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数学复数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6 16:54: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数学复数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数学复数知识

第1篇

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本人在学校分管了综合治理、工会、安全生产等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本人年初和分管同去签定合同做到了责任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建全,并经济在教职工大会上讲明以上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和班会期间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每时每刻做到遵纪守法,发挥工会工作的职能让教师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并组织教职工参加学习和文体活动使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2007年3月市委组织部通知我要去塔城市城市道路建设指挥部报名上班(借调)我先后给学校领导和教育居领导汇报了情况并通过他们的同意后去新的工作岗位上班。

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业务知识

按照指挥部分工,我被安排在拆迁组中的办公室工作,拆迁组工作不仅拆除影响道路建设的设施,而且要拆除包括影响学校建设,土地储备项目,河道治理等公益设施建设的设施。总拆量达200余户。拆迁量之大,可谓我市城市建设历来之最。对于拆迁工作,初到指挥部的我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为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我认真从相关部门及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认真学习了国务院305号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以及新颁布的《物权法》等。吃透其实质,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工作要领,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作在整个拆迁工作中,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二、工作认真负责,周密细致,能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效良好。

刚到指挥部,我被分配到拆迁组办公室工作,主要职责是撰写有关材料、通知、通报拆迁相关事宜。对来访者,解疑答惑。但工作相对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比较舒适、清闲,到四月中旬时,一线的拆迁工作进展不顺,200多余拆迁户,当时尽完成近20户的拆迁任务。我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为此,我主动请缨,要求到一线工作,其目的:一是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掌握拆迁技巧,为拆迁工作积累知识,二是充实一线力量。得到领导批准后,我被安排到闻琴路的拆迁工作小组中。在入户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按正常作息时间入户动员拆迁,而拆迁户家中绝大部分留守人员是老弱病残,当不了家,为此我向指挥部领导建议并得到采纳,必须打破正常的作息时间,不分上下班和节假日时间。拆迁户上班我们上班,拆迁户下班回家我们仍然上班。那段时间可谓是起早贪黑,被黑戴月,凌晨1、2点回家是家常便饭。在具体拆迁工作中做到了“七”个字。既工作安排提先“早”字,职责任务提先“明”字,政策宣传提先“熟”字,入户动员提先“勤”字,解决矛盾提先“快”字,方式方法提先“多”字,参谋建议提先“准”字。闻琴路位于城乡结合部,涉及的拆迁户80余户有农户、村集体、下岗工人、个体户、职业工作者、领导干部、离退休人员、贫困户鳏寡孤独者,可谓林林总总,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为此我们发扬“跑不断的腿、磨不破嘴”的精神,整日往返于拆迁户之间,风雨无阻,对存在的矛盾及时与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接,及事及办,特事特办,急拆迁户之所急,想拆迁户之所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只要不违背原则,不拘一格,严谨而不失灵活,多种多样。由于在工作中做到了公平,公正、政策补偿方案解释到位,得到了众多拆迁户的认可和支持。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在同事门的共同努力下,于6月中旬完成了闻琴路80余户的拆户任务,没有一户因补偿问题而上访,为闻琴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夯实了基础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正是基于我在闻琴路工作中出色的表现,指挥部领导又将当时拆迁难度较大的市一校的拆迁工作和土地储备项目的拆迁任务交给了我。当时市一校的6户拆迁户动迁工作已经做了两个多月,没有一户动迁,土地储备项目4户拆迁户的动迁工作已经做了五个多月,只完成了9户的拆迁工作,极其被动,我没有临阵推缩,而是因难而上,带领小组成员投身于新的拆迁工作之中。经过深入了解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本着“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签订一户,拆除一块,影响一片的措施,逐一化解矛盾,各个击破,工作局面很快打开,市一校的拆迁工作很快完成,土地储备拆迁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剩余的9户已按有关规定进入司法程序,报市政府研究是否纳入强制拆迁范畴。

