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30: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文化评课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张强
两年多以前恒民兄弟介绍我来到孝文化传播中心学习,使我有幸接触了这么多这么好的领导、长辈和兄弟姐妹。我感觉我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为了让大家分享我的幸福,我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积极创作传统文化课题。每一次听到领导、长辈和兄弟姐妹表扬鼓励(包括指正);每一次看到为我的讲课而爆发热烈掌声,我都感觉我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因为这是在帮助我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幸福让大家分享。
第一次讲课
我虽然当过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也滔滔不绝,也给老师上过优质课,还给教师评过很多课。至今还有人经常提起我给他评的课好,县委宣传部王副部长的妹妹王老师最愿意让我给她评课。她说,张老师评的课好,我最愿意听张老师评课。可是面对这么多领导,这么多有识之士讲课我还是第一次。记得我第一次讲课的时候,心里难免有些心惊胆怵。硬着头皮上了讲台讲了两个小时,我自己就感到准备的不够充分。但是领导和兄长却及时的给我提出了鼓励和表扬。至今我还记得胡主任给我的鼓励是:“张老师,你讲的故事很生动,也很贴近生活,继续努力。”当时我很感动,我深深的知道,这里边有对我成功的一面的肯定,但更多的是对我的鼓励和委婉的指正,于是我决心好好学习,争取创作出好课来,以报答领导、长辈和兄弟姐妹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没有大家指导和支持,我也不会讲好课。
努力学习优秀理论
要想讲好课,必须心里得有课(这里指讲课的内容。)否则就讲不了好课。就像蜜蜂一样,必须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为了讲好课,我天天读书,摘抄有关的句子和段落。同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把名言警句装在心里。现在我已经读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太上感应篇》、《让阳光自然播洒》、《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了凡四训解读》、等10余本优秀文化书籍。胸无点墨,焉有文采。有了这点本钱,我的心里才有了底气。制作课题才有内容可写了。写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了。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现在这个结果。要讲好课,不但要有生活也要有理论。光有生活,没有理论,你的课就缺乏理论上的高度;光有理论,没有生活,你的课就干憋无味没有吸引力。只有理论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出现好的结果。
我创做的课题
现在我已创作11个课题。这些课题分别是:1、《做善良之人》;2、《我的故事》;3、《我心中的故事》;4、《做命运的主人》;5、《命由己作,福自己求》;6、《命运的故事》;7、《以孝为本,做善良之人》;8、《孝道开启幸福门》9、《了凡先生的故事》;10、《自古英雄出少年》;11、解读《朱子治家格言》。
这些课题分别在传播中心、在乡村、在司法局、在邻县等讲课30多场次。
讲课的收获
讲课一定要谦虚谨慎。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在台上讲课,这是领导的恩赐。但是台下的人中不一定没有高人。你如果不谦虚,效果就不会好。我在莘县讲课,是王主任和葛主任陪着我去的。为了提高听课人的情绪,在讲课前就先说了一些莘县的好话。我说:“我以前来过莘县,在我的印象中,莘县是一个黄沙满天飞,十年九不收的县,今天我来到莘县,看到路边上整齐的绿化带、黑油油的小麦翻着波浪,路边上一幢幢整齐的楼房,一排排崭新的厂房等。我感到莘县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这一些成绩都是由于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都是由于王经理这样的企业家的心血和智慧以及全县人民包括在座的兄弟姐妹的辛勤努力的结果。我进了这个大院看到这里墙上挂的文化牌,感觉这里传统文化气氛非常浓厚,所我感觉与其说是来讲课哩,倒不如说来学习哩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几句话就拉近了距离。然后顺利讲课。
讲课要有针对性。我在给司法局矫正中心的被矫正人员讲课前,想起了胡主任曾经给我说过的:“讲课要有针对性,创作课题要看对象,否则就没有意义。”于是我创作了《命有自作福自己求》这个课题。
课题分以下四个方面十几个小故事
一、人生苦短,珍惜拥有
二、欲望是填不满的沟壑
三、知错必改,受辱必雪
四、最后的祝愿
根据被矫正人员这个群体,用现实生活中生动的故事,规劝他们不要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要珍惜现在的家庭,对待妻子儿女要有责任心、要敢于担当。要正确掌握自己的命运,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明确的告诉他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最后给他们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接受教育,重新做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规范办学——团队研修从不能走向可能
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综合化,使得教师的合作成为必须。因此,教师在与同事的关系上,要从“教学的孤立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1]”;在与学校、社区的关系上,教师要从学校依附型转变为社区发展型。有调查发现,由于学校私自增加部分学科课时、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等原因使得教师工作量超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时间共计6.79小时,占每日教师工作总时间的84.9%,在剩余的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教师们还要去管理学生、参加学校会议、听课、与家长交流等等,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几乎没有时间开展。教师自发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与校外人员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也都因为教师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无法实施。
徐州十三中坚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学校,积极确立素质教育办学思想,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坚决执行“五严规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的所有课程。不补课、不加班加点、坚决杜绝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学生一日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一律进课表,进课堂,实事求是,认真落实,把教师从繁重低效的课务中解放出来,以规范的课程设置带动规范的教学行为,为教师的团队研修提供时间保障。
二、全面课改——校本教研从个体走向全体
“是改还是不改?”作为徐州市区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初级中学,当课改来临,这个问题曾经让学校愁肠百结。2007年,学校做出了重要的选择——改只会更好,不改将会丧失学校高位发展的有利契机,因此十三中成为徐州市第二批课改实验学校。
“是真改还是假改?”2008年,先期进行课改实验的班级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质疑之声不断,很多教师认为课改是在作秀,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再次做出重要选择——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实实在在地走下去。
“是小改还是大改?”2009年,部分优秀教师、学科骨干带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合作、学案导学应运而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发生了变化,但是少数教师的改革往往不能形成合力,会遇到来自其他教师、家长等各方的阻力,教师们都在观望。
于是,学校组织教师们一次次地外出学习: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后六中学、宜兴实验中学、新沂六中等等,来来回回的旅程就是一场场精彩的沙龙式研讨,越来越强烈的声音从教师中产生——学校要发展,必须搞课改,不但要改,还要真改、要大改,全校上上下下一起改,才会产生整体效应。
因此,从2010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这些举措在校内形成了一股旋风,将所有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形成了改革、实验、研讨、反思的良好氛围。
三、网络教研——合作时空从封闭走向开放
徐州十三中斥巨资引入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们的集体备课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个人预备课。第二步,主备人把备课资料,含教案、课件和其他备课素材上传到校园网平台上,所有教师在任何地点只需上网登录就可以对主备人的资料进行讨论、修改。第三步,集体备课,主备人说课,大家集体讨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对个人教学材料进行修改。第四步,在主备人备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删、增、调、换形成个人教案、课件,备课材料的修改部分须用红色明确标识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课件等备课材料,本人再将定稿后的备课材料传至校园平台上。第五[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步,下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后反思,写出教后小结,再次传到校园网上,教师共享。这样的备课过程对于每位教师来讲共经历了四次备课,实现了团队合作,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50岁以上的女教师和55岁以上的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电子或纸质备课的形式,其余教师备课将全面实行网上交流查评的方式。教师必须提前一周上传个人的教学资料,年级处和教务处将根据网上上传的教学资料,对个人及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查评、反馈。
经过这样的改革,教师的备课、教研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的交流时间,利用课余、课外,甚至在家里都可以进行。在校园信息化平台上还专门设有讨论空间,为教师随时随地交流提供方便。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微课的教学资源创建、基于平板电脑的学生导学与作业设计、基于网络信息的教学模式设计等等都促进了教师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研究的开放。
四、任务驱动——团队合作从外控转为自觉
