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37: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产业调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食品行业涉及酒类、粮油加工、玉米淀粉、小食品生产、茶叶加工、调味品、魔芋精粉生产等方面。共有企业460个,从业人员1611人,年产值 22870万元,销售收入20410.6万元,上缴税金595.6万元万元。其中:酒类企业5户(2户规模以上企业,3户作坊式企业),有职工363人,年产值2220.6万元,营业收入4180万元,上缴税金446.6万元;粮油加工企业440户,有职工1140人,年产值17800万元;1户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小食品加工企业5户,有职工30人,年产值200万元;2户茶叶加工企业,有黄金峡茶场和张赵茶厂,规模较小,年加工茶叶30吨;魔芋精粉生产企业1户;酱油、醋、调味品企业2户,大咸德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能力较大。
二、龙头企业情况 1、XX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建厂时间久,专业生产白酒企业,20xx年兼并收购XX县谢村黄酒厂,为XX县第一纳税大户。20xx年企业有职工330人,生产白酒799千升、黄酒829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530万元、工业总产值3427.8万元,上缴税金432.5万元。企业在全市酒类企业中排名第一,其秦洋牌系列白酒占居全市白酒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安康、榆林、铜川等地为其传统市场;其谢村桥牌黄酒,凭借谢村黄酒30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西北第一黄酒品牌,堪与绍兴黄酒蓖美,后发优势明显。
3、洋州葡萄糖厂:建于1984年,主产品为汉洋牌玉米淀粉,副产品有玉米胚芽油、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等。玉米淀粉主要销往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广州、武汉、长沙等地。蛋白粉、玉米胚芽饼、玉米皮是饲料的主要原料,主要销往正大集团和希望集团。企业现有固定资产4505万元。20xx年有职工306人,生产玉米淀粉24865吨,实现销售收入5524.1万元、产值6176.5万元,缴税金76万元。
6、XX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位于贯溪镇周家店,企业占地6675平方米,是在原贯溪纸厂基础上兴办的一户民营企业,企业的主导产品魔芋精粉畅销本省及四川市场,销售前景广阔。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070万元。20xx年加工鲜魔芋3800吨,生产魔芋精粉310吨,实现工业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 110万元。 7、XX县大咸德调味品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150多年酿造历史的企业,其前身大咸德酱园,始创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企业主要生产黑米食醋、酱油、馋嘴酱、豆腐乳、料酒等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000吨,属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xx年企业有职工人68人,实现销售收入606 万元、工业产值776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本县及邻县市场。
三、产业特点和实施目标 (一)这些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其主要特点:。一是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xx年,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13.8万吨,总产值约1.8亿元;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惠及农户11.8万户;调动并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粮、油、药、薯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县域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工业产值位居全县工业行业首位。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现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有4个,其中市级以上3个,县级1个,规模最大的是洋州葡萄糖厂,年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20xx年,龙头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8亿元,占总量的52%,带动农户数11.8万户,实施订单农业面积22万亩,收购、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5.37万吨。龙头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回报农民。洋州葡萄糖厂在本县率先实施农业订单三年来,支农、建农成绩显著,订单面积内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高出5%8%,受益农民普遍欢迎。 20xx年稻谷市场收购价为0.8元/斤时,双亚粮油公司订单面积收购价为1.0元1.05元/斤,平均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2元,每亩可为农民多受益150元左右。利达油脂厂菜籽优先优价敞开收购。龙头企业以各自优势稳步共拉农产品加工发展车,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领头雁。洋州葡萄糖厂、双亚粮油公司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得到省、市高度评价,双双跨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 农民增收主要反映在直接(工资)和间接(农产品变现)二个方面。工资方面:20xx年,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人数为6620人,其中本县农民工6487 人,年发放工资总额3800万元,人均5740元;农产品变现方面: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转化本县农产品资源7.8万吨,支付农民现金0.8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实施目标:
20xx年全县食品行业产值要达到3亿元; 20xx年产值达到5亿元。
四、存在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1、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如XX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魔芋,是本县的乡土物种,产量大,种植效益高,由于对魔芋种植的最大克星-软腐病没有特效药可治,魔芋产业在这些乡镇就是发展不起来,企业原料供应紧张,对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2、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3、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
粮、油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薯、果、菜、药加工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薯、药年加工体现为工业产值的总额为1100万元(不含黄姜),只占总量的5%,而果、菜加工能够体现为工业产值甚微。面对我县10万亩薯类,16万亩中药材,10万亩果品,15万亩蔬菜的优势资源,薯、果、菜、药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4、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
