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30: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会计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三农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种类多种多样,较为复杂,同时,区域不同、企业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所以,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必须创新农业会计处理方式,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一、新农业会计准则的涵义
从广义的农业定义出发,在我国,农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对能够销售的生物资产变换成农产品或别的生物资产在进行生物转化的过程中实施强化、控制及另外的管理。其中,会计准则功能中最基本的是对企业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进行指导控制的行为。农业与工业、旅游业相比,相对比较特殊,对于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讲,也相对特殊,这就导致农业会计准则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会计处理也相对较为特殊。新农业会计的科目主要包括社会性收入与支出、农产品、农业生产成本、社会性固定资产及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社会性固定资产、生物性在建工程及减值准备、应收家庭农场款、应付家庭农场款、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代转家庭农场上缴款、消耗性林木资产及跌价准备、公益林基金。
二、新农业会计处理的特点
(一)复杂性
农业会计处理对象主要是动物或植物,但对于动植物而言,它们的生长与繁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符合生命进化规律,所以,必须依据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会计处理工作。比如,在对生物资产进行分类时,鱼类、水稻、小麦、作为原木的树木、作为肉制品的牲畜通常分成消耗性生物资产;各种果树、产奶奶牛、作为生火用的木材等通常归类为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砍伐的树木等,因为失去了再生的能力,或生命停止而不再具备生物转化能力,通常归类为收获品,在会计处理时当记做存货。在农业会计中,处理生物资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时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农业会计处理必须对生物资产的特点和转化进行准确把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及报告的复杂性较大,所以,真实反映会计信息难度较大。
(二)困难性
会计核算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中基础职能。在农业会计处理中,因为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导致新农业会计处理中的成本核算难度较大。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处理对象主要是动植物,因为动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一直处于持续变化过程中,成长时期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所以,农业会计处理需要对不同阶段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同时,新农业会计处理中成本核算的对象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比如树木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在几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而动物在生长中,需依据生长周期实施分类计算,比如饲养前期和饲养后期所需要的资金和管理精力投入就大不相同。所以,新农业会计处理相对来说就具有很大的困难,工作人员要依据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核算。
(三)多重性
我国的农业因为主体的规模、性质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导致新农业会计处理目标也会有较大差异,应用会计信息和会计处理的工作人员不同,也会导致在对农业会计信息的计量、数据记录、确认及分析报告的各个环节存在较大的差异。管理科学规范、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一定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开展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把新农业会计制度当成补充性说明进行处理。但是,比如合作社、家庭农场、国有农场、个体户等,因为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征存在差异,应用会计信息的工作人员就会在需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过程中,不同性质的企业或单位,要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行为,按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标准要求实施会计核算工作。
(四)滞后性
在网络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很多行业都普及和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在农业领域还没有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现阶段,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还存在处理手段相对滞后的问题。有很多的农业企业,由于没有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方式,导致记账的方式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因为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生长繁殖的动植物,处理的方式相对复杂,对象因为生长发生的变化导致成本核算也在发生变化,这就给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传统手工记账方式严重影响着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发展,三农建设成绩非常显著,传统手工记账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各项工作需求,严重影响了新农业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所以,必须将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方式应用到新农业会计的处理工作中。
三、提高新农业会计处理质量的措施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边缘学科,综合了会计学、计算机学、信息技术及管理等多个学科,会计电算化采用的工具是计算机,代替了人工记账、数据核算及账目分析和报告,同时还使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及预测,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说,新农业会计处理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综合使用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将财务工作人员从大量的手工处理数据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此外,有很多自主研发的会计处理软件应用到了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处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这一方面讲,我国还必须培养更多的会计信息软件研发人才,提高研究水平,确保会计处理软件运行的高效和科学。
(二)强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
计算机的计算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对数据进行反复的计算和检查,所以,针对农业企业而言,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依据软件设计的程序,核算和整理大量的、复杂的会计信息。在农业企业中,广泛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可以促进农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加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对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以更加高效的处理新农业会计信息,降低人工劳动成本,节约资金,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人才队伍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农业领域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普及和应用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企业会计处理工作人员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人才作为保证,农业企业必须具备专业的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人员,必要时要进行培养和引进,同时配备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设施设备。此外,农业企业还要确保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在企业中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数据可靠、真实。同时,在新农业会计处理采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农业企业一定要依据企业的实际选择开发合适的财务软件,以确保企业之间互相通用。农业企业一定要以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为主要抓手,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保证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专业。
(四)强化财务制度
为改变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落后面貌,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工作方法,还必须完善农业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由于在很多的农业企业中,存在会计处理方法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缺少规范的财务制度,所以,对于农业企业而言,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在健全的、科学的、规范的财务制度约束下,不断提高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保证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更加可靠。
四、结束语
为确保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必须强化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处理方式,提高农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研发应用财务处理软件,不断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人员应用先进科技的水平,为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不断推进新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晏嘉薇.我国农业会计与国际农业会计的差异与协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9).
[2]张明勤.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和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
[3]郭枚香,许玲艳.我国农业会计运行现状成因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03).
[4]广大,锦东.《中国农业会计》杂志2011年宣传发行工作会议在银川举行[J].中国农业会计.2010(10).
