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9: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险管理技术风险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
风险理论把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其后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有损失或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如股票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投机风险因有利可图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们为求得利益而甘冒风险。
1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创新主体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术创新系统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创新活动最终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创新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二是创新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无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资金;三是技术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即由技术创新系统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变动,如经济、社会、技术、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变动,研究开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均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而所谓的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非常变动或人类行为的错误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如地震、火灾等。
3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管理,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4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例如,电视机、电子表在美国公司经历失败之后,却在日本企业手中经过完善和市场开拓,最终获得了成功。事实上,影响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有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在改变某些可控因素之后,能够改变原来失败的结果。
5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风险。虽然技术创新风险不可能完全灭除,但总的来说,技术创新管理比较完善的创新主体,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某些风险因素,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对就会高一些。因此,要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在完善技术创新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杜拉克说过:许许多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有‘冒险癖’。……,他们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确定有什么风险并把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系统地分析创新机会的来源,然后准确地找出机会在哪里并加以利用,他们不是专注风险,而是专注机会。”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在技术创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因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其中每个阶段都包含有分析、评价、决策和实施等符合逻辑的理。创新设想调研开发中试生产市场销售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3〕表明,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或者说不同特征的风险,如技术、市场、管理、决策等风险,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其发生变化的规律存在显著的差别。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创新设想调研评估研究开发中间试验批量生产市场销售创新主体需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事前、事中分析。一方面可以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使风险处于受监测状态,防范风险,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如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对创新设想进行评估,切实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开发新产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使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目标。事实上,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不同的企业,他们所面临的创新风险有着明显的区别。创新综合能力强的企业,相对而言创新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一些技术创新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1,2〕。有的研究认为〔4〕:新产品失败率25年来保持稳定的原因,是对新产品管理能力的长期改进,要保持这种稳定,可能意味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此,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理性的分析,始终致力于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和风险管理,是防范和控制创新风险的基本措施。
3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减
美国布兹·阿伦和哈米尔顿咨询公司根据51家公司的经验,归纳出新产品设想衰退曲线〔5〕。从新产品的设想到产业化成功,平均每40项新产品设想约有14项能通过筛选进入经营效益分析;符合有利可图的条件,得以进入实体开发设计的只有12项;经试制试验成功的只有2项;最后能通过试销和上市而进入市场的只有1项。事实上,在衰减过程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被逐步排除,或者说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随着过程的进展而逐步减少。衰减比率会因产品不同、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别。而越保守的公司,其衰减率越高。但衰减曲线的形状具有典型性。
这一衰减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获取经验的过程。在创新设想阶段,重点是要明确技术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在调研评估阶段,重点研究顾客是否存在这种需求,企业有无能力利用这一环境机会;在取得进展后,要尽量明确在可靠程度方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但即使到研究开发的后期,甚至产品投放市场后,不确定因素还会存在,还是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新的风险。
一些资料表明,有些创新活动,对创新项目估计不足,有时甚至不存在技术可行性或市场接受能力;对研究开发费用、设备调整费用和批量生产费用估计不足,特别是常常低估后者,致使投资超过预算,甚至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而承受过大的风险。因此,在考虑创新项目的评价时,不仅要进行事前研究,而且还要进行事中研究,对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价,即由一次性评估转变为多阶段的评估,有一次性决策转变为多阶段决策。
4技术创新的风险随创新过程的推进而具有积累性
国外的研究表明,应用研究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开发研究阶段成功的可能性为25—50%,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为50—70%,三个阶段的投资大体为1∶10∶100。上海对7个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其投资的比例为1∶103∶1055。1980年美国全国工业会议的调查结果,新产品开发各阶段的费用和时间的占用比例如表1所示〔5〕。显然产品样品开发和商品化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两个阶段。表2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和费用分布概念开发样品开发试销商品化合计时间(%)14402323100费用(%)10301644100(注:根据〔5〕整理。)
为准确描述风险的大小,我们设I为创新项目的投资费用,P为该创新项目失败的概率,V为风险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I×P(1)技术创新项目从概念开发到市场实现要经历的阶段设为n个,则各阶段的风险Vi与该阶段的累积投资额I0i和失败概率Pi之间的关系为:Vi=I0i×Pii=1,2,…,n.(2)其中I0i=∑Ii,Ii为各阶段的投资额。显然,由于投资具有积累性,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尽管概念开发、方案分析阶段的淘汰率最高,但是由于该阶段投资费用和投资累积量较低,由(2)表示的风险Vi还是比较小的;而在样品开发和商品化阶段的投资比较高,累积投资量逐步扩大,其失败率虽然不像概念开发、方案分析阶段那么高,但由(2)式计算的风险V是很大的。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在创新过程的初始阶段淘汰率不高,不尽早放弃那些没有成功希望的设想方案,就会使一些不可能取得技术成功或市场成功的开发项目进入创新的后期阶段,将使风险沉淀和积累下来,最终导致风险的增加或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企业的经营危机。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①进行多阶段评价;②谋划多种可行备选方案;③将风险的控制点尽可能设置在创新过程的初期阶段,尽早释放可能存在的风险;④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费用。
5充分利用信息是防范或降低技术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
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制定风险决策时,情报的数量和质量致关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才能作出正确的、有把握的决策,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不仅在技术开发阶段,在样品研制、商品化和进入市场等阶段,获取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应的对策是:
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2加强市场研究。必须进行细致的市场研究,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理解,使R&D瞄准和满足这些需求。这在产品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企业不作细致的市场调研,仅作肤浅的分析,就盲目上马,往往一事无成。
3重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些企业希望高新技术成果能够立刻实现规模生产、创收见效,未待技术完善,未进行小试和中试,就筹措巨资,投资上马。正是由于这种边完善技术、边建立生产线的侥幸心理,导致创新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甚至项目失败的结局。因此识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防范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4加强信息沟通。创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改进新产品。
