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4 19:07: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残疾人康复中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加强,重视和谐社会建设与关注弱势群体间达成了共识。在2013年的统计中得知,全国各种残疾人共有8502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比6.8%,其涉及到五分之一的家庭,可见,我国残疾人的数字比较庞大。因此,为残疾人建设服务建筑迫在眉睫,例如:特教学校、残疾人的康复中心与康复学校等。
1、工程概况
某市残疾人的康复中心建设用地33000平方米,建筑规模是20000平方米,这种安排主要就是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残康中心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2.1区位
残康中心建设用地位于城市干道上,南北规划成水平向的道路,且两侧道路并不是正南或者是正北,是从西北方向走向东南向,其中西北角设计成体育公园入口的停车场,使该建筑呈现L形,由于城市干道的原因,建筑物还要向后退,进而确保足够的缓冲空间。
2.2地形
规划设计体育公园时,东北角地块比较高,而西北角则较低,南北的地形高度差有两米,南部的最大高度差接近五米,东西的地形高差大约有十三米。因此,施工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充分利用这种地形差,将这种高差变成有利地势,利用地形现状实施无障碍的设计与竖向设计,这种方式设计的残康中心,将会更加实用。
2.3景观
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应用自然景观的作用,为残疾人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活动场所,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也就是在残康中心建筑过程中要巧妙应用退让空间与自然地形,错落有致、自由灵活的呈现出建筑高度差,使得建筑以丰富形态至于院落间,并创作优美景观,使环境和建筑可以和谐发展,实现人文精神和自然情趣间的融会贯通。让残疾人可以精神得到放松,进而更好地改善残疾人的情绪[1]。
3、总体规划
该建筑东西长度为170m,南北长度为70m。拟建的康复中心形状的L形,西边距老年公寓有22m的距离,北边退后有6m建筑红线。拟建康复的活动中心与老年公寓围合构成中心绿色场地,创造了优美、怡然的自然景观。东侧预留了发展规划用地,其主要是用来建筑两幢六层的公寓,用来托养残疾人或者是作为老年公寓。该建筑用地在民航限高的范围内,建筑场地中全部建筑工程高都不可以超过二十米。场地中设置的两个出口与入口都是场地的南侧,且出口入口正对着拟建的康复中心,经过主出口与入口就可以直接进入拟建的建筑,出口入口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紧密相连。而次出入口是场地现状的出入口,在主出入口的西侧,具体如图一。
图一 场地布局图
此外,场地内部设置了地下的停车位与地面停车,形成较好的整体面貌与次序。其中,地面车位主要出于场地的南侧,与现状道路紧密相连,便于到访车辆可以暂时停留。而地下的停车位主要是残康中心地下的第一层,共有十个停车位置。因为场地内部具有规划建筑、现状建筑与拟建建筑,所以整体空间使用非传统轴线的对称布局方式,再应用我国古典画的散点透视方式,对各个建筑在场地内部进行排列,创造一个古朴的意境,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功能要求,而且可以实现各建筑的良好采光,也与拟建康复中心的建筑风格相呼应,使整个建筑不失个性又井然有序。按照各建筑与场地对应位置的关系,使用场地周边的绿化、组团绿化与开敞空间的绿化,组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的绿化体系,大幅度丰富空间的层次感,有效保证场地内部环境的质量[2]。
4、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筑的设计
4.1设计的理念
该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建筑物的基本功能,重视无障碍处理,而且着重彰显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尽可能满足残障人士康复、救助与指导需要,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4.2竖向设计
残疾人康复中心竖向设计一般是围绕地形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对建筑空间进行布局,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使用要求,还要在各个场地内部设置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道路,方便残疾人更好的使用建筑物,同时要处理好残疾人与道路、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应用地形设计出符合残疾人需求的活动场所。此外,残疾人康复中心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减低土方量,合理、经济地确定广场、建筑物与道路竖向的位置。
规划设计形成的竖向场地,主要包含三级场地,第一级场地主要是主道入口,还规划了康复中心绿化带,其东西方向纵深是四十米,地面的标高从2310米上升到2312米,而总体坡度是6%;第二级场地是康复中心的主要建筑用地,地面的标高是2316米,其东侧的放坡和第一级场地台地相互连接;第三级场地就是西侧用地,地面的标高是2321米,和第二级场地中的台地垂直相接,应用两者间五米的高度差设计地下车场,并在各场地的变化区设置了无障碍的坡道,以便残疾人顺利通行。
4.3无障碍的设计
残疾人康复中心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生理需要与心理需求,主要出入口的残疾人坡道和建筑物正面,不能和公用建筑设计方式一样,而是要充分尊重残疾人,确保残疾人可以完全便捷与无障碍通行,最大限度的满足残疾人需要。
第一,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频闪或者是带有音响的紧急疏散灯,门厅附近要为一些视觉障碍者装置音响提示器。
第二,要设置两部电梯,按照无障碍的电梯标准进行设置,其呼叫按钮的高度是1000高,并设置出入无障碍平层的装置。设置一部专用电梯,便于行走不便者使用,且电梯操作的按钮要附带盲文的标识。此外,为确保轮椅调转的方向,要设置电梯厅4×4.9m开间的进深,电梯轿厢和电梯厅设置都要设置运行语音的提示[3]。
第三,房间的出入口也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为了保证行走不便者可以顺利通行,房间出入口的宽度必须大于九十厘米,而且房间出入口不可以存在影响行走不便者通行的高度差,客房通道看度要大于一百厘米,客房内要预留直径一点五米以上的轮椅调转空间。
第四,走廊的无障碍设计主要就是为了保证轮椅和轮椅、行人和轮椅间可以更好的错车,且走廊的宽度要保持在2米左右。为预防轮椅碰撞导致墙面受损,需要在踢脚处设置三十厘米的护板,还要在走廊两侧设置地砖盲道。
第五,厕所出入口的有效宽度要在八十厘米以上,不能存在高度差。厕所的门口要设置男厕、女厕标识牌,再按照需要设置盲文标识与语音提示装置,并且在适当位置设置紧急报警的装置。
5、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残疾人是社会弱势人群,但使残疾人可以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享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是城市和谐发展、文明建设的主要标志。因此,为了给残疾人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活动场所,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残康中心的建设,确保残疾人可以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参考文献
[1]束顺健.浅谈残疾人康复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以西宁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3,24(10):122-125.
