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30: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教学效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课标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个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这种参与要是深层次的,且具有实质性,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中获得最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的目的不在于“参与”,而是以此为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或部分参与的状况,同时要避免片面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而让学生盲目参与讨论交流的状况。其次,教师应当多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当设计有层次、有差异的活动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的活动环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并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后进生和性格内向学生的引导,因为这两类学生常常被忽视,若他们长期处在“旁观者”“局外人”的状态,不仅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对班级整体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课堂中的互动交流
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有高效的学习成果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需要加强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交流方式是单一的,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这种单一的互动方式,将师生单一互动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进而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加强互动交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要加入到学生的互动中,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随意打断学生的交流,否则会抹杀他们表达的欲望,甚至使他们不敢发言。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多层次的交叉性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等,这样学生就能从各种互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再次,互动交流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且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盲目设置和使用互动交流,而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灵活控制,以便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有欠缺,学习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但是他们也有求知的欲望,有学习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并让他们尝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解决疑问;再次,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逆向思维等。如有的课文结尾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比如可以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最优化 初探
一、引言
纵观语文教学改革历程,虽然有许多不足和弊端,但总的来说,语文教学是向前发展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它在教材、教法、教学评价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使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实际、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授课计划等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处处可见。在新世纪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高科技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适应现代人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社会要求。
二、语文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现状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的繁荣,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改革又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片面性和争议性依然存在。另外,语文教学研究“学”与“术”长期严重分离,许多专家学者搞纯粹的理论研究,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不闻不问,他们提出的理论主张高高在上,严重脱离学校语文教学实际。再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长期被忽视,再加上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的严重失衡,以及改革的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都亟待被有关专家学者重视和解决。
三、教学效果最优化理论及其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学效果最优化理论。教学效果优化是巴班斯基著名教育思想系统的核心理论。巴班斯基在对教学效果的研究中始终以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观点,动态地、综合地去看待教学这一庞大的体系,并坚持了最优化原则,因此,辩证的系统论观点是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学效果的全部构成要素、组成师生活动的所有内外部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的,巴班斯基对教师的一切教学任务以及达成这些教学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做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2.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1)关于效果和质量的标准的理解和启示。教学工作者应全面看待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学校和语文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往往就体现在提高考试成绩、提高竞赛名次、提高考证通过率、提高升学率这些项目上。另外,在教学效果中物资、经费的消耗是否合理应引起关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提高教学质量”口号的倡导下往往缺乏冷静思考,办事容易向极端化发展。(2)关于时间的标准的理解和启示。教学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效果中“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巴班斯基所提出的“时间消费的合理性”不仅具有首创性,而且有效地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关键性建议。要符合最优化的时间标准就必须使我们语文老师和学生都消费合理的时间去获取最大可能的成果。
四、最优化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活动
1.社会因素。育人是教育最终目的,是教学的社会因素的最终体现。这个社会性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和突出。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活动内容的源泉,时代的鲜明特征以及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必然是博大精深的。语文教育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语文课程对知识、能力、技能的整合力、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等方面,我们提倡并学习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兼容并蓄。
2.心理因素。学习的动机和注意力永远是教学活动最关注的一点。几千年来各个教育者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形成了各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课堂教学最优化在这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展。其中语文教育的心理因素体现在师生双方的意志、师生双方的情感、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计划的调整、学生的自我控制等方面。
五、针对特殊学生实施最优化教学的方法举例
