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43: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老师的基本素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呼唤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基础,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和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时代欢呼每位音乐老师都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的形象、文化知识、育人能力等内在涵养的总和,因此,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还具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语言艺术,综合的音乐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和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
广博的知识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着其他艺术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竞争意识,开发智力并提高能力。因而,一名音乐教师仅有精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学生中才能具有威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传授本领,同时还要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爱,对业务要精益求精。教师对知识渴求的广度和深度,对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复合的音乐技能作用: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弹、唱、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备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对多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
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
总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准。以音乐素质为先导,以高超的语言素质为手段,以娴熟的业务水平为前提,在平凡且艰辛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琐琐碎碎地辛劳,年复一年的开拓,以百分之百的热情解决百分之一的问题,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步伐、年内在全国全面实施的要求,从7月1日起我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并轨,实行省级统筹。现将1998年各市、县(市)城镇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下达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1998年7月1日起,各市、县(市)应严格执行省确定的城镇各类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详见附件),不得自行提高或降低。今后,各地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的调整,由省劳动厅、财政厅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二、要认真贯彻《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省政府令第139号)及其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规定。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和项目,不得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合理控制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新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基金征缴,确保收缴率达到95%以上。下大力气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清欠工作,防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努力保持基金的收支平衡,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素质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教师的素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如何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几个观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现当今社会,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信息发达,现代科技的社会,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优秀的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
优秀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学生;以专业的态度教育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爱护学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把学生视为祖国的幼苗,这些幼苗只有在老师的呵护下才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才能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有用之才。
2、优秀的教师还应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学课知识拓展的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前提是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功底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何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成功。无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知识或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都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发挥老师的光和热。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全面了解本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
3、优秀的教师要具有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1)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能力体现在教学实践方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①老师的教养能力。教师的教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激励、优化、塑造上。②老师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同时还应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技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教学研究五个技能。
(2)优秀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优秀教师把教学研究当做一种乐趣,而并非是负担,只有把自己经营的教学活动真正的当做自己的乐趣的一部分时,老师的教学是幸福快乐的,在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收获很多。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优秀的教师应该较强的学习能力
现实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途径
1、学校要为教师建立有效的、长效的学习机制
重视教师的能力培养,给教师队伍不断的充充电,这样才可以孕育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学校要对胃教师组织一些教研活动,以及各种有益的培训,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是一线的老师更能了解课程,更能很好的领悟教和学间的真谛。
2、学校要为教师广泛的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中心发言人、有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学校打破学科为主的教学研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优质课竞赛、教研组活动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了展示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3、集中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
课题研究是教师行业的一项科学又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教师课题研究作为培训的基点,教科室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教师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被动的课程的教育者变成教师教育的研发和实施者。
4、建立优良的教师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现在的社会中教师对于教师并没有固定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这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今后在教师素质的评价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师德和奉献;二是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要求;三是教师专业的达标和专业的能力等等。
总而言之,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教师,面对新课改,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未来的教育不是像以前死板单一的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吸收各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在信息化的时代,引导学生去学习,将来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教师今后的教学方向是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去研究新的教学思路,争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学事业游刃有余,才能在教师的教的轻松,学的快乐。最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要有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从而树立终生学习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型;产学合作
0 引言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结构是大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组合形成的系统。学界针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这一系统是由多方面综合而成的整体,其内在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功能联系,并且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对大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1]。在众多研究中,学者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细化为逻辑推理能力[1-2]和心理健康水平[3]等。但因工科类大学生专业设置及培养的特殊性,其基本素质不局限于以上的普通能力素质系统,还应针对其具体情况将相关的能力素质元素包含在内。目前针对工科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讨较少,因此文章将对此进行细致化的探讨。
1 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型
