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6 16:54: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繁琐的地理运动、复杂的地理规律,成为限制课堂效率的障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提高教学的效果放在第一位,杜绝无效教学。因此,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线教师需要直接面对的课题。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注重学科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知识面十分广泛,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据高中地理课程这一特性,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与其他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融合渗透,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与语文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文学性,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应用趣味,生动,鲜明的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语言要形象和富有激情,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联想翩翩,记忆犹新。在地理教学中融入语文教学是相得益彰,效果非常好的。在讲内蒙古高原的特征时,可引用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源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所以,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会在他们的思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学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能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搜集、调查、绘制、访问、考察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2、合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之间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只有根据需要选择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不同的地理教学媒体在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方面的效能是不同的。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而对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次之。

三、加强课后反思,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根本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根据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从而不断优化、完善。

一、准备赢得整堂课――良好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形式选择是否恰当等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基础。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协调、引领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学情,制定目标;最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细化教学目标。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地理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主干知识,适当删减。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地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抓抓教材主干内容,合理删减。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其舍弃。第二,注重内容衔接,补充复习初中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扩展和深化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和学习活动状况来灵活选择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并结合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发挥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过程深化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增强地理观念意识的重要渠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难易结合的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培养理性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进而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感情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向上。

(三)利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励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课堂评价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表扬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完善的活动,教师应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下一堂课时避免、调控和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课后的及时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统一体,将会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国平,魏为.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5-31.

第4篇

关键词:教育质量 高中地理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36

1 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使地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改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教学理念不正确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一些地理教师仍把教学的任务限制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上,反而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他们的教学任务。其地理教学观还停留在“考试万能”的基础上,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在课堂上教师也是在一味单向地灌输,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2.2 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地理内容的机会很少,所以兴趣大多在高中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地理课很枯燥,而且高中的地理知识点多,很多地理现象难以理解,也会使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减弱。一般的高中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文理分科,理科生由于高考不考地理,便放弃了学习,文科生上地理课只关注必考的知识点,想通过多做题拿高分,因此,很少学生能够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2.3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大多数教师仍然只是依赖大纲和教材。其实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广泛丰富,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网络资源,而且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适当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实践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资金的有限、教学时间有限、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有限,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地理实验室,有实验室的学校有些实验仪器也大多数缺失,很多时候也不对学生开放,从而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同时,教师也不很重视地理实验课,导致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比较差。另外,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解很少,课外地理实践能力弱。

2.5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合理

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和学生都看重考试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没有作为考核要点,错误地导向学生以分数为主,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倡导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是师生心灵交往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多多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关系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如此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2 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适当地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行动,分析解决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同学多做提前预习,不懂之处多翻阅工具书及资料,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且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展开一些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学习,或者一些野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合作能力。

3.3 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高中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的设计应从地理教学出发,使用标准的器材或材料做准备,难度不宜过大,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实验还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实验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并是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尽量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性导致增加学生的知识负担。

3.4 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现在高中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其次,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理解尊重并帮助学生;最后,教师要有提高教学效率,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及管控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起好倡导作用,精于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3,(9).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改;创新能力;方法

伴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进行,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教学使用的教材也因此做出了调整,其中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新,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思维留有空间成为了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这需要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系统的认识和设计,同时还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经常做反思,努力改进不足以逐渐提高课堂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那么具体来说如何在高中这个阶段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忘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重视课堂交流,突出学生个性培养

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交际活动,而地理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交流更是必不可少,过去传统的教学很多都只是重视地理教材中常识的讲解而忽视地理了的地理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从而忽视培养学生灵活、正确的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形态无外乎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练习。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更别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设计具有互助交往的教学任务,实现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协调沟通。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和创造各种交往的情境,努力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在真实的情境互动中掌握知识,让这个课堂变成生动的交流活动,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双向交流,进而创造出探究合作,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这样不仅活化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实现主动学习,并且越学越爱学。