关键词:农业企业;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D918.95 文献标识码:A
1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作为国家的一个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与自然联系紧密的同时又和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降水、气温等情况都会对农业的生产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另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一个较长的生长周期。当前的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农业自身的一些特点相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能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国的多数农业企业的会计无法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农场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经济关系比较单一,往往采取收取实物地租。很多规模不大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出去,有租户自主经营,这样农户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而农场只负责与承包之间签订合同以及定期收取承包费用。在这种单一的管理体制之下,农场很难形成建全的会计管理体系,会计工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制作一些简单的报表,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会计信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农场中,实现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的一体化经营,企业的会计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会计资料,但是对于农产品的详细成本,仍然无法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
1.2 不能适应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的农业企业会计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只是按照计划的被动执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政府按照一定的价格统一进行收购,农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本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不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依据。
1.3 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由于各种可预料的或者不可预料的原因,各个行业的会计信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失真的情况。农场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农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原因,一方面,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是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的,这就导致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灾害性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活动很难进行准确的计量和统计,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一方面,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之后所剩余的农产品完全由自己进行支配,而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家庭农场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剧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 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
2.1 在会计确认方面
农业生产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同时与自然和经济相联系,这就决定了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与企业行业相比更加复杂,尤其是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在国内尚没有对生物资产进行确认的相关准则和制度规范,这给农业企业会计确认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确认体系十分有必要。我国可以参照国际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中关于生物资产确认的部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农业会计核算制度,为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提供参考依据。
2.2 在会计计量方面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对农业企业的会计计量都没有进行专门的规定。但是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企业只能采用历史成本法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农业企业的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2.3 在会计记录方面
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基本生产成本――种植业生产成本、应收家庭农场款、应付家庭农场款等。
2.4 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
当前国内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规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农业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农业会计准则。但是有一些普通会计的披露政策同样适用于农业会计: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资产的区分、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以及折旧政策。农业活动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农业活动会计事项的披露上应该充分考虑农业活动的自身特点,而不能生搬硬套普通经济活动的披露方法,只有这样,农业企业的农业活动才能为投资者所深刻的了解。动植物的年龄不同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的时候,成本的差别很难被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活动披露政策或者相应的标准。
3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农业企业依据其生产规模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农业生产所占的比例,可以划分为: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 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已经上市的农业企业,其会计工作应该依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展开工作。一般来说上市的农业企业的综合性比较强,其通常由一些相应的,业务不同的分公司组成。这些分公司有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有的则已经完全脱离直接的农业生产,从事相应的深加工或者是运输物流活动。这就要求会计工作应高从各个公司的业务实际出发,分别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农业会计来进行日常的帐务处理。而完全脱离了直接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公司则应该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农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 中小农业企业
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农业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林畜牧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素质较低,会计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会计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公司系统的会计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三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林、牧、渔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廖书金.浅谈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J].中国农业会计,2010,(03).
关键词:农业会计制度完善资金控制
一、引言
农业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的发展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的对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整合,从而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处理。随着相关政府对我国农业会计的日趋重视,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也是现阶段需要重视的环节之一。虽然相关政策和标准已经趋于明确,但是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相关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从而导致核算中存在漏洞,影响核算反应的结果。
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产业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农业内部的发展和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构建,同时也决定了农业会计制度能否完整的反应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经济活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会计制度无法适应当下农业发展
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从而导致产业内部的核算存在漏洞,而如果不及时对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可能会存在更大的问题。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也变得多样化,发展方向上也与以前有了较大的不同。当下的工业会计制度仍停留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其核算的重点也没有及时进行变化,从而导致农业会计制度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的发展,无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核算和反映。
(二)会计核算方式存在问题
由于农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业务,在发生经济核算环节之前的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同时发生的经济业务也更为复杂和多变。而当下用于农业核算的会计手段较为落后,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会给会计核算带来困难。会计核算的方式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决定了对经济业务的控制,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核算方式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无法对农业内部环节进行控制。
(三)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待加强
在对农业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农业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有着多变性的特点,在进行会计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会计信息准确性也有待提高。由于农业内部的经济业务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企业内部的相关项目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所以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会计信息可能存在失真的问题。同时由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变化,同时也需要结合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考虑,从而使会计处理方法更适用于当下的农业发展。
三、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策略分析
当下的农业会计制度体系不能很好的将农业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核算,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不利于当下农业的发展。应该结合当下的农业发展趋势,对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整合,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结合有效的会计核算标准进行完善
