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6 16:54: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学计数法的性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学计数法的性质

第1篇

摘 要:数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但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通过免试入学,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较差,如何学好数学这门课,已经成为教师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实践研究,基于对现在中职学生的了解,介绍在实践教学中能激发中职学生学好数学课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70-02

一、 教学背景

1.数学课程的介绍

数学专业是我校牧医专业一年级必修的基础课,学好数学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前提,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学期初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及看法

笔者在学期初对学校牧医专业的92位学生以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做了对数学课的兴趣及看法的调查,数据见表1、2。

表1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情况

兴趣程度很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抗拒学习

人数0113744

表2 学生对数学课难易程度的看法

难易程度很难难一般简单

人数503660

通过学期初对学生的调查,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的总体看法是:内容难、不感兴趣,有部分学生甚至是厌倦学习。很多学生说以前读初中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数学,现在一看到数学就头疼。面对这样的一个学习氛围,如何上好数学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

1.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

让学生知道学好数学课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了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呢?”笔者在上课前问学生:“想不想当一位出色的兽医?”学生会大声地回答:“想!”笔者接着问学生:“想当一名出色的兽医,要不要学好专业课?”学生会大声说:“要。”接着笔者就把学生二年级需要学习的专业课要用到数学的课程给学生翻阅,告诉学生说:“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不重要,事实上以后的专业课有许多需要用到数学的地方,想学好专业课,想做位出色的兽医就必须先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才能更加出色。”

2.为提升学历做准备

当今社会的现在,学生中职毕业后在事业上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学历,所以学好数学对提高自身学历有很大的帮助。

3.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许多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很多学生一看见数学就产生畏惧心理,觉得数学很难,自己肯定学不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课前问学生:“大家认为自己能学好数学吗?”许多学生都会回答:“不能!”于是笔者在课前准备了道很简单的数学题:a>b,且b>c,让学生比较a和c的大小。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判断出a>c。然后笔者就告诉学生:“这属于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还没讲课之前你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说自己肯定学不会呢?”然后分析学生以往数学学不好的原因:许多学生是学习的时候有了抗拒心理,或没有用心去学习或者以前的数学课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等原因造成的,而非智力方面的因素,然后再用一些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常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教的课程,所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非常重要。要当个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能与时俱进,课堂上适当讲点学生感兴趣、爱听的东西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觉到教师重视他、尊重他。许多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因为成绩一般,基本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现在有教师关注自己,就会觉得很开心,从而也喜欢这么重视自己的教师,继而喜欢该教师的课。课后有机会也有必要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教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课兴趣的体会

三、授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具体专业,简化教材

现在所采用的教材为大众化的教材,而里面的内容牧医专业不一定以后都得用到,所以根据具体专业简化教材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太多东西的话消化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也会降低。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编写适合本学校牧医专业的校本教材效果会更好。

2.利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在讲课前,利用现在先进的科技水平,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当学生一看到屏幕上面出现有趣的动漫画面的时候,课堂气氛马上就活了起来,这为整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上必须注重与学生互动,经常提问学生,经常让学生做课堂习题,并且举行课堂知识小竞赛,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听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辅导,或安排已经懂的学生课后对不懂的学生进行辅导。只有学生学会了,才有兴趣去学习。

4.讲授课内容与专业知识及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及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可以与专业知识及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可以出应用题:“服用某种感冒药,每次服用的药物含量为a,随时间 t的变化,体内的药物含量为f(t)=0.57'ta(其中t以小时为单位)。问服药4小时后,体内药物的含量为多少?8小时后,体内药物的含量为多少?”这样的应用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次课的知识,也与生活实际及和以后的专业课《药理学》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5.进行教学测评,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对学生来讲比较难,所以每隔一段实际进行教学测评很有必要。一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薄弱的环节加强指导,二是对于个别成绩不理解的学生也可以及时跟进。让原先没学会的学会,原先会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结果

学期结束前对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及看法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3,表4):

