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归属感、工作岗位上的成就感,实现学生从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到专业化的技能操作的顺利转换。再者,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实施校企联合授课。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的学生实施“A+B”授课模式,“A”类课程为理论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承担;“B”类课程为实践课程,由酒店兼职教师承担。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实质性且有营养的场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更好地服务酒店管理事业,为酒店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2.加强政府方面的顶层设计
在酒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3],因为没有政府制定的方案与策略,就不能有效地实施此方法。为了给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必须凝聚各行业的力量,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全能发展的酒店管理人员。其次,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资金、设备不足、就业率低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从而可以培养技术性与专业性的酒店管理人才。
3.结合“多元育人”的模式研究现代学徒制
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多元育人,是现代学徒制要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校企融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实现“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例如,有的职业院校推进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将“2+1”模式演变为“1+0.5+1+0.5”的模式[4],变一年的集中实习为“两个半年”的分段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提升。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中,可以实现“联合培养,多元育人”的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3-16.
[2]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7-69.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自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来,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从我国现有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来看,国家层面上尚未组织学徒制利益相关方(校企)共同制定统一的学徒培训教学标准,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未明确,也没有明确规范完成培训后的学徒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也未出台教学过程的监管、教学条件的保障、教学结果的评估等方面的详细措施。
1.2主要利益主体不够热情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两个重要利益主体——企业和学生,对学徒制实践表现不够热情。酒店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目的在于弥补酒店基层岗位缺失,对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教学的实施等诸多方面关注不够。在现有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学校一般处于主导地位,酒店往往处于配合角色,学生进入酒店岗位“学徒”角色的时间虽长但质量不高。而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徒制学生出于多种因素考虑,例如对合作酒店不满意、对学徒制前景不乐观、不想早早失去就业选择权等,也不太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实践。
1.3专兼职师资队伍不够扎实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专兼职教学团队的支撑。教学团队中的专任专业教师往往呈现出高学历、低技能、低应用能力,虽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教学技能不够;企业兼职教师即“师傅”虽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但缺乏教学经验,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1.4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再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在课程设置中仍沿用原来普通教学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或错误理解实施现代学徒制仅仅是增加酒店岗位实践课时,相应的教学组织远远没跟上,导致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浅层次水平上。
1.5考核评价不够匹配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阶段中,校企均缺乏对现代学徒制全面理解,对学徒制的考核评价普遍存在不匹配现象。首先,考核主体性不明确。考核主体到底是学校,还是酒店没有明确;其次,考核标准不明确。校企双方没有深入研究考核标准,造成制定的考核标准不能科学、合理地考核学徒;最后,考核方式不明确。酒店照搬考核员工或准员工的方式去考核学徒,出现对学徒能力的考核形式片面化。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对策分析
2.1推动政行企校合作机制的形成
政行企校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保障,更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支撑。在积极推动政行企校合作机制形成的同时,建立政行企校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满足政、行、企、校、生各方的利益诉求,谋求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具体措施可推动并依托地方政府出台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引入专项资金,一方面鼓励酒店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改善了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依托学校出台的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相关管理规定、推动酒店制定相关酒店学徒师傅管理制定等制度,既推动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又保障了学徒培训教学师资条件的达成;研究制订《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明确学徒培养期间学校、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三方的责、权、利,积极推动政府、行业、酒店与学校共建现代学徒制学徒培训基地的形成,实现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之成为“知识向能力”转变、“学生向员工”转变的“中转站”。
2.2变革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主要利益主体不够热情的现象,可以采用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的方法来调动其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积极性。具体措施可从校企双主体培养、招生招工一体化、双场所分段轮换等关键节点变革教学组织方式,推动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通过研究制定合作酒店遴选标准,在地方旅游局主导、酒店行业协会引导下,选择有意愿参与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酒店,由地方旅游局、学校与酒店签订三方协议,确立学校和酒店双主体共同育人地位,学校承担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训练;酒店依据培养方案,通过师傅带徒形式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共同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校企共同招生机制,通过学校先招生酒店再招工(徒)的形式,完善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徒)制度。按照自愿选择原则,由学徒(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和酒店依法签订学徒培训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与义务,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准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解决了上述问题,接下来便是推进双场所分段轮换教学。学生在学校完成本专业理论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同时,在酒店完成真实岗位技能的学习,突出酒店全程介入教学与实践指导,强调学生真实岗位实战。按照酒店运营部门的共性和学徒的个性需求,由酒店企业确定学徒参加培训的模块,原则上每个培训阶段学徒完成至少两个培训模块。
