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30: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当下互联网金融话题炙手可热,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各抒己见、自成一说,尚未作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在比较之下,作者认为较为全面的一个定义援引自罗明雄、唐颖、刘勇的著作《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业态,对原有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及衍生出来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具备互联网理念和精神的金融业态及金融服务模式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非常迅猛,当前已经对传统金融业产成巨大影响,而且影响会日益纵深化,任何传统金融单位即便是行业老大都丝毫不敢忽视和小觑这股浪潮的存在,小则成立新部门如电子商务部、互联网金融部、多元创新中心,大则成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以及专门的子公司来应对这一趋势,并企图在其中取得突破性发展。
纵观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发展现状,尽管各方均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并且也做出了有益尝试,但整体上看业务模式处于初级形态,互联网金融业务并未全面爆发。目前以金融单位和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处于最前沿,他们多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开展业务,创新业务形态,引领互联网金融大潮。最为突出代表的例如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一经上线,引发业内不小的地震;阿里巴巴联合平安、太平洋等大保险公司推出车险,也为网民投保提供了巨大便利。但透过表面从深层看,当前这些业务形态还比较简单,本质上还是传统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余额宝是货币基金的互联网化,网上车险也是传统车险的网络销售而已,相对内涵丰富、想象无限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还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谈到将来的发展趋势,需要重点搞清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概念,这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互联网金融的最初发展形式,形象地做个比喻,金融互联网只不过是将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事物摆放在一起,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事物之前的形态还清晰可辨;而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事物融化在 一起,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产生的是浑然一体、焕然一新的新事物。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更多地还是初级的形态,金融机构大多还是将互联网作为一个产品宣传或者销售的渠道。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创新的精神与传统金融在多个领域、多个业务层面进行碰撞,一方面会带动传统金融业务的变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会催生出新的业务形态,从金融互联网过渡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产品创新
保险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之下也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在保险产品的变化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传统保险产品从险种上可以归纳为车险、财产险、意外险、健康险和寿险五大类,产品费率及产品形态受保监会严格监管,销售渠道以渠道为主,导致各保险公司产品大同小异,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产品创新受到很大抑制。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下,保险产品创新得到了释放和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保险产品适应网络销售的需要做出改变,即互联网化的传统保险产品;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和金融融合创新产生新的险种,即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
互联网化的传统保险产品。互联网化的保险产品是指为满足网络营销的需要而将原有的产品形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实现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传统保险产品互联网化的创新过程概括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种是将保险责任拆分化,使保险责任清晰易懂,投保操作更加简单,比如将综合意外险拆分为航空意外险、旅行意外险等,同时保险期间可以自由选择,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搭配选择。第二种种是将投保过程实时互动化,通过后台的系统对接,客户在网上填写投保单后保险公司实时反馈核保结果,投保更加快捷和透明。第三种是保险产品理财化,将保险产品特别是万能和分红寿险包装为理财产品,突出产品收益,满足客户互联网理财的需求。
目前互联网化的保险产品基本已经覆盖所有险种,其中意外险、车险以及理财型寿险如万能险、分红险互联网化做的最为成功。健康险相对复杂,医学术语较多、界定困难,网络销售还不普遍,当前网上销售的大部分只是针对单一疾病而设计的险种。
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是互联网和保险融合而产生的新险种,是传统保险所没有的,互联网也不再仅是一个渠道功能,它是更高层次的金融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才是将来的发展亮点和趋势所在,它没有固定的样式,有无限拓展的空间。比如华泰保险针对淘宝网推出的运费险,为买家退换货的运费提供保障;阳光保险推出的网游险,承保的是游戏里的虚拟财产,实现虚拟财产保险的破冰;再比如安联财险联合阿里推出的中秋赏月险,对中秋节赏月的天气承保。
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与传统保险相结合,必然会创新出更多异彩纷呈的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将是互联网金融最有发展和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营销模式的创新
营销模式是指把商品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送达至消费者的过程,完成“制造流转消费者售后跟进”这样一个完整的环节,是在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手段的总称。
保险公司传统营销模式以保险人和银保渠道为主。保险人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合同,人员流动频繁、综合素质较低,销售保险过程中误导问题严重,导致保险人口碑较差,客户对其存在严重的不信任,销售越发困难。而银保渠道要仰仗强势的银行,完全听命于银行的安排,渠道竞争激烈、渠道费用水涨船高,销售业绩却日益下降。这两种营销模式在当前看来虽然贡献了主要的保费收入,但是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增长幅度越来越小,难以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好为解决保险公司的营销困境提供了可行办法,期初是仅把互联网作为一个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其优越性日益彰显,保险公司已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今后的主力发展方向,提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产品的创新必然要求营销模式进行相应创新,一方面传统保险产品不断向互联网进行迁移销售,另一方面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日益涌现,这样必然促使营销模式进行相应创新。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营销模式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在产品定位、组合销售方面做好网络营销。首先,在选择外部网络渠道时,要使产品定位和网站客户群定位相一致。
在保险产品的互联网销售过程中,特别要考虑网站的定位,有选择地上线保险产品。不同网站的客户群定位是不一样的,其客户群的年龄、性别、产品需求、消费层次都有明显差异,保险产品在网络营销中,要使其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和网站的客户群定位相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汽车类网站销售车险、母婴类网站销售儿童意外险或疾病险、旅行类网站销售交通工具意外险就是很好的选择。
其次,优化客户体验,为保险产品的组合销售提供便捷。
客户的需求往往不是单一的,对客户相关需求的挖掘和展示,既优化了客户购物体验,又有效提升了销售率。例如某旅行网站在销售机票的同时,提供航空意外险和航班延误险的购买入口,客户根据自己需要,只要将产品前面的复选框勾选上即实现了组合产品购买,整个流程非常人性化。
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做好二次营销。互联网即意味着信息化,这为数据分析、数据营销提供了便利。保险不同于其他产品销售,即使是利用外部渠道带来的客户,客户信息也是一应俱全,这为客户二次营销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摆脱对外部渠道的依赖。保险是终身需要的产品,意外险、健康险、教育金、养老险、财产险等,需要根据自身年龄、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补充,即使险种一样,保障额度也可以再增加,所以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客户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待挖掘的空间。况且通过二次营销留住一个客户的成本远低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同时也会有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所以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对客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充分做好客户的二次营销工作显得弥足珍贵。
线上线下相结合,变革人管理方式。保险产品的网络销售相对传统的人销售模式优势明显,随着具有深度网络习惯的中青年一代逐渐成为保险的主力客户群,人销售模式正加快退居次要地位,虽然不会完全消失,但是人员缩减是大势所趋,加之当前的人模式为世人诟病,这一模式越发难以为继,上述问题都迫使保险公司对保险人模式进行变革。
另一方面,网络销售虽然发展迅猛、具有巨大优越性,但是对一些复杂险种还是有心无力,这为传统人提供了生存空间。保险公司可以将互联网线上的便捷高效与人线下的专属服务相结合,在复杂险种投保、特殊情形下的投保、核保和理赔服务上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而且可以借此机会对人管理方式做出变革,优胜劣汰,竞争上岗,选择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营销员吸纳为公司正式员工,纳入公司正规管理,让这部分人转化为保险网络销售的线下服务队伍,为互联网营销做有力的后台支持。
