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37: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教学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79-01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搞好乡镇中学地理教育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础教育中,虽然教学计划明确地规定了地理教育的学科地位,然而,在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做一些分析。
一、地理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师资队伍不稳定,主导作用难以发挥。专业地理老师奇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其它学科教师转教或兼教,他们中的很多人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且缺乏科学的教法, 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系统、广泛地认知地理知识。
师范院校的一些地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农村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脱产进修不行、在职培训不便、向专家名师学习机会难,使得毕业生毕业分配时千方百计“跳槽”,同时也承受不了城乡之间的强烈反差,都不愿回到农村学校。
(二)教学设施配置差。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农村中学无法添置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更不要说配备完整的图书室、实验室。教师备课手头上也只有课本和教参,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有一些地图、挂图,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同时,教师本身在这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也较低,能运用多媒体、电化设备上课的极少。
(三)地理教学水平低。大多数地理教师上课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图文不能有机地结合,偏重知识的传授,欠缺能力的培养,无法挖掘思想教育的因子,方法比较呆板,在启迪学生的智能、发展个性方面都显得很薄弱,特别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不够。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出现知识性错误、口误、笔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上课抓不到重点,不能化解难点,把握不准教材的深度,广度,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四)对地理学科价值认识不够,导致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现代地理学的教育价值还缺乏应有认识。许多人认为地理只是知识的“大拼盘”,只讲述山川名胜、物产、交通、城市等的学科,学习地理对升学无用,学了地理也不能用于种地、发家致富,因而有的学校地理开课不足,平时都上数理课,到年末统测时,抽出几节课勾画考试重点应付考试,在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地理学科教育上都进行着这种“压缩饼干”式的教育,这极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正常进行。
(五)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地理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人数少使得学校无法开展地理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讨论公开课,而教师评议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无意义空谈几句,吹棒一番散场,对教改诸问题提不出什么建议性的意见,而且校际之间信息交流极少。时间长了,地理课堂失去活力,教师没有新鲜知识输入,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理越来越难学。
二、建议及措施
(一)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地理教学中除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吟唱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以地理科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对地理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综合性、广博性、趣味性、实用性。地理科学的魅力还在于有不少未解之谜,这是吸引学生的素材。
(二)地理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观念的改变,以适应开放式地理课程。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要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选送教师进行地理函授、进修,鼓励教师在职业余进修和脱产进修,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为时代落伍;不断拓宽、丰富相关知识;提高地理调查、实践与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地理教育理论水平、方法与技术手段及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水平。
(三)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靠学科教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原先的“承传型”角色转变为“研究型”的角色,将教学与科研熔为一炉,边实践边创新边总结,这样既推进了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学期初在听课中要求教师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要求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学科听评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对教案设计、上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切磋,听评课活动必将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都有同感,不少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动力,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初中生还没具备;另一方面,也许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形式比较呆板有关,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就教师方面来讲,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被边缘化,地理课往往用来照顾老教师,或者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些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上课时将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第二是其他教师挤占地理课,为迎合应试教育追求升学要求,提高主要学科的应试成绩,教师们纷纷向地理教师要课,地理教师也乐于或者被迫让道。地理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学生们觉得地理教师都不重视,他们有何必认真?
