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4 16:30: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

第1篇

关键词:节约型 种植设计 生态园林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由此,城市园林绿化也必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种植设计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不盲而喻,因此,节约型种植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概念

本文所说的节约型种植设计是指以植物为主要载体的建筑外环境绿化,以期其中的种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人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3 国外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约18世纪中叶前,人们追求宏大气势而长期繁荣的极端规则式园林,之后,一种全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式风景园诞生,解放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主流地位的规则式设计思想。这一时期可以称得上节约型园林开始发展的时期。

1841年出版道宁的《适宜于北美景观园林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景观应具有自然的简单和壮美。美国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钟情于简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和空间。强调依靠自然,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Ⅲ。这时期园林种植形式上,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已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延斯・延森等一些美国景观设计师从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在花园设计中直接从乡间移来普通野花和灌木进行植物造景,创造了“草原式景观设计”(The Prairie Style.inLandscape Architecture)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他条件”,其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某些方面开始得到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l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从1929年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人们的生活开支急剧下降,园林投入也相对紧缩。针对这种状况,丘奇开始了新园林设计模式的探索,趋向于简单化的勰决办法。丘奇1995年出版的《Gardens are for people:How to plan foroutdoor living》一书“一次花园之旅,捎带进行了一些评论”,讨论了花园设计应考虑的方面:精美的空间比例搭配,将绿地相对减少,增加了木板、砖块等铺装的面积;保留基地原有植物,以减少种植的投人;选用当地耐干旱的植物,以减少植物的养护费用;多采用遮荫乔木,使炎热地区的户外生活变得更加适宜。之后的埃克博所做的笔记――“景观设计史”,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阔背景下审视花园,并提到了当代对于低成本维护和功能性空间的需求…。这一时期,对于节约型种植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出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渐渐产生的。

1969年美国的麦克哈格(Lan.L 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标志着生态设计理论上的奠基和成熟。此一时期的生态设计主要的英文表述是“ecology design”,包含节约。这一时期关于节约型园林的主要里程碑是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植物社会学家蒂克逊(Tixen)提出用地带性的、潜在的植物种,按环境“顶级群落”原理建成生态绿地的理论要点。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的概念,他的学生、国际生态学会会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宫胁昭教授用20余年时间在全世界600多个点实践该理论取得成功。用这种方法建成的生态绿地具有“低成本、快速度、高效率”的优点,国际上称它为“宫胁昭方法”(Reconstruction 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restbyMiyawaki):将所选择的乡土树种幼苗按自然群落结构密植近似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利用种群问的自然竞争,保留优势种。二三年内可郁闭,10年后便可成林,这种种植方式管理粗放,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76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R10bcrt Ricklefs发表论著《自然经济》(The Economyof nature),考虑自然的经济性。在自然进化系统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的生态系统必然是经济、合算、高效、节约的。1979年,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和雅克・古龙(Jacques Coulon)设计的巴黎北郊苏塞公园,设计师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营建的沼泽景观。其演进几乎是完全自发进行。1985年阿兰・普罗沃和吉尔・克莱芒设计的巴黎雪铁龙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此后,荒原、荒地景观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大量涌现。节水型景观大量推广,美国更在1980年代就建立了“国家早生园地种植委员会”。用来指导全国的旱生园地种植计划。美国园林设计师J・罗伯特・安德森(J.RboertAnderosnl便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安德森的设计强调使用本土植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园林种植几乎不需要任何灌溉。他还和美国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一起设计了一个土生植物园。在石板铺成的中心广场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上,按需水量的大小排列了不同的植物;在通往综合大楼的人口步道筑起了石头蓄水池,为滴灌植物储藏雨水;23个示范花园用来研究本土植物的习性等。屋顶绿化的盛行,日本1992年6月出版了《城市建筑绿化指南》,对城市建筑物的绿化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如新建筑占地面积超过1000m2时,屋顶的1/5必须为绿色植物所覆盖。这一时期。节约型园林中的各个方面开始得到发展。

4 国内节约型园林种植设计的研究进展

中国向来就是个讲究节约的国家,明朝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专著《园冶》曰:“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高阜可培,低方宜挖”。这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的最初阶段就避免了盲目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计成的这种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设计理念是我国最初的节约型设计理念。“小中见大、须弥介子、壶中天地”等可算的上是节地理念。到20世纪50-60年代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封锁的特殊背景。为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国家强调绿化结合生

产,相关研究有韦金笙1965年发表《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好材料――芍药》等。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管理和养护费用高等缺点。生态和园林两大领域的工作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标提出来一系列生态园林的理念。生态园林相关研究得到发展,节约型园林亦包含在生态园林中。马军山的《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系统的对近百年来园林种植设计上发生变革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