我县农产品当前有18个品种,其中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品16种,占个数总额的87%,占产值总额的73%。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只有2种,占个数总额的13%,占产值总额的27%,这一高一低折射出了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5、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资源与加工对接有矛盾,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供应上存在着吃不饱现象,最为突出的是洋州葡萄糖厂所用玉米,本县年缺口达3.5万吨。
6、农业订单缺乏约束力。
订单农业主要由洋州葡萄糖厂(20xx年订单面积12.8万亩)、双亚粮油公司(20xx年订单面积6万亩)实施。合同是签订了,但具体操作基本上是松散型,种植方随行就市,追求高价格,谁的收购价高就卖给谁;加工方虽然订单内高于行情价敞开收购,但履约有难度,因本县粮源不足,因此订单内外都收,由于彼此之间缺乏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订单农业还有一定差距。
7、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据调查,我县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用于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不足300万元,特别是职工技术培训、专利购买、新产品研发三个方面的投入更是与企业发展不协调,制约着企业跨越发展。
8、融资难度大。
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农产品骨干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如利达油脂厂经济实力都很强,但一直缺乏流资而吃不饱。因流资紧缺,利达油脂厂达产达效率仅35%左右。
五、做大做强XX县食品工业产业的对策和办法 1、坚定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因此,作为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坚定信心;抓好产业持续向前发展坚持不懈;推动整个产业再上新台阶艰苦努力。
2、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战略调整。
3、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发展代表产业的整体水平,是整个产业的火车头。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扶,贯彻好、落实好县上已出台的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决定,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群体。二是促,政府主要从政策资金、税收、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促进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健康运行。三是提,引导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质量,提高管理创新水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四是建,在20xx年前,争取再新建年生产规模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龙头企业总个数由现在的4个增加到8个,年总产值能力由现在的1.2亿元上升到2亿元。
5、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产品加工、种植的主要推动力。积极推介、申报企业科技成果,争取省、市科技专款扶持,宣传组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劢科研院所、农业学校(院)、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入股和转让等形式与企业协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高、顶、尖产品的开发步子。企业要提取不低于总收入的1.5%科研经费,作为科技工作保障,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实力。
6、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
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科技投入等要向农产品加工业给予倾斜。
7、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政府:每年组织12次农产品加工业政银企推介会,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好的加工项目,以争取资金支持。金融部门:农发行、农行、信用联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有效益的企业尤其是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能够给予贷款扶持。企业:入股、参股、经济合作(协作)、吸纳民间资金、申请金融部门贷款等多管齐下,缓解资金困难。
1、产品结构思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本上是以模仿和消化成熟技术、生产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多数企业仍在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方面寻找有限的竞争优势,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科技研发力量薄弱,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大部分集中在低端,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导致恶性竞争较为严重。
2、资源要素紧缺思考。资金方面,当前尽管国家出台了企业融资的,国有商业银行放贷向大项目、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人才方面,我县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管理、财务的专业人员不多。
3、企业管理问题。主要是家庭式企业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经营决策依靠经营者的经验和常识,非理性判断倾向强,容易出现经营管理危机。用人机制不够科学,企业的重要部门,大都由自家人担任,任人唯亲,难以吸引和发挥外来人才的作用。
4、发展软环境思考。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基础功能配套不完善,各种生产性、生活性设施有待完善,一些相关政策未能及时到位,对企业发展不利。少数政府部门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审批繁、办事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压力。
压力来自一方面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国家、省运用环境保护、用地指标、政策倾斜等杠杆加快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逐步淘汰粗加工产业。比如环境保护三项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因此我县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10%以上)的同时,必须逐年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绝对值(4-5个百分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摆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阶段。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需求也在加大。尤其是20*年的玩具质量风波,以及当前正在不断扩散的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我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传统市场萎缩。企业迫切需要通过重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强竞争能力。从一季度的工业运营指标来看,我县几大支柱性工业产业均出本文由21世纪写作秘书网首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现象,但各个产业中企业间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拥有自主品牌的、拥有精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高的或者市场地位强势的企业,其运营指标普遍好于贴牌生产的、粗加工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规模以下企业。
