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1 16:42: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实证研究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不仅仅是创造价值这么简单,也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近些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学者也加大了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

毛洪涛、张正勇(2010)对国内1993年至2009年间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开始的这段时间,研究领域比较窄,侧重于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方面,研究方法也较单一,规范研究方法较多,没有案例研究、实证分析、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发现在2010年至2014年之间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相关文献的数量有所增多,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还有一些学者开始从事实证方面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以下我将分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对近五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框架研究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广大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框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这几方面。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在我国,能够对企业开展审计的主体一般包括三类,分别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以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出现了不一样的认识。

朱贤磊(2010),刘梦馨、朱贤磊、闵婕(2011)等学者们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起步晚,得到的重视不够,研究资源不足,面临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审计来克服,把政府审计所独有的政治属性引入到社会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来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帮助。邹相煜、刑小玲(2011)指出,由国家机关进行审计工作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所以在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初始阶段,应当由国家审计机关开展。

汤慧臣、王晓震(2010),曾莹(2011),张庆龙、陈凌云(2012),许清雅(2012)等学者认为,由于社会责任审计比传统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要复杂很多,与其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数量众多,所以应当选择具有较强独立性的民间审计为主体。周兰、郭芬(2011)指出,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将大大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而具备这些能力的最优人选大多是来自民间审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人员。

张济建、张为为(2010)主张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工作。他们提出“合作内审”这一审计模式,也就是企业委托外部审计机构代为处理一部分内审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时也可以利用外部人士的专业知识提高审计质量,给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以最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靠单一的审计主体来完成社会责任审计并不现实,他们提出了多元主体的观点。周晓惠、许永池(2011),赵哲(2012)认为,应该采用以国家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双主体的联合审计模式。王卉(2011)在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后,提出商业银行应构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双层次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体系。张凤元(2013)指出,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适合建立以社会审计为核心,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为辅助的联合审计体系,这样可以将各个审计主体的优势突出出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和观念的弱化使得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予以监督与评价显得尤为迫切,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国家审计机关。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可先以国家审计为主体开展审计工作,加快推进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步伐,等到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完善的时候,可以引入民间组织或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一同开展审计工作。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是由审计主体开展审计工作时进行审计的范围,是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使社会责任审计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据我国的现状,还没有关于一套完整的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规章制度,所以国内学者对于审计的内容观点不一,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

汤慧臣、王晓震(2010),邹相煜、刑小玲(2011),张庆龙、陈凌云(2012)认为审计的内容应当反映企业对职工、对消费者、对生态环境,对政府和广大公众履行责任的情况。刘莎、马春英(2012)认为应当将审计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法律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的评价。张济建、张为为(2010)认为应当包括四个方面:质量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环境审计,道德审计。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应该与审计目标相一致,审计目标规定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内容应该围绕审计目标展开,将目标完善和细化。所以审计内容应当包括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式

在明确了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之后,我国学者对审计方式进行了总结。汤慧臣、王晓震(2010),邹相煜、刑小玲(2011)将审计方式分为两类:附带审计和专项审计。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是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随财务报告进行披露的,可以采取附带审计的方法,也就是在进行财务审计的同时,增加一项对社会责任的审计;如果企业单独编制了社会责任报告,则可以展开专项审计,也就是审计机关单独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陈青(2010)提出一种综合的审计方法,他建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责任、绩效情况、财务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进行审计,既要做明确的区分,不偏重于某一侧面,又可以同时兼顾各个层面上的工作。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方法的选择应该由审计主体以达到最优的审计效果为目的,根据实际的审计环境进行科学的选择。

三、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证研究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研究方法的比较少,所以只能提出比较粗糙的对于方向和原则的建议,对实务起不到指导的作用。毛洪涛、张正勇(2010)指出,目前国内社会责任审计在实证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理论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很好的证实,所以这也会阻碍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使得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发展得比较缓慢。

笔者阅读了2010至2014年间的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也开始利用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陈晓荣(2011)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社会责任审计对职工权益、外部环境的审计和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孙岩(2012)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独立的第三方鉴证对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的第三方鉴证会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和股票价值做出较高评价,并提高对公司投资的可能性。王娜(2010),蔡卫敏(2011),肖琼宇(2013)进行了案例研究,将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方法应用于某个企业,或针对特定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社会责任审计程序。

他们发现对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的不同部分的社会责任,运用针对性较强的方法进行审计,提供了更清楚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近五年我国学者研究社会责任审计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是很少,且研究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权威性不够,对实务起不到指导的作用。我们需要用更贴近实际的研究方法,例如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使研究成果更能够为实务起到指导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根据国内1993年至2009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47-53.

[2] 石莎莎、杨明亮,高校领导社会责任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2(2):20-24.

[3] 李正、官峰、李增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3):102-112.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及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员工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职业健康、生产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国内外尚未形成权威而统一的概念。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不同,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不同,各国专家学者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日本专家三泽一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一种检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审计”。在国内学术界,叶陈刚和罗水伟则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客观的收集和评估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一贯性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表专业意见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

我国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起步较晚,还尚未形成明确的审计主体、范围、标准及方法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基础。从2006年国家电网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以来,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逐年持续增长,但是,我国从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关注到重视,整个阶段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其现状如下:

1、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持续增长

从图1可看出,自2006年以来,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显示,2014年已达到1526份,由此可预见未来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同时也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除部分企业外,社会责任报告整体存在“报喜不报忧”现象

根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报告以2014年度1007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显示,598家(59.4%)企业进行了负面数据及案例披露,其中67家(6.7%)披露6条以上负面数据信息;97家(9.6%)企业在对负面数据进行披露的同时,还对报告期内企业发生的一些负面事件的原因、经过、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较详细阐述。

如表2、表3所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参考标准多元化,进行第三方评价的企业仅占14.2%,而且第三方评价中,缺少社会责任审计。这些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无法取得信息使用者的信任。

