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创新创业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6 16:54: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创新创业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创新创业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23-2

1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 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

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 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 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 “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 “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 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 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

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 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

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

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

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

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

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

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第2篇

(一)公路建设

1加快促进郑上快速通道建设

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上报市政府修建郑上快速通道的请示,区交通运输局全力争取郑上快速通道建设。促成该项目获批郑州市城建计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演讲已经编制完成的情况下,积极与市交委、市发改委组织的专家尽快修改方案,完成此项目的前期工作。

2农村公路改建工程项目

总里程8.87千米,年农村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共14个。涉及峡窝镇6个建制村;目前,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下阶段将全面展开施工,将派多名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工地,监督、检查施工质量,确保我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公路养护

认真落实各项道路养护作业考核规范,1干线公路养护:继续推行干线公路分段养护责任制度。做好国道310线段的日常颐养工作,及时处置各种影响行车平安和道路畅通的各种病害,保证路面整洁、边沟畅通、绿化美观,做好年交通部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真正实现我区农村公路“有路必养”2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法的出台实施和日常小修颐养经费的落实。

(三)运政管理

确保运政队伍稳定。1继续做好运政体制改革工作。

加强行业监管,2继续做好道路运输行业平安生产工作。充分利用GPS等高科技手段。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落实“四项机制”三关一监督”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加强汽车站和检测站监督管理,抓住源头,抓好预防,搞好事前监督,确保我区运输市场全年不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

完善96520服务热线,3建设我区道路运输信息监控中心。平安监控中心现有基础上。做好二类以上维修企业联网工作,道路运输信息收集工作,建立信息查询网站。

规范运输市场的经营行为。重点打击无证经营,4继续搞好运输市场整顿。客车违法违规经营。

第3篇

“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

1987年,丁世忠带着600双从老家晋江带来的运动鞋来到北京,靠一己之力全部推销掉。虽然生意火暴,但他还是意识到,与同行相比,同样质量的晋江鞋,只能卖出更低的价格,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就是,晋江的产品没有品牌,而没有品牌的鞋子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这时,丁志忠才17岁,初中还未毕业。

丁世忠从小在制鞋作坊里长大,对经商充满了兴趣。后来他回忆说,希望生活得更好,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是他最初的经商动力。

他所在的福建晋江陈埭镇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当地人有着出海谋生的传统,海外侨民赚了钱,会输送资本回来,并带来市场信息和订单,因此催生了当地的制造业。1980年代初,晋江陈埭镇就已经兴起了一批制鞋作坊。海外的晋江侨民为这些作坊带来了最初的订单。

当地农民丁和木在1980年代中期参与过陈埭镇一家村办鞋厂的创办。1991年前后,他又变卖了家里的谷子、鸡、鸭等一切可以换钱的东西,并在族亲的资助下,筹集到五六万元钱,单独成立了一家制鞋作坊,这便是安踏的前身。

丁世忠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北京卖鞋的几百个晋江人中的一个。他在北京最主要的一些商场,如王府井商场开设了晋江鞋专柜。丁世忠从那时起开始学会研究消费者类型,留心什么样的鞋有更大的销路。

1994年,丁世忠带着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晋江的,那时鞋厂已经开设,由他的父亲和哥哥在运营。丁世忠回晋江后,当起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1994年,在换了几个厂名以后,丁家父子决定将厂名和产品品牌统一为“安踏”。这个品牌含有“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意思。

两年之后,丁世忠获得家族企业的主导权。他成为安踏的总经理,父亲丁和木正式退居二线;哥哥丁世家性格温和,不喜欢出头,专门负责生产事务;中专毕业、学财务出身的妹妹丁雅丽掌握起公司的钱袋子。“非常幸运的是,丁世忠有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及早地放权给儿子,而他的哥哥和妹妹跟他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关系,没有争权,没有内斗。”

求解“安踏是谁”

对安踏来说,1999年是一个关键年,安踏第一个请体育明星做代言人。安踏聘请乒乓球名将孔令辉出任安踏品牌形象代言人,从而开始了与中国乒乓球协会长迭数年的合作。2002年4月,安踏与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主力球员、NBA球星巴特尔签约,聘请巴特尔担任安踏产品形象代言人,使安踏历史性成为第一个NBA球员在国外赛场穿着的中国运动品牌;2003年6月,安踏和巴特尔一起分享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NBA总冠军亚洲球员的荣耀……

明星代言广告的成功引发了同城兄弟的竞相模仿,晋江市政府也推动安踏经验在其他企业身上的“复制”,对崛起的名牌进行奖励扶持。一时间,“造牌”运动兴起,CCTV-5出现了几十个各类明星为晋江鞋企代言的广告,CCTV-5也被戏称为“陈埭频道”(陈埭镇是晋江鞋业的发源地,大部分晋江鞋企聚集的地方),

安踏依靠短期内用巨大的投入砸市场的策略被同城兄弟们纷纷效仿。丁世忠意识到,必须给“安踏是谁”这个问题注入新鲜持久的答案2006年,丁世忠将品牌业务交给广告商智威汤逊。

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智威汤逊帮助安踏锁定了现实中的消费群体:一群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年轻人,一些不堪学业压力的高中生,一些迫切需要自我实现的大学生,以及在职场底层努力打拼、渴望出人头地的职场新人。他们的共同特性,就是“草根”,是“大多数”,是非精英族群的基层大众。

基于品牌对象的明确,安踏进一步探究品牌对象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现了这一人群有着共通的价值观: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显赫的背景,但内心充满希望,积极向上,不懈努力,即使一次次的失败。也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执著追求自己的梦想。