学校在前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反思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课改方案。一方面扩大探究的群体,各年级全面铺开,共同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究,另一方面重点做好高效课堂建设的主题深化研究,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教师开展符合不同年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的探究与实践。继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建设高效课堂。
继续深化“课前导学、课中合作、课后三清、家校一体”的课改模式,通过示范课、展示课 、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形成研讨氛围,重点做好研讨课的专题性研究和市级公开课的开设,努力打造高效大课堂。重点通过以下四类课堂教学任务驱动:
1.常态(过关)课。通过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督导,作为加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个突破口。本学期,由教科室牵头组成年级教学督导组,分别到三个年级随机听课。听课是学习,是交流,是检查,是管理。提倡听推门课。听课不在记多少文字,重在自己得到多少启发,能够提出多少合理的建议。
2.校内研讨(交流)课。每周各年级推出2-3节研讨课,公布在学校每周工作日程上,要求本年级教师前去听课。听课后,重在做好课后主讲人的说课,组内教师的评课,开课教师在校园网上“晒教案”“晒感想”,听课教师在校园网上跟帖“晒收获”,自觉形成了教研之风。通过讲、评的实战演练,增加教师群体的参与度和研讨性。
3.校内观摩(示范)课。每月从校内研讨课中选择优秀典型推出2节校级专题示范课,引导全校教师听课,课后开课教师本人说课,其所在学科组长作重点点评,其他教师参评。在过程中校长及时总结并以此为载体引导校内研讨交流向深度发展。
4.市级公开(展示)课。开学初以备课组为单位个人申报公开课,学校根据随机听课情况进行选拔,确定开课人员,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研究、总结、提炼学校课改的新成果。
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学校引导教师团队深入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形成“阳光课程”系列校本课程、突出特色,形成精品。借助“汉推基地”,开展“对外汉语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与研究,进一步开设好双语课程及小语种选修课。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在已有的古筝、琵琶、太极拳、剪纸等课程基础上,开发楹联教育课程、武术操教育课程、书法教育课程等。面向七、八年级的学生成立古筝、琵琶、合唱团等俱乐部,每周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自发组成课程研发小组,提高了研发水平。
任务驱动法提高了教师团队合作的内驱力,为了完成一些公开课教学任务、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等,教师们明确了研修的主题,增强了研修的动力,凸显了研修的价值。
五、研训一体——研修效果从低层走向高效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教师培训蜂拥而至,填补了教师仅有的一些空余时间。目前许多教师培训的误区在于,把教师看作被动地施加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知识的对象,采用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被尊重,很难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教师培训往往成为游离于教师主体之外、与教师的教学生活脱节的外在物。在对“您对参加教师培训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66.1%的教师选择了“勉强愿意参加”或“不太愿意参加”,有18.5%的教师选择了“非常愿意参加”。但教师培训的时间却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从教师的工作时间中分割出来,如有些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名优教师评选、职称评定中明确地将继续教育时间作为重要衡定指标之一。管理体制的文本设计试图“松控”或“释放”,而行政实践却仍在“紧控”与“规训”,原有的时间支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将制约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形成共识是共同行动的前提。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依靠有志于变革的核心力量。学校逐渐形成了由教师自由组建成教师研修小组,这些小组在志同道合、性格相融的的基础上组建,属民间自愿团体,小组长由成员自主产生。学校为小组活动提供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各小组采用学习研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群体反思、跟踪改进、博客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做合一,寓研于乐,凝聚共识,不断提升课改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开展了评课模式研究、教学案一体化资源研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研究、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研究。以研代训,以训导研,研训一体,研训相济。教师在研训中研究主体意识逐渐增强,研修效果逐步提高。
六、评价导引——从重评个人到团队督导
1.重集体教研。关于集体备课,在落实“三定”“四统一”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动态检查,各年级安排年级中层以上干部包干到相关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督导备课组工作,严把团体仗的第一关。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集体备课的流程、活动开展的时效,参与的人数、研讨的氛围、说课稿的使用和相关教学资料的存储。2011年9月,学校经过反复研讨,提出“复盘式”评课教研模式,集中团队的力量,运用课堂结构式观察法审视课堂,形成组合分工评课模式。2012年11月27日,学校对全市召开“四环六步”教学模式、“复盘式”评课展示活动,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高度赞扬。
2.重团队督导。由校长室牵头组成学科督导组,加强对学科团队课改的整体把关,避免走弯路。通过听课、检查教案、检查作业、学生访谈、家长访谈、教师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团队合作教研的实施情况。针对团队中的每个人单独评价打分,总体积分、全面评价。经过一个学期的督导,写出督导报告,向教师团队集体反馈,指出问题,责令整改。
3.重团队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学科命题组的作用,严把命题质量关,每次练习检测都有制卷人、审核人,命题前有目标,后有考核及评价,引导团队共同参与。其次,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教务处、年级处制定了相关的团队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形成有效的检查、记录、反馈、调整等监控系统,充分利用校园网、年级处[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学科组等平台,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年级处汇总学科情况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教务处汇报每一次质量检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及时召开教学工作分析会,及时加强薄弱环节,保证教学工作处于常态的均衡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利用团队研修进行教学改 革实验研究,明确提出要坚决杜绝加班加点的做法,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素质教育。按照“乐学、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了“四环六步”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的培训和实践,“四环六步”的课改模式已深入人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学校一个个优秀教师团队的逐渐形成,也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法;继承;创新
正如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也有精华一样,传统的东西并不都是糟粕、垃圾,要被抛弃、扔到垃圾箱中去的。同理,传统的历史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好的方法,比如讲解法、故事法等。这些方法即使在新课程下也并不陈旧,还照样适用,而且还大有可为。记得有一位课程专家(好像是赵亚夫)就曾说过:讲解法在新课程下也还是历史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因为,有些深奥难懂的历史知识惟有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学生才能理解、领悟。故事法更好。我认为,采用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从老师讲的故事中,会不知不觉地学到做人的道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是由于过去的历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此,我们才需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掌握指导学生探究与讨论、网络信息收集与分析、研究报告的设计与撰写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反思、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等新的历史教学方法。而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也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抛弃过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好的教学方法。换言之,我们之所以要采取新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这种方式比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我们不能尽弃传统,而要在继承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是对新课程历史教学方法运用的正确认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看待,即哲学的扬弃观点: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