因此,随着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的持续增加,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也要求报告的可靠性应逐步提升,有鉴于此,只有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审计,进行第三方评价,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也有助于所提供的信息被理解。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意识淡薄

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多在观念与行动上都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高碳行业,往往是迫于政府环境法规等压力,属于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履行。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只追求眼前利益,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此环境下,企业能够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已实属不易,若要求其提供的社会责任报告经过审计后公开,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履行社会责任还未成为企业主动之举之前,应先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从外部进行规范,逐步提高其社会责任履行及审计意识,规范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2、审计主体不明确

目前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审计主体不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主体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熟悉有关低碳、环境、社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因此,目前对于审计主体应由政府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还是企业内审部门承担尚无定论,国家也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因此,使得社会责任审计不能有效展开。

3、审计内容狭窄

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存在报喜不报忧现象,有的企业甚至存在漏报、不报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标准无明确规定,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社会责任报告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为了提高自身形象及公众认可度往往避免披露负面数据,积极披露自己优势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这种基础上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其具体的审计内容亦不全面,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是某个行业。

4、审计依据缺乏

根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2014年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其进行第三方评价的依据有多种标准,有:进行报告评级、专家点评、质量认证、数据审验等。尚无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的企业。反映了目前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则必须先明确审计标准,而且各地区、行业等应有明确的规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时,以此标准作为尺度,只有这样经过审计的社会责任信息,才具有可信度及可比性。否则,社会责任审计将成为空谈。因此,明确审计依据及标准,需要国家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尽快制定相关的审计标准,为社会责任审计打好基础。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

(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念

1、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宣传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并未得到全面开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责任报告及社会责任审计披露还尚未得到各企业的重视。因此,为了加快社会责任审计的进程,有必要先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宣传,使每一个企业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公众等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企业均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

2、健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

仅在思想层面进行宣传普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障社会责任审计的开展,必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实施。由于审计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审计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导致审计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良好的制度规范可以促使审计主体的审计动机转化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国制定和完善的《低碳社会责任审计法》、《企业社会责任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强制相关企业提供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二)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提供审计服务的部门主要有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比较这三个主体,以政府审计部门作为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更能维护政策的权威性,也更能公正、客观的审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是,由于企业性质的多样性,单靠政府审计不可能完成社会责任审计的任务,因此,在社会责任审计实施初期,可先从政府审计机关开始,继而逐步推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可逐步引导社会审计组织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同时,政府可将部分监督权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同时通过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以达到到监督被审计单位的目的。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时,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灵活性的优势,从而提高社会责任审计的效率与质量。因此,目前较可行的办法是:低碳经济下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应以政府审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内部审计为补充的多层次联合审计主体。

(三)拓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为基础,但是不能仅以射虎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为局限,应以社会责任的最基本涵义为起点。因此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应拓展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股东、债权人的责任。主要审计股利分配政策的合理与否,有无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二是对员工的责任。主要审计员工的薪酬福利情况、员工的安全及健康情况、员工个人的发展及培训情况等;三是对供应商、消费者的责任。主要审计对供应链的管理情况、主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情况、产品或服务的合格率及安全信息、客户满意度等;四是对政府、社会的责任。主要审计企业年度纳税总额、是否存在偷税、漏税情况、公益捐赠情况以及对促进就业做出的贡献等;五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审计企业年度环保投入的情况、在减少“三废”方面做出的贡献、碳减排量、绿色办公、节约能源方面的情况等。

(四)统一评价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地域辽阔,企业行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各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统一审计评价依据要循序渐进。首先,统一同行业相同规模企业的评价依据,因为同一行业规模相当的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差异较小,员工的工作环境相当,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当等。其次,统一同一地区相同规模的企业的评价依据,因为同一地区的风土人情相当、经济发展程度相当、消费群体相当等。再者,统一经济效益相当的企业评价依据。最后,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上,从整体上统一并完善评价依据,使我国在低碳经济下社会责任审计更加具有可比性、公正性、普适性。评价依据的统一仅是在审计过程中一个方向的把握。具体的审计实践中,必须要构建合理的审计指标体系,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量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规范审计人员的评价过程、有效减少审计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最终得出公允的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1]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77-79

[2]周兰,彭昕.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8):34-39

[3]林松池.低碳经济下的社会责任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3(1):78-79

[4]阳秋林.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J].财会通讯,2005(2):35-36

[5]周兰,郭芳.低碳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模式研究[N].中年财经大学学报,2011(3):20-23.

[6]周兰,王善平,郭芳.企业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审计[N].光明日报,2010-09-07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经济也迎来了空前的进步与繁荣的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伪劣产品销售等。如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成为我们当今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

(1)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历史环境。旧有的经济学理论把经济的增长视为财富的增加,同时作为唯一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发展。然而实践证明:盲目追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行为,已经对人类社会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造成极大威胁,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及人类的长远利益。

(2)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背景。新的经济观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产生提供理论基础。

2.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指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理念出发,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通过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和其它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一贯性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最终发表专业意见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和对象

(1)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按审计的执行主体可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我国目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这种自愿实施的内部审计的结果还缺乏一定的公正客观性和科学性,所以内部审计在现阶段还不具备作为主要审计主体的现实性。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控制力量即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应以国家审计为主,民间审计为辅。

(2)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传统审计的对象即会计账目和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则应包括更广泛的内容:①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审计;②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的审计;③企业履行对消费者责任的审计;④企业履行对职工责任的审计;⑤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法律不完善,缺乏针对性

在现有的基础法律下,虽然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对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企业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尚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2.信息披露不健全,社会责任报告不规范

近年来,我国在编制和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内容也基本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但是大部分的报告披露内容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同时社会责任报告的尚处于自愿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内容过于随意,不规范,不利于利益相关者依据其进行决策。