三、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差距。
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工业产业升级的目标: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到201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1.5%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达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和32%。
对照上述目标,我县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产业现状来看,两大支柱性工业产业中,木制玩具产业:拥有相当的企业数量、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近30年的发展积淀,稳固的市场、庞大的技术工人群体、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团体,但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严重依赖国外,销售网络的拓展处在初级阶段,企业产品仿制多、自主开发少,自主品牌少;金属加工产业:企业大都是新引进企业,规模程度相对高,现代化经营管理程度相对高,但由于该类企业大都是受政策洼地吸引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压力而来的,产品的初级加工特征明显,产业配套还比较有限。从工业科技指标来看,20*年我县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离省里提出的2012年的目标值还有15个百分点的距离;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35%,不到目标值1.5%的1/4;新产品产值率为11.68%,距离目标值18%还有6个多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82.5万元,比重为0.97%,仅为目标值26%的1/26,显示我县高新技术产业的薄弱。
20*年我县工业科技情况:全县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2228.4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0.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经费总支出为909.9万元。但是,在我县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中,还包含了部分基建和技术改造支出,严格意义上的R&D经费支出实际上还要少很多。
全县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只有10家,其中设立科技机构的2家,占总数比例2.1%。全县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58人,其中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211人,占41.6%(木制玩具制造业77人,轴承制造27人,铸造制造21人,电力行业60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人,其它2人)。
四、工作建议。
1、大力改善产业结构。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现有的支柱性产业。对于木制玩具产业,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开拓,实现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国内外市场并重(发达国家市场与新兴国家市场平衡)的市场结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鼓励自主品牌创建——形成1-2个具有全球知名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行业内部的专业化经营程度,扶持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脱离生产加工环节——转向目标市场需求研究,拓展销售网络。对于金属加工企业,利用政策吸引,鼓励企业尽快上马精加工生产线——抹平与沿海地区的产品洼地现象;鼓励金属加工企业的配套服务发展,改善产业物流、生产生活设施等。二是发展生产业。通过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进程,出台相关的优惠性政策,鼓励本地生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产业的物流(工业园区物流服务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技术支持(尤其是研发与设计中介)等生产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与壮大。本文来自
一、陕县产业集聚区简介
陕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08年12月,是经省政府批准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基地。规划占地面积9.88平方公里。
二、工业生产组团发展现状
1.在基础设施方面
今年共安排水、电、路、污水处理等10大项工程,前半年已完成投资2.53亿元。龙脖供水、泰和路,鸿腾路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清源路,宽坪路等工程强力推进。至目前,区内基本形成“三纵四横”总长35公里的路网框架,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体系,物流服务业等配套功能初步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发展效果初步呈现,产城融合的态势已经形成。
2.在项目建设方面
今年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前半年已完成投资13.5亿元。中达化工、泰和化工等5个续建项目按工期计划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均能建成试产。其他5个新建项目也进展顺利。将形成煤一盐一电一化(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特色化学品)一体化产业格局。
3.在经济运行方面
目前,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完成税收1.2亿元,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4.在平台建设方面
认真落实“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项目资金,积极准备前期申贷手续,多次到省财政厅、农发行对接。前半年申贷资金1.5亿元已获批。省级配套资金完成拨付1429万元。正在积极筹备报账手续,年底将完成报账3亿元,有效解决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5.在规划调整方面
按照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市“四大一高”发展战略要求和三门峡市城市规划调整需要,陕县产业集聚区,在原工业生产区规划范围东、南增加9.5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日前,省集聚区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已研究批复,正在迸行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与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之间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2职责界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3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2.引资融资较为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引资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因为各地引资竞争激烈。目前的引资方式主要还是以商带商。