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 中心设有语训部、社区部和听力门诊部。中心师资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设施齐全,可为耳聋患者提供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为配戴助听器和接受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聋儿提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并通过开办聋儿家长培训班,深入社区宣传培训等形式,普及听力和聋儿康复知识。
康复训练部 为偏瘫、截瘫患者以及脑瘫儿童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和训练,其中包括:运动训练(PT)、作业训练(OT)、语言训练(ST)和心理治疗、特殊教育等内容;针对脑血管病、脑发育不全引起的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指导肢体残疾人选配合适的辅助用具;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成年智障者进行相关领域的能力和功能的评估及康复训练,为智障亲友提供咨询服务;为稳定期精神残疾者提供心理咨询、娱疗等服务。
北京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中心 为残疾朋友提供辅助用具的展示、咨询、评估、供应服务。主要展示以肢体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康复训练为主的国内、外各类质优的残疾人用品用具及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达200多个品种。并提供各种先进的残疾人用品用具的试配和使用指导,以及假肢矫形器装配等服务。
依据《__市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办法》,__区下发《关于开展__区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的通知》,标志着__区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实现全市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服务流程。
1、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服务。服务对象新增加视力类,服务涵盖各类残疾少年儿童。补助金额由5000元/人提高到1.2万—2万/人。转介机构多达60余家,真正实现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今年共完成61名肢体残疾儿童、124名自闭症儿童、40名听力言语儿童和89名智力残疾儿童,共计314名残疾儿童的申请、转介和康复服务。
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补贴服务。听力残疾少年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实行产品政府采购、定点医院植入手术与自行选购、责任自负相结合,自行选购补贴8.5万/人,极大的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共6名儿童申请该项目,已完结4名儿童的申报流程。
3、人工耳蜗配件补贴服务。为保证植入手术后耳蜗的正常使用,按照5000元/人标准,补贴耳蜗配件的升级、调试及电池等配件更换等所需费用。共21人申请该项目,并完成审批报销流程。
4、保教费补贴服务。加强残疾儿童入读普通幼儿园的保教支持,为在幼儿园接受全日制康复教育的残疾儿童补贴5000元/人。共55名残疾儿童符合条件,已完成审批报销程序。
根据《__市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工作方案》的要求,__区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区、街道两级家长培训工作。
1、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家长培训学校工作。分别在__儿童康复服务中心和__区慧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成功举办4期家长培训班,邀请__两地多名专家学者为家长们讲授了自闭症康复适宜技术相关知识。培训有助于提升家长的康复意识,重建他们的康复信心。
2、提倡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丰富培训工作的内容,吸引更多家长参加培训活动。__区推进咨询服务与培训同时开展的模式。2015年5月15日,在区残疾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举办第二期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讲座,培训班邀请__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讲解《残疾人社区康复知识》和市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评测部的负责人黄河主任讲解《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现场还有__深田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小龙为残疾人及家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家长学校培训,让更多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掌握了专业的康复知识,为残疾人开展家庭康复奠定了基础。
3、借助精神卫生日活动平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世界精神卫生日区残联邀请区慢病院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亲友讲解心理康复相关知识。
4、注重街道家长培训室工作。第三季度分别在四个街道家长培训室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讲座,提高家长对辅助器具的认识,增加辅具使用率。内容包括辅具需求识别、申请流程了解、辅具使用训练等。
依据《__市低视力康复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__区巩固低视力康复服务网络试点区的工作成果。为低视力残疾人提供有效全面的康复服务,康复部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人员参加__市视障康复人员培训班。共组织8名人员参加市残联举办的视障康复专业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掌握低视力康复工作实施方案流程、低视力及社区筛查方法介绍、低视力康复评估和视障辅具等知识。
2、组织街道和社区完成新办证人员筛查、初评工作。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对辖区内持证视障残疾人进行初筛,对光感以上视力、有意愿的残疾人进行相关量表的评估。通过一个月的入户走访,共完成7名视障人员的筛查、初评。
3、举办视障定向行走训练培训班。康复部特邀市辅具中心视障中心专业老师为辖区视障朋友讲解定向行走训练理论知识。20名视障人士参加培训,并接受训练指导员一对一实操指导服务。