5加强市场营销。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许多新产品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完善服务,听取用户的建议,完善新产品,是一些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1张华胜,官建成,高柏杨·北京地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障碍因素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
2胡树华,张浩,袁明鹏·91家企业新产品成败的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2)
3吴涛·技术创新风险的分类研究及矩阵分析方法·科研管理·19993
4MBA核心课程编译组·新产品开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8
【关键词】地铁施工;监测技术;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对于地铁施工来说,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且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地铁施工期间有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在发生风险后,就会直接延长地铁的施工工期,这样也就对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产生出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深刻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落实好地铁工程施工的核心,这样才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监测技术,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1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由于地铁的施工环境特殊,施工技术复杂,投资金额较大,而且施工周期长,在施工期间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地铁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经常造成安全事故。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地铁施工进行监测,从而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在地铁施工中,有着处理和优化安全风险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在地铁施工前,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对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在控制安全风险之后,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地铁施工中的监测与安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利益。
2地铁施工监测技术
2.1静力水准监测对于静力水准监测来说,已经成为了地铁测量技术中的之一,具有精度高与远距离测量等优势。且就现阶段来说,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地铁施工与后期运行上。2.2GPS测量对于GPS测量工作来说,有着便捷与精准的优势,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限制,这样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通过GPS测量可以对地铁施工过程中进行精确监测,一定的监测周期之后,则会进行复测,显然这有效的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而且该监测技术没有受通视条件的约束,打破传统测量的限制,监测范围大,效率高,而且方便操作,有着很多技术优势,因此GPS测量技术在地铁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另外,该项监测技术一般适用在首级监测管理系统中。2.3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现阶段中大量智能实时监测系统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地铁项目施工监测中,主要是通过全站仪的高度智能化,对地铁施工进行监测,利用光机电技术进行监测,可以进行远程施工控制,有效的对地铁施工进行监测,并且将监测数据传输,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智能实时监测系统让监测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如测量机器人系统等,这较以往传统的监测有着质一般的飞跃,从而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果。
3对地铁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造成影响的因素
对于其他项目工程来说,安全管理风险的因素一般有评价、估计和监测等,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类型与其相差不多,但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安全风险类型。3.1自然上的风险对于自然界变化来说,常常是出人意料的。所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直接影响着地铁的正常施工。一般来说,主要有环境、地理、气象等自然灾害,所以对于这一类风险来说,一旦出现就无法补救。3.2技术上的风险通常来说,如果在地铁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团队没有较为专业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则会造成施工项目在竣工时,无法达到工程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技术风险。项目施工的的工程设计水平、设备的性能、项目方案等都是技术风险中的因素。3.3经济上的风险由于受到了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地铁施工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原材料价格上调等现象,或是出现税收提高等。也正是在这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地铁工程项目建设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发生。所以在实际中常常将这种风险定义为经济上的风险。3.4管理上的风险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才可以使得地铁工程有序的开展,如果管理职能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地铁工程项目出现了管理上的风险。
4地铁施工监测技术上存在的缺陷
现阶段,我国地铁施工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然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施工监测覆盖的范围小,在采集数据方面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还有一些操作需要人员来完成。同时,监测系统的风险评估不够完善,评估系统和信息采集、决策等不能有效的结合,每个环节几乎是独立进行的。地铁施工监测标准也不够完善,和实际的施工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比如像某地铁施工中,技术人员在进行监测过程中,发现部分区域的沉降量已然超过标准3倍,但并没有发生事故,而部分低于标准的区域却是出现了安全事故。还有一些技术人员在监测的时候,对于监测主体区分的不够明确,对于一些多方面存在差异项目的监测,也是利用一样的监测技术,使得监测结果不够可靠,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5控制好地铁施工风险的措施
5.1做好风险排查工作要想处理好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则应该从源头做起,防止安全风险的发生。因此,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对地下管线等线路埋设进行仔细调查,同时还需要调查清楚地铁附近的地质情况以及建筑设施情况。及时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实现高效的协调合作,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将一些可能存在风险排除,将风险规避。另外,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完善解决方案,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5.2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就现阶段的地铁施工来说,施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偏低,这已经成为地铁施工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或者自身的疏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铁施工事故不断发生。因此,为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定期对施工人员组织安全风险知识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才可以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要求来施工,这也就有效避免了地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地铁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5.3做好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对于地铁的施工,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应该充分利用监测设备,并且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明确监测设备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地铁施工现场设置出科学合理的监测点,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一旦出现沉降或者移位等现象,就可以立即报警,使得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处理好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得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在地铁施工阶段,可以对风险进行级别划分,对于部分风险较大的施工项目,必须要实时监测。同时施工团队要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将监测数据上传,对其进行分析处理。5.4加大监测技术投入的力度相关技术人员应该要重视监测技术的研究,加大技术投入的力度,完善监测技术的管理标准,不断研究创新我国的监测技术,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争取早日将监测技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以便提高地铁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项目的施工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地铁项目的建设工作,必须要重视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和安全风险管理。只有将地铁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做好,认真对待地铁施工中的每一项环节,尽早找出施工中的风险,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可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提高地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一条健康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徐华春,王文明,闵顺江,汪华刚.高速公路路桥施工风险控制体系研究[J].建设科技,2015(08):91~92.
[2]崔巍,蔡盼.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8(16):130~131.