3.集聚区发展有待加速
产业集聚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规模较小,建成区面积占规划区面积不足20%,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
4.高新技术产业缺少
5.环境仍需优化
四、对策
1.健全体制,保障机制。加快建立高效的产业集聚区管理机制
2.财政支持,健全融资机构
2.1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层面投融资机制建设力度
2.2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外面投融资机构建设
2.3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3.政策扶持,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集聚区建设进程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培训。(1)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2)要将下岗职工的培训与集聚区劳动力培训结合起来。(3)要鼓励和引导各类职业学校及党校为集聚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和职工定期培训。
4.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4.1加快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4.2成立中小企业园区,加快园区内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降低中小企业的入园门槛和创业投资成本,吸纳中小企业快速向园区集聚。
4.3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完善学校、医院、住宅、服务网点等设施建设,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区。
一、*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生产情况。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910万元,同比下降25.3%;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4.3%,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万元,同比下降18.6%;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3.2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7.5%,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4.3%,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3%,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1*.8%,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53.2%;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21.9%,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4.4%,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13.6%。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年注册成立,20*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业的发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其社会属性是发展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扶持,就会使发展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分析符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方针,既要高度重视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批对全县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又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及时帮助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如临沧市佤乡实业有限公司,虽经营自来水供应、纯净水生产、牛干巴加工等多个产业,但目前仍不上规模。
3、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力度。对意向性项目要促其早签约,签约的项目要促其早落地,已落地的项目促其早开工,在建的项目促其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云南国通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总装机容量2.1万千瓦时,预定在6月份试发电,目前日期已过半,但后期工程仍未完工。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档次,增加企业效益。立足*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矿业、竹、木等加工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5、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问题。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多方支持,共同努力。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还贷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优先给予贷款,并在提现开户等方面减少环节积极支持。二是通过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来募集资金,吸纳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来发展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为了能更好应对和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好当前工商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找准方向,促进我县国民经济平稳运行。2月16日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曾彦波,副主任徐洪、陈猛,办公室主任张忠权,工作人员赵安林一行到泸西工业园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一)9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建设情况。投资18亿元的云维集团泸西大为焦化公司9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完成渣场选址和场区地下勘测、公司注册、工商税务登记、技校招生委培、第一批职工招收培训、项目环评专家评审通过等工作。至20xx年2月10日,已完成1、2号焦炉装置区孔桩开挖浇筑940棵;完成装置区土石方挖运回填40万m3及厂内排洪沟土石方支砌工程;完成2.6亿元主要设备订购合同签订,并支付部分设备订购款4560万元;完成土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00万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7520万元。目前正抓紧进行其他单项装置采购招标工作。计划2月中旬进行1号焦炉主体工程建设,5月初部分设备逐步进场,并做好设备安装准备工作。