依据《关于做好“呼援通”救助服务项目的通知》,__区积极调查,发现需求,并为本区肢体残疾重度一、二级及视障残疾人、多重残疾人(除智力、精神、言语残疾)提供“呼援通”呼叫器救助服务,2015年度共上门入户安装55户。
“呼援通”是紧急救助、社区服务系统12349公益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老年人服务、助残服务、慈善救济等多项特色服务,适合空巢、独居及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和残疾人,及时并全天候提供服务。
根据《福彩公益金资助“社区康复中肢体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服务”项目2015年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夯实并推广全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全面促进街道职康中心大力提升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使残疾人回归家庭后
能最大独立地自理个人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家人照顾的压力,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康复部于3月组织街道完成申请、上报工作,共收到50份申请表;4月完成区残联与市康复中心项目协议;5月分配名额到各服务机构并启动服务。继续推进《__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有序有效开展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辅助器具工作良性发展。
1、今年1-10月共收到辅具器具申请表449份,按照市残联要求完成评估转介适配工作,符合申请条件的有438人,完成辅具配送346件(部分B目录产品因招标问题延缓适配)。其中区配送A目录辅具232人次,308件辅具。通过有效的辅具配送,实现残疾人功能代偿,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2、落实市残联辅助器具服务办法的新目录宣传工作。辅具新目录的出炉使残疾人辅具适配范围再度扩大。新目录也是今后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导向,康复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新目录的认识。
3、为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辅具体验活动,由各个社区专委带领有兴趣的残疾人代表亲自到辅具中心观看并体验辅具,达到更好的普及宣传工作。
4、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辅助器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精神。根据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工作流程,市残联组织开发了“__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信息系统”。康复部经过半年的摸索,现在能熟练应运该系统,实现辅具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
继续认真贯彻?__市精神残疾人服药管理和补贴实施方案?,康复部为将方案落到实处,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展专职委员培训工作。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对实施方案的认识,康复部召集全体专职委员学习文件,解答疑问,理清规定。为尽快落实方案打下了基础。
2、理顺申请、服务流程。流程是整个方案的重点,也是精神残疾人服药管理和补贴顺利实施的关键。本着尽量减少精神残疾人负担的原则,康复部多次与慢病院协商并达成共识,结合方案中的规定,理顺了申请-评估-服药-体检-疗效评估流程。
3、加大宣传力度,发现新需求。__区登记服药管理和补贴的人数共371人,占成年精神残疾人的83%,排全市前列。但仍有部分精神残疾人未享受该服务,为此康复部动员街道、社区力量做到三个“尽量”,一是尽量保证新办证精神残疾人尽快得到服药补贴;二是尽量减少已享受服务的残疾人中断服药的现象;三是尽量动员有需求的残疾人申请该项服务。
4、开展上门筛查服务。与区慢病院合作,由慢病院的医生进社区、上门了解精神残疾人病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康复建议,今年共随访10个街道,共计171名残疾人。
康复部将工作重心沉到社区、家庭,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完成评估、督导和满意度调查各项工作。
1、在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健康卫生中心的医生每月为残疾人提供上门巡诊服务。1-10月,共计巡诊2000余人次。
2、区残联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助残服务。1-10月份,家庭康复服务达2768人次,家庭护理服务达3200人次。
3、加强残疾人体疗康复锻炼。组织智障人士参加国际特奥会东亚区特奥足球赛。这是智障人士首次组队踢球,在融合队员的带动下取得季军的好成绩。
1、分发各类康复宣传手册到街道、社区,使更多残疾人了解康复知识。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背景及提出的理由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0.6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残疾人事业作为构建和谐首府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乌鲁木齐市残疾人事业起步晚、底子薄,目前还没有为全市残疾人提供综合服务的设施,乌鲁木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已落后于全国整体步伐。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增强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根据国务院残工委颁布的《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国残联《关于乌鲁木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函》(厅函[2005]14号)和自治区残联《关于加快乌鲁木齐市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通知》(新残办字[2001]89号)等文件的要求,乌鲁木齐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融劳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托养、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规范管理,使它成为乌鲁木齐市残疾人之家。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2001年考察新疆期间,会见新疆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领导时对乌鲁木齐市残疾人基础建设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乌鲁木齐要有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建一座综合服务设施,形成全疆的龙头,起到窗口作用,辐射带动全疆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本项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 项目概况
