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30: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制度,改变传统条件下农业科学技术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使之统一到一个制度规范约束的范围之内。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的主管部门应当着眼于长远,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向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法律保障,保护正规合法的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科研人员,对有突出成就的人员进行奖励,鼓励他们进行技术研发;不断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保障机制,使最新的技术成为真正创造财富的推动力;加大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资金充足[1]。
2完善优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机制
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能否真正使最前沿的技术为农业领域所应用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现实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并不能完全有效融合,无法适应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农产品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冲击,一些农技推广站形同虚设,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将农业科学技术有效推广出去,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应当在确保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2]。各个地区应当立足于自身农业发展的实际,对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进行深入挖掘,着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以技术进步带动农业振兴
本质上,农业的发展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所以必须重视对农学科学技术的研究,并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包括试验研究、生产试验、大规模生产等多个环节,农业学科工作应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应从宏观层面把控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抓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研发体制机制,将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与生产实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互动、利益互补的共同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之为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推广作出更大的努力[3]。
4着力建设农业科学技术人力队伍
在影响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人才。因此,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的培养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不断进步。应大力培养农业科技、农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形成各方面人才通力配合的互动机制,共同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应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参股机制,强化知识这种无形资产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还应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库,将那些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一定成果的人才纳入进来[4]。此外,也可以将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挑选出来,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当地农业科学技术的有力推广者。
参考文献
[1]周志艳,臧英,罗锡文,等.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3(24):1-10.
[2]蒋和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思路与建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3):5-15.
[3]郭秀萍.规范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5(4):39-41.
关键词 农业科技档案;特点;农业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98-01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档案)形成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由各种形式的载体形成的文件资料,其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真实记载[1-2]。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工作作为国家档案工作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完整地对科学技术档案进行保存,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地发挥科学技术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为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从事农业生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管理也是科技信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的有机构成[3]。现将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1 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
同其他档案一样,农业科技档案不仅具有档案的一些共有特性,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形成、内容及性质进行综合考虑,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4-5]。
1.1 综合性强
农业科学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具有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综合农业结果进行分析,农业科学可包括农、牧、林、副、渔等各个行业;综合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农业科学涉及非生物与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热、土、气等,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综合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进行分析,农业科学涉及一系列的生产环节,如播种、中耕、施肥、防护、灌溉、收割、加工、运输、入库等。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农业科学技术档案作为一种空间档案门类,其综合性很强。因此,有必要科学地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其直接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1.2 外业形成量大
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过程区别很大,后者一般在车间的厂房从事作业,而前者主要在田间从事生产,即使是从事相关的农业科学研究,也有大量的工作必须在室外进行。该情况决定了农业科技档案还具有外业形成量大的特点。该特点为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采取定期、不定期地收集方式,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档案人员对该问题要注意。
1.3 地域性较强
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在内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一般来说,不同的地域条件,农业生产的格局、品种和栽培技术等也会有所不同。农业科技档案涉及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物等因素,因此地域性也较强。即农业科技档案的种类、内容及成分随着地域范围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应地具有各自的特点。