3.推行审计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引导

我国对社会责任审计研究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国内有实用价值的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方式并不多,导致对企业自愿积极的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行为缺乏引导,急需政府带头推进。

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相关措施

1.健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约束体系

政府要从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约束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有效引导、监督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

2.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我国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以制定法规、准则的方式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进行制度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从技术上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与形式,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提供统一标准,保持信息披露的连续性、一致性。

3.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一是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宣传和引导;二是要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给予严厉惩罚。三是要把优秀的道德和责任观念纳入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垫定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促使企业自觉、自愿披露相关信息。

4.实施独立的第三方审计

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我国没有严格的遵循标准,通过社会责任审计工作便可以使信息披露规范化。通过对社会责任报告内部信息审核转为独立第三方的审核认证,来提高报告的可信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锐,平卫英.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与监督评价机制探析.财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第4篇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我国亟待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制度。虽然社会责任报告在西方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尚属认识和探索的萌芽阶段。近几年理论探讨不少,但至今没能真正付诸于实践,只有个别指标如社会积累率、社会贡献率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披露,指标数量少而分散,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建立和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快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就必须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研究和推行力度。

同时,我国亟待加快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建设。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建设滞后,给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推行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借以确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做出判断的基础,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标准有所不同,它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相对较大,ISO26000等标准都是国外组织制定的,并不一定与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现实情况相吻合。因此,我国在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时,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确立合理的、科学的标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它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

近30年来,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对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在中央企业中率先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宝钢、中远集团、中国铝业等一批中央企业按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制定的标准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被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评为典范报告。

(一)国家电网社会责任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指南》全面规划了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发展路线图,系统表达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为全面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开端。本文将参考国家电网在设计社会责任报告体系中所考虑的因素,进行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构建。可供参考的国家电网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如次页图1:

(二)我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必将进一步拓宽。对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更要符合中央企业的客观实际。本文将社会责任报告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经济报告

中央企业的特殊股份形式要求其在税收的公共服务使用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审计、成本管理审计等工作分析评价企业是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是否承担了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经济报告所包括的内容同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2.环境报告

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责任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产品的绿色程度、企业的排污投入情况、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如财务上所反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成效,如控制各种有毒物质及致病因子进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养护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企业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等。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3.职工权益报告

企业在职工权益方面的责任包括对本企业职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多个方面。首先,企业必须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保证职工有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其次,不断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同样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在招聘从业人员时,还要考虑到扩大社会就业,安置待业青年、下岗职工、残疾人优先就业,为其提供财务帮助。中央企业要努力切实维护员工权益,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4.产品服务质量报告

中央企业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维护消费者权益,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本身就要求企业对自己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承担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

5.社会公益报告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央企业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民生、回报社会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要以大局为重,积极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妥善应对危机,帮助共度难关。不仅如此,中央企业应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同等条件下做出更大贡献。

6.创新研发报告

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重要国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中坚。中央企业大多是各行业的排头兵,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中央企业要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在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7.诚信经营报告

中央企业要带头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做市场经济中的健康力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是中央企业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竞争规则,尊重竞争对手的正当权益,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信息披露真实充分、价格表示清晰明确、合同规范公平竞争、产品可靠使用安全、售后服务方便快捷、化解纠纷及时公正、尊重人格保护隐私、开展教育引导消费、环保节能永续发展。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主体及影响因素

(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主体

根据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需要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依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第一关系人是审计活动的执行者,没有第一关系人的存在则第三关系人的发动将不可能实现。按照现行审计主体理论,目前审计主体形式一般有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并构成了审计主体体系。

从理性角度分析,所有存在于社会体系之中的企业从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自我精神满足出发,应当致力于社会责任承载。但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几乎所有企业都能够认识到提高社会责任标准不仅能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有助于社会契约机制的有效运行,而且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但是这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往往还是背道而驰。出现这一反常的非理性现象的原因除了与企业的思维核心和价值取向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和报酬机制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在社会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社会分配物品的方法以及将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的社会标准。

对于我国目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要由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来完成的现象,笔者认为,由于“政府受有限规模的限制,其经济有效地选择是将部分监督权委托给注册会计师,同时通过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达到监督经营者的目的”。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以达到审计目标与社会期望的统一与协调。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影响因素

1.企业规模

政治成本理论认为,公司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受到政府管制机构、环保机构、媒体、其他社会群体等的关注。因此,规模越大的公司,就越可能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表明自己是负责任的公司,从而避免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惩罚,即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符合成本效益权衡的。

2.企业财务状况

具有较好盈利能力的企业会更加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因此高盈利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这有利于传递利好信号,业绩好的公司可以表明这就是负责任的公司,并提高企业的形象。

3.企业行业

那些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更加有可能披露环境影响的信息,政治风险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更容易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其他行业相比,重污染行业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等方面更加有可能从事更多的社会责任活动。

4.从业人员

与传统审计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通常,审计人员只要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为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即可从事审计工作,而社会责任审计的建立则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设计

制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术界仍然缺乏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全面研究。此外,一个成熟的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必须是可复制的而且对于不同部门、文化和国家特性的组织都适用。但是目前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发展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系统的全面而适用的方法和指标。在此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一)审计的准备

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审计工作是否有成效,与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准备阶段是指从接受或确定社会责任审计项目到审计人员正式在现场工作止的工作过程,在这个阶段,要完成各项审计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应包括:了解企业的控制环境,包括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治理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具体过程为:

首先,通过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情况,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范围。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被审单位的背景情况、列明其利益相关者群体、考虑本次审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决定审计目标并起草初步的审计范围表。由于这一过程是审计的起点,主要是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因此阶段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比较简单,审计时间也较短。

其次,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编制审计计划方案和预算。在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不同行业或不同公司的审计计划会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不同,从而其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的情况也不同,导致整个审计过程的各不相同,而审计预算则根据审计计划来制定。显而易见,此步骤是准备阶段中的重点,调查法是最合适的。