以前只以简单的年龄细分的、模糊的品牌对象渐次清晰起来,于是,安踏毫不犹豫地锁定草根族,决心来实现与自己的目标消费者的无缝时接,提出“永不止步”的口号。“永不止步”的表现形式限于两种:一是平凡人通过努力实现突破:二是个人由成功到失败再到成功。

通过对消费群体的深入研究。丁世忠为安踏找到了明确的定位和方向,此后,安踏压抑住价格上调的冲动,摆脱了娱乐方向的诱惑,专注于专业运动之路,并开始有策略地寻找一些尚未成名却始终在奋斗的运动员代言。

在广告策略上,安踏开始摆脱借以成名的明星代言模式,转而赞助体育赛事,比如安踏一年为中国篮球联赛(CBA)提供的赞助费是4000万元。丁世忠认为,与其他一些企业聘请国际明星动辄花费敬千万元的代价相比,“我们又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有了品牌知名度后,安踏开始打破运动鞋专业制造商的身份界限,2002年开始涉足运动服装领域。安踏的这一举动竟然也非常顺利,四五年之后,运动服装贡献的收入与运动鞋不相上下。据一位安踏前高管介绍,2006年,安踏突破两个“千万”:运动鞋销售1000万双,运动服装销售1000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上马服装项目的同时,品牌专卖店这一零售终端概念也被导入,这是安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此前安踏只是在各大综合商场拥有专门的运动鞋销售专柜,随着服装等品种的增加,安踏作为独立的品牌专卖店成为可能丁世忠认为,品牌的打造不单单依靠广告,也要依靠强大的销售渠道。

此后,丁世忠关于“安踏是谁”的追问并没有丝毫放松,每一步发展,都在为这个问题寻找新的答案

在丁世忠看来,安踏在2007年香港上市之后,已经进入了二次创业。“一个企业的上市,只是这个企业成功的第一步,安踏在上市之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之一。上市之后,第二个目标应该成为全球最好的体育公司之一。”

“专业人做专业事”

在福建晋江,前跨国公司高管最集中的地方,可能就是安踏公司总部。安踏60%的总监或副总监都来自像沃尔玛、宝洁这样的跨国公司。

安踏无疑也是跨国机构人员经常可以碰头的地方。丁世忠聘用智威汤逊为其做广告策划,聘用科尔尼为其做战略咨询,聘用摩根士丹利为其做上市承销服务……给予充分的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丁世忠极力主张的。

在与汤姆斯接触过程中,丁世忠与时任汤姆斯中国首席代表的朱正中结识。朱是美籍华人,曾任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并且是摩根士丹利专家顾问团成员,对摩根士丹利投资蒙牛、南孚等企业均提供过管理上的建议。不久后,朱被丁世忠委任为安踏战略顾问。

在朱的引荐下,摩根士丹利2003年曾与丁世忠接触,有意注资给安踏。但当

时的丁世忠认为安踏暂时不需要钱。

2004年以前,丁世忠并不是一个舍得放权的人。但现在,丁已经把放权作为公司的一项制度进行建设。“放权和激励,是王良星最显著的管理特点,丁的这一思想,直接来自于王良星的影响。”

王良星是丁志忠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在丁世忠并不广泛的交友圈里,王良星是他最铁的知己。王创办的利朗也是休闲服装业的一支劲旅。从两年前开始,安踏每个事业部的总监均获得授权,不必事事向丁世忠请示汇报。他的确没有让授权之事沦为空谈。一位公司业务主管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汇报一个情况:由于给美国客户配送的一批运动鞋发生了号码错误,对方索赔3万美元。这位主管问丁世忠该怎么办。丁世忠说:“你不要问我该怎么办!你自己来决定该不该赔,并且查出谁应该为这起错误负责。”这位主管只好退出丁世忠的办公室。

有了授权和责任机制后,丁世忠不怕犯错。有一次安踏承诺给经销商的一批货物没有按时交付。虽然对方没有要求赔偿,但丁世忠知道后主动提出赔偿300万。“赔偿金是公司埋单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批评。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动真格的赔偿过,他们就知道。这种错误不能再犯。”

推崇新管理方式后,丁世志忠也将自己从公司事务中解放了出来,在公司每天只签署不到5份文件,每个月只参加3个内部会议。他将大量时间用于吸收有效信息,与公司员工进行交流,并且清醒地思考公司的战略问题。

一个品牌主义信仰者

安踏公司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塑造新的品牌价值元素。这种价值,不仅积极推进安踏差异化策略,实现品牌个性和可见度,以及超越竞争;而且为企业提升资源整合力大开方便之门。具体而言,品牌化就是深植品牌的各个细节。所有环节对价值有贡献时,才会有品牌。细节,主要包括了品牌特色、品牌利益、品牌价值、品牌文化、品牌个性和品牌对象等六方面,目的是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体验需求和经济需求等三大需求,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创造价值。即与顾客建立联系,比如信任关系,顾客便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忠诚和金钱回报给这个品牌的价值工程。

1999年安踏率先提出了“我喜欢我选择”的品牌主张,以及形象代言孔令辉的出色表现,跳出同城兄弟的肉搏战的圈子,提升了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开始了安踏的里程碑时代。2005年在同城兄弟的强力堵截,主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悄然已变,以及国际品牌的凶猛打压下,安踏品牌快速老化和空洞化。市场的巨变,促使安踏重塑品牌化的觉醒。

从1995年赞助体育赛事开始,到2000年悉尼奥运、2002年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2006年多哈亚运会、以至2008年奥运等顶级体育活动,安踏无不借势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2007年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整整一年时间,安踏公司吹响了全面启动奥运战略的号角。奥运广告宣传系列之《宣言篇》率先在CCTVI、CCTV2、CCTV3、CCTV5、CCTV8、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媒体密集投放,同时大放网络江湖“英雄帖”,“风雨再添”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一并兵戈纵横。安踏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等奥运广告全方位诠释“永不止步”的品牌精神,冲刺奥运!