乌鲁木齐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喀什西路北七巷3号,征迁用地面积:13570.87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1873.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8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0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415平方米。
3 总体规划
场地东西向长168米,南北长69.68米。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呈“L”型,西侧距现状老年公寓22米,北侧退后建筑红线6米。现状老年公寓及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围合形成场地中心绿地,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场地东侧为预留发展用地,规划为2栋6层公寓楼,作为残疾人或老年人公寓或托养之用。由于该用地地处民用航空限高范围内,场地内所有建设项目高均控制在20.0米以内。
设置主次两个出入口位于场地南侧,主出入口正对拟建康复活动中心,人流通过主出入口可直接通达拟建建筑;同时主出入口紧邻地下停车库出入口,方便来访车辆出入,实现人车分流。次出入口为场地现状出入口,位于主出入口西侧。总平面图及透视图如下图1、图2所示。
图1 总平面图图2 方案透视图
场地内分别设置了地面停车位及地下停车位,形成良好的秩序和整体面貌。地面停车位位于场地南侧,紧邻现状道路,方便到访车辆短暂停留。地下停车位位于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地下一层,设置10个停车位。
由于场地内既有现状建筑,也有拟建、规划建筑,整体空间采用了非传统轴线对称布局手法。运用中国古典国画散点透视原则,将各建筑于场地内一一排列,营造出古朴的“山形步步移,山景面面观”的意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各建筑良好的采光,同时呼应了拟建康复活动中心建筑风格,使整体空间有序又不失个性。根据场地及各建筑相对位置关系,主要采用组团绿化、开敞空间绿化、场地周边绿化,构成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在景观上形成了意味无穷的视觉效果,极大的丰富了空间层次,有效的保证了场地内的环境质量,规划绿地率达35%。
4 竖向设计
根据场地自然地面标高及外部道路的标高情况,场地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布置,道路纵坡大部分为0.5~1.5%,局部为3%,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场地雨水排入紧邻场地南侧的现状道路排雨水系统。
5 设计理念
本设计中除建筑基本使用功能外,注重无障碍的处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满足残疾人救助、指导、康复之功能需要。
6 建筑方案概述
图3 一层平面图 图4 剖面示意图图
本案使用功能较多,经与甲方多次协商,最终确定其功能分布。主楼地上5层,地下两层:其中地下二层主要包括篮球场等活动用房及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停车位:10辆)、体能训练室等;一层:培训宿舍、接待室及学员活动室等,其中两间培训宿舍布置为轮椅人士专用,相应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及其他相关无障碍设施;二层:培训中心、展厅、阅览室及食堂等;三层、四层为办公用房、网络中心及、就业服务大厅等;五层为大会议室。配楼地上两层,包括残疾人用品用具展厅及图书阅览室等用房。
地下二层为残疾人运动场地,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为满足防火疏散要求,分设两个防火分区,东西两侧疏散出口。各防火分区间由防火卷帘隔离,另设防火门两个以相互借用其疏散出口。地下二层层高4.6米,篮球场局部7.6米,以满足其净高要求。
垂直交通部分,于建筑西侧布置残疾人坡道,贯通地下二层至地上五层,兼做消防疏散通道;于建筑中部布置疏散楼梯一部;另设电梯两部,其中一部兼做消防电梯。以此,满足残障人士日常使用及消防疏散需要。
平面设计结合办公、住宿及会议等多种功能开间需要,柱网主要采用8mX6.9m,灵活调整空间布局的同时满足不同功能需要。
建筑造型整体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主体墙面层层递退,呈现出近中远三个层次,结合东侧突出的2层矩形大厅,平面的 “L”型分布呈现出半围合布局,建筑领域感油然而生。设计中以体块的构成、理性的组合给人一种凝固感的同时也寄托有力保障残障人士权益的情感,同时也兼顾了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内部使用空间的划分。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朴素内敛,且强调建筑功能,体现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之情。
7 无障碍设计
在本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特殊的心理及生理需要,主入口残疾人坡道布置与建筑正面,有别于其它公用建筑将其置于主入口侧面之做法,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尊重。保证残障人士能够完全无障碍、便捷的到达目的地,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1)在主出入口设置带有音响和频闪的紧急疏散指示灯,在门厅附近为视觉障碍者设置了音响提示提示装置。(2)电梯2部,按无障碍电梯标准设置,呼叫按钮高度为1000高,设置无障碍出入的平层装置。布置专用电梯一部,方便轮椅使用者使用。电梯操作按钮带盲文标识。为保证轮椅调转方向,电梯厅采用4米×4.9米的开间进深。电梯厅及电梯轿厢内均设置运行状况的语音提示。(3)房间出入口无障碍设计:为保证轮椅乘坐者等人顺利通过,房间入口宽度应为90cm以上;房间出入口不得存在影响轮椅乘坐者等人通行的高差;客房内通道宽度应大于100cm,客房内应留有直径1.5m以上的轮椅活动空间。(4)走廊无障碍设计为保证轮椅与行人、轮椅与轮椅之间的错车,走廊宽度1.9米;为防止轮椅碰撞造成墙面损坏,在踢角处设有高30cm的护板;走廊两侧布置盲道地砖,并在房间出入口处铺设警示地砖。(5)于残疾人坡道及楼梯两侧连续安装高度为85cm和65cm的双层扶手。(6)厕所出入口有效宽度为80cm以上,不得存在高差。厕所门口分设男、女厕所标牌,同时根据需要设置语音提示和盲文标识装置;并在使用座便器时伸手可及的位置处安装紧急报警装置,同时并在蹲位间外容易发现的位置安装报警或蜂鸣器;蹲位间的门锁应能打开或锁住,并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从外面开启。