关键词:外包 信息技术 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16-01
当前,大多的企业战略都会选择信息化建设,其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银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业务运作形式是必然的趋势所定。所以,研究银行信息技术的外包风险是具有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意义。
1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的定义
银行信息技术外包(以下简称为TT外包)是指银行与IT服务商签订合作协议, 一般情况下,银行的IT工作人员与资产是由IT服务商进行管理,且IT服务商要提供给银行部分/全部的IT功能。IT外包是银行获取竞争优势的非常重要且必段的手段,其优势表现在:IT外包的实行可让银行最大限度的运用IT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专业技能、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来取得业务、成本、专业的优势。
2 分析国内银行IT外包存在的风险
2.1 没有将IT外包风险确实并入系统风险管理的领域
现在,国内大部分银行的系统风险管理水平还非常初浅,有明显的漏洞存在,缺失风险管理文化与理念。粗放式经营思想普遍存在:重视营销却轻视管理;重视外部却轻视内部;重视数量却轻视质量。全行风险管理战略未细化,全体股东风险偏好不清楚。具体的风险系统管理方面,IT外包风险还未被纳入银行系统风险管理的领域,而是过度夸大了信用风险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的地位。对银行方面信用风险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忽视的IT的外包风险,甚至忽视了IT外包风险的潜在威胁,只是一味的去强调信用风险的重要及必要性。就在这样各部门只是局部重视IT外包风险的管理和预防时,是没有办法将风险管理归入至总体的框架中,由此在未来则可能会在IT外包风险后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而重视的是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会让银行在市场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2.2 IT外包风险组织架构的不完善
从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来说,未有创建首席信息官(CIO)的管理体制(由董事会领导),无法真实的建立起由CIO负责的全行IT外包风险的一体化管理的机制,只是将信用风险、IT外包风险(包含IT外包风险在内)、市场风险全部归入至首席风险官(CRO)来独立管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IT的外包风险会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会把三种风险混合至一起发生渗透与串联。正因如此,如果风险一旦发生起来,没有相对稳定的专业风险管理专家队伍系统分析和管理风险,长此以往将可能导致各种风险分散管理的事态。
从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角度出发是暂时没有办法对IT外包项目经验以及风险经理机制进行系统的建立和推行的改革。风险经理指的是系统风险管理各项政策的终点站,是全行风险、建设内控体制的组成部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沟通、交流、合作,让IT外包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的配置比最终实现合理。
2.3 不能很好地对 IT外包进行全流程控制
IT外包包括:项目选择、服务启动、合作商的选择、合同的签订、合同的执行情况和验收、服务等系统的过程。就目前而言,在我们国家,大部分银行都按照上述这些流程来进行IT外包的,可是,都无法很好地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全流程的控制。如果把前期过程看得非常重要,那么到了后期就容易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3 银行IT外包的风险及管理策略
3.1 要建立系统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
通过各优秀的风险计量模型与测量系统高效计量、控制、监测、识别来推进全面的风险管理,并且科学、合理的处理加快、发展全面的风险管理关系,把需要发展的道路变更成以内涵为主的方式,在规范中发展,做好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统筹,实现这四者长时间的统一协调发展。经营管理一定要把风险管理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执行,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风险管理文化有机结合,将经营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最佳契入点。
3.2 确立系统的IT外包组织架构
(1)尽快确立首席信息官(CIO)和首席风险官(CRO)一起承担IT外包风险的运营管理模式。银行经营管理特点就是以风险代价为基础的经营和管理,基于IT外包的专业特性,首席信息官(CIO)和首席风险官(CRO)必须一起承担IT外包风险的一体化管理。(2)对于IT外包风险管理的各部门而言,各部门不可缺少的要分别设置一位IT外包风险经理。所以的风险经理统一向首席信息官汇报情况,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3.3 建立全面的应急处理预案
(1)建立IT外包业务和全面的应急演练方案;银行对外的社会形象、银行综合竞争等与银行的IT是紧密相连的。尤其重要的是银行应用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和更重要的IT外包项目的连续安全运行。由此可见,建立IT外包业务和系统的应急演练方案对银行来说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定期、定时、定量的进行相应演练,模拟IT外包业务和系统突发故障的真实环境,通过发现问题来调整拟定的演练方案,只有经过了一定的实操训练,在真实突发的情况下才能让紧急预案的方案发挥有效作用。
(2)准备方案:建立TT外包后人员;银行IT业务的重点不单在有良好的运行管理制度和系统的应急预案,最重要的是在于技术人员AB角保障。原因在于现在虽然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但仍无法找到了一个完全全能型的技术人员,所以,IT外包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还机体在某他子项目负责人以及备用人员的预备方面,这样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第一负责人无法确保在现场的情况下,可由第二负责人来进行现场的处理工作,并且确保第一负责人可以给予远程的技术指导,否则,所有的控制与计划都会成为海市蜃楼。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如西方国家,IT外包发展比较迟,银行IT应用水平并不高,IT外包市场仍然没有发展成熟,因此这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所以,正确的系统分析和考察有关的复杂因素可以使 IT外包决策正确,并高效防范并进一步消除各类风险,服务于银行的战略目标,是我国学术界和银行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 金融电子化 计算机技术 监督系统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经营与消费观念使得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金融电子化利用了新一代的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将金融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如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存储、检索、传送等)融入到金融信息管理系统中去,以为向企业、社会和人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信息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是通过金融电子化而发生作用的。可以得出,金融电子化可视为一个人际交互系统,把资金、技术、管理与安全集成为一个整体,而其中的核心技术就是金融计算机系统。
当前,个人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普及到金融业务等领域,为此,金融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依靠金融电子化技术为基础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并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及其市场特性方向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成为预测、处理和加大金融风险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对加快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国内外相关的各金融企业机构大都建立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计算机管理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金融风险管理
自进人二十一世纪之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全球化。所以,金融风险管理的地位也将日益突出。金融风险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对未来收益存在波动性或不确定性的一些因素,如:债务人可能违约,债务人财政情况,利率和汇率的浮动等等,使金融主体存在损失或盈利的可能性及不确定性。因此,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企业机构的收益直接受金融风险的影响,甚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也与金融风险密切相关。在金融市场中,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如何对上述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组织两者的收益平衡,就是金融风险管理所要进行的工作。