充分发挥官网的服务功能,让服务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最近的保险网销数据统计显示,外部网络渠道占据绝大部分销售份额,而保险公司自己官网的销售却少的可怜。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外部网络渠道类似线下的商超,消费者可以在充分地甄选比较之后再购买;而各保险公司官网则相当于品牌专卖店,品种单一,首次购买的客户一般不会直奔专卖店,但在需要售后服务时会首先想到专属品牌,服务做得好会促使客户下次摈弃商超直奔专卖店。所以官网首先要突出其服务功能,借助官网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保单验真、查询,报案理赔、客户节活动、信息公告等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使客户认可这一品牌,提高其忠诚度,将客户逐步从外部渠道引流到官网上购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前期良好服务的铺垫就没有后期的成功销售。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不断的发展,保险营销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带来的优势,充分根据市场经济环境以及自己的发展策略建立合适的保险营销策略。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营销的观念比较保守
营销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的发展,保险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的理财观念开始多样化,理财方式也开始不断的多样化。[1]但是我国的保险行业由于长期一直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推销观念,营销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传统的营销观念得不到很好的改变使得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可用于互联网网络营销的险种受限
保险行业在多年发展的过程中,各种险种的划分已经很明确了。条款比较清晰,责权范围都比较明确,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明了,这种各部分条款和操作流程都比较规范的险种,就很容易用于网络销售。[2]但是还有一部分险种,由于其投险的程序特别的复杂,内容条款不是大众能够很容易就理解的常规内容等等,无法通过网络平台很顺利进行操作,这些险种就不适合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因此,可以用于网络营销的险种受限成为保险行业网络营销的一个弊端。
(三)网络营销的监管制度不完善
传统的保险营销方式都是按照地区进行销售,每个区域都有专门负责监管的人员。同时设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保单发票的管理、保单有效性的鉴定以及保单内容的审核。而网络营销,没有明确的地域划分,不能及时的确定对应的工作人员,使得保险网络销售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3]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进行保险营销使营销风险增大
虽然互联网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和销售者带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4]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销售,其销售与购买活动是基于诚信。同时,如果保险的各项操作流程不严谨,不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给保险单位以及购买者带来很多的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营销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保险营销观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人们投资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保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的引入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理念。[5]要加强提高对互联网金融局势的分析能力,立足于市场,转变保险营销的观念。以完善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根本,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动力,以提升营销效益为目标,建立以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促进保险业更好的发展。
(二)加强互联网保险营销的创新理念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成为人们沟通交流以及办公购物的便捷工具。[6]保险业应该充分根据市场发展的局势,根据人们的需求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在不断完善现有产品的前提下,不断推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新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建立健全保险业网络营销的配套措施
网络营销除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网站外,还需要建立健全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7]比如网络在线客服的管理,要建立一个在线客服人员的招聘、管理、业务计量与考核、晋升以及奖罚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网络在线客服人员具备很好的专业水平。同时要根据销售情况及时的改变网络硬件以及网点规划的方案,比如在网络营销的前期,通过网络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不是很多,数据量不是很大,因此,完全可以采用集中式的数据管理方式。在网络营销发展的成熟期,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据的管理方式应该改为分布式进行储存的方式,进行区域管理。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网络诈骗等各种不法行为层出不穷,盗号软件以及木马程序等不断出现,大大的增加了网络保险营销的风险。因此,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运用网络营销的初期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先在网络上运行部分保险流程,在逐渐熟悉网络操作以及网络环境后,再逐步的将核心的业务转为网络运营。与此同时,在网站建设时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证网站的安全运营。
(四)加强网联网保险营销的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一方面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给人们的生活理财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8]因此,保险行业既要与时俱进,不断采用新的销售理念,还要做好相关的风险分析,加强互联网营销风险的管理工作。要不断的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以及营销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减少网络营销风险的发生率。同时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互联网安全技术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比如身份认证、加密等技术。最大限度的保证互联网安全措施的全面性,??用性,有效性。
(五)加强保险行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保险行业应该建立专业的网络营销队伍,加强互联网专业营销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专业网络营销人员进行互联网技术与风险的培训,提升其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强化其互联网营销的风险意识。同时要还加强网络营销人员保险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以使保险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融资;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1.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和社交网络信贷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直接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威胁,再加上央行取消了贷款率下限,商业银行制度红利逐渐消失,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迫在眉睫。面对日趋激烈的零售银行业的竞争,银行应积极作出经营策略的调整,在信贷方面实现客户下沉,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建立持久盈利的客户关系和较高的客户忠诚度。
2.促进商业银行注重客户的体验。互联网利用交互式的营销策略、开放式的金融平台、简易的操作程度以及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受到了客户的青睐,无形中稀释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在区别客户贡献度的基础上注重客户的体验。从客户的角度来审视金融产品、重新对金融产品进行设计、完善金融的服务体系、实施网络营销的策略同时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服务流程等等。
3.促进商业银行提高科技水平。互联网金融在数据信息处理等科学技术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因此,商业银行要想稳固发展地位,必须加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在银行内部采用数据整合技术,并且建立一个市场的细分系统和客户的人性化管理系统。把这种集中数据的技术转化为商业银行可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有效生产力,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紧密相连,寻求共赢,充分发挥二者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优势,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监管
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当中,由于管理方面的缺陷,行业自律性差。只有一小部分的金融企业能够遵守《小额信贷信息服务机构自律公约》。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以及金融的监管制度中,缺乏针对互联网金融制定的监管策略。随着银行风险的日益扩大,特别是受“哈哈贷”倒闭的影响,银监会在2011年的8月份颁布了《人人贷款有风险的提示通知》。按照这个文件当中所规定的内容,P2P这种信贷业务本身并不在金融监管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有效的防止风险的蔓延。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中小型业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互联网金融为中小型企业来带了转机。互联网金融是打破垄断,实现金融民主化的利器,它在个人消费贷款以及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放款速度快、产品类型多样以及贷款审批流程简单等。
新生的融资平台朝着社交网络模式与银行融资服务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企业可以在网络社区上找到贸易伙伴、融资支持、财务咨询等,体验网络化的全生态金融服务,使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成为企业在更加和谐的金融生态中唾手可得的便利资源。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互联网金融虽然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较短,但它的发展前景良好。针对互联网在处理金融业务方面的特点、经营风险等进行分析,预测其发展前景,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首先,多元化资源的战略整合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趋势。互联网金融融合了数据信息优势、社交网络和第三方支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助于实现融资的民主化和金融的普惠性,其重要形式之一是P2P模式。P2P实质是一种“众筹”模式,侧重小微金融的发展,其通过发现潜在金融消费者,金融创新简单化和标准化,量化放贷控制风险,有独特的优势。但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同质化,模仿盛行,在发展过程中需避免“伪创新”。