新一轮课改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课改,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不可能尽弃传统,因为传统历史教学中一些有用的东西、好的做法是不能丢的,我们还得坚持,而且必须坚持。课程改革要改掉的是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需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无用的东西和方法。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也反对把历史课上成对史料的简单罗列,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讲解。暑假期间在贵阳参加高一新课改的省级培训时,就曾看到这样的观摩课情景:老师在进行“美国1787年宪法之‘三权分立’”的教学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大段材料,马上提出问题,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但讨论时间尚未到,这位老师就急着叫学生回答,结果接连好几个学生都未能答上他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学生笨吗?当然不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老师所提的问题肯定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这也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更为主要的原因是,这位老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根本不够。试想,在一分多钟的时间内学生能看完那么多材料吗?肯定不能。既然如此,学生就不可能了解材料的内容,学生连材料的意思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呢?(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教学时间紧,出于完成教学任务考虑,不可能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显而易见,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而未充分引导学生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解析,以致造成学生答不上老师的问题,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另一位上《》观摩课的老师,组织教学还可以,但却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落实。这位老师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未提及爆发的时间,讲“”也仅仅只是提到“”这一概念,而未对“”作任何讲解(这当然有可能是受课程的限制),以致课后好多学生连最起码的标志性年代(1911年)都没能记住,也不知道“是哪三大主义”。有评课老师问学生:“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如此回答:“好像没学到什么呢。”上述观摩课及课后反馈情况充分说明,不注重对材料的有效处理、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落实是绝对不行的。我敢肯定,像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绝对不是新课改、新课程所提倡的、所需要的。
其实,改革、创新不是空洞的,而是依托一定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历史学习是建立在丰富史料基础之上的,只有多角度分析史料,用已有的知识对历史进行解释,使过去所发生的人和得可以理解,才能对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渠道。但现在的语文课堂受高考制度的影响,课堂教学形式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造成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因此,需要教师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巧妙的课堂教学导入语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语可以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或设置一个悬念等。教师可以通过点评课文,排练话剧等方式引入新课。课堂导入没有固定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巧设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高中生的好奇心理,在课前或课中提出疑问,引导质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失街亭》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内容,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如果街亭未失,诸葛亮能否统一中原?2.诸葛亮是因为什么没有守住街亭?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就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得出答案,也理清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进而解决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营造情境,渲染教学氛围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为语文教学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下被感染、被熏陶,使其融入课文意境中。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中,教师利用视频展现黑人不平等待遇,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官的刺激,更加同情黑人的遭遇,从而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情绪。
二、灵活处理教材,激活课堂教学
语文与人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语文教学素材来源于人生,是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又反作用于人生,其内容影响人生的发展。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挖掘那些合理的能够促进人生良性发展的内容,将死的教材活用。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开放课堂教学,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走向人生的大课堂。教师还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了解社会。因此,教师要用新观念解读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新的活力,激发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掌握“胡同建筑”的独特之处后,才能使其体会北京人所具有胡同文化的内涵,才能使其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独特情感。学生通过课文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引入室外,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能体现当地文化内涵的传统建筑,了解其建筑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给出学生研究课题内容;让学生通过所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究,去挖掘,从而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
如何安排课堂结构,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事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安排以及合理安排每个环节最重要的事情。每堂课都必须有导入、讲解、练习、讨论、小结与教学反思等几个环节。讲解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注意力的最佳点。练习是在讲解后所进行的听说读写训练,是对学生所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反馈。所以练习内容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做到难度与量度的合理结合。讨论是在练习后,进行小组讨论,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小结是教师在课程结束时所做出的总结与归纳。小结要做到简短,让学生能容易理解与消化教学内容。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的总体思考,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成功点,为后面的教学提供知识支撑。从而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
当然,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掌握教学节奏。
四、突出教学主体,启发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转变观念,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增长知识、培育技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倡导“”。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其对问题的独特思维。在不同见解共存的情况下,建立一种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或各个渠道,根据课文内容查询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信息量,加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课堂转化为学堂,教案转化为学案,一切都按照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为标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赖德胜.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写作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受体(教学对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较短,应用写作水平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经过3年初中教育,而初中多注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的学习,应用写作的内容较少,除请假条、板报稿、广播稿等会偶尔接触外,其他文体较少运用。在这种教学大纲设置下,学生对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写作接触较少,基础较差,对此学生需要一个适应、学习过程。而且中职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比高职、大学生要早3年以上,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总量(包括语文课程)较少,文化素质积累不够。
2.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应用写作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偏重于专业课,认为专业课就是“主科”,用人单位也只是看重专业技术,所以觉得掌握了专业技术技能就够了,可以“一技走遍天下”,因此将专业课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基础课程属于“次科”,甚至可有可无。同样,部分老师也持同样的看法,导致对应用写作课程不重视,照本宣科地完成课程,更谈不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了。在这种教学,授一受体都持同一观点的普遍心理下,一些没有偏科的学生也受到影响,在此门课程上用的精力有限。
