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6:54: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记住关键词,勾连简示图
关键词,实际上就是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通过筛选简单的几个概念,减少学生的文字记忆量。简示图,就是将关键词用箭头符号勾连的知识体系示意图。示意图既包含核心概念,也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
核心概念的筛选。《生活与哲学》中哲学原理可分为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知识群。唯物论中的核心概念提炼为:物质、运动、规律和意识;认识论的核心概念提炼为:实践、认识和真理;辩证法中的核心概念提炼为: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提炼为: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社会主体、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及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哲学模块知识体系简示图
二、多玩“拼图”,掌握体系框架
教师讲不如学生学。学生通过强化的背诵会达到记住的效果,而枯燥记忆更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拼图”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这种游戏虽然不时尚,但学生在移动卡片的过程中,不仅会不断回忆所学概念,更会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拼卡制作。复习哲学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呈现给学生关键词,让学生记录下来。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牙膏盒、药盒或其他硬纸张,裁剪成形状相同、大小适中的纸片,然后用粗笔将词写上去。这样简易的拼卡就制作好了。随着学生复习的深入,拼卡承载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
拼卡使用。复习哲学,我遵循从宏观理论模块到微观知识的顺序。拼卡的第一层次就是让学生制作哲学卡,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张。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课桌上自主选择哲学模块来拼装。经过一周的课堂训练,学生全部会熟练
“拼卡”。
三、遵循逻辑顺序,走向知识纵深
知识简示图的掌握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所学知识。学生掌握了结构图后,遵循含义―特征―关系―方法论的逻辑认识顺序,进行二次追问,就会实现所学知识的全面化。这样复习会大大提高学生复习哲学的效率。
“拼图”游戏解决了学生建构知识的兴趣问题。“图拼好后,按照从含义―特征―关系―方法论的顺序进行自我发问,或由教师提问,这样几乎涵盖了哲学的所有知识内容。如,根据唯物论示意图,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一是含义类: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二是特征类:物质的特征、意识活动的特征、运动的特征、规律的特征等。
三是关系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客观性和意识能动性的关系等。
四是方法论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等。
“拼图”只是一种手段,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哲学复习使用“知识拼图”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掌握效果,然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没有完全解决。“拼出知识”,更希望学生能拼出未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学法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高中这一阶段与中小学阶段相比,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安排的课程都比之前增加不少。高中政治中的哲学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哲学的讲解,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导学法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做好备课
哲学的学习是放在学生的高二阶段,这时候已经分好文理科,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政治的学习。高中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哲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树立整体概念。首先,教师不能以一章一章的形式进行备课,而是要从整册教材出发,了解它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教学进度的设计。其次,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发展。
二、把握重点
高中哲学课不仅知识内容多,而且知识的难度系数也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找准知识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对教材各章节作全面而又具体的分析,使得高中哲学课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小组合作
用辩证思维去指导学生学哲学,让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就是随机地把五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合理分工,一个集体肯定会存在有些人要好,有些人之间关系冷淡,通过随机性进行小组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小团体的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完任务后可以宣布通过竞赛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
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效果;有效策略
一、采用“讨论式对话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讨论式对话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或者教材衍生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教师再因势利导。例如,在学习“货币”这节时,笔者让学生讨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利弊,比较分析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孰好孰坏,有的学生觉得通货膨胀好,有的觉得通货紧缩好,笔者就让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小的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激烈的辩论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各种利弊慢慢浮出水面,然后点评学生辩论中观点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各有利弊。
二、联系实际生活,活化教学过程
高中政治教材中谈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真理,故政治教学中更应贯穿这个过程。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理论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活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拉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理论之间的距离。比如说,在讲授“价值规律”的时候,可以举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比如菜场早中晚的菜价可能不一样,中秋节前后的月饼价也可能不一样,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我国最近十年来物价的变动,这些都是价值规律的体现,这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高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教学与时俱进
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把多媒体灵活运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贯穿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色彩、形状等特性向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事物的多样性,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例如,在学习“货币”这节时,教师则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古今中外的货币样式,让学生进行鉴赏,并向学生解释货币之所以能够购买货物,是因为它在中间起到了“等价交换”的作用,相当于一种“介质”,所以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版本的货币。再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多民族国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少数民族的相关视频,以了解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最后联系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介绍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宗教制度,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制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中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给学生的感觉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情况,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进行举例或类比,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的主要知识为唯物论、辩证法、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唯物论与唯心论主要是围绕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展开争论,老师只要告诉学生,一本书不管自己看不看得到或想不想得到,它就在那里,而不是自己想有就有,也不是自己想书在哪里书就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唯物论。