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3 14:49: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3-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建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是人类利用知识改造物质世界,获得生活提升的一种手段。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应该说化学是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对化学仍然兴趣淡薄。我们要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症下药,将这种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本。真正培养好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精神和化学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浅见。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上化学的前提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说明了师生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指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分享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奏出健康积极的音符,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教师只有与学生心与心相通,学生才会产生信任感,才会在学习生活中把教师作为可以依赖的对象,才会迷恋上其所教的学科。教师在做学生知心朋友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建立自己的教师权威,让学生因为教师的崇高人格、渊博知识、丰富阅历而产生崇拜,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才能让亲其师而信其道成为一种可能,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产生浓厚兴趣。要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树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学生的中心地位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要真心维护,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活用幽默语言,增加化学课堂的吸引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元素符号、概念、公式等有些枯燥,而且难于记忆,背诵这些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记忆疲劳,如果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能语言风趣,态度亲切,自然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巧用顺口溜绘声绘色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氢气莫等闲,屏气观察再加热,反应完毕冷却后,停止通氢(气)为结束;倘若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在“颜色看”三个字上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警醒的语气,引起学生关注。接着实验的前两步按常规操作,后两步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当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氧化铜颜色变为红色后又变为黑色,都惊奇不已,寻思之余,又为反应就给(你)“颜色看”而感悟深刻,并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顺序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些化学知识的传授通过幽默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从而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三、利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让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已渗透进生活的各个角落,当学生能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身边存在的化学现象时,学生会为自己的才能而感到自豪,因而会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此外,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完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之后,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应该如何清洗?将学生思维引导到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来,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验证化学现象,掌握化学反映过程的有效途径,因为化学实验的易操作性,直观性,化学结果的出人意料性,化学现象的新奇和刺激性,学生往往会感到趣味无穷,是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效利用化学实验直观、形象、真实等特点,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思维的起点,学生只有对对某一项事物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多的关注点。化学实验常常将学生带入启而未徘的状态,从而让他们产生疑问,继面产生解决疑问的探索心理,这时提出的问题的有价值的。例如,某学生在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气燃烧的火焰呈淡黄色,而并非书中所描述的淡蓝色。学生针对此现象,提出问题:氢气燃烧的颜色究竟是什么?氢气燃烧的点燃方式和点燃条件与氢气燃烧颜色有关系吗?所以,实验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

五、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消除化学难学的畏惧心理

学生一般认为化学难学,化学元素符号难以记忆,化学公式,化学原理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学习化学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佳,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很重要。化学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往往似懂非懂,对原子结构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始终搞不明白,这时化学教师要用形象的表述说出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中电子数的变化情况。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可以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每节课有意识安排一些学习中所涉及的元素符号,日积月累就能达到熟记的目的。突破重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化学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久保鲜。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重视实验教学,突破重难点,初中化学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神奇殿堂,学生又怎会不情动于中呢。

【参考文献】

1.李玉松: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20.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 化学教学 现状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36—01

1、职高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概述

与普通高中的生源相比,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热情的情况,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则多呈现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些学生甚至对化学产生了厌学情绪。而部分职高教师由于不了解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未做到初高中教学的合理衔接,就对高中教材进行了过度延伸,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加之高职化学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其理论性和综合性都明显增加,对学生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更增加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上述问题造成了目前职业高中化学的教学瓶颈,使职高化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上过度依赖教师,课后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在这一背景下,职高化学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与发展出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研究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2、优化策略分析

2.1 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2.1.1 知识体系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偏重基础知识的常识性介绍,而高中化学则在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加深的基础上,更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逐渐形成一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教师应在复习巩固初中知识点的同时,降低高中化学的教学起点,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教师应侧重学生科学态度和化学观念的形成,教学中应可以从某种物质的结构开始,引导学生推理出其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和规律,并对该类型物质的性质进行总结。

2.1.2 学习方法的衔接

由于职高化学的学习目的明显与初中化学有所区别,要求学生在稳步增加知识量的前提下加强逻辑推理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如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使之逐渐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

2.1.3 其他方面的衔接

除知识体系和学习习惯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目标、兴趣等都应进行相应调整。从感性直观向抽象逻辑转变,从学习需要向就业需要转变。因此教师应选择生活化、专业化的教学素材,使课程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发生联系,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纠正初中化学中化学符号、反应方程式等的表达规范,并设计丰富生动的实验课程,使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实用性,引导其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指导。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具有突出作用。首先,应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Cu和浓H2S04反应制S02的实验中,往往能观察到黑色沉淀的生成。教师可以提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理,再帮助其通过查资料、上网、实验、讨论等,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其知识面。其次,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讲到浓硫酸有吸水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可以得出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纳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则可立即析出氯化纳白色晶体。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激发学生在创新中吸收化学知识的渴望。

