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6:54: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建设现代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门文化;隔扇;设计;营造
1门文化的“前世”概述
1.1门的类型及发展
中国传统的门类型丰富,结构合理,工艺精巧。从门的功能来看,分为两种:第一是供人们往来通行;第二是根据需要可以开启或关闭,用于满足采光。从使用位置来看,有板门、隔扇窗、隔扇、槛窗、洞门等。从材质上,材质大多是石、木、金属构件为主,无论哪一种门都有众多构件物,即古代门的特性。例如,木构件有心屉、帘架、木雕,砖构件有门簪、门楣、门脸、砖雕,金属构件有铺首、页、门钉,石构件有门枕石、滚墩石等。这些构件物每一件都经过匠人的巧妙构思,体现了使用者的文化等级,兼具装饰效果,有不错的结构功能,对于整个建筑的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文化的赋予
“礼”在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从帝王到平民,都遵循着“忠孝仁义”四字。建筑也遵循“礼”字,门经上千年的“礼”影响,使文化与构筑物浑然结为一体,一些文化上升精炼为装饰纹饰,使门不单单是一扇门。
2门文化“今生”,脱颖而出的隔扇
2.1隔扇的显现
门本身是划分空间的重要元素,现代门的材料使用呈现多样化,木与石、木与金属的结合,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在古代,门因材料的特殊性,一般体积较大,质量重,搬运不便。设计有抱框,使门板置于其中,大都由天然石材形成,不符合现代简单、轻便的使用需求。故隔扇门这种以木质材料为依托的门,随着新材料出现又具有新的功能性。隔扇门又叫隔扇,有极强的开放性,是组合式门扇。现代设计中使用更多的是隔扇门。下面就谈谈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门文化的新功能性、装饰性以及对设计环境生活中的现代化的意义展现。
2.2门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氛围显示
(1)教育、文化。隔扇门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其在木框架中镶嵌棂花和心板,由抹头分为格心和裙板。这些构件暗寓了隔扇门丰富的功能,格心和裙板为匠人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常常在其上表达主人对生活的期望,使主人的子孙后代代代瞻仰,起到了教育后人的作用。隔扇门对其构件物的材质和雕刻者的技艺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每一扇门都是唯一的,隔扇门也由此具备了展示主人文化内涵的功能。(2)分割功能。隔扇门在现代环境空间又称为隔断门,其本身占空间面积极小,在特定空间内,隔扇门可以被大量使用在当下设计中。当下,隔扇门常用来分割空间区和做连廊等元素,以打破现代工业建筑空间的单调乏味感,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变化,达到扩大空间的目的。设计师理性、科学地使用隔扇门,使设计空间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更加合理,使环境更加宜居。其灵活、便利的装配,可任意敞开的开关设计,大小可随意设计,设计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规格的现代门来营造空间,在现代混凝土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的现实下,无疑是门文化的最优应用。在使用方面,设计师常常用玻璃等一些新型材料来代替隔扇门中的棂花和心板,或替换为现代化的装饰,具有一定的寓意。(3)纹饰的更替性。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生活体验不同,导致人们对物体美的认识也不同,这种情况不只体现在功能性设计上,也同样表现在装饰文化上。隔扇门起始于唐宋,后逐渐完善。起初是直棂式和格子式,并逐渐取代了采光效果差的板门。随后,格子式被大量用在院内作为房门,并开始趋于装饰性,渐渐有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大量的纹饰被广泛使用,为了美观、实用,变成现在雕刻复杂、寓意深刻的隔扇门,发展到现在,其花纹、形象、色彩都有了时代特色。一是古代隔扇纹饰主以横竖格为主的几何图案。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几何纹饰作装饰的图案,统称为几何图案。大多情况下这些装饰纹饰被设计者提取出来,对复杂纹饰进行简化处理后,成为环境空间营造的主要元素。二是树木花卉。树木花卉是古代吉祥图案中经常用的,在古人看来,植物是有生命、有气节的,如梅、竹、兰、菊等形象在过去常被大量应用在各种物品上;而现下对其的使用则呈现出局域化。三是山水风景,寄情山水。使用山水作为门窗装饰的情况较少,此题材常出现在软装上,以书画为媒介来烘托。四是人物神仙。八卦、太极等中国神学思想的题材也只使用在个体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对环境氛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细节上体现出氛围环境中的动力,也就是炼化所在。(4)软化使用。大量古代隔扇纹饰和建筑构筑物联系在一起,构筑物即为装饰物,现代隔扇门中的几何图案,如冰裂纹、八方穿孔、万字锦格、步步锦灯笼框、书架格等简单的纹饰经过简化处理后,被大量使用在墙面装饰、中式装饰品、门窗造型及陈设用品上。继承了隔扇门的部分文化艺术内涵,纹饰与新材料的结合也彰显了现代文明。隔扇门中一些富有妙趣的雕饰图案以其形式美、艺术美,依托本身具有的民族性,作为原汁原味的单独装饰品继续存在于当下设计中,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在现下环境设计中彰显着古老韵味。(5)对当前人文精神的影响。在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人往往生活在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下。人们重视精神感受,门文化有其特有的文人休闲情怀,为现代化的城市增加了古朴气息。
3门的“未来”
第一,首先是氛围的营造。时下古建的复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保留了富有传统文化的门、砖石、雕刻等元素。但继承并不是完全照搬吸收,不能一味将传统的图案加入现代的设计元素,而是要体现出现代的装饰特色。比如对于隔扇门这种半封闭的隔断结构,可营造出一种隔而不断、屏而不避的空间效果,对当下的环境空间设计有极大作用。第二,随着绿色材料的兴起,使对于门的尺寸、使用范围、使用寿命及刻画,都给设计以极大的方便。市场上新出现的玻璃砖就是代表,其特有的通透性、尺寸的多样化,使得门的设计创造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总之,对于当下环境空间的设计,设计元素要符合当下,契合时代。随着时代的多元化,越来越多异性建筑的出现,传统建筑存有量日趋减少,而砖石、木材、混凝土的结合呈现出新思路,以各种不同的白线来营造氛围。中国建筑的理性传统在当代建筑环境设计氛围中应做适度的加法与减法,我们提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同样提倡加入现代的元素,对传统门做加减法,让传统的门焕发出新的活力,使门文化更能体现人文特点,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其全.传统木雕花板图案及其文化寓意[J].浙江工艺美术,2002(2):35-42.