8 结语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是一个城市和谐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方案现以进去施工阶段。谨以此文,祝愿残疾人士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与全体市民一道,共享文明成果,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 . 张钦楠,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 ]C・亚历山大,S・伊希卡娃,M・希尔佛斯坦,M・雅各布逊,Z・菲克斯达尔―金,S・安吉尔.建筑模式语言[M] . 王听度,周序鸿,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交通设计
康复中心就诊及住院患者约70%为残障人士,来院人员使用轮椅数量约是普通综合医院的2.3倍,陪护人员约为综合医院的1.7倍,交通流量很大。为此,医疗区内需加大水平和垂直交通通行能力。
*走廊及候诊厅
单纯性的交通走廊:应充分考虑人流密集程度和残疾人的通行能力,在满足走廊净宽1.5m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其中医护走廊净宽以1.6m~1.8m为宜,患者走廊宜为1.8m以上。在门诊医技等人流量较大的主通道上应考虑3股残疾人流的通行宽度:3×0.9m =2.7m。以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为例,病房楼走廊净宽为2.9m,门诊楼走廊净宽为3.1m,康复训练用房走廊净宽为3.6m,均高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
有候诊功能的走廊:综合医院门诊部分利用走道单侧候诊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m,两侧候诊者,净宽不应小于2.7m。康复中心可在此基础上增加0.6m,分别为2.7m和3.3m。这种带候诊功能的走廊仅能作为二次候诊使用。
候诊厅:康复中心应设集中候诊厅,属于一级候诊方式,残疾人进入候诊厅后可根据语音及视屏叫号依次进入二次候诊空间或诊疗室,与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有效的询问和沟通可以减少患者的往复移动次数,又避免了患者同时进入诊室,改善了诊疗环境。残疾人使用的集中候诊厅尺度应适当扩大,便于轮椅通过,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轮椅存放处,方便患者取用。
走廊和候诊厅应宽敞明亮,标识鲜明。候诊厅周围设护士站、问讯处、卫生间等辅助设施。地面应平整防滑,墙面应设无障碍扶手,距地350mm处增设护墙板。
*垂直交通
垂直交通包括楼梯、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在大型综合医院使用较多,能有效解决人流疏导问题,但在残疾人使用的康复中心并不适用,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垂直电梯是残疾人竖向交通的主要工具,适当增加电梯数量是解决竖向交通的根本途径。例如: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门诊楼设大轿厢电梯4部,医技楼设大轿厢电梯2部,普通医梯1部,病房楼设大轿厢电梯3部,普通医梯2部,康复楼设大轿厢电梯3部。电梯选用时仅仅提高载重能力是不够的,康复中心普通电梯选用的并不是办公、住宅使用的电梯,而是医疗电梯,大轿厢电梯是专门为残疾人定做的无障碍电梯,轿厢净尺寸达到2.4m×2.6m,大大提高载客能力,满足使用需求。
电梯厅和电梯内的按键高度需考虑到使用人群,一般设置两种高度,而且按键上有盲文,每到一层都有清晰的语言提示层数,方便坐轮椅的人又方便视力障碍者。在电梯内正对电梯门的位置安装镜子,使轮椅患者进出电梯时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自己和周围人所在的位置。电梯门的宽度、关门的速度都要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
康复中心无障碍设置部位一般包括出入口、水平和垂直通道、洗浴设施、无障碍病房、无障碍诊疗室、其他无障碍咨询和帮助设施等。
*出入口
康复中心供残疾人使用的主要出入口、辅助出入口和疏散出人口均应做无障碍设计。出入口室内外高差的消除一般采用平坡入口、坡道入口以及坡道与台阶组合的入口形式。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在安全便捷的交通主要交叉口处,主要出入口周围应设置电梯和楼梯,并有清晰便捷的指示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残疾人引入到主要的诊疗空间。入口大厅设置残疾人专用的咨询台、公用电话和轮椅存放处,并辅以明确的指示牌、引导牌等标识。大厅地面采用防滑不易磨损的材料,敷设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建筑主出入口均设电动感应门,方便残疾人通行。园区道路、出入口、楼梯、室内公共走廊均设计盲道、盲文提示、无障碍扶手等;适当位置增设广播及蜂鸣器。入口大厅的地面采用400mm宽的导盲带,从室外引入室内,一直到达总服务台和电梯厅。
*卫生间
康复中心的公共卫生间应加大残疾人厕位的比例,在充分考虑残疾人生理需求和活动尺度的前提下进行卫生间布置和选择卫生洁具样式。洁具周围应设置安全抓杆,设感应式的水龙头和冲水设备,设置活动式可调节的无障碍化妆镜,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带智能清洗设备的座便器。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装置和求救联动门锁,并与值班室相连。卫生间的装饰与色彩应易于识别,有利于视残者使用。
设在公共卫生间的残疾人厕位:公共卫生间借鉴大型场所公共卫生间的设计手法,尽量减少门的设置,便于患者的使用,同时增加排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残疾人厕位与普通厕位之间尽量用软帘分隔。
单独设置的残疾人厕位:在公共卫生间周围,还应尽可能多地设置单独使用的残疾人卫生间,这种厕所的无障碍设施更加完备,同时方便陪同人员进入其中协助。
更衣、淋浴用房也应该适当增设单独使用的房间。
*无障碍病房设计
无障碍病房与普通病房相比,占用更大的交通面积。在病房内除卫生间面积扩大外,为满足残疾人轮椅回转,需增大床间及走道面积。以普通病房三人间为例,在不考虑管井、储物空间前提下,综合医院普通病房三人间面积约为28m2,康复病房三人间面积约为39m2,建筑面积扩大约1.4倍。
病房的布置方式根据卫生间位置不同,分为两种。卫生间靠近走廊的病房形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布局方式,像宾馆客房的布置。这种布置的优点是:卫生间占用走廊一侧的面宽,不会影响病房的开窗形式和开窗面积,有利于病房的采光通风;卫生间成组布置,管道集中,易于维修管理;卫生间靠近走廊,方便工作人员清洁,不打扰病房内人员使用和治疗。缺点是:卫生间的设置影响病房对走廊开设观察窗,护理人员要进入室内才能够看得到患者,增加了护理距离;病房入口显得局促,为满足无障碍通道要求,入口通道净宽应达到1.5m以上,使得病房开间宽度在4m以上才能达到要求。
卫生间靠近外墙的病房形式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布局形式,多用于弧形平面。优点是:便于病房在走廊侧开设观察窗,方便护士对患者的直接观察,缩短了护理距离;入口处没有单纯性过道,可灵活布置病床;卫生间有直接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外立面造型丰富。缺点是:病房的外窗宽度受限,影响病房的采光面积和通风面积;靠近门口的病床不容易保持安静;不利于对卫生间的管理维修和打扫。
防火防灾设计