由于农业其特点,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随着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变化有一定的变化,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当下农业发展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核算。由于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可以结合有效的会计核算特殊的标准对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对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整合,从而根据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核算和处理,从而进一步保证经济业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会计核算的方向,结合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管理。
(二)强化会计处理环节
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下的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强化,从而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会计处理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可以结合发生的经济业务适当的增添一定的会计科目,明确账务处理的过程和环节,进一步提高账务处理的有效性。在强化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高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分类,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建立高素质会计核算团队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在进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中也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团队,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团队不仅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完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中,可以提出更多有效的会计处理办法,从而间接的完善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控制,还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拉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四)强化会计内部法律制度的建立
在进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要明确会计制度体系内部的法律责任的确认,从而强化会计内部的控制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更好的实现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会计核算行为的约束来提高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强化会计内部法律制度的构建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农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明确法律责任可以对会计核算的行为进行控制,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性,通过加强管理来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和明确,对农业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构建需要结合当下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制度体系可以更好的适用于日常的经营活动,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提高日常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从而全面提高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农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企业未来的发展。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规划,对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晶晶.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建设路径[J].农业经济,2015年9期
[2]唐立兵,刘志成,张平.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2期
[3]李玲英.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会计监督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5期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也不少。我国涉农上市公司近百家,以农业为主业的农业类公司就有40多家,这些公司程度不同地从事了农业活动。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投资农业的国内外企业或其他机构还会大大增加。因此,制定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而IAS 41的和生效为我们制定出高质量的农业会计准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一、农业会计准则特有基础概念内涵的界定
要制定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首先应对该准则所依赖的基础性概念作出、合理而明晰的定义。农业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会计要素的内涵应该依循基本会计准则或会计基本概念框架的界定,需要作出补充界定的主要是关于农业所特有概念。这些概念主要包括农业活动、生物资产及其分类、生物转化等等。而这些概念在我国以往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从没有结合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需要作出明晰的界定。
农业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涵义。狭义的农业只包括动植物生产活动,而广义的农业可以延伸到农产品加工活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了狭义的农业定义,即IAS 41所指的农业是只包括动植物生产活动的农业。IAS 41将“农业活动”定义为“企业对将可售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这一定义强调了农业活动对生物转化过程进行管理的特性。我们认为,虽然说“管理”一词的涵义是广泛的,但为了增强这一定义的针对性,应突出“管理”一词中“强化”和“控制”的涵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农业活动的主要特征。基于这一考虑,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在我国农业会计准则中我们可将“农业活动”定义为:企业对将可售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过程进行的强化、控制及其他管理。按照IAS 41的定义,生物资产是指活的动物或植物。这就意味着只要原有动植物一旦停止其生命活动就不能再算作“生物资产”。这一界线对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可以明确地将“活着”的生物和停止生命的农产品进行区分。农产品是生物资产的收获品而不是“生物资产”本身。对“生物转化”和“收获”作出区分也是十分必要的。“生物转化”是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变、生产、繁殖的过程;而“收获”则指农产品从生物资产上分离,或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的结束。可见,收获的结果是“农产品”的获得。生物资产是一种“活机器”,充当着劳动与产品之间的媒介,企业从事农业活动就是要增强生物转化的能力,最终获得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
确立生物资产的概念对于农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对生物资产按照其在农业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并披露这一信息,能够较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没有明确“生物资产”的概念,也就不可能有对生物资产的进一步分类。IAS 41鼓励企业信息披露时,以恰当的方式对生物资产进一步区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或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如产畜、经济林木等;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将收获为农产品或准备出售的生物资产,如肉畜、养殖的水产动物、准备收获的玉米和小麦等庄稼、准备作为原木的树木等。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这实际上是按照生物资产经济性质和功能不同进行的分类,产畜、经济林木等动植物不仅是劳动的对象,同时又具有生产手段的属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只是近似地将产畜、经济林等列作固定资产,将肉畜、养殖的水产动物、种植的庄稼等列作流动资产。我国应参照IAS 41对生物资产的分类,将生物资产区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即使我们在拟制定的农业会计准则中仍然将生产性生物资产列为固定资产,将消耗性生物资产列为流动资产,但考虑到生物资产无论作为流动资产,还是作为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在企业财务报告的表内或表外对列作流动资产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列作固定资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单独披露。这样做,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并对企业的价值和价值创造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农业会计准则与存货等准则的关系
会计准则的基本功能是指导和约束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行为。然而,从各会计准则所规范的具体对象看,各个具体会计准则又有不同的功能定位。纵观已经生效的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按其所规范的具体对象大致可以分为通用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准则和报表准则四类。通用业务准则是用来规范所有企业都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特殊业务准则用来规范并非所有企业都会发生而只有某些企业所特有的经济业务;特殊行业准则用来规范只有某类特殊行业才发生的经济业务;报表准则用来规范报表的基本项目及编制要求。通用业务准则、报表准则可以统称为共性准则,而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准则则可以统称作特殊准则。
作为一种会计规则,农业会计准则同其他会计准则一样,其基本功能在于规范企业有关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行为。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而这一行业之所以特殊,其原因就在于农业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农业会计准则实质上是关于农业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有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规则,是一种特殊行业准则。
既然农业会计准则是一种特殊行业准则,它就有可能与其他相关准则,尤其是一些共性准则在上存在交叉甚至重复的情况。如何既做到将农业特有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全面的规范,又不与其他相关准则发生矛盾或者重复,是至关这一准则质量的重要。与农业会计准则相关的准则主要有: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政府补助、无形资产、资产减值等。
从性质上看,生物资产中的消耗性部分属于存货,从上讲其会计处理可以在存货会计准则中加以规范。但《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都声明有关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不在存货准则规范的范围之内。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在适用“范围”中指出,该准则不适用于“按特定行业已经确立的惯例,以可变现净值计量的、生产者作为存货的牲畜、农林产品和矿产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也在“引言”中声明,该准则不涉及:“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可见,准则制定者已经为农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留下了空间。实际上,生长中的畜禽、树木和农作物等都有一个初始计价和再次计价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农业所特有的作为存货的生物资产在农业准则中加以集中处理是一种恰当的做法。