[2]…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思想;改变;交融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94-01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总之,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型。
在我国的传统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计艺术流派。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国家对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不但涉及自然科学,而且也涉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等学科,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提供帮助。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高,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中应该将低碳环保及可持续健康发展理念纳入到日常工作范畴中,以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既发挥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兼顾生态效益。此外,农业经济管理已经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由过去的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盲目引进新产品等方式来增产增收的模式向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及环保节能农业转变,以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保守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早已被提出,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推陈出新,仍然停留在保守落后的水平,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也仍旧采用落后传统的老旧模式。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保守,导致广大群众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管理内容缺乏了解,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国家颁布的先进性政策及相关文件也不能及时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还残留着大量计划经济模式,具有显著的计划经济特征,如在针对不同区域农产品种植及经济作物种植上仍然采取定额制度,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难以有效融合,更难以激发农业经济的活力。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业经济管理,针对农业工作的发展情况一再相关文件,强调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并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向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转变。然而实际工作成效不突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然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侧重点不对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别注重农产品数量的增长,而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这种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比较适合于建国初期,也切实解决了当初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药、化肥滥用及过量使用、盲目引进高产物种等做法严重损害了农作物产地的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大量农产品的低质量、高残留与人们注重健康、生态平衡之间产生了矛盾,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农药残留超标也导致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从而减少了农产品产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经济管理要努力转变侧重点,从以往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为现代农产品的销售提供市场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技术及信息,可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便捷,提高管理效率。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如美国、日本等,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较低地位。甚至,某些落后地区还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设施,农业生产及信息技术严重落后,区域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农业现代化建设停步不前,既影响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农业企业及个体经济效益的获得,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所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树立新型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我们知道:“理念指导行为”。因此,要解决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抛弃保守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新型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要从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出发,以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其经济管理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参观活动,加深农业管理从业者对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认知,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及思想观念,扩宽他们的视野,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以先进的、新型经济管理理念指导其行为。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因此,要勇于做出农业经济管理体质的变革,积极转变管理模式,改变过去保守落后的单纯追求产量的管理模式,从单纯重视数量向重视数量及质量的方向转变,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多元、多产业链结合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要加快农产品生产与深加工创新力度,促进纵向农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同时,要不断拓宽技术性新型农产品的销售领域,拓展销售市场,要结合农产品市场需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业产业链结构体系。此外,要注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积极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科技,开发新型农产品,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各个区域发展不协调、农业发展与农村发展脱节、农业整体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显露出来。因此,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建设市场化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改变过去仅仅满足个人需求为目的的小农经济思想;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经济管理的手段,重点建设主导产业及产品,科学合理的分配各个区域的农产品生产资料,将市场需求作为开展农业活动的导向,让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建立集约型社会化农业。同时,要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机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此外,在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也要努力建设生态农业,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其对环保理念的追求,生产绿色蔬菜、有机粮食、绿色水果等备受欢迎的农产品,并在农业生产中坚持循环利用原则,积极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制定环保措施,走生态农业之路。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传统农业也已逐渐向信息化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要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确化控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收益。