其次是由于教师的态度而引发的课堂教学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地理教学内容应密切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可我校地理教师可能是无力组织,更可能是学校怕出安全事故,或许是其他原因,本校学生没有上过地理实践活动课。无一例外他们的地理课都在教室度过。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就学生来说,语数外等主要科目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老师过于严格。学习时间长,超过7小时,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间需要1.5小时以上,许多学生无力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不堪重负,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在本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时,选择放弃地理等学科容易理解。首先,考试是指挥棒,中考不考地理。其次多年以来,地理作为副科,早已深入人心。最后,学校,家长,地理教师轻视地理教学。受其影响,学生当然不太愿意学习地理。
二、搞好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建议
1.灵活的上课技巧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新课导入的用语,知识点之间过渡的用语,都离不开教师细心地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以一种“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再比如说,课堂活动题的探究、思考,教师不能完全放开地让学生去实践,而应给以一定的指导,通过艺术化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因好奇而积极思维,从而获取新知。
其次,要能给学生多一份自信。在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练习的评析等方面,教师要动足脑筋,从而把复杂问题以最简单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即使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就会因为感觉“自己行”而变得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喜欢地理课,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到现在,只有两百年,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无论在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处处都有地理学。它以各学科为基础,更在各学科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诸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自学导读,有目的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
(2)图文结合,善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如在学习地图时,引导学生将启东市交通图、汇龙镇图进行比较,得出比例尺不同,内容详略不同的结论。
中学地理教学首先要明确地理教学的总目标,这是地理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地理教学要有一定的方法,方法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助推器;地理教学要加强练习,学习效果需要反复地操练才能得以强化。
关键词
中学地理;目标;方法;练习
地理在中学课程设置当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学地理课程是提升中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学生地理教学事关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笔者在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岗位上执教多年,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要点略有积累,深知中学地理教学的关键,现将形成的有关经验简单地陈述出来,以期能为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带来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首先要明确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制定目标是做好任何事情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地理教学同样如此。在教学中,我们先要制定出符合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的地理教学目标。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要把地理常识的教学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包括对一些地理概念、地理学原理的讲授。教师对概念要讲解到位,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关键点要认真反复推敲。教师对中学地理中的原理要反复讲解,让学生深入思考原理的来龙去脉。地理常识的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中学教学的普及性性质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的普及性和重要性。中学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的同时还要把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放在教学的始终。能力是继续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支撑,教师在给学生教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提高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当前适应新一轮教改任务要求的必然归宿,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学能力提高的意义远大于教学知识的简单教授。能力是灵魂,知识是结构,结构脱离了灵魂将不会有任何意义,赋予灵魂的结构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功能效应。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工作中要把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核心来抓。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把地理常识的教学和地理教学能力的提高这二者的关系处理好,进而在常识的教学中提高能力,在能力的提高中进一步掌握更多的常识。
二、方法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掌握一个好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常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做了归纳,具体如下:
1.口诀法。
在地理教学中将一些地理常识和地理学原理编制成歌诀有利于学生掌握,能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提高教学效率。如气候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降雨就是其中一重,降雨类型成因多,特点杂,学生一时半会很难掌握,对教师教学也形成了很大考验,如果能将常见的降雨类型编制成口诀进行教学就容易多了。四种降雨类型具体口诀可以编为:平步青云对流雨,冷暖相交锋面雨,永攀高峰地形雨,旋转直上台风雨。这样教师对于降雨类型的授课就轻松一些,学生对于降雨的记忆和理解也随之轻松许多。再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形成和特点”也很复杂,在教学时同样可以将其编制成口诀,余不坠叙,仅做例子。
2.图示法。
地理教学中图示很重要,图标能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和现象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就会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比如前面讲过的气候类型的教学既可以用口诀法也可以用图示法。尤其是地中海式气候,用从横坐标轴结合曲线图标将地中海式气候标示出来,北半球显示出的“屁股对屁股”形状的降雨和温度图,而南半球显示出的是相反的“锅扣锅”形状的降雨和温度图,这样形象直观的图示既方便教师授课,又方便学生掌握。
3.系统法。
地理知识和现象凌乱而复杂多样,这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负担和压力,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所以对于相似的知识点要进行归类教学,让这些容易混淆的东西放在一个盘子里,进行系统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搞清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法。
地理上的许多现象需要深度的理解方能全面记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解法贯彻进去,使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深层含义和相互关系,记住的知识点更牢固。
三、反复性的训练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日常内容
教学相长,学以致用,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当然,地理教学也是如此,要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运用到日常的生活训练中。地理教学中的训练包括随堂练和课后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提前筛选好练习题目。这些练习题目的来源可以大致有三种路径:一是来自互联网的资料。互联网的资料散性大,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才能保证其正确性和系统性;二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心得,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随地记录下来;三是来自出版社或者书商那里购买而来的资料,这种资料可以直接利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目前的这三种资料来加强地理教学,让学生彻底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如何处理这些资料,这里有方法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将学生资料中的答案统一剔除掉,现在的资料大多数都有答案,部分学生稍微遇到一点麻烦就翻看答案,形成了对答案的依赖感从而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答案剔除,让学生做完后再讲解答案。