康复中心的设备设施复杂,系统繁多,有大量的医疗气体设备和集中空调设施,使用的患者多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且一般患者还有陪护人员,不利于人员的管理,再加上现代化的设施有些残疾人不善于使用,火灾隐患非常多。一旦起火或发生自然灾害,残疾人的安全疏散比起一般的病患要困难得多。因此,康复中心的防火防灾设计须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消结合的方针。
*积极预防
康复中心预防火灾的措施一般包括建筑物防火分区合理,疏散距离和疏散楼梯的设置适宜,并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燃或难燃的建筑材料来提高建筑的耐火性能。在设备设施上选用安全可靠的电机设备,设置完善安全的火情预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并在重点部位加强防火措施等。
大多数建筑火灾都是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的火星引起的,通过火灾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通过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扑灭火苗,将火灾危险性降到最低。对于康复中心来说,竖向通高的电梯井道、楼梯间、管道井和屋面开口部位等都是火灾防范的重点部位,应作特殊设计。近几年外保温材料引起火灾的危害愈演愈烈,在康复中心的建筑中,应该选用耐火等级为A的外保温材料来提高建筑物耐火性能。
*快速疏散
受制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康复中心的门诊、医技和康复用房一般为多层建筑,以三层以下为主,病房楼多为高层建筑。病房楼的使用人数集中,人员的竖向疏散也非常集中,楼梯电梯的交通压力非常大。高层康复中心病房楼的疏散设计,要设置合理的疏散距离,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而国内许多医院将消防电梯兼做货梯或污物梯,普通使用者并不熟悉,如果突然发生火灾事故或自然灾害会造成很大不便。在国外的康复中心设计中,多数尽可能地利用病房阳台,将其连通,为患者提供第二条疏散线路,或者在室外做类似于滑梯的疏散梯供残疾人使用。
为解决残疾人使用的高层建筑消防疏散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在病房楼每层设计宽敞的室外休息平台,平台直接连通疏散楼梯,作为临时避难、消防疏散有利的补充。室外休息平台平时也可作为晾晒衣物、休憩活动使用。 (责任编辑 吕志新)
1.单纯性的交通走廊应充分考虑人流密集程度和残疾人的通行能力
2.集中候诊厅尺度应适当扩大,方便轮椅通过
3.供残疾人使用的主要出入口、辅助出入口和疏散出人口均应做无障碍设计
4.康复中心应适当增加垂直电梯数量
5.垂直电梯按键高度、文字等设置要符合残疾人使用要求
6.康复中心的公共卫生间应在充分考虑残疾人生理需求和活动尺度的前提下进行卫生间布置和选择卫生洁具样式
第一环,构建网络,整合资源。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确保“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顺利进行,我区成立了由区残联和区卫生局牵头的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由区残联、区卫生局联合制定的《闸北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区残联、区卫生局抓管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落实,居委干部、社区医生抓实效,残疾人协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网络。这个工作网络又可以细分为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康复工作管理网络和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中心、居委会康复站、家庭康复点四级康复服务网络。健全的网络确保了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有序展开。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康复资源,闸北区残联经过努力与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共同建立了闸北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区康复中心成为我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科研中心、指导中心和培训中心。
第二环,调研需求,倾听心声。为了提高康复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区残联事先发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通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入户普查,基本摸清了区域内残疾人的底数,了解掌握了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这些艰苦的调研工作,为建立残疾人数据库及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奠定了基础。
第三环,制定计划,落实措施。为了有效增强区、街道(镇)两级管理网络的互动,我区在下发《闸北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要求每个街道、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明确康复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步骤、责任人、考评方法等内容,落实各项措施,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到位;统一思想,认识到位;加大投入,经费到位;精心组织,服务到位”,使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走上有序、持续、规范发展的道路。
第四环,开展服务,增强实效。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提升“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实效,要以 “三个结合”为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残疾类型和不同的康复服务需求。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服务为主,逐步提高服务层次;二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既有一对一的康复到家庭的分散服务,又有把残疾人组织起来,开办知识讲座,到市康复中心体检的集中服务;三是服务与教育相结合,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主动参与、支持康复的教育,变“要我康复”为“我要康复”。