1.1 工科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应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通过逻辑推理过程,学生还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曾预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通过实践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工科类大学生而言,学习能力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应包括对所学知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目前我国的工程硕士考试已经将逻辑推理作为考试项目之一。在美国的SAT等系列考试中,逻辑推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的学习能力子模块中,主要包含专业能力和推理能力两个方面。对于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而言,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以及专门针对推理能力的训练,都构成了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1.2 实践中的操作能力是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工程素质水平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必要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训练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等[4]。因此,工科类大学生在工程实训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水平,是其基本素质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但是,工程实训往往是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仅依靠工程实训的培养,大学生还难以获得在社会环境中工作和处理问题的经验。因此,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对工科类大学生进行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在此环境中获得的能力,就构成了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工程实训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工科类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实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必要的专业技术,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把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合作教育方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推进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形成了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了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始终坚持依托地方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精神的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实践并结合带教老师的指导,不断习得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践习得新的知识。因此,大学生在产学合作中获得的能力可以细化为业务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与此相对的培养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师生互动的产学合作教育指导体系和包括实训仪器、师资、管理理念、教学技术、研发水平在内的实训中心软硬件建设等方面。
1.3 工科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上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以及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工作的节奏加速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压力与日俱增,能否在此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身处于良好的状态,勇于面对挑战,对于工科类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成为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因素之一。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细化,工程项目中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工科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成为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另一因素。可以通过测量大学生的社会态度了解其团队意识。具体来说,个人心理特征主要是通过卡特尔16PF和UPI进行测定。通过测量,可以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的数据和人格因素的相关信息,这就为教师指导学生(如个人辅导和团体咨询等)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同时,对于社会态度主要是通过社会态度的相关测试来进行测量的。工科类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及其社会态度的相关数据是不断变化的,这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以及对大学生后续的指导有关。因此,在大学生的培养模型中,大学生心理辅导及成长督导体系的构建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 结束语
与探讨普通大学生基本素质并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许多传统研究不同,本研究以工科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操作能力、个人心理特征及其社会态度等纳入到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体系模型中。这一模型的构建为进一步明确工科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将针对基本素质体系中的子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得到相应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从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耿俊茂.大学生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6,(8):96-97.
[2]林琳.谈大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组合创造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6):95-96.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探析
对于后勤管理工作而言,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才能够凝聚高校后勤队伍的力量,帮助相关人员更好的履行工作职责。但是随着近年来后勤管理工作形势的不断变化,管理人员的思想在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才能够做好后勤管理工作,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品质
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的问题比较繁琐,所以一定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要学会用我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违背党的原则。要尊重自己身边的同事或者上级领导,以及作为服务对象的同学或者老师,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为学校营造一个高效的教学环境。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身作则也是后勤管理人员一个重要的品质,在严于律己的基础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够要求他人来完成,要对自身服务者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管理能力
除了思想道德品质之外,管理能力也是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具体来说,组织、沟通、协调以及对资源的优化都是后勤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能力。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同样也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这是制约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一大因素。在高校的日常运转之中,后勤人员起到的应该是‘粘合剂’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被动的在提供服务。要真正立足于工作实际,不断提供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过于安于现状。
3、文化素质
其实对于现代高校来说,文化素质也是衡量高校后勤人员总体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来说,它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对于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在对一门知识做到精准的掌握的同时又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这部分知识后勤管理人员都应该有涉足,这样才能够灵活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
4、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所必须的一个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后勤人员对待工作才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够承受得住工作中的挫折。也能够克服在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情绪,总之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条件能力,要能够克服在工作中出现的自卑、妒忌等情绪,这样才能够用一种更积极地态度去对待工作。
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性质
1、广泛性和社会性
广泛性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特点,它涉及到校内全体人员的衣、食、住、行,其中很多工作虽然难度不高,但是也非常繁琐。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性是在高校后勤改革之后才呈现出的特点,改革后的后勤管理工作要与水、电、工商行政等部门做好对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全体师生服务,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
2、时效性以及政策性
后勤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一些突发问题的处理之上,比如说学校的供暖问题、水电问题以及房屋的维修问题等等,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后勤人员能够及时到位,并且找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而政策性则主要说的是后勤管理工作应该在学校规章制度的规定之下来完成,在为学生或者老师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不能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所冲突。
三、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的具体措施
1、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是提高后勤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后勤管理人员要树立起不断学习的意识,要善于在工作中分析自己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的去弥补。这样的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思想方面的学习,这部分工作主要是通过后勤单位所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是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学习,这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后勤管理人员要培养起良好的服务技能,重视自身工作的示范作用,真正有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发挥后勤管理工作育人的功能。对于自身的工作要融入情感,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师生就会对我们产生信任,也更便于后期更好的开展工作。
2、完善对于后勤人员的管理
制度方面的保障对于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有帮助的。首先学校相关领导应该转变过去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后勤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纳入到学校总体的考核体系之中,可以尝试通过一些的奖惩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对于后勤人员的管理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在学校师生中间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氛围,肯定他们对于学校做出的贡献。当然校方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加强后勤部门的人员与老师之间的对话,这样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
3、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加强自我修养,在全校师生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工作形象能够保证后勤管理人员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要做的这一点,首先要多学习文化知识,高校是一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而且当前后勤管理工作面对的问题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所以说只有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融入到高校这个集体之中,进而更好的开展工作。因为这部分工作与后勤人员日常的工作联系性较小,所以说是非常容易忽略的,但是做好这部分工作能够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高效的局面。其次在与学生或者老师接触的过程中,要重视自己的形象,师生文化素质以及年龄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不会用同一个标准后勤部门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恪守工作的底线,在工作中自X维护集体的利益。
总结:后勤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校日常的运作。因此作为后勤管理人员而言,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该以何种态度,何种能力面对自己的工作。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慧贤. 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及提升途径[J]. 管理观察,2015,(23):118-120.