不惜重金,打造体育明星代言品牌的阵容。孔令辉、巴特尔、王皓、冯坤、王博……2007年10月18日上午,宣布签约NBA休斯敦火箭队的全明星球员史蒂夫-弗朗西斯。11月9日,安踏再次签约NBA球星路易斯-斯科拉。强大的代言人阵容成为安踏品牌世界的有力支柱,这也是与其他品牌深入较量的基础。

不间断赞助体育赛事、体育冠名、组织体育大众化活动等,制造口碑与舆论的话语权。经过十五年的体育营销的积累,深入理解和把握体育精神,使安踏专业化体育路线的品牌战略更深入人心,也提升了安踏与国际大牌对决的经验。

不遗余力地把“永不止步”的品牌核心价值,融入到现代体育精神中,并始终贯穿体育营销等各项品牌传播中,成就品牌权益。

体育营销的核心,在于借势,进而“追势”,再而“成市”。安踏善于学习其他品牌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现状,找出转身的路径。

第4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声乐教案 教学方法

一、引言

音乐课程不仅是推动我国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力量,而且对于职业高中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很好的净化和洗涤,另一方面可以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水平的同时,更加准确地发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基于此,针对现有的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是笔者乃至所有声乐教育者都应当着重思考的一项课题。

二、职业高中声乐教学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职高院校的教育者如果想让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就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声乐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标准的教学方案。声乐艺术需要演唱者投入较多的热情和努力,它本身是一种内容复杂、创造性强的思维活动。基于此,教育者应当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积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和基础条件差异,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展开分层与分类式教学,让各个层次中的学生都可以充分感受到教育者对自己的重视。

(二)理论结合实践原则

如今,国内绝大多数职业高中院校中的声乐课程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的情况,很多教育者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仅严重降低了声乐课程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还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声乐教育者应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总结不足之处,为日后的发展和进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三、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的创新方法

(一)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中,教育者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经常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学生硬性灌输声乐理论知识,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这一局面,教育者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声乐教育者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理解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质疑与见解;其次,教育者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可以在灵感出现时便付诸实践,不必完全按照教案的内容而一成不变;最后,教育者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为他们营造更自由的课堂氛围与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明确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所给予的期望。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声乐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在无形当中加大了授课难度。由于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与特质都各不相同,他们应该掌握的声音技巧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者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主动投身到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与课堂交流,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提高学生与生生之间的合作频率,激发更多的灵感,以此达到磨砺和丰富学生声乐技巧的目的。

(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纵观我国高职声乐教学现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声乐课程都是局限于课堂,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基于此,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授课重点锁定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的内容当中。声乐理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声乐艺术,为自己日后的声乐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声乐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及时的理解和消化,更加娴熟地将声乐技巧应用到演唱实践中。声乐教育者只有将二者科学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好声乐技巧,在一次又一次实践当中不断积累声乐经验,在不间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唱歌的快乐与意义。

四、结语

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长远的任务,教育者只有不断探索与改进,才能够让我国的职业声乐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并且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和演唱风格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者要做到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对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和创新,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云丽,梁玉红.谈艺术类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教材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案例 信息库

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有数据显示,从2001年的全国高校毕业人数114万,经过12年的高校递增式扩招,2013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虽然国家每年有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等各种体制内招考,但是录取的人数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消化这样庞大的就业群体。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就是鼓励他们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江西省的创业环境和江西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有着自身的特色,探求一条适合江西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推动全省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信息途径实地采访、交流、收集、整理65位江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事迹,将他们的创业案例整理编辑并由江西省高校出版社出版,作为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的辅助教材。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为探索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模式、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复合性创业人才,促进江西省高校案例教学提供实战式的信息库,为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架起一条有价值的桥梁。

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研究背景

(一)国外大学创业教育案例研究现状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比较成熟,创业教育案例库也比较丰富。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一直是重点与核心,而案例库组建工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教材。Gerald E.Hill(1988)指出,早期大学创业课程有三种模式:一是创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BP)。许多创业入门课程都是帮助学生分析一份创业计划书,而以后阶段的课程仍以创业计划为中心环绕展开。二是企业生命周期。指企业从创意到创业计划书、募资再到公司成立、上市等。三是企业功能。即以创业为主所衍生出来企业管理功能的课程教育。无论哪种方式,其教学的主流方式都采用案例教学,因此提供一个全面的案例库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早,成功的高校教育要数百森商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美国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国家,美国年轻人创业很多。特别是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的模式。Jonathan Levie在1999年对英国133家开设创业课程大学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院校理论导向课程采取课程论文学习与采用固定教材教授方式为主,分别占55%和58%,而实践导向课程则集中在创业计划和创业者讲座方法上。Vesper对941所大学商学院调查发现,本科生教学基本采用案例教学,而且许多大学都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案例库。

(二)国内创业教育案例研究现状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创业教育案例研究才刚起步。1990年下半年,由国家教委牵头,成立国家协调创业教育实验和研究小组,对创业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1998年,清华大学在其MBA教育中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002年5月,我国正式实行高校创业教育。北京航空大学举办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以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院校为试点单位,为我国创业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拉开了序幕。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在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分别召开了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不够,仍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课程还未成体系,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还有待完善,仍然没有研究者完成一个相对成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库。

目前关于创业教育的教材相当缺乏,大多数教材缺乏好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做支持,致使创业实践课程缺乏参与性、互动式。案例库组建工作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参与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文字整理,是一件非常复杂而艰辛的事情,研究者将在此方面进行探索。