3.现行教材求全求广,种类繁多,文体格式程式化,容易形成学生畏惧、厌烦心理
现行应用写作教材种类繁多,力求在面上“一网打尽”,如公文文体就包括了行政公文、法律公文等与一般工作、生活联系不大的文体。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人从事的岗位是基层和生产一线。这些文体真正应用得上、甚至接触的机会很少,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却占了实用语文教材较大的篇幅。这部分文体种类多,格式严谨、规范,缺乏感性和文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自由展开,也抑制了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独有的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容易陷入八股文式的窠臼。另外这部分文体在格式上类同,容易混淆,而且编排在课本前列,学生初接触应用写作便感觉枯燥无味和吃力,容易产生畏难、厌烦心理,不利于对其他文体的进一步学习。
4.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因为应用写作文体的共通性,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具有程式性的特点,通常是先介绍文体常式、格式和写法,然后是写作注意事项,最后是课后练习。不少应用写作课程仍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教学上按上述教材编排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进行程式化教学,缺乏变化和趣味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而有所侧重。学生被咏邮埽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考核体制不完善,教学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
当前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考核体制,但中等职业院校对教学效果的考评仍采用传统的考评方法,如教学督导抽样性质的听课观课,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习成绩、教师自评等,都是主观性很强的考评方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依靠教师的评改,而教师的水平、偏好等会影响到学习成效的评定,甚至为提高合格率而放宽标准。而机械、电脑等专业不但在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及评分方面实现标准化,在专业技能方面也通过实操及考取资格证书,或通过实习、用人单位的检验来体现教学成效。
二、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成效的方法
1.在思想上共同提高对应用写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应用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出一名中职生的素质与能力。一份有创意的方案,一份观点独特的报告,一段具有鲜明特色的自我介绍,均可能创造良好的机遇,甚至对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中职学生在心智方面仍处于成长期,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指导。教师应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社会不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在技术上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即“能文能武”。这样的人才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肯定是更大的,也是择优录取的要义。在相同的专业技术条件下,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优于别人,用人单位的录取意向不言而喻。所以学习应用写作不但是学文体格式,更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人生规划的准备,是另一种“专业技能”,能让人受用一生。
2.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可以制定针对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考评办法,包括制定考评标准和方式;制定标准化和主观性相结合的题库及答案;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相结合的内部考评方式;对实习单位发放的实习评价增加实用语文方面的打分项;聘请大学的语文专业教授、专家现场参与听课评课、检查课件内容、抽查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组织教师参加系统内的教学比赛、专业刊物的投稿等,折算成分值。基于以上方式,形成对教师全方位的标准化考评体系。
3.整合教材,合理、有针对性地编排课程
就教材缺乏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把公文文体、司法文书、财经文体应用程度不高的内容删掉,或编排在课本末尾,只作了解;把常用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日常文书、求职信、简历、申请书、总结等按由难至易的程度进行编排、设置,并适当增加当下网络上流行的新兴文体进行介绍和学习,及时更新知识。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欣赏水平。掌握应用写作技巧不是实用语文的全部目的,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才是根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旧文体的比较和发展变化,以丰富的资料和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兴趣。如在教授专用书信一节课程时,可以选取文化名人的书信作品,从其称谓、落款、谦语、敬语、行文等来体味旧式书信文字之美;从信笺的纸张、图案、竖排书写以及书写介质一毛笔和墨汁等来体现格调之美、形式之美。通过类似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文体格式之余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眼光、增强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现时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包括情境教学、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等,不一而足,采用的媒介和工具也十分丰富,包括PPT制作课件、视频、网络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视课程内容在方法、工具、内容等方面进行巧妙搭配,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例子作范文,从而打破传统的讲课方式;评改作业方面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QQ、博客的方式替代传统纸质作业,既节约成本,也提高效率。一种方法用到底,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成效。
(3)在班内或班级之间进行分组编制进行协作与竞争,提高写作水平。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人的背景、素质、性格都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或竞赛,如在调研项目、讲演、辩论等活动中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执笔等,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4)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评改。改变现今主要由教师评改试卷的单一模式,适当由学生一对一互相评改作业,或成立小组集中评改。学生代替教师改作业的做法早已存在,但原因多是为了赶时间,或减轻工作量而采用的非公开手段。虽然表面上看来方法一样,但学生互评的目的和效果与之有天壤之别。对学生而言,改变身份、转变角度,能设身处地地对作业进行思考、评改,有切身的体会,对自己、对被评学生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同时能弥补同一教师单一思维的不足。教师对学生评改作业进行质量监督和把关,对好的作业和评改进行公开的点评和表扬,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对改作业的学生而言,批改后的作业也成为自己的另一份作业。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在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习惯产生启发,能起到教、学互长的目的。
(5)e极参与校园内外各项实践活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与校内各部门、学生会、各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无偿为他们提供应用写作方面的帮助,由上述单位对此做出评价来检验教学成效,在全校范围内将应用写作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去。如班中的传达、汇报、请示等大小事项均要求以各种对应的应用文体来提交;与校广播站联系,开辟专栏,定期播报优秀广播稿作业;结合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为校内各项活动撰写通知、海报、启事、调研等,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形成对学生的责任心、公益观念等人格塑造。另外,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战能力,接受社会的检验,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早做好准备。
(6)在校内建立应用写作园地及数据库,提供学习交流的园地。应用写作园地包括壁报栏、校内文学组织、校园网站、书馆数据库等,登载学生优秀作品。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利用校园内部网站或电子设备,将历届学生的优秀应用文归集建库,便于调阅、借鉴,也可以作为教学范文来使用。这一做法客观上也为校史校档建设留下有用的资料。
(7)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外聘对口专业的优良师资力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水平;组织教师参加社会上、系统内的各类资格考证和考取更高学历,提高自身素质;与系统内同行进行横向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五年级《语文》教学教研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2)憎恨剥削制度,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3)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教育学生爱惜时间、艰苦奋斗。(5)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有学生38人,男20人,女17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写字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学生不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应用方面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不高。