调查是从确定的总体中进行系统的信息收集工作,一般的方法是对总体中的抽样样本进行面谈或问卷调查。通过前一步骤审计人员已初步了解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并区分重要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重要利益相关者应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此处以每个公司都存在的员工利益情况为例说明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法的进行方式。

(二)审计的实施

审计的实施是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是指从审计计划实施到审计证据基本收齐、审计计划的要求基本完成为止的审计期间。在该阶段中,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范围、重点、步骤和方法收集证据并进行评价,形成审计结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相关管理系统及程序的测试和检验。目的在于确定有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能否有效处理社会责任风险,并评价控制风险以制定进一步的审计程序。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审计人员可以修订审计计划方案。在审计系统及程序的测试和检验过程中,笔者建议采用观察法、询问法、内控制度调查表法来进行,这三种方法在文章前部分均有所提及,此处不重复介绍。

第二,确定其项目产品或服务中的社会责任影响因素,进一步判定哪些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重大社会责任影响和责任。这个步骤目的是对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有一个全面认识,并据此找到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薄弱环节。笔者建议在确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时候,采用社会责任系统流程图法。

第三,对照相关标准法规、实施规范和一系列原则及指南进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工作。此步骤是整个审计过程的核心和得出审计结论的主要依据,应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结合法。此方法是在实际操作时,审计人员根据前面的工作成果所拟定的审计重点,区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种途径获取审计证据并得到审计结论的过程。

在使用定性定量指标结合法时,应注意指标的设计要满足代表性、独立性、可获得性和相对完整性四个要求。代表性是指各指标既能反映当前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众多“生产守则”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共同要求,又要贴近我国现实情况,即在我国特殊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客观现实,并且所选指标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独立性是指各指标相对独立,指标之间不兼容或重复,严格拒绝自相关。可获得性是指各指标应尽量与我国企业现行评价工具相兼容,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公开统计信息资料即可方便获得所需数据。相对完整性是指所选指标能基本涵盖各不同企业应付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且数据本身相对完整。

在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体系的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搜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1)函证法;(2)实地盘点法;(3)文献检索法;(4)对比分析法。

第四,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对出现下列情况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审计:(1)有充分理由认为前面审计所获取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2)前面审计的结果显示存在非常重大且不利的社会责任影响;(3)对某项目的深入了解会帮助审计结论的得出。此处使用的审计方法可参考前面各步骤。

(三)审计的评价标准及鉴定

在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方面,欧洲最著名的是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及其AA1000鉴证标准,这是目前全球第一套针对组织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及相关表现的全面且公开的鉴证标准。它通过使用一套原则和标准来评价报告主体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以及报告主体支持其社会责任表现的制度、过程和能力,还包括将评价结果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证实所鉴证内容(即社会责任报告及社会责任业绩)的可信性的规定。

AA1000为利益相关者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参与框架,这个框架由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包含一系列元素。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思考和策划、准备与参与、响应与评估,它们将整个利益相关者参与框架与AA1000系列标准联系起来,所有元素构成一个有步骤的程序:第一,思考和策划阶段有四个步骤,分别是识别利益相关者,初步识别实质性问题,确定并定义参与策略、目标和范围和制定参与计划和实施进度表;第二,准备与参与阶段有三个步骤,分别是确定开展参与工作的方式,建设并提高能力和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方式能促进理解、学习和发展;第三,响应与评估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实施、内化、交流所学经验,衡量、评估绩效,评估、重新定位、重新定义。

AA1000鉴证标准明确了鉴证提供者是与报告主体签订合同为其报告提供鉴证服务的个人或机构,并对鉴证提供者的独立性、无偏性以及胜任能力提出要求。例如英国石油公司2006年的可持续报告就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按照AA1000鉴证标准进行了社会责任审计。

根据现有国内外对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笔者针对中央企业的审计制定了评价标准体系如表1与表2。

使用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体系应注意:(1)各级权重的确定。权重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表时,审计人员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配各级权重,从而得出最符合企业实情的总分。此处也体现了审计人员经验的重要性。(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表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审计人员在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时应根据不同的企业,酌量增加或减少指标。其中,经济指标、诚信经营指标、职工权益指标和社会公益指标为每个单位必须报告的;环境指标、产品服务质量指标与创新研发指标可根据每个单位的主营业务有所选择的报告。(3)边审计边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随时发现新情况从而导致现有指标的不适用,因此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标是必须的。

最后综合分析前面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结合审计人员的判断和经验形成审计结论,并起草审计建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草稿。此步骤的关键是由审计人员对支持审计结论的资料证据加以审查并应考察所提建议的可行性和实施成本的可接受性等。审计人员应与被审单位共同讨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草稿,从而使审计终结阶段的争议降到最低。

(四)审计报告的

审计报告的是指审计人员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综合所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根据所选定的审计依据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报告阶段是前面工作的总结,审计报告的优劣关系到审计成果。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前面工作的成果,做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并对后续审计作出安排,要做到严肃谨慎、繁简得当。审计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1)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目的和审计期间,委托方或被审单位名称,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姓名;

(2)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审计范围和目标;

(3)社会责任审计过程的简要情况介绍,包括遇到的障碍;

(4)审计过程中聘用的有关专家及其工作领域的资料、所采用的审计标准;

(5)报告中关于机密性资料的声明;

(6)审计结论及处理意见和建议。与被审单位商定,可酌量增减报告内容。

目前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尚无标准,学术界和企业界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借鉴财务审计报告,拟订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如表3。