所谓的金融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识别、度量与控制金融风险的三方面内容。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采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发设计,既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和处理数据,也可以定性或定量评估分析金融风险及资产,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全面统一的风险监督系统,它将数据处理作为基础,把模型库、方法库、数据库及管理决策系统构成为一个整体。它对风险特性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优化资产,以对金融业务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为金融资产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二)银行业方面
在国民经济中,银行业是信息技术,即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最高、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对各类银行,其实施战略决策的核心就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银行信息系统。大量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业务的开展与决策等均是依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所建立起的银行信息系统。
1.预防决策风险。各行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金融电子化的体系均有所不同,所以,无法对所有的金融信息进行汇总处理,进而可能导致信息浪费的发生。我国最高银行对各银行也不能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比如信用卡的发放,其中均存在信用危险问题,如何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定性、定量的评价一个人,并是否对其发放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如果选择发送,该发放多少信用额度等,均需通过风险管理系统以分析,同时得出准确的信用等级及将来银行的收益率情况。因此,对于预防信用风险,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2.预防运行风险。当前,针对各银行大量存在的运行风险,建立了以银联为主、覆盖其整个业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有效预防其存在的危险,并可通过该系统实现客户取款、存款、转账、汇款及查询功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会因人为操作、系统和黑客入侵等问题而导致瘫痪,因此,计算机技术必须得确保该金融系统的安全。
(三)金融环境的监测方面
金融环境变化万千,时时刻刻都需要监测。着力开发建设计算机网络金融系统及监控软件,既可以加快金融网络信息化的步伐,提高现代化程度,还可以有效预防金融风险,防止潜在金融危机的发生。当前,国内采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开发的动态数据库系统,涵盖了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相关的所有数据,为实现实时监控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了解国内外的经济状况,对未来潜在的金融风险或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做出准确有效地判断,并做出对应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计算机审计方面
手工审计既存在费力费时的问题,也存在可靠度、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采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可以快捷有效地完成对账表的审核。一般情况下,审计账表通过计算机审计软件存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其固有的审计功能,如试算平衡功能,它可以很快完成余额表、电子数据的凭证表以及纸质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二是利用SQL语言中的查询功能进行单个的核对。
计算机审计软件采取设定目标分析,可快速检测出潜在的疑点,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需审计的目标,将审计结果与已有审计证据进行对比,可找到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完善,可降低甚至避免发生金融风险。
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金融电子监管系统的建设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计算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电子监管系统上。因此,降低金融风险最有效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金融电子监管系统。参照央行的电子监管系统,建立对应的金融电子监管系统,可有效防范、防止,甚至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金融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
金融信息化的基础即计算机信息技术,所以,应着力金融软件的建设与开发。央行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制度,与此同时也规定各银行,必须根据央行监管系统的软件接口来设定监管系统,以便监督、管理、共享金融数据和信息,从而可进一步有效地防范、防止,甚至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
科技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团队。一方面,提高待遇,提供一个好地环境,吸收相关的技术人才来监督部门进行培训,担当起其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出一定的考核制度,给大家一定的动力和压力,使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金融电子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为大家更为快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四、结语
当前,要全面有效地预防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危机,就应大力倡导使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全面系统地分析未来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金融风险,为金融企业机构等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污染场地是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危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空间区域。就污染场地环境而言,范围更广,包括场地内部环境及周边可能影响到的环境,涉及场地内部的土壤和地下水、车间墙体和设备、各种废弃物,场地周边的土壤、地表水、空气、生物体及居民住地等。
1.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根据场地特征和暴露情景,参考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初筛矩阵,初步提出基于控制污染源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和切断暴露途径的阻隔技术;采用定性矩阵法、专家评估法或类比法等方法,评估预修复目标的可达性。如果修复目标不可达,则应调整修复目标,如提高土壤修复限值,缩小修复范围,增加投资,延长工期,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
1.1、定性矩阵法
采用定性矩阵法评估修复技术,判断预修复目标是否可达,应按照以下五个步骤依次进行。
(1)列出污染场地特征信息
污染场地特征信息包括场地位置、场地面积、场地地形和周边生态环境、地表覆盖情况、场地所有者和场地边界、场地周边交通状况、服务设施位置、历史和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临近地块的特征、场地距饮用水取水口的距离、场地距地表水体敏感目标的距离、与场地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和排污申报资料等。
(2)列出土壤和地下水特征信息
土壤特征信息包括土壤类型、PH值、粘土矿物含量、有机质含量、粒径分布、土层深度、容重、土壤异质性等,地下水特征信息包括含水层深度、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力梯度等。这两种特征影响污染物在场地中的迁移转化。
(3)列出关注污染物特征信息
关注污染物信息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存在形态及在土壤胶体、孔隙水、气相中的分布、理化性质(可溶性、密度、毒性、蒸汽压、粘性、在气/水界面的分散力、分配系数、自然降解率)等,以及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信息。
(4)确定初始筛选条件
初始筛选条件主要包括修复技术是否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关注污染物、修复效果的好坏、修复技术是否成熟、成本/效益是否合理、能否和其它修复技术集成、修复技术是否容易获得、修复时间是否允许、修复过程是否对环境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是否需要第三方监测、是否符合各利益攸关方的要求、是否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5)筛选备选技术
依据初筛条
件,对修复技术进行定性筛选,满足所有筛选条件的修复技术定为备选技术。对于多污染物复合污染场地,则对每一种污染物以同样的方式筛选备选修复技术。
1.2、类比法
通过比较两个场地之间的区域环境特征、自身环境特征、污染特征和修复目标的相似性,将已经实施修复的场地中应用的修复技术应用到待修复的场地。区域环境特征包括气象水文条件、地质地貌状况、生态环境特点、敏感受体分布等方面。
1.3、专家评估法
根据专家的丰富经验,结合场地所在地的区域环境特征和场地自身的环境特征、污染特征、修复目标等相关信息选择修复技术。
2.污染场地风险控制技术
2.1、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来分离、固定或削减介质中的污染物,达到清洁土壤和降低污染物危害环境与健康风险,或通过改变污染物在介质中的化学形态而降低其毒性的技术手段。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客土、换土、去表土、深耕翻土、淋洗、电动淋洗、热解、玻璃化技术等。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低毒、难溶态并被固定在所形成的矿物晶格中,使污染物与周围环境隔离,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常用的添加剂有无机改良剂和有机改良剂。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动物、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将污染物吸收、富集、转化,改变污染物的毒性,进而恢复土壤系统正常生态功能的过程,是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2.2、工程控制技术