三、教学措施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在阅读技能方面,继续加强朗读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先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再分角色演一演”。此外,加强了默读的训练。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了解记叙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等。
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有关浏览能力的培养。
再看口语交际。首先,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目标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尊重”不仅要“认真耐心”地听,而且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如,全神贯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聆听时可用神态作出反映;“理解”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听去想,理解对方说的内容,体谅对方当时的心情,显然在情感态度的要求上又进了一步。其次,从口语交际的习惯培养上,前两个学段都强调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三学段提出的“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高低的表现。从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来看:倾听,从第一学段要了解内容,到第二学段把握主要内容,再到第三学段抓住要点。表达,从第一学段简单地说,到第二学段讲得清楚、明白,再到第三学段有中心,有条理。应对,是在交流、交际中的表达,在交际中随时应答、提问或者说明,在发表意见前,有准备;在发表意见时,有一定的质量。
从习作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写记实作文,还安排了写书信、研究性报告、表扬稿等应用文的练习。
(二)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丰富人文内涵;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
为了在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里,教给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本领,本学期在教材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丰富人文内涵。旨在学习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
2
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三)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1
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教学始终。
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2
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如,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如,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效果。
如,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如,领悟课文布局谋篇的方法,了解选材和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如,引导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在《草船借箭》课后,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又如,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领悟种种写人的方法。
3
以“交流平台”为凭借,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心得,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一种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加强“口语交际·习作”的训练
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为学生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写作的欲望。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注重多方位的评价,重在激励。第四,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第五,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分层教学,关注差生,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四、教学进度安排
序号
课
题
课
时
1
神鸟
3
2*
格萨尔王的故事
1
3
冬不拉
3
4
火把节
3
5*
刘三姐
1
语文百花园一
4
第一单元检测与评讲
3
6
猫
3
7
珍珠鸟
3
序号
课
题
课
时
8
海豚救人
3
9
老人与海
3
10
草虫的村落
3
语文百花园二
4
第二单元检测与讲评
3
11
黄道婆
3
12
提灯女神
3
13*
“香玉剧社号”
1
14
居里夫人的三克雷
3
15*
花木兰
1
语文百花园三
4
第三单元检测与讲评
3
半期考试与讲评
3
16
范仲淹的故事
3
17
体育课
3
18
虎口藏宝
3
19*
“顶碗少年”
1
20*
失去的一天
1
语文百花园四
4
第四单元检测与讲评
3
21
古诗三首
3
22
左公权
3
23*
郑成功收复台湾
1
24*
隐姓埋名三十年
1
25*
海上英魂
1
语文百花园五
4
第五单元检测与讲评
3
26
少年闰土
3
27
凡卡
3
28
孔明借箭
3
29*
战风车
1
30*
童年趣事
1
语文百花园六
4
第六单元检测与讲评
3
期末复习
15
期末模拟考试
9
个人教研安排:
三月份:
1、学习新课标,制定好教学计划。
2、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
四月份:
1、学校组织期中考试,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2、学习如何说课、评课。
3、听示范课。
五月份:
1、做好自己的常规教学,迎接检查。
2、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六月份:
1、制定好复习计划,迎接期末考试。
2017年高中教研组工作总结【1】 本学期中本教研组坚持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完成各项任务。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程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也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对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做简要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课程教材教法》、《走进新课程》等书为主,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师们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也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
3、切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提高全组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教研组中,近三年来的新教师占了50%,特别是高一和高二8位英语教师中有6位是近两年来的新教师。因此,如何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事实证明,切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各备课组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商议。
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
根据学校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年轻教师上好汇报课,加强了研课、磨课的力度。为了使青年教师快速胜任高中英语教学,我们还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发动好校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活动,对我组的7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粉笔字、说课、上课、专业和理论考试等评比,促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组员们的不懈努力与团结协助,老师们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高一备课组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为工作重点,开展了英语书法比赛和默写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英语的热情。高二备课组以英语能力竞赛为契机,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英语方面的培优工作,使得十多位同学顺利地进入了决赛。高三作为全组的领头羊,以高考为目标,扎实备课好、上好每一堂课。形成了系统的一体化教案和学案,对全组的备课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校本课程的选题和和初步编写工作,已经交付学校审稿。
全组老师积极学习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论,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反思、案例、教学设计等,并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得奖。具体如下: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教研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不足,在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迎接高考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到来。
