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4 16:30: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

第1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信息服务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有了极大的飞跃,涉及到高校各个部门。具体到图书馆,包括用户需求、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都已经进入了数字图书馆阶段,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可以说网络化已经成为新型高校图书馆的标志之一。面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图书馆的价值已经不仅仅体现在馆藏方面,还包括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上。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已经从对馆藏文献的管理转向了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医学及生物科学领域是现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其信息化程度十分高,对信息的要求也更高,这就使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和服务模式,寻找出适应新变化的工作模式和流程,使医学高校图书馆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主要趋势是文献信息数字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系统平台开放化、读者服务多样化及使用方便与用户体验[1],所有的这些都要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层面上,本文以作者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研究结果,就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服务的研究做一研究,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图书馆更好的进行信息化进程,更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服务提供更充分的支持做出贡献,现报告如下:

1图书馆中信息技术

所谓信息技术,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合称,这里面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感测技术是指获得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是指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技术,控制技术是指如何从大范围信息中找到和利用有用信息的技术。我们应该已经意识到,静悄悄的图书馆已经不复存在,整齐有序的藏书已经被数字时代的洪流冲击得支离破碎,现在全球范围内,知识正在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着,其产生、传播与利用都是在空中完成的,高通量的数据流已经取代了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图书,数字图书馆也成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向,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就是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获取、处理、储存、传递、检索和利用的数字化技术,现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已经在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度,其技术发展也逐渐从硬件转移到软件上来。

2信息技术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影晌

信息技术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影响主要有三步。首先,初级阶段是从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过渡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标志性事件是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的使用,这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等环节的自动化,读者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位置或了解其借阅情况,这大大解放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读者的检索效率。这一过程在我国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图书馆中都已完成[2]。第二阶段是由第一阶段向网络信息服务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网络资料的进入改变了图书馆从前馆藏的结构,让图书馆从过去的以实体藏书为主,转向了实体藏书、电子藏书和虚拟藏书相结合的模式,这极大的扩充了图书馆的信息量,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在此阶段,计算机成为了图书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由不同的计算机组成了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知识平台,向读者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功能。具体到借还书功能上,开始出现网上预约、到期提醒、采购推荐等,另外,快速的馆际互动,也极大的扩充了单个图书馆的信息容量。向网络信息服务转化的过程在国内各大图书馆中均已展开,并且初具成效[3]。第三阶段就是实现前文所述的数字化图书馆概念,即文献信息数字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系统平台开放化、读者服务多样化及使用方便与用户体验,现在尚处于研究阶段。

3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建设、信息检索服务和读者培训四部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信息技术推动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为电子资源和虚拟馆藏,这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以物理介质馆藏为主的特点,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信息量,也成为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出发点正在以爆炸性的速度更新,每天都有许多期刊发表,甚至一些期刊的电子版会首先公布在网络上,之后才会有纸质期刊出版。传统的科研模式在文献检索方面耗时极大,检索纸质期刊效率极低,与学科的发展速度不符,极大的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进行。在信息化图书馆中,我们将不同介质的资源通过一个统一的模式进行分类,或将国际上已有的数据库进行整合,提供给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减轻了检索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提高了科研效率。同时,网络等媒介中的科研信息可以说是现今更新最为及时的,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检索,我们可以快速的了解到本领域本学科内的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对相关项目的申请、审批和进行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图书馆读者的用户体验,相比于繁琐的检索号,文字与图片结合的网络检索更符合读者的需求,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医生的时间需求,只需要一台终端计算机,临床医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满足了因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产生的时间需求,也可以让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便捷及时的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在图书馆信息功能检索转变的过程中,可以方便读者进行检索,并对读者检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在自动化图书馆中,可以使用OPAC系统对包括网络和虚拟资源在内的馆藏资源进行检索,极大的方便了文献检索,同时,在读者进行检索的过程中,系统会根据读者的检索关键词找出读者可能感兴趣与或检索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供读者参考,这极大的减轻了读者检索的工作量,并使其检索结果更为全面在读者培训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医学生课业压力大,但对科研和新知识的要求高,掌握有效的文献检索和利用文献的能力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我们除了开展线下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和面向本科生的文献检索选修课,还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对读者进行培训。我们针对学生在使用图书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录制了远程协助录像,放在网上供读者下载,读者可以在首次使用时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另外,我们依托校园网开通了图书馆在线讨论区,学生在使用图书馆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开放性平台上获得来自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同时,这些问题也会留在网上,供之后遇到同样问题的同学查阅和参考。有一点在我们的工作中十分重要,就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一些新的数据库层出不穷,但限于资金和本着节约资源的目的,我们不可能全部订阅,现大部分新出现的数据库都有试用功能,我们可以邀请科研工作者对新的数据库进行试用,然后视情况进行订阅,这样对于科研工作更有针对性,也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率。