二、设计可行的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导下的地理教学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是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是对他们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为了确保学生明确领会并执行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从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这几个方面来保证任务的可行性。比如说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就应以大多数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为基点,设计切实可行且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有去尝试的勇气,同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学生不仅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有用的事,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也是极为有益的。并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设计出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地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在过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大多数都是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讲授和传递者之上,不断重复着周而复始的工作。而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就像是一个“搬运工”一样,不断的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到另一个仓库,这种教学不仅单调乏味,而且缺乏创新、缺乏主动意识的机械运动,让我们真正成了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这与新教材理念中课堂教学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而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明显相悖。为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主动探索和构建创新学习的模式,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信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需要我们要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的探索、构建并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要善于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创新。因为在反思中我们可以吸纳和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东西,可谓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在不断的地理教学反思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坤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2]马婷.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地理,2012(10)

第6篇

关键词:对分课堂;可行性;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1.高中地理采用“对分课堂”模式的可行性

(1)高中地理课堂存在和高校课堂相似的问题。“对分课堂”是针对高校课堂学生玩手机、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诸多问题提出的。以上这些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同样存在。“对分课堂”对高中地理课堂同样具有适用性。“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过分要求教师提高讲授技能水平的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但并不穷尽,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2)新课改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2001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推进将近十六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摒弃。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开发者。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为“对分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3)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讨论材料。高中地理采用“对分课堂”模式的关键在于对讨论材料、范围的选取。高中地理有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四种版本的教材内容选择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纯理论要求降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弹性设计。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创新之处是在每个单元后设立一个“问题探究”板块,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选择学生感兴趣,有一定思维价值和一定操作性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

2.高中地理“对分课堂”实践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全书共包含四章内容、13节,每节45分钟。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分四节讲解,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由老师讲授第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本节内容并思考课后案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下节课前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前半节由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复习课本内容,交流学习体会并讨论上节课留下的作业,由小组代表总结观点并发言。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点评展示优秀作业。后半节教师讲授第二节内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归纳总结本节内容并完成课后案例“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下节课前以作业形式提交。以后各节课的模式都与第二节类似,上半节学生讨论上节课的内容及留下的作业,下半节教师讲授下一节内容。

3.结论

“对分课堂”提倡将课堂对半分开,讲授与讨论各占一半,但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可酌情调整其比例,但应把握“对分课堂”的主旨,将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分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最终转变为知识的交流者;使教师从有限的教授者转变为评价者,最终转变为组织引导者。

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必须做出调整。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作业成绩在期中、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可适当调整,试卷的考核内容也应增加开放性问题,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要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量表等,对高中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让评价变得更科学合理,使低要求者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达到考核标准,高要求者有更大的空间展示优异才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不等同于模式化教学和课堂教学流程的僵化。而是更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应将“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将它们灵活运用到课堂数学中。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是广大教育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断寻求先进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自学的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效课堂;措施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所设置的内容包括图文丰富的资料、直观形象的图表,阅读材料更加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将思维过程通过生活中有趣生动的图片、图表、地图展现在学生面前。面对新教材,教师应有的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怎么挖掘,确保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达到教学目的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特点

地理课堂高效性的主要特点知识要具有深度与广度,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要有一定密度,并且确保知识能够有效掌握;高效课堂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丰富的情感体验,益于学生接受;高效课堂致力于学生学习主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新知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不仅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学流程设置

教学设置是应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对学生需求的地理认知结构进行了解,找到地理认知结构的既有认知与期望认知存在的差异,确定教W起点。教学设置的核心则为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当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知的能力,学生不仅获取了地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研究地理的方法及思维过程。

譬如,在实施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学时,教师可做以下课前设置,首先明确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多媒体大容量的优势,采取分组合作、图表分析、探究分析等教学方式;然后进行教学流程设置。在新情景创设中进行新课的导入、目标展示、新课传授、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展示成果、学结、随堂练习、设计研究性课题等教学流程的设置,按照教学目标的推进,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课堂流畅、自然衔接,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譬如,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利用当地地图设置如食品加工、化工生产、钢铁冶炼、造纸工厂等典型工业园区,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每个工业园区的主要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另外,利用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方法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启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现象与结论理解的难度较大,而把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给学生,则显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接受。