2.3构建发展性评价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进程中,第三方评价机制是推进学徒制具体实施的重要因素。建立学徒培训课程第三方评价机制,在实施评价时,可减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从根本上保证学徒培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训任务得以贯彻落实;可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考试成绩的可信度、可比性,有效地发挥培训考试应有的反馈与激励作用。现代学徒制实践采用成立由政、行、企、校各方专家组成的学徒培训考试工作小组方式,调动参与方各自的积极性。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岗位工作业绩评价(即对岗位能力评价和职业素质)、工作过程知识评价(即职业工作过程完整性的把握和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和学生工作报告评价(即对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以及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对酒店各部门工作岗位要求掌握的核心能力有更加真实的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第三方评价不仅是学校教师或企业师傅自上而下“权威性”评价;而且也是双边的行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2.4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
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协同教学是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要保障,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队伍可以更好地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合作酒店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师傅(企业兼职教师),制定企业师傅绩效考核规定,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加强师傅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并享受带徒津贴;学校通过建立教师“双元”师资工作站、制定鼓励专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制度,选派专任教师进酒店挂职锻炼,参与学徒培训工作。最终建立企业主导、学校协助的校企共同参与的学徒培训教学团队。总之,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就是为了保证学徒在走上酒店工作岗位之前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和真实体验,掌握实践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能够成为酒店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2).
【关键词】科学营林;管理;防治措施
1.营林工作的意义
1.1利于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工作对于保持水土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如若地方植被覆盖率低,在雨季就可能造成泥沙流入河,毁坏田地,填高河床,淤塞入海口,危害比较大。而要缓解水土流失这一现象,植树造林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1.2能够防风固沙
风沙的危害在于会埋葬田园,将城市变为废墟。而要对风沙袭击进行抵御,造林护林就十分必要,从而有效削弱风力。防护林的存在,会将风速减弱70%以上。如在一定相隔距离,进行许多林带的排列,辅以草地,就可以将刮起沙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效的防风固沙。
1.3获取额外价值
营林工作的开展可以获取许多的额外价值,除树林的巨大用处之外,不少的药材、水果都属于林产品,新碳、橡胶、茶叶等更是来自于林木。可以说,营林工作在植树造林,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亦额外收获了宝贵的自然珍馐。
1.4可以有效清除安全污染
相关统计表明,1年中,667m2树林可以吸收2~6万kg的灰尘,可吸收一氧化碳67kg/d,并释放氧气48kg。1个月吸收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4kg。且两昼夜中,667m2地的松柏可以分泌杀毒菌2kg,可以将痢疾、白喉、伤寒、肺结核等病菌杀死。对于保持空气结晶,清除安全污染的贡献巨大。
1.5服务于人类生活环境
营林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美化生活环境,减少城市噪音,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理想场所,更好地满足人们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要求。
2.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2.1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
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3物理机械防治法
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2.4天敌防治法
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5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
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3.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0-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分密度,既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
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防雨雪冰冻灾害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本次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并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积极推行 “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对现有林分,尤其是残次、低产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现代林业生态学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发挥森林自身生态功能,采取补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进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引导和促进林地向异龄林,复层林、混交林方向发展,形成稳定的,复杂的,更高级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林业可持续森林经营方向的转变。
4.总结
总之,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营林工作,充分认识到营林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营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探析,切实创新营林工作方法,实施科技营林,提高林业竞争实力,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为营林工作保驾护航,以促使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是提高工人积极性的关键。抚育间伐原本是营林性质,而非经营性质,其在营林过程中要通过对其树种的选择来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增加社会环境保护措施和保护质量。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科]
【参考文献】
[1]刘士荣.营林生产应适应市场经济的牵动[J].吉林林业科技,1994(3).