2 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1 凭证作用
科技档案是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不容任何人随意篡改,因此具有无可辩驳的凭证作用。利用它可以捍卫知识产权,避免经济损失;解决科技生产领域或经济领域中的其他争执,还能为科技人员的人事调动提供项目活动证明等。
2.2 参考作用
2.2.1 农业科技档案是实现正确决策的依据。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当前农业生产要获得发展,除党的政策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外,主要靠科学技术,其中也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工作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由于自然资源等条件对农业生产等因素的制约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与结构会随着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为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大量的科技档案进行查阅,在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实现决策,促进农业科技档案事业的发展。
为了科学制定博州的农业区域规划,笔者对多年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气象环境及大量土壤普查档案等资料进行查阅,并对适合该州各区域特点和区域优势的生产发展规划进行了制定。将全州分为2个农业区:博乐城以东地区不仅光热资源丰富,而且地势燥。各红积—冲积扇上、中部及河阶地上的砂质土、砂壤面积大,非常适宜种植喜砂、喜温、好光的棉花等经济作物。但在土壤普查前,种植面积很少,在土壤普查汇总时,科技人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提出应在博乐城镇以东广大区域大量发展棉花生产。近些年来,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很重视土壤普查时提出的改良意见,在适宜植棉的土壤上,压缩粮油作物,扩大棉花种植面积。1984年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3 126.67 hm2,之后随着地膜植棉技术的推广,棉花更是迅速发展,1996年达到2.13万hm2,1999年2.67万hm2,2011年达到了6.33万hm2之多,成为博州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博乐以西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油葵、甜菜、马铃薯等作物。这样就突出了博州各县市的种植区域的特点,使档案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地深入农村、深入农民、服务农业。
2.2.2 农业科技档案在探索、研究和掌握农业生产规律,实行科学种田方面的作用。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有助于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完整的农业科技档案,不仅记载了农业科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记录了各种有关的现象和数据。因此,通过分析研究有关农业科技档案的内容,可以总结出有利的经验,进而对农作物生长规律进行探索,并对作物栽培技术进行有效地改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2.3 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机设备管理方面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任何一项农业课题研究,都是在已有的农业研究工作及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在进行一项新课题研究试验时,总要查阅有关的科技档案,许多农业科技人员在制定科研计划、编写课题任务书、拟定试验方案,甚至在撰写课题报告时都经常要查找利用科技档案。充分查阅农业科技档案并进行充分地应用,可以对已有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对其思路进行启发,以开阔农业科技人员的视野,减少重复劳动,节约时间,有效地促进农业科研速度和效率的提高。同样,农机设备档案对于农机设备的正确使用、管理、维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2.4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档案的积累,有助于探索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博州植保站收集各县市基层测报站的病虫害档案,掌握主要病、虫及天敌发生、消长规律,为防治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可充分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协调相互间的关系,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规律。
3 结语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经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技资源,应切实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开发利用,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服务。
4 参考文献
[1] 王传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概要[M].北京:档案出版社,2009.
[2] 杨敏.谈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和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44.
[3] 司啸宏,刘紫霞.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22):237-238.
关键词: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106-02
一、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的特点
相比其他经济组织而言,农业科技企业独具运行特征。它集科技、农业和企业的特征于一体,又是主要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专门性企业,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按企业的运行模式进行运作。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1.技术专业性强
农业科技企业通常只从事农业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科技的创新一般集中在农业生物、信息和现代农业工程等前沿技术领域。专业涉猎面,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设施农业工程、信息工程等多专业学科领域,其拥有的技术专业性极强,产品是最新农业科技发展的结晶。
2.科技人才云集
科技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绝对核心力量,他作为高技术的载体,在农业科技企业里面也起到了灵魂的作用。农业科技企业在人才方面引进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它对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加苛刻的要求,首先他要求所引进的人才是复合型的高学历人才,它不仅要有掌握尖端高技术的研发人员,还更需要懂技术、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3.资金投入大
农业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企业除正常生产外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因此,其资金投入,除一般的生产外,在技术创新研发等方面大量资金,包括人力资源建设;高科技产品出炉后,其商业化运作等方面资金投入也必不可少。农业科技企业创办的资本本来就高于传统农业企业将近10-20倍,因为该类企业资产的专用性强、设备设施要求更新快,但是一般金融机构通常会以稳健和赢利为原则,因此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4.产品收益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农业企业产品已逐步进入微利时代,相比而言,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却获利空间较大,收益较高,这主要因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力,科技产品的技术具有领先性,高科技附加值无法估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常被抢先占领主导地位,其市场竞争程度相对降低,其价格稳定性较高,需求量大。因此,农业科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产值的增长率高居于农业产品之榜首。
5.技术与产品更新快
农业科技领域不管是生产、研发、销售等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更新速度快,从新技术研发到产品上市的时间差非常短,产品更新速度很大训程度上超出了市场的驾驭力,农业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比传统农业产品短。以农作物新品种为例,传统育种方法从设计、研发到新品种推出至少需要10-15年,而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最长5-8年。