2017年高中教研组工作总结【2】 2017年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在教学处、教科处的指导下,能够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切实开展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研讨活动,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完成了本学期教研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研讨高效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推进语文622211课堂教学实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是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1、认真开好互研会,夯实集体备课责任,加大集体备课力度。本学期,高一高二高三各召开集体备课会19余次,每次均有明确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人精心准备课时教案、导学案、课件,为提高本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2、配合教学处、教科处认真组织高效课堂评比活动,共有19名教师参加赛教初赛。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李*、王*、王**、张**、康**、樊*老师参加学校复赛活动。通过听评课活动,研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整改措施,达成共识,有效提高本组教师的执教水平。
3、结合学校深入推进导学案备写安排,教研组课题如何有效备写语文导学案制定,认真组织教研主题研讨活动,提高本组教师导学案备写水平。本学期,语文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导学案备写培训7次,分年级集体编写高质量导学案6份。在学校组织的导学案编写评比活动中,樊*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被评为一等奖;***、王**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被评为二等奖;王*、姜**、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被评为三等奖。王**老师参加学校鄜州讲堂导学案编写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对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模式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导学案编写质量。
4、积极参与大课堂专题讲座,突出学科知识融合。10月8日,樊洁老师给高一小班学生做了《网络热播中的传统文化》专题讲座。通过大课堂活动,学生学到了灵活多样的语文知识,学会了思考总结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了知识总结融合能力,也感受到了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
5、进行学期分析,促进年级语文成绩整体提升。教研组在11月5日进行了中期学情分析,各互研组从试题结构、学生答题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对考试进行有效分析,总结得失、交流看法、总结提高,有效巩固教学成果,促进了语文成绩的有效提升。
6、开展高质量教研主题研讨活动,以研带教,稳步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9月16日,王智斌老师利用多媒体对20XX年陕西高考题出题模式及题型,与全组教师进行交流。10月15日,姜峥嵘老师主讲《高效课堂模式提问艺术》,10月29日,樊洁主任对导学案编写进行专题培训11月25日,分年级进行导学案编写讨论修改活动。这些活动准备充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教研探讨气氛浓郁,效果良好。
7、加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科学规划一轮复习内容,合理安排进度积极参加联考,以考促学,提高我校语文复习备考水平。9月16、18日听取王**、崔*老师研磨课各两节,通过听评课,肯定教师复习备考优点,客观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复习备考效率。高三备课组精心备考,共进行周考13次,教师通过网上阅卷、分层总结、试卷分析,引导学生规范答题,每分必争,为提高20XX年高考语文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二、举办高一诗歌朗诵比赛,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中国梦责任意识。10月22日下午,语文组、高一年级组在学校操场开展百人诵经典书香飘鄜州之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比赛按个人组和集体组两项标准进行评判。其中个人组获得一等奖的是高一8班***;获得二等奖的是高一10班***;获得三等奖的是高一5班***。集体组获得一等奖的是:高一12班;
获得二等奖的是:高一1班,高一14班;获得三等奖的是高一11班,高一13班。
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提高了学生诗歌朗诵水平,让高一学生对品读诗歌、鉴赏诗歌有了更深刻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三、办好文学社,抓好校刊《鄜州月》出版。
学校办公室在校长领导下,协助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为广大师生服务,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一、负责加强学校各处、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和联系;协助学校领导做好日常行政事务工作。
二、按照学校的要求,负责组织草拟学校年度计划和总结,负责草拟学校有关文件文稿,并经校长审核后定稿,完善发文手续。
三、负责具体办理教师工资评定、晋升、津贴发放、年度考核、出具介绍信、证明等工作。
四、按照上级组织的各类会议、文件精神,处理、填报好有关报表,并及时传达相关精神。
五、保管好学校的公函、文件、资料,做好有关文件的传阅和文件归档;
六、协助做好教师及所有在职人员的生日、节日、疾病等慰问工作;
七、做好学校各种集体活动、会议的记录、考勤及组织工作。
八、做好家长或其他来访客人的服务接待工作,及时向校长或相关处室反馈信息。
德政处工作制度
德政处在校长的领导下,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优势,认真抓好学生及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负责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总结,分享德育经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一是一善》工作,定期检查、批改、评比。
三、搞好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做好班主任的学习、考核、评优等工作。
四、配合学校少先队组织,抓好学生小干部的培训和开展学校的团队活动。
五、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二十四孝》宣传教育活动。如国旗下的演讲、黑板报、讲故事、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观看电影等。
六、负责学生的纪律教育、生活管理及违纪处分等工作。
七、开展纪律、卫生评比、评选活动,每周晨会进行公布及流动红旗的颁发。
八、配合家长、学校与教务处一起开好家长会及组织教师进行家访。
九、优化学校育人环境,配合总务处搞好学校环境布置及环境卫生的保持工作。
十、组织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操行评语和操行等级评定工作。
十一、及时收缴各种资料,如:一日一善、。
教务处工作职责
一、协助校长组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制定各类教育教学计划,主持教研组长会议,研究有关教学工作的各种问题,检查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编班、合理分配教师工作,制排课程表,拟定编制学校各种教务表册;做好教师的学习、工作的考核工作。
三、组织安排各时期、各学科的测试工作,并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综合统计各班的生源情况,处理差生的补课工作;解决学生的插班、转学及学籍等问题,审核颁发学生的毕业证书,审核教科书的预定工作。
四、经常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效果,适时安排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五、积极配合德政处做好学生孝悌之道的教育工作,指导班主任制定德育课计划及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
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指导班主任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吸纳家长各方面的良善之策。
七、调控学生的体育卫生及课外活动,宏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五育”方面得到发展。
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讨论并确定本学科全学期和各单元章节的教学要求。
二.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与实施,做好期末总结工作。
三.指导和检查本组教师钻研教材和备好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定时间、定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协助教务处星期一审阅教案,并及时进行量化评议。
四.经常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
五.配合教务处研究和制定一学期学生抽考的时月,测试命题的原则,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质量分析工作。
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从实际出发,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教学研究的专题或重点,围绕专题和重点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七.制定本教研组教师业务提高计划,组织业务学习,帮组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八.负责组织本学科兴趣小组、学科竞赛等教学辅助活动。
少先大队制度
一、活动制度
1、每学期开学,大队辅导员要根据少工委活动精神和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工作。
2、少先大队每月开展子女孝道弘扬、人身安全、节约粮食及水电等方面的主题教育。
3、各中队在德政处和大队的指导下,进行全校的卫生、纪律和一日一善的定期检查。
4、少先队活动阵地要不断更新。各中队的班级文化、班级绿化工作要常抓不懈。
5、少先大队定期集体检查各中队活动,召集中队分享、交流学习与工作心得。
6、配合德政处每学期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开展一次音乐、体育、科技等方面的集体活动。
7、根据各中队活动开展情况和达标情况,学期末尾评出优秀中队,并号召全校各中队向优秀中队学习。
二、培养队干部协助少先队工作
1、定期选拔少先大队干部,并采取互助互学的形式加强对队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开展队会活动时,少先大队组 织队干部参与大会活动议程,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2、队干部在学校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根据队干部在工作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对于成绩优异者,及时给予表扬。每学年评出优秀队干部,并在大会上予以表彰。对工作效率低,能力差的队干部,经大队会议通过(半数以上)应提出要求,并限期改进。对各方面表现极差的队干部经少先大队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撤消。
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1、心理咨询老师必须态度热情、工作细致和认真,要按约定时间到岗接受咨询者来访。