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组建的作用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是当今高校扩招和就业率低下的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案例信息库的组建是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教材。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源于教育体制的模式,我国的教育从启蒙开始就是应试教育,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互动的因素极少,学校班级要完成教学计划,学校要提高升学率等硬性指标,学校的竞争力突出表现在各学校中考、高考的重点升学率上,严重扼制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我国的家长经历改革开放、企业改制等社会转型的各种时代,绝大多数认为人生还是求稳的好,所以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听话,督促孩子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好的学校,其它读书之外的一切事由家长操办,造成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成为眼高手低的无竞争实力的一代。面对中国式教育成长的青年学生,如何改变他们的创业观念,激发创业信心?笔者认为组建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通过现实中成功创业校友的创业事迹的宣传和感染,鼓励他们做有闯劲、有理想、有意志力的有为青年。课题组人员经过几年的采访、收集、整理、编写了江西各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中小企业案例65例,并由江西高校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为创业教育实践案例教学提供辅助教材。

(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点和帮助

建立江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库并由江西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颁发创业导师聘任证书。聘请这些创业成功的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到高校开展创业讲座、各种创业大赛的指导,为大学毕业生创业途中提供指点和帮助等。各位案例库的创业导师非常乐意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基地,也接收毕业生到自己的企业去学习和工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中,经济市场是无情的,如何规避创业的风险、选择适合项目,个人的性格、经历、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了解自己的创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之处,可以少走弯路,也逐步历练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大学生创业案例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江西省高校案例信息库的创业者都是各个学校的校友,创办的企业的规模都是中小企业,这样的关系让在校大学生没有距离感,也容易与校友进行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很多高校大学生也承认,在大学里没有掌握多少创造力、实践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害怕创业,整天忙着考编制内的岗位。比如:2013年1月,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得“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许多毕业生在外企做过,工作经常加班,没有个人休息的时间。也想过自主创业,虽然国内还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错过了黄金就业期很可能一辈子沦落。而很多家长都用一辈子的坎坷证明了“编制内”的优越,这也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从这些方面看,有编制就意味着有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也理解有“编制”身份的份量。

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任远认为,“编制内”不可否认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却反映出人力资本配置的方向出现了扭曲。如果知识生产部门和企业不能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将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繁荣与活跃。如果最能吸纳人才的部门都是“编制内”,说明社会的活力在减弱,体制壁垒可能会形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割裂。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激情,开展各种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关注有关各种创业信息、创业舆论宣传。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多锻炼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可以在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孵化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团队进行跟踪调查,让学生采访创业者、收集资料,通过创业导师经常性的工作指导,让大学生重新燃起创业的激情,因此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信息库组建的意义

(一)创业案例信息库建立有利于创业教育教学课程的探索和改革

创业教育案例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部分课程中,有利于提高创业教学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教育理念,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推广创业教育工作。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开始试点。在这种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成立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源于对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的拓展、性格的因素、经济的压力等。2013年全国共有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是缓解就业的途径之一。高校在对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创业教育集于浅层次。许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报告。第二,创业师资缺乏。兼备理论和实践教师非常少。第三,创业教学课程不系统,且缺乏参与式教学技巧。建议高校的本科教学确保学生基础课程不变,适当弱化某些公共课程,着力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开设企业家精神、团队拓展、思维训练、领导力、创业管理等课程。通过对大学生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案例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部分课程中,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只有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融入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创业教学效果。

(二)创业案例信息库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创业复合型人才

创业案例为大学生建立社会网络关系,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观平台和实践的平台,有利于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少大学生往往只是有创业的想法,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就害怕难操作和坚持。对创业大学生而言,创业是加深个人历练的过程,创业的路程举步维艰,从创业计划的方案制定到异地创业的实践,会出现与事先计划方案的不同点,比如由于对目标的不熟悉,方案制作可能与实际活动不相符合,对突发事情应急措施不够,这些往往让创业者措手不及、无法应对,从而体验到市场经济是无情的。如果通过创业导师的提供帮助,建立和积累社会的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去学会拓展能力,在创业的路程中会少走些弯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案例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案例教学的效果。创业教育是立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教学特点。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组建适用于江西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推动江西全省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开展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复合性创业人才、发展大量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最终促进江西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实现江西省经济在中部地区崛起。

参考文献:

1.杜侦,陈文华.江西大学生创业故事.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2.关小燕,陈文华.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第6篇

近年来,国内对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比较热,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体系内容与体系特点。但多数学者是把创业教育做得好的高校(如百森、斯坦福)当成典型案例来分析。体系内容:有学者将百森的创业教育体系分为“管理和创业基础”项目与“创业精神培养强化课程”项目(ACE),且两个项目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分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目前专业课程已开发出21门。体系特点:程琪、孙阳春对中美创业教育进行了对比,认为美国创业教育的课程有几个特点,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践性强、师资力量雄厚。

不同高校的课程体系的侧重点不同,如百森设计理念的战略性、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性、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性、课程师资力量的优越性。而斯坦福大学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其利用其理工科学校的优势,使得商与非商之间创业教育并重。哈佛商业学院的案例教学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开始重视对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研究显得不够具体,课程体系笼统模糊,且基本都是个案研究,缺少各体系之间的比较与共通优越性的探索,因此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体的跨案例研究很有必要。

美国三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概况

(一)百森商学院

百森商学院成立于1919年,是美国的一所私立学校,自成立以来,最卓越的创业精神就一直穿着百森的发展轨迹。百森商学院引领美国乃至全球创业教育的发展潮流,早在1967年,百森就在全球推出了第一个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百森商学院的整个运作方式就如同一个企业,“将创业教育作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按照学生的辐射面,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本科生体系与MBA体系。