而辩证法中的转化关系也容易让学生混淆,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转化,也不知道何时可以转化,教师就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学生最渴的时候需要喝水,在最饿的时候则需要吃饭补充能量,而在吃饱喝足以后需要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很多东西在不同情形下,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一定要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发生。内因与外因则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没有学校,只靠学生的努力很难优秀地完成各方面的学习,但是如果只有学校,而学生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听讲,那也起不到有效的效果,所以,一个优秀的学生是自身的认真努力加上学校教师的悉心教导而共同促成的,说明内因与外因都很重要,从而引出事物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便于学生记忆。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则是“积少成多”的关系,如果学生一天学习一点知识,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成为才学出众的人,再者说,一种食物存放的时间一天天增加了,等到了一定时间就从好的食物变成坏的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抽象难记的思想政治理论简化为学生学习中、生活中常见的关系,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并且能够轻松地刻画在脑海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效率。
成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和工作中受用一生,故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理应“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认识并接受各种理论,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对话题进行讨论,多联系实际生活,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把思想政治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鼓励支持学生把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俞霞蓉.也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
[2]郭春霞.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效率[J].山东文学,2009(S1).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教学;鼓励教学
政治这门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着重于探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哲学生活,为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世界,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后,能够更加透彻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也能够了解更多细微的法制知识;通过对哲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还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些精湛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由此不难看出,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程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政治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的兴趣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进行趣味教学
政治这门课程常常被学生视为无比枯燥的课程,因此学生往往在政治课上容易犯困,不少学生觉得政治教师的讲解乏味无聊,甚至将政治课当成学习其他科目的课堂。这种情况是所有政治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景象,为了使这种不利的教学氛围得到改善,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的政治课程产生了兴趣,在政治课堂中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面对政治教师的提问也会积极地进行回答,这种学习劲头十足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政治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有趣指的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夹杂趣味性,还要求政治教师能够将无趣乏味的政治理论知识讲得更加生动幽默,使学生听起来觉得有滋有味。这种进行趣味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使学生在进行政治学习时动力大大提升,能够十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政治教师需要进行趣味教学。高中政治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显得十分枯燥,如何将这些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了一个亟须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这部分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努力将略显枯燥单调的内容讲得更加有趣。高中政治所涉及的哲W原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不小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逐渐提高,使他们在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学习积极性逐渐增强,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够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接收情况。
众所周知,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刻意割裂的两个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最佳关系应当时互相合作的,政治教师的教学进度需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学习哲学原理中的知识,政治教师在讲解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这两部分内容时需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唯物论和方法论,教师可以用一些历史上的例子或者寓言故事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在学习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这些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对这一原理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列举防治非典、发射宇宙飞船等事例来活跃氛围。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在环境良好的课堂中充满兴趣的学习到相应的政治知识。
二、提高专业素养
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除了需要政治教师进行趣味教学外,还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政治这门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政治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高中政治教材上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在变化,一些旧的政治知识被淘汰了,一些新的理论知识被新增入教材中,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地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提升来增强自己对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把控能力。拥有了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之后,面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解,教师才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为学生的政治学习道路扫清障碍,使学生的政治课程学习变得更加顺利。面对拥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政治教师,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在政治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这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对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政治素养得到培养。
三、进行鼓励教学