其次,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I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带来丝理财趋势。随着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和理财意识的强化,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和专业知识,很难再“大海”中找到合适的理财产品。IDSS的数据基础则可以渗透至个人客户的理财服务,帮助银行开发、客户选择理财产品。
再次,风控成为互联网金融崛起的瓶颈。融资的民主化带来方便的同时,在携带着风险。数据的便利反过来也会使不法分子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非法获得个人和企业信息。法律技术和制度创新支持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要环境。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金融系统当中存在的风险,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实施分流疏导、科学引导,并且要在必要的时候颁布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政策。实现互联网金融在管理过程中的自律性,进一步提高行业服务的透明度。强化互联网金融当中对金融理念的认知程度,积极控制坏账率,使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知识可以受到更广泛的推广。大力倡导责任金融、惠普金融,提高公众在金融方面的风险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资金风险的辨别能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创新是相互统一的,因此,在实现金融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使金融监管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小、轻、新”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互联网金融到来的步伐,使传统的融资体系得到完善,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我们应当展开怀抱,迎接着互联网金融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更大的便捷,提高金融普惠性,实现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李麟,冯军政,徐宝林.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N].上海证券报,2013(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动;融合;思考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说过:未来,互联网和金融将不断融合,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叫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深化互联网,叫金融互联网。招行前行长马蔚华说过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金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不一样的。单独来看,金融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它是属于商业交易,不能解决消费者生活方面的各个需求,而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却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滴滴打车中的“专车”,如果绑定了信用卡,下车结算最终费用时,系统会自动从绑定的信用卡中扣除费用,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商业交易的最后一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的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互联网与金融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近几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是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与创新,也是互联网与金融互动与融合的结果。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互动与融合
1.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不同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而获得自己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些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客户端等催生出新的消费者模式,改变着金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与交易模式。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也开展了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不同的营销模式,使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得到深化与提高。
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信用和信任,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金融行业市场人员必须做到的要求,互联网金融时代为金融企业提供了互联网这一有效的平台。为了取得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大中型金融企业频频利用情感营销,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互动,达到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美利金融在2015年的时候了一个品牌形象宣传片:演员黄觉朴实独白演绎“我是个Loser吗?我有时候会问自己……”黄觉在广告片中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广大观众,在喧闹的片场中被大声唤醒,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不停地接戏,即使再累都要继续。因为他是一位丈夫,是一位父亲,他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片尾,黄觉说道:“一个平凡的演员,撑着一个还算合格的男人和一个挺安全的家庭,我觉得我还行。”最后点出宣传片的主题:用更多金融可能,支持更美丽的人生,美利金融。这个宣传片使人们对生活与工作、人生与理财产生思考,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美利金融这一品牌概念。情感营销是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金融宣传与交易,因为不论是处于传统营销时代,还是处于数字营销时代,成功的营销都是可以直击人的内心。这样的营销是在充分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直击内心的内容,引发消费者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接收品牌信息进而接受品牌。不仅是情感营销,还有视觉营销、品牌代言、视频营销等等都是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开放自由的平台而采取的不同的营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对金融的热度与积极性。金融企业一改之前不变的观念与金融服务,顺应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趋势,增强了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信任度,实现了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以及互利互惠的利益要求。
2.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金融,相对于互联网这一个新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两个行业最本质的特点在于融通,主要体现在金融是财富的融通,而互联网是信息的融通。所以,互联网与金融相辅相成,互动与融合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金融业面对这一新格局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向互联网化转变。
(1)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金融行业的弊端日益显露,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更新速度快等特征,所以互联网与金融得到迅速的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金融行业能够使用互联网的手段与工具来提升金融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使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与具体化。百度和中信银行联合成立了“百信银行”;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上在互联网化的基础上推出了网上银行、保险与信托、网上基金超市等,形成了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为用户提供了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金融业想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背景下幸存下来,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发展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好感与使用,使自己具备竞争的优势与存在的价值。
(2)金融业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求金融行业进行投资理财与产品服务等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各种模式创新上的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部分是网络中介平台,解决的是信息不集中不对称和时间、空间上的阻碍,而且能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切入,将生活中的关系反映到互联网平台上。金融只是金融产品间的交易,因此金融业要借助知识与互联网的力量做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一些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线上的保全及理赔处理,中间环节尤其是销售部分的减少,使得金融行业直面客户的机会增多,使得信息不对称这一缺点得到克服。因此金融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改变传统业务的销售方式,实行新的运营模式。金融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着,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着,那么金融服务与运营流程就可以满足客户的自主选择,金融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到产品研发、理赔等客户服务领域中,达到创新能力的最大发挥。
(3)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