我区努力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内涵。残疾人可以利用社区康复中心、健身广场、健身点、学校、体育场馆等社区资源,学习简单易学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残疾人还可以参加有组织的文化学习,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开展文体活动,外出进行游览。通过“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爱眼日”、“爱耳日”等活动,各相关康复机构专家、社区志愿者下街道,力所能及地为残疾人提供灵活多样的康复服务。
第五环,建章立制,优化管理。加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管理,充分体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和追求,它以人为本,洋溢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关注。为使“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开展了建章立制工作,健全了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康复中心、居委会康复站三个层面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切实推行规范化管理。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闸北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闸北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工作制度》、《闸北区残疾人用品用具个性化配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而使各街道、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开展“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中能依法办事、有章可循。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序的管理,构建了我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基本框架和管理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开展。
第六环,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加强康复服务的培训、指导,培养由管理人员、康复指导人员、基层康复员、志愿者、残疾人亲友所组成的康复服务队伍,是做好康复服务、提高康复训练质量的关键。围绕“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目标,我们针对康复服务队伍中不同的服务职能,采取了有分有合的“双轨制”培训模式。对承担康复服务管理职能的街道、镇康复干部、社工主要进行入户调查、汇总分析、建档立卡等方面的培训;对承担康复服务职能的社区医生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技术培训,注意培训先行,采取座谈研讨、个案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康复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
第七环,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在规范化管理中,实行分类指导,社区医生与残疾人签订不同的服务约定书,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康复服务承诺。为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档案建设。《闸北区街道(镇)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个人档案》及时掌握了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情况、基本康复需求等。《闸北区社区康复服务心理咨询谈话记录》和《闸北区社区康复服务记录手册》,则对残疾人康复的进展与效果进行跟踪,并为对康复服务工作者的考评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区残联以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健全网络发挥效能为切入点,采取借靠和扶助等形式,初步建成了以城区康复中心为主体,各乡镇社区康复示范点为网点,面向农村的全覆盖康复服务体系。
一、借船过河,与医疗机构合建康复中心
宿豫区是以农业为主的新设区,配套设施相对不齐全,至2007年底全区尚没有残疾人康复中心。区残联采取借船过河办法,抓住新建区中医院契机,与中医院密切合作,达成了共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意向,并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区政府召开专题常务会议研究,有关领导深入现场协调督办。今年5月,区中医院新院工程建设完工,医院从门诊楼划出近1000平方米作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场地,6月,区政府拨专项经费12万元购买康复训练器材并完成安装到位。医院从医务人员中安排一批兼职康复指导员,并结合医院康复治疗,设立康复训练项目,安排专门床位,初步形成康复治疗与训练一体化。目前康复中心管理制度健全,初步形成肢体和脑瘫康复训练能力,同时建成假肢装配中心。现康复中心一次可接纳100人训练、治疗,全区结束了没有康复中心的历史。
二、覆盖乡镇,建成社区康复示范点
全区16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4万多残疾人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区残联把打造康复服务体系侧重点放在乡镇,与乡镇协调联系,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因陋就简,利用乡镇卫计大楼和敬老院场地,通过残联配发训练设备,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2007年,全区在顺河、来龙、曹集、蔡集、侍岭等5个乡镇建成首批社区康复示范点,今年6月,剩余12个乡镇全部建成示范点,训练器材全部购置安装到位。区残联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全区达到了各乡镇示范点有场地、有训练器材、有兼职管理员、有活动制度,并正常开放,实现了全区康复训练服务全覆盖。
三、利用资源,拓宽康复服务渠道
山东省乳山市始终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指导,进一步健全组织,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组织领导保障。市、镇两级分别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残联、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时督导调度。作为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议题,专题研究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工作。市、镇、村普遍建立了康复中心、镇康复指导站、村康复室,并指定了负责人,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确保市、镇、村三级有组织、有领导、有专干。