四、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披露成本和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总体来看,其动机并不明朗,审计需求较弱,特别是民营企业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接受审计的动机更不明确。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若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团体等各个主体如何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并有重点地将此项工作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占用社会资源相对较多的垄断性行业开始,逐步推进到上市公司、其他非上市大型企业等组织,其推行的方法和策略需进行科学论证。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社会责任观念还未完全普及,所以本文将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群体首先放到中央企业上,希望能通过中央企业的试行,一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社会责任审计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

目前,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企业界的实践也只是根据各自的理解来报告其社会责任。因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的社会责任审计急智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尝试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的体系框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随着企业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将很难准确界定企业所属行业分属的类型。因此,在评价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权重时更多依赖于审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主观判断,难免产生差异。

其次,企业可能涉及的社会责任包含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列举的七个方面未能全面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责任的外延还将进一步拓宽,会更多的涉及其他学科,文中列举的审计内容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有待完善。

(三)本文研究的前景展望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提出应该在中央企业首先设立社会责任报告机制,并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对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对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对投资方,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有责任保障。

但由于本文研究的内容在国内外均未有统一结论'尚未形成专门的理论,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上仍旧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中央企业的种类繁杂,在进行社会责任评价时,权重的划分很难有比较严谨的分类方法,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高,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基础,能够在主观判断上尽量贴近事实。

但随着社会公共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机制的完善,社会责任审计将不仅仅局限于中央企业,会进一步拓宽到上市公司,甚至所有的企业。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是企业社会化进程的最终目标,即为社会办企业,成为企业公民。

第5篇

关键词: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65 -03

近日,随着我国核电企业与英国的合作项目的签订,我国核电技术开始走出国门,核电企业的发展自福岛核事故以来,再度受到重视。我国核电企业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其社会责任愈发受到关注,针对通过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来推动我国核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供选择的主体,有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社会审计机构等。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主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能独立执行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二是具备核电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三是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实施长期有效监督;四是审计服务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

考虑到我国核电企业不同的组织属性,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也会有所不同。故而针对上文提出的必要条件,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作出以下构想:

我国核电企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以国家审计部门或者社会审计机构为主体。我国的政府审计机构承担着国有企业审计职责,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核电企业属于我国政府审计的范围。政府审计机构在对这些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实施社会责任审计,这样避免了实施重复的审计工作,符合成本效益型原则。社会审计机构的灵活机动性,更能适应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特殊的专业要求。这两种审计机构都满足我国核电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要求,能较好地承担审计工作。

我国核电企业中的非大型国有企业,则应选择社会审计机构作为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社会审计机构能够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相对独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社会审计机构能够通过聘请核电专业的相关专家来扶助其审计工作,满足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作为外部聘请的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能够对被审计的核电企业实施长期有效的监督。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强,工作经验丰富,能够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社会审计机构满足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核电企业中非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最佳选择。

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再结合我国核电企业的特殊性,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列示如表1: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建设情况、员工权益保障情况、价值创造情况、环境保障情况及社区建设情况五个方面,全面审核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三、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和方法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过程可分为一下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

(一)审计准备阶段

第一,为了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背景情况及企业近期的重大经济活动;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等。

基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是社会审计机,审计项目组可以适当利用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情况。可以先整理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各项信息,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被审计单位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及经营特点、影响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的关于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注册会计师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可靠性测试,具体方法是检查记录或文件、观察法等。

第二,为了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注册会计师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流。我国核电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以下几类:员工、参建者、合作方、社区、政府、同行等。由于这一步骤在准备阶段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认为在审计方法上,选用调查法最合适。注册会计师针对上述几类利益相关者,可以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以走访员工为例,来说明使用问卷调查法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方法,参考格式见表2:

注册会计师在针对具体利益相关者,使用调查表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由于我国核电企业对每类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来实现调查目的;关注调查表的回收情况,来保证调查的效果;调查表法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与面谈法相结合,用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第三,根据调查了解的信息,对该企业实施安全评估程序。针对以下表格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安全情况做出评估,见表3:

综合评估结果为各项评估结果相加再除以六的结果,70~77分为中,78~84分为良,85~90分为优。

审计项目组依据被审计单位生产安全评估结果,作为该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

最后,根据之前了解到的信息,确定具体的审计计划方案及预算,并安排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由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将会涉及较多地与核电相关的专业知识,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聘请外部专家来协助审计工作,保障审计服务质量。

(二)审计实施阶段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阶段,是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具体应用为:

第一,依据安全评估结果,对企业相关管理系统和程序实施测试。本程序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参照前期的安全评估结果,确定需要进行测试方法。若评估结果为优,只需要采取观察法,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管理系统和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是否与了解到的相符。若评估结果为良,注册会计师在采用观察法的基础上,应该增加询问法,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员工询问,测试其在安全上的保障情况。若评估结果为中,则注册会计师则应着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第二,依据企业生产流程,确定社会责任因素。本步骤要求注册会计师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核电生产流程,画出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图,依据每个流程确定与哪些利益相关者产生哪些社会责任,并找出可能的社会责任薄弱环节,作出分析,拟定重点审计部分。此过程采取的审计方法是审阅法,即注册会计师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生产流程设计文件,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运作流程。

第三,对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作出评价。由于这个过程对于得出审计结论具有重要意义,是主要的依据,审计人员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针对定性资料,如安全管理措施建设情况、员工福利保障情况、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情况等审计内容,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检查记录或文件的方法,核实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相应的保障制度,并有文件证明。针对定量资料,如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区绩效等审计内容,注册会计师则应采取函证和重新计算等方法来验证。

以社区绩效中的社会捐赠总额的审计为例,说明函证的具体方法:首先,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报告,了解其社会捐赠总额。查阅相关的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捐赠具体情况,包括捐赠时间、接受捐赠单位、捐赠金额和资金用途等。再挑选出捐赠金额大、资金用途不明确的捐赠活动,向接受捐赠单位发出询证函。一般采用积极的函证。最后回收函证,汇总函证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社会捐赠总额作出评价。