3.实施高效的教学途径

(1)加强地图教学。在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地图的应有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对地图的分析理解以及绘制,将地图变成有利的学习工具。(2)重视活动教学。教学目标实施的主要载体就是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视、听、说、做、思等多种感官进行协调配合,学生的体验与探究能力得到增强,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新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活动教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只有通过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能力的产生,同时地理教育更要贴近现实生活,增加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启发,为学生提供内在学习动力。。

4.积极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反思。教育没有特定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课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受个人思想认识的影响。所以,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也可对他人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取长补短。其次是对教材内容的反思。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现状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然而再完善的备课材料仍会有漏洞。所以课后教师应当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符合,如有不合之处应当及时进行相应整改。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对学生观、成才观、质量观进行调整,重新定位。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是局限在考分上,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探索的精神。教师应当以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观察自然的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新教材特点 创造性使用

新教材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地理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下面笔者谈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高中地理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选择实用,理论知识和文字叙述更简洁、更生动,无论是知识性还是趣味性及表现形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地理名词、地理概念及结论性的叙述少了,增加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环节的教学内容。不必要的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地图数量明显增多,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以图代文的情况,使地理地图成为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相应删除了一些难读不易理解的地图和不易理解的地理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新教材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兴趣教学、启发教学,充分发挥地图课程资源作用,突出新课程理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同时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的反思

笔者在实施新教材时间两年来,通过细心研究,不断摸索和实践,感触很深。地理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比较关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要创新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改革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估办法,尽量科学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使用新教材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学时,单凭教参和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渴望。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广泛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与地理专业课的最新内容,及时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创新教学方式,加大课堂互动的频率,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共鸣,激起思维的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2.仔细阅读和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教科书课程标准的编制,虽然是专家经过反复调研,围绕教学形势下教学的实际编写的,但按课程标准编排的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要的时候坚持集体备课,统一研究相关的要求,在集体讨论研讨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同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寻找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

3.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实施探究式学习,努力转变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其次,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拓展练习的习惯、做完习题反思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挖掘教材中插图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高中地理新教材穿插了许多地理图表,这些图表是地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很容易了解地域分布和地理现象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读图技能,充分挖掘地理图表中内含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启发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5.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学生激发思维。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适时赞赏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哪怕是非常小的进步和成就,老师也不要吝啬表扬,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赞赏和肯定,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正能量。

6.要养成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的习惯。

要养成写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面不尽相同,不同的学生,性格和兴趣等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从实际出发。尽管这样周到细致地进行备课,但也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受益。因此,在地理教学的每一节课后都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认真回顾,仔细思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分析其中的得与失,及时概括和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要突出新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挖掘教材中插图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地理属于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讨的地方比较多,其也是高中的一个难点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攻破学科中的难点,高中地理教学就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课程特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辅助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传统角色,形成了“双主体”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出了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斥着高中地理课堂,老师不断创新,以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地理课堂出现了投入与回报成反比的状况,这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为了改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投入低产出状况,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引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心理依据。该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其次,合作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现在课堂中提倡适应合作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就指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这就表明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进行合作,它比较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应该进行良性的互动。因此,该理论为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设计高中地理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它们分别是:指导性原则,就是在导学案中一定要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在导学案中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具有指导性的内容。层次性原则,就是所设计的导学案一定要有难易、主次的科学划分,让导学案更有条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理解。探究性原则,就是通过对课堂内容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使内容与生活实际贴近,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导学案之中。

三、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学生课前自学环节

老师一定要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策略进行自学,让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对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老师课初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全部检查、个体抽查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以充分了解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课堂上讲课内容的主次。通过检查的形式也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3.课中合作探究

老师通过检查学生导学案中的预习状况,了解了学生的问题所在,那么就应该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4.课末老师评价反思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试,出一道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解题,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最后老师反思导学案存在的缺陷,学生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下次课堂更好地进行。

5.课后作业拓展巩固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课堂最后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也符合地理教学的教学特点。虽然导学案教学已经被大多数的高中地理课堂所运用,但是其适应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深入钻研地理课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再经过参考各种教参对导学案的设计以及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因班制宜,因材施教,可以让导学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探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