二、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管理概念模糊
从现有的一些农业科技企业来看,其所属科技企业中,有大部分职工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一切管理模式均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包括企业负责人的任用、利润分配制度、资源利用、职工考核等无一例外,农业科技企业本身希望有更多的自,但又排斥实行全成本,这就造成了企业与事业不分,管理模糊,其结果是:员工普遍无责任感;企业过度依赖于主管单位;不珍惜单位的资源;促使主管单位行政插手企业。
2.企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传统农业企业运行模式的影响,很多由原来农业科教单位创办或转制而成的农业科技型企业与转制母体仍有密切联系,许多新合并或转制而成的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制度,企业的决策权一般都纵,在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约束,诸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同盟型的机构形同虚设,造成管理者推卸责任。因此运行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制约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3.高素质人才匮乏
从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现状来看,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差,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等方面的人才匮乏。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聘用、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大,他们聘用时对其专业结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等方面把握不到位。受“重工轻农”思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业科技企业工作的热情并不高。因此农业科技型企业人才引进要比其他企业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在人才任免方面其运行管理不到位。
4.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低于国外水平,创新意识不强,系统结构不均衡,投入与产出通常不对等。农业科技企业在创新方面,其科研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是创新效果差的最大障碍。农业科技企业在技术、科研人员等影响农业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农业科技企业运行管理的模式优化
1.强化动力机制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内在冲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是推动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首先,提高全民对农业科技企业的重新认识,使民众认识到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媒体应大力宣传报道农业科技企业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组织、团体和个人投身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其次,普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吸纳能力,增加农业和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需求。第三,引导和鼓励非农企业从事农业科学技术和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并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2.优化导向机制
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良好运作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建立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导向机制,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有利的宏观政策支持体系有利于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第一,政府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以及技术产品的保护,保障农业科技企业各方面的权益。第二,制定科技含量保护价格政策,对农业技术产品实行优质优价,鼓励农业科技企业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显著的农业技术产品。第三,出台优惠政策,对农业科技企业以及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及其农业技术产品开发的非农业科技企业在工商金融、外贸、海关、商检、人事工资和奖励等方面给予照顾。第四,优惠税收政策,对农业科技开发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单位或个人缩短税收范围,
3.完善投入机制
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特殊性,其研制周期较长,对资金、人员以及场所的占用要高于其他领域,因此,其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投资机制就成为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第一,建立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主的专项贷款项目,优先向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企业贷款;第二,建立企业自我积累与村镇共同积累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基金积累模式,扶持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扶持对当地农业发展作用显著的农业科技企业的项目开发及其相关研究;第三,多渠道积聚农业科技发展的各方面的力量,例如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非农企业创办农业科技企业,鼓励和引导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以各种方式参与现有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品的生产及其推广。第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点试办高新农业科技开发区,集中一批高起点、高效益、高收益的农业科技企业,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形成规模优势,减低开发成本。第五,强化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重点扶持农业科技企业的科研和产品开发。
4.建立协调机制
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机关和中介组织的协调,因此,建立协调机制则能够起到纽带作用,把农业科学技术及农业科技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等各个方面、环节合理地联系起来,并使相关部门或人员都能从农业科技成果中获得自己所向往的收益,共同促进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抓信息网络。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动态、国内以及地方政府的发展政策、农业产品的市场状态、农民及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产品的需求状况等都是信息网络建设要抓住的重点内容;其次落实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农业产品的专业市场配置。一要确保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出或服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二要保证农民能够得到最优的农业技术服务,并得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三是抓农业技术服务网络的建设,也就是农业科技售后工作,以便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技术产品,如播种机械、生产机械等,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这是确保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四是做好保障工作,农业科技开发要受农业本身特性的影响,使得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风险多多。如果没有健全的保障,农业科技企业则很难持续发展下去。建立风险保障体系,由农业科技企业、企业员工、投资者及有关部门共同承担农业科技开发的风险。多方集资,建立开发风险投资基金。拓展保险及农保业务范围,引导和鼓励保险行业增加农业科技开发保险险种,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做后盾。
参考文献:
[1]孙倩,邓心安.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原因的期权博弈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4).