[2]王治林,蔡鸿启.关于我区林价问题的几点认识[J].新疆林业,1990(4).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也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同时被视为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一些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种模式给企业和学校带来的好处,并出钱、出地、出政策,鼓励校企大胆探索。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但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方向及其实施路径模糊、办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需求相脱节等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培训结合的产物,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注重学习与培训的衔接性,实现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应用的过渡和衔接。以“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
(二)特征
现代学徒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同时享受培训和教育两种教学形式,赋予了学生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又节约了办学成本。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根据我校选择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三年制旅游专业的全体学生作为本方案的实施对象,我校旅游专业包含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发展方向。
(二)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
学校与企业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在协议中,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企业为“订单”班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还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和培训专业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师傅”,给予他们技术指导,优先接收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则承担企业部分员工的培训。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服务目标,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施五个对接(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走岗认知、贴岗实训、顶岗实习,正式入岗,不同程度的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从2012学年开始,三年制旅游专业的学生将分五次下企业进行不同层次的岗位体验、见习和实习,加快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进度。学生进入企业,作为企业员工纳入企业管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1、第一学期开学初,三年制旅游专业的学生,下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岗位体验。
2、第二学期中旬,学生按专业发展方向,下企业进行为期15天的专业见习。
3、第三、四学期的中旬,学生按专业发展方向,下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训。
4、第五、六学期,学生下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9个月的专业顶岗实习;
(四)改革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其中,学校完成的教学内容由学校组织考试,企业完成的培训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并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与广电国旅旅行社有限公司、九州环宇大酒店、常州大酒店、福记逸高大酒店等旅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利用旅游企业的淡旺季,采取旺进淡出的模式,把“旅行社接待与计调操作”、“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直接放到旅游企业服务第一线。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现代知识观 高职学生 学习心理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本质、属性、价值的看法与假定。秉承怎样的知识观,对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现代知识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起步较晚,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在现代知识观视角下怎样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水平,值得深入探讨。
一、现代知识观的主要论述
(一)实用主义之“经验性”的知识观。实用主义认为,知识不仅包括以书本形式表现出来的间接经验,也包括个体的直接经验。杜威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把外界的信息组织到自己的经验之中,这种信息只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感觉刺激,而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即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的特点。
(二)结构主义之“建构性”的知识观。结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认识能力对经验中的材料进行自主选择和主动建构的结果,目的是使经验中的材料具有个体意义。即知识具有建构性的特点。
(三)后现代主义之“不确定性”的知识观。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解释,研究者并非外在而是内在于认识过程之中。也就是说,知识并不是一种绝对客观的、固定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建构性、多样性和可质疑性等特征。
(四)知识社会学之“社会性”的知识观。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类一般认识活动以及知识与社会关系的一门学科。在知识社会学看来,所有的知识都要受到认识者所处的现实社会条件,特别是社会阶级和意识形态条件的制约。即知识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五)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该定义强调了以下几点:(1)知识是后天经验的产物;(2)知识获得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3)知识的范围广泛,从获得具体信息到机体的认知结构的根本变化,都属于知识范畴。这是广义的知识观,并由此将知识概括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这与传统知识观中知识的内涵一致;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其中为了突出对内认知调控的重要性,将对内进行认知调控的知识单独分离出来,称为策略性知识。
总的说来,现代知识观有如下变化:(1)从绝对知识观到相对知识观———知识的理解性,即知识具有理解性,它并不是绝对客观的;(2)从普通知识观到境遇知识观———知识的情境性,即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纯粹知识,所有的知识只具有局部的、不确定的或境域的特性;(3)从既定知识观到流动知识观———知识的创造性,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4)从精英知识观到大众知识观———知识的多样性,不仅重视社会性的知识,也重视个体性的知识,不仅重视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也关注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隐性知识。因此,教与学不仅仅停留于显性的、可以直接传授的陈述性知识,还应注意隐性的、间接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探析