从性质上看,生物资产中的生产性部分属于固定资产,其会计处理可以在《固定资产》中加以规范。但《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都声明有关生物资产不在其规范的范围之内。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在“范围”中指出:本准则不适用于“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在“引言”中说明了该准则不涉及“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在这里,准则制定者同样为农业会计准则制定有关动植物类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留下了余地。动植物性固定资产虽然具有生产手段的属性,但由于这类固定资产是活的有机体,所以它们在使用中的“实物”形态变化和价值变动既不同于机器设备,也不同于房屋建筑物。例如,幼禽幼畜成龄作为生产手段投入生产过程时,它们的价值常常不是降低而是增加。这样对它们进行价值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更为复杂和困难。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和困难性,才需要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对这类资产价值变化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做出专门的规定。
生长中的生物资产是否确认以及如何确认其收入或损失,是农业会计准则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涉及到农业会计准则与收入会计准则的衔接。《国际会计准则18号——收入》中已明确不涉及: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的初始确认及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农产品的初始确认。这意味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生物资产的价值确认及相应利得或收入的价值确认交由农业会计准则加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准则中未提及生物资产的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我们认为,由于生物资产自身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自繁幼畜成龄转为产役畜等势必会引起价值的变化,因此,生物资产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是必须进行的会计处理。有关这种价值变化所导致的企业损益变化的会计处理,不宜在收入会计准则中规定,而应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做出规范。但在收入会计准则“引言”中应该说明收入准则不涉及生物资产的价值确认和计量,这样可以明确收入会计准则与农业会计准则的对接。
我们认为,对于农业所特有的政府补助项目的会计处理应该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加以规范,其他非农业所特有的政府补助项目的会计处理则可以在政府补(援)助会计准则中规范。由于农业中土地使用权、专利权、专利技术等与其他行业中的无形资产并无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认为,这类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在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规范即可。同任何资产一样,生物资产也会在企业的持续经营过程中发生价值变动,而且这种价值变动具有自身特有的规律性。因此,生物资产发生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亦应该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加以规范,不需在减值会计准则中涉及。
总之,关于生物资产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处理应统一放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单独规范为宜,这样有利于逻辑一致地规范生物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而提高有关农业活动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农业准则与会计制度、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等的关系
1993年我国实施了包括《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在内的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基于当时的会计环境,《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以“农业企业”这一会计实体作为自己的规范对象的。而从《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的看,显然所要规范的是一个庞杂的企业,从农业到工、商、建、运及服务各业无所不含。这一点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到会计报表项目的规定都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了现实中农业企业经营的综合性。1996年,财政部、农业部又联合了《村合作组织会计制度》以规范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份制企业则先后执行的是《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年)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这样一来,作为行业性质会计制度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主要是在原国有农场及少数新创办的非上市农业企业实施。我国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一个拟统一和替代行业会计制度的综合性会计制度。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在各种所有制、各行业、各类企业的全面实施,包括《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在内的行业会计制度必将退出舞台。综合以上现实情况,无论是现有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业务特点,还是农业活动所固有的特殊性,都要求制定作为《企业会计制度》补充的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而且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已经在着手这项工作。
对制定中的《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与将要制定的农业会计准则如何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和分工衔接,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时必须预先予以明确的。
我们认为,《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尽管从其功能级次上可以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补充,但由于涉农企业的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和融资结构各异,规模大小不等,所以《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也就不可能成为主要面向上市公司或大企业的会计制度,而应主要面向非上市且中小规模的涉农企业。基于这样的定位,《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应主要考虑我国原农场及涉及农业活动的中小企业的经济业务特点,尤其是国有农场这一特有的企业组织的经济业务特点,而不必过分地强调在会计处理上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和趋同。这样,《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要针对其规范的对象,除了规定生物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应采用的基本原则和外,还要提出会计科目设置、财务报告列报等方面的指导性、规范性要求。从这一点讲,《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显示出其面向企业“实体”的特征,而不单单是规范农业活动。
农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准则首先要面向的是上市公司或对外筹资的大中型企业。同会计制度相比,会计准则在其逻辑性和一致性等方面必须有更高的起点,也应与国际会计准则有更高程度的协调性。如果说,《农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既要规范农业活动又要考虑会计实体的组织结构和经济业务结构的话,农业会计准则则可以撇开会计实体农业之外的因素,而直接对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加以规范。也即,不管是什么行业性质的企业,只要按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应该执行农业会计准则,其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就要按照农业准则的统一要求进行。
四、农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农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准则,它所要规范的应主要是农业所特有的活动及其结果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已有会计准则的框架结构,结合农业会计准则的特点,我们认为,农业会计准则主要内容包括:
1.特有术语的定义。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必须首先对其所涉及的特有术语作出定义。农业会计准则应予以专门定义的术语有:农业活动、农产品、生物资产、生物转化、收获、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等。以上术语中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会计准则的定义应保持含义上的一致性;其他术语则是农业会计准则所特有的,应作出简洁的定义。
2.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由于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即“活”的资产,这便加大了有关其确认和计量的复杂性。这里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具体计价方法的运用。IAS 41已将公允价值作为农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计量属性。由于IAS 41刚刚生效,而实际上至今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国家已经采用该准则,因此,我国拟制定的农业会计准则在生物资产计量方面究竟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抑或是二者的结合,是农业会计准则制定中必须明确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农业会计准则计量属性的选择要服从于会计目标的要求,要受制于我国会计环境(尤其是农业会计环境)和整个会计准则体系对计量属性选择的制约,而不可能脱离这些因素而独辟蹊径。基于此考虑,我国农业会计准则还只能坚持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属性,暂且不宜采用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量属性,像IAS 41第20条规定的:在无法取得生物资产或农产品在现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或价值的某些情况下,“企业应利用该资产的预期现金净流量按当前市场的税前利率折现后确定公允价值”,在我国目前环境下更是无法全面的接受。但由于农业的特点,整齐划一地使用一种计量属性恐怕也未必合适。例如自繁自育的幼畜成龄转为产畜,如果存在活跃的市场,采用公允价值比采用历史成本可能更为合适。
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生物资产的价值计量,是农业会计准则遇到的特殊问题。在我国,一方面作为生物资产集合的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另一方面,农业土地一般也极少存在所谓“活跃的市场”(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不允许土地所有权的自由买卖,更不存在土地所有权市场)。因此,在我国包括土地价值在内的生物资产集合的公允价值是难以找得到的。这实际上也是在我国农业生物资产中采用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属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认为,农业会计准则中应当对土地改良等支出,根据其数额的大小确定是否资本化,以及资本化为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还是资本化为生物资产(如经济林木)的价值。
3.农业活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实际实现销售的生物资产,其收入的确认如同其他资产。但自产自用或转化用途的生物资产则需要单独规范。如前所述,由于我国农业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应采用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属性,因此,农业活动利得的确认和计量也必然要受到这一计量属性的,总体上看这会有利于谨慎性原则在收入确认中的贯彻。但对于某些情况下也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例如,出生的牲畜就是需要使用公允价值的例子。生物资产会因为灾害、疫病、虫害等发生减值,也会由此产生损失。对生物资产利得的确认和计量的时点、方法等都必须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加以规定。
4.政府有关农业补助的确认与计量。尽管许多行业都有可能得到政府的补助,但由于农业的特殊重要性和弱质性,任何国家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都会程度不同地加大包括政府补助在内的农业扶持力度。这一点已经被世界各国经济的经验所证实。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也会不断加大对农业活动政府补助的范围和程度。因此,需要根据政府农业补助的特点,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单独对政府补助计入企业损益时点的确认与价值的计量方法做出规范性指导。
5.农业特有项目的列报与披露。主要规范生物资产分类披露的方法,生物资产价值的初始确认及其变动,生物资产实物指标及其他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计提的方法等。由于规模较大的涉农企业常常不是单一地从事农业活动,因此,有关农业活动的许多财务的和非财务指标产生的过程,计量属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及其背景或条件,以及其他需要进一步向信息使用者披露的信息都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或增加某些附表加以披露。