[2]罗坤,徐明,李宏,等.以企业为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10,(2).
关键词农业科技;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重要性;现状;问题;建议
1重要意义
1.1能为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和粮食安全性提供精确的数据
为了使获得的农业数据真实可靠并且具有全面性,需要对我国农业科技开展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工作,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更快地发展,为国家的相关重要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所有要素和数据都进行采集,并进行科学保存和系统分析,以保证国家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并能以这些数据为依托制定出更符合农业发展特点的宏观决策。此外,做好农业科技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工作也能够同时解决农业环境、消耗资源、粮食产量、农业发展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能够准确跟踪并掌握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机制[1-2]。这不仅方便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及深入研究工作,还能对未来农业的发展起到预警和预测的作用。
1.2有效促进农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科学理论创新
从目前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究其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农业发展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质量下降以及地下水存量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应用综合集成技术,该技术整体性较强的特点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整体提升。同时还应该了解到,农业科学的试验性很强,因而就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系统动态监测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掌握。这样不仅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对探索自然规律、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在多种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模型有着较大的帮助。
1.3全面促进农业科技的资源集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科技基础性工作的重要作用,其对于科学技术的革命和突破有着关键作用。在此前提下,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也在朝着社会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相关的服务和数据资源建设全面迈入数字化时代。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单项技术对生物、信息和工程技术进行了科技创新,并使其呈现集成化的发展态势。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大量基础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整理,这就需要依靠系统的长期性监测数据的支持,从而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2现状
科技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工作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对于发展中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科技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工作,这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来说也同样适用。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也基于此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以及创新而努力,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农业科技基础性长期性数据监测工作的要求下,我国先后在20世纪60要70年代建成了包括湖南祁阳、山西寿阳以及山东德州在内的多个环境科学实验站,并在“七五”期间投资近700万元建成数据标本库,从而组建了土壤肥力监测网络,对全国进行农业数据的监测和整理分析。编制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观测监测指标清单及标准规范,这些规范在作为后续观测工作的依据的同时也形成了完整的工作体系,不仅在多个方面(如生态环境数据研究、土地质量数据分析等)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使我国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的科技工作进入了系统化、全面化以及深入化的新阶段。
3存在的问题
3.1规划不充分
传统的农业数据监测通常是将其并到某一个科技项目中执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数据监测工作不是作为独立工作存在,因而对农学数据监测工作的规划就不够充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缺乏长远规划。再加上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众多,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机制,这就使当前的农业数据监测工作缺乏系统设计,继而在某些重要的学科领域有空白现象产生。
3.2各监测部门缺乏共用共享机制,监测网络尚未形成
由于各农业科研机构各自为战,严重缺乏合作和互动,这就使各机构不能进行数据互通并实现数据共享。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各监测机构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工作依据,共享方式落后,严重阻碍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从而影响研究成果的产出。
3.3对数据缺乏系统分析及正确的处理应用
虽然目前我国通过长期对各区域进行监测取得了大量的农业科研数据,但还缺少一个能将科学数据进行二次开发的平台,这也是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
3.4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对于数据监测工作的投资机制还不完善,这就使监测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经费不足,相关设备比较落后,限制了各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
4建议
4.1农业大数据前沿基础研究
各科研机构应对农业大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数据密集型的知识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并在结合当前对于农业科技技术的需求前提下,开展对于农业大数据的复杂性研究,从而更快地构建出复杂性模型,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3]。
4.2完善农业大数据的标准规范