教学最优化对于教学工作中的培优也给出了非常有效地方法。必须要明确的是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多优等生会觉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对于优等生我们必须在分析研究后制定出特别的教学方案,相应的教学目标也要做调整,以满足教学中的培优的需求。课堂之外是培优工作的主要阵地,相对于学困生而言,优等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意志也强烈很多,通常优等生在家的学习环境也要好一些。针对这些特点,在培优方面我们的主要工作围绕培养并强化优等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读书多动笔的习惯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同时,要运用优化教育,提高优等生的品质,努力拓宽思路,培养符合型的优等生。
六、结束语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意义
“翻转课堂”模式彻底颠覆了课上教师讲,学生听,课下布置家庭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在家观看微视频。课上,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完成知识的消化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经历三个步骤:一是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阶段;二是学生前测与后测的设计和反馈阶段;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在线课程,也不是用在线视频取代教师,除了在家观看微视频外,课堂上同学和教师面对面的互动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自己负责的教与学,课前学习时间由学生自己掌控,课上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让学习充满了个性化色彩。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难题,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破解难题。在特殊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助推语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有效策略
1.创造条件实现课堂翻转
实行“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录制好视频让学生自己看,然而,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许多学校在实行“翻转课堂”过程中,或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网络,不能在家里上网看教学视频,这就导致老师留下的学习任务,学生很难在家里完成。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一些学生不得不去网吧看教学视频,这样被动地学习,嘈杂的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立足实际,因陋就简,家里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也可以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方面,我们把“微课”放到班级的博客上,或者放到学校网站上,学生在家不能上网,可以利用班级博客、QQ群,以及学校计算机教室自主观看“微课”;高中语文教学引入“翻转课堂”,首先要更新观念,只有认识到位,先“翻转”我们的理念,没有先进的“硬件”,也可以翻转课堂。
2.精选测试练习,减轻学生负担
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教师要精准选择微课的“点”,严格控制好微课时间。时间上,以10分钟左右为宜,以理解掌握基本知识点为主。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校还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绝对不能占用学生晚上的学习时间,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还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课后,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观看教学视频,有针对性地完成少量练习。
3.教学视频课件设计,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一、引导学生精读细读,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具有娴雅精致、脍炙人口的特点,它们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时,要注重指导他们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教师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就存在一种心理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美妙的心灵愉悦感。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营建课堂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使学生受益匪浅。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继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效果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没有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半睡眠状态,就不可能正常处理外界所灌输的各种信息,有时还产生严重心理障碍,拒绝或阻挠外界信息的输入。梁启超曾经说过:“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要重视情感的注入,把情感教育赋予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只有包含情感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现代教育社会学表明,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情感教学主要表现在师生心理的积极互感和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从心底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平等相待。要将情感引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当教师面带微笑步入教室时,就会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心境。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或从故事的时代背景入手,或从猜字谜入手,使学生进入角色,受到感染,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比如,教学《我和企鹅》一课时,课文内容不多,但字里行间渗透着小作者的企鹅的喜爱之情。我是这样进行新课的:先出示一幅“企鹅图”,并齐诵儿歌《小企鹅》:“小企鹅,美滋滋,穿件大大的黑褂子,出门忘了系扣子,露着白白的大肚子。”以儿歌为线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说:“今天,我们随着小作者一起乘飞机到企鹅岛去观赏小企鹅,好不好?”然后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北京”和“南极”的位置,说:“现在我们来到了北京飞机场,乘飞机出发。”这样,通过图画、实物、有趣的儿歌,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心灵的共鸣,形成一种探索的心理定势。
一、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文如果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生性活泼,反应敏锐,注意力易转移,形象思维占据优势,喜欢感情用事。因此,要想使他们认真听讲,还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凝聚注意力,使师生的情感容易达到共鸣,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比如,学习《白杨》一文,这篇课文采用了象征手法,以物喻人。在文中先描写戈壁滩的荒凉,接着描写了白杨的挺拔,父子二人的神情,并以此赞美了在祖国边疆建设的工作者的伟大志向,赞扬了他们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以物喻人的手法的学习,使学生对文中“爸爸”产生敬仰之情。然后再继续研读课文:“高大的白杨树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祖国的边疆广阔无边,而它的繁荣是需要一代一代有理想、有知识的人去开发的,这小白杨正是预示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后继有人,我相信孩子们会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来越美,愿孩子们将来也能成为戈壁滩上的小白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的结尾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充满了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教学效果得以升华,虽然课讲完了,但情感犹在,学生们的心灵中将永存白杨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首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氛围,例如欣赏音乐、实物摆设、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