整合资源,培植市场机制
康复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卫生医疗单位现有的康复机构、康复器材、康复设施和康复人员,使其做大做强。一是争取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乳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并投资100多万元对该中心2700平方米的大楼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对该中心内设的康复指导站、盲人按摩指导站、辅助器具服务站,采取市场化手段,社会化运作,即“中心”提供房屋、场地、基本器材,社会合同人或单位负责人员、技术和训练指导,且自主经营,使残联自身康复机构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二是挂靠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康宁医院建立了3个市级康复中心,内部设立了肢体、精神、视力、听力语言、智力五类残疾的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市医院还专门拿出一整层病房大楼,为康复中心提供场所,并实行独立核算。三是针对镇卫生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日趋增强的新特点,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争取民政、慈善等资金150万元,对全市15个镇卫生院的镇康复指导站和60个中心村康复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帮助培训配备了100多名专(兼)职康复医生。
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机制
坚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大盘子,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加大考核。建立康复工作联席工作制,凡是研究召开康复工作的会议卫生部门都参加。每年,市残联与卫生局联合制定下发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并将康复工作列入残联和卫生工作年度考核责任制,年终由残联和卫生局共同对各医疗机构的康复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二是加强培训。近4年,先后安排50多名康复业务骨干到省级以上康复中心和医院进修。还加大了自我培训力度,每年举办两期由康复医生参加的康复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500余人次。同时,还对康复协调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率达到100%。三是协调联动。积极争取和支持卫生部门将康复中心(指导站)单独设立,并独立核算;鼓励其同卫生医疗业务紧密结合,互为促进。还争取社保部门认同,将康复项目列入“新农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四是实行工作补助。每年由市残联给予各镇卫生院(康复指导站)一定的经费补助。按每完成一名残疾人康复服务,且建立标准的康复服务档案,发给卫生院10元的补助;去年开始,对肢体康复训练实行补助,按每完成一名残疾人康复训练疗程,且建立标准的康复训练档案,发给50元的补助。
积极作为,完善服务机制
一、康复工作:
1、1月26号,市政府及残联等部门走访慰问了创业社区肢体残疾人于跃林,并送去慰问金。
2、3月2号第十二个全国“爱耳日”,市残联举办了助听器捐赠仪式,创业社区听力残疾人栾琪雯得到了一部助听器。
3、2011年3月8号,在市残联康复中心举办了磐石市残疾人互助、残疾儿童家长组织庆“三、八”节联欢会。创业社区cbm互助组成员杨春丽、孙玲、王忠海参加了此次联欢会。
4、5月12号市残联举行了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捐赠仪式。捐赠的器具包括拐杖、手杖、坐便器、盲杖等62件辅助器具。创业社区肢体残疾人董长春得到了一副木质拐杖。
5、 6月13号,我为社区的肢体残疾人周得贵申请了一副四脚拐,并和福安街道的康复协调员李承志亲自送到他家中。
6、2011年初就制定了入户走访调查工作,对辖区60名残疾人进行了入户走访,电话问询90余人次。
二、就业工作:
1、参加了3月31号在市残联康复中心召开的2011年残疾人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
2、参加了4月12号在市康复中心举办的磐石市2011年带传工程暨信息技术培训班。
3、参加了4月28号磐石市残联举办的“磐石市康复协调员、残疾人、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班。”
4、参加了6月8号召开的残疾人生活满意指数调查工作专项会议。通过这四次培训会议,使我增长了业务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主要是学到了很多知识。
5、6月13号-20号对辖区的44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残疾人家庭满意指数调查工作,并留下影像资料。
6、协助残联为社区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2011年阳光家园居家补贴款。
三、宣文工作
1、1月初举办了首次城区未婚青年联谊会,创业社区的肢体残疾人吕强国参加了联谊会,并表演了节目。
2、在第21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0号我们城区12个社区联合走访慰问了各自社区一户比较贫困的残疾人家庭。送去了慰问品,并帮助他们打扫了卫生。
3、5月11号在市康复中心举办了城区肢体残疾人轮椅车比赛和盲人定向行走比赛。
4、5月15号以“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为主题的第21个全国助残日,并结合庆祝《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主要内容。城区12个社区在主要街道地段设置了宣传台。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宣传单。同时设置了盲人按摩桌。还有义工和我们一起发放宣传单和小册子。
5、今年的第2个残疾人文化周,市残联举办了一周的残疾人文化周系列活动。有残疾人作品展、摄影小组野外采风活动、第二次残疾人知识竞赛、还有各自社区搞的文艺活动。创业社区和福安街道联合举办了以“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展示特殊艺术风采”为主题的迎接建党90周年,庆祝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演出。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部分残疾人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残疾人知识竞赛创业社区以160分的成绩获得了第二名。肢体残疾刘宝华的剪纸作品和吕强国的刀画作品和刻瓷作品被市残联送往吉林市参加吉林市第三届残疾人作品展。
四、其它工作:
1、上半年为社区11名残疾人填写残疾证申请表,对其中的7名残疾人,发放了二代残疾人证,同时把他们的相关信息采集录入进电脑。
2、为李秋荣、郭宝君、宋婷婷、李恒4名残疾人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