(二)日产2500吨新型熟料干法水泥项目建设情况。投资2.6亿元的中枢水泥厂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项目已完成主体设备采购,并加快土建工程建设,截止20xx年2月10日,已全面完成生活区房屋建设及混合材料库等工程建设,完成水泥成品库顶板支砌10米、滑模库顶板支砌40米,完成土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48万元。签订设备订购合同1.1亿元,支付第一批主体设备订购款3870余万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6218万元。预计20xx年10月竣工投产。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入园建设,对合理开发泸西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泸西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20xx年园区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一)红河森菊公司。20xx年我公司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拓展市场为手段,以扩大销售为主要任务,迅速扭转公司流动资金困难局面,全面推动公司全面发展,20xx年国内外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已超过20xx年全年的销售收入,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由于20xx年的加工原料是20xx-20xx年收购的除虫菊干花,其除虫菊素含量已由1.5%下降到0.6%左右,从而加大了公司的加工成本,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亏损,影响了公司的全面、迅速的发展。
(二)粤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生产时间短,所以公司累计生产经营4万多张中密度纤维板,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密度纤维板市场发生了变化,造成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加之由于处于试运行阶段,生产不正常,达不到生产要求,从而影响20xx年的生产目标。
三、20xx年园区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预测
(一)红河森菊公司。20xx年公司将在种植方面推广新品种种植面积,提高亩产值,让农户受到实惠;在生产方面将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工艺,注重新产品的研发,通过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市场份额,公司生产的“森菊”牌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进行产品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增加,依靠创新技术稳市场;在市场方面将积极开拓市场,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市场形势良好,并且公司加大与国内外高等科研院校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其生产的农药产品已形成独特优势,拥有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公司预计20xx年利润将在中报盈利的基础上继续实现盈利。
(二)粤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公司将继续落实“降本增效“的各项措施,积极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领域,预计公司的利润会稳步增长。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9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和日产2500吨新型熟料干法水泥项目。一是融资速度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推进不快;二是土地征用困难。
(二)红河森菊公司。一是由于20xx年除虫菊种植面积不大,20xx年收购干花仅100吨左右,极大的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为此20xx年急需扩大种植面积以满足公司生产需要;二是公司在20xx、20xx两年的主要加工原料是以前的老花,以致公司生产经营收入严重亏损,造成公司职工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费用长期拖欠,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三是公司前期无形资产投入过大,公司现有厂房、设备已作抵押贷款,现在再向银行寻求新的贷款较为困难,造成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我司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 )粤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基本上没有高学历的专职技术人员,大部分工人是小学、初中毕业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生产效率,从而削弱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公司已经进行过多次培训,但是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95万吨/年煤焦化项目和日产2500吨新型熟料干法水泥项目。一是尽快落实项目建设融资措施,加大融资力度,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投产;二是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协调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同步安装,使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一、*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生产情况。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910万元,同比下降25.3%;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4.3%,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万元,同比下降18.6%;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3.2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7.5%,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4.3%,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3%,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1*.8%,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53.2%;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21.9%,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4.4%,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13.6%。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年注册成立,20*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业的发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其社会属性是发展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扶持,就会使发展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分析符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方针,既要高度重视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批对全县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又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及时帮助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如临沧市佤乡实业有限公司,虽经营自来水供应、纯净水生产、牛干巴加工等多个产业,但目前仍不上规模。