4医学院校图书馆新技术引进与新服务的开展

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图书馆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已逐渐从对硬件的需求过渡到软件上,包括基于Web2.0技术下的扩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可以进行包括参考咨询、书目导读、信息推送、专业导航和用户教育在内的多种功能,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RSS、SNS、Tag和Blog等。现以RSS技术为例,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下的信息服务进程。RSS技术主要用于信息推送和资源整合,能够自动帮助读者获取其需要的内容,在本图书馆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关键词或期刊为分类依据,选择合适的RSS服务,当本领域有重要论文或较新的科研突破时,RSS系统会根据读者的订阅情况给读者发

去资讯,使读者可以更快捷及时的得到这些进展,这在诸如基因学研究等发展速度快,课题组重叠率高的研究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我们使用了Mylibrary系统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自定义自动服务,使读者得到了极为便捷和具有实效的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也随之变化,图书馆已经从传统的藏经阁转向了以文献信息为主,兼顾信息管理、检索和利用,并结合了读者培训,信息整合在内的科研文化综合体,对面信息化技术在传统领域的不断深入和读者对于包括用户体验在内的迫切需求,我们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接收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抓住图书馆信息化进程这一历史性潮流,建设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读者需求的现代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孙卫,赵悦.图书馆信息化标准工作评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7):3337.

[2]张玉凤,梁晓天,王凤翠等.图书馆在科技信息化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1):1113.

[3]李慧.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策略分析[J].兰台世界,2010(16):7374.

第2篇

我国根据“建设全民医疗,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正积极发展社区医院,满足人们对基础医疗保健的需求,同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使社区医院成为综合性中心医院服务的延伸。其医学信息技术应用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去,能够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我国已经在综合性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可以向社区医疗信息系统方向发展。

1 社区医院中应用的信息技术

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服务对象不同,承担医疗责任不同,但相互之间又有很大的合作关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综合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可以在社区医院中采用的信息技术有医院信息系统、远程会诊技术、远程监护技术、在线交流技术、远程访问技术、医学培训技术等。

1.1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现代化的HI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它应用最早,发展迅速,技术最成熟。HIS主要包括电子病历(CPR)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CPR是对个人医疗信息及其相关处理过程综合化的体现,它能够将患者的整个医疗过程进行电子化,社区医院常常要与综合性中心医院以标准化的格式对CPR数据进行交换。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很多社区医院的CPR是面向家庭的,这不同于我们在中心医院所见到的面向病人的CPR,这是社区医院电子病例系统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社区医院采用的PACS一般基于中小型的影像诊断工作站,虽然常是以数字化阅片为目的进行设计和工作的,但目前各种高端医学影像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目前发展和应用都非常迅速,采用数据挖掘算法来辅助分析和诊断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

LIS以检验科的数字化为目标,通过连接检验仪器、收集检验数据,实现申请、检验、报告的自动化数字工作流。并能将检验结果自动传送到相应的部门,实现检验工作流的全自动化。