1.本科生课程

本科生课程体系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个部分。创业是一个过程,需要大学生思考是否要创业、创业需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创办企业、如何经营企业等,该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大学生合理寻求此类问题的答案。

2.MBA课程

百森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为全美最顶尖、规模最大的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公选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支持课程,具体包括22门。基础课程:视角全面,内容基础。主要课程包括创业与创业计划书等,90%的学生会在学制内学完。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后会选择专业课程或支持课程。专业课程:针对不同学科的创业课程,提供与学科结合深入的创业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公司创业、社会创业者等课程,学生覆盖率占到63%。支持课程:针对创业的某一特定领域,提供更为具体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创业的社会责任,家族企业变化与成长等,学生覆盖率63%。

(二)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全美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商学院,哈佛商学院(HBS)成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1947年Mylesmace在哈佛商学院讲授第一堂创业课程,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历史将近70年。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面向MBA学生,工商管理硕士课是哈佛商学院教学的中心内容。MBA的学制为两年,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学年来划分(见图2)。

1.第一年的必修课

第一学年学习统一的必修课程,分两学期学完。第一学期5门,分别是:财政学I、财务报表与控制、领导与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技术与运作管理。第二学期6门,分别是:企业与政府及国际经济、战略管理、企业家管理、谈判分析、财政学Ⅱ、领导与企业责任。第一年的必修课程看似不多,只有11门,但是强度非常大,因为哈佛大学采取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每一门课程都包括大量的案例分析,每一个案例分析都要花费3-4个小时去准备,即使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课堂还要随时应对老师和同学的有力质疑。开始学生们会感到很吃力,但是经过一年约800多个案例的训练,形成了丰富的创业管理经验。

2.第二年的选修课

第二学年进入专业选修课程和实习,选修课分为10大类,共100多门课程。选修课列出了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学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实习。实习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自己找企业,二是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找企业联系项目。哈佛商学院的选修课程设置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大学的商学院硕士课程的参考模式。在10大类的选修课程中有1类是创业管理,有35门课程,主要分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系统知识、创业能力培养三大模块。创业启蒙教育,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让学生了解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课程的内容包括创业精神、创造性与组织等。创业系统知识,意在帮助企业管理者在创业情境下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和财务上的决策等,课程如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等。创业能力培养:开发创业者的知识、技巧和态度,使他们能在严格的资源限制与不确定环境下追求机会等,课程如创业管理。

(三)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成立于1885年,一共有7个学院,分别是:商学院、工学院、文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教育学院,是唯一一所在自然科学方面与麻省理工学院相媲美的名校。作为理工科大学,斯坦福商学院非常注重与非商学院的互动,注重应用导向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它的创业教育从创业者而非投资者的角度来规划创业个案,教导学生必须学会评估创业机会,结合个人能力、专业特长以及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来采取具体的创业行动。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按照学院可分为两类:商学院课程与非商学院课程。

1.商学院课程

斯坦福斯隆商学院开设的课程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有20门左右。虽然这20门课程没有模块化,但具有帮助那些着手创业的学生获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主要课程包括:私人证券投资(PrivateEquityInvesting)、投资管理与创业财政(InvestmentManagementandEntrepreneurialFinance)、金融中介和基金市场(FinancialIntermediariesandCapitalMarkets)、创业精神——创业新企业(Entrepreneurship:FormationofNewVentures)等。

2.非商学院课程

非商学院的课程由商学院的夏季创业研究所(SummerInstituteforEntrepreneurship)负责。非商学院开设的创业课程包括通识性的创业教育、与本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和针对性的讲座三类:①通识性创业教育为当前的非商学院的研究生提供坚实的创业基础知识、独特的学习机会、创业方式和创业理念,主要课程包括会计、经济等。②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各学院不尽相同,如工学院所开设的课程为:科技创业形成、亚洲高科技创业、以科技为基础的公司的战略、创业工程师等。③针对性讲座。讲演者都是相关领域的创业者、资深人士、企业的行政总裁等。通过讲座,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他们讲授的实践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创业知识含量。在讲演之后,学生可以和讲演者交流,向创业者提问,得到创业者的建议等。

美国三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共性

通过以上介绍与分析,我们得出这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共性特点。

(一)核心式课程增强自我效能

三所学校都强调对核心课程的开设。创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创业环境、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机会识别、创业流程等,这些核心课程是创业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百森商学院本科生的创业课程与斯坦福商学院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核心课程而形成的课程体系。哈佛大学在选修课的十大类中,有一块是专门的创业管理类,占到了所有选修课程的30%。核心课程中的创业知识类、创业技能类展现给学生们一个新颖而全面的视角,增强了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使得那些内心有一定程度的创业冲动,但仍对现实存在顾虑的学生打消了犹豫的念头,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与希望。而创业环境、创业精神类核心课程犹如一剂强心针,点燃并激发了学生们内心深处的创业热情。

(二)渐进式模块提升系统思维

三所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分模块进行的。这些模块有的是单独的,有的是模块中镶嵌子模块,这些模块之间都是环环相扣,有着逐层将知识内化的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百森商学院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子体系中,按照“创业者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如何机会识别——如何融资——企业建成如何规避风险”这样一个渐进式的逻辑顺序安排各模块。哈佛大学采取一种先必修再选修的顺序,第一年大量且高强度的案例分析夯实学生的基础,为第二年的创业教育核心课程的学习做好全面准备,这使得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课程时相对轻松,且容易接受。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强化了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得学生在对创业流程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将创业精神融入其自身的血液之中,系统训练出对机会机遇的敏感度与敏锐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系统前瞻的创业思维。