表3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情况

兴趣程度很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抗拒学习

人数464060

表4 学生对数学课难易程度的看法

难易程度很难难一般简单

人数6294710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已经提高了很多。所以中职学生虽然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但通过科任教师的引导,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兴趣;培智学校;提高;参与性

【分类号】D297.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无可否认的。智障学生的认知、理解等能力较差,这使得他们对数学这门相对枯燥的课程难以产生好感,因此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参与性低。那如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性呢?关键一步就是如何激发起智障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巧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巧妙引入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当他们看到生活中很多麻烦的问题到了数学课上就可以轻松的解决,也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例如:在认识数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把班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由两组的学生互相数一数对方的组里有学生几人,记录到本子上,然后再把某一位或者两位学生由其中一组抽调到另外一组,再让学生数一数现在两组的人数分别是多少。这样,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受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教师不仅仅是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智障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差,有时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可能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这时,不妨尝试一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即能锻炼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如:最初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由于学生不能理解进位的含义,总是忘记把进位的数加到十位上去或者不需要进位时反倒进了位。这样,不妨事先准备一些计数棒,并十个为一组捆成了若干捆。在讲解习题时,要求学生在竖式旁边用计数棒先把竖式表示出来,并通过计数棒的个数,来体验“进位”这一过程。如:在“26+19=”这个算式中,6与9的和是15,也就是竖式中个位上的计数棒是15根,很直观的看到应该把15根计数棒中的10根捆为一组“进位”到十位上。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很明了的“看”到运算过程,很快就掌握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智障学生思维比较刻板,要使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必须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使他们逐步借助对形象具体事物的认识,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商店里有5个篮球,每个篮球2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时 ,利用多媒体,可以很直观的把篮球的价格、数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了。艳丽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四、巧妙练习,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比起书本上的练习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度高。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又带着学生做了一些练习,问:“你们能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习的这些形状吗?”因为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们很积极的回答我的问题,并在教室里指给我看。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并让他们想一想,教室外面还哪些物品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形状?随后,出示事先在校园里拍摄的视频,当看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居然可以与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联系起来时,学生们表现的尤为兴奋,一直指指点点的说他见过,他知道。最后,我又给他们留了课下作业,回家时去找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今天学习的形状,及时巩固练习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数学乐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获取知识,懂得规范和适应社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游戏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容易为一些其他刺激所吸引,而游戏教学符合智障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数学游戏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

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 设计恰当游戏。如在教学《认识上下》时,我采用了“c鼻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只有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才会点中鼻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在游戏中领悟。

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他们的数学教育,弥补他们的缺陷,最终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都得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刘全礼、刑同渊、马积德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效性;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作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中职学校培养电子电气类人才的重点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重要的拓展课程。电子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也逐渐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因此在这门课程中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

一、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较多,与电工电子的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电子技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从小型电子元器件到大型机电设备,都属于电工电子的范畴。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实践课程占了较大的比重,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学生自身也必须深刻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2.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电子技术教材中的公式较多,内容较复杂,教材内容前后紧密相连,各章节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各公式的推导虽然简单明了,但依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自己钻研体会。

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后,现代中职学校的教师已深刻认识到课程教学中课程效率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课程的实效性纳入课程研究的重点内容。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现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不可好高骛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职高机电专业中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各项素质,适当对课程进行优化,做到学生的能力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例如,在讲授“二极管的课程”时,教师只对二极管的结构和作用进行了讲解,没有对其进行高效的拓展,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续内容时力不从心。二极管的教学内容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看似简单,实则是庞大的知识网络。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必须以点成面,具体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二极管的主要结构是PN结,PN结的称呼来源于PN结中的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PN结的制作工艺一般是将两种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在熟悉了PN结的组成后,重要的是弄清PN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移动特点,这对以后的课程有极大的帮助。学生一般只是将二极管归属于发光二极管的范畴,其实不然,发光二极管只是二极管的一种,二极管还有很多种,比如光电二极管、电磁二极管等。对二极管的基本知识了解后,必须重点讲解二极管的击穿原理,当反向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导致二极管报废,一般情况下,二极管的反向电阻较大,在电流较大时,必定会击穿,且这种击穿不能恢复。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后,必须通过实践课程将知识进一步强化巩固。