应根据农业大数据的特点,基于协同方法对网络化农业大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针对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和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化体系,使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有据可依。
4.3农业生物资源的数据构建
工作人员在进行监测工作时,要注意对农作物的品种、畜禽养殖资源以及产品效应进行数据监测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全面掌握其变化规律,以全面提升农业生物育种效率。
4.4农业生产要素的数据构建
进行生产要素的数据构建,主要是对农田土壤质量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长期的数据监测。这其中包括使用的肥料和农药种类、田间的水分含量、养殖过程中喂养禽畜的饲料类型以及用过的兽药,在对这些要素的长期观测中应掌握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要素的科学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4.5农业灾害数据构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遭受不同的农业灾害,这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外界因素。因此,要对可能会发生的农业灾害进行数据整理,包括虫害、动物疾病、农作物病原等进行监测分析,以便为农业灾害预判和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4]。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15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关系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发展农业要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我们除了研究出各种创新型产品外,还要将其充分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1 新时期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
农业科技推广的范围要有针对性,推广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广泛性,要能够适用到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针对农民的特点,联系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应采用方便且易推广、易学习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科技普及。
建立优秀示范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的推广法。在一定农业区域中,以行政村为单位,良种良法直接落实到田地,技术措施要领直接落实到个人,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进行指导,设立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做好榜样,带领周围农民进行科技学习,争取做到周围辐射户对农业新科技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并进行运用的目的。
印发资料、广告宣传手册推广普及法 。将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操作要c、技术原理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印成简便易读的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户较易掌握,并可对照操作应用,而文化基相对较弱的农户在科技人员和周围其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掌握,达到一定的农业科技普及传播作用。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非常受农户欢迎。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推广法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培训人员明确重点,掌握所推技术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对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要使其掌握主推技术的技术要点。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有利于将技术及时有效地传达,科技人员或者农户有问题也可以在现场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出台政策、实施技术和实物配套捆绑相结合的推广普及法 。实行技物结合,利用农资实物、配方新肥料等,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和农作物优良品种。实践证明,技物结合连锁服务推广普及法,可以让农户等看科技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开展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减少群众的盲目种植,形成农业产业。
2 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配套应用
在了解推广方法之后,我们最终是要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推广、充分运用,以达到发展农业的良好效果。
2.1 按照“专家团、技术员、学习户”的思路建设服务体系
政府或企业提供科技专家开展培训班或讲座,讲述理论知识,技术员亲自到田、地中指导农户学习理论知识并实践。公司为农技人员提供工作津贴与补贴,通过企业、农业技术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优秀学习户、先进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生活补助,提高农户学习的积极性。
2.2 转变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代农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投身到农业、农村锻炼实践中,与农户进行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也有利于农户对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让农户学到更多新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走出象牙塔,进行社会化培养 ,带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农户文化基础的提高。
3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各种条件资源,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由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科技应用,有利于我国经济提高,经济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不仅仅要进行科技发明,更要致力于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忠云.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的实践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05).
关键词 新闻报道;涉农节目;地级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003-02
0 引言