门诊挂号、住院管理、药品管理、收费管理等子系统都是HIS的必要组成,技术发展已很成熟。

1.2 远程会诊技术:远程会诊技术目前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社区医院的医生和病人可以作为远程会诊的终端,与中心医院的专家一起对病人的病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介绍病人的病情和治理情况,帮助专家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依靠双向的同步音频和视频信号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传送交互式图像和实时的高质量诊断图像,远程会诊系统将社区医院、中心医院、病人三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于在社区医院中不宜转院或暂时不能确诊的病人,借助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提高诊治效率,降低病人的治理费用。另外在会诊过程中,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和交流,也直接培训了社区医院的医生,提高了社区医院的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

1.3 远程监护技术:远程监护是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生理信息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的一种技术手段。使用远程监护技术,社区医院中大量的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不危及生命的阵发性疾病的观察和监护都可以在家中进行,老年人和婴幼儿健康状况也可以在家中得到监护。这样既可以解决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也可以降低病人的医疗花费,同时减轻了医院和病人双方的负担。

1.4 医学培训技术:医学培训包括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教育、交流医学信息和医学教育等内容。目前“服务不过硬”是限制社区医院发展的最大问题,医学培训技术可以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提供多种医学培训资源,如影像资料,手术交流录像,专家讲座,病例讨论会等。目前,迅速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教学中,对急救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在缩短外科医生实习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医学培训技术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机会,有利于学习新的医疗知识,掌握新的医疗技术,推广新的治疗方法。

1.5 远程访问技术:目前基于B/S的远程访问技术成熟,发展迅速,社区居民通过家中的计算机终端,能够随时访问社区医院中的相关信息。如专家的坐诊时间、专家情况、医药费用查询、预定床铺和门诊等。这样可以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减少盲目就医和随意就医的情况,增加社区医院与居民的亲和性。

1.6 在线交流技术:社区医院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容易开展群众性医疗活动,在线交流技术就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医院与居民联通起来进行交流活动。在线交流可以采用专家讲解的专题交流、专家答疑式的专题交流以及自由讨论等居民容易接受的形式。专家讲解的专题交流可以推广医学知识,宣传防病治病知识。专家答疑式的专题交流方式可以直接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对于病情比较隐讳的病人,可以“不见面”的接受治疗指导。自由讨论的方式则非常灵活,实时聊天技术和论坛技术都非常的成熟且易于接受,对常见病也可开辟专门区域供大家探讨,分析病情,交流治疗经验。

2 社区医院信息技术的建设

2.1 信息系统集成化:目前各类医疗信息的应用专业性越来越高,分类会越来越细,各类专业医疗信息系统的集成是数字化医院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2 数据通用化:为实现病人一生全CPR的目标,医院的信息范畴已从一个医院拓展到各个医院之间,目前这些医疗机构间信息的通用化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3 接口标准化:各类医学通讯标准(如DICOM,HL7)将进一步发展,满足更多的工作流集成的需要,IHE集成框架会越来越被各类信息系统所支持,基于XML的医疗数据标准也广泛应用于在各类医疗信息系统彼此间交换数据。

第3篇

提起教育,我们脑中的第一反应是在学校课堂进行学习,这是我们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学校课堂教育,艺术设计之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小班上课,教师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教学手段,传授用手绘方式表达创意思维的方法与技巧。艺术设计学科只能存在于艺术类的学院之中,所以学生人数很少,几乎是小范围的、面对面的、精英教育式的教学模式。如今,据统计我国目前招收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1200多所,在校生人数达到了60万人,院校内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以倍数乘方形式增加,是传统教学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求学要求,国民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全民素质教育,艺术设计教育也随之从象牙塔走向大众化的教学方式,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的一定的弊端,由于学生人数很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多、教师少、资料缺等一系列问题,扩招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所以,每班几十人的人数成为现在常见的艺术设计专业班级规模,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固定的教材进行讲解,固定的课程安排和进度,采用单项式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极大的限制了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们的创造性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所发挥的优势