[2]巫后新. 试论高校后勤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高校后勤研究,2013,(04):42-44.
【关键词】幼儿教师;基本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当代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及能力,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及能力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也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发展。作为当代幼儿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及能力,注重各方面的培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1提升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素质
1.1 提高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的表达能力由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所决定。幼儿教师标准的普通话能够教授幼儿标准的普通话,使幼儿与他人进行流畅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要适应幼儿的表达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与幼儿进行言语、情感及心理交流沟通,还要注意语言表达要与感情、温和、幽默等,这些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幼儿融合相处,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幼儿外语教育凸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创建学习环境,提高加强的幼儿外语技能,也是我们值得重视的。
1.2 培养幼儿教师的写画和歌舞能力
“写画”就是写字和绘画,写字就是教育孩子要掌握简单的写字技巧,会写字,写好字;绘画就是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绘画技巧,学会画画。所以,幼儿教师要会写规范的汉字,会画孩子们喜欢的一些图画,指导孩子们学会欣赏基本的图画,进而培养塑造孩子的审美情趣。除了写画,歌舞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内容。歌舞“就是唱歌和跳舞,既是教育孩子要学会唱基本的儿歌和跳基础的舞步。幼儿阶段正是塑造孩子艺术能力的关键期,歌舞有利于启发孩子的心智和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幼儿教师的歌舞教学水平对孩子歌舞教育的影响有着关键作用。所以,幼儿教师的写画和歌舞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1.3 提升幼儿教师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在与幼儿交往中,要有充沛的精力,才能陪孩子玩的尽兴,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多项技能,主要以游戏娱乐为基本活动内容,幼儿教育贯穿整个游戏娱乐之中,让孩子们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并且能够在玩乐的过程中能灵活有效地解决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去思索去解决问题,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这些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综合的能力素质,老师不仅要能写会说会跳会画,也要保持灵活的头脑乐于思考及时解决问题,更要注意强身健体保持强健的身体和充足的精力。
孩子的脸犹如六月的天,阴晴不定。作为幼儿教师就用该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孩子的突况。幼儿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保持健康愉快的精神状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同周围人与孩子和谐相处,并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诱导孩子。在孩子的健康发展中起到示范和鼓舞的作用,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
2.1 对幼儿要有一级平等的爱心
爱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的源泉。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对每一个孩子付出爱心,不能因为幼儿自身或者家庭的缺陷对幼儿进行区别对待。幼儿教师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教育模式不断转变的当今社会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心,才能升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2.2 对幼儿要有耐心
教师心理素质的唯一检验标准就是耐心。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耐心则是必要条件。孩子在教师耐心的教育下,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培养孩子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教师耐心的培养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爱别人,孩子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还能学会丰富多彩的常识。这是孩子可以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孩子在爱老师的同时,也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小爱扩展到大爱甚至博爱,更以致于对整个社会的爱,在教师的耐心的教育中,还能让学生学会责任,更学会在交往中要有集体意识。幼儿教师的耐心付出可以培养孩子良好性格。
3培养幼儿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素质
随着当今世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幼教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如何在对待专业学习中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能力。为了以后能在教学时充分发挥特长,学生在实习期间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多积累知识,搜集素材,认真钻研专业书籍,并深入了解幼儿的各种特质,并把所学的知识完美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另外,还要跟随时展的新趋势,多了解幼教方面的新动态,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要把合作作为首要任务,身为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谨记合作与分享,要不计得失并以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作为学生的榜样更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具备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品质,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并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
4培养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能力
在幼教的培养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幼儿家长沟通,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更要知道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尊重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并让家长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这样可以在幼儿教育中更全面的培养幼儿向多方面发展。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幼儿园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幼儿教师只是一方面单纯的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只能让家长心中产生疑惑,并对幼儿园工作产生消极判断。若要打消家长的顾虑,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具备善于表达与沟通的能力素质,面对家长要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友好的交流沟通。
5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地发展中,教育对其发展起着基础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阶段的初级阶段和奠基工程,因此,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工程。由于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内容丰富、过程复杂,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校情不同,对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不能一刀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而且要不断学习、积极创新、乐于奉献,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使素质教育在幼教领域里得到贯彻和实施,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基本素质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和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而不是单纯地以培养少数尖子淘汰绝大多数为最终目的的“精英教育”。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时,转化学困生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宁和秩序,促进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也功不可没。可见,学困生转化有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那么,对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来说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转化学困生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一试。
一、分析成因,明确转化方法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学困生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一定的原因所致。要教育转化学困生,就要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困生,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在做此项工作时,应先多方了解这些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背景、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家庭教育、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情况及当前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思想状况,不仅要听取家长的介绍,而且要倾听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表现,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冷静地分析每一个学困生成因,并将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
二、充满爱心,营造转化氛围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具体一点来说,教师可以在与学困生的真诚相待中把爱的信息通过诸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委托等措施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以达到“激励”的效应。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亲师”和“信道”,转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转化何以不成?