比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就在教室里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的遗像配上黑纱,将两盆万年青放在讲台一角,点缀以朵朵小白花,使得教室气氛立刻变得庄严、肃穆。同学们每人胸前一朵小白花,老师胸前也戴着一朵白花。“同学们,今天我们和首都亿万人民一起去送总理。”接着,我就在悲伤的哀乐中以深沉的语调讲述我们敬爱的生平事迹。教室中充满着悲哀的气氛,充满着对的沉痛哀悼的感情,充满了对的崇敬、爱戴之情,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学生在惊恐害怕中学习。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栗的心理上面写下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是互动的,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时,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另外,教师对后进生的关怀、爱护、理解和友谊,必然引起相应的情感共鸣,由爱延伸到爱其所教的课,转变成优秀生,这正是对教师施爱的回报。
关键词:系统化;时效性;思维
我们的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而殚精竭虑,怎样突出教学重点?怎样组织教学内容?怎样设计问题?当然这些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决定提高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不是“搞突击”,而在于平时的准备。我们老师要注重平时的学生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到考试的时候来突击,要科学的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时间,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全部要有一个科学的安排,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规划,才不至于到学期结束时不知道学了什么。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这无疑会让你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如,学生可以在老师不在场的时候,都会自发的去学习。
一、对每一节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我们常常听某位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几天的时间。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终生都要为这节课做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地读书,跟书记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贝壳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科学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这里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数量的增长,数量还可以转化为质量。
教师知识越宽广,在讲解教材是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注意力: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在怎样学习,他不仅在教书,而且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我们老师要注重平时的学生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到考试的时候来突击,要科学的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时间,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全部要有一个科学的安排,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规划,才不至于到学期结束时不知道学了什么。
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那个班级里有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语文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情。一方面,在备课是努力抓住知识结合点和线索。
另一方面,不断得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的愿望。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来试验,让他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这无疑会让你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如,学生可以在老师不在场的时候,都会自发的去学习。
三、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部分之一,我们经常听到某位老师在课堂上呼喊: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但未必学生真的就做到了。真正要控制学生注意力,就要让学生保持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因此,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导火索”,让学生边听讲,边思考,学生思考越积极,学起来就越轻松。反之,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可能力不从心。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陌生,使他有一种想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听刘兰芳讲的评书《岳飞传》和《杨家将》,听完一场迫不及待想听下一回。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想使他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发生联系,在他的内心产生共鸣,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要想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要做到:
①直观的教学手段的运用;
②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使用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抑扬顿挫的语调,合宜的体态语等,让学生愿意听,并且感觉常听常新;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养和情感: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④思维的引火线: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广度,老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与新知识“挂起钩来”,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学生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积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视 英语教学
引言
对英语教学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其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很多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人士认为,英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受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母语思维的影响,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学也就是汉语的影响实行一定程度的屏蔽,以最大程度避免这种干扰。[1]事实上,语文教学对英语教学产生的作用远不止负面的干扰作用。换一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除了一个是母语教学一个是外语教学之外,其实质上都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容易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处于初中级学习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形成使用英语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其必须借助汉语这一母语作为工具,借助其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的汉语习惯来完成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级英语学习期间,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会适当使用汉语作为辅助,向学生讲解其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也需要通过将其接收到的英语知识转换成汉语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再将其还原成需要英语。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借助汉语的使用大大节省了学生英语学习入门和理解新的英语知识的时间,降低了其接受英语知识的难度,但毫无疑问这种英语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不停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切换,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会使汉语的思维习惯对其英语学习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使其在英语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中国式英语”的错误。[2]
(二)英语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和挫败感,降低其学习兴趣