2.3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收集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接触专业对口的工农业化学知识,这就需要相关工厂、企业的积极配合,帮助学生通过双边活动中认真的观察、整理、归纳再反馈到课堂,最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此外,教师不但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就业需要选择教材,还必须在教学反馈和实践活动中总结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积极投入到教材的编写和改进工作中,使职业高中化学的教学体系不断得到优化。

第4篇

一、解题步骤

1.读题找题眼

看到推断题后,需要找寻题眼,也就是题目中所给的关键信息,弄清题目主要想考察哪方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如果给出蓝色溶液就要知道里面有铜离子,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就是硫,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的气体是氢气等.如何一眼就能看出题眼,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化学的时候重点记忆物质的特殊颜色和特殊反应现象,把这种题中常见的题眼用表格方式对比总结,一旦在题中容易出现类似的关键词,就能马上回想起自己总结的物质特点,为题目找到突破口.

2.推理求突破

找到本题题眼后,从题眼出发,突破全题.根据题眼能确定几种物质,然后再回想关于上述物质的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断,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特别熟悉,逻辑思维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认真写答案

根据推理分析得出答案,在书写的时候也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不能追求答题速度快而凭借自己的经验写答案,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写化学式还是俗名,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写出生成物,不能推断出每个物质是什么而没看清题目的要求写错.这对学生做题的耐心和细心要着重考查.

4.答后需验证

做推断题千万要记得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也就是把得出的答案带进原题,如果符合题目则答案正确,如果不符合题目则需要重新解答.这是答推断题最重要的一步,在收尾的时候要保证做出的答案放进题目中还是能推断出来.

这只是基本的解题步骤,具体的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题型来灵活运用,能解答出推断题的前提就是对知识熟练掌握,并且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寻规律.

二、总结积累

找到题眼,也就是能找到突破口,能准确地推断出标志性的物质,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总结,对所学的物质进行总结现象.

黑色固体:铁、碳、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

红色固体:铜、三氧化二铁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硫为淡黄色,高锰酸钾(KMnO4)为紫黑色.

蓝色溶液中有铜离子,浅绿色溶液中有亚铁离子(Fe2+),棕黄色溶液有铁离子(Fe3+),紫红色溶液是高锰酸钾溶液,其它溶液一般无色.

这些只是众多知识点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注重积累,对特殊反应现象铭记于心,看到题目中出现就能很快知道是什么物质.

三、解题方法

1.文字叙述型

对于这种题型,大都是能在题目中找到重要信息的,只要根据特殊现象就能得出答案,文字叙述题常见的都是混合的粉末可能有几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只要找准溶液的颜色,产生沉淀或气体的颜色和多少以及溶解性,推断一定含有的物质,一定包含有的物质,可能含有的物质、在做这种题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根据题目不能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含有,就不能写在一定含有的物质里.

2.框图型

一般这种题型都有实验现象和简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图表型

这种题型大都是几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的现象,沉淀和气体,然后推断每瓶溶液是什么.

4.实验型

第5篇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54-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整个化学教育过程的启蒙阶段。由于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在课内、课外都得到充分结合。因此新课改标准下,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1 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特殊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浓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是唤起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教师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来吸引学生。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以增添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比如“捉迷藏”、“魔棒点灯”、自制“饮料”、“巧点蜡烛”、“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等等,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关于日常生活中实例的问题,让学生觉得自身现有的知识还不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2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会深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更细致的观察能力。例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有始有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变化都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并实事求是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要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发生的多种现象,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的片面性,比如:磷在氧气中燃烧,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白烟的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磷外表颜色发生的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很可能只注意观察火星四射而忽略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在讲到“分子”时,因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就很难想象,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分子真实存在呢?可以给学生做“浓氨水扩散的实验”。将一条滴有几处无色酚酞的白色滤纸放入试管,然后在试管口放一团含有浓氨水的棉花,叫学生观察白色滤纸条上颜色的变化,在白色滤纸条与浓氨水完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却发现白色滤纸条的颜色有几处变成了红色,有的学生还观察到红颜色出现的时间不相同,从试管口处向试管内依次变红,现象非常明显,极富趣味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分子,但是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分子的存在,由此还可以得出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这个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实验中瞬间突变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不仅要“看”,还要让学生“摸”、“闻”。例如实验中放热和吸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用手去摸,还有气体的气味,如氨气,可以让学生去闻,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窄,见到的事物也比较少,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学知识提到的事物不知所云,这样学生根本不可能继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到镁的时候,学生从来没有见过镁,怎么会知道它在氧气中燃烧是什么样子,化学实验的优点就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感知物质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借助真真实实的实验形成化学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又如,在实验室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倘若教师在讲解完之后,直接拿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给学生看,学生无法明白二氧化碳到底是如何收集的,也不会知道收集到的究竟是不是二氧化碳。然而,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效果是会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在收集好二氧化碳后还能够检验它的存在,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充分了解形成物质的这一过程,从而在把抽象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同时形成化学概念。