(三)体验式教学加速自我领悟

百森、哈佛、斯坦福均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采用最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这些感官学习法包括:静心冥想,问卷分析,角色扮演,机会识别训练,商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创办企业等。体验式的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设计体验模式,并引导、激励学生从变化多端的环境和不确定的风险中走出困境。三所高校所采用的体验式学习法与传统学习法相比有以下的优势:在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影响创业活动方面,体验式教学优于阅读、倾听。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JosephPyne)曾在他的著作《体验经济》中强调体验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个体可以学到10%的内容;通过倾听,个体可以学习到15%的内容;而通过经历该事件,从中自我领悟,个体可以学到80%的内容。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自身对创业精神的领悟力,加快对创业知识的内化速度。当然,三所学校的课程体系各具特色。如百森商学院非常注重机会识别课程,它的机会识别课程几乎占到整个课程的2/3,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

哈佛大学课程设置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基础课程的案例训练,第一年的基础必修课夯实基础,积累了大量创业管理经验。斯坦福大学凭借工科院校的优势,将商学院与非商学院课程体系并重,注重学科优势互补与应用导向,采取团队教学与两段式教学方式,由商学院及其他学院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激发创意并设计产品,进行商业化运作。

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以上三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共同点的分析与把握,对比当前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比率小、缺乏高校自身特色、且多是描述性、实施难度大的现状,本文将课程体系层层分解为三个层面,即目标层面、载体层面、运作层面,发现建立一个成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必要认真把握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规律。

(一)目标层面:准确理念定位,彰显创业教育时代价值

任何一种体系的构建,都是要以一定的理念为支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不例外。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的理念是构建体系的第一步,体系的建立都要在理念的指导之下进行。以上三所高校的典型案例,创业教育的理念准确且清晰。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理念是培育创业精神,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是积累创业管理经验,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是培育企业主。这些理念的定位不仅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也要根据自身条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斯坦福大学创建于1895年,创建人是当时加州铁路大王老斯坦福。老斯坦福的“实用教育”(PracticaEducation)观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斯坦福大学的成长,再加上斯坦福大学位于硅谷附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他的创业理念必然要以培育企业主为宗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斯坦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当时的时代需求相呼应,立足商与非商学院学科优势上的互补,通过实践将一个个“点子”转变成为一个个完整的企业,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创业风气的形成。我国高校在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必须先根据其自身特点,定位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不可随波逐流,更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他校的课程体系,同时更需充分体现其时代价值。

(二)载体层面:明晰模块角色,融合创业教育逻辑平台

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理念后,需要考虑的就是体系的走向问题,即各模块的功能角色以及这些模块功能的培养次序。创业教育的各个模块按照体系的走向依次排列下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创业知识能更好地被内化到学生的思维之中。在将各模块按照体系走向排列下去后,需要进一步明确模块的具体问题,即每个模块在该体系中的核心功能,切忌混沌一片。当然每个模块不可能只具有培养一种技能的功能,一般都是两种或者更多种。走向是体系内部的一个流水线,从元素的输入,到成品的输出都是有一定顺序要求的。

体系走向也分很多的模式,有聚焦式,有辐射式,有射线式,有螺旋上升式,这些走向也没有孰好孰坏之分,主要考虑的是创业知识内化速度的科学逻辑。当体系走向确定下来,需要积极掌控,并依靠各模块来执行。课程是模块的支撑,在明确了模块的核心功能之后,要通过调节模块内的具体课程,增强课程之间的紧密性,运用课程的组合打造具有明确核心竞争力的模块。我国的一些高校,虽然拥有创业教育体系模块,但因其模块内部课程松散,模块之间亦有张冠李戴之嫌,往往效果不佳,因此融合创业教育逻辑平台迫在眉睫。

(三)运作层面:扩大课程体验,拓展创业教育实践内涵

课程是体系的细胞,只有当每一门课程都充满张力与活力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有机体才能有效运转,并真正发挥其预期的甚至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每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均要摈弃填鸭式的教学法,更多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之“体”意在设身处地以及亲身经历;“验”意在查看、感受、验证、查考。教学中不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引导与启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式的课程包括的内容丰富多彩,从体外拓展、情感体验到机会识别、商业模拟等,有效拓展了创业教育的实践内涵。而实践以其亲历性、过程性,使得创业理念与创业精神被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里,激发更多具有个性的创造性思想与行动成果。

第7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质量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现状

在当前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随着食品国际贸易日益增加,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之中。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管控力度关系着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形象。然而,近几年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瘦肉精、劣质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让民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

基于当前这种严峻的情况,国家政府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层面。目前,本地的几所院校相继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领域,包括专业定位、教学体系设置、人才评估体系搭建、创业渠道改革等层面,均始终坚持以培养业内拔尖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根据本校的学科背景来设置。但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比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无论是思想观念认识,还是课程教材内容本身,往往过于偏重食品产品的检验分析和质量控制,而忽略掉了对食品的安全控制,包括食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以及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使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

(一)培养模式探索

第一,转变专业育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专业重新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该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研究学科,尤其是在安全卫生质量管理层面,是整个学科的重要构成内容,它将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整个专业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关联性,才可以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控制,确保与实现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管理的既定目标。总之,食品质量与安全要得以保证,必须全面依靠一套成熟的食品生产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生产、安全防范、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

第二,强化和健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这一环节,应当以对课程专业知识及其结构的优化为主,根据本校学科研究现状并结合着市场发展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专业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并完善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上,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开展开放的、面向社会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策略,以强化典型案例为主线,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局面,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而且在提升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强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何为“意识”?将能力传授转变为一种能力感悟,让每一位学生独立去了解、认知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创新创业获得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R、技能。例如,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向互赢的合作机制,构建实训基地,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结合学校实际来进行概括。为了适应时展的大趋势,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和内容设置上,首先对必修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其确立为该专业学科的核心课程。因为该课程内容不仅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技能,具有超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必须要求专业内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性,包括一些综合实验课程,例如,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将这3门课程确立为重点实验课程,并对其予以细化,根据市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调整为3个专业方向。每一课程、每一环节都有相匹配的实践实训项目。