我们的国家是农业发展的大国。在农业发展中,科教兴农不仅要靠农业科学的研究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让农民学会农业科学知识,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其中电视节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级电视台的涉农节目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很大的优势。只不过是因为现在电视台的人们不注重涉农节目的发展只注意娱乐节目等能给电视台带来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才没有体现出现在涉农节目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人们都认为涉农节目的内容较单一其中的广告资源比较少,收视率也比较低,因此地级电视台就不注重这方面的发展,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现在全国开办涉农节目的电视台非常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面对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地级电视台必须要开办这样的节目,而且这样的节目对电视台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现在针对现在媒体发展的形式来讨论怎样办好地级电视台涉农节目。
1 如何办好涉农节目
1.1 观众们对涉农节目的定位
地级电视台的主要观众群体就是广大农民,所以要从农民的角度去开办涉农节目,用农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农业节目内容进行宣传。农民是地级电视台的主要观众,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要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要有一定的故事性,这样才能吸引农民的兴趣,才能提高涉农节目的收视率,促进涉农节目的宣传力度。利用涉农节目引起城镇居民对农村和农民的关心,才能真正促进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
1.2 电视台必须开展新的电视节目
当时电视频道在不断增多,播放的节目也是日益的丰富起来了,观众可选择的收视面比较广,不只是局限于那几个电视台了,而地级电视台如果还不改变原来的播放思想,只能会失去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收视率迅速的下滑,所以现在必须要改变思想,把原来认为没有可发展性的电视节目重新挖掘出来,涉农节目对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更容易被地级电视台的观众所接受,因此地级电视台可以选择涉农节目作为新的电视节目进行开展,来吸引观众。
1.3 涉农节目是农民接受科技知识的平台
近几年来,农民们已经接受了农业科技技术决定着农业的发展的这一现实,因此农民们都想要学习科技知识。现在农业科技普及的工作已经不是单单的让农民去相信农业科技决定农业的发展而是需要让农民们快速的学会农业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这也就是地级电视台办好涉农节目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1.4 利用农业技术人才办好涉农节目
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农业技术人员缺乏、教学的经费和人员严重不足,现在有两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一是农业技术知识的宣传没有很好的平台,没有办法满足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二是因为现在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地级电视台缺乏农业知识而不敢开展涉农节目。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依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如果地级电视台可以合理的利用现在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技术普及节目,不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知识普及的兴趣。
1.5 抓住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特点
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时候只是要求实用,在接受新的事物的时候只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在接受新观念的时候只接受那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拿过来就能用到农业生产中去的方法和技术。所以在报道的时候应该多关心一下农民的感受,了解农民的需要,这样才能使涉农节目更接近农民,让农民感觉到节目不仅好看,还比较实用。在办好涉农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农民安于现状的心理,要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兴趣,一些人不知道该从哪开始,从何做起来发展致富,这也正是农民改变思想,提高农民遇见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机会。所以电视台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一些信息展现给农民,比如在节目中播出一些农业的致富信息,现在的农民观众得到农业发展致富的信息主要是依靠涉农节目,因此电视台要给农民提供信息的时候就要抓住农民学习和接受农业知识的特点和能力,把农民需要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帮助他们致富。
1.6 为农民播报适时的节目
农业只要遵从四季歌中唱的内容一般收获是没问题的,但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要把握好各个时节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及时的把农民所需要的技术知识提供给他们,要不这种涉农节目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可观看的价值了,收视率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比如在节目中播出一些养殖或是种植方面各个季节应该注意的事项等适时的节目,可以解决农民的大问题,所以这样的节目就会很受农民的欢迎。
1.7 使节目具有品牌效益
这些涉农节目不只是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它的教育的作用,不要一味的就是死板的介绍农业知识,还要加入一些娱乐的内容,在节目播报的过程中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把现场设在田间的地头上从农民最熟悉的事情开始,传递农民想要了解的信息,使它更接近农村,更贴近农民,让这类节目不仅对农村有一定的影响,对城镇也要有一定的影响,达到社会稳定的和谐局面。
2 结论
面对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想要办好地级电视台涉农节目就必须遵从以上的几点,办好涉农节目应把重点放在农民的发展和生产上,在节目中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农民的需求,电视台需要了解农民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区域需要什么技术,对这些涉农节目要准确无误的结合时间和生产区域的特点对种植和养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农民的生活中一切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在节目中都要详细的介绍,努力做到让人们易于接受,关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一切的事情,让农民们有共同的见解,让节目更加贴近农民,让农民觉得更加亲切。
参考文献
[1]马顺礼,陈莉.央视农业频道中现有广告类型透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4).
[2]傅玉祥.以农为本,建设农业频道[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0(4).