鉴于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力相对不足,学习策略相对欠缺。高职教育一般为三年制,大部分学生大三时已在工作单位实习,实际上在校正规学习的时间也只有两年或两年半。由于教学时间紧,以及对孤立的程序性知识的过分强调,学校在系统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上较为薄弱。高职许多课程对概念、知识体系上的阐述并不全面、系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此基础上的程序性知识的延伸和创新。通过流水线式的教育,学生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序性知识,知道“该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更不知如情况有变又“该怎样做”。虽然高职教育强调技能教育也就是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无可厚非,但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却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基础。只有将基础的陈述性知识深刻理解,才能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同时,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尚有欠缺。许多高职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沿用了中学时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很多高职学生尚未探索出科学的学习策略,对不同专业、不同任务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趋同,学习策略表现为重复地诵读和机械地练习等较低水平的复述策略,而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操作,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成一个知识体系。他们缺少高效率的预习、复习、听课、笔记、阅读、应试、时间和环境管理等学习策略,影响了学习效率。但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以及部分教师观念上的误区,许多高职教师对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并不重视。如果只是一味地偏向于程序性知识的教与学,而忽略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受到很大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上的发展也将受限。
三、对策与建议
在新的知识观下,不管是高职教育者,还是学习者,教与学的观念都应当发生转变。学习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学习程序性知识的过程,而是在个体有效运用策略性知识、对基础性的陈述性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掌握程序性知识,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种理念下,作为高职学生,要注重以下方面:
(一)开展以深层理解为主的建构性学习
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真正的理解,对知识进行明确的辨别,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
(二)开展以自我监控为基础的诊断性与反思性学习
新的知识观认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教学资源,通过与教师或其他人协商、交流和合作,进行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通过自我检测、自我监控等活动来诊断和反思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学习进展与目标的差距,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图书馆;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1-0022-02[作者简介]黄照端,大专,桂林市第十七中学助理馆员。
图书馆是中学的书刊资料信息部门,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及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机构。目前,受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中学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G”类图书超过了50%。很多图书都是为了配合高考而购买的各学科的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材的更新,一些图书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多数学校为了让本校的生均图书册数达标,应付上级的检查,仓促购买图书用于凑数。文学类的图书占馆藏比例过高,复本率高,学生阅读时间短。纸质图书、报纸杂志较多,二三次文献开发很少。传统的中学图书馆管理及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科研课改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能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中学图书馆如何真正成为中学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这是我们每位图书管理者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图书馆现代管理及建设关键在于改变观念
长期以来,上级各个部门、学生和家长,甚至全社会,大家所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教学中多用题海战术来指导学生学习,严重忽视了如何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多种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教学水平。事实上,图书馆是每个学校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师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来源。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和学生同时提出了要求,即越来越强调强化阅读的功效,越来越强调对中学图书馆进行现代管理和建设。如何使中学图书馆能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其关键是我们的学校领导者和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改变观念,创新思路,重视中学图书馆的现代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报刊资料、电子信息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之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建议用新型思维、现代管理理念去规范图书馆管理,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图书馆。
二、强化中学图书馆智能信息化建设是发展方向
什么叫中学图书馆智能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图书馆的管理必须数字化,能够达到信息网络化的基本要求。要做好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就必须做好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推荐和宣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学生(含初中和高中)没有养成走进图书馆阅读的习惯,没有掌握利用图书馆来获得学习资料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对中学生进行一次图书馆知识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切实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以及到图书馆正确、有效地借阅图书。每位教师都有指引学生走进图书馆的责任,学校应该积极倡导,使学校有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
此外,强化中学图书馆智能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加强图书馆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我们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立电子阅览室,配备用于信息资源浏览的设备,配备专用于教师备课的网络信息设备,还要配备完善的多媒体信息系统。而且还可将各地区各学校的资源共享,甚至扩大至所有中学图书馆,进行联网共享,真正使图书馆成为新课改的重要信息平台,让学生在图书馆能查阅到有用的学习资料,让教师能不出图书就可以检索到最有效的教学资料,备好学生喜欢的课堂讲稿。