据笔者了解,中职学校的电子实践课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一般将实践课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直接以书面的方式告知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直接将电子器件进行简单的连接后,进行数据测量,然后通过数据的对比得出实验结果。教师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即学生潜能的开发,实践课应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要方式,以实验结果的验证和分析为主要目的,在实践课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自行制订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对所需实验数据的采集。

(2)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对图像的绘制、对波形的观测等都必须严格地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例如示波器的使用过程中,先从示波器调试开始,对电子电路中的震荡原件进行波形观测,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重视实验结果和实验误差的讨论,对实验结果中出现的误差及时分析讨论,分析误差的原因。例如在由晶闸管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的观测实验中,分析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实验波形中的干扰因素,可能的原因有电缆及其他元器件老化损坏、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实验操作不当等。

随着大众化教育在国内的推行,中职学校成为国家技术领域发展的强大后盾,在中职教育中,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电子技术来说,其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力求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组件对象模型;COM;组件开发技术;可重用性

中国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在软件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不同软件之间相互利用是一个常见的事情[1]。软件之间或软件内部的相互利用常常会涉及到组件的重用。组件对象模型(COM)的最秒之处是很容易对某些代码实现一次编写和多处应用[2]。重用性是指当一个程序单元能够对其他的程序单元提供功能服务时,尽可能地重用原先程序单元的代码。组件对象模型的可重用性是指一个组件对象如何重用已有的组件对象的功能,而不是重复实现老的功能服务[3]。组件对象模型的可重用性是任何对象模型的实现目标,尤其是对于大型的软件系统,可重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组件对象模型(COM)的可重用性与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的重用性在实现过程不同,较难掌握。

像我们很熟悉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C++,它的重用性位于源代码一级,它是通过继承来实现重用,一个类继承于另一个类,实现父类功能的重用。继承可以使已经存在的类无须修改就可以适应新应用,继承是比过程重用规模更广的重用,是已经定义的良好的类的重用[4]。但对于组件对象模型的可重用性则情形有所不同,因为组件对象模型是建立在二进制代码基础上的标准,所以其可重用性也必然建立于二进制代码一级。按照组件对象模型的标准,实现这种可重用性有两条途径:包容或者聚合,这是组件对象模型两种重用模型[3]。

包容和聚合的重用思路基本一致,只是在实现方法上有所不同。包容是外部组件的接口直接包含内部组件接口的指针,它将使用内部组件的接口来实现它自己的接口。聚合就是直接将内部组件的接口直接暴露给客户,而客户并不知道这是内部组件的接口,始终认为这是外部组件的接口,客户直接通过外部接口使用内部组件对应的功能[5]。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可重用性的现,有程序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初学者来说,难度却不小。本文从软件技术专业初学者的角度,阐述了组件开发中二种可重用模型的实现方法。

2、用包容模型实现学生组件的重用

假定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一个COM学生对象,它实现了学生管理的功能。它的接口定义如下:

由于更新,我们实现了一个新的COM学生对象,它既要实现新的接口,也要实现学生管理功能的接口,而新对象的学生管理功能与老对象学生管理功能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在实现新对象的过程中考虑到可以重用老对象的功能。虽然接口对象的是采用面向对象语言来进行定义的,但是重用的方法上却不能采用类的继承来实现功能的重用的。应该采用组件对象的重用模型来进行重用。对于包容模型的重用。我们应该要明白,老对象的创建和释放都是在新对象的内部进行的,而客户所看到的只是新对象暴露出来的接口,因此客户并感觉不到老对象的存在。对于包容模型的实现,老对象并不要求进行什么特殊处理,只有新对象要进行包容老对象的特殊处理。实际上新对象是老对象的客户,负责老对象的创建、调用和释放工作。新对象实现包容的关键代码如下:

在Init成员函数中,新对象调用API函数创建了老对象,只要创建成功,数据成员m_pStudentInner记录了老对象的IStudent接口指针。新对象实际上通过指针调用老对象相应的成员函数。