2、本着“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以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来访者自助。
3、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营造温馨的空间。
4、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切实履行保密原则,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必要时可通知学校和家长,取得支持和配合。
5、心理咨询信件保证第二天及时回复,同时做好存档。
6、做好有关材料的存档工作,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7、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开放率、使用率。
8、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为视咨询者时间而定。
9、每天的心理辅导老师按具体的工作安排进行值班。
10、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医务室管理制度
1、校医务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工作宗旨,努力提高师生员工的健康水平。
2、每学期定期作出购药计划并从正规药店进药。药物每学期盘点一次。平时做到日清月结。
3、医务老师必须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从内心深处体贴生病师生,态度和蔼,遇问题应耐心解释。
4、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对教师和学生实行定期体检。针对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并总结适应本校预防及医疗保健的工作经验。
5、取药时必须要精神集中,细心谨慎,不得估计取药。认真查对师生的姓名、年龄、症状及药品名称、剂量、服用方法、禁忌症等。发药时学生每次发药量为一次量,酌情增加,不得浪费药品或发错药品。用药时应耐心向生病师生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经常向师生介绍新药信息。
6、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7、负责对学校的宿舍卫生、教学卫生、体育卫生、饮食卫生和妇女卫生等进行业务指导和卫生监督。
微机室管理制度
一、微机室是微机教学和操作的重要场所,非微机室人员不得擅自入内。
二、为保证微机室的无尘状态,进室必须换干净的拖鞋或采取必要措施。
三、不准随地吐痰和扔废纸等杂物。
四、不准把食品、饮料等带入室内,严禁吸烟。
五、保持室内肃静,不得大声喧哗及打闹。
六、不得在室内随意串动、串机操作,上机后人机对号,并做好上机记录。
七、听从微机教师的指挥,按要求程序操作。
八、室内所有电器设备和开关不得随意乱动,不听指挥造成损失由行为人按价赔偿。
九、不得擅自使用非法复制和来历不明的光盘和软盘,一经发现一律没收,如带有病毒追究责任。
十、如上机处理文件和打印材料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十一、物品的人为损坏,按价赔偿,物品的丢失追查直接责任人,由直接责任者赔偿。
十二、本室一切设备及备品未经主管领导允许不得私自带出室外,所有物品进出必须有台帐。
十三、雷雨天必须关机,无特殊情况不准开机。
音乐室管理制度
一、音乐室由上音乐课教师负责管理。
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添置设备登记,音乐器材应规范摆放整齐。
三、注意室内清洁,不准带东西在室内吃,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座台、墙壁乱刻乱画。
四、上课、排练节目,学生要有秩序进入室内,按规定的地方排练,就座,室内保持安静,不准随意喧哗、走动、打闹。
五、爱护音乐器材,没有取得音乐教师允许,不准随意动用乐器,如违者造成损失,照价赔偿。
六、集体性文艺活动,音乐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器材。每次活动完,要检查器材放置,关锁好门窗,如失职造成损失,按损失程度,追究其责任。
七、音乐器材借出和非音乐教师使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方可借出或开门使用。如借出、使用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八、音乐器材一般不外借,外单位借用,应经学校领导审批,出据借条, 定期归还。对私人一律不外借。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
一、体育器材设备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必须切实加强管理,确保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课外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体育器材设备按目录进行分类入帐,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每学期末清点一次,每年底与总务处对帐一次。
三、体育器材分类存放,定位定橱,陈列有序。要保持室内整洁,按器材性能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照射等工作。损坏的器材要及时维修,使器材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四、任课教师使用时必须提前两节课填交“体育器材使用通知单”。保管人员应按时准备好器材,并作必要的检查,确保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五、一切器材设备的领用和归还均应登记,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情况。对于损坏、丢失的器材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
六、所借器材设备在使用时,任何人不得擅自转借或持物离开教练场地,如发现,保管人员有权收回,并提出批评。
七、各种器材设备一般不外借。外单位借用,应经学校领导审批,出据借条, 定期归还。对私人一律不外借。
八、保管人员如有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学校领导应当场监交,按帐点物,逐件交接。遇有帐物不符时,要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最后应由三方签字方能生效。
小学图书阅览室借阅制度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快捷、有序地借阅图书,特做出以下规定:
一、教职工由本人办理借书事宜,学生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统一组织办理借书。
二、学生每人次可借阅图书1本(班内可由语文教师组织互换),借期15天,逾期未看完者,须办理续借手续。
三、职工每次可借阅一般图书2本,借期30天,逾期未看完者,须办理续借手续。借阅与本学期所任课程相关的专业书或专业参考书,借期2个月,到期未看完者,须办理续借手续。为保证绝大多数读者的权益,请按规定的借阅期限归还所借图书。超过借阅期限,将被禁止一个月借书。
四、工具书一律不外借,只限在阅览室内查阅。
五、读者要爱护图书,不得污损、撕毁、批注和丢失,如有上述情况应按制度赔偿。对于违章的读者,在未办妥有关赔偿手续前,暂停其借阅权利。
六、书刊遗失,尽量购买原版本图书赔偿 ,否则以书刊价格的5倍赔偿。套书籍遗失一本,按成套书价赔偿。图书室将所有罚款与赔书款,全部纳入购书经费。
七、教职工调离学校,学生毕业离校时应交回全部借书,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八、借阅图书的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一班级借阅。
纪伯伦这句话,人们在反思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时,时常引用。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间,语文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涌现出一批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增广贤文》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能够引领一次潮流已属不易,然洪镇涛先生却历三次浪潮而依然立于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殊为难得。在新课程实验如火如荼的当下,研究洪镇涛先生语文教育思想,回望洪氏为新时期语文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于语文教育大有教益。
一、学堂论
长期以来,支离破碎的分析,连篇累牍的讲解,成了语文课堂的常态,似乎忘记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就如同美食在前而不让其品尝,任你大谈其好处,学生始终难解个中滋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洪先生就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认为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为了“变讲堂为学堂”,他建立了以自学为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提示、设问―阅读、思考―讨论、切磋―归纳、总结―练读、练写;并在教学上实行“三变”:变“全盘授与”为“拈精摘要”,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方法论上,将“学堂论”具体化为“八字教学法”:“拈”(拈精)、“讲”(讲解)、“点”(点睛)、“拨”(拨窍)、“逗”(激疑)、“引”(引导)、“合”(综合)“读”(阅读和诵读)。
“学堂论”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本体论认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从语文教学的个性和本质出发的。语文教育的本体是语言,学习语言的途径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决不能以教师为感悟代替学生的感悟,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学习”。
1900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杜威说:“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20世纪30年代,杜威的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继承和发展了“儿童中心”论,提出“六大解放”,认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因此,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但是,解放后的苏联模式一统天下,使教育成了政治的附庸;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大开,各种教育理念蜂拥而至,让人莫衷一是,洪先生的一声呐喊震聋发聩。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时至今日,“学为中心”的思想还远没有占到主导地位,“学堂”理念深入人心尚待时日。
在初步构想“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时,本人将洪先生的“学堂论”作为贯穿整个方案的红线。虽然从实验到全面推行,方案在不断完善,但“学为中心”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未改变。
近几年来,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为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我们设立了“特级教师大讲台“和“名师大讲堂”,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搭建平台。一段时间后,我和同事们发现“讲台”和“讲堂”都侧重于“讲”,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突出。于是将二者整合,更名为“名师大学堂”,既有“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展示,又有紧贴“学堂”的专家讲座,还有线上线下的评课和互动,教学理念实现了由“讲”向“学”的转变。