2006年8月17日,建设部在新疆组织召开了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仇保兴副部长在会上作了“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正式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是节约型园林发展的里程碑。2007年8月30日,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议》。有关部门、有关地方对此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会议或转发建设部文件,予以贯彻和落实。2007与2008年中国科协年会,都涉及到关于节约型园林,相关节约型种植设计的论文包括:节约型城市绿地建设实现途径研究,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选择等。北京园林学会举办“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研讨会,相关会议论文中涉及到节约型种植设计,包括如何在居住区中建设节约型园林,节约型园林及其园林植物应用思考等文。“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学术研讨会中对建设节能型园林的思考等。硕士论文《武夷山市节约型城市园林设计研究》《城市开放式管理的公共绿地的节约性设计研究》口”等主要针对城市公共绿地的节约型设计研究。较多论文从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集中在节水型园林的探讨上,如刘宏禄,吴文勇,郝仲勇等著的《城市绿地节水技术》,硕士论文《城市住宅小区节水景观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等。关于乡土植物的研究也较多:“乡土树种应成为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应该大量应用耐旱植物。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降低绿化成本,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大胆倡导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节约水资源。”关于复层绿化,立体绿化的研究:申彩霞,王晋新的开拓绿色空间的新途径一屋顶绿化、垂直绿色、复层结构的立体绿化性等。其他还有低成本设计,限额设计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33-02

21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时代,也是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时代。教育理所应当承担起培养未来创造性和个性化人才的历史重任。大学本科教育应与时俱进,与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何培养具有更强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园林本科教学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特点

1.1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

园林专业是涉及领域极广,融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园林艺术、园林要素、建筑艺术及园林技术于一体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科[1]。其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和园林相关管理人才。学生应具有园林规划与设计和园林植物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风景区和森林公园规划、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施工管理工作,是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该专业经过一定年限通过考试可以取得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设计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资格。其专业领域涵盖范围极广,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要学好该专业,应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而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仅凭4年课堂上的教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又是园林专业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环节。该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园林设计类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考核、课外安排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有其特殊性。

1.2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具典型意义和启示意义的为:“讲授―接受”教学模式。该模式为“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由19世纪下半叶的赫尔巴特提出。这种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园林设计类课程目前多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2]。基本做法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然后分阶段布置相关专题作业,指导学生进行几个相关内容的设计实训。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以理论传授和修改学生的方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但还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多种多样,设计培养目标也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一味遵循旧的教学模式,难免会存在一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周期长,时间安排呈间断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我们先看一组公式:48×0.75=36。48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园林设计课程的平均课时数,0.75指的是1个课时(平均为45 min),36指1个学期该专业课总教学时长为36 h。以1名大学生每天学习4 h为例,只需9 d就可以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而实际上大学教育却往往要用16周(近4个月)来完成教学。当然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作为设计类课程,该方式有其明显缺陷。

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同时需要不断的外力刺激[3]。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记忆遗忘规律研究,遗忘的发展速度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按上文所述,1周3学时的教学模式很难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刺激,更何况学生要面临1周4~5门课程的同时教学。学生刚在课堂上找到的设计感觉,1周后就消失殆尽,可见这种分散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理论或技术类培训班,往往15 d甚至1周就能教会学生在学校一个学期还不一定能完全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比如鲁英灿的AiTOP 方案创作设计师高效率专业培训中心,对学员进行高效率专业培训,经过1个月左右的集中强化教学与训练,就能培养具有相当专业素养与能力的设计类人才,这种形式值得从事教学的同行反思。学校与社会的明显脱节,显示出大学教育的“象牙塔”特性。

2.2学生缺乏快速完成方案及多方案推敲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方案至少得用4~5周(实际教学时间只是9~10 h)才可能完成;而创意构思则需2周以上的时间;更不要说同时进行2个甚至2个以上的方案推敲。理科思维是单一思维,往往只有1个正确答案;设计是多维思维,在多个方案中优选、优化,反复推敲,最后选中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专业教师们都清楚一个事实:绝大多数学生的设计方案都是在最后几天才真正完成,一些平时不认真的学生甚至在最后一天才把方案完成,草草地应付了事。这种思维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立刻就会产生不适应。甲方或单位领导都不可能给你几周时间来确定一个方案,多方案和快速完成方案的能力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学生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面对并适应这种社会现实。

2.3学生不理解课程本质,与教师主动交流少,学习效率低

设计课教师布置课题后,需要学生的配合进行草图创意构思,但由于上课时间相隔过长,不仅教师授课不能连贯,学生更很难在课堂中集中精力。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思想放松,不能进入设计思考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效率低,做事缓慢拖拉。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后能东拼西凑一个方案,并能表现得精细美观,但却忽略方案形成过程,漠视与教师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方案形成过程的理解才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最重要的。