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设计方式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变更,都和历史上的科技革命直接相关。距离最近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60年代达到,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引用。其中电子计算机开始成为信息处理的主要手段,它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工作效率,帮助设计师更直观的工作。它不仅改变了设计的方式,同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它促使教育的观念、目的、内容和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基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从教育布局到教育结构,从教育形态到教育发展,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形式到教学手段,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和运用。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大专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形式和内涵也都在发生变化,设计艺术教育同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及时吸收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为教学服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的普及,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整合融通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1教师从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向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授知识的手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投影仪、幻灯机走进课堂,再到电影、广播电视教育、录像机,现在发展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艺术设计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设计教学,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在规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化解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使之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2.2改变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转换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信息技术给艺术设计教育的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教师、教材并非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从主讲者变为学生的设计者、引导者,教师将主要是帮助、引导、举例和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互动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单向性的教学方式,那些僵硬的、固定不变的既束缚教学双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限制教师与学生学习自由的传统教学组织格局已被彻底打破。教师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互动的合作者。

2.3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艺术设计是多变的,是多学科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国际一体化的今天,课堂教学已不单单是的短短几十分钟,而应是专业必修课程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教师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为媒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目前国内许多大专院校顺应这一改革形式,学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也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查询的方式,参与国内外企业的相关专业设计需求信息从而达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实践动手能力,纷纷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立“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互为补充。让学生以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工程设计、市场运作中做到“实题实做”。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课题,使学生毕业时能更好的转换角色,毕业后更好的胜任与所学习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三、小结

第4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挖掘信息优势,对数学教学要不断地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1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彻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教育界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会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基于此,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抓住机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去变革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初中教学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欲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人机互动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可给学生提供互动式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在不断的被挖掘,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变革了教学模式,方便了对数学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探寻解题思路,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2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多优势,它不但能给教学提供视角上的信息,也能给学生提供语音和视频信息,还能给学生提供动手能力。在这种多重刺激下,能够调动学生更多的细胞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减轻了教师的上课压力,同时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直观,更加方便学生去理解。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有一定的抽象性,仅靠教师空洞的讲解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如学习“函数”时,对于概念“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学生如果仅从这个概念去理解,就会感觉特别抽象,这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个问题。比如可以通过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动画设定函数,假设运动员是匀速运动的,设时间为x,路程为y,这样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会有唯一一个y与其对应了。通过这样的视频教学,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变为直观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信息技术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可以让静止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过重的关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把抽象的问题通过形象的图形和视频展现出来,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比如我们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很多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力比较差,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概念是“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接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件制作把轴对称的图形做出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比如提问学生等腰三角形为什么是“三线合一”?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乐趣,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有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或图形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复杂繁琐的数学知识变得清晰简要。在初中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如果仅仅靠推理运算,就会感觉特别繁琐,如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采用方程和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就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在学习频率分布时,教师让学生在40名学生中找最高分、最低分、排序,这时候学生就会感觉特别繁琐,但如果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Excel就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把半个小时能解决的问题通过1分钟就完成了,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实践;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下的课堂需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变化. 目前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地中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是学生高效快速学习的良好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求知欲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在课堂讲授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教师的教学工作以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改变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的连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

(二)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以教师授课为主,教师成为了课堂上不可代替的主角. 在信息技术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工具和实体模型等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转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在全国各地被迅速运用,它使教师成为了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课程任务的控制者,将学生提高到了课堂主体的位置,顺利完成了课堂角色的转换.

(三)自我意识的回归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却改变了学生的这一看法. 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视频、语音、图像等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效益. 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学习的顺序和方式不再由老师安排,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 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使学习者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系统相融合,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形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技巧.

(一)结合知识点应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教学的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数学课堂实践一般采用卡片、模型等辅助教学,这类辅助工具在教学效果上起的作用并不明显. 有这么一道典型应用题:一列长度为160米的火车,以每秒23米的速度通过一道长32000米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很难对此进行模拟操作,但在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采用动态的课堂模式,将火车、隧道、距离展现在多媒体上,利用情景教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三)互动营造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创设生动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营造激励的学习氛围.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观察的同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交由其他学生解答,在互动学习的情境下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四)营造实践平台

传统小学数学教育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不能照常进行,课堂也因此显得单一乏味.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堂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数学课堂也因多媒体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加强了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现代科技来进行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现对现代科技的操作能力,找出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因素,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育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能过分地依赖网络手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比较形式化,而小学数学课堂则强调灵活性,过度地依赖信息技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在新时代教育方式的要求下,数学教学课堂少不了信息技术的辅助.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正确地处理教学、学生与网络技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信息技术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紧密结合,从而更大地发挥课堂效益.