3、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力度。对意向性项目要促其早签约,签约的项目要促其早落地,已落地的项目促其早开工,在建的项目促其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云南国通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总装机容量2.1万千瓦时,预定在6月份试发电,目前日期已过半,但后期工程仍未完工。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档次,增加企业效益。立足*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矿业、竹、木等加工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5、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问题。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多方支持,共同努力。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还贷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优先给予贷款,并在提现开户等方面减少环节积极支持。二是通过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来募集资金,吸纳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来发展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
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分宜县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2010年由凤阳乡袁聪等 户农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办社原则出资成立,为广大社员提供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等项目服务,现已发展社员至121户,注册资金100万元,拥有凤阳乡社下村300亩连片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其中大棚果蔬棚(占地100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严格执行无公害果蔬生产标准,确保了蔬菜的品质,并从山东寿光、新疆等地引进良种和技术,长年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合作社产品销售辐射分宜、新余、宜春、南昌等地,并在分宜县城东门设立了一家菜篮子直销示范店,为摸索实现新鲜蔬菜从地头到居民的餐桌打造一条无公害绿色通道。2012年合作社蔬菜总收入 万元,纯收入 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 元。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规划在三年内,以农村流转土地为依托,打造1500亩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
二、千亩产业化基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自然条件分析:分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分宜交通便利,沪昆高速、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武吉高速纵贯南北,距新余、宜春两个地级市不过30里,距省会南昌180公里,项目所在地距分宜县城不过10公里。
2、市场需求分析:分宜本县蔬菜供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靠外地供应,本地形成规模的蔬菜种植及供应几乎没有,市府所在地新余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强劲,消费水准高,且周边郊区不适应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因此无公害绿色蔬菜销售潜力巨大。
3、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凤阳乡社下村多数村民靠天吃饭、种地为生,收入来源单一,增收心愿迫切,且闲置劳动力占两成,外出打工者占五成,属地多人少地区,应从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入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三、项目实施计划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现代园田化格局,对流转过来的1200亩土地实施进园田化建设。
2、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从省内外引进一些名优蔬菜新品种。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高厢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技术服务。
3、为了让蔬菜生产在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标准(无公害)、连接市场、适销对路、增加生产效益,逐步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目前,我县尚无明确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无政策严禁有害蔬菜产品进入我县市场的措施。因此,大量有害蔬菜源源不断涌入我县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2、投入问题。我社社员基本上以当地农户为主,入股形式也绝大多数以自家的流转土地使用权为主,但蔬菜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大棚温室建设、农资肥料、农民技术培训,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前期投入巨大,农业贷款门槛高,规模上扩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力度。
3、产品监控体系。无公害蔬菜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在生产基地、环境、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加强监控体系的建设,避免部分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扰乱市场,影响发展。
五、希望政策扶持方面
1、允许合作社以本社或相依托的公司名议申报国家对农村政策扶持的园田化项目。
南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南疆四地州包括和田、喀什、克州和阿克苏4个地州,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500多公里。总人口近995.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2.8%;少数民族人口907.84万人,占南疆四地州总人口的91.2%。面积58.6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5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1亩。南疆四地州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约有200万贫困人口,占全疆贫困人口的76.6%。近年来,南疆农牧业、林果业,特别是林果等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南疆地区的优势产业,是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底,南疆四地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612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0.4万人,营业收入428.6亿元,上缴利税5.9亿元,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3家,占全区的28%,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11.2亿元,其中林果类加工企业45家,占比31.5%;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36家,占比25.2%。