互联网通过观察和分析出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来吸引消费者完成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了互联网这一优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不同的金融场景和内容,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后完成金融消费,这样就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展现了金融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且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投资与对金融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支持,以此来吸引民间和国外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机会,使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与活力,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因此金融环境的变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金融市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推动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的多变性也随之增加,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越来越凸显。
3.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全方位拓展竞争优势
目前,金融在互联网下的业务品种趋于多元化与具体化,而互联网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移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和可搜索性。这一趋势将使产品到产业化,最终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其次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金融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金融业的交易成本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后是互联网用户的多样化,使得用户的需求在变化,金融业如何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一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首先是掌握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必须同时理解互联网与金融这两种不同的逻辑,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定位金融产品和防范金融风险等金融业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分析互联网的能力,对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与认知,掌握必要的互联网技术。其次是既具备创新思维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的创新中产生,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来拓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使互联网金融不断在发展。最后是具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虽然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事物,但本质还是属于金融,仍然脱离不了金融方面的风险。与此同时,从业人员要对全国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对熟悉。所以金融业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紧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并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实践,使其真正投入到互联网金融工作中,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开阔的,也是不可阻挡的,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互联网业与金融业间的界线日渐模糊,两者间的融合逐渐深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并且成为未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格局,给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要顺应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趋势,拓展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利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与互联网金融人才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使自身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雪薇.互动与融合--浅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趋势[J].经营者,2016,30(1):178.
[2]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 2012(24):15-17.
[3]赵月若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下的创新与融合[J].工会信息, 2014(29):14-1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应对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随着余额宝在货币基金市场上越来越火热,互联网金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13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不过,对于互联网金融,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通俗的理解,互联网企业利用技术和数据优势,绕过银行,直接和客户发生借贷行为的商业模式。由于低成本和高效率,这一模式引起了巨大讨论,很多人将互联网金融视作挑战银行传统老大地位的后来者。互联网金融具备以下特点:
1.整合性
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帮助买方和卖方达成交易,更大的作用是作为一个平台,将买方和卖方整合起来。原本买方不相信卖方,不愿意出钱购买金融产品。卖方不愿意没有收到钱以前将产品卖给买方,而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以电商为代表看中了这一巨大商机,凭借自己多年来的信誉优势,将买方和卖方整合起来在这一平台交易,其实是电商传统业务的拓展,只不过将传统的衣服鞋子等产品换做了金融产品。互联网企业在这更多的是充当中介角色,即以前银行所充当的角色,使得银行一枝独秀的渠道功能弱化,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对于银行最大的挑战所在。
2.低成本特性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没有银行的柜台等物理场所,也没有柜台人员的工资成本和场所租金等费用,因此服务成本非常低廉,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对于客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3.大数据挖掘特性
现在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能够全方位的解构客户数据,比如借助分析客户的财务数据、行为特性、偏好等原始信息,深度挖掘出客户的需求,并且制作出多层次的、服务不同人群的金融产品,使得产品能够差异化,从而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1.对于银行中介地位的挑战
银行的存在价值在于它能够向资金供需两方提供信息以及撮合交易,即充当中介。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这一模式日益受到挑战。互联网金融企业既可以充当资金的借方和贷方,向资金需求方提供资金,为资金的供给方提供资金增值渠道,也可以充当一个平台,使得买方和卖方自由的进行交易,例如国内人人贷、美国facebook提供的存贷服务,这直接威胁银行—金融领域最有实力的机构的生存地位。虽然目前还没有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假以时日,银行的生存形式肯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对于同质化严重的银行金融产品的挑战
各家银行的金融产品如贷款、存款以及理财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对于客户来说,购买哪家银行的金融产品并没有显著性区别,也就是说银行的产品缺乏个性。而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客户数据,分析出客户的偏好、消费习惯、财务支付能力等信息,从而制作出非常符合特定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从而吸引客户,使得客户具有品牌忠诚度。银行的金融产品面对来势汹汹的“余额宝“为代表的满足客户个性化理财需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果不主动进行变革,势必会在不远的将来被淘汰。
3.对于银行营销模式的挑战
在互联网金融没有兴起以前,银行凭借垄断地位,能够很轻松的赚到钱,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必须通过银行的渠道来进行销售,因此银行可以收取高额的佣金费和手续费。互联网金融企业便捷、低成本等特性,使得债券、基金等产品的销售可以不通过银行这一传统渠道也能销售出去,那么传统的银行非常简单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要想生存下去,那么银行势必要对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根本性改变,摸索出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不能提供的服务,并且努力降低服务成本。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
1.加快商业银行转型
互联网金融使得传统金融面临根本性变革,商业银行除了主动进行转型,已经无路可走。但是互联网与商业银行并不一定是竞争关系,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平台和技术,商业银行如果积极转型,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努力发挥自己的特色,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是不会动摇的。商业银行应该摒弃以前的同质化严重、重规模而缺乏特色的发展道路,应该努力的挖掘客户需要,并且针对客户需求做出特色的更好的服务客户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商业银行不会像恐龙一样面临灭绝的地位。
2.努力与互联网金融合作
互联网曾经重塑了许多行业,而进过互联网洗礼的行业往往使得这个行业更加具有生命力,我相信商业银行业也是这样。互联网更多的是一种工具和平台,它本身并不能代替传统的金融行业,只能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业重新洗牌,使得传统的重规模而没有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一去不复返。商业银行可以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减少银行网点,减少人员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针对自己有竞争力的领域,努力做到和其他银行不一样或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服务。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挖掘信息,建立和完善有关风险预警、识别、度量、控制模型和体系,从而提高处理金融风险的能力。