工程控制是人为建设的封存阻隔系统,用于控制污染物向下迁移,表层渗滤和降雨入渗作用下的污染物迁移以及污染物在地下的自然渗滤和迁移,即利用工程措施将污染物封存在原地,限制其迁移,切断暴露途径,以降低污染风险和保护受体安全的阻隔技术。工程控制的施工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工程建设周期短,对不同类型的污染都具有较好的风险控制效果,近年来在污染场地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工程措施有水平阻隔和垂直阻隔如泥浆墙、灌浆墙、板桩墙等。
2.3、自然衰减技术
自然衰减法是利用污染场地天然存在的自然衰减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减小,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达到污染修复目标的场地修复方法。自然衰减作用包括对流、弥散、稀释、吸附、沉淀、挥发、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作用,其中对流、弥散等前6种作用将污染浓度降低,或是从一种相转移到另一种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相,污染物仍然存在,属非破坏性作用;纯化学的转化一般很少见,过程也很缓慢,更常见的是有微生物参与的生物降解作用,这种作用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属破坏性作用,可真正的去除污染物。污染物的自然衰减存在于所有污染场地,但是自然衰减强度不尽相同,取决于污染物性质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自然衰减法进行修复的污染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如地下储油罐泄漏的汽油,其它燃油、石油管道破裂泄漏的石油烃,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氯溶剂等。随后处理的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如复杂混合污染物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后的废水渗滤液以及军事基地的炸药TNT、林业上使用的木料防腐剂、农业上使用的杀虫剂等。
2.4、制度控制技术
当污染场地刚被发现,或者由于受到经费和技术的限制,某些污染场地修复后仍有污染物遗留在场地上,无法达到任意使用和暴露的标准时,就需要制度控制来减少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风险,保护修复的完整性。制度控制是一种非工程的措施,即运用行政和法律法规等管理措施控制污染场地,减少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风险。制度控制在场地修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限制公众对土地或资源的使用,引导公众在场地上的行为,减少和控制污染场地的发生与风险。然而制度控制技术要求完善的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以及污染场地跟踪管理系统。制度控制的成功实施需要多部门之间、多群体之间甚至跨领域之间的通力合作,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和协调,涵盖制度控制的计划、实施、维护和执行的整个流程。
结束语
现今,污染长丝的修复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绿色、环保、生态”的提出,人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发环保、高效的污染场地风险控制技术。同时,还必须要不断的加强污染场地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和控制对场地污染的发生。针对于修复和控制管理污染场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场地修复技术和控制管理的体系,建立健全污染场地风险控制相关的标准。目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控制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必须加强与污染场地风险控制技术相关的学科建设,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注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污染场地风险控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吉敏.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综述[J].上海环境科学,2014,03:132-135.
[2]姜林,钟茂生,张丽娜,张俊丽,贾晓洋,韩丹,张丹,夏天翔,姚珏君.基于风险的中国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08:1-10.
[关键词]新创技术企业
成长期
技术风险管理
防范策略
众所周知,技术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智力、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的活动。本文基于新老工业区基地企业自主创新的调研项目,选择了国家级开发区――株洲高新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中不同行业中较有影响力的成长中的31家新创技术型企业,以企业的核心创始人作为对象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发现技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在于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技术风险又成为新创技术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有效地规避技术风险是新创技术型企业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技术型企业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被访创业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技术风险及其对策研究的提出与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新创技术型企业成长期特征及技术风险分析
弗拉姆豪茨和兰伊尔在《企业成长之痛――创业型公司如何走向成熟》中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七个阶段,包括新创期、成长期、规范期、成熟期、多元化期、调整期、衰退或再创业期。本文关注的重点在成长期。根据SLIVER提出的五大新创企业风险进行分析,新创期、成长期的企业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规范期、成熟期风险表现为生产、市场和财务风险。新创技术型企业,主要是指依靠科技成果建立起新的科技型企业。新创技术型企业成长期中的一些共性特征:规模小、更新快、能够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活动。在这个阶段企业经过多次的产品改良后已经能够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企业在市场上已经站稳了脚跟,积累了在大企业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经验,善于开发大企业不能顾及的技术领域。在调研中发现,对成长期新创技术型企业的风险更多地表现为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风险。
技术战略管理风险。一是技术失败风险。它是由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对技术创新市场预测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在所调研的31家企业中就有2家由以上原因造成技术失败,给企业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二是市场开发风险。新创企业拥有较少的市场知名度,其营销者往往也就是创业者,并非营销专才,初期也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协助。因此,一些通行的营销法则和营销方案可能对于新创企业的适用性较弱,使得新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有被消费者拒绝或被竞争产品攻击的风险。三是“创新价值”目标短期性风险。新创企业往往没有市场基础,也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其长线经营,这需要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开市场,获得客户认同,摆脱企业生存困境,从而也就使得其对市场份额的追求变得最为紧迫。新创技术企业往往容易忽略技术的继续升级和研发活动的持续进行,而产生产品周期性风险。四是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初创企业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创业团队技术人员同时又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不及时申请专利,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和有力的保护措施,造成研发成果被人剽窃,企业所有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的风险。五是技术开发队伍管理风险。当今的企业人才流动性很大,合理及适度的人员流入与流出,不仅可以使企业不断吐故纳新,保持创新精神,而且对企业内的人员也有激励约束作用。但是如果新创成长期的企业技术人员流失,不仅使企业伤筋动骨,而且可能泄露企业机密,同时壮大了流入企业的竞争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技术投资风险。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由于扩大企业规模和维持营销的正常运转,资金需求大量增加,投资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体现在:一是投资决策风险。新创企业处于成长期阶段,企业战略布局受“做大、做强、做优”驱动,一般采取扩张型投资战略,表现为巩固现有市场地位,进行横向扩张,实现规模扩张,或者纵向扩张,实现企业价值链延长,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过程不规范、投资项目管理水平低、企业经营不善等方面。二是投资资金风险。“现金为王”是在现代企业家中流传甚广的格言警句,然而在现实中因此翻船的企业却不在少数。所调查的企业就有一家由于对市场缺乏理性把持,过热投资造成自身骑虎难下的局面,最终不得不转卖产业。