【关键词】民族地区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80-01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地理学科作为中学一门重要文化课程,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但是长期以来,像阿坝州茂县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来说,初中时就是所谓的“玩”过来的,高中时面对课程的难度加深而造成的跨越度很大,使他们认为地理学科难学易望。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茂县这样的名族地区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形成的种种学习障碍一直较严重的影响着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就阿坝州少数民族地区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教学现状
茂县地处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区,这里以羌族人为主体,由于交通、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这里相对蔽塞,这里的学校也与发达城市的学校有很大差距。在这里,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地理这门学科长期以来教学质量一直偏低,学生的平均分数也比较低。学生家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一种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群众认为学习地理、历史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没用,既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又不能带来现实的利益,学生回家后也没有一技之长;第二种是有条件和盼望让子女读好书的,认为学习地理这种科目没有出路、没有用,导致学生严重的偏科。而地方教育环境则是,地理专业出身的教师少,尤其是在初中,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都是用其他专业的教师顶替,因此在教学能力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加上在阿坝州地区,地理和生物两门科目是不参加到中考成绩计算中去的,同时由于在现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人才选拔的主要手段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仍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了地理这门科目在初中学校不重视,学生也就“玩”过去,而在升入高中时地理又是一门必修科目,尤其是对那些选择了读文科的高中生而言地理简直就是一门高难度学科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在四川全面铺开,当然茂县也紧随其步伐,然而却让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让地理教师感到了困惑。
2.教学困惑
2.1学生素质方面
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层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学生较为薄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虽然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改编,对知识的要求程度和知识量减轻很多,但在要求上却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例如,新教材对某些问题,往往只告诉结果,而过程和原因,则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性学习和探究而获得。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说,这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因为大多数学生手里就只有课本。再加上,本来在茂县,初中地理不参加升学考试,教师基本不是专业教师这样的背景下,在初中时这样刚开始正式学习地理的阶段,学生基本上就已经被抹杀了学习的兴趣,升入高中时学习地理当然就很恼火。(2)学生的厌学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影响教师创新教学的一大因素。
2.2 教师个人教学方面
在这里,地理成绩偏低的另一个很大的原因也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在阿坝州地区的初中,地理是不参加中考的科目,正是由于地方教育仍然处于以考试成绩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在对待中学地理教学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初中的地理老师很多都不是专业教师,而是其它科目老师来加以替代。即便有的学校部分教师是地理专业出身,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这里教师接触外面教育环境较少,教学相对不灵活,这也使得这里的教学成绩难以提升。这里的学生在初中的地理课堂基本就可以说是“玩”过来的,本来该具有的地理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这样在升入高中时,无形中学生自己就有了很高的门槛。
3.教学建议
3.1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则是指在进入正课内容之前,根据本届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如,在讲到新疆这一节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放一个新疆人文风情的短片,然后给学生提出“为什么在新疆会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的情境”。
3.2充分地利用电教室
我所在的地方是当地最大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据了解,地震之后很多农村初级中学都有或多或少地有了电教室,我所在的学校也有一间电教室(当然也是唯一的一个电教室)。有了这样一个教学工具也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很多色彩,因此可尽量在教学中给学生放一些地理短片,让学生理解地理的神奇和风趣。如:在讲台湾这一节课时,给学生放了关于讲述台湾风土人情的短片,先让学生从感性层面认识台湾。其实电教室的引进,这无疑是拓宽了农村学生的认知面,但遗憾的是很多老教师面对电教室仍无能为力。
3.3充分让学生走进自然
由于我所待的学校正是位于大山深处并且也位于民族地区,这里有很多的自然风情也有很多的人文风情。只要有机会,可带着学生走出学校,在大山里学习地理,比方说走出去认识植被,像在书中提到的什么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其实在走一圈下来并经过详细的讲解学生自然也就懂了,从而也理解了――“气温随海拔的身高而降低”这句话的含义。其实用这种方法之后,学生自然就喜欢上地理,尤其喜欢走出学校去学习地理。
中学地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接受完全相同的课程和完全相同的内容,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一个高度统一的学业标准。必须承认学生是存在巨大差异的群体。学生个体之间的天赋、潜在能力、个性和特长有极大的不同,发展的前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地理基础教育要在使学生达到一个基本水准的基础上,满足具有极大差异的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从而真正使教育满足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因此,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师特别是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利,通过选择体现差异。要强调尊重个性,加大弹性,分层教学,个别学习,因材施教。
中学地理教学的课程资源应不限于书本里和课堂上,学校、家庭、社会当中有着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除了要充分运用教材和在课堂上进行教育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校园里、家庭中、社会上获取教育和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各种必要的实践活动。传播教育和教学信息的媒体,也不限于语言、文字和静止的图像。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也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不断变换的教育和教学信息。
中学地理教学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基本特性,地理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改变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的做法,尤其不能以记忆课本内容的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中学地理教学要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要,就不能追求让学生执行完全相同的课程计划,使用完全相同的时间,按照完全相同的教学方式,学习完全相同的课程内容。中学地理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能力、健康情感、积极态度、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就不能封闭在书本中和课堂上,就不能仅凭教师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由教师包办本该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
要形成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基本理念
——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形成健康情感、积极态度、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方式。