三、不吝尊信,成就转化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根据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此外,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简单说教,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接触、讨论中将转化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形成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信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关键词】教师梦 做 好老师
老师、好老师与教育家分别代表了教书职业中的三种发展类型。老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书匠,教书育人是教书匠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能受到学生和家长普遍欢迎、被社会所公认的德高艺精的老师叫好老师,好老师是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人生的事业来做。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且在教育理论上具有突出建树的人叫做教育家,教育家是在教育领域具有重大影响且深受人们艳羡与钦佩的极少数精英人物,他们具有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教育发展中的里程碑作用。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照这种观点,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从一个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的角度上讲,这个说法并不错,因为伟大的力量来源于伟大的目的,远大的理想抱负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可以激发我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但是,纵观历史,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讲,要成为教育家是不太现实的,而当一个好老师的梦想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成就好老师包括外因和内因。就一般而言,外因是教师自身所无力左右的,它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决策;而内因则主要取决于教师自己,它是教师自己完全可以驾驭的。因此,本文就着重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谈谈怎样成长为一个好老师的问题。
应当说,在众多的从教人员中,除相当特殊情况外,没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倍受人们欢迎的好老师。而一个好老师的前提则必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也就是一个真正的教书匠。一个外行只能冒充教书的,但他是没有资格叫做教书匠的。要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前提就是你必须具备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个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首先,必须具有能保证自己立足社会且得以正常发展的生理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强健的体质),具有适合自身发展与正常人际交往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具有起码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意识)。
其次,具有相对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将延其终生。实践证明,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变态、心理承受能力的十分有限、战胜生活困难和人生挫折的能力低下等均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和教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再次,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这里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指能满足一个人实际工作需要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基础与学科专业能力。按现行《教师法》要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应具有中师、大专和本科学历,这是对教师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基础要求。事实上,在当今社会,一个教师仅凭在校期间的所学是难于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的,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最后,具有起码的教学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形成于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知识基础,具体表现为能够按照教育学原则、教学基本方法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去设计和实施教学、能够做到规范书写三笔字、熟练表达普通话、快速准确查阅专业工具书、能按常规组织课堂教学、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方面。
以上几方面的素质是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仅具备上述几方面的基本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几种特殊的素质,教师特殊素质具体表现为:
第一,具有赤诚的爱生之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使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尊崇教师,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你是真正深爱和关心他的,这种关爱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和帮助上,具体体现在你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之中。
第二,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一个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一个好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将会伴随着他的一生。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堪为人师的言谈举止,职业要求的紧箍咒时时处处都套在教师的身上,教师只能是循规蹈矩,在思想上、政治上只能而且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言行上充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忠实宣传者与积极塑造者,决不能随心所欲,决不允许出现任何"走火入魔"的非法言行。
第三,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一个满腹经纶的老师并不一定能教出众多优秀的学生,因为一个教师的能耐大小是通过他所教的学生反映出来的。因此,如何把自己的能耐变成学生的能耐,甚至使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需要他在具有相对渊博学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总结和运用熟练的教学技巧。精湛的教学技艺形成于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学科教学论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得力于认真学习借鉴他人教学经验以及自身反复多次的教学实践和分析总结。对于一个优秀教师而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他应因人、因时、因内容的不同而确定。实践证明,没有教学特色的教师绝不是一位优秀教师。
第四,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具体包括较强的表达能力(能说会写,能清楚、简洁地讲授知识、解答疑难、辅导学生)、管理能力(具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达到理想管理效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以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设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
第五,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实践证明,缺乏教育研究的教学是没有出路的教学。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如何调整与优化传统的教学行为,怎样相对科学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和认真研究。从目前情况看,不少教师对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尚缺乏基本的教研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学习教研理论,掌握教研方法,参与教研实践,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以教研促进教学质量的大范围提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了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特殊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形成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如愿以偿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具备这些素质、真正成长为一名好老师呢?