新创技术型企业成长期技术风险防范策略
技术是一项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技术风险应对也是一项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新创技术型企业,采用适宜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技术系统的活力,尽可能降低技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战略风险防范。一是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工程方法。新创企业首先应着眼于外部市场,而不是完全被自身内部所掌握的知识所驱动,也不应囿于当前的产品和服务。要根据企业技术能力的强弱和综合实力的高低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合理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减少技术开发与技术选择的盲目性。同时,企业技术创新应注重前期市场调研,从顾客认为重要性程度较高的产品特性人手进行设计,在关注消费者主要需求的同时,研究顾客的相关需求,彻底了解自己的产品,善于发现自己产品的缺陷,采取符种可能的措施克服这些弱点。二是组建技术研发联盟或采用模仿创新战略。可以采用模仿创新战略,借鉴其它企业获得成功的经验、成功的模式,总结成功的经验,摸索探讨出适合自己的战略模式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或者可以组建技术研发联合体,新创技术型企业可以从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及大学之间的联合模式、项目合作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公司合作模式等多种合作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联合合作战略,从而为公司降低技术投入和化解技术风险。三是新创企业市场开发要以机会为导向,注重创新,精准定位。新创企业的营销者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机会,积极地探索新方法来赢得客户,以创新性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外部资源。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机会,拓展产品和市场的边界,从广阔的行业市场中寻找最适合的消费者群体,创新市场需求,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去认识产品,创新产品价值,寻求自身特色和优势。
技术管理风险的防范。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初创技术型创业企业普遍忽略知识产权管理。众所周知,科技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尤为不易。如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研发成果极易被人剽窃,企业所有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这时初创技术型创业企业应在进行一项技术研发前,企业应该调查相关已有的专利成果,或者绕过他人的专利,避免侵权行为。同时还要加强本企业对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外泄等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来对企业“搭便车”行为进行规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以知识产权
关键词:公路勘察;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实践运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the west and constantly in remote areas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ppear constantly difficult construction, local environment complex situation, plus a few years this country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 policy, many foreign investment, private capital into traffic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market, our country road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so rapid development. Our enterprise how to catch this survey in a good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management, to reduce survey safety risk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refore, highway survey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highway survey; Safety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actice by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海西高速公路网莆永线永春至永定泉州段是海西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四横”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的中间段,与拟建的福泉厦漳高速公路复线相接,是联接珠江三角洲和闽台两大旅游区的便捷通道,也是泛珠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线路总体里程YK28+349.497~K100+601.546,全长72.252Km。其中桥40座占21.2%,隧道23座占57.2%,路基占21.6%,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4.5m,设计时速80Km/小时。我院承担了该段的勘察任务,主要有地质调查,钻探12km/392孔,物探28km。
二、安全管理风险识别
项目开始,我们就采用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事故分类法、历史信息法、统计数据法得出两级WBS,基本情况如下。
一级风险因子分4大类,主要为:来自外部作业队、来自内部、来自外部协作单位、不可预见风险。
1.行为风险指由于个人或组织的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如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内部经济风险特指缺少安全投入、安全物资不充足或者不合格造成的安全事故。
3.外部协作队伍经济风险特指由于队伍本身所需求的安全设备以及工序过程中设备数量缺少、不及时提供或者质量不合格等。
4.现场安全管理风险指内部的安全交底不完善,无针对性,安全教育、管理措施不到位;外部协作队伍未及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未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执行带来的风险。
5.爆破伤害是指物探等施工作业程序中使用民爆物品而出现的伤害风险。
三、安全风险分析
1.安全风险定性分析
根据院“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程序”,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风险定性阶段采用风险概率影响等级评价矩阵法(具体见表一),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风险概率采用很低(0.05),低(0.1),适度(0.2),高(0.4),很高(0.8);描述危害等级程度采用:非常高的、高的、适度的、低的、非常低的描述,对发生概率高、危害大的风险来源进行风险形势分析。
表一 风险定性阶段采用风险概率/影响等级评价矩阵法
(1)来自外部协作队伍
①员工个人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差、违章施工、违章作业、侥幸心理、疏忽等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②物体打击:高空作业时零散碎物下落伤害下方人员或者零散碎物放置不稳而导致伤害下方人员。此类事故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十分常见,约占事故总量的15%。
③机械伤害:由于施工作业中借助其他机械设备而发生的伤害,此类伤害在进行钢筋加工、土石方开挖中比较常见。
④爆破伤害:进行爆破作业施工中,违章作业、违章施工、违章指挥,未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执行是造成此类伤害的主要原因。
⑤行为风险:外部协作队伍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班组长不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不提供足够的安全用品,作业人员“三违”可能造成其他风险的发生,此类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量的40%。
(2)来自内部
经济风险、组织行为风险:由于业主资金严重不到位,使施工材料进场困难,在此种情况下,要求加大安全管理的成本比较有难度,安全防护材料、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及时到位,施工周期较长,一些安全防护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安全防护等。须引起足够重视。
(3)来自外部协作单位
①租赁设备: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机构设备老化,对现场施工情况不明确,租赁设备存在缺陷。
②车辆:便道路况不好,施工人员聚集,有可能有交叉作业产生,超速。
2.安全风险定量分析
安全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工程勘察特点,我们采取主观评分法。主观评分法是利用专家经验、现场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等隐形知识,直观判断项目每一个单元风险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为0~10之间的一个数值,其中0代表无风险,10代表风险最大,然后各个风险权重相加,再与风险评价基数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见表二。