——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和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
——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地理图像和地理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学习地理课程。
——要实行开放的教学,充分利用广泛蕴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地理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课堂上和课堂外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通过学习过程
认知地理事物,经历复杂的心理体验,并逐步提高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进一步更新观念,推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的机遇。要用新的观念来指导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而推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
课程观,即明确课程最终形成与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局限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当中。教师不能刻板地执行方案和标准,机械地照搬教材,而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知识点、背知识点、考知识点”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就使得综合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变得支离破碎,趣味全无。课程标准则首先着眼于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以后所应发生的行为变化,包括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然后再考虑相应的知识选择。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创新的思想
【中国分类号】G633.55
1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学生资源观的形成
我国性课改中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读图、识图的地理方面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事物,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全世界的资源、环境等问题都是关注的重点,这种研究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的观念,在进入社会能够正确处理环境、资源等的世界性问题,这是意识发展观的形成阶段,对学生起着很关键性的作用。
1•2有利于课标的顺利实施
研究性学习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特长自主的进行选择要学习的研究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并不是那么枯燥和遥远,才会感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这样最终课程也能很有效的完成,也能是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1•3对地理知识的重新认识
过去由于中考压力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给予重视,所以初中教师大部分也不是专业地理老师,教育理论水平更是无法提高,不可能得到发展。现在新的课改为初中地理带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希望,研究性的学习更是促进了对地理课程完成。地理教学在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指导下,研究内容和治疗等的搜集都是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和帮助作用,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很多的是扮演的学习伙伴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研究上,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逐渐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教与学模式。
1•4对社会形势更加了解
地理事物是一个变形很大的实时性课程,它随社会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社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也与地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加关心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世界形势,这样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现在我国的学生学习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的学习空间,所以,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根本上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怎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课堂上要完成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需要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融入到课堂中,教师要做到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得到结论。具体应该做到以下。
2•1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2•1•1教师的引导作用
引入问题色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所以,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发现问题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教学用具、学生的学习分组问题等。教师也要向学生说明探讨问题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提出探讨具体问题,之处探讨问题接下来的步骤。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很乐意加入接下来的探讨问题中。
2•1•2学生的自主探讨
学生方面也要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和思考等进行自主的学习研究,主动的去尝试的概括原理和法则等,自己或者结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的学习过程当然是探究性学过程中主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做好引导作用。学生在
2•1•3学生对问题的初探
学生在最初的探讨后,可以对不理解或者存在其它想法的地方对老师进行提问,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进行进一步讨论。
2•1•4问题提出阶段的总结
在以上几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探索的问题,把初探的结果以及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这样知识就系统化了,也有利于以后的使用和查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可以将探讨的最后结论用韵到实际中,进一步巩固并且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2•2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科学探索史
在地里探究性教学中加入科学探索的知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辩证的能力。传统的学习,教师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并没有更多的思考和深层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清楚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有些知识研究和探讨的价值;学习中一些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等等。但是学生往往并不清楚这些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加入科学探索史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的深入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3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局限性