3、用聚合模型实现学生组件的重用

如果我们采用聚合实现对象的重用。首先,对于老对象就与包容模型重用实现有所不同。要实现聚合模型重用,老对象就必须要适应能在被聚合的情况下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所谓特殊的处理也就是当客户向老对象请求IUnknown接口时,它必须能把控制权交给新对象,由新对象来决定客户程序的请求结果。在实现过程中也就是由委托IUnknown和非委托IUnknown来实现聚合情况下的特殊处理。能够适应在被聚合的情况下进行特殊处理的老对象的委托IUnknown和非委托IUnknown定义如下:

在Init成员函数中,对于创建老对象的API函数,我们要注意它的第二个参数。一般我们可以根据第二个参数的值,来确定它们是使用什么样的对象重用模型。当第二个参数是指向新对象的IUnknown指针时,说明它是采用聚合模型来实现组件的重用;当第二个参数是为NULL时,说明它是采用包容模型来实现组件的重用。在对象的重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一个对象中同时混合使用包容模型和聚合模型。

4、结束语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可能比较肤浅,但是从软件技术专业初学者的角度来看,是很有必要的。如何让一名软件技术专业初学者尽快摆脱日常的思维定式,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组件对象模型(COM)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思想,以及更加深刻的领会组件对象模型(COM)程序设计的精髓,是组件开发技术这门专业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在这方面能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树茂.COM组件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1718-1719

[2] 邱仲潘译. COM与COM+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 潘爱民.COM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钱能.C++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

>>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研究 基于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现代教育方法研究 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的可视化探测 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web可视化模型研究 语义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知识可视化模型研究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内容构建方法 基于信息融合的变电站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 教学决策可视化模型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储层模型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教学和培训的应用 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综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的扩散及其可视化研究 知识可视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可视化技术研究 信息可视化显示效果的优化方法研究 SQLLOADER的可视化数据导入方法研究 基于油港工艺流程调度可视化技术的方法研究 营房资产可视化方法研究 网络技术中的信息可视化研究 基于VTK技术的可视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8-05.

[11]闫玖石.英国技术预见计划的背景及过程[J].天津科技,2004,(3):51-52.

[12]唐家龙.技术预见的实践局限性及其方法论根源[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5):71-74.

[13]杨耀武.技术预见学概要[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78-80.

[14]陈峰.日本第八次科学技术预见项目的竞争情报学解析[J].竞争情报,2007,春季刊:2-5.

[15]崔志明,等.技术预见“市场德尔菲法”的特点及实施程序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2):13-17.

[16]张冬梅,曾忠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的缺陷及导因分析:行为经济学分析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24-27.

[17]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1 课题简介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主要针对张家口市特别是宣化区小学数学学习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帮助小学学生建立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对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出指导意见。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寻求人类对外部物质世界与内部精神世界的理解模式,是关于模式与秩序的科学。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提出数学学习的三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猜测"和"发现"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进一步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如何完成再创造的过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与实践的。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出"学习并非是一个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作为认知行为的主体,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发现数学问题的前提,建立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完成再创造过程的有力保障。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其终身学习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张家口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环境及教育现状还需要探索和改进,本课题的研讨对改进本市特别是宣化区小学数学学习现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成果将率先在课题研究合作单位(小学)地得以应用。另外,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是一所着力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本课题研究必将对该校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2 研究背景、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

本课题旨在反思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小学学生数学学法及兴趣培养指导教学加以重新建构,从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开展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问题,修正教学过程中的有关理论和做法,论证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效果,积累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成功经验。

我们有两所"共建"小学,分别是张家口宣化区大北街小学(国办)和张家口宣化双语学校(股份制),可以作为实验和研究基地。后又着手联系一所乡镇小学--康保处长地民族学校作为第三所实验基地。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分两个实验阶段来研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且成果颇丰。目前除大量实验原始资料积累外,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科研论文27篇,课堂实录、教学片段、课堂设计、教学随笔等16篇。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报请张家口市教育局研讨,以期对我市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做出指导性意见。

3 研究方法及步骤

3.1 指导思想、依据和研究原则

本课题的目标是在数学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原则指导下,采用教育行为研究法,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习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激发作用。