无论是在本人主持的语文名师工作室,还是在全市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中,我都主张学员的个性发展,要求每个学员要根据自身的特长,量身定制专业发展规划,导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学员实现专业成长。八年来,温州名师工作室建设已产生了全国影响,《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对此作过专门的长篇报道。
关于“学堂论”,洪先生谦虚地说:这些主张都只是从教育的角度,从各学科共性的角度,从解决教与学的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言下之意是:“学堂论”并不是专门针对语文教育而言的,其“语文性”还不够强。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洪先生基于语文教育,又跳出语文教育,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提出的,是洪先生对于整个教育的一大贡献。
二、本体论
“语文课的本体是语言……语言是个载体,它承载着思想、情感、知识、文化,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会接受相应的思想、情感、知识、文化。‘学习语言’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征……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知识传授等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与‘学习语言’自然地和谐地融为一体的。” 洪镇涛先生虽然承认“派生”的任务也很重要,不可偏废;但他更强调:“根本任务”和“派生任务”不是平列的“姊妹关系”,而是包孕的“母女”关系。学习语言是母体,其他几项是包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
新时期以来,我们走出了僵化思想的桎梏,便很快自我膨胀起来,觉得语文“无所不能”,肩负了太多太多的任务。时到今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即有10项之多,而且如洪先生所反对的那样,呈平列的“姊妹关系”:除“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外,还有“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样一来,学习语言这个本体,反而被掩盖了。
时至今日,笔者还对洪先生执教《雷雨》时的情形记忆犹新:课文节选的虽然只是整部《雷雨》中的一幕,但一万余字的篇幅,使许多语文教师不知从何下手。而且,从戏剧的体裁特点、思想内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各方面出发,似乎都大有文章可做。洪先生举重若轻,只紧紧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这个“牛鼻子”,就让这头笨重的“牛”服服帖帖的了。
“如果脱离语文教育的本体――语言,而去一味追求‘人文’,那必然会导致语文课的异化。”洪先生似乎对语文教育中的“泛人文化”问题早有预见。语文新课改起步之初,一些老师对文本望上两眼就畅谈心得,放纵学生脱离文本“个性表达”“独特感受”“情感体验”,语文教育成了无本之木:上《兰亭集序》热衷于与学生对话王羲之的书法;上《六国论》抛开文本跨越千年进行所谓教学对话;上《失街亭》大半时间用于讨论“失街亭谁之过”……各种所谓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招术泥沙俱下。
为了使“学习语言”落到实处,洪先生编写了语文新教材,让学生学习“精粹语言”(通过诵读古汉语精品,奠定语言及文化功底)、“目标语言”(通过阅读现代名家名作,揣摩语言,提高语言素养)和“伙伴语言”(通过口语交际,直接模仿运用,提高语言操作能力)。本轮课改以来,关于“精粹语言”的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语文教材编写中,表现为打着“推陈出新”的旗号,大量减少古汉语精品的数量。以人文主题组元的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96篇课文中,文言作品仅27篇(其中还有4首是诗歌),占28%;鉴于这种情况,浙江一些有识之士,将一些经典文言文补充到教学计划之中。人教社初中语文的169篇课文中,仅39篇古诗文,占23%;今年秋季开始实施的由温儒敏教授主编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一下增加到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2%。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文言文是“长效补品”,通过长期反复品味揣摩,奠定文化底蕴。 洪先生和温先生年龄仅相差几岁,对语文课程建设“英雄所见略同”,不知是早有沟通,还是一种默契。
现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出炉,但权威人士已透露相关信息:“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于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并驾齐驱的吗?哪个是基础和载体?哪个是渗透其中的?哪个是派生出来的?“核心素养”时代来临,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在笔者看来,以洪先生的“本体论”观之,则问题迎刃而解:在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即洪先生之“学习语言”)无疑是本体(或称“本分”),它包括积累与整合,语用与语理,语境与交流。要求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反思与创造。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包括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本体”,“思维发展与提升”以语言为工具,“审美鉴赏与创造”以语言为途径,而“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从语文学习中派生出来的――在即将到来的“核心素养”时代的新困惑面前,洪先生以他的远见卓识,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航向。
三、语感论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语感”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甚至从未出现过“语感”二字。2002年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出并强调语感培养。洪先生谦虚地说“这为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初倡导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语感教学实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依笔者愚见,应该是洪老师为旗手的“语感派”十年的教改实验获得广泛认同,而课程标准正好体现了这一成果。2002年版课程标准共6处提到“语感”,而2011版的课程标准则8次提到“语感”。上文所引的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简要阐述,“语感”一词也出现了两次。
笔者是语感教学的自觉也是执着的追梦者。不仅上世纪末即参与实验,还蒙先生不弃,参与主编《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并为《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点评,使我有机会向同样参与编写的大家学习。后来,又应《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之约,作《语感教学的魅力》一文。后来,与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相识,成为忘年之交,似乎冥冥之中与“语感论”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缘分。洪先生自1993年开始语感教学实践,20余年来惠及全国20多个省市数十万师生;王先生则致力于语感教学理论研究,1995出版著作《语感论》,10余年间修订3次,探讨语感的性质、类型、地位和作用、心理因素、语感的形成与培养问题。跟随大师的旅程,感觉“风景这边独好”,内心充实丰盈。
说到语感,一般人都觉得很玄,看不见摸不着,洪先生却想出了一套妙法将其牢牢地“抓住”。他把语感分为分寸感(规范确当感、逻辑严密感、适境得体感)、和谐感(多样统一感、搭配相宜感、生动流畅感)、情味感(文情感、文质感、文势感、语味感)三大类;建立了一套语感教学模式: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他还创造了一套语感分析技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读一读”等,通过比较、推敲、品味,以形成语感。这样就为语感大厦的建设提供了脚手架。
在本轮课程实施之初,我在全市推出“新课程样本课”,其中有些课例,温州的语文教师至今耳熟能详。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樯橹灰飞烟灭”改成了“强虏灰飞烟灭”,我指导的样本课中有一个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比较“樯橹”与“强虏”孰好,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的精彩:“强虏”虽能体现出对手的强大,但意蕴却比“樯橹”相差何止千万里!“樯橹”与后文的“灰飞烟灭”搭配得当,语意连贯;且体现出火攻的特点,战争场面如在眼前。后来,在教材出版单位召集的研讨会上,我举了这个例子,赢得了与会者不少掌声。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采用了洪先生的语感分析技法――“换一换”:置换课文的字词,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
在二十年的语文教研生涯中,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洪先生的“语感论”渗透其中。如《胡同文化》,教材要求以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为教学重点,但胡同文化封闭、易于满足的特点,如果只对课文进行概括,学生难有真切的感受。执教者思路受教材束缚,没有从语文的特征出发,我建议他好好琢磨,还举了“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的例子,仅一个“嘿”字,不同的读法,感觉就不同,我特别强调“要读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因为这最能体现出胡同文化的特点)!后来,他的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其中最出彩的地方,恰恰是对一个“嘿”字不同读法的揣摩。“读一读”,文章便境界全出。2006年,刚刚30出头的他即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同样的技法,被两位语文教师分别用于执教的《声声慢》、《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比较阅读,分别获得全国中语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十年中,我市一大批优秀高中语文老师脱颖而出,在全省课堂教学、论文、案例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涌现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名师20余名,令全省语文同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