现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比较普及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学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在大班人较多的情况下实施起来有它的困难,因为学生较多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照顾都每个学生的想法,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研究谈论中,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班教学科实施性更强。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想对于教师影响根深蒂固,所以没有传统的教学还没有完全改革的情况下,教师在对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时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可能更加容易和省事,而研究性学习就显得更加繁琐,所以教师的责任心就很关键了,毕竟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初中地理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被完全取缔,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优势,研究性的学习只能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增强和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毕竟还存在一些局限性,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使探究性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活动建议 农村初中生 教学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教学实际加以选择,也可以自己设计。这说明“活动建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地理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列出的“活动建议”有55条。这些“活动建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理阅读视听活动、地理游戏活动、地理制作活动、地理观察演示活动、地理情境模拟活动、地理信息收集交流活动、地理设计创作活动,以及地理课外活动等类型,涉及到自然、人文、经济地理各个领域,对于改革陈旧的地理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利用好这些“活动建议”呢?下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为例,对初中地理“活动建议”的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地理“活动建议”,要与地理课程标准相结合
地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课程中的“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的,它传达的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信息,至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传统的地理教学,只要求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它目标则无法实现。现代地理教学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教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努力达到“标准”的要求。而“活动建议”是帮助教师从传统教学方法转变到现代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
地理“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是由教育专家、学者编写出来的,它对我们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有指导意义,大多数“活动建议”包括有标准要求。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假说”时,我事先安排学生仔细阅读七年级上册地理P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一文,用课前10分钟,每组选一位学生讲述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然后用5分钟让学生回答P37页的问题,“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魏格纳的观察、发现的探索精神;”有的说:“要学习魏格纳坚韧、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活动过程,既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地理“标准”和“活动建议”,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二、地理“活动建议”,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蓝本,是各种考试的重要依据。地理课本是专家、学者根据“标准”编写出来的。“活动建议”是地理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何把“活动建议”与地理课本有机结合呢?
根据我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结合。
课前活动,教师要事先把活动要求、活动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预习教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活动,适用于新授课的导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引领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迈进。如:我上七年级地理上册P19页“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时,提前一周要求学生从家里、电脑里搜集各类地图。上课前,学生把搜集到的各种地图贴在教室后边的墙上。我说:“同学们,你们把搜集到的各类地图展示出来,很好!老师表扬你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中活动,主要是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准备活动所需的有关材料。如:七年级地理上册P4-5页制作地球仪,学生准备的活动材料是: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示范制作,然后让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评比,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让学生自己改进。
课中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成游戏。如:教学生看地图,怎样学会辨别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地图上的八个方向,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个十字,在十字上标出方向,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起立做游戏,左手中指往上指,口中说“上北”,左手中指往下指,口中说“下南”,左手中指往西指,口中说“左西”,右手中指往东指,口中说“右东”,右手往前击掌一下,口中说“东北”,右手往前再击掌一下,口中说“东南”,左手往前击掌一下,口中说“西北”,左手往前再击掌一下,口中说“西南”。
课内活动给学生带来了知识和乐趣,那么,课后活动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
课后活动,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对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如:让学生搜集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5种地形景观的照片,参观农村聚落,了解民族习俗,开展防震、防泥石流的演练活动等。
不管开展什么活动,都不能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为游戏而游戏,一定要紧扣“标准”和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及时总结评比,这样才能实现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
三、地理“活动建议”,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初中生,个别差异很大,智力水平也不一样,眼界不够开阔,知识储备不足,但他们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活动时,必须关注每个学生,使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活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建议”进行重组整合,以多样化的、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实地理课堂。
农村初中生,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适合开展地理计算、绘图、阅读视听、地理制作、游戏等活动。如“活动建议”中的“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争当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员”、“观看地理录相”、“角色扮演讨论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等。
农村初中的教学设施,虽然比起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地理活动教学方面的设施还很少。教师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就地取材,为开展地理活动创造条件,活动中多多融入现代教育的元素,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四、结论
活动教学是现代教学倡导的以“活动”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也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要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就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加强学习,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理解《地理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的意义和价值,把“活动”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活动化,努力把“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有效对策[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20.
[2]曾学平.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33.
[3]陈亚平.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J]. 新一代:理论版. 2012,10.
[4]旦珍. 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教师. 2012,9.
[5]郑永周. 谈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1.
[6]吴寒.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9.
[7]勒春雷.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21.
[8]王昭懿,唐勉.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J]. 新一代:理论版. 2012,7.