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那么相关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改变及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是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其对农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及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及水平;同时,要努力培养大量新型农民及技术人员,不断提升其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和生产操作技术水平,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并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此外,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网络、道路及水利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吸引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加入到现代化农业建设中来。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建立农业信息化数据库,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高效的有用信息内容,便于管理人员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销售做出科学化指导和建议,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化与现代化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经济国际化程度又是衡量一个地方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开放型经济是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开放优势是新区开发建设积累的最重要的发展优势。因此,无锡新区将把深度实施经济国际化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抓手,以经济国际化推动提升现代化,以当好经济国际化先行军助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质量和内涵,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中争当“示范中的示范”。
一、围绕企业国际化,加快构筑国际化
的产业体系与资源布局
实现经济国际化,国际化企业是核心和主体。以促进外资企业本土化、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为着力点,支持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全球配置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国际化资源集聚、国际化市场拓展、国际化园区打造三大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无锡新区的国际化企业。
实施国际化资源集聚行动。充分依托无锡新区现有跨国公司的境外高端资源,着力推进研发本土化、生产本土化、销售本土化、人才管理本土化,最终实现国际企业本土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销售机构和地区总部,侧重发展最易实现本土化的外资研发机构,培育提升其自主研发、自主经营和自主投资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区域总部,发展一批1000人以上的外资研发中心。继续大力引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关注瞄准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从2013年起,每年引进10个以上投资规模超“亿美元”级的外资旗舰型项目,以外资重大项目带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优化提升外商投资结构,探索建立有利于接纳外资研发机构转移的发展平台,大力实施外资企业集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销售中心于一体的基地化发展战略。
实施国际化市场拓展行动。以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为目标,大力支持新区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整合国际资源、塑造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对新区企业的认知度,努力培育一批能够代表无锡在国际市场上驰骋的“新区创造”企业。鼓励实施民营科技企业“走出去”战略,通过赴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拓展海外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网络,实现本土企业与国际技术、人才、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境外上市、并购等手段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鼓励有条件的“530”创新创业企业“从海外来、再到海外去”,除国内市场外,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海归企业中脱颖而出一批国际化企业。探索构建本土企业境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在日韩、欧美已设立投资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开辟企业境外事务服务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海外融资、投资指导、风险防范、海外维权等“一站式”境外投资服务。
实施国际化园区打造行动。将专业园区打造成为引导国内企业打入国际高端市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和丰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源源不断地从全球汲取创新资源,向世界输出民族企业和自主品牌。总结放大PARK经济效应,坚持错位差别化发展战略,围绕“两个重点功能区”、“两个重点博览园”和若干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发挥专业园区的招商特长、产业特长,通过国际化专业园区招引专业领域顶尖的国际化项目、培育细分行业出类拔萃的国际化企业,全力打造几个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PARK园区品牌。其中,太科园围绕物联网与云计算、空港园围绕临空制造与物流、工博园围绕现代商贸服务业、吴博园围绕生态文化产业树立起各自的品牌,引进一批新项目、建成一批新载体、培育一批新企业,走出无锡、影响国内、面向国际;通过无锡国家软件园四期、微纳园三期、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清华科技园、感知生命科技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园区的建成启用,进一步提升新区PARK园区的国际化水准。
二、围绕城区国际化,加快勾画国际化
的空间架构与环境形象
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城市是重要基础和载体。新区将根据建设“东方硅谷、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着力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区功能,打造富有魅力的城区品质,提升高度开放的城区形象,增强城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推进新一轮开放搭建更高平台。
实施城区空间布局优化行动。着力构筑低碳绿色的城市空间架构,促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有机分工与融合。按照“三园一城、三轴四片”的空间优化发展框架,三园指由太科园—高新园区—空港园资源整合构成的产业升级核心区;一城是指打造“吴都新城”,形成全区乃至全市的都市休闲文化服务核心区;三轴指泰伯大道—伯渎港人文景观生态复合轴、新华路城市创新发展轴、长江路城市生活复合轴;四片指旺庄—江溪区级商贸核心区、城际—临空复合经济核心区、梅村—新市镇综合中心区、鸿山文化与生态中心区。全面推广生态能源,强化绿色交通、生态环境、绿色建筑等指标控制体系,加快建设龙湖、协信、朗诗、国信等滨湖生态高端社区,提高沿湖居住板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符合国际潮流的健康慢活空间和国际化社区,加快推进太湖山水风光绿道、伯渎河吴越文化遗产展示绿道、京杭运河文化遗产及现代都市风光绿道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构筑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街区,提升城区整体形象。
实施生态人文环境营造行动。着力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区环境,在延续历史文脉和美化生态环境中打造个性特色。更加注重发掘利用吴文化历史资源,进一步扩大鸿山考古遗址公园和梁鸿湿地公园两个国家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整合中华赏石园、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梅村二胡产业园以及太湖水乡自然资源,打好生态、水乡、文化、宜居“四张牌”,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更加注重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依托“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广告会展、影视创作等新兴文化业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注重创新文化发展投融资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注资引导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推动有条件、有实力的公司实现IPO上市。