3.为客户不断提供很有特色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在于它非常的便捷、非常的便宜,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为每个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那么商业银行可以在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中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对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详细了解客户需求后,为客户提供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而在渠道服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详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与基金公司合作,一起制作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金融产品,从而与市场上其他金融产品区分开来,从而培养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使得金融产品具有竞争力。而且还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研究不同的理财产品,为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提供理财产品购买建议,并且针对客户的财务现状和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一个综合的理财方案,从而为客户提供价值。(作者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湖南益阳市;2.中央财经大学河南鹿邑县)
参考文献
[1] 狄卫平,梁洪泽.网络金融研究[J]金融研究,2000(11)
[2] 邱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5)
[3] 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商业银行,2013(5)
互联网已经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技术发展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交易成本较低、资金配置率较高、支付便捷等众多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弱化了银行的职能,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从技术及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与改革,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加强技术创新、信息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增强用户的体验等,实现转型升级,紧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
二、互联网金融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新型技术,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新型的融资模式,具有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优化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资源配置及支付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型的金融交易方式已经产生,已经取代了直接面对面式的交易,交易类型是完全透明的,并且成本较低、方便快捷,交易价格与时间由交易双方决定,增加了交易可信度,大大提高了金融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较低,配置效率较高,能够推出新型模式与产品,这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逐渐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如在2012年的“双十一”活动中,淘宝在这一天的交易额高达200亿元。这样高额的交易额只能出现在互联网中。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企业门槛较低,能够承担风险保证收益,也严重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
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信贷业务也十分安全便捷,如蚂蚁花呗、人人贷、宜信等推出的信用贷款业务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类互联网金融贷款可以实现小额贷款,能够满足人们的小型资金需求,缩短了贷款时间,简化了贷款流程。可以看出,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被挑战,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位置。在部分社交网络中,网络与信息借贷平台合作,实现信息对称问题,满足了人们的短期资金需求。由于互联网金融融资成本较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严重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模式。互联网平台主张平等、开放、合作式的交易,通过信息交流与技术探讨提供多元化、灵活化的金融产品供人们选择,也是传统商业银行难以做到的。
四、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对策
(一)明确转型方向
传统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思维,在发展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主,转型更新。由于银行的核心就是用户体验,所以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核心来改善自己的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开拓互联网精神,保持平等、开放、合作式的发展原则。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上,融入多元、创新的发展思维,利用原有的客户基础及自身的品牌信誉,通过网络渠道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发展优势,构建新型的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营销范围,根据用户需求创新产品,为用户的体验着想,推出超出用户想象的产品及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追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维,确定发展方向,实现创新型发展。
(二)以创新作为发展的驱动力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以创新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重点集中在IT技术与业务流程方面,推动业务的盈利发展。根据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技术核心来优化产品,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原有客户的行为习惯来完善商业银行的智能化与网络化建设,加强与客户间的交流沟通,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更加便捷、人性化,进而增强客户体验,降低银行转型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业务平台,将闲散的银行用户集中起来,紧密结合用户的生活与财富需求,打造第三方支付平台或是借贷平台。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发展重点,活跃互联网金融平台,增强品牌黏度。并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风险及投资偏好,进一步细分市场,保证投出的资金与宣传都能够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增强营销效果,保证金融投资的透明化与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分享的最大化。
(三)将大数据管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
传统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信息及交易数据,同时应增强对数据的分析及挖掘能力,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信息技术进行分类与整合,实现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重视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大数据资源分析库来充分掌握数据资源,以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作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整合银行内外的发展数据,构建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结构化管理。建立分析平台必须整合银行内部的数据情况,结合银行外部的市场发展情况,深度挖掘用户信息,实现统一的数据化管理。通过分析客户的行为及投资偏好来规划用户的价值曲线,进一步满足用户在金融产品和投资、信贷等方面的需求。利用大数据能够分析商业银行客户流失的重要原因,能够帮助银行及时正确地加以改正,从而促进银行的长远发展。
(四)将风险管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银行的转型升级,因此要将风险管理作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支撑。分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运营模式,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联系,探寻新型的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保证风险精细化管理,也能细化分析客户的动态需求及行为,从而保证银行的财务风险成本,降低风险,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在线金融监督能够加强银行的监管体系,保障银行投资与金融管理,实现透明化、统一化管理,管理机制进一步监管银行的资金流向,使银行的每一分资金投入与产出都有所考究。
五、结语