主要参考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国际会计准则2002.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财政部。2003.企业会计准则2003.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译本)。北京:经济出版社
葛家澍。1995.关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等问题。会计,1
(一)无法与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从农业企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农业企业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粮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并且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都需要农业会计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会计处理手段落后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长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构成了农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使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其会计核算较其他行业更为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二是农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三是农业会计标准具有多重性。目前的农业会计处理手段难以满足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需要。
(三)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项的发生,不能对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因此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计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的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的剩余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不能适应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
从农业企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农业企业与以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粮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并且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都需要农业会计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问题随之出现,目前的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所要求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包括企业收益的社会贡献、对社会公益的责任、对人力资源的责任及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等。由于农业会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当这些事项没有进入市场,不以交易形式发生时,便要求企业在提供这些信息时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农业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体现在服务客户、关爱员工、注重环保、回馈社会等具体的责任实践欠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理念,农业企业尚未将其落实到管理体系中去。责任管理要低于责任实践,说明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落后于责任管理。
二、改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与方案
(一)有针对性地制定会计确认标准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其许多特征又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确认的复杂性和差异,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尤为复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未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做出专门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规定,企业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确认生物资产。第一,企业因过去的交易结果拥有或控制该资产;第二,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三,该企业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可靠地计量。我国可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针对具体的生物资产(种植业农作物资产、林业生物资产、畜牧业生物资产、渔业生物资产)制定不同的确认标准。
(二)在会计记录方面
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
(三)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
现在尚未制订农业活动会计准则和农业会计核算办法,因此缺乏农业活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按照普通会计事项的披露政策。根据农业活动的特殊性,仅仅像对待普通的活动一样来报告披露农业活动会计事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对农业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必须制订可行的农业活动的报告披露政策。
(四)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农业企业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需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环保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是要求他们对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公司系统的会计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五)强化农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关键词:会计核算;生产成本;自然条件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89
前言
我国农业企业规模很多,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不同,农业企业发展水平不一,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落后、与农业企业发展不协调、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很好体现生产成本数量等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农业企业的发展。为满足农业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非常重要。
1 农业企业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农业企业主要以从事农、林、牧、渔产品为主。在产品交换时产生利润,这样就形成了农业企业的经营组织。而农业企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这就需要一定的产品资料核算。随着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核算方法也越显重要。正确的核算方法要适用于农业企业的各个部门组织,考虑到农业生产资料的属性。不完善的核算方法不能很好的体现农业目前经营状况,会导致生产资料数量失真,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只有运用正确的核算方法,制定出完善的核算体系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特点
2.1 核算方法多样性
农业企业包括许多行业,每个行业经营模式和体制不同,因此核算方法要符合每个行业特点要求,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要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出不同的方法,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内容的多样化。
2.2 核算体制复杂性
农村乡镇企业经营体制种类繁多,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体制并存,国营农场分为场部,生产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统一生产经营组织,会计核算方法就相对复杂。
2.3 核算方法灵活性
目前农村企业发展水平不同,相对应的会计核算水平就不同。有很农业企业以集体经济为主,自己掌管经营模式,还有的农业企业是自给自足的个体经营模式,会计核算方法比较统一,针对这种农村企业会计核算要灵活[1]。
3 农村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缺点
3.1 会计核算方法与农业自身发展不适应
农村企业项目多样,原材料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农村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没有改变,核算制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为农村企业提供准确参考,与农村企业发展不协调。
3.2 会计核算方法受到自然条件与人为条件限制
农业企业与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自然条件变化多样,人们无法预测,会计核算方法应对自然变化对策并不全面,理论应用不到实际上去,有些核算方法只针对个别自然灾害,忽略了其它自然条件的可能性;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设备比较现代化,工作技术要求较高,会计核算的方法既多有复杂,很多现任会计人员跟不上技术变化,有的技术人员滥用会计科目,对结果计算敷衍了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数据有偏差[2]。
4 合理制定农业会计核算方法
4.1 生产成品分类核算方法
农业企业大多以农业产品为主。农业产品非常多样,大多数产品都是可再生资源,因此计算农产品成本时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分类核算产品方法,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能够有效突出农业产品发展形式,为农业产品利用发展提供详细资料[3]。
4.2 自然条件损失核算处理方法。
农产品大多是农、林、牧、渔,它们与自然环境连在一起,而自然环境千变万化,农产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而造成损失。一旦农业产品受到损失,损失部分借记科目,上报有关部门,等待核实之后研究处理。这种农业会计核算方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
4.3 按农村企业规模分类核算方法
农村企业规模很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发展较快,有的拥有自己的生产链,公司规模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应按公司规模分类计算。这种核算方法要由公司制定,符合公司要求,核算的结果详细记录公司运营财务情况与产品成本,公司根据记录报表开发项目,有利于农村企业发展。而家庭农产是以种植收获农产品为主的个体经营模式,很少涉及到会计核算方法,他们会计核算知识有限,基本是简单记录农产品成本,以及损失费用,它大多用于农业产品生产的成本环节,农村企业可以根据家庭农产主的生产资料报表来发展产品,制定出完整表格,为农村企业公司会计核算提供原始资料。这种方法可以将农产品生产资料详细体现出来,有利于农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4]。
5 总结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会计核算方法不够完善,具体实行有难度。目前农业企业规模较多,发展较快,原来的会计核算方法单一,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核算,产生一定滞后性。根据不同农村企业规模制定相应会计核算方法,将自然条件可能性考虑其中,这样可以完善农业产品生产资料统计。因此,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对农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高锦秋.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分析[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02):44-45.
[2]刘玉梅.农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0):42-43.
关键词:农业企业 价值链 价值链会计
一、引言
网络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会计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复杂且持续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必须结合市场环境,并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传统会计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价值链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应用。因此,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会计模式价值链会计管理应运而生。价值链管理创新了会计信息要素和类型,突破了传统会计的时间及空间限制,规范了成本管理,重新确立了业绩评价体系。本文选取农业企业为研究载体,尝试结合农业企业的行业特点构建价值链会计管理体系,从会计成本降低和农业企业经营能力提升角度出发,更好地满足农业企业发展需要。