实施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工程。着力发展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生活服务业和生产业,提供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龙湖、协信、吴博园、梅村等区级商业体建设,提升梅里古都商业街、伯渎左岸商业街、东亚风情街等特色街品质,打造新区国际化的时尚品牌。重点打造国际商务生活区,建设茂业长江1号、永旺梦乐城、嘉煌财富中心、五洲哥伦布广场、新城汇融广场等一系列商贸服务载体。大力发展生产物流服务业,围绕苏南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围绕运河发展高端港口物流。按照智慧城市要求建设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工程设施,全力推进新区市容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公共环境建设达到国际化水准,努力营造一个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宜”的智慧环境,探索一套精简、高效、便利的数字化、标准化、程序化智慧服务模式,最终打造一个科技、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可持续的智慧新城。
三、围绕人才国际化,加快构建国际化
的人力资源结构与生活品质
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是关键和根本。新区将在前几年人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坚持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方向,通过重点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增效行动、科教文卫优先发展行动、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提升行动,以人才国际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增效行动。继续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在注重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创业的“稳心留根”,把更多国际化人才通过创新创业转换为本土领军人才。依托海外留学生团体、学术组织、华人华侨等,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依托国际中介机构、驻外办事机构等,建立国际人才招引网络体系;依托本土跨国公司和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海归人才项目嫁接式发展;依托“专业实体化”企业运作模式,推进科研院所与政产学研项目成果产业化进程;依托鼓励企业上市,培育更多优势规模企业;依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而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其充分渗入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等的阐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建设途径的探寻,来更好地确立并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构成要素 重要性 建设途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是企业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企业要维持旺盛的生命力,无疑需要多重保障才能得以实现。其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无疑是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驱动力之一。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建设活动,其渗透到企业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体现,也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而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这一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并通过此将企业员工吸引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上来,以此来保障企业顺畅、有序的经营,促进企业员工之前公平的竞争、和谐的相处,从而推动企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
构建企业文化的主要要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环境。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硬件”之一。环境可以氛围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所谓的外部环境通常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形象等,而内部环境则倾向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也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外界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创设良好的企业环境,也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信奉和遵从的基本目标和信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代的行业竞争中,只有真正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确立“以人为本”都能人本主义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企业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关怀,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促进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归宿;三是企业的精神。所谓的企业精神,通俗地将就是企业的服务宗旨、观念、目标等综合的体现,是企业精神面貌的展示。四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任何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当前管理情况下的条例制定,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制度、领导体制以及组织机构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制度文化,为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也是企业代表人物的行为文化的保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制定和管理,使其更加全面、系统且协调、有效。
二、现代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有的,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因而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将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与其他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区分,企业文化能够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能够真正的成为企业的灵魂力量,它可以有效的传达企业的理念,运用独有的企业形象去进行有效的宣传,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物质富足,经济发展较快,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精神力量,逐渐的正在日益被重视,这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追求差异化的有效体现,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让企业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努力建设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进而提升其服务质量,增强客人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并最终帮助企业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当然,落后的、不适宜的企业文化也会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更有甚者还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探寻
(一)强化企业形象打造,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之于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化竞争中,企业文化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在竞争中“软实力”的强弱,也关系着能否调动起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而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首要任务就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形象和品牌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处在同等档次和水平的企业之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同抢占制高点,是企业竞争的法宝。而企业形象的打造,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这个基础,离不开企业文化要素的对外塑造。企业文化建设好了,就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去定义企业的主要功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实现企业良性运营的最终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运用“企业文化力”的作用实施经营管理。