三、中学教学要安排图书阅览课程,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中学学习阶段,要适时开设图书阅览课程。这是新型科研课改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要想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需要开设图书阅览课程,这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笔者认为,图书阅览课程应根据初中和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来安排。一般情况下,每两周应安排一节课程。阅览课应由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的年级段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阅读书刊和复习资料,如何在现代智能信息化时代领悟重要的学习知识。图书馆管理人员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工作需要做好电子版的学习笔记和分类,让学生懂得利用图书馆是拓宽知识面和增大信息量的最佳手段。总之,图书阅览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建立健全图书馆借阅制度是现代管理体制中的重要措施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图书馆由于怕外借书刊会被遗失或损坏,往往不把珍贵的图书外借,把它们变为图书馆的内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旧观念。教师和学生的课外时间必然有限,馆藏图书资料只有通过外借阅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如果教师和学生在课外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图书资料,那么这些图书资料也就仅仅是摆设而已。
现代管理理念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创新思路,以便有效地开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改革图书馆的借阅制度,放宽图书资料的外借限制。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各类馆藏图书资料。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阅览室的图文影视信息资源;要根据初、高中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立“年级借阅专柜”,只要是学生喜爱的图书、期刊就应该借给学生阅读。开放图书馆,让学生和教师有选择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来获取有效的知识。还可以经常邀请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各样阅读活动,评议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只要是对教育科研教改有利,对学生的管理有帮助的管理就要及时跟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图书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育人的平台。
五、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再教育,是现代智能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新时代的图书馆理员,首先,要熟练地掌握智能化信息资源硬件和软件的应用。其次,要懂得用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电子图书资料分类和管理。再次,要做到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料勤整理、勤检查、勤过目。最后,还要本着一颗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为教师所想,为学生而做,要有一颗做好图书管理员的事业心。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做好图书管理员的绩效考核工作,让图书管理员有一种荣誉感,认为这是有前途的光荣事业。
参考文献:
[1]梁飞.学校图书馆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J].新课程导学,2011(16).
关键词:实验室;有效管理;开放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小学实验室的设备不断更新,条件不断改善,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实验设施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是每一个实验管理者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日常实验室管理工作实践,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与使用中小学实验室。
一、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实验室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我们必须树立这种服务意识,否则离开了服务,就失去了实验室工作的意义。在平时,我们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不只是看得见的实验室设备、财产的管理,更有无形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教学管理,以切实发挥实验室为师生服务、提高效学效益的功能。
比如,及时地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减轻仪器的损耗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立卡等常规管理工作,仪器的陈列和摆放要注意科学规范、安全合理,方便师生取用。各项实验准备工作要尽量走在教学的前头,提前做好各项实验准备。熟悉仪器、熟悉教学进度,在日常工作中要细致并富有耐心,有空时多和学生、任课教师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征询任课教师的建议;观察学生做实验时的动手操作情况和实验效果以及仪器使用情况。从细节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真正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索、促进个性发展的条件,提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提高的实验平台。
二、面向学生开放,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多样化
作为实验室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因为以往的实验室往往只是用于进行理论论证和验证性教学试验,而很少用于设计性实验,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开放。在新课改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将它作为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实现实验室功能的多样化。
实验室应向广大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开放管理环境。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不怕用旧了,就怕学生没有机会来亲手做一做。要让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有更多探索的机会,我们在管理实验室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可以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开放形式可采用定时开放或预约开放。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由教导处、团委在学校学生中考核聘任一定数量的基础扎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开放实验室的义务管理员,并组织他们进行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的“岗前培训”。另外,我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活动,提高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如,化学实验室可举办分子模型展、趣味魔术实验展、生活常见高分子材料实物展等;物理实验室可举办精密仪器展、科技小制作等。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随着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器材的增多,管理工作也变得复杂。在任课教师中存在着很多现象,不利于实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比如,用实验室时不写通知单,也不做相应记录,借出仪器不登记,不按时归还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比如,制定《实验室工作职责》《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使实验员、任课教师明确并承担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学生实验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明确奖惩条例,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这样通过制度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使师生都能自觉执行,按章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
四、实验管理“全员化”,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实验管理不仅要靠实验员,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员参与。新课程中有很多实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这就要教师走进实验室,要将理论和实际操作并重,研究实验操作及原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全员化”研究和参与实验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降低实验设备的损坏率的有效途径。对于一般的操作技能,教师亲自动手、摸索几次就能掌握,而对于一些现代的新的实验技术,可以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