第6篇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情境化。多媒体技术通过色彩和图像的变化,音乐的配合等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同样多”、“多”、“少”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用多媒体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引出学习内容。这个课件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多媒体出示: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转,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先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同桌互相说说图意。然后教师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课件同时将图中的4只小兔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再问:“每只小兔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一一对应上,每复制一块砖,都用小圆点把小兔和连起来,表示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向学生说明: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转的块数同样多,并出示文字“同样多”。随后仿此方法教学“多”、“少”,在说到“多”、“少”的含义时,课件动画演示: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起小手,说出了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去探求、发现、创造的欲望。教学活动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够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难点往往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过程等再现于课堂,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观、形象地反应出教学重难点,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及质量,并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

例如在教学“第几”时,如何让学生主动、自主、有效地获取知识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第几”的含义,我精心设计了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了“第几”的含义: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买好票走了,(动画退出),后面的人依次上前,这时,教师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小朋友后面两万叔叔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在这个过程中,还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这样,不仅使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而且在逼真的情景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想学、乐学,进而主动的去学,受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而多媒体技术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动态化等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式题时,将例1中的插图制成生动有趣的课件,课件动态演示:

湖里有4只天鹅。

教师问:“湖里有几只天鹅?”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3只天鹅向湖里飞来的画面。

教师:又有飞来几只天鹅?要求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学生观看了屏幕上生动有趣的画面后,兴致勃勃地积极回答:把湖里原来的4只天鹅和又飞来的3只天鹅加起来。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3。

接着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屏幕上出现飞走2只天鹅的画面并提问:现在湖里还有多少只天鹅,怎么算?

学生观看了屏幕上生动逼真的图像后,很快想出了解题思路:减去飞走的2只天鹅。

这里用动态的画面生动地反映出湖里天鹅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动态画面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4+3-2。得出算式后不要急于计算,让学生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认识。计算时先让学生对照情景图思考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在屏幕上闪动“4+3”,这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计算顺序。这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犹如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一座桥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工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把数学带人了各行各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与实践中,我就多媒体在教学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大约是2/3。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1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据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排在多媒体教室,学生一天下来少者要听六节课的多媒体教学,多者要听十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270分钟到45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多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8篇

1现有教学弊病

(1)文化水准偏低。艺术设计范畴内的专业学生常常缺失了根本的文化水准,基础科目表现出来的水准仍偏低。这是由于高职录取进来的学生并没能拥有稳固的文化课根基,文化素质不佳。日常教学中,高职也没能侧重人文类的多样科目,很难提升水准。进入院校以后,没能明晰应有的认知目标,自身定位含糊,缺失必备兴趣。如上的要素造成:缺失自主接纳知识的热情,认识也很淡薄。学生在毕业后,没能适应多样态势下的岗位要求。

(2)缺失了新颖模式。高职院校调配的平日授课时段偏短,时间十分紧张。为了发掘潜能,要变更惯用的授课程式,让它能吻合新时段的市场进展。但从现状看,艺术设计侧重去应对测试,应试压力之下,师生注重去增添学术范畴的认知,没能注重技能。现有模式之下,拟定课程显出了偏大的随意倾向,忽视主体素质。日常考核依循的流程偏僵化,应用特性不佳。为了顺应就业,盲目累加日常流程内的授课负担,没能侧重某一技能。

(3)师资及现有教材的弊病。针对艺术设计,科目配有的师资仍偏少,缺失高素质这样的师资。艺术设计之中,教学水准紧密关联着配有的师资数目。双师型特有的师资偏少,数目严重缺乏。选出来的教材没能涵盖着新颖的设计技能,高职教材常被看成本科特有的压缩校本,缺乏新式内涵。如上两类缺陷,都阻碍着长久进展,影响教学进步。