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采用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比较弱小,在面临政治教师的过分苛责时,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这两种心理状况都是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因此,要想避免在政治教学课堂中出现这种状况,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教学,也就是指在正式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能够以一种包容积极地方式进行教学,以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的错误,并且能够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给出肯定的回答。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一、课堂导入要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份,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
二、讲授理论知识时要生动形象
有了“景”的角色进入,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主体和客体的勾通?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经过前一阶段导入的统一,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景的统一。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住四个字,商品——货币,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本课内容连串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商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属性,规律,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基本职能、符号、与商品的关系等。如此言简意骇,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融汇。
重难点的讲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价值规律的讲解,可以分层进行,从其内容、生产、交换、表现形式、作用、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理解,这样逐层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加深对此的理解。此外,难点的讲解,要充分重视中学以上学生学习的难点,注意分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提问艺术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要善于提问,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此外,还要巧用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进行精神产品生产的工具,教学过程是通过语言的传输来实现的,语言的优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始至终的,其对于师生的双向交流,教学内容的表达,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语言,渲染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理交融,教与学的统一的境界。
关键词:政治非选择题 提高答题能力和技巧
新课标的实施已经有几年了。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主观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规范化答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和道理,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的要求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能力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笔者曾参加省学业水平测试阅卷工作,特别是几年来对自己所带的几个班级学生答题状况的观察来看,答题不规范的表现很多,具体情况如下:
(1)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回答问题的方向不明确,答非所问。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点的宏观把握能力较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生活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对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的掌握欠缺。学生容易把经济术语、政治术语和哲学术语混同起来;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混同起来,例如:“我国实施的“四大工程”,促进社会发展类题目。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解此类题最易错误在于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来评析这一观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符合答题要求,“张冠李戴”,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把认识的根本任务混同于认识的根本目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利润的提高分不清楚,等等。
(4)观点的表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形式上,书写不工整,上下左右不整齐,不分段,要点不清,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内容上,观点与材料两张皮,不能有效的统一起来。
二、政治试题中,主观题综合性大、灵活性与时代感强,分数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类题目在平时的测试中乃至高考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在实际考试中,考生的答案往往缺少规范性,其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1)心理干扰。尽管考生经历了多次考试,但当真正面临考试特别是高考,考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仍然很重。据心理学家分析,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焦虑、恐慌、紧张情绪,因此容易怯场,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发生失误而失分。表现在考生一进考场,晕晕乎乎,大脑一片空白,有些概念原理怎么也想不出来,而一出考场则又会做了,追悔莫及。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刻而造成的。
(2)由于以往记忆的干扰而造成的审题失误。考试中经常会碰到曾经做过的类似材料或类似设问,加上由于考试时间紧,许多考生急于求成,未能认真地把试卷的材料、设问与曾做过的题目进行比较,仅凭以往经验或“似曾相识”就仓促动笔,往往由于找不准设问的切入点而失分。
(3)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看不到试题中的“隐含题意”,所谓隐含题意就是没有明确设问的形式和要求,只能根据题目的情境设置具体分析作答。而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错误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隐含题意,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片言只语就妄下结论,结果是该答的没有答,不该答的却答了,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而造成失分。
(4)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只是一味死记硬背,因此解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所给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与材料内容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又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靠,答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政治术语和时政语言,使得答题语言不规范而失分。
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治规范化答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简洁:即要求卷面整洁清晰、文字工整之外,更要力求简洁、准确、概括文字量不宜过多,做到直接明白,不过多解释。简,不是在知识点的数量上简,试题要求多少个角度或者能够体现多少个知识点,那就应该简而全。简,是指在回答每个知识点的时候,以尽量精简的语言来回答,做到有原理,有分析。当然,有的试题明确要求回答所体现的知识,且分值不高,后续有更深入的设问要求,则在此可以简到只答原理,另一类设问为材料反映的现象,一般可以不答原理,而是直接用另一种书面语言把材料观点表达出来。
(2)层次清楚,有逻辑性。这就要求平时培养学生严格分层(要点层次化,层次段落化,段落序号化),即一个要点一个段落,并以序号标记,至少应该做到段首空两格,段落与段落之间略有空隙(这也有利于补充答案),严禁好像分层了,但分得不合理,比如三个要点分成两个段落,给人的感觉是只有两个要点。
(3)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而且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语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四、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则是“巧妇难以无米之炊”,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首先,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其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次,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首先,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理,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知识等;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其次: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再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例如: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其中“哪些”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