(二)完善企业制度管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问题
众所周知,完善的企业是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制度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和社会地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目光投向制度建设方面,并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将其完善。总的来说,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建设承载着员工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其更符合人性化,这是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硬件之一;二是利用企业价值理念对员工的文化约束力,通过强化这种约束力效果,就能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创新载体落实,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让员工学习接受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历史、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内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保障力量
“以人为本”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纵观国内外企业,大凡成功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十分重视以人为中心。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必须要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指企业的员工,又指企业服务的对象。然而,在众多标榜着“以人为本”的企业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并不多。因而,企业要想长久地立足,长远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做到对员工实施“人本化“管理,正确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给员工以安全感,让他们能够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并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结语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风雨砥砺,如今我国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最强有力的策略军。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外,还面临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因此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自修,练好内功,努力建设符合现代化且科学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并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的效用,使企业以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朝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创新;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的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众望所归。基于此背景,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新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组织关系等多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3.政策
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
[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
[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
[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5]杨志学.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115-116.
关键词:陶瓷壁画;现代空间环境;设计
1 引 言
陶瓷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实质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整个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非是陶瓷壁画与建筑的简单相加。由于其得以生存的依附体是建筑,从而只有通过建筑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它必须与现代建筑空间有机结合,才能满足最大范围内欣赏者的审美要求。
2陶瓷壁画的设计
墨西哥现代壁画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何塞・克莱门特曾经说过:“现代壁画形式是最公正无私的,因为它不可能成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不能为少数特权者服务,它是为人民的,是所有人的艺术。”这就使得陶瓷壁画的创作不能像其它一些纯艺术创作那样只注重主体个人情感的表达,还得充分考虑公众及所属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些要求,也就是说,其实质是一种设计活动,设计与纯艺术创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适应性”,它不仅需要创作主体的个性发挥,更是一种针对具体目标求解的实践活动。陶瓷壁画设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向建筑空间的总体需要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一点虽然在陶瓷壁画应用于现代建筑环境的初期就被注意到,但直到今天,仍然是阻碍陶瓷壁画发展的薄弱之处。当前不少陶瓷壁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形式都没有注意到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对比关系,从而出现了许多画面效果成功,整体环境效果不佳的陶瓷壁画作品,在这里引用德国哲学家谢林的一句话,他说:“也许个别的美会打动人,但真正的公共艺术品,只有整体才是美的”。
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陶瓷壁画的设计创作者在接受壁画设计任务伊始,就应该对壁画将要安装的建筑环境有一个深刻的体察。首先应该要了解和研究所需装饰面是属于哪种建筑功能类型,其次要了解清楚周边的建筑结构、装修风格、环境色彩、采光情况、以及业主委托人对壁画的要求等具体情况。这座建筑如果正在施工过程中,则应根据图纸与建筑设计师等人员仔细研究勘察;如果已经落成,则应去实地体察感受,仔细分析:壁画是在室外日光环境下还是室内灯光环境下;周围的环境色彩是什么具体类型;建筑结构是什么样的;壁画所属建筑空间是宽敞还是狭窄;观者能一目了然,还是仅能看到一部分。由于现代建筑空间环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介入其间的陶瓷壁画设计必须要注意这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我们来逐一简要加以分析。
2.1 陶瓷壁画设计与建筑功能的关系
在一副陶瓷壁画的创作设计之前,创作主体首先应该要了解所属建筑的功能属性,该壁画是应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还是纪念性建筑等等。因为在建筑环境中,与壁画发生联系的,首先是来自建筑功能类型的限定,特定的建筑功能需求往往无形之中限定了壁画的内容和表现方法。假如所要设计的陶瓷壁画是应用于政府机关,那么由于所处特定环境的需求,壁画应多选择一些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造型构图应和谐庄重,以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从而强化建筑本身的功能倾向,给观者一种相对应的心理感受。如果是应用于公众娱乐场所,那就可以选用一些前卫风格的、注重泥性表现的、具有时代感的陶瓷壁画形式,以与建筑场所的功能相协调(如图1)。可见,陶瓷壁画作为整个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其主题,还是形式内容,都要服从于该建筑的使用功能属性,应根据这些来作为陶瓷壁画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形成一个基本设计框架,从而不至于在设计伊始就产生文不对题、生搬硬套的的现象。