当地在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了拜城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新和县农产品加工园区等9个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入园发展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9家,集群发展已初成规模,企业互联互通、共同开发当地的优势特色资源,充分发挥了集群集聚效应,对促进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2016年,南疆四地州粮食、特色果品、番茄总产量分别达到649万吨、493万吨、67.5万吨,基本保障了粮食自给。以特色林果、粮食和畜产品等生产加工和流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了一批优|原料生产基地,显著提高了特色农产品品质。例如,喀什神恋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林果产业,集特色林果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冷链物流经营为一体,自建林果种植基地9725亩,5000吨冷藏库,年设计加工能力达10000吨的红枣、核桃、杏子加工生产线,充分带动了当地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和田帝辰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特色作物肉苁蓉,建立了12000万亩肉苁蓉种植示范基地,开发出肉苁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以“农户+基地+科研+生产”的模式,带动千余户农民从事肉苁蓉种植。
(三)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能力增强。2016年,南疆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民收入由2011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0亿元,年均增速约17%;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了3.4万个工作岗位,带来6.7亿元的工资福利收入。2012年以来,新疆大力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在南疆四地州建设2279座组装式冷藏库,新增保鲜能力15.25万吨;建设6489座热风烘干房,实现烘干能力近2万吨,有效地减少了产后损失,带动了南疆35万户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资性收入达到26.04亿元。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推动了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提升,带动了产业精准扶贫脱贫,有效缓解了农民增产不增收、脱贫致富渠道窄、贮藏保鲜加工能力弱等瓶颈问题。
(四)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南
疆四地州把品牌建设作为市场开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南疆四地州注重产地保护,加强品牌创造和品牌管理,整合品牌、打造名牌,改善农产品发展和经营环境。截止到2016年底,南疆四地州名牌产品共有28个,无公害农产品277个,绿色认证产品44个,有机农产品9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2个。目前,四地州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已广泛打入国内各大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到周边国家及欧洲市场。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南疆四地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还存在加工转化率不高、装备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
南疆地区是全区农产品主要产区,以粮食、棉花、林果和畜牧产品为主,粮食和畜牧产量分别占全区的45.6%和54%,林果种植面积占全区的70%,但加工转化率偏低,加工增值率仅为30%,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喀什为例,2016年果品实际产量193万吨,77家加工企业实际加工能力仅为17.27万吨,加工转化率仅为8.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约为0.5:1,和田、喀什地区仅0.2-0.3:1,远低于全国2.2:1的平均发展水平。
(二)装备水平落后、研发投入不足
1.装备水平落后。农产品加工企业装备水平普遍不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0年以上,且涉农企业基本上都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无力进行装备改造与升级,从而导致产品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品质不佳、科技含量低。如新疆阿瓦提多浪红枣果品有限公司需要对原有枣分机配套风选机联合工作,但因为没有技改资金支持,仅仅维持现状。
2.研发投入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投入低,绝大部分企业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2%,如阿图什富江果业有限公司、喀什神恋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英吉沙德源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37%、1.77%和1.79%,其他企业研发投入更少,绝大多数的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本无研发机构和投入。
(三)人才缺乏、招工困难
1.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企业创新意愿强烈,但由于地处偏远、形势复杂,企业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大多数企业无力负担。目前大部分企业采取委托研发的形式进行产品、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难以建立企业自主研发团队。如阳光沙漠公司主要生产玫瑰精油等系列化妆品,因研发人员不愿在和田工作,只能在乌鲁木齐建研发中心,其会计等企业经营支撑管理人员难以引进。
2.招工难,成本高。受地域差异、文化层次、技能水平、语言障碍、传统习惯、就业观念、社会心理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招聘产业工人以农民剩余劳动力为主,但培训接受能力不高、稳定性差,维护工人稳定性的所承受的工资上涨压力大,企业用工成本高。人力社保部门开展的相关公益性培训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企业用工高峰期招不上工人,用工成本高。如阿克苏地区的新圣源果业有限公司固定工人的工资在3000元-3500元/月,而季节性用工上涨至150元/天,企业人工费用占成本的50%以上。
(四)信息闭塞、品牌建设不强
1.信息闭塞,精深加工技术需求迫切。南疆四地州地处偏远地方,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各级部门设立的有关项目、销售市场等信息不能及时了解,е绿厣农产品尤其是林果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盲目性发展,引起部分产品过剩、滞销、丰产不丰收。企业迫切需要开展的研发工作不能及时与科研院所对接。如巴楚县新疆长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田玉都枣业有限公司等以特色林果为主的企业,急需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开展林果冷冻干燥、干果加工休闲食品、功能成分提取等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2.品牌建设不强。南疆地区已经形成了和田大枣、红旗坡苹果、阿克苏核桃、伽师瓜等知名区域品牌,但由于产品标准缺失,品牌建设能力弱,内地二三线城市新疆农产品经营网点不健全,现代网络营销跟进步伐落后,产品标识与产地消费者辨识难度大,品牌杂乱,市场产品良莠不齐。