二、传统农业企业会计的局限性分析
农业企业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农产品作为发展基础,提升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业企业是一类较特殊的企业,特殊之处在于其一,农业企业以农产品为经营对象,相对于其他工商企业生产产品时的可控因素而言,农产品的生产则受到气候、雨水、温度、经济环境等诸多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其次,劳动资料和对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农产品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这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一定的影响。鉴于农产品在生产及消费环节所具有的独特性,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存在以下局限:
(一)会计核算内容的复杂广泛性
农业企业涵盖的生产活动范围和所涉及的行业广泛而繁杂,且由于农业生产所具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双重属性,使得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既要将相应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核算在内,又必须将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相应支付与摊销包括在内。但传统会计仅关注企业内部范围的经营流程,因此大大降低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精准性。
(二)会计成本核算的阶段性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大多是具有生命特征的动植物,除了核算其种养殖所投入的能以货币衡量的生产费用外,还应将各种农产品在不同成长生产阶段的增减情况及与其他行业交叉生产成本核算在内。但传统会计的成本核算无法体现农业企业生产的综合性成本,更不能对相关行业的成本核算用适当的方法来统筹划分。
(三)管理方法落后,缺乏前瞻性
传统会计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成本行为,反映及披露的信息局限于财务范畴,对前瞻性信息、无形资产以及费用摊销等信息披露不足,导致企业活动缺乏长期性、方向性的战略指导。此外,传统会计管理体系中的预算控制方法,是以大量的过去经验为基础,这就导致对实际情况把握不足,获取的信息较为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
三、价值链会计在现代农业企业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关于价值链会计运用于农业企业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经验,这种新理论的运用与推广为我国农业企业带来转型机遇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着困难与挑战。
(一)价值链运行面临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快速有效的信息网
农业企业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而农产品则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特征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的环境下,必然隔断了农业企业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农业提供的产品种类数量及品质不能满足农业企业的需求,造成市场的供求不平衡,降低市场效率。因此,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完善的信息网络,才能确保各流程价值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减少价值链会计实施的阻力,促进各企业间的高效率合作与共赢。
2、缺乏规范的内部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销过程脱节严重,没有形成规范的销一体化模式。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缺乏对外部因素以及整个价值链的考虑,只关注生产过程本身,缺乏市场调查,不能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内部生产的调整。此外,我国农业企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产品主要依靠传统经验生产,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为了使价值链会计更好地运用于农业企业,必须先创建完善规范的内部运作流程。
3、价值链条成本过高,价值计量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农业企业没有与上下游的供应商与销售商联系起来,无法进行良好的库存控制,农业企业的库存管理呈单一性和静态性,链上资源的使用无法达到效益最大化。且农产品的原材料采购一般以敞开收购为主,因此会因采购时间问题引发全年货物短缺,造成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损失。若一直保持原材料的充足供给,则企业会因为资金占用面临资金周转困难,也有可能受市场因素的影响造成跌价损失,致使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二)价值链会计在农业企业中运用的发展趋势
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是任何企业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农业企业的价值链会计管理未来发展趋势将必定以价值链为核心,为客体建立企业战略管理价值链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将价值流程分类。从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出发,进行SWOT分析,明确企业竞争优势以及价值创造过程,并根据企业特点对企业各个环节界线分明的活动进行划分,形成一套价值流程架构体系;构建完善的价值流程记录体系。在此体系中,不仅需要记录价值活动自身在会计期间所消耗的资源成本,还需要对价值活动成本进行把握,价值活动成本也应被记录在内;对数据分类归集进行功能扩展。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数据的确认、记录等,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标准是按照会计要素来划分的,往往会给信息系统支持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一问题,企业就需要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进,能够对价值活动予以有效认知,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归类统计,使其能够在会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综上所述,价值链会计在农业企业中运用的核心是将外部会计与内部会计相结合,使内部价值链中有关成本分析的局限性得到有效缓解,使得农业企业生产的价值性得到有效整合。纵向整合。农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横向整合。农业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农业企业有关活动的外部化效应;环境相关外部整合。价值链会计管理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三种形式的价值链整合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实现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四、基于空间维度分析的现代农业企业价值链会计流程重组
阎达五教授就农业企业价值链会计流程重组问题分析时指出,价值链会计在具体应用时,对企业原有的会计工作模式进行了转变,注重体现出价值联盟的发展特点,也实现了对会计管理对象的拓展,对原有货币计量的核算对象拓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本文将从价值链会计空间维度上的纵向价值链与横向价值链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农业企业价值链会计流程重组中的纵向价值链分析
纵向价值链分析是对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及分销商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关系分析,主要目的是使农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降低农业企业的采购总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市场份额。
1、农产品供应商
农业企业处理好自身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农业企业价值链价值的增加。企业应当分析上游供应商的价值链结构,可通过影响或改善与其之间的关系达到农业企业和供应商双赢的局面。
2、分销商、客户
最终产品通过分销商定价流入顾客,而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与销售渠道有关。与下游分销商紧密联系确定合适的销售渠道,做好过程之中的协调优化工作,能增大价值创造,降低企业成本。
3、农业企业内部流程
农业企业内部整个价值链分析以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开始,以产品的最终销售为止,通过内部流程分析,明细企业价值活动的成本和价值创造,区分企业内部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分析农业企业自身成本动因及竞争优势,探索更为优化且增值的业务流程,减少资源占用与耗损。
(二)农业企业价值链会计流程重组中的横向价值链分析
横向价值链主要指企业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外还应关注已有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争取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优势。
1、低成本战略
价值链成本分析将成本信息贯穿于价值链会计管理运作过程,寻求控制与改善企业成本的最优方案,获得长久竞争力。企业需要对成本管理问题予以有效认知,并能够从战略层次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战略定位。价值链会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农业企业自身产业链定位,了解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及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探寻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了解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消除无效作业;明确企业自身内外部优势并加以利用,了解竞争对手策略以随时做出应变;开展成本动因分析,确定控制哪些重要的成本动因,从而对价值链管理成本的方法进行探究。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是互为补充,相依相存。因为产品差异化需要企业比竞争对手投入更多的费用,完善更新现有的组织管理活动。若企业能协调内部各种价值创造活动,就有可能使差异化成本得到控制,使一项活动具有独特性的同时降低成本。
在推行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过程中,顾客需求是其把握的重点内容。这一过程中,农业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其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获得增值优势奠定了基础。
五、基于时间维度分析的现代农业企业价值链会计流程重组
基于时间维度的价值链分析主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农业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流程进行前中后的监控与管理,注重对会计工作进行实时控制,并通过全过程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事前统筹与规划
任何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活动的前期准备与策划,价值链会计管理的前期主要工作是首先建立价值链会计管理实施委员会,对整个价值链会计管理活动进行整体决策,督促价值链会计管理在整个企业的实施与落实。其次,通过价值链分析明确企业内部作业流程以及每一作业环节所投入的成本时间及产生的收益,将非增值作业从整体作业活动中区别出来进行改善或清除,努力提高作业活动的运作效率。再次,在明晰企业各个内部作业流程后,用平衡计分卡进行分析与预测,制定出适合企业特性的长短期发展战略与目标。最后,由价值链会计管理人员改善方案设计,并从技术、财务、经济等方面进行可行性测算,保证每个价值活动运行的效率与效益。
(二)事中实时控制
在对农业企业价值链实时控制模式进行分析过程中,要注重从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考虑。横向控制注重对采购、加工、销售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主要特点在于提高资金周转率,与企业外部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率,通过信息流协调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另一类是纵向控制。即对处于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中的农业企业之间的资金流活动进行的实时控制。主要特点是通过信息流获取不同地域的企业集团的资金动态信息,及时把握资金流向,对企业资金流量与流速进行合理控制。
(三)事后反馈与评价
价值链会计管理中的事后反馈与评价与事前事中活动管理同等重要。农业企业需建立起以作业为基础的责任会计制度和考评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与调整。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并定期对各部门业绩进行考核评估,找出问题,提出下阶段改进意见及优化方案。
价值链会计管理对生产流程进行设计,基于价值链管理完成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会计组织重构、内部控制模式创新等相关工作。本文对价值链会计管理在农业企业中运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农业企业价值链会计流程进行了设计重构。这对全面客观考量农业企业生产成本,规范完善农业企业内部活动流程,优化调整我国农业企业经营活动结构,将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谭江伟,阮莉莉.价值链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2年第3期