从市场竞争的规律来看,网络经济最为普遍地体现着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这一基本经济规律(王刚刚,2008)[6],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首先,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生势力具备网络经济特有的资源优化配置特质。互联网金融借助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以移动互联为基本工具,通过大数据应用能够增加企业和价格的透明度,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和交易摩擦成本(韦雪琼,2012)[7]。其次,信息是互联网金融运作中的核心资源,基于消费群体的投融资需求创新产生的金融信息产品具有明显的客户锁定特性,使其客户规模迅速扩大,正外部性效应不断扩大边际效益,呈现边际成本递减趋势。再次,依据梅特卡夫的网络价值法则,基于移动互联信息系统的在线处理与生成功能促进金融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整体互联网金融的总价值,满足金融消费群体的效用最大化需求。所以互联网金融低廉的交易成本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的全球经济浪潮中,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递减特点赋予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先进的数据技术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处理技术在解决传统的客户准入、产品营销以及风险管理上优势突出。在客户准入上,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痕迹处理技术,可以在日常运营中积累大量超越一般财务报表的客户“软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通过计算机行为跟踪技术实时调查、监督客户的交易行为,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消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在产品营销上,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等组织将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在线服务等金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借助系统化数据仓库,通过清单式筛选集中整合目标客户,及时准确地触点营销,将互联网金融营销推向综合化、批量化、精准化和多元化。在风险管理上,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利用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等客户信用代表性指标,构建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识别网络客户信用状况,通过公开违约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违约成本,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侵蚀态势冲击商业银行
当前,互联网企业借助自身固有的优势条件,在支付、结算和融资等金融领域广泛迅速布局,以不断高涨的势态逐步改变银行独占资金的格局,以不可逆转的侵蚀态势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盈利能力层面带来颠覆性、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支付中介
从理论上讲,金融脱媒滋生互联网金融参与金融市场竞争,互联网金融创新符合金融脱媒的大趋势和内在逻辑。支付结算中间业务作为传统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正遭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全方位挑战,集中表现为互联网金融脱离传统金融机构中介人,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资金在传统银行之外循环。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活跃,基于个人通讯设备以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货币价值结算的互联网在线支付规模呈爆炸性增长,互联网支付系统直接占领银行支付系统平台,颠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支付中介的地位。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数据看,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56.43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4.93%,增速放缓4.53个百分点。其中,占银行结算账户的99.37%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07亿户,增速放缓4.56个百分点,互联网支付系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正快速蚕食传统银行的垄断地位[8]。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7750.8亿元,与第三季度相比增长131.9%;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占据了超过市场90%的份额,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的冲击进一步加剧。[9]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融资格局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存贷款利差在长期趋于收窄,对于数量众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的小微企业而言,从正规金融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加大,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低。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搜索引擎集中客户削弱冲击传统银行的客户开发力。互联网融资平台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技术,整合外部资源搭建的电商融资平台、P2P融资服务平台,准确锁定并细分目标客户群,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冲击传统银行的零散营销模式。另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市场价值撮合交易消减传统银行的资源配置力。网络融资平台依据客户融资金额、利率与期限,遵循撮合成交的市场机制,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批量化与专业化的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金融借贷组合模式,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生命周期性金融服务需求,提高资金匹配效率。互联网企业不依赖于实体平台进行纯粹的客户集中与撮合交易,是一种脱离传统金融银行中介的侵蚀活动,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融资格局。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分销渠道
运用大数据展开金融产品营销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抢占销售市场份额的惯用策略。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单一销售模式,互联网金融打破物理渠道借用平台优势,通过打包销售向处于各个交易环节的客户提供组合型产品,互联网大数据的分销渠道与营销理念冲击商业银行零售营销模式,物理渠道延伸至虚拟渠道。在客户锁定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雄厚的数据积累与系统化处理技术为批量化分销提供基础。互联网使用者的访问数据经过客户行为分析、目标客户筛选、数据挖掘等处理,搜索客户金融需求,目标客户定位更精准,市场管理更精细。在产品营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样的金融产品与展示形式平台,通过与金融消费者的互动支持金融消费创造体验价值,以多层分销渠道加快对传统银行物理营销渠道的客户分流。
(四)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盈利方式
在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下,传统银行的收入结构由核心业务结构决定,收入来源由利差决定;其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大企业、高端客户存贷款业务寻求综合收益,盈利能力的提升基本延循粗放式增长模式,极易受到市场波动与经济浪潮的影响。虽然目前部分银行转向单纯追求低成本低风险的金融服务,但此类调整对盈利水平与盈利能力的贡献度明显不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模式以及消费习惯实现初步甄选,专注于快捷、高效、低成本的通用服务,提高了金融需求和服务渠道共性的集中度,一定程度上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物理网点分层服务与盈利模式。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挤压,银行业绩增速持续放缓,2011年全行业利润增速为36.34%,2012年为18.9%,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83%,较2012年上半年增速下降9.47个百分点。[10]互联网金融热浪冲击着商业银行盈利方式,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蚕食其利润来源。客观上,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态势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多形式的互联网金融逐步显示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替代效应,其侵蚀态势引发银行业的“骨牌效应”。从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的变局尚不会颠覆传统银行业。从长远看来,移动互联交易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监管的日益严格,互联网金融势力也必将逐步完善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这两项银行核心功能,从而对传统银行业产生根本和深刻的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改变着金融业态,并将引起商业银行深刻的变革。面对互联网金融侵蚀势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互联网金融业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推进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业务流程、数据技术、风险防控等领域进行的全面调整和深度转型。同时将其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有效抓手,灵活应对,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资本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在适应调整中以竞争求发展,是传统银行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选择。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做实用户体验
从运营思维上谋变,实现传统网点产品推荐与移动互联用户体验的有机结合。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应战互联网金融的步步侵蚀重要的是从经营理念上谋变,运用互联网经营思维做实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针对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快速变化,传统银行应加快转变服务意识,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变,摒弃一贯的物理网点推销式经营,选择互联网平台探索“大数据”经营模式。根据数据信息细化客户群,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客户端定制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众多客户自主通过移动金融服务系统中自主选择和灵活下载的用户体验诉求。
(二)应用互联网营销拓展服务渠道
从营销渠道上谋变,实现传统物理网点营销与新型移动互联营销的有机结合。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分销渠道侵蚀同样可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度挖掘互联网整合力,将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移动互联对接,拓展线上营销与服务渠道,密切前后动,推进集约化管理。传统银行拓展营销服务渠道关键是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实力、社会认知、基础设施、物理网点等各方面的优势,提升联动运营能力,将客户营销、产品应用、风险管控、数据处理等集中于信息技术层面统一设计。最终形成以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络并行,线上与线下同步的客户开发,跟进营销的互联网模式,谋求双倍的盈利。
(三)整合互联网模式升级业务体系