总之,实验室的科学有效管理是新课程实验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全面开展的基础和保证。作为一线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我们要在平时不断学习,多向任课教师请教,就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多和教师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素养,改进和创新实验室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国际化;高校机关干部;视野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2-0030-02
我国在2011年开始在职业院校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相对接,将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目标,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面临着实践环节脱节、实践能力短缺、企业参与力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不完整、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困境。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通力合作,只有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课程体系的重建、教学组织管理的变革、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才能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有效实施。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将“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分别列入了2014年和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因此,构建“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更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完善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多位一体的管理构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体系,已成为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2年至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化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与武汉市知名企业――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的指导下,签订了行校企三元参与的“厂中校”长期合作协议,将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引入高职教育,进行了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课岗结合、校企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三年实践与探索,笔者拟对“仟吉英才班”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方式与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希望能为其他专业探索校企共同管理制度提供研究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签订保障“校企生”权利与义务的三方协议
依据湖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为加强对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学习管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约束的意识,明确责任,保障学生安全,以保证完成专业学习与岗位实习实训任务,经学院、企业及学生三方协商同意,签定了订单班协议书、岗位学习承诺书、三方安全协议等相关协议,约定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共同遵守。
在相关协议中,对于企业方,需要列明所提供的具体岗位学习实训进程,并提供实习的条件和环境,确保不安排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在此基础上,企业需与校方一起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及时间,对岗位实训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实训学生出具培训证明和就业平台;作为学校方,与企业共同建立和落实学生培训内容和实习安全的具体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学习期间,学校需对学生进行具体管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企业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定,服从企业单位和现场指导人员的管理。此外,学校有责任督促学生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并安排专门人员对学生专业学习、岗位实习实训情况进行联系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达到共同协商解决的目的。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如果企业与学生就执行相关协议的任何方面发生了争议,学校应协调双方协商解决;就学生而言,在企业学习期间,需承诺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培训内容及时间,接受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和阶段考核。与此同时,他们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与制度,服从企业单位和现场指导人员的管理。
二、设计符合现代学徒制需求的课岗对接课程置换方案
为了使现代学徒实战模式得以实施,“仟吉英才班”采用了“课程置换”的方式,把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中所需要的内容折算成相应学时与学分,以此替换原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完成该学分即可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鉴于此,教研室教师与企业培训主管进行了多次商讨,对课程置换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时学分设置、代训教师安排、考核方式与试卷要求等进行了合理安排,最终制定了符合岗位设置要求的课程置换方案,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仟吉英才班”学员需通过岗位实习掌握导购、理货、开店等14个岗位的知识与技能,给定每个岗位1学分,并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将其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食品营销(3学分)、食品物流管理(4学分)、食品商品学(4学分)、专业综合训练(3学分)四门课程做了替换。比如,导购、开店、打烊三个岗位的学习与原课程食品营销教学内容互换。
第二,实习期间每2-3名学生作为一个团队进入同一门店,配备2名企业带训师直接指导,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第三,在每个岗位学习完成后,专业考评员需提供理论试卷和实操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
第四,岗位综合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实操权重75%,理论权重25%。若出现考核不过关的现象,可允许学员再培训15天后补考一次。
三、建立校企共管的双班主任制度
为了加强对学员的管理,我们采取了校企双方各配备1名班主任的方式,建立了双班主任制度,使学员在实习期间接受两位班主任的共同指导和管理。其中,学院班主任主要负责四个方面:第一,定期与各门店的学生和带训师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收集学生和带训师所反映的问题;第二,要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思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第三,与企业培训部门进行交流,获取试卷、成绩单、分享会等教学资料,做好校方的监管工作;第四,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反映的问题与企业沟通进行培训进度调整,和校企共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等。企业班主任同样有四个方面需要负责:第一,参与各门店学生和带训师的周会;第二,进行周会、月报、成绩等教学资料收集;第三,了解和测评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做出心理引导;第四,依据企业方提供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形成相应报告提交企业培训部门,以协调各门店的培训进度和效果评定。