(五)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1.融资难、贷款难。南疆金融机构融资难,社会融资合作渠道缺乏,资本对投资农产品加工意愿不强。南疆四地州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普遍低于疆内其他地区,且大都呈下降趋势。截止到2015年4月,和田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423亿元,贷款仅133亿元,金融资金“失血”现象严重。金融部门对南疆企业贷款特别强调抵押、质押、保证担保作用,企业缺少法定抵押物,且土地、房产、通用设备抵押率低,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贷款认证。抵押担保评估手续繁杂、有效时间短、评估费用高,贷款周期长,银行贷款周期与企业生产周期、实际资金需求周期严重不符,大大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高税赋。“营改增”后,南疆农产品加工企业负税不降反增。如阿克苏恒丰糖业有限公司“营改增”后,税负增加200余万元;和田昌和枣业有限公司税额占销售收入的11.5%。
3.物流成本高。南疆四地州远离国内市场密集区,加工产品运输距离长、损耗大,物流成本高,导致产品内地销售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销售竞争力。2016年底,从南疆四地州运往内地市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运费1100-1200元/吨,以一车运30吨计算,一车成本30000多元。绿色通道政策对南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优惠力度不大,只有鲜活农产品可享受相关政策,干燥后的红枣等加工产品不能享受该政策。
4.用电成本高。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工业用电价格收取电费,每个企业每月上交基础电费和电表电费,平均在0.55元/度-0.7元/度之间。如新疆喀春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等,用电费用占到产品成本的20%左右,给企业经营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园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南疆多数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无力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很多费用转嫁给企业,土地使用费高达5万多元/亩。如果品干制加工企业需建设前处理、加工、包装车间、冷库及其他辅助设施,一般用地在150亩左右,仅土地使用费就高达750万元。企业不堪重负,入园积极性不高,企业入住后,建设周期长,严重影响企业生产进度。
支持南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支持南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注重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合理布局种养业、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等环节;制定加快企业发展优惠政策,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政治账,让企业多赚一点,长期为边疆稳定做贡献;通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精准脱贫。
(一)规划引导
围绕南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编制《南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优化资源,明确南疆农产品加工业短期、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行业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当地企业、合作社等开展项目申报、加工技术、市场进行培训,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体系,鼓励工商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从事农产品加工业。
(二)扶持政策
1.实行固定资产投资奖补政策。对于到南疆地区兴办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投资建厂并投产三年内,对建设资金的15%分期返还;对于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给予技改补贴,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确保加工能力落地。
2.实行宽松金融政策。提高金融信贷总体规模,强化商业银行支持南疆经济社会发展责任,对在当地吸储的存款应主要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并拿出一定比例的中长期贷款,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农发行将南疆特色农产品原料收购纳入政策性贷款目录,将棉花产业调减的贷款额度用于林果业发展。提高固定资产抵押等贷款融资比例,将流动资金贷款期限适当延展,保障企业原料收购资金。
3.制定促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区、州级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的优惠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将南疆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销项税率降低到13%,鼓励多种渠道融资,降低融资门槛,保障土地供应。针对林果类农产品加工业制定企业准入、用电、用地、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措施,建议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当地农业生产灌溉用电、纺织工业实行的新职工入职培训补贴、土地出让金80%返还等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建议对南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给予专项资金扶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设施水平和提升吸引力。
4.出疆运费补贴政策。对新疆林果及其加工产品出疆均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农产品及加工品出疆运输按产品门类、运输方式进行一次性出疆运费补贴,每吨补贴额度500元,基本可抵消运费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
5.扩大补贴政策资金及范围。建议给予特殊的农机补贴优惠政策,将急需的采收、分选、清洗、保鲜、贮藏、烘干、破壳机、杏肉切割机等果品蔬菜加工设备设施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比例;加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贴资金额度,加大冷藏库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三)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进行专项扶持;建立人才引进或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组织相关科研院所c南疆进行技术对接。落实好有关企业技术研发政策。实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培训奖补政策,对开展自主培训的企业,于职工上岗一定时间后给予补贴。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和技术人才交流培训力度。对国家级项目和基地实行地方资金配套政策,为林果类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