2信息化路径下的授课流程

借助信息技术,拓展了授课必备的新颖资源,便利日常授课。信息技术配有数字化这样的足量资源。信息时代之内,网络不断延展,教学设计拥有了稳固的技术根基,二者彼此融会,借助数字资源,创设新颖的程式。信息化设计中,就要摸索去增设新的程式、探析新的流程,整合并予以运用。

(1)初始讲解时,要让学生明晰这一课节内涵,识记必要内容。例如,解析设计概念,就要明晰对应着的职业特性、艺术设计依循的总理念、常规设计习惯。与此同时,可以延展至工业设计、常用空间设计、视觉传达特有的设计。艺术设计应被融会在更大范畴的文化之内,了解生活联系,从全方位这一视角来识别概念。

(2)欣赏及解析时,要借助筛选出来的某一案例,创设适宜的情境。解析的侧重点为:体会空间设计、解析这样的设计、提炼得出概要的必备元素。经过这种探析,艺术设计可被整合于实践,达到授课目的。

(3)后续讨论之中,要明晰教学场景,寻找出设计依循的主旨。可把班内同学细分成学习组,以便分组探究。课余时段内,可以预设这一作业:经由上网搜索,搜集得出艺术设计特有的多彩作品、关联的视频等;在这之后,带到班内以便供应师生分享。拟定后续评价,要兼顾这一科目的综合水准。

(4)在理论授课外,还应增设课余时段的实践。艺术设计常常用到的实践流程含有:参观并且学习、模拟某一作品、课余调研访谈。依照某一课节特有的内涵,灵活调配课余时段的实践。借助于多媒体,小组以内的成员应能彼此协同,归结得出珍贵的探析成果,制备成幻灯片。可以创设数据库,用于留存探析得来的实践成果,提供学习参照。在实验室之内,也可灵活予以应用。

3摸索适宜的运用路径

(1)紧密衔接多重的环节。艺术设计特有的专业内,教学流程应被紧密衔接在一起,侧重于多样化。设定出来的授课程式要增添多样性,同时寻找出某一契合点。艺术设计细分出来的环节含有:基础类的授课、日常专业授课、毕业时段的设计。详细而言,要侧重基础课,累积必备的技能,吻合新的市场走向。熟识专业方向,才能寻找出最适宜自身的某一岗位,提升设计技能。专业教学流程应能兼顾总体架构内的市场状态,紧密衔接着院校及基地。这样做,延展了获取认知的渠道,强化实践环节,增添了亲手去操作的必备技能。充分发掘潜能,明晰自身的弊病及优势,以便扬长避短。毕业设计之中,侧重考量应有的综合水准、增添实践技能。设计出来的新作品可增添就业之中的筹码,赢得企业喜爱。

(2)凸显信息化独有的优势。信息化状态下,高职要变更惯用的程式,增添新的流程。借助网络来促动彼此的互通,分享各类信息。借助于校内网,让学生随时明晰这一时段的就业走向,明确现有的弊病,协助同学去着力改进,更加适应就业。课余时段中,搜集可得典型特性的多样设计作品,摸索设计技巧,累积珍贵的经验。及时查验新近的信息,跟紧市场动向。校企应能紧密协同,依循合作育人这一根本指引,构建新的模式。侧重培育技能,深化原有的认知水准。经由密切接触,培育出最为优良的这种认识,善于动手设计。密切接触企业,也为后续时段的就业供应了稳固的根基,面对着剧烈态势下的竞争,也不至于慌乱。

(3)显示亮点及特色。依照设定好的大纲,凸显高职独有的亮点。编排好的科目大纲应紧密衔接着授课之中的细节,显示学科特性。适当予以调配平日的常规安排,密切结合逻辑。凸显实践指引,兼顾动手技能。对于动手设计时的各类疑难,应当耐心去供应指引。合理去调配各时段的学时,真正做到活用。日常授课中,侧重添加交叉科目的新内涵,艺术设计特有的科目要被融会至更广的科目之中,灵活掌握知识。师生密切互动,为学生预留足量的消化时间,规避偏集中的授课,也要规避多重科目脱节的弊病。