对习惯使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英语是陌生的,而英语教学中不断出现的不同于汉语的新的英语知识,又在不断地强化其产生的这种陌生感。与此同时,因为对英语的不熟悉,初级、中级英语学习者会感到其难以掌握和运用,而其在实际英语学习中不断地出现的各种错误,则会使其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又会进一步加强其对英语的陌生感。因此,在中国学生当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能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且迫使自己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英语的学习,但对英语学习的厌恶却非常普遍地弥漫在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中间。这种由英语学习产生的陌生感和挫败感导致的对英语学习的厌恶,是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最大原因,这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普遍偏低
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是使用其进行相应表达的能力。对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基本都能熟练使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却经常发现学生们虽然已经理解并且完成了相应的英语知识的学习,其实际运用这些英语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却非常低下。这种问题存在的最突出的表现,是涉及到英语运用的两项最基本的能力,即英语会话和英语写作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学生相应的成绩都非常低下。英语会话的过程中,其往往需要通过将听到的英语信息转换成汉语,然后使用汉语得到答案后再转换成英语,因此不仅反映速度慢,跟不上对方的节奏,而且因为汉语思维的影响,应答方面经常出现“中国式英语”的错误。而英语写作,则干脆变成了英译汉、汉语写作、汉译英三个组成部分,且同样因为汉语思维习惯的原因而导致错误百出。[3]
二、语文教学审视下英语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不存在语文教学的纯净语言环境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汉语,而汉语是学生出生之后一直使用的母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使用汉语进行思维是其从小养成的习惯,因此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汉语对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语言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汉语习惯是其日常思考时养成的习惯,不存在能对其汉语思维习惯产生影响的其他习惯。正是因为这种纯净的语言环境的存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同其记忆错误或者逻辑错误相关,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因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错误,但绝不会出现英语学习中因为别的语言习惯造成的错误。而英语教学中却由于这种纯净的语言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得不受汉语习惯的干扰,从而出现相应的错误。
(二)不存在语文教学的熟悉感
语文教学虽然和英语教学一样,都是以某一种语言作为教学对象,但对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汉语来说,其本身即为学生一直使用的母语,虽然在接受语文教育之前一直停留在口头的使用上,但对其基本发音和语法结构乃至常用词的词义乃至其文化涵义,都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其在使用汉语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借助别的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的问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是将自己已经形成的语言习惯进行强化和进一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使用的语言工具仍然是作为其母语的汉语本身。虽然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是因为其他方面,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讲授的语言的陌生感及由此形成的挫败感无关。而英语教学中,学生却由于对作为外来语的英语天然的不熟悉,因此无法避免地对英语学习产生陌生感和挫败感,最终失去学习英语兴趣。
(三)缺乏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环境
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需要对学生运用汉语的技巧和能力进行培养,但主要是对其业已形成的汉语使用习惯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提高使用水平的问题,学生对汉语的日常使用是不存在大的问题的。而在英语教学中,是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日常使用的语言本身是汉语,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使用汉语进行思维并表达自己意志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对汉语难以实际运用的问题。对于语言运用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即会话和写作,语文教学中同样不会出现普遍性的学生会话困难或写作时词语和语法运用错误的问题。而英语教学却正是因为缺少语文教学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学以致用的环境,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普遍偏低。
三、语文教学下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
(一)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汉语教学的频率
语文教学中不存在别的语言习惯干扰的原因,是其讲授使用的语言和其讲授的内容都是汉语。而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学过程中过于频繁的汉语使用就会造成其讲授使用的语言和其讲授的内容的不一致,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汉语思维习惯的依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严重的干扰,导致各种“中国式英语”错误的形成。因此,必须学习语文教学的经验,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除了学生确实难以完全通过英语进行理解的入门阶段以及新的英语知识如新的英语单词的学习阶段,适当借助汉语作为工具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外,其他阶段均应杜绝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独立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并将英语教学最终过渡到完全使用英语授课,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汉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二)对初中级英语学习者,适当使用其熟悉的汉语教学方式提高其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对学习的语言不存在陌生感,是因为讲授使用的语言为其熟悉的汉语。对于初级、中级英语学习者,其英语独立思维能力尚不具备,无论是英语入门方面的知识,还是新的英语知识的讲授,单纯使用英语进行讲授是很难达到使其理解的目的的,反而会加深其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和挫败感,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虽然也应当尽量减少汉语思维习惯对其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对这些学生来说,适当地使用汉语教学还是有必要的。和语文教学一样,使用其熟悉的语言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授,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增加其对英语实际运用的机会,提高其英语应用水平
语文教学中学生之所以难以实际运用汉语,是因为其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使用汉语。因此,要克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学生们使用英语的机会。如组织英语角,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流时尽量使用英语,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记等。只有在存在足够的英语实际运用机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其英语应用水平。
结语
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同样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因此,在考虑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时,完全可以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审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语文教学中没有出现类似问题的原因,并借鉴语文教学的经验,找出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类似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建奇.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趋势[J].教育评论,2011(03).
[2]郭晓玲.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