[2]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价值工程,2004年第3期
[3]吉永根.价值链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事业会计,2008年第1期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胡翠萍(1985-),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18-0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各地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农业上市公司已近100家,对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需求很大。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涉农会计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仍存在“既多又少”的矛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各类高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较之以往少了很多,加上很多企业在招聘时认为,农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不具优势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着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需求量很大,而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恰恰忽略了这个重点,导致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了解农业经济和农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不能胜任涉农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钩。[2]因此,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农业院校培养涉农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1.农业企业蓬勃发展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农业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处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地位。近年来,我国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类型趋向多元,辐射领域拓宽。农业企业经营往往涉及农、林、牧、渔等多种行业,实施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的复杂管理体制,核算方法具有灵活性,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复杂,因而普遍缺乏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业务核算的会计人员。[3]培养涉农会计人才迫在眉睫,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涉农会计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截止到2013年5月底,安徽省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9282户,出资总额413.7亿元,成员总数22.97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和出资总额的增加,无疑对其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核算现状堪忧,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配备专门的会计人才,而是由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合作社成员兼任。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设置专门的财务岗位,招聘专业的涉农会计人才。
3.村级委托机构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课题组在实地走访六安、池州、安庆等地区村账机构及其主管部门的过程中了解到:会计服务机构亟需既熟悉会计知识又了解农业基本知识的大学生,但是一方面由于会计服务机构很难吸引大学生,另一方面即使是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也没有体现“农字”特色,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无法适应农村会计岗位的要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开设涉农会计方向,为农村会计工作输送专门人才。
二、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同质化,没有体现农字特色
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确定培养何种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何种素质,将来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等。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还存在着定位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目标不清晰等问题。由于目前没有直接设置与农业会计相关的专业,农业高等院校基本上放弃了培养涉农会计人才,而是直接参与到与其他综合性高校、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的激励竞争中,但农业高等院校在这场竞争中不具优势。笔者将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六所农林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在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农业院校并没有体现农字特色。该现象表明高等农业院校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导致涉农会计人才培养缺失,培养的通才会计人才不能实现充分就业。[4]
2.课程设置套路化,涉农会计课程缺乏
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有着明显不同。近年来,农业高等院校基本上放弃了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他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几乎没有差异。基本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设置没有将会计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缺乏农业会计、农业成本会计、农业财务管理等体现涉农会计的相关课程。虽然有的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了诸如“农业会计学”类的课程,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将农业与会计紧密结合起来,实际上讲授的还是“基础会计”的内容。涉农会计课程建设被忽视,必然导致涉农会计教材的缺乏。
3.实训基地缺乏,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涉农会计学生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特征和农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了解不足。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懂农产品的生产程序、加工特点以及销售渠道,无法了解农产品的成本构成要素,不能掌握农产品成本核算的正确方法。[5]究其原因是因为高等农业院校缺乏实训基地,亟待与涉农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为涉农企业提供会计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部分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来看,实践教学占的比重较低,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形式单一,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4.涉农会计师资短缺,农业背景缺乏
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但是高等农业院校的涉农会计师资普遍存在短缺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上课量太大,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6]并且教师大多是从财会专业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农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即使开设了涉农会计的相关课程,也只能照搬书本上的知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思路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农业院校应根据院校类型、特色、市场需求等制定涉农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农为本,突出农字特色,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会计人才。为农业经济系统培养兼具农业经济管理和会计学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上,要充分考虑到农业经济和涉农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此来适时调整涉农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同时拓宽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2.根据学生意向组建涉农会计班
仅开设几门涉农会计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对涉农会计知识的全部需求,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意向组建涉农会计班。具体措施为:在第四学期开展关于涉农会计需求情况及就业前景方面的讲座,学期结束前统计具有该意向的同学组建“涉农会计”班,从第五学期到第六学期针对“涉农会计”班的同学增设“农业企业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农业企业财务软件应用操作”等专门讲解涉农会计的课程,以满足涉农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展现专业特色等一系列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科学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国农业经济系统对会计人才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与此相悖的是涉农会计专业人才与农业高等院校涉农会计课程的缺乏。因此,应加强涉农会计课程的开发,根据农业经济系统的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目标,开发诸如“农业企业会计”、“农业财务审计”等涉农会计课程。
4.建立农业基地与会计教育结合模式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适应涉农岗位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农产品特点了解不足。因此,农业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农业基地与会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参加农业基地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经营管理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农产品生产方法、农产品成本构成要素,使学生真正了解涉农会计核算的知识体系。
5.加大实验室建立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计学是技术性、应用型很强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已不能满足涉农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拿出专项资金或者与涉农企业联合建立ERP实验室。通过ERP沙盘模拟系统可以让学生掌握农业企业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通过沙盘模拟,学生不仅掌握了涉农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还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涉农会计岗位的需要。
6.加强涉农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鼓励专业教师到涉农企业调研,了解涉农企业会计岗位的真实需求,了解涉农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只有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传统教育形势下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加强教师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汲取更多的涉农会计知识,继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涉农会计人才,还可以从涉农企业招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12-15.
[2]吴子恺,徐华亮,潘柳燕.地方综合大学农林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4,(3):22-26.
[3]周燕,刘万才,邓春景.高等农业院校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改革与发展,2009,(8):160-161.
[4]钟丽萍.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之管见[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9-11.