在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设计上,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18门课程均开设了相对应的实验课程,其中综合性实验课程有2项,基础实验课程4项,应用设计类的实验课程为8项,主干实验课程有4项。

(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紧急下发施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性文件,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到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体系框架内。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了75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与此同时,部分专业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并且许多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非常不合理,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一专业领域的人才结构就非常不合理。因此,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势在必行。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全面性原则。高校领导及专业教师,应当清楚地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这是作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必须面向专业全体学生实施差异化、层次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融入到专业人才的全过程当中。

第二,发展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在提升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强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传授,应当将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将创新发展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中。

第三,专业的特色性。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一样,对于开设该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应当以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来进行改革,构建“嵌入型”的创新创业施教模式。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层面,需要从4个层面切入:教育资源投入评价指标;师资教育团队投入评价指标;运行机制评价指标;成果产出评价指标。任何一次制度变革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也不例外。与传统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模式相对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大,比如要求学校建立实验室、实践实训基地、创业项目平台等。为了保证各项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实效性,可以有针对性、策略性地建立一套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常态监测的质量评价系统,并强化与之相对应的质量评价运行机制。比如,在高校理事会下方,设立专门的行政部门,包括学生处、各院系主管、教务处以及就业指导中心在内,均受其统一管理,并负责筹划相关的创新创业发展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对教育质量信息的收集,并实时做好信息反馈等工作,将最新的信息、动态面向全院师生、全社会公众公开。

四、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它是一门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创业从业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课}的研究重新审视了这一现实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切工作应当服务于社会发展、行业建设,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战略目标的成功实现,培养出更多与之相适应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珍,陆兆新,别小妹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3(6).

[2]赵文红,卫敏,谢岩黎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2).

[3]刘志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大学教育,2015(12).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原则、研究阶段、创新研究、研究注意事项四方面,分析了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案例教学法创新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反映职业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管理型”高等法律职业人才。结合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创新研究。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授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是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能并重原则。知能并重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使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和积极主动精神通过反复的比较、分析、概括和抽象,理解有关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良好载体。

二、案例教学法的研究阶段

(一)案例策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其次是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第三,确定教学思路。第四,设计教学工具。

(二)案例展开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四)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展开和案例的总结。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须突出三个要点: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突出主要学习步骤;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案例教学法的创新研究

(一)列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说明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或某项法律条款的内容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说明问题。列举案例中的案例可以是现实发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后的案例,也可以只讲案例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十分严肃的案例,也可以有轻松自由的气氛。这要根据讲课的具体内容由教师自主灵活地掌握和使用。

(二)讲评案例法。讲评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当然,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播放庭审录像,边看边讲评,这样的效果更好。

(三)讨论案例法。对某一法学课程的主要章节进行讲授后,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这类案例必须具各主要情节和细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有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可分小组讨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评析,给出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讨论案例法的关键和目的。

(四)旁听案例法。教师为配合讲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组织学生进行旁听。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对于各类诉讼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旁听案例法作为一种现场教学方法,还能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习案例法。实习案例法就是模拟法庭。在学习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法庭。由学生亲自当法官审理案件或参加庭审,全面掌握和理解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法律规定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实习案例法是一种具备综合内容的学习方法。它不但可以掌握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 案列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案例教学法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运用系列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当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利用系列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预期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自觉地向这一目标迈进。

第9篇

Key words:archive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 abi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1 引言

档案的基本属性要求决定了档案学专业相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具有的严谨性、规范性、程式化的特性。各种规范与条例长期的灌输容易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固化的、程序化的思维模式,容易形成“形而上科学”的先见,缺乏创新精神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此外,对于一些现代档案学理论,如生命周期理论、前端控制等,仅停留在理论抽象层次,不能深入理解其应用的技术背景与发展趋势,难以形成内在创新的动机,更不可能形成创新所必需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惯性,通过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活动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进而深入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档案学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由此才能激发潜在的创新动机及对传统理论的批判性思维惯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

2 创新培养的基本问题分析

2.1 相关信息技术了解不够系统。尽管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档案学相关理论与应用的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创造与发挥的空间,但是“传统档案学专业课程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在档案学理论学科与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难以在相关信息技术上把握技术的实质要素。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态势或仅仅是对其功能的概要性了解。对于相关的技术层面只是知道“如何做”,甚至只是了解一些策略,而不知道“为什么”。例如,对“电子文件管理”类课程:管理部分大都是一些流程或规范(如,电子文件获取、制作流程、鉴定、归档规范、电子签名等),而理论部分也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介绍(如,生命周期理论、连续体理论等)。在保存与利用方面,大都是一些策略(如,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策略、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机制等)。在档案信息化教育方面,学生对相关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只是进行了宏观的、片面的、表象的理解,不能从整体和过程的角度系统化理解信息化的实质,更不能形成由数字化到信息化的系统层次结构。如,对于“档案信息化”类课程:与上述情况类似,也基本上都是基于策略、方法、规范及制度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于档案学理论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没有在理论与实践上形成很好的系统衔接,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与相关技术在结构上失衡。因此,在基于多学科需求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在理论上形不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应用上不能将相关的问题域结构化。