1.技术供给和技术需求存在明显脱节现象
一是技术供给和技术需求的行为主体目标存在差异,技术从研发生产到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的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了农业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二是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反馈机制不足,信息反馈机制存在明显的落后,阻碍了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研究,进一步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三是信息通道不顺畅,导致了科研机构不能及时掌握农民群众对技术的需求变化,从而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2.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限制了其走向市场化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但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阴影,与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结构相适应。随着广大农民非农业收入比例的增加,农民采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尤其是先进的田间耕作技术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原农技推广体系的功能发挥就逐渐弱化,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逐渐降低。同时,农业收入与农业技术研发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农业收入却没有与农技推广进度、普及率、服务质量以及推广效益挂钩,现行的农技推广体制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激励作用。
3.农技推广与科学教育分离
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农科研发、教育与农技推广是统一的、大一体的推广体系,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密切联系,最终为促进农业生产服务。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形成各自的工作倾向,缺乏合作意识,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进程。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技推广工作的成功经验,综合我国的农技推广实际情况,我省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农业教育体系
建立农业教育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基层农民群众和其他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通过高等农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以及地方性的农民培训基地,积极培养农业科研、开发和应用型人才;也可通过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中、短期培训,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
2.建设农业科研体系
建设农业科学研究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出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科学技术,从而降低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地方的一个公益性的非政府的组织机构,通过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凭借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基层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相应的推广工作,让科学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
3.建设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
由于我省农技推广和农业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农技推广工作的经济特点,政府应该在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积极解决好政府下属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对组织结构不断进行优化,提高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效率,确保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部门还应该保证农技推广组织有充足的工作经费,真正解决其后顾之忧。
4.建设以当地企业为载体的农技推广体系
涉农科技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在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并凭借自身的营销体系实现科研、开发、推广、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体化经营。通过这种体系的建设,让涉农科技企业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促进企业不断加强面向市场化的研究和开发,并最终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创新科技的有效供给。企业在进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通过购置科技新成果,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科技产品;可与农业科研机构、教育单位合办、合作发展。
5.建设以中介组织为载体的农技推广体系
关键词: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市场信息;农民增收;经济效益
社会实践证明,解决13亿多人口的衣食问题只有靠发展农业,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是农业科技图书出版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农业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的传播媒介——农业科技图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过程中,必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图书出版,竞争者会愈来愈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而,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今后,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更应从社会需要、经济效益、现实可行性等多维度出发,研究市场、寻找机遇、发掘潜力、抓住时机、创新需求。
思路一:探寻农业结构细分的机会
农业涉及的范围极广,结构复杂,门类众多,层次叠加。首先,就作物品种而言,农业可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及其加工业等。以种植业为例,种植业可划分为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作物种植类型;粮食作物又可划分为水稻、小麦、玉米等;水稻可再分为籼稻、粳稻、糯稻;糯稻还可往下细分为成百上千个品种。其次,就作物种植方式来说,作物又可根据气候条件划分为热带作物、温带作物等,还可根据栽培条件划分为大田栽培、温室栽培等;作物生长又与昆虫、病菌等生物知识相交叉,产生了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各种农业门类均可按一定标准进行纵向、横向的多层次划分。与此相对应,农业科学技术涉及众多门类和学科。这为农业科技图书市场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图书的选题策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虽然农业科技图书本身包含一定的市场定位,但基于以下原因必须对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群进行细分,使选题策划“小众化”:一是农业涉及面极宽,学科门类众多;二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农民在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转化;三是读者向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分流明显;四是一个出版社、一个选题策划者的资源和服务能力有限。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的划分标准不同于工业图书等读者的划分标准,应主要依据农民和农业的特点进行划分。只有这样,选题策划才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选题策划应根据出版社发展目标和特长以及选题策划者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选题经验,对其中一部分门类和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重点策划。选题策划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要在对农业进行细分的过程中着力研究纵横交叉的结点,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他出版者尚未涉足和薄弱的领域,以抢得先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思路二:把握目标市场的脉搏
农业科技图书不同于大众化图书,选题策划要着眼于小,满足于某一区域、某一领域的需求,策略上是将“小众”市场做精,并以做好一批“小众”市场来超越大众市场。这样就要求编辑把握市场脉搏。