(三)审计报告阶段

在此阶段,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出具的具体过程为:注册会计师依据前面的工作起草审计报告,并在初稿完成后交给审计项目组进行讨论,并作出补充或修改;在正式的审计报告出来之前,把初稿发给被审单位,寻求他们对此报告的看法;审计项目组综合前面工作的成果,作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后续阶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不以提交审计报告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终结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具体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针对具体审计建议,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采纳了审计意见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后期注册会计师可以依据被审计单位的改进情况,再次发表后续审计意见,以此来督促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并实际作出改进工作。

四、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加深,社会责任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在针对核电行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相对苍白,本文便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进行初步探讨。对于我国核电企业而言,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不仅仅是获得社会的认可,提升产品知名度,获得竞争优势,更多地是承担了国家能源的重任,需要更为严格的社会责任审计,来保障我国的核电安全生产、安全利用。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并没有针对核电行业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其披露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并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鉴证,可信度有待提高。核电行业的特殊性,使其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且其在履行责任时较多地涉及核电安全方面的责任。从而了解到我国需要针对核电行业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来规范其社会责任审计行为。

2.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地是披露利好消息,而对于核安全事故等消极信息披露较少。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即使有披露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是简单带过,较少披露事故详情。

3.我国理论界在针对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上不明确,较难推动审计实践工作的发展。我国理论界对在审计主体上的研究,观点不一,在选择合适的审计主体上将出现分歧,不利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

(二)推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建议

1.我国核电行业能够出台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以此来督促和规范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行为。

2.企业内部构建一套完善的社会责任审计制度,规范社会责任报告中应披露的内容,以此来保障企业能够长期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学术会议等方式,探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问题,以此来明确审计主体,推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方.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03):38-40.

[2]叶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104.

[3]叶陈刚,武剑锋,卢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机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3,(09):36-41.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社会责任 审计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提升,但是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污染指数越来越高,若长此以往,拾起了经济却牺牲了环境,得不偿失。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生产到销售都要坚持绿色、生态和低碳,发挥其社会地位,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审计的方式予以监督与规范,是规范与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一、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经济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工厂数量在不断增加,工业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活力。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甚是严重,工业发展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污染物等,且为了支持工业经济,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资源,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并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党的十七大、十上针对环境、能源问题提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题,强调低碳发展,优化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等等,可见,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低碳经济的发展,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使用清洁型能源,保护环境,运用创新性能源技术予以开发,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开采,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企业应顺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势,严格规范其行为,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开采、生产、加工与销售等过程中应全面渗透低碳经济,发挥其社会责任是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足,针对此类问题,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工作具有必要性。

二、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策略

(一)确定审计的对象或主体

新时期,我国的企业体制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股份制企业类型在不断增多,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经营者为了协调各方利益,要求第三方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评定、分析与判断,以保证利益分配的规范性。在低碳经济方面,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都要遵循可持续、绿色、生态的原理,但是企业往往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一些经济类活动转嫁给他人。针对此类情况,必须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实现政府参与,借助政府的权威性与强制性来约束与规范企业,同时联合财务、环保和税务等部门来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审计的威严性,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审计部门应具备独特的慧眼,要了解低碳经济理念可能会对企业的销售、信贷、税务等产生影响时,应立即着手参与,及时对企业生产、加工、运行和销售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以此来赢得社会的尊重与信任,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明确规定审计的内容

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署或审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审计内容,为审计的开展提供前提。其一,要对企业投资方向、目标进行确认,了解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道德水平、公众形象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二,应及时对企业进行施压,必须要严格按照投资者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禁止出现违反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其三,要及时联系消费者、投资者等,将相关的信息透明化,实现公众的全面监督,能够更好的约束企业的低碳行为。企业应严格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若想保证不被制裁,要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的规范与管理,要严格遵循经济性、高效利用的原则,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此外,企业应及时对生产予以规范,保证生产的方法与指标都要控制在低碳标准状态下。

(三)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国实行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在各个方面还有待完善,对审计的评价体系予以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制定更为严格的低碳评判标准,如若不符合所制定的评判标准,应对相关的企业进行规范、警告与惩处,能为其他企业提供警示。审计评价体系应分为三个等级,利用等级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并将其社会责任执行等级罗列到网站之中,供公众进行浏览。若采用此类方面,相关的企业会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严格约束生产过程与销售行为,能将结构低碳、基底低碳和方式低碳贯彻到底,为低碳经济的全面建设而努力不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恶化、能源浪费的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要性的工作,严格贯彻国家就低碳方面的要求,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与加工行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的对象或主体予以确认,明确的设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构建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等,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兰,郭芬.低碳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模式研究[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120-125+144

第7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内部审计 社会责任审计

一、 问题的提出

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9年给出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知,“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表明内部审计已发展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阶段,其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而在当前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的背景下,企业的目标已从单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推理可得,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实际是增加企业价值,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上可知,内部审计与社会责任有着相通之处。鉴于此,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析了内部审计与社会责任内在联系。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重视社会责任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功能的要求

1、理论基础

企业公民理论认为,企业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公民。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一方面享有权利,如追求自身利益实现生存发展的权利、财产保护权利等,另一方面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指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注重权利不承担责任,盲目追求自身利润危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如政府监管限制、招聘不到员工等;而企业过分重视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社会成本过高,走上“企业办社会”的极端,失去企业最初设立的意义。在现实中前者经常出现,后者很少出现。可见,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内部审计要帮助企业实现实现价值增值的组织目标,应该认识到企业的社会属性,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2、实践基础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已提出多年,有关社会责任的研究日益增多,社会责任运动也在世界各地开展,但纵观各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不容乐观。社会责任过失现象仍频繁出现,如国外丰田汽车召回事件致使利润损失严重,国内三鹿婴幼儿奶粉质量问题导致企业破产、最近出现的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导致企业市值损失103亿元。实践证明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最后带给企业的损失是重大的甚至以破产终结。因此,在当今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关注的形势下,企业只有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并将其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之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否则,无视社会责任最终只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损失。