2.2 实践教学过于程序化。创新是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要求。研究型教学要求有广泛的实践与展示空间[2],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上,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实验室并开设有实验课程,但是,这也只是模拟档案管理一系列细节[3]。档案学专业的实验有相对严格的操作规范与固定的流程,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一般大都属于验证实验的范畴。如郑州航院档案学专业的“档案管理学实验”,其核心实验项目主要包括:完成一卷档案材料整理的档案整理实验;利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的著录与检索;相对综合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利用机构档案编制组织沿革。即使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先进性,但在具体的实验中一般都局限在对软件的应用操作上,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如郑州航院档案学专业的“电子文件管理实验”,其主要实验项目包括了:电子公文系统使用,实验过程一般就是在实验室利用软件完成电子公文的发送与接收;电子文件著录与检索实验,应用电子文件管理软件对一组电子文件进行著录和检索。在实习环节,一般也是以体验与观摩为主,即使能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知识结构与环境所限,也不能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改革方案。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现有的验证性实验,甚至包括一些综合性实验起到的效果仅仅是巩固课堂授课内容,按照固定的思路与步骤进行,不能进一步发现问题,激发主观能动性,产生不了创新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对学生思维进一步固化的过程。即使能够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但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技术支撑的关键要素,在思维中不能形成相关的管理结构与应用技术结构的衔接关系,因此也难以发现问题,不能产生创新动机与相关实验环境。

2.3 实践教学的结构化性不强。大学本科阶段是以学科为基本结构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掌握的过程,而且是知识的融合与综合应用过程,综合应用具有系统特性,是系统内各要素结构组织与优化过程。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进而促进其智力与创造力的发展[4]。实践教学是知识结构与应用结构的一个衔接过程,通过应用的系统结构性问题才能产生探求知识的动机。档案学实践教学活动面对的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系统性的应用环境,但无论是随堂实验还是专业实习,接触到的一般都是一些具有固定程式的工作过程,所利用的知识、理论、技能相对单一且利用模式都是按照已有的流程,模式相对单一、内敛,无法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涉及的信息技术也是对其应用的验证与重复。由此导致在知识与应用上形不成一定的结构,不能达到培养综合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难以产生探索与创新的动机。

3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3.1 实践课程的系统化。创新,从本质上讲是对现有不满的否定和超出,是求异[5],这就意味着创新必须先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总结并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进一步系统化,由此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导致创新的动机,进而达到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化的过程,只有掌握扎实的、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才能发现和明确问题,只有充分地了解实践所面对的所有客体已有的属性特征及内涵,才能获得足够的启发。此外,档案学相关理论具有较强的历史承接性,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本身就是档案价值的一部分,因此其创新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理论与管理实践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以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应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创新与突破的过程,按照认知规律及档案学学科特点,应将其划分为验证、综合、创新、体验四个阶段。

3.2 能够促进知识迁移的验证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是基于认识起点的实践,是进一步巩固和获取知识的必要环节。对于档案学专业实验教学专业来说,适应对程序性、陈述性管理知识进行验证与巩固。但是该阶段实验不能仅仅用来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一个知识迁移过程,也就是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对实验的设计基于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对于档案著录、档案编研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每次可以针对两种不同的档案类型,但这些不同的档案类型在同一次或时间相对接近的实验中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种情景越类似,那么在一个情景中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另一种情景中的可能性越大,感知到两个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对于迁移来讲至关重要[6],不同场景的实验应该在相似类型档案中逐渐扩展展开。为了能够和真实的工作情境衔接,该部分实践内容的设计应该按照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应用架构要求,将其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的局部环节来设计,使其具有可扩充性与直接现实性。

3.3 引入具有“管工结合”特征的综合课程实验设计。档案管理理论与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相关的创新应该具有时代性,密切结合现实中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发展。档案学理论与创新的基点在于本专业传统理论与社会发展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结合,特别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内涵的把握及对未来档案学科发展的预见,培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种结合最好的模式就是将档案管理理论与知识具体化,并建立与相关信息技术深层次概念级的关联,深入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约束条件。

最能体现这种结合优势的就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要设计。例如,可以将数字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引入实践体系中,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基于信息世界的概念设计,是对现实世界问题空间的抽象所形成的概念及结构。概念设计并非是技术实现过程,也不是纯粹的管理实施过程,而是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结合过程。一方面,设计过程需要学生能够将档案的基本属性及管理理念贯彻到设计方案中,综合本专业的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概念设计涉及系统的实现可能性与技术支撑要求,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获取相关知识,了解实现档案管理的具体目标与相关技术的结合模式。

从一个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提出到一个与具体信息技术相关的解决方案设计,能够达到三个方面的创新素质培养,一是综合分析素质,通过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与技术结合过程,将系统各要素普遍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与应用结构;二是逆向性思维的培养,通过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来更加深入理解在认识实践或验证实践中所观察到的概念及其联系的表象,从而产生逆向分析的动机并发现问题;三是发散思维的培养,由于信息系统设计导致学生从档案属性、档案管理、技术实现等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面向实体空间、概念空间、软件空间来描述事物而达到不同的应用效率,从而促使学生能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来分析事物,这是创新必备的素质。

3.4 面向问题的创新型、探索型实验设计。档案学相关理论与技术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广泛,这也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档案所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及其所固有的基本属性,因此,创新的基点在于与相关学科结合来进一步发展档案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型、探索型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发现现有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散性、形象性、联想性、求异性等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创新的动机,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升系统与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该类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具有相对系统的档案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对诸如信息技术类的相关学科有一定的深刻认识,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其内涵。但是,在有限的精力、学时范围内,不可能要求学生成为掌握众多学科知识的全才。解决的方法就是来让学生理解档案在一定组织形态下的逻辑关系、运动原理与过程,从而发现问题。追求的是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不是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全才能力培养。因此,绝对不能依赖片面的、被动的所谓技能培养来达到目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