2.2 陶瓷壁画设计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所谓建筑结构,指的就是建筑实体内外界面的具体形状。从最简单的区分角度来说,应包括墙面、天顶和地面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现代建筑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一些不同于以往传统建筑结构形态的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悬挑式建筑、框架式建筑大量出现,从而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形态,这直接影响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和布局,也使建筑物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表面:被承重柱分割的墙面、顺楼梯倾斜的锯齿状菱形墙面、曲线型的墙面、含有许多窗洞或门洞的墙面、有很多转折的墙面、由于复杂的结构所造成的不规则的地面等等,这些不确定的建筑结构因素直接影响到将要设计制作的陶瓷壁画,迫使壁画的设计必须因势利导地顺应各种墙面或天顶、地面形态,与建筑实体的表面相吻合,同建筑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内在的联系。
陶瓷壁画大部分时候都置身于墙面,现代建筑的墙面由于脱离了传统建筑承重的功能要求,结构变化一般都比较丰富,例如墙面往往会有一些不确定角度的转折,壁画的设计就可以利用这些转折把壁画区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也可以将壁画构图作一些直线性的平面分割,以减弱墙面的直线型线条对画面整体的破坏作用;另外,壁画所在的墙面一般都有窗洞、门洞或其他一些构件,陶瓷壁画的设计构思应该充分利用墙面上这些要素的规律性,在壁画构思的起始阶段起就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使之既不影响壁画的表现,又能保留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使不规则的墙面、窗洞、门洞等最好都能在壁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对壁画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日本陶艺家会田雄亮所做的一副壁画就具有一些这样的特性(图2),作者很好地利用了壁画下部的方形门洞及左边楼梯与天顶之间留下的三角形空间,将壁画的主体设计成为由各种三角形、菱形、矩形等形态组成的抽象图案,使本来会对壁画整体性起破坏作用的墙面转折线、门洞、楼梯及画面中间位置的承重柱几乎也成了画面的一部分,可见合理地利用建筑结构对陶瓷壁画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地面是除墙面之外的另一重要建筑结构,由于其使用功能的需要,不允许有太多的表面变化,并且要求地面要具有防水性和高度的耐磨性,能适应这一要求的其他材质壁画形式很少,这无形之中给予了陶瓷壁画一个单独施展的舞台。当前设计应用于建筑地面的陶瓷壁画形式还比较少,以后陶瓷壁画对建筑结构的利用可以着重朝这方面考虑;由于其位于人的视平线以下,因而给人的视觉效果独特而富有情趣,如图3中的这幅地面陶瓷壁画。
2.3陶瓷壁画设计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陶瓷壁画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不仅限于对建筑功能的适应和对建筑结构的合理处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与壁画所在的空间及各种空间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找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一座建筑物,不外乎有两个空间概念,即其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其中尤以建筑内部空间的关系最为复杂,如墙壁、地面、天顶以及一些建筑隔断等都可界定出许多的内部小空间,空间与空间又会互相渗透连接等等。
陶瓷壁画的设计既要充分适应建筑内部空间的这些特点,又要考虑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双重影响。如果是在一个较小的内部空间里,即使将要设计壁画的墙面面积很大,但由于空间的距离过小,使人的视距受到限制,从而对壁画的视觉效果也不会完整,这时就要调整壁画的尺度大小以适应人眼的要求;如果是在一个较大、宽阔的空间里,人的视距过远,这时就要考虑空间的重新隔断,或者是增大壁画的尺度;如果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里,则可以考虑以壁画的表现内容来弥补封闭空间深度与高度的不足,利用构图、色彩及丰富的表现手法打破大面积墙壁二维空间的单调性,造成视觉上的纵深感,使实际建筑空间在视觉上得以延伸,这一点在一些大型的、人群经常处于停滞状态的、而且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北京国际机场的釉上彩壁画《森林之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图4),作者的用意很明显,就是通过营造一个开阔而深远的虚拟空间来弥补内部空间在视觉上的封闭不足,画面采用特定的自然风景为主题,通过人、船、树木、山体和广阔的水面等形象及其比例差异产生人为的景深效果,从而达到改变建筑内部空间的即定高度和深度的目的,在营造了空间氛围的同时,也拓展了空间视野。从而使大面积的、封闭单调的墙面产生了风景画一般的效果,使在机场待机的旅客仿佛置身于森林绿树之中,而忘却了漫长的、令人烦躁的等待。
这是处于建筑内部空间的陶瓷壁画设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对策,下面再来简单谈一下处于建筑外墙的陶瓷壁画与其所处空间的关系。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环境,另一种是人工环境。一般室外的陶瓷壁画处于后一种情况居多,这就除了要考虑本身所依附的建筑之外,还要考虑与周围的建筑群落、道路、人流、周边绿化等方面的关系,必须从整体出发,研究这各方面的背景关系,并通过一些艺术设计手段,来表达这一特定外部空间的环境氛围,使人形成鲜明的第一视觉印象。通常建筑外墙的陶瓷壁画内容不宜太过于具体细致,宜采用一些抽象的、注重大色块、大感觉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因为室外的壁画尺幅一般都比较大,人的视距也比较远,细致了反而难于看清楚;其次就是人群一般是处于流动状态,大块面、注重表层效果的壁画反而更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建筑空间环境中的陶瓷壁画设计,不论是处在室内空间还是外部空间,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特性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必须从其依存的空间环境具体要求上去把握,使陶瓷壁画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建筑空间,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协调统一。
2.4 陶瓷壁画与整个建筑环境的色彩关系
无论是在壁画设计还是在建筑设计艺术中,色彩都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对环境气氛及人的心理感受因素都有很深的影响。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进我们视觉感官的是色彩,而最有感染力的也往往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映入人们的眼帘,可以引起不同的冷暖感、轻重感、距离感、软硬感和时间感,好的色彩环境就是对这些感觉的重新组合,使人们从和谐悦目的色彩环境中能产生美的遐想,化景为情,从而大大超越固定环境空间的局限。
色彩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视觉传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一副陶瓷壁画的最终效果,因此陶瓷壁画与所属建筑环境在色彩上的对比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特定的建筑环境都有其具体的色彩倾向,就像音乐有其主旋律一样,介入其中的陶瓷壁画色彩设计必须依附于这一主调,找到与环境特定色彩氛围相吻合的色彩语言,或对比,或协调统一,并注意色彩给人的心理影响,几个方面处理得当,壁画与建筑环境的色彩就能溶为一体,使人产生和谐愉悦的审美感受。像日本陶艺家速水史郎所作的《樱花》及史旋等为游泳馆所作的釉上彩壁画《海底世界》就是色彩与所处建筑环境高度协调统一的杰作(图5、图6)。前者巧妙地利用了磨砂地面暖红灰色与浅黄灰色间隔分布的特性,将壁画的主色也设计成不同纯度、明度的红橙色与浅灰色小方块,不仅在色彩倾向上与地面及周围暖灰色的金属柱、浅灰色的天顶取得了统一,还在构成形式上与地面也有了呼应关系。后者则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的功能需要,将壁画的主体部分描绘成深浅不一、又有丰富变化的湖兰色调,与蓝白色的地面及蓝色的游泳池非常的协调,好象是把面积狭小的游泳池延伸到了无限广阔的海洋深处,使游泳者仿佛置身于蔚蓝的大海里,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轻松享受。
这是对色彩的协调统一法则运用极为成功的两个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壁画与所属建筑环境色彩的协调统一比较容易渲染含蓄或和谐宁静的气氛,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而色彩的强对比则往往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增强整个建筑空间的色彩力度,并可以渲染出一种热烈轻快的环境氛围,例如在一些色彩相对暗淡的建筑空间环境中及一些公众娱乐场所,陶瓷壁画的设计则可以使用一些明度高或纯度高的色彩,以加强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对比关系来增强整个建筑空间色彩的力度,就象一个相对低沉的调子里面出现了高亢的强音一样,使人感觉精神振奋。总之,现代建筑的环境色彩及功能要求都千变万化,介入其中的陶瓷壁画设计必须“因色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适应环境整体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2.5 陶瓷壁画设计与建筑环境光源的关系
对现代建筑环境中光源角度、强度及光源色彩的把握是陶瓷壁画设计必须注意的另一个重要课题,对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则会使壁画的本来面目更胜几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使壁画的表面视觉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难于弥补的缺陷。