4结语

第9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感受,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我县课堂教学大框架下,更应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下面以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为例,试述信息技术在“六步、四疑、五悟”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第一步:预学案导学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学习《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诗歌的过程中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由于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其写作年代离我们已经久远,学生阅读时会有诸多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且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有难度。鉴于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共享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互动提供平台。

第二步:情境导入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本堂课中,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创设情境。课前,我播放了屠洪刚演唱的《孔雀东南飞》。这首歌曲调低沉柔缓,歌词凄美深情,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放完歌曲,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我顺势引出本课教学主题:“这首歌是根据我国古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而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拜读这部伟大的作品,感受它不朽的魅力。”在新课讲授前播放与课文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能很好地拨动学生心灵之弦,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悲剧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本堂课的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使课堂教学达到了最佳状态。

第三步:合作展示

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合作探究活动:是谁摧毁了这美好的一切?请以诗歌内容为依据简要分析。此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引出人物形象的鉴赏以及悲剧原因的探究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教师在其中了解情况,因势利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尔后每组推一位代表发言。教师预设几种有代表性的发言——

婆婆:婆婆不容,坚决遣归。幻灯片展示婆婆形象:冷酷无情,专横刁蛮。可从人物语言分析得知。请几组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评一评哪组读得更好。此环节旨在通过“比”和“评”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从而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比”与“评”应尽量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顺势启发学生思考:婆婆驱遣兰芝的理由是什么?小组之间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刘兄:哥哥逼婚,下逐客令。幻灯片展示刘兄形象: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专横跋扈。要求学生比读人物语言(要求同上)。

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冲动,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

第四步:归纳整理

我抛出问题:“焦母、刘兄凭什么能掌控他人的婚姻?有人说‘焦仲卿的软弱、消极是导致他们婚姻破灭的一个原因’,你同意吗?”引导学生结合幻灯片所给背景材料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肯定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多联系社会背景和人物所处环境设身处地、辩证地分析问题。最后,我用多媒体投影出劳燕分飞的陆游和唐婉、七夕相会的牛郎与织女、化蝶双飞的梁祝等画面,与学生共同总结悲剧根源:“由此看来,摧毁一切美好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几千年来,正是由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冷漠与残酷,多少金玉良缘、天然佳配被无情地摧毁。”

第五步:自测评估

幻灯片展示“在那个爱情得不到自由的古代社会,人们选择用生命去维护爱情,于是一个个高贵的灵魂、一段段美丽的爱情就这样走向毁灭,留给后人无数的叹息。同学们,我们今天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受着民主的氛围。那么,如果兰芝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或者如果你是兰芝,你会如何选择?”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其对爱情、对家庭关系、对人生的反思能力。学生的发言是其思想观念的充分体现,对于学生积极、乐观、新颖、智慧的观点,教师要大加肯定,以对其他学生起到导向作用。对于学生较为消极、偏颇或不太成熟的观点,教师更要适时诱导,促其转变,以助其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

第六步:反思总结

课程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决定教学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尽量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活动摆在首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步骤,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用心感悟、合作交流、大胆展示、共同分享,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他们的舞台。

实践告诉我们,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多样的。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乃至不同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方式,都应有所区别。缺乏对教材、对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组合使用只能成为形式,而失去其应有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要完整,主题要明确,防止滥用媒体技术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操作手段、方法非常丰富,但课堂不是耍花枪,一节课中所采用的技术不是越多越好,而应以一种方式为重点,千万不要一会儿课件,一会儿网站,一会儿博客,“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这样的课或许看上去很美,但效果未必好。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注意遵循教学最优化原则,在使用现代媒体技术时,切不可简单堆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而要将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的结构、内容、教学资源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等融合为一体。整合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科教学,不管如何整合,教学中必须有学科的特点,语文课不能丧失语文味。如果以整合的名义把语文课上成游戏课、影视欣赏课或综合实践课,就偏离了整合的初衷。第三,教师在课堂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教学资源时,一定要注意其内容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防止学生产生错误认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