三、洁自律方面

本人在工作中廉洁自律,反对大吃大喝,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拆迁工作,既要保护政府财政性资金不受损失,又要切实维护广大拆户的切身利益,政府性拆迁补偿方案没有灵活性,非常透明,一视同仁,而各拆迁户的家庭情况又不尽相同,攀比心理较重。漫天要价者有之,无理取闹者有之,利益诱惑者有之,找人托关系者有之,武力要挟者有之,可谓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因此政府性拆迁工作比较难。如何在拆迁工作中既不违反原则,又要解决拆迁户的利益问题,找准最佳切合点,就成为关键。在整个拆迁工作中我始终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没有为自己家人及亲友谋丝毫利益。

四、存在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课;实用性

高中时期作为学生高考前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必须把握好最后这个阶段,提高学习效率,为最终的高考做冲刺准备.而数学这门课程是专业课,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要注重这门课程的学习,数学在最终的高考总成绩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而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的,在高中时期的学习当中,学生应当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言道:“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相对于教师来说,更要加强学生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本文首先研究复习课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然后简介高中数学复习课经常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用性进行分析.

一、高中数学课对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来说,新知识是维持知识积累的基础,而旧知识是使思维永不干枯的水源.人对知识点的记忆时效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复习,学过的知识就会白白浪费.尤其是数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不断的巩固和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因为教授新知识而忽略旧知识,如果学生自己不主动的进行及时复习,就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重视对数学的复习.

数学复习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顾,还可以对新知识进行拓展记忆.学生通过复习课的学习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方式的不足之处,及时的进行改正,另外,数学复习课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虽然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如果教师不懂得如何进行数学复习教学,效果往往无法达到.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经常存在着很多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复习的机械式,在复习课上,教师只会拿出很多测试卷让学生做,学生每天都被关在题海里不停忙碌,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复习质量;不少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仅仅对课堂知识进行重复巩固,却无法做到知识的深化.

另一个误区便是复习的流水式.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能力,教师应当设置梯度习题,但是很多教师却做不到这一点,只看重试题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最终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重复的试题让学习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数学知识点,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却由于缺乏自信而最终放弃了自己.

三、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用性

(一)复习要制定明确目标,划分出复习的重点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拥有了学习的动力,才有力气进行深入的复习.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学生要制定出明确的复习目标,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复习目标和复习计划.教师要对高中学习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数学考试大纲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为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复习目标.

(二)复习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传统的数学复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结合教材,将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进行讲解,最后由学生思考复习.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复习方法已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如今的数学复习课当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图片知识信息和音频知识信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增强数学复习课的趣味性

高中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特别是旧知识点的复习更加枯燥,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复习兴趣.教师在数学复习课堂上,要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各种复习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趣味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激发学生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督促学生进行复习后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进行复习后的总结和反思,因为进行数学复习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对知识的巩固上,还为了在此后的学习中能够找到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不会再在学习中犯同样的错误.学生要学会进行复习后的总结和反思,对知识点进行深化.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意义是很大的,它与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息息相关,在目前的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学方式机械化和程序化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利用高科技进行趣味性的复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加大对学生的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新绿.浅谈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提高[J].成功(教育版),2012,6:162.

[2]丁煜.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效率[J].学周刊:B,2011,10:178-178.

第3篇

值域

名称定义: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

(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

(5)换元法,

(6)反函数法(逆求法),

(7)判别式法,

(8)复合函数法,

第4篇

针对中职学生底子薄,理解力差,健忘的特点,加上高三数学复习时间少任务重,将导学视屏用于了高三复习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三的学生通过课下观看视屏提前复习书本知识,回想起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将该记忆的公式反复练习,第二天再就能将所学知识用于新的复习题解决,导学视频用于高三复习成绩显著。

一、课前

1、差异分组

中职高三的老师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和普高学生差别很大,如果不慢慢的回忆讲解,他们会觉得什么都没学过,过去练的很熟的公式,他们却只知道这个公式的名字,而不知道内容,复习课就又会变成第二次学习新课,速度慢的跟不上进度,导学视频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让学生提前复习课本内容,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课前对学生进行用心的分组是必要的,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让中职的学生自行组织回忆复习课本内容那简直是不可能事情,为了让学生提前完成“回忆”,中职教师将学生按照成绩和能力进行差异分组,每组至少有一名数学的尖子,和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尽量让每一组的实力相当。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每组4~6个同学。这样的分组有利于课前学习正常进行,还有利于组与组的竞争,更有利于互助。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基础也不好,如果没有别人督促、帮助、带动很难进行自主复习。