建筑环境中的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和灯光两种情况,自然光由于其投射方向及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比较容易把握,下面我们重点谈一下陶瓷壁画设计在相应的建筑灯光设计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室外的一部分陶瓷壁画及室内的陶瓷壁画一般都要用到灯光,而灯光对壁画的影响较自然光复杂,首先是灯光投射的角度,这对于表面比较光滑的釉上彩壁画和色釉沥线壁画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投射的角度不当,就会产生大面积的反光,使人看不清壁画的内容,并会对人眼造成伤害;另外一些浮雕形式的陶瓷壁画,如果灯光投射角度偏小,则会产生大面积的不规则阴影;灯光投射的角度过大,则会使壁画层次减弱,也影响壁画的最终视觉效果。其次是灯光的强度,过强的灯光投射会使壁画的表面产生大面积亮斑,另外灯光过强或过弱都会使整副壁画的结构层次及色彩层次得到减弱,影响壁画的效果。最后是灯光的色调,灯光的色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或者是增强壁画表面的色彩倾向,陶瓷壁画为达到或者是增强某种色彩效果,往往应用有色灯光对壁画的色彩进行补偿,以使整副壁画的色调更加统一和突出(如图7);另外恰当的灯光色调还容易造成一种环境氛围,柔和的暖调灯光可以使整个壁画环境变得温馨而富有人情味,明亮的冷调灯光则可以使人精神振奋。陶瓷壁画设计中应用什么样的灯光色调完全取决于环境和壁画的具体需要,可见陶瓷壁画设计中灯光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灯光的设计与壁画的设计同步,以便于创作主体能根据需要随时对灯光的位置、强度或者是色调进行调整,从而使壁画及整个环境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结 语
在实际的陶瓷壁画设计制作过程当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壁画设计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使陶瓷壁画与整体的建筑环境之间达到最大程度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壁画能充分发挥其最佳的效果,为整个建筑环境增光添色,真正展示陶瓷壁画在现代建筑环境中多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赵云川.陶瓷壁画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 清华大学.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对于一个高品质居住区来讲,优美良好的环境是其必备的条件之一,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促使业主对小区产生较强的归属感。然而在当前的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豪华或追求科技等单一的目的,对景观的规划设计考虑不周全,使得很多居住小区环境的安全性存在隐患、交通不便捷、风格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辨识性,或是植物景观太过单调、小区缺少生活情趣等,并不能满足现代居民对居住小区景观的各方面要求。为此有必要加强对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优化。
1、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1.1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多开发商对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提出了诸多过于脱离实际的要求。例如要求设计师将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为欧洲园林风格,或者要求将其设计为皇家贵气的园林风格。但事实上,该小区的周边环境与当地的文化背景并不适合这些园林设计风格,这就给居民带来了一种错觉,使其不能真正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感。
1.2景观设计中生态效率较低
受西方园林设计风格的影响,当前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似乎对草坪特别青睐,使得很多居住小区的绿地设计均为草坪,而忽视了对乔木、灌木、藤蔓等等其他植物品种的应用,使景观环境的植物过于单一,生态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1.3功能性设计较少
从当前的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来看,设计师更多的是追求景观的视觉感受,而对于景观环境的功能性设计则不太重视。但一个最佳的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并不是像公园一样拥有较好的景观形象就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户外空间需求。因此目前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功能性设计太少,而空间形式也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设计。
1.4人性化设计欠缺
人性化设计是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能体现出小区人文情怀的主要表现。但这一点却往往被忽略。只注重利用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进行设计,而不考虑业主的实际需求。对景观环境的安全性、健康性没有做好全面的考虑规划,使得小区的交通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社交系统都不够完善。整个小区景观环境给人一种疏远自然的感觉,没有亲切感。
2、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要点
在具体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确定整体设计方案,确定整个住宅小区的建筑、景观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应该把建筑和景观分离开来。首先要设计好住宅小区整体的环境,然后再用房子巧妙的去分割空间,去围合空间。这样能够使整体住宅小区景观更加有层次感,更加的整体。在住宅小区中不仅要有开敞的空间提供群聚和社交,也应该有一定的私密空间供安静的阅读和独处,这就需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师根据居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同时要确保各个空间之间能够有很好的过渡,体现一种韵律感,同时使各个空间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另外通过象征性的行道树与水道强化主轴线,形成来访者很容易理解的空间构造。分散在用地内的各种空间要素---一景观建筑、设施设备、景观小品、植物、园路等,作为空间和连续镜头统一起来,由此一边体现了各个部分的特点,一边明确了用地整体的形象。在有限的用地内,将草坪广场、落叶树林、常绿树林、动植物栖息的水边、杂树林、鲜花花园进行了区域划分,力求通过多样化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3、提高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水平的建议
3.1关于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
在设计小区的绿化种植景观时,需要注重对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搭配,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来丰富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在公共绿地的设计中,要按照不同的地形条件和功能需求来选择植物种类,如在儿童游戏场地的绿化设计中要选择一些不易扎伤、刺伤儿童、没有毒性的植物品种。在植物的配制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植物景观视觉效果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绿化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效益。如绿化带的制氧、防尘防风、隔离噪音、调节空气温湿度等功能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的生物特性,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与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植物品种,以本地乡土植物为佳。尽可能的使居住小区的绿化植物景观设计能够实现最大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
3.2关于道路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3.3 关于景观设施设备及小品的设计
景观设施设备及小品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能够对小区景观的整体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景观设施设备及小品的设计形式主要有室外楼梯、走廊、垃圾箱、路灯、雕塑、指示牌、休息亭以及健身器具、儿童游戏器具等。
其中在健身器具或儿童游戏器具等活动设施的设计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地,以保证居民能够安全放心的进行活动。首先活动设施场地必须要在阳光充足、通风较好的地段进行设计,不可使其紧邻交通主道,或位于停车场附近,并注意铺设防滑的橡胶垫,以免有儿童滑倒摔伤,更周到一点,可以设置家长看护时的休息区,方便儿童玩耍时家长在旁看护。
4、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设计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前景
1引言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格局也有所变化,从而引发了营销理念的改变。而电力市场在整个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有效的跟经济发生形势相适应,需要不断创新营销理念,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有所提高,而现阶段电力营销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而要对其建设过程以及前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电力营销的现代化发展。
2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全新目标