首先可以按文化程度对读者进行划分,如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群体、高中文化群体、高职高专文化群体、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群体,以判断读者接受农业科技知识以及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人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因此,选题策划应着重于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对于高职高专文化群体,应着重于学术性不强的专业类选题策划。对于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群体的读者,则应着重于学术类选题策划。
其次按专业、职业对读者进行划分,如普通农民、各种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农业科技工作者、高职高专学生、大专院校学生等。随着我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力度加强,以及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职业培训规模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成为专业户和现代农业经营者,转型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强烈,购买能力相对较强,既是现实的读者群也是潜在的读者群,应下大力发掘。他们需要的是学术味不浓的实用性专业书籍。对于需求日益扩大的高职高专和各类型职业培训(如“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选题内容应以专业业务与职业行业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现有教材并突出创新,以权威实用为特色,形成一套或多套适合省或区域(如东部温暖湿润区、西部干旱区)人才培养目标及农业特点的配套教材。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选题策划要抓住两个重心。一个重心是要善于把握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人才对文化的需求的关系,在目前的薄弱环节——精品教材上下功夫;另一个重心是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在目前的薄弱环节——品牌助学读物上下功夫。农业科技工作者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强,选题策划以学术类图书为佳。
再次可按气候和地理位置对读者进行划分。气候和地理位置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子,这也是农业不同于工业、信息技术业的显著特征。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要突出农业区域化的特点,考虑不同区域特点对技术的不同要求。从“全国通用”农业科技图书积压的趋势来看,具有西部干旱区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区域特色的选题可能更受当地农民和专业户的欢迎。
思路三: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
农业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的开放系统,受社会政治、国民经济、科学技术、人口需求的多重影响,其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我国正在奔向小康,人们的社会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正在作用于农业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这种动态变化是可以把握的。我国在解决人们吃饱穿暖基本需求的时期,重点是发展粮、棉、油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业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在提高人们副食水平的时期,重点是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畜禽养殖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要求,鱼类养殖、特种养殖和海洋渔业及其相关加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对这方面农业科技图书的需求大增。在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木材需求大增,林业人员从采伐森林、保护森林转向大面积种植用材林,需要的是用材林栽培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图书。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农业结构的调整都是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的良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自1993年起,瞄准人们对肉、蛋、奶需求的急剧增长,紧紧抓住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策划出版了“一月通系列”“手册系列”“现代生产系列”“畜牧兽医书库丛书”等畜牧兽医类图书200余种,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思路四:开发城镇市场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转型期,城乡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购买能力较强,是一个值得深度开发的潜在需求较大的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加快,城镇居民对生活的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居住环境的休闲式需求和业余兴趣不断扩张。庭院、阳台种植花草树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养殖观赏鱼、饲养宠物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花草树木、宠物的种类本身也在增加。选题策划时可着重区分出读者群体的休闲式需求和职业化需求。比如,城镇居民为种好花草树木、养好观赏鱼和宠物,需要了解、掌握其种植、养殖技术。但这是一种休闲式需求,因此,选题策划的重点是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型实用书。加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购买能力较强,更喜欢图文并茂、装帧设计美观、彩色印制的实用图书。而城市园林绿化、小区绿化、街道绿化、公路绿化既是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必有更大的发展。这是一种职业化需求,选题策划就应以美化、观赏为特色,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
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积聚,居民的衣、食、住、行结构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其蕴藏的选题策划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居民不但需要鲜活农产品而且需要对其有一定程度加工和配伍,因而鲜活农产品的冷藏、保鲜及其加工、包装的选题策划也将有较大的发掘潜力。
思路五:瞄准新业态的机会
农业的发展过程是人们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利用来满足人类人口增长和社会需求提高的过程,是通过对植物、动物的物种认识由直接向自然界索取变为种植、养殖对象,进而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过程。由此农业的新行业不断产生,农业的结构不断变化。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应将科学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变化、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健康需求与农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脉搏,挖掘农业产业链中的新业态、新实践、新经验,捕捉新动向、新机会,不断开发新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能力不断增强。由此通过对动物、植物的人工培育、利用而不断改变人们的社会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昔日的野味和珍品通过人工养殖将成为人们餐桌的佳肴,珍稀保护动物通过人工养殖获取的毛皮可制作成人们的时尚衣着,有毒动物等经人工养殖成为医治人们病痛的药材,名贵的草药等经人工培育从药材扩展为人们保健食品的原料,观赏性花卉经人工栽培成为具有观赏价值和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植物。这些改善人们衣食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人们健康长寿的特种养殖、种植不断提高着人们的社会需求,刺激着人们的消费,相当一部分将发展成为农业的重要行业。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动植物被人们所认识、所培育、所利用。这些新行业的诞生和发展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蕴藏着大量的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题材。方向决定未来。注重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是农业科技图书选题策划的源泉。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副编审)
参考文献:
[1] 沈银书.农民科技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其图书优化对策[J].科技与出版,2008(6).
[2] 达塔斯·史密斯.图书出版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