四、建立带训师管理制度
为确保课程置换方案有序进行,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了带训师管理制度。带训师是由企业遴选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企业内部考核并颁发的带训师资质,一般由门店店长、主管或五星裱花师担任。企业选定的带训师在接受带训任务前,还需按照学校要求填写外聘教师登记表并提交职业资格证书等有效证件,经学校审核后方可承担相关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带训师需根据企业内部培训资料,每15个工作日对所带学员进行1个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并交由专业考评员(一般为另一带训师)考核,达到教考分离的目的。带训师还需遵守考核月报制度,每月均要对每位学员的平时表现和思想情况做相应记录,并将考核成绩一并递交企业班主任汇总,作为教学管理资料存档备查。
五、学校需严格落实督查管理工作
现代心理学高校思想教育管理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未成熟性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身高、体重、内脏系统、大脑等生理素质方面发展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还表现出不成熟性。因其不了解中国国情,未能充分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所以,当代大学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2.片面性
当代大学生要求独立自主,勇于接受挑战,对未来充满期待,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良好,但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并没有同步发展起来,所以, 当代大学生存在智力发展与其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造成了其心理发展的片面性。
3.不稳定性
处在17~23岁之间的大学生在对待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然而,因其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缺乏挫折教育,所以,他们在情绪、人格等方面还表现出不稳定的特质,会经常性地出现情绪波动、健全人格缺失等现象。
二、现代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一般情况下,我们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代心理学经历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流派发展,逐步建立起研究人类认识、情感、意志、能力、需要、动机等内容的心理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应运而生,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指社会及社会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的社会化活动。以为指导,充分学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有利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管理水平,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能力培养、心理发展的统一体,一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调试,强化教育的导向、激励、评价功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发展,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综合考虑教育管理,教育与管理有机统一的良好态势。
3.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心理学中的许多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范畴。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表示,刺激-反应-强化是进行成功教育与学习的程序,只有在教育中不断给学生提供刺激,使其行为正常反应出来,并且定期强化。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成败就在于教育者是否充分地利用了刺激-反应-强化的手段。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目的是现代心理学的狭义范畴,即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其得到健康发展。
三、现代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1.促进大学生积极认知
(1)积极进行自我认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诸多不良心理都或多或少地源于认知。现代心理学主张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充分而全面地认识到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使其看到自身潜能与美德,培养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
(2)形成高度的自尊感
自尊源于大学生对自我的主观评价。只有对自己的学业、道德、为人处事进行正确的评价才可能形成高度的自尊感,否则就会出现由成绩下滑、应变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导致的挫败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满足学生需要,使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
(3)增强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家、后行为主义者班杜拉从强化出发,区分了外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对完成或组织某一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并且认为学习是由社会模仿、替代性强化、榜样示范形成的。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考虑在学校树立典型、模范、代表以供大学生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积极的情绪体验
不良情绪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而积极地情绪体验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愉悦感、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供多种成功的体验。
3.发展大学生人格
人格是大学生思想、行为、情绪的统合模式。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是持续发展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统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两个阶段,是获得忠诚与自信、爱与友谊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我们应着重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其忠诚、友爱的良好特质。
(1)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要以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把握好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时代主义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的道德问题。
(2)培养良好的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本身并没有善恶、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到气质的作用,全面认识气质类型,对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做到心中有数,联系学生的职业规划与选择,培养良好的气质。
4.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规模巨大的不良行为及意识,所以,只有通过创建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芳.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2,(03):12-39.
[2]蒋翠云.积极立心理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2,(05):17-25.
[3]唐元,龚光军.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0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