(二)社会责任的落实需要借助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日益增多,各国社会责任的规章制度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企业却屡屡出现社会责任过失的现象。笔者认为,企业违背社会责任行为根本原因是企业自身没有社会责任意识,因此要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企业内部入手。为此,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界定社会责任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按照应用指引融入社会责任内容及执行效果如何,这都需要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要保证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内部,需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内部审计之中。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审计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内部审计,一方面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内部审计之中,不失为企业的一个明智之举。

三、 建立社会责任审计的设想

笔者认为,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在企业内部审计基础上,实现社会责任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充分融合;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建立社会责任审计。尽管采用采用第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但由于社会责任审计领域宽泛、内容复杂,对审计人人员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内部审计基础上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不能有效确保审计质量,因而企业应该采纳第二种方式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审计。即企业可参照内部审计的程序、主体、审计准则及人员配备等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审计,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专项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按如下内容建立:

(一)明确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在我国,审计主体主要有三种: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由于本文建立的社会责任审计首先就是基于企业内部而言的,因而审计主体即为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但当今内部审计日益发展成熟,企业可以选择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尤其是对于社会责任审计,审计内容广泛难度大,若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审计机构不能胜任某一领域的审计,可以将其外包以专注于优势领域进行审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质量。

(二)明晰社会责任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目前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主要有国际通行的“AA1000”标准、ISAE3000及GRI3,国内并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审计时也只能依据国际标准。但由于文化差异及社会责任起步不同等因素,国际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不一定必然适用于我国社会责任现实。因此,但企业在选择时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社会责任实际,选择最适用于企业的审计标准。

(三)明确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按不同的标准或者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但笔者认为要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应该结合我国的现实和背景。鉴于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分为安全生产责任、产品质量责任、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责任、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责任四大部分,并对各部分的责任作了详细的规定。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可按此标准进行分类审计。这样既能有效贯彻国家规定,健全内部控制,又符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切实发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高社会责任审计质量。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技能

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所有问题都处于探索阶段,而且社会责任审计涉及面广内容宽泛,不仅包括财会领域,还涉及诸如地质、生物等环境领域、社会福利的社会层面及法律责任的法律领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财会知识外,还应该对领域知识融会贯通,以能够清楚的辨别社会责任是非。企业要做到如此,除了在招聘时提高审计人员来源多元化外,还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培训和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素养。

(五)出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

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依照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阐明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或建议的书面文件。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标题、引言、审计范围、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内容。但作为内部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笔者认为应该突出其问题和建议部分,至少包括:一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问题与建议,并将其与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相对应,追本溯源,从源头上堵塞企业社会责任漏洞,二审计人员应将其注意到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而报告中没有反应的问题列示出来,以帮助管理层充分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缺陷,防微杜渐。这样既能提高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又能充分发挥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2010;4

[2]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3]叶陈刚,罗水伟.试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形式与报告[J].财政监督,2009;9

[4]唐兆珍,王良驹.IIA 内部审计定义浅探[J].财会通讯,2012;2

第8篇

【关键词】 环境审计; 推动; 企业社会责任; 履行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与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密切相关。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关注获取利润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和根本利益,也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污染物的产生者和排放者。切实保护环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承担的责任,更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审计是促进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会责任的有力手段,可以引导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环境审计既是评价、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要全面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

一、企业环境审计的内涵

企业环境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环境报告以及经营管理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并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和鉴证,同时对其提出的有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咨询,从而实现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履行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的控制活动。它的目标是“确保受托责任主体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理想环境”。

二、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主要审查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和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筹集是否足额到位,是否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和环保设备设施。比如是否用于建设矿场扬尘筒仓或防风抑尘网、污水处理厂以及设备改造,是否进行矿山植树造林等。

(二)审查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和企业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情况

主要审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采取了环保措施,环保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有关建设项目是否遵守了环保登记等制度。审查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设立环保组织机构,是否配备环保专业人员等。

(三)审查环境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

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环境活动,都会形成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必须对环境活动的会计处理进行审查,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主要审查:环境活动会计估计的正确性及其会计估计变更所产生的影响,环境管理费用支出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环境税费计提缴纳的会计核算,违反环境法规支付罚金的会计核算,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

(四)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

环保法规要求,一些工程项目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审计环境报告主要是验证报告中有关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审查环境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环保投入的资金是否足额到位,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已实施,环保工作是否取得了预计的效果,环境报告中所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真实等。

三、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一)企业环境审计是确定和解除企业环境责任的需要

首先是社会环境责任。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由此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了危害,应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其次是法律环境责任,企业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法律要求企业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产环境责任。再者是经济环境责任。企业在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下,对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居民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付、处罚以及治理花费方面的责任。

(二)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内在需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环境形象和环境业绩,并且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否则任何一项或几项环境决策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危机,引起财务失败,严重地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和清算。重视环境并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维护企业经营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生存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管理当局关注自身生存的根本原因,也使企业环境审计有其内在的动因。

(三)企业环境审计是提供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信息的客观需要

企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而发生环境费用支出,治理产生的污染物而支付环境直接费用和环境教育宣传费用;或企业积极参与治理环境污染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环境经济收益。这些环境经济活动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审计企业环境经济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可为企业环境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四)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借以提出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改善管理措施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环境审计是通过定期开展对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分析产生影响企业管理效益和效率的环境因素,健全环境管理控制系统,提高环境管理质量,促使企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就成为企业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企业环境审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

环境审计为保护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企业进行环境审计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生产产品,另一方面也消耗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开展环境审计,促使企业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利益,促进企业及其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可以监督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供有效建议和改进措施,所以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资源的约束。特别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走不通。开展环境审计,尽早发现和揭示资源环境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推广企业环境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五、开展环境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检查、监督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必须关注五点:

(一)关注环保管理部门是否设立

环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监测任务。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环保规划、参加项目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账,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可见环保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别重要,如果没有环保管理部门,企业的环保工作将无人问津,环保工作将无法开展,企业就没有环保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环境审计人员也获取不了有效的环保资料信息,环境审计将不能有效进行。

(二)关注资源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

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是决定资源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开发设计、先进的设备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关注资源环保制度的健全性,制度执行的到位情况,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资源环保法规制度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外部动力和法律保障,企业内部健全的环保制度是执行国家资源环保法规制度的保证,这样企业内部形成的环保制度化、长期化的体制,有利于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及其效果的实现。

(四)关注环境会计资料的健全性、真实性

环境会计资料是环境审计的重要对象。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污染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污染的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这给环境审计增加了难度。企业的环境会计资料提供越完整、越健全,审计结果就越可靠,越能有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在环境审计时,应特别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外部节能减排资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会计信息是否健全、真实;这些专项资金是否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和环保储备项目以及使用金额多少是否合理。

(五)关注周围相关环境实景

切身感受周围环境是获得环境审计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其作为直接证据最为可靠。因此要实地考察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山林植被是否保持,是否适度合理地造育林,河水是否污染严重还是水质较好,地面是否塌陷,周围居民的房屋建筑是否受到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损毁等。

六、结语

环境审计固然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国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经验缺乏和理论研究有待完善,因此有赖于权威部门的规制和指导以及广大审计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同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不强,因此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充分认识环境审计的重要性,特别是国有大型资源类企业要勇于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信,未来企业环境审计将会普遍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将会得到有效履行,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济建,张为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探析[J].财会通讯,2010(11):102-103.

[2] 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初探(上)[J].山东经济,2006(4):117.

[3] 胡玲敏.略谈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审计的协调[J].财会研究,2006(6):69-70.

[4] 侯利强.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7(12):61-62.

第9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绩效审计 公共资源

一、政府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依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政府机构、公共投资项目和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的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绩效审计目标是对公共资源使用的效果性、效益性和经济性进行监督。“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不但要求我国政府要审计公共投资产生的效益,还要求政府在投资决策中不仅考虑经济发展需要,更要慎重考虑投资的环境资源效益,从而有效遏制各种以破坏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短视行为。

政府绩效审计来源于受托责任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审计,但是政府与以赢利为目的企业不一样,对政府的评价应该主要注重社会效益,而绩效审计则是政府公共受托责任能否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尹平在《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指出“政府审计的范围是以公共资源来界定的,只要使用和管理了公共资源,审计机关就有责任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属于政府绩效审计的范畴。

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披露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而承担责任。

1.对员工的责任。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是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员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主要是通过《劳动合同法》来确认和维护。对员工利益的保障程度主要从企业是否按时足额的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员工的人均所得以及获益率等方面来进行考核。

2.对环境保护的责任。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迫切的要求企业提供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在我国,大多数的电力和金属等高污染企业更应该重视环境的保护。所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增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力争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对社会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虽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慈善事业,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是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所做的一项承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从企业是否愿意进行慈善捐赠以及对捐赠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考核。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分析

1.数量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数量逐年增长。1999年至2012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1999年至2005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不多,企业以及公众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还相对比较低。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了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同年9月深交所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倡导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伴随着各种政策和指引的出台,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6年报告32份,2007年77份,2008年121份。而到2009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井喷”式增长,共了617份。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不断的深化。2010年710份,2011年1 001份。报告数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2011年增长率超过30%。2012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比2011年同期增长超过六成。2012年前十个月了1 337份社会责任报告,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520份,增长63.6%,是继2009年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出现“井喷”之后,报告数量再次出现较快速度增长的一年。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持续上升,但是通过观察2010-2012年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发现:从报告的企业性质来看,2011年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占比58%,不过较2010年的78%下降明显。而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报告称,2012年,国企社会责任指数仍领先于民企和外企,民营企业其次,外资企业居末位。可见,国有企业在政府的倡导下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领先。

2.披露现状分析。2008年1月,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工作,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还不完善,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观察2010-2012年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履行不一致。尽管大多数的企业都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披露的内容信息含量并不高。大多数的企业报喜不报忧,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内容就大肆宣扬,而对企业未来发展不利的内容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简单涉及。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自愿性较差。瑞典、日本等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与政府的强制推行密不可分。同样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也离不开政府的努力。研究2012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中,近400家公司有强制披露要求,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了103份社会责任报告,大多数不在强制披露要求内的民营企业披露意识不强。可见政府的强制要求依然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动力。

第三,相当比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不规范、不科学。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央企业中,只有少数报告披露中央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很大部分中央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具体计划,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同时,很多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撰写不规范、不系统,存在人为的偏差和选择性阐述,有意绕开负面新闻和重大事件的反馈等,扭曲了社会责任的本质,不利于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提升和获得利益相关者认可与信赖。

三、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互动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动力来源于政府部门,对于其他的信息使用者来说只有一小部分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也是出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并非自愿。这些都导致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不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查和检测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并对企业提出相关的建议,政府履行绩效审计离不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而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问题,政府通过绩效审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和约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信息披露,更好地利用公共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我国国家审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应当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实践探索,不仅要更多开展绩效审计项目,还应注意将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站在更高层次,更多关注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从企业生产方式、对员工、社会的福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检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企业的经营中存在危害社会的隐患,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危害严重的应该给予处罚。通过政府的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对公共资源的利用情况,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督促其履行社会责任。

(二)政府应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针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不高的问题,政府应该推动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在制定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时,不要贪大求全,可逐步推进,例如可以先制定出一些原则性较强、通用性较强的自主创新研发投入、新能源利用等指标体系。通过设计的评价指标既有利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还可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