3.2 研究重点和预期目标

我们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关注学生个体的思维习惯、优势、劣势、以往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情趣爱好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最终针对学生层次及个体的差异,探索有个性的有效学习方法。我们尝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通过教师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质疑问题,创设应用机会,让学生品尝成功之喜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教师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观,以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主要研究方法

(1) 问卷法

研究初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展开问卷调查,内容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并在后期进行了问卷统计与分析。

(2) 分组法

对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了解后,用科学的眼光对学生进行分组,收集反馈

信息,定期指导。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比法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激发和建立情况,我们每月举行一次教学调查,与对比班进行对比。通过分段分期对比,及时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寻求对策。

(4) 激励法

科学地设置诱因,最大限度的消除负面影响,激励学生向正面发展。一方

面及时与学生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调动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学习方法的正确性、巩固学习兴趣。

(5) 教育经验总结法

对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判断,通过验证进行提炼和概括,上升

为理论。成为教育理论或教育模式后,在实践中近一步检验和探索。

3.4 研究进程和研究工作实施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2006 年 7 月-2009 年 12 月

(1) 准备阶段: 2006 年 7 月-2007年 1 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

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

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成果:对共建小学数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完成《小学数学学习

方法指导探索》及《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探索》论文。

(2) 实验阶段: 2007 年 3 月-2009 年 1 月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07 年 3 月-2008 年 1 月

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

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

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不适合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内容采用

与对照班相同的常规教学法),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讨,

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期末根据测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总结调整实施

的方法与效果,对第一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阶段: 2008 年 3 月-2009 年1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

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

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成果:参与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效果各自撰写实验效果报告、撰写经验总

结及论文并公开发表。

(3) 结题阶段: 2009 年 3月-2009 年 12 月

征集并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及兄弟学校有

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

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3.5 研究调查及实验

(1) 在课题开展前期,对实验班学生展开数学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并汇总资料展开分析。统计数据、研讨对策、提出实施方案。

(2) 指导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专家培训和课题研讨。提高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水平,增强教师的科研素养。

(3)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理论研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探讨对策。

(4) 后期问卷统计及分析,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尤其是课题未涉及的相关问题,共同研讨。

4 研究所产生的效果和研究成果

4.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实验前期的调查中,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正比,民主型的教师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教法单一、枯燥,学生学而无味,影响学习兴趣;教师放任自流的"自学式"教学,使60.1%的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 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走向多元化、科学化

实验前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无非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复习。主要靠记忆和强化解题训练。学生思维不开阔,解题方法流于机械,学习效果欠佳。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记忆能力、运算能力、交流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关注学生的认知要素、情感要素和技能要素。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关注学生个体的思维习惯、优势、劣势、以往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情趣爱好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的影响,最终针对学生层次及个体的差异,探索有个性的有效学习方法。学生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

4.3 学生数学成绩明显提升

随着课题研讨的深入开展,我们逐渐发现学生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个性学习方法,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题后期学生毕业考试中,双语学校数学总评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名,大北街小学名列全区第三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4 征集课题组及实验教师论文成果

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科研论文27篇,课堂实录、教学片段、课堂设计、教学随笔等16篇,先后有7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部分实验教师在市区级教育评选中获得各类荣誉,被评为市区级骨干教师。

5 问题讨论

5.1 我地区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是否有助于知道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巩固是否有利。限于种种原因未能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这是课题研究的缺憾。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集中显性教学;问题研究