最后: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政治 教学策略
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融合与应用。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通过开展生活化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政治内容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之中,高中政治教师结合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于学生的知识理解。
一、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
多媒体网络技术走入了高中政治课堂,为高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也为教师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遇到政治专业术语不理解时,就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查询或者通过搜索生活实例来理解,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由于高中政治内容丰富,包含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但在高中政治学习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可以满足高中生学习政治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为一身,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能极大地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高中政治课本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第二单元唯物论部分,这个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两个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世界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哲学接触的较少,因此在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搜集一些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采用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法,是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具体场景和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实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源泉。高中生虽然社会阅历浅薄,但是生活经验却很丰富,生活化的情景可以拉近学生与抽象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案例分析法。
材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逐渐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低,难以与发达国家相匹敌,对外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就业的集中产业,贸易保护主义使得这些产业的劳动者面临大量失业的严峻问题。美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中国大豆出口美国,曾受到美国贸易壁垒的堵截,造成了中国2万人的失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1.5万人的就业。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是否科学?
从本题的材料看,此题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失业和就业问题,每位学生的家长或者亲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问题,但却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亲人的失业就业问题给学生分析这个素材,让学生对这个素材有更彻底的理解。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逐步推出答案为: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日趋紧密。
②联系是客观的。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避免主观随意性。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客观的。美方一意孤行,搞贸易保护也会伤及自身。因此,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并不科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补充和延续,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多地接触课堂外的生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政治。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居委会、政府等机构参观,了解政府的职能和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居委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生通过调研居委会和政府,有利于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两节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学习时,可以联想调研过程中的场景,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一、政治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回答问题的方向不明确,答非所问。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点的宏观把握能力较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知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解答,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对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的掌握欠缺。学生容易把经济术语、政治术语和哲学术语混同起来,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混同起来例如:“人类要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解此类题最易错误之处在于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来评析这一观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符合答题要求,张冠李戴,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把认识的根本任务混同干认识的根本目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利润的提高分不清楚,等等。
4观点的表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形式上,书写不工整,上下左右不整齐,不分段,要点不清;内容上,观点与材料两张皮,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政治答题不规范的原因
1心理干扰。据心理学家分析,75%的考生临考前都有焦虑、恐慌、紧张情绪,因此容易怯场,导致记忆混乱、思维受阻而失分。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而造成的。
2由于以往记忆的干扰而造成的审题失误。考试中经常会碰到曾经见过的类似材料或类似设问,由于考试时间紧,许多考生急于求成,未能认真地把试卷的材料、设问与曾做过的题目进行比较,仅凭以往经验或“似曾相识”就仓促动笔,往往由于找不准设问的切入点而失分。
3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看不到试题中的“隐含题意”。所谓隐含题意就是没有明确设问的形式和要求,考生只能根据题目的情境设置具体分析作答。而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错误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隐含题意,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妄下结论。结果是该答的没有答,不该答的却答了,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而造成失分。
4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只是一味死记硬背,因此解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所给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与材料内容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再加之答题语言不规范而失分。
三、培养学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策略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永远不能被别人夺走的东西只有三样:学到的知识、心胸中的梦想和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所以,我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胸怀大志的吃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1唯物论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熟悉P32,几个素材。】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努力。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3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4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5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