从业务体系上谋变,实现金融工具在线集中与金融产品在线集聚的有机结合。应对互联网金融侵蚀,传统银行若简单地将产品、业务置于互联网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开发适合金融互联特点的金融产品组合,升级业务体系融。一方面,充分利用综合资源将传统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在线金融、移动金融、电子商务、融资平台等新兴技术模式加以整合,形成在线业务办理的O2O经营模式。另一方面,融合线上与线下的信息将网上支付、投资理财、网络信贷等功能集中于特色网络金融产品之上,构建与网络银行相适应的业务体系,同步升级业务流程,实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四)遵循互联网逻辑组建专属架构
从组织构架上谋变,实现传统金融组织构架与网络金融组织构架的有机结合。打造互联网金融专属组织是一个系统战略,需要遵循互联网逻辑,凸显金融属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属性决定专属组织要联合创新研发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独立于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以从专业部门到事业部门再到专营银行为构架目标,为银行的网络营销转型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互联网逻辑思路决定专属组织需要从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出发,具体划分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互联分销等职能部门,重点调动全行资源,寻求在客户网络营销、产品研发推广、网络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突破。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
从数据管理上谋变,实现基础数据仓储建设与综合信息融合处理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是连接平台、用户、金融的重要工具,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一是夯实数据仓库建设。除了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协议签约等信息,传统银行应拓展信息渠道,广泛搜集用户商品在线订购、商户经营、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非金融信息,进行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仓储库。二是提高信息融合水平。根据客户消费习惯与金融诉求建立涵盖客户条件与产品条件为主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并以此作为数据模型的参考体系,提高目标客户属性与产品特征要素的匹配度。
(六)借助互联网创新加强风险防范
从风险防范上谋变,实现网络业务创新发展与交叉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传统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并不会因为网络金融业务与产品的创新而消失,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提升风险防控方法与手段,实施风险分类管理。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实施差异化灵活定价方法及时化解;针对平台客户违约风险,加大线上线下的双重违约惩罚,降低客户信用风险;针对全电子操作流程中的技术风险与操作风险,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给予用户线上操作演示与风险提示;针对互联网效率所提升的风险发生、转化、蔓延速度,完善风险预警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加大风险处置机会,降低风险传染概率。
五、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类型和业务处理模式也受到了冲击,快速做出反应调整转型,才可以使商业银行传统公司业务在时代变迁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1.互联网环境下网络金融的特点
1.1互联网金融特点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即时性,平板电脑、手机使用越来越便捷,其随时上网、携带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用转账、交易、支付等互联网提供的金融服务。其次是移动化,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加速主导未来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化趋势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体现更加明显,在手机上炒股、购买理财产品等网络金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最后是低成本,移动互联网使金融产品随时随地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1.2网络贷款的特点
网络贷款相对于常规贷款而言,其操作更加简便,流程更少,效率更高,能够提供给用户多样化贷款需求以及更全面、实效的服务,至少能够获得当代网络用户的青睐。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灵动性优势,在网络上建设可以申请贷款的平台,并将申请设计为多个环节进行,在保障信息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之下,这样的网络融资贷款业务必然会极大程度的降低用户办理手续的时间。特别是P2P网贷是近些年新起的一种金融业务,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借贷双方的资金对接效率,受到客户的青睐。
2.互联网环境对银行传统公司业务的影响
2.1加速了传统信贷业务的脱媒步伐
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充当资金中介的职能。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从融资角度看,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寻找交易对象,之后的融资交易过程由双方自己完成。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的优先选择。未来可能冲击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抢夺银行客户资源、替代银行物理渠道,颠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
2.2抢占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
面对互联网金融迅猛的进攻态势,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份额缩减。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对银行造成冲击,银行可能基本上抵不过互联网企业的进攻,被抢去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有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效率高,加之无传统中介,挤掉了中间成本,而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2.3助推了银行传统公司业务的转型
网络金融的发展对银行传统业务影响深远,也助推了银行公司业务的转型。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物,网络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金融媒介的转变及模式的创新,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是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方式,使得金融活动的途径多样化,拓展了银行的客户和渠道,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金融市场更加活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可以使银行全面了解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建立良好的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
3.对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的建议
3.1完善互联网营销模式
依托信息化手段,与大型特色电商平台、核心企业进行数据对接,运用“大数据”,建立以交易数据、资金流向、物流监管为核心,高度电子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线上发展模式,完善自动化线上营销模式,补充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同步加快线下客户向线上迁移,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集约化营销服务能力,并利用立体数据进行差异化服务,了解客户消费习惯,预测客户行为,进行管理交易、信贷风险和合规方面的风险控制。通过电话银行开展客户对公产品售后回访,提升客户体验,为改进产品服务提供依据。
3.2发展专项化垂直型电商平台
发展专项化垂直型电商平台这一策略能够促使整合国内外供应链与优质商品更好地实现。相对于常规电商模式,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垂直型的电商平台,这里所指的垂直型电商平台主要是指细分市场深化运营或某个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类电商平台普遍是以B2B业务或B2C业务为主。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运营时间,在历史的发展中拥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和众多的优质客户,在民众心中有相应的诚信、权威性,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一个专门销售投资产品、奢侈品或商品专卖等类型的电商平台。
3.3整合国内外供应链与优质商品
银行的公司业务往往包含一个产业内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本身就有商业往来,通过电商平台的建立,银行可以充当金融和产品的双重中介,以金融渠道去拓展电商,打通上游和下游企业的金融和货物双重渠道,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通过在这个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获得优势。
4.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之下,银行可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让客户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业务服务,为公司类客户提供与常规投资方式不同的技术支持,极大程度的提升公司客户的服务效率,间接的提升建设银行的竞争力。从现状而言,建设银行已经具备大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银行办理多种业务,说明建设银行转型早已在路上,转型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陆岷峰,陆顺,汪祖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跨界”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38(3):1-5
[2] 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29(3):31-38
[3] 王婷婷.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思维在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中的运用[J].华北金融,2015(5):42-47