表二采用主观法进行项目安全风险定量分析
(1)最大风险权重值计算
用表三的行数乘以单个风险列数,再乘以表中的最大风险权重,即得到最大风险权重值。表中最大风险权重为8,因此最大风险权重值:29×1×8=232
(2)项目整体安全风险水平计算
项目全部风险权重和除以最大风险权重值即海西高速公路勘察项目整体风险水平。项目的全部风险权重和为145,则该项目整体风险水平:145/232=0.625。
(3)项目整体评价基准设定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并参照相同规模、近似环境下的土建项目,设定项目整体评价基准为0.7。
(4)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该项目的整体安全风险水平为0.625,小于项目整体安全评价基准0.7,则该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可以接受,项目可以继续实施,但施工风险依旧较大,必须加强安全风险的控制。
通过一级风险权数同总权数的比,还可以得出一级风险所占的百分比。
①外部协作队伍占风险权重的百分比:98/145×100%=67.6%
②内部占风险权重的百分比:35/145×100%=24.1%
③外部协作单位占风险权重的百分比:8/145×100%=5.52%
④不可预见风险占风险权重的百分比:4/145×100%=2.76%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加强外部协作队伍的安全管理以及内部的安全管理对防止安全事故的繁盛起决定性作用。
三、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外部协作队伍的管理为本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这也是同目前整个施工企业的管理重点相吻合的。因此,必须加强外部协作队伍的安全管理,我们对此采用三种手段同时进行,综合治理。
1.加强合同管理
外部协作队伍属于劳务合作公司,属于独立行事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作为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公司体制,其本身就具有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与我项目部相配套。事实上,高速公路勘察在进行劳务合作时,审查体系不严格,许多外部协作队伍进场时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专职安全员,有的高速公路勘察采取边培训边作业,这样就存在了很大的风险,事故隐患频频出现,而高速公路建设勘察特点为地理条件复杂、跨度大、工期紧,为了赶进度,项目部往往会迁就劳务合作队伍,而外部协作队伍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与劳务合作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时,除了一些基本事项外,必须加入勘察施工安全管理合同。安全管理合同必须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确定后,一旦事故发生,按照相应承担责任规定,对应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民事赔偿责任。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一个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引申,各负其责。通过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合同,也就约束了劳务合作公司安全不作为的局面,使得外部协作队伍无法逃避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迫使他们强化安全管理,自觉的进行安全管理,自觉加大安全成本的投入。这样就进行了一个有效的循环模式,使外部协作队伍对非法用工、三违作业、自身安全生产投入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实施。因此,明确法人自身安全责任,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根本手段。
2.加强安全教育
依法对外部协作队伍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实施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手段,从员工个人安全意识上着手,提高有效的预防控制。进行及时的安全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层层落实也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中规定,外部协作队伍进场后,必须接受法定期限的三级安全教育,接受入场教育的人员必须在项目部备案。由于高速公路项目勘察的特殊性,外部协作队伍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因此,在合同管理上必须明确规定:如外部协作队伍进场人员不及时申报,项目部无法及时对该部分人员进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事故发生后,则所有的责任将由外部协作队伍承担。
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旁站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
在工程进行比较紧的情况下,有限的现场勘察施工管理人员无法照顾到各个作业施工面,加上高速公路项目跨线长,工期紧张,作业面大,作业点多,现场施工人员立体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可能将所有的施工人员都纳入管理视线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应发挥外部协作队伍的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外部协作队伍负责人、班组长(兼安全员)的安全管理效能,将其利益与安全挂钩。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项目所有的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外部协作队伍所有人员的安全职责,在现场施工作业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使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通过项目风险管理,勘察现场无重大伤害事故发生,自2009年进场以来,陆续完成了初勘、详勘和施工补充勘察。项目管理获得业主的好评,在年度安全生产评比中获得安全先进奖的奖励。达到了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长峰编著,现代项目风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第一,构建现代税收体系的要求。大数据技术是我国的基础资源,对税务部门分析数据、重大决策的确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税务部门需要合理使用该资源,来提升数据质量,发现潜在价值,加快税务风险管理的改革速度。第二,时展的必然需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得以增加,促使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智能化。在此基础上,税务风险管理系数加大,要求企业在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同时,掌握纳税人的相关数据。所以,强化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动经济、企业发展,我国开始对以往的财税体制进行改革。而营改增的相关细则,也为企业税负的降低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但是由于企业不够重视税务筹划工作,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企业缺乏对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视。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但能保证企业合法,还能规避和减少税费缴纳,这是降低企业税负的关键[1]。现阶段,部分企业领导不了解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无法缴纳税务,增加财务负担。第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是和税务风险防范相关的机制,并不是很完善,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细则,不利于规范税务筹划工作,增加管理风险。第三,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业务范围扩大,复杂程度提升。但是,我国并未针对税务筹划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得税务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税费缴纳不合理,严重时违反税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路径
为了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合理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完善管理体系,推进税务筹划工作,具体表现如下:
(一)增强人员风险意识
数据是动态的,而大数据则是信息技术、数据和思维结合的产物,要想有机结合这三者,除要借助先进的处理技术外,还要具备风险意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引入共享理念,便于有效整合相关信息。一旦出现税务风险,就要结合员工档案、税收系统,以此强化纳税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构建合适的税务风险治理平台,满足各部门信息共享的需求。结合大数据特点,明确纳税人的发票使用情况、税务登记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特点。
(二)完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税务风险管理的有章可循。其次,明确规定税务筹划、风险防范的执行准则,促使各项工作都朝着预期目标进行。最后,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风险防范结果,奖励防范措施执行效果好的员工,处罚执行力度低的员工,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对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税务工作数量庞大,分析和处理过程乏味,必须让员工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热情[2]。企业在制定工作机制时,需要为员工提供开放的环境,使其调整最佳状态投入工作。税务风险管理内容复杂,员工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提高专业知识掌握度和风险管理水平。