・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 小学数学课程集中显性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人生学习的第一步,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此时的学生世界观还没有集中性的生成,对于自然万物有着出于自己最本身的领悟,对于数学的抽象性概念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但是出于学生自身的主观思维很难保障是有效和正确的,简单来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探索和思考产生的知识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容易引导学生形成错误的逻辑思维,广义上来讲的数学集中化的概念是本质自然的,是抽象富于变幻的,没有绝对的数学方程式是真理,所需要的是特定场合环境静下所形成的数学概念,由于数学是根据人们在劳动生活经验中不断地总结出来的,所以数学有着最为特殊化的符号元素也就是学术上所谓的集中显性,也就是在线性一次渐变到二次等阶转换中,数学所具有的波动二重性,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在形式上表现是不同的。同样对于学生的集中显性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就像是不同集合内部的一个个的组成元素,集合汇聚着学生自身独有的特质,彼此集合间所形成的差异性映射反映出学生间的变化函数关系,一一对应,从而发现整体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特点,思维逻辑习惯,依据彼此间所形成独立对应的关系,找出适合于学生自身提高的教学方式,形成所谓的独立化的集中显性教学模式。

二、数学教育中独立显性教学所具有的特点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独立化的集中显性教学不仅是依据数学的辩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独立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样还是依据于小学数学的课堂组织结构所形成的差异化的教学组织结构模式,特定数学课堂教育时间段的数学教学中,整体的班集体的时间分层就是一个特定的组织的结构,只是相对于独立集体而相对形成的时间组织结构,在观念上存在,在现实中彼此独立分开。依据此教学观念构造出来的独立化的数学教育模式首先要颠覆传统的垂直化数学教育模式,不仅是课堂上师生的多向频繁的学习互动,更多的是依据学生的数学接受能力的引致主线所具备的多次元组织教学,如何理解这种多次元的组织结构教学呢,首先就是此类教学模式的课堂开放性和学生的独立性,传统化的数学教育所具备的特点都是理论结合于实践,针对数学课本上所具有的例题进行集中化的讲解,而此类型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是对于学生进行集中化的引导性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课本上数学概念的提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形成学生脑海中最直观的知识概念的主观反映,根据老师直接性的知识引导使学生达到正确的知识认知。同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知识的教育过程中集中化的逻辑思维形成还是有赖于老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依据数学学习中每个点滴问题的积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的逻辑思维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班级的组织结构只是集合概念中的独立形象概念,依据学生元素中彼此独立的映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正确数学素养及价值观的形成才是此种教学模式的真谛所在。

三、集中显性教学班级体教学机制的塑造

教育最本身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想依据于独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塑造正确的班级教育形态机制不仅要依赖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还依赖于老师自身教学思路的转变和自身的教学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构架中,作为知识传承的实际运用;在数学场景的搭配协调上意识理念进行集中与分化,将数字与抽象概念传承的美感全面的表现出来,把场景事物进行原则上的分化,将教学课堂的表现手法协调,对数学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将数学概念形态搭配与精神传承集中表达出来,使得的数学概念景象资源集中的展现出来。在数学教学的构架体系方面要把理念与意识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还要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文化理念与教育精神理念进行融和,根据数学形态的需求规划出具体性的文化体现方式,在文化展示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和谐化的自然理念更是融入其中,在不同场景的描述上教学背景的表达形式与数学文化的展现总是高度的契合,使得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依据学生们的梦想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对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总结和优化,找出各个孩子的梦想取向的具体方面,对孩子自我梦想的树立加以深化指导,给出具体的发展前景,充分激发孩子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同时依据优化的课堂的组织结构,具体分析出同班级孩子们梦想树立的共同点,找出实际的联系,确定班级梦想发展的方向,以此让孩子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依据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特点集中的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依据学生的自身学习状态制定可发展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集中显性的教学,教师依据数学所彰显的数字魅力,文化魅力,逻辑思维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概念,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陈仁之等译.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电芝主编.小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M]. 重庆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二、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同时,又有一定的实践要求。其教材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适用于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高职学生大多知识底子比较差,在学习方法和理解、分析能力上比较薄弱;对学习和知识的认同感较差,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思维较为活跃,乐于探究,比较喜欢动手实践。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三、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上不断地结合实际的“项目”或“案例”,通过实践操作去理解掌握。

下面,就以一个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案例为例:

项目名称:交换机VLAN的划分。该项目主要包括同一台交换机上的VLAN划分、跨多台交换机的VLAN划分,两个教学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首先准备教师机一台、二层智能交换机若干台、30至40台学生机。