通常而言,按照电力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电力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建设电力营销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具体如下所述:
2.1培养更为专业的电力营销人员
现阶段,对于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在于,要对从事电力营销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待培训合格后才能够持证上岗。与电力相关的工作通常对于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并对这些技术性要求进行共组,主要目的在于电力工作者不但熟知电力计划以及电力维护相关的知识,还能够为在市场上推动电力营销以及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助于展开实际的操作。进行电力营销的现代化建设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定期的培训和指导相关的电力工作者,从而确保电力营销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
2.2注重融合企业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在实际电力行业中,实施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最为主要的一个目的在于能够有效获取最大的利益。而由于社会的区域性存在着差别,导致不同地区用电量也各有差别,所以电力企业兼顾电力行业的利益时,也要实现电力市场的设备效益,同时为了减小区域用电之间的差异度,要采取一定积极的措施,全面调查电力市场情况后,为了有效实现电力营销的最终目标,要实施方位性以及可调控的措施。
3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1缺乏完善的营销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受到以往的电力营销观念影响,并且有些电力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电力营销部门,难以跟其他的部门展开高质高效的进行合作。而即使设置了电力营销部门的单位,还缺乏健全的营销管理机制,内部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机构内部缺乏完善的奖罚机制以及相应的规章准则。
3.2缺乏对电力营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在电力企业的管理阶层的相关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力营销的管理的重要性,不够了解电力营销作业涉及的内容以及电力营销的地位,目前,为了有效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规模以及电力市场所需的营销需求,务必要重视对电力营销的管理,以便积极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3.3电力企业缺乏专业的电力营销工作者
现阶段,电力企业中人员结构配置尚且不足,从事电力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的电力营销知识和技能,难以准确的掌握先进的技术,并使用先进的设备,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用的依旧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创新活力不足,并且较多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责任感,工作时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差事。
3.4缺乏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
现如今,较多的电力企业缺乏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企业内部还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实际工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违规操作,对电力营销信息数据进行更改时,个别的维护系统的人员以及操作人员使用的手段不够正规,导致电力系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电力工作者的误操作行为,也会引发电力企业出现更大的安全风险。
4我国的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改进办法
4.1制定完善的电网规划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
社会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高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生产和需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电力企业要想更深入的对市场发展的电力总需求进行分析,使得农村电力市场得到了逐渐的开拓,因而电力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改进相应的配套设施,适当开展营销。此外,电力企业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服务的质量,要积极参与电力营销的全过程,科学有效的对电力营销进行管理和控制,创建相应的营销数据库。在整个电力运行环境下,为了使得电力营销的运行系统得到逐渐提高,使其能够更好的促进电力营销现代化的发展,确保电力行业的服务有所提高。对电力企业中各业务层整体使用的处理标准以及业务的处理时限进行考核,并且考核好客户服务的监控系统时,以便在其中发现问题,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反映,对相关部门进行督促,以便及时的纠正,制定跟电力企业相符的管理条例,对营销信息的策略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关效益的评估,合理的对企业的公关关系以及企业形象进行设计,从而科学的展开电力营销现代化的建设。
4.2合理运用各种方法确保电力运用的合理性
电力企业中实行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对电价进行划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①电度电价;②基本电价。在实际实施两部制电价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产品的增大,扩展和推广电力营销技术,一旦用户的实际用电量较少时,就可以相应的提高评价价格;而如果用电量较大,则可以降低电力的评价电价。对电网现代化建设进行改进和加强时,能够使得电力系统的整体供电水平有所提升,确保供电更为可靠,质量更高。此外,要加大对电力系统的修复能力,积极对故障进行维修,以便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更为快速优质的服务,使得售后工作更能够更令客户满意。同时,还要对对客户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合理的错开用电高峰期,避免遇到用电短缺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恢复,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适当的降低电费,及时的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故障解决方案。
4.3做好电力市场的定位工作
供电企业为了能够充分的适应市场竞争,要摒弃陈旧的思维,在旧管理电源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更为新的管理模式,有意识地涉及到电力生产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确保建立的电力市场营销观念足够新颖。要高度重视电力营销的价值所在,及时的更新电力服务的理念和电力营销理念,使其能够跟电力市场供应需求相满足,确保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系统更为完善,提供给客户更为优质的服务。
4.4开拓电力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
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处理业务和缴纳电费的方式更为快速便捷,现阶段,电力企业中所使用到的电子商务系统尚且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力企业要将重点放在三个内容:①网上办理业务;②网上查询业务;③网上进行缴费等。然而现阶段电子商务系统还在起步,跟真正的电子商务之间还存在着距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电子商务发展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主要包含有:①设计信息结构;②商业信用;③网上支付;④互联网技术;⑤网上认证;⑥网上征税;⑦制定法律。所以,电力营销为了能够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技术的推广功能以及市场周边的环境和制度的影响,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要注重对电子商务的开发研究。电力企业可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开发,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整个电力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的现代化建设,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使得电力营销的发展方向更加的全面、更加的网络化,从而有效确保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瑶虹.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现状与前景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6(4):27~29.
[2]李平平.关于电力营销的现代化建设及发展趋势分析[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