(四)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一方面,企业可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相关的经济活动,整理、归纳和税务相关的业务活动,实现合理筹划税务工作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大数据信息系统下监管税务筹划工作,发现可能引发税务风险的活动后,及时上报监管部门,并采用有效措施处理,规范税务风险管理流程,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技术风险;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3
1 研发技术管理风险及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电子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在电子研发研发过程中,严格控制技术风险成为了决定研发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由于电子产品的现实研发中,存在设计规划,市场调查以及项目实施力度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电子产品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在电子产品中造成研发事故,因此在电子研发研发技术中做好研发技术的风险评估对研发的顺利开展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针对研发技术风险开展对应的措施在当下研发研发中也是尤为重要的。
1.1 研发技术管理风险。当下我国的电子研发研发企业尚未对研发技术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研发技术管理风险内涵认知的不明确导致了研发企业无法针对管理风险设立方案,加之我国电子研发研发设计方案的设定仍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更是阻碍了我国电子研发的研发技术目标的进一步优化。在研发技术管理技术中,项目规划设计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研发技术管理风险。由于研发项目的构思不够深入,规划设计也会出现偏差,进而造成研发中重要的边界条件出现遗漏,影响到研发研发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1.2 研发技术管理风险特点。分析研发技术管理风险内容可知,其管理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多变性,复杂性和被动性等。从研发技术管理风险的多变性角度分析,由于电子研发的全技术中,每个研发项目中的研发风险的种类和程度是不同的,这就使得研发技术风险的质量呈现多变性,无法在项目研发中得到统一处理。由于研发技术所面临的风险是多层次性的,加之电子研发研发多为大规模,长周期的研发项目,因此多个研发技术管理风险会相互联系,其错综复杂的风险关系也提升了风险的复杂性。在电子研发研发技术中,由于某一风险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风险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研发研发中企业无法通过主观能力控制研发技术风险,只能通过在风险发生前做好预防并在风险发生后及时改进的方式保证研发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
2 项目技术风险评估原则
2.1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技术风险管理创新首要的就是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管理模式也是不尽相同的。生产力与管理模式既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劳动力、劳动对象及工具是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提高生产力水平。劳动力是生产力中的主要部分,在三要素中占据主动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劳动力也就是研发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研发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研发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建筑行业的研发技术风险管理必须严格遵循生产力三要素协调发展的原则。
2.2 适应市场的需要。技术风险管理创新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市场经济是动态发展的,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只有对电子市场有准确的预测和充足的准备才能获取经济收益。只有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收益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必须按照电子市场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实现全方位管理。技术风险管理不仅要对可见部分即具体施工环节和管理环节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对未知部分即技术管理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对于技术管理风险的管理与防范也是提高研发项目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现代风险管理主要是在分析各种能够引起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方式来实现对于技术管理风险的控制,进而提高研发技术风险管理的质量。
3 手机开发项目技术风险评估方法
3.1 风险应对。技术风险被识别和量化后,组织必须制定一项应对风险的风险管理计划,也即应对措施。手机开发项目风险应对主要是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应急计划和应急储备。风险管理计划记录了管理整个开发项目中所出现风险的程序,概括了风险识别和量化技术的结果,并描述了项目管理团队进行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其主要内容。
3.2 风险回避。所谓的风险回避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可能造成技术管理风险的因素进行有效遏制。风险回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先期回避,再有一种就是在施工过程的中期回避。两种方式都能够做到风险回避成本远远小于不回避成本。先期回避主要在对于高风险的施工项目拒绝进行合作,中期回避主要是根据施工情况果断判断项目未来发展情况,进而终止合同。风险回避是种理论上的风险控制方法,这种方法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空间,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不会采用这种方式降低技术管理风险。
3.2 损失控制及转移。损失控制不同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指的是在承担风险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方式来降低技术管理风险,损失控制的主要内容就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技术管理风险的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技术管理风险,损失控制主要是控制技术管理风险发生的几率,还有就是在技术管理风险发生后,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技术管理风险扩大化。风险转移不同于损失控制,属于一种财务手段,因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部分类型的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来解决,这就需要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来降低对于风险的控制,风险转移并不是非法手段,属于正常的财务活动。某些风险对于某种企业而言能够造成损失但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未必能够造成损失。需要明确的是风险的转移必须采取合法的途径进行,要遵循我国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技术管理风险转移一般都用于研发承包中的分包,利用这种方式来降低自身承包风险的压力,有效降低技术管理风险有可能带来的财产损失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3.3 应急计划与应急储备。应急计划是指一项己识别的风险事件发生时,项目团队将采取的预先确定的措施。例如,如果项目团队知道,在本阶段一个新的软件包不能及时,他们将不能将其用于他们的项目上,那么他们可能会有一个应急计划,即采用已有的旧版软件,在下一个项目阶段再行验证。应急储备是项目发起人为了应付项目范围或质量上可能发生的变更而持有的预备资金。它可用来转移成本风险和进度风险。例如,如果项目因为员工不熟悉一些新技术而导致其偏离既定的轨道,那么项目发起人会从应急储备中提出额外资金来聘请公司外的咨询师,培训和指导项目人员采用新技术。
4 结束语
电子技术中的技术风险同其他商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是一样的,项目经济利益越高,潜在的风险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就是任何高利益的经济回报都是伴随着高度的风险来的。根据生产经验而言,技术风险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控制的,业主和承包商的管理水平是影响技术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施工合同签订双方的都应该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处理管理工作,分析能够造成技术风险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技术风险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坤.电子研发技术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J].电子经济,2012.
[2]朱珊.国际电子研发中的项目风险管理[J].电子经济,2012.
[3]乔明.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电子技术研发与设计,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