关键词:农业;会计处理;改进;问题;方法
农业是对动物和植物自然生长之后进行再生长的科学的有效控制过程,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再生产的过程。我国农业发展不光种类多种多样,范围也很广泛,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区域的不同而变化,农业的这种特性增加了会计处理的难度。因此,传统的农业会计记帐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增加会计电算化的现代科技手段,以有效提升农业会计信息的工作和质量变得尤其重要。
一、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有关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概念
何为会计电算化处理?会计电算化处理就是改变以往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记账方式,使其被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所替代,使用科学的计算机对账本进行记录、计算以及汇报,使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决策。总而言之,是结合了会计和计算机技术的优点而成的一种处理方式。
(二)会计电算化处理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处理越来越适合当代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电子化产业飞速发展,现代化的电子器械产品飞速运行,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也较之前的处理速度有着明显的提升。当代计算机的关键命脉就是数据的处理,而数据的处理有着如此大的改革也将对会计整个行业有着革命性的突变,它将准确而又及时的让数据信息反映出来,因此同时它也将提高会计机构的整体办事效率。所以,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快是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一大特点。
2.处理数据时准确性高
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数据的准确性是其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现代会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数据处理的准确度,而这些准确度不是人工所能媲美的。比如在进行会计凭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保存该凭证,如果没有满足计算机程序内的一项原则‘有借有贷,借贷相等’的话,这个会计凭证就不能通过计算机程序,也就不能保存在计算机当中,这样就避免了会计这一行业提供不准确的接待服务了。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核算质量,并且降低了经济损失。
3.对现代数据的储存方式多样化
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目前情况,其对数据信息的储存方式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以前传统的手工记账和传统的账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被淘汰。相应的,是用信息文本的方式储存在计算机里。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数据的提取更为快捷方便,也有利于数据的安全保存,不易泄露出去。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数据信息都保存在电脑当中,一旦电脑脑发生意外或故障,亦或者电脑中了病毒或不小心被删除,将会给整个会计行业带来巨大的威胁,也将对日后的审计核查工作带来困难。
4.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较程序化
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是一味的记录,比较单一。在使用了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储存以后,会计的内部控制有着质的提升,同时也在根本上让内部控制系统发生质的改变。以前的传统录入手法以手工记录为主,相关的人员用比较落后的方法形成一个不太稳定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其它的报表、账本和凭证相互结合,才能让内部变得相对稳定。在会计电算化以后,打破了原先的统计方式,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集中的和连贯的处理,结束了原来的人工录入方法,提高了办事效率,满足了现代化的数据信息的要求。
二、农业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会计处理手段具有落后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也随之不断提高。如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被使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农业的会计处理方面信息化并不那么明显,农业会计处理手段存在着落后性的特点。如今,各行各业都使用了计算机技术,然而计算机技术却没有被应用在农业的会计工作中,我国的农业会计处理方式还是使用传统的人力的记账方式。由于是农业的会计处理工作,所以,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各种植物或者动物,在进行会计处理或者数据统计的时候不容易整理,十分复杂和困难。在成本的核算方面,核算的对象其实就是活的植物或者动物可变性大,容易因为外界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这就增加了会计处理在核算过程中的难度。偏偏面对这种难度,我们利用传统的核算手段就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或者误差,从而降低了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对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准确性也会有所影响。面对农业在我国越来越高的地位,以及农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传统的农业会计处理工作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它了,反而会造成我国农业会计处理工作效率低下的后果,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所以说,我国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落后性是其中一大问题。
(二)农业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处理方式有问题
如今,面对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做出了相应的改进,电子计算化的农业管理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但是在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电算化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农业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制度不完善
这种问题虽然不存在全部的农业企业中,但是大部分的农业企业都存在着电算化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财务的会计人员对自身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在职责分工方面发生混淆,在岗位的设置方面没有对农业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方面的管理进行充分的考虑,无法满足其需求,从而使进行会计操作的工作人员无法准确科学的整理和调用会计档案。
2.对农业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的概念理解片面
另一个关于电算化处理方式的问题就是人们对农业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的概念容易混淆,理解缺乏全面性。通常人们只会认为农业的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只是会计管理中的核算方面发生了变化,里面参与了计算机的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更深层次的方面,就是在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的管理方法、流程还有职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一部分的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觉得要想实现一个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进行会计核算,他们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太表面,并且太片面。
3.农业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不具备强的信息共享能力
当前,我国农业会计处理中的电算化缺乏较强的信息共享能力,由于不同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科技发展不同,所以他们所使用的管理软件和数据结构都不大相同,这就造成了在对农业会计处理数据信息方面很难达到一定范围的共享。
三、改进农业会计处理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面对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水平,其中提高农业会计管理中的电算化是其主要关键。
(一)对传统农业会计处理的观念进行改变
众所周知,农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十分重要,是一个国家的第一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可想农业在我国产业中的地位,其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的编制会计报表工作十分复杂,并且对准确性和时间要求很高,同时,对农业成本的计算也是相当严格的,像这类会计核算工作都需要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才能够完成。所以,我们要淘汰传统的农业会计处理方式,改变传统的农业会计处理的观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人员转变其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积极学习有关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并且在工作中进行充分运用。
(二)加强农业会计电算化处理工作的重视度
在现在飞速发展的农业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会计工作秩序,加大了农业生产的困难,也使其相对于正常会计工作显得颇为繁杂,让日常的会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需要一种便捷而又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来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它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又能保证出错率小之又小,因此实行会计的电算化也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农业会计活动中面对的种类繁多,所以对它们进行核算的这一过程往往是复杂且多样的,同时也会增加工作难度,加大会计的工作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工作的效率,因此对整个会计行业增加了很严重的人力负担。但是如果实行会计电算化,进入电算化的工作模式以后,只需要把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录入到计算机里,通过计算机的系统程序就能准确的记录和计算,从而获得精确的结果,因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负担,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基础,并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加强和完善农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电子科技技术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业会计电算化处理技术也越来越普及,同时,新问题和新挑战也不断出现。要想使农业得到稳步的发展,农业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的完善和提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改进现有的农业会计处理方式,积极面对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农业企业可以从网络信息处理系统着手,对其进行完善和引进,并且开发更高程度和高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和利用。另一方面,农业企业还应该通过建立严格的规章和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从而使公司的商业机密得到安全保障,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但是我国农业会计处理工作中还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保证了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农业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素养,才能够提高我国农业会计处理工作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会计处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从燕.农业会计处理及改进方法分析[J].广东科技,2013,24:38-39.
[2]李桂玲.试论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和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0:168-169.
[3]张玉华,孙伟,谭忠,张李娜.论应用会计电算化提高农业会计业务水平[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78+387.
[4]裴树峰.农业会计处理及改进手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49-50.
[5]王波.有关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对策之初探[J].现代商业,2012,15: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