2.4传统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重考试弱平时

传统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通过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来评估学生的平时学习与知识的接受程度[4]。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将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导向成 “背书的机器”。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很刻苦,通过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得到高分。现有的教学模式不重过程与理念,以一份作业甚至一张试卷来代替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努力。长此以往,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更不重视平时教学,丧失个性,缺乏能力与创新。经常有学生以一种设计套路来应付所有的场景设计。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与理论课的不同在于其更重视学生平时的方案创意及设计能力。

2.5学生只注重课堂教学,缺乏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能力

在目前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提过的章节才会在考试之前认真背诵,甚至有的学生课程结束后,课本依然如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园林专业是一个需要多种知识与多种能力的应用型学科,光靠课堂的几本教材不可能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的架构。虽然教师都会在课堂上推荐参考书籍,但是真正能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学习提高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2.6课程授课学生过多,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类课程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根据经验,1个班的学生数控制在18~22人比较合理。这样教师有时间也有精力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研评方案,学生也方便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在活跃的气氛中师生对方案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3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

针对现有的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笔者认为“个性化”教育将取代传统的“模式化”教育,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3.1加快课程教学节奏,采用设计单元课或阶段性单元课

把分散的课时集中起来,安排1~2周时间进行教学。把教学知识点与设计实训结合起来,在短时间内不断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强化,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高效率的强化训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提高。笔者曾对教授过的学生作过调查,其中82%以上的学生希望设计课能采用阶段性设计单元课的安排,以提高其专业能力。这种模式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紧张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思考、分析与表现之中。

3.2重视前期草案的完成、多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强化平时的草案训练,降低理论授课所占比重。理论并非不重要,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引。教材上的内容尽量少讲,经过12年教育的学生有能力阅读教材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的工作是点出课本重点所在,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而课堂时间重在案例分析与方案交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作方案分析。设计课中的自我教学将成为未来设计教学的一项主要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和组织好学习环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发展自我的设计才能、自我的设计个性,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避免学生思维过早模式化、定型化。

3.3完善课程考核方法,重视设计过程,创新评价制度

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设计理念,考察重在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诸方面,帮助学生捕捉自己的思想火花,升华为设计的创意并以有序的方法表达[5]。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新考核制度,以设计及表达成果的客观标准为辅。

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从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均考核;公开考核的原则,提前让学生知道课程考核标准;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即将学生能力的表现和素质的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设计考核不仅表现在最后的方案图表现上,更应把平时的交流、学生主动性提问作为评分标准。经常性的进行分组,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理论考试内容答案不一定在课本上,教师在课程开始指定几本参考书(教研室可集中购买借与学生,或制作成电子文本形式发给学生),课程结束后学生上交读书笔记作为一部分成绩。

3.4将设计课程分成若干单元,由不同专业教师授课

传统教育一般每门课只由一位教师讲解,而设计课应与之不同,可由不同专业教师授课,以便发挥教师所长,也利于学生博采众长。以《园林规划设计课一》为例,可分解成理论知识单元、道路与广场规划设计单元、居住区规划单元、附属单位规划设计单元、公园规划设计单元,由不同的教师进行单元课教学。学生可以从不同教师那学到不同的专业(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4页)

理念,而教师也由此确定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向,并结合自己的课题传授给学生行业内最新的理念与知识。

3.5促进学生对外交流,鼓励教师对学生方案进行点评

对外交流包括班级里的学生交流、各班相互交流和与社会交流。每学期组织方案评比、展览,奖励优秀作业与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作激情,形成学生讨论互助的学习气氛。同时,结合实训项目创作,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阶段性地进行展示,既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示范和引导。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竞赛与实际项目,如该校参加园冶杯、大学生设计竞赛等比赛均多次获奖。

3.6建立专业教学网站,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学科的知识呈现出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学科间相互交叉、分化、重组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单纯的课本知识已不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近几十年发展相当迅速,各种新理论、新观点层出不穷。在专业教学网站上,教师可以共享一些园林设计案例与理论,指导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观点与理论;学生可发言提问,教师在网上进行指导与解答。

4结语

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非执着于技巧。设计课程的讲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过程,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符合时代潮流,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5参考文献

[1] 朱天志,万东颖,李政.设计类课程中运用个性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88.

[2] 田耀全.对《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140.

[3] 黄文珊.从概念到设计―LA设计课程整体架构之探索[J].中国园林,2004,20(10):50-5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