教学实施:将学生以4人或6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分成6至8组。利用两个课时来开展“交换机VLAN的划分”这个教学项目,具体过程如下:

1.导入新课

课程一开始,首先引领同学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VLAN的概念、特点及类别等VLAN基础知识。根据复习内容,抛出问题:“通过什么样的平台,如何配置,可以实现同一个物理网段主机的隔离?”。学生以学习团队为单位,进行抢答。挑选两个最为积极的学习团队,派代表回答,不管回答质量高低与否,都对其进行鼓励、肯定。通过复习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主题,然后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为下一步讲授做铺垫。

2.任务描述

任务描述主要通过两个虚拟场景:第一,两台PC机连接到同一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通过划分VLAN,实现两台PC机的隔离。第二,三台PC机分别连接到两台级联的交换机上,通过划分VLAN,实现两台PC机互通,并且和第三台PC机隔离。

3.任务分析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对任务描述中包含的两个虚拟场景,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指出关键环节和要点。

4.开展活动

通过教师机和投影仪演示同一交换机上VLAN的划分。具体步骤包括:①先打开模拟软件PT,完成设备的添加和连接。②配置PC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③着重强调要点:划分VLAN,把相应端口添加到VLAN。④通过ping命令,验证测试。在此期间,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回指导,直到练习结束。然后,通过抽签助手,抽出一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上教师机来展示动手实践的成果。任务一完成之后,再用类似的操作步骤演示跨多台交换机的VLAN划分。但是,交换机之间级联的端口(故意)先不设置成trunk端口。配置完成之后,测试失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抽出两个学习团队派代表回答,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点出正确原因。然后,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练习结束后,抽签助手抽出一个小组派代表到教师机上展示。

5.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主要分为学习成果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①学习成果评价:通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成果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②学习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参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探究,有无团队意识,进行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主要通过学生之间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点评,主要是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学习小组之间互评,并相互打分,分数汇总给教师。教师根据前几个活动,对相关学习小组加分。并选出本节课优秀学习小组,颁发小奖品以兹鼓励。

四、小结

常言道:教无定法,各得其法。教学设计是死的,而课堂是鲜活的。每个班学情不同,每节课都会有不同。如何根据学情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老师在工作中需要不断自主学习加强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外科护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8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地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中职外科护理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高素质、操作技能娴熟的社会技能型人才,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外科护理课程是护理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基于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学与健康评估等课程之上的临床专业课程。外科护理包括的疾病比较多、范围较广、涉及内容比较繁杂。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外科护理教学中,目的是为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并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中职生对网络和智能手机等信息化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基于中职生的特点,笔者尝试将信息化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依据外科护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为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指导,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运用“学教并用”的设计思路,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鲜活生动的临床情境呈现给学生。以“临床案例”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主线,让学生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案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二)学生反馈

学习结束后,将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 73 份,回收问卷 73 份,有效问卷 7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100%。

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是满意的。这充分说明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

在这次课的设计中,笔者始终努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教育理念,注重凸现中职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任务引领为主线,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提高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一)充分应用F代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外科护理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的优点,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下载并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和动画,更容易学习、接受和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通过视频的录播和回放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及时调整授课和学习方案。信息技术成为解决难点、突破重点、不断推进学习进程的重要手段。学习过程录像和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变具体化、生动化,学生可以更形象、生动、直观地学习外科护理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视频录播回放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兴趣浓烈,教学效果较好。

(二)教学理念新颖,专业特色鲜明,体现整体护理观

在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护理人际沟通、心理护理等人文素质培养,将培养中职护生的职业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整体护理的理念和护理程序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

(三)灵活应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展现了案例教学,以任务为线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角色扮演,反复强化教学重点知识,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评估反馈”的模式,学生通过对问题和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课前学生可通过网络化学习渠道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使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中职护理学生学习的风格和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下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利用手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教学过程,提供学习反馈。学生通过观看教师预先上传的直观、形象的外科技能操作视频和动画,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掌握外科护理操作技能。通过视频的录播和回放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和学习方案。信息技术成为解决难点、突破重点、不断推进学习进程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强化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鹏霄,王玉升.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