每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好老师的成长历程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勤于学习。多信息、高频率、快节奏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因此,勤于学习是保证我们能够与时俱进的需要;面对报刊、媒体、通讯、网络等众多信息传播途径,面对日益见多识广、探究猎奇心理极强且又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学生,勤于学习是使我们能够堪为人师的需要。从某种角度上讲,当今的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生活的第一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时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学什么?学哲学、学教育法规、学教育理论、学教学方法、学最新发展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学教学基本功。怎样学?向书本学习,向内行学习,向社会学习。只要勤于学习,我们就永远不会落伍,我们就会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居高临下,挥洒自如。
二是善于思考。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面对每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每讲解一堂课、设计一节练习、解决一个问题、组织一次活动,他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求做到无懈可击。像这样凡事周密思考就能避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真正做到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三是长于总结。一个好老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回头看的过程,每当结束一堂课,完成一次活动,经历一次考试之后,他们都会对整个利弊得失进行一个全面认真的反思总结,借此帮助自己不断扬长避短,不断成长进步。经验证明,养成教学反思、书面总结的良好习惯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是敢于创新。一个好老师必然是一个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老师,而这种风格就是敢于创新的具体体现。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地学习他人长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君子修身发展之道,毫无疑问,虚心学习他人长处是加快自身成长的重要捷径,但仅仅局限于始终跟在别人后面跑、满足于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的简单效仿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校情、班情、学情和自身实际来综合确立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和办法。这就是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创新中形成自身的鲜明个性特色;二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要随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在引导学生、设计教学等方面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避免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确保与时俱进,不断前行。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国民基础教育,历来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资源的基础环节。初等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当中的重中之中的环节,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素质, 影响着我国人才资源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素质教育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心素质、技能方面的素质构成的综合素质作为现代人的重要素质。通过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形成较好的基础素质,是教师的职责,亦是国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积极实施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面貌,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仍暴露出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知还不深入
部分人以为素质教育是实施趣味化与课外活动化的教育,只要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了课外活动,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就可以实现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提到素质教育就理解成开展兴趣活动小组活动。
(二)注重知识方面的传教,轻视了能力方面的培养
当前,很多学校还总是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绩效情况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在课堂上,充满机械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在课外的时间,经常给学生补习功课,给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轻视了学生能力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盛行的现象是个相当突出的严峻问题。
(三)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轻视非考试科目的学习
不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不容易落到实处,经常被所谓的主科挤占,要么就是流于形式。不能确保非考试科目按照有关课程设置规定进行开设,这样,就不能够很好地实施与推行素质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受教育者,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的关键,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一起共同推进。
(一)社会
教育发展的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优势有着内在的联系,“教育同社会的整体性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同社会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内在联系的关系。因为,人们习惯将素质教育的推行当作是教育机构的事情,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需要教育部门之外的有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仅仅有教育机构来推行素质教育是远远不行的,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二)学校
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战阵地。唯有紧密地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为中心,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转变以往落后的课堂教学手段和途径,方可以提升素质教育的成效。老师与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老师的综合素质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每一个举动,不但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工作成效,还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影响,比起单纯的知识教育,对学生的人生更有深远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唯有积极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方可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环节中,开创推进素质教育新局面。
素质教育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皆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设计,在知识教育环节中把握知识的规律性,依据相异学科教材的特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陶冶情感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家庭
学生家长应该树立“家庭素质教育”的理念,“承担起一份教育的家庭责任,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道路、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教育,重视对学生实施以培养学生劳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让青少年在艰苦环境中经受挫折磨练的教育等。学生父母不但应对学校推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计划、手段给予大力支持与积极主动地配合,还应该同老师多沟通、共同商讨对策,形成家庭与学校同心协力一齐抓,共同管理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学生父母对学生应该进行综合性评价,不要只关注孩子成绩,而是应该综合评价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围绕人的终身怎么样做人,怎么样搞好国民基础教育来着手进行。在小学阶段,推行以全面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应该有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效调动多种积极要素,为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作出积极性贡献,使素质教育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与物质保障,只有这样,素质教育工作,方可以在小学全面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柳梅.素质教育在日本[J].吉林教育,2007,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