[9]张新辉.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J]. 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2,8.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主要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讲述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讲述法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不断讲解知识,使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讲述法教学中,教师处在高高在上的支配地位,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对等,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经常采用高压政策,让学生学习地理,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根据文科本身具备的特性,教师对地理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是为学生划重点,划知识点,学生学习全靠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学习的效率不高。
高中的地理课和其他的文科课程相比,是有些难度的,高中的地理学科相对于其他的文科学科来讲,高中的地理学科综合性比较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对高中地理课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每天只是机械的讲授课程,遵循课本的原则,根据课本知识,和教育局最新下达的讲课目标讲课,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导致学生学的知识太生硬,不会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把地理学科当成得到高分的工具,以至于对于地理课的兴趣缺失。同时,教师主导课堂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的疲惫感较大,同时学生可能还不能完全的理解知识点,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三、对高中地理课教学的建议
1.增加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地理课是一门比较枯燥困难的学科,尤其是高中的自然地理,难度极大,学生想要学好自然地理是十分困难的,要想使学生能够学好自然地理,就要求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一个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就要摆脱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束缚,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在形成独立的思想,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显著特点,采用讨论式教学法,会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会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使两个人相互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教书,学生负责学习,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问题,教师一直处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学生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两者之间的阶级性,造成二者沟通十分困难,这就使教师之间互相不理解,学生不了解教师授课的辛苦,教师不理解学生学习的辛劳。所以,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互相交流,使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
(3)提出问题,共同学习。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专研的主要途径,只有问题才能够让学生专研,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进步的过程。
2.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好的环境能使学生的身心愉悦,从而使学习事半功倍,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更加的热爱学习,不应要求学生对地理教学死记硬背。传统的地理课堂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厉,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时太死板,课堂没有生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创造一个有活力的课堂,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不应该处在支配者的地位,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调节课堂的时间。众所周知,高中地理每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但教师要讲授的知识比较多,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教师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课,做笔记,学生不管对这个知识点懂不懂,都要紧紧的跟着教师的速度,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教师在下课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还没有仔细思考呢,教师就匆忙的把答案说给学生。或者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留到课下去做,但是,一到下课时间,学生就把问题给忘了,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就要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时间进行调整。
4.从教师层面进行调整。教师的教学思想与当代的社会发展不成正比,这是导致高中地理课堂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受应试教育的荼毒,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因为教师教学理念的局限性,所以,导致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要能够跟上那个时代步伐,用新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教师认识不到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一直把地理当成是副科,所以,教师对地理不够重视,因此,教师上课缺乏积极性,这是学生学不好地理的一大原因,所以,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重视地理学科。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对教师的待遇和强大的工作量比例失调,物价呈上升趋势,而教师工资相对稳定,这种环境下,教师就会感到疲惫,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所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应该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进行调整,使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地理教学 探究与合作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理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有独特的学科优势:①学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背景,有利于建构新知识。②地理内容很多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有利于情境性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的内容和原则,在开展地理教学设计和教学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容器”,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地理学习要改变单一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并利用信息传播、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
例如,关于澳大利亚古生物的探究
(1)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各大洲的代表生物的资料。
(2)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澳大利亚的生物最古老。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假设:与当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有关,也有的同学提出与大陆漂移有关。
(4)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继续进行探究。
二、创设教学情境,体现人文关怀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并把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看作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与现实相类似或真实的情境,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学生获取经验并进行意义建构。
1.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
地理学是一门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真实的情境中,能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而且真实的场景将更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例如,高中地理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部分知识学完后,可建议学生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可使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持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领略社会的真实情境。
2.对地理规律的演变过程进行模拟,创设直观的地理情境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些地理过程的演变规律是很抽象的。如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移等。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构这样的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媒体生动、直观地展示地理演变过程,让学生接近真实性的地理环境。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迁移。例如,在有关“地球公转”的内容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将抽象的地理演变过程转化为直观的地理情境,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协作,交流,提倡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辨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同时,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也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进行合作学习,重要的是建立合作学习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不仅作为个体积极发现问题,而且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合作性。这种合作性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应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一个有利的框架支持,可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方式。如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首先把教材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教学。全班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学生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采访之后,自由选择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然后,教师提出辩题:“生活在北方好还是生活在南方好”,两组分别准备。每组的同学分工不同,各负其责。有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有扮演不同区域的居民做演出的、还有发言的,等等。在课堂上,同学们轮流发言,用讲解、表演、展示资料等方法试图说服对方。通过这样的合作式学习,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弊端,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善于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与对话,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袁孝亭,王向东.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