4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非常强的规范性,学生掌握了它的规范性才能进行基本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仅仅依靠学生自己规范是不行的,在学生平时做实验时,教师要加强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实验的其他完成途径,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准备。所有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做示范实验时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因为学生会效仿教师进行实验。特别是教师在连接装置、搅拌药品、对试管加热、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可以为了方便而不规范操作,因为不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也无法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化学规范操作。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来进行操作,不要忽略任何教育环节。例如,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以前,为防止爆炸,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有的教师会在上课之前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有时在给学生做示范实验时就忽略了要演示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个步骤,这样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

5 总结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实验,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实验中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黄岳平,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实验室管理改进办法探讨[J].广东化工,2010年07期.

第6篇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课堂,教师也不能是纯粹的教书匠。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点”的补课上,其主渠道还应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在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是高效课堂实现的最直接且最关键的因素。换句话说,化学教师就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课堂,教师也不能是纯粹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先声夺人,上好第一课

初中化学的第一章写着:开启化学之门。然而,这个门要怎么开启,如何在开启后,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之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化学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备好第一课,这一课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学习心态。到了初三,学生大多十五六岁,这一时期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当然,他们的好奇心及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也很强。为此,要想教好化学,让学生喜欢化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则要求化学教师认真备好第一课,先声夺人,争取在第一课时就让学生喜欢上化学,使之对化学保持一颗好奇、探索之心。具体实施策略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案,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第一章里“开启化学之门”所说的: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课时,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做到“先声夺人”。如从一个小实验入手:把鸡蛋放入一个半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鸡蛋的四周会冒出漂亮的小气泡;再如燃烧镁条时,将会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加执“铜绿”时,当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时,管壁还会出现小水珠时,等等,都将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其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当人的好奇心及兴趣被激发起来时,他们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他们的化学之旅。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错,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令人满意。必须强调的是,并不是备上第一课,上好第一课就可以了,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化学教师坚持初衷,坚持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的,继续研究和探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集大家之智慧,一起研究,一起分享,一起改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二、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备课时,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上同样是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一言堂的模式,还学生训练权。具体实施建议有:

2.1 让学生对每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记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消化和吸收。例如: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中的难点,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考试时又不会做,这一直是教师头痛的事情。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促进对知识、技能的巩固、掌握和应用,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中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复分解反应后,发动学生讨论、自己归纳总结找出反应进行的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2 组织小组学习,将合作与差异并行:小组学习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实验及让学生自己出试卷为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差异性分组,学得好的学生一组,差一点同一组,有利于“同一水平”的切磋与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挑战性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而对于差一点的小组来说,他们也会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并向学得比较好的一组“靠拢”。指导学生自编试卷好处多: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复习的能力。要出好试题,必须对整个单元或某些知识点有整体了解,这也正是优化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对于实验分组来讲,可以进行自主搭配,学生自己选择合作者,一起完成实验。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合作学习。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对于中学生年龄特点来讲,他们对动手的实验远比理论更感兴趣。因此,精心打造“实验课堂”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我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仪的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慢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物质运动的状态,对分子的概念、性质和结构也会更记忆深刻,理解得更透彻。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四、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重要性

初中是我们初次开始接触化学的时段,化学基础、化学思维的形成主要在这个阶段。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的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实验教学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做某件事情的动力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欲望的源泉。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千变万化,初中老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以此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以根据现场举出一系列与化学相关的例子,以此将化学的概念引入学生的认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以及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现代生活中有关的具体实例来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观察是人思维的前提,如果不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就不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在初中实验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以此来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以及重点,要观察每个时间段发生的变化,将每个现象记录在报告中。教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观察需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很全面地观察到每次实验的现象,避免学生只观察到一些片面的东西。比如进行磷的燃烧实验时,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会有白烟的产生,但是磷外表的颜色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磷的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四射的火花,学生往往会忽略瓶底产生的黑色物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是分子太小无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进行分子概念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做“浓氨水扩散的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滤纸条上颜色的变化来让学生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还可以认识到分子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化学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出现的瞬间突变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在条件允许并且在安全范围内可以让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比如可以让学生闻一些实验中产生的无毒的气体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初中生,接触到外界的事物比较少,而且所学的知识也比较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无法理解一些名词,这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比如,在初中化学中,会有镁的知识。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无法想象镁燃烧是什么样的,化学实验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镁燃烧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亲身感受物质的本质,形成化学思维,加深有关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进行CO2的制取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来进行CO2的制取、收集以及检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理化性质,了解这种物质形成的方式,从而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同时形成化学概念。