[4]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网点管理转型研究――以邮储银行管理模式研究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5(10):85-8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逐渐兴起,各种业务活动需要结合网络技术进行发展。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众筹等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比传统金融的模式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和广覆盖,能够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实现集合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达到支付便捷的目的。此外,有效地减少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金融交易规模在2014年突破10万亿元,传统金融因此受到极大的冲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传统金融中介能够发挥的作用在慢慢减弱,金融也更强调个性化的客户体验,通过大数据等网络技术手段发展运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高风险和监管不足等缺陷。当然,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在冲击和挑战同时是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不完全是竞争关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此外,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分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混业经营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并针对冲击进行对策研究,希望传统金融把握机遇,正确处理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实现业务创新和长久盈利。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备受社会大众的关注。国内学者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纷纷展开研究,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传统金融的相比优势和劣势。
刘英,罗明雄(2013)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及其发展历程,整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P2P网贷模式、众筹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和第三方支付模式等发展模式,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提出了思考。黄海龙(2013)分析电商金融的形成背景,针对参与电商金融的四个要素展开详述,从电商平结不同对象的角度,将电商金融分为消费者信贷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并对电商金融模式进行细化总结,探讨电商金融的乘数效应和对金融脱媒的影响。李有星,陈飞(2014)根据国内法律现状指互联网金融在交易过程中是有文可依的,但是在监管方面?s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因此,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监管已逐渐成为国内外金融监管机构的共识,确定监管主体地方化的方向,采取原则导向监管方式,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港”制度。王锦虹(2014)采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与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将专家对指标权重的两两测度结果进行模糊处理,获得指标的综合权重,从而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得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影响较大,对资产类和中间业务的影响较小等结论。罗长青,李梦真(2015)搜集2007年~2013年上市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银行业务的中介作用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替代效应却不显著。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多方面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忽略对传统金融未来发展的分析。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研究传统金融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创新。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展开具体研究,为传统金融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在慢慢融入社会,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P2P 网贷等模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截止2016年上半年,支付宝用户已经超过6亿。月活跃数量有29472.7万人,日活跃数量为8382.7万人,在移动支付类APP中毫无疑问的高居榜首,和同类产品相比有着明显的用户优势。
此外,2016年移动支付业务为257.10亿笔,金额为157.5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5.82%和45.5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传统金融受到一系列冲击。首先,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空间在不断缩小。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相对比较低,在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市场空间竞争时会更有优势,降低银行业务经营的利润。而且,互联网金融创新程度高、优势明显,慢慢淘汰商业银行相对落后的传统业务。其次,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已经不能再拥有绝对优势。技术使得信息更加公开,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弱,金融中介的作用也就不再明显。人们越来越习惯和愿意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消费,通过余额宝平台存放闲置资金,实现存款的高利润和高流动性。此外,商业银行客户资源慢慢向互联网金融市场流失,客户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快捷。互联网平台实现客户个性化服务体验,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通信技术融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虽然在主要业务上也进行市场客户细分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是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很好地完成信息收集、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等。互联网营销模式吸引大量的客户群,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客户群的大量流失。
四、传统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金融逐步向“互联网+”方向进行创新发展,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完善。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改革,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门槛在不断降低,金融服务更加透明化,社会资源也得到了有效配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得到提升。在两者的合作中,一些有活力、有朝气的小微企业受到了重视,针对小微企业传统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做出改变来适应时代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具备互联网的特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交易,弥补了传统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传统金融行业可以借鉴电商金融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机制,对客户进行评估,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在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基础上,传统金融需要进行以下各方面的改变,从而把握好发展机遇。
第一,提高对科技发展的认识,转变传统的固定观念。竞争的局面是很激烈的,但是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潜在竞争关系中的合作。在金融市场中,银行保持着其固有的核心地位。但是,如果一味盲目死守传统的经营管理,终究会被互联网金融一步一步威胁。通过转变的观念,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革命,针对自身业务进行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并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双赢局面。
第二,加强客户资源重视力度,维系客户关系。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与客户联系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虽然可以赢得大量的客户资源,但是却没有重视客户维系。网络技术还是不能直接让客户体会到亲近的服务和实体体验,但是商业银行却可以做到。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客服质量和客户金融活动的参与度,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模式来增强客户的粘性。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帮助下,合作建立全新服务平台,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在稳定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开发新客户。当然,为了全面地掌握客户各方面资料,包括消费需求、交易、投资等,商?I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银行的金融产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客户,赢得客户的满意和好评。在市场营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和学习丰富的经验,提供安全、开放的营销模式,扩大营业网点,增加覆盖面积,吸引更大的客户群。
第三,商业银行需要实现精细化定位。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竞争力大的业务,从而扩大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差异化优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主要定位于集约型经营方式;在经营地域上,主要定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资金运用上,主要定位于优化信贷资金配置;在服务功能创新上,主要定位于实现统一模式的高科技服务。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可以针对顾客对银行服务的重视程度,树立个性化的形象,从而使该种金融服务在市场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大客户和优质客户,而在中小企业方面客户资源比较稀少。为了增加客户量和业务范围,商业银行不妨尝试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以及为小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实现网络技术与资金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