四、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习惯

有些化学实验具有一些危险性,所以化学实验需要有非常强的规范性,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规范的操作方法才能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学生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养成良好是学习习惯。但是,由于潜意识的存在,学生自己对于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是无意识的,在此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纠正。对于老师来讲,进行实验时必须要有严谨的操作步骤,特别是在连接装置,对设备进行加热等这些步骤的时候,给学生做一个榜样,绝对不能为了方便而简化实验步骤,不按照规范来进行。比如在进行CO2的制取过程中,首先必须先要进行的是设备密封性的检测,再装入反应物;再有当进行H2燃烧实验时,为了防止爆炸,实验之前需要进行H2浓度的检测。对于设备密闭性以及燃烧气体纯度的检查,老师也许会在课前就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往往会省略这一步骤,这样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主动性,在培养学生法观察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以及学习习惯。所以,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重要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黄岳平.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实验室管理改进办法探讨[J].广东化工,2010(7).

[2]赵艳荣.化学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第8篇

1.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

在学期初,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通过对课标的学习和研究,全面掌握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所用教材的体系,理清化学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化学观念在教材中体现形式。明确全册教材内容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联系,把握好重点、难点章节。进一步弄清各章、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了解有关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理由。

3.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化学新课标》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并改进了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在大多数学校都有条件让学生亲自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有条件的话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这时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跟着做实验“氧气的性质”,以增强感性认识。这样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

4.加强对化学用语的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的常用类型

1.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一般都是先进行文字叙述,而后设问题要求考生作答。这类题往往首先对化学物质、实验环境和对象进行说明,而后会设问要求学生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的物质以及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叙述之中的条件和类型进行仔细分析,分清文中给出的字眼的先后顺序,找到突破口。

2.带图式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化学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一般没有限定的化学物质范围,要求学生推断出图中所带有的未知物和已知物,学生可以利用以果求因等方法来进行物质的推断。比如北京市中考题里面有一道题目给出五种物质、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要求根据图表来进行未知物质的猜测(如下图)。

3.带有表格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往往以带有的表格为主,通常来说,表格中都会附有在有物质限定范围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实验现象,从而要求学生进行未知化学物质的推断。这类题一般会采用对照的方法来进行解析,比如下题给出五种无色溶液,已知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4.带有网络图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物质范围以及用箭头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给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状似网络的物质反应图,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图示来推断出未标明的物质,这类题型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断。

二、初中化学归纳题突破口归纳

1.根据常见的化学元素或者物质进行推断

解答化学题的时候很多题目里面会有一些提示性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进行推断,比如,浙江省中考题:“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其中,D便是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的物质,这些都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这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确定的知识点。

2.根据化学实验发生的反应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那种突破口推断,还有一种便是说明了物质的特征现象从而让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安徽省里有一道题是“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这便要求学生熟悉化学实验中常发生的化学反应。

3.根据物质特征颜色进行推断

化学推断还有一种便是根据化学物质的颜色了,化学中的物质通常都有着固定的颜色,而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颜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记住这些颜色学生便能很容易地了解到题中所给的物质是什么。这首先要求学生熟记化学物质的原色以及发生反应后的颜色,比如:Fe、C、CuO、MnO2、Fe3O4这些物质都是黑色的。

4.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三种方式,还有一个便是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物质的状态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学生只要熟记便可以知道化学物质的类型,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常见的固体单质有Fe、Cu、C、S,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等,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便是H2O。

三、初中化学题归纳题解答步骤

第一是要阅读题目。学生首先要通阅全题,统领大局,掌握题中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点并且反复阅读,弄懂题目所包含的重点、难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便是寻找突破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从而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三步,进行了以上两点之后,学生就要进行正确推断。这便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最后一步是验证答案。学生要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在进行检验之后学生需要推断出这个题推出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答案。最后便可以进行验算和写答案了。

四、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