2、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是导学视屏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高三数学教师在数学复习中应用导学视频,课前要确定学生通过自主复习要达到目标,通过网络,电子交互平板的利用,使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复习课本知识,总结提炼所学知识,记忆必要的公式定理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课上共同展现复习成果。教学重点是通过自主复习,回忆曾经学习过的知识,让冰封的数学知识复苏,并将所学的知识织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复习等差数列时,课前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中项,记住等差数列的通向公式,求和公式,通过观看视频,第二次完成课本上A组和B组的题,小组长检查记忆内容。

3、创建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课前录制,放在学校的工作平台上,学生可以上网收索到指导复习视频直接观看,也可以下载到教室的电子交互平板上。在制作导学视频时,中职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生的盲区,语言通俗,语速要慢,讲解要清晰,板书要整齐。视频重点是书本内容,以期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并总结提炼所学的数学内容,示范各种题型的做法。例如,等差数列一节的导学视频,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记忆,等差中项理解,求和公式的记忆和简单应用,和两个性质的推导和简单应用, 课后练习题的类型题示范。

4、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复习

观看视屏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夜自习,第一个自习时间全班一起播放视频,按小组组织自学,不懂得同学可以反复播放视频,视频的节奏可以调控制,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快进到示范题,捉摸研究,都搞明白的同学可以学习其他科目,搞不明白的的可以反复观看或停下来询问小组其它其他同学,如果那个问题解决不了可以通过网络反馈给老师,第二天老师在复习中会有针对性的选题,把小组解决不了问题彻底解决。

5、做课后练习帮助理解记忆

学生通过看视屏进行复习之后,对学过的数学内容再次熟悉、理解、掌握。学生可以快速浏览课本中的例题,理解各知识点的应用,然后动手做课后习题,做完练习才对所学过的知识做到了真正的掌握,第二天的数学课才能得心应手。

例如在等差数列{an}中,

(1)已知a1=2,d=3,n=10,求an;

(2)已知a1=3,an=21,d=2,求n;

(3)已知a1=12,a6=27,求d;

(4)已知d=-1,a7=9,求a1

这组课后习题,基本没有难度,就是套用等差数列的通向公式,但是通过再次做这组题,能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这个公式四个量,知三可以求一,并且理解末项减去首项除以公差再加一可以求项数等,进而可知已知等差数列的任何两项都可以求出通项公式,理解掌握等差数列的通向公式也就为学好等差数列打好了基础。就这样简单的一组训练也会有很多中职同学下不了笔,这就需要小组互助学习,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不仅能加快复习进度,更能帮助差生跟上复习的进程。

二、课中

1、复习效果展示

课堂教学中,中职数学教师是数学知识的总结者和数学方法的提炼者。经过课前小组互助复习了课堂的相关内容,课堂上教师以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复习成果。通过让学生讲述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每一个知识点的应用,及课后练习每一道的解法思路,设计意图,再通过小组之间相互补充,使每一位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做题复习中的问题,也可以解答别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使得全班同学都互动起来,最后教师提炼总结本节课的复习重点。例如,本节课复习等差数列,通过学生课前复习,上课教师一别检查一别板书,很快就可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通过提问板演,课后习题也会非常顺利完成,最后指出易错点,归纳出方法,对学生提出要求。

2、实战高考题

学生对课本内容基本理解掌握之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小组协作完成近几年这部分曾经考过过的高考题,以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同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数学教师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再请同学来解答。如果学生实在做不出来,就进行全班性的辅导,并针对学生不会的问题,多出类型题,反复训练,尽量多的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题,通过做题让学生重拾学数学的信心。

第5篇

【关键词】基础概念 概念教学 课堂教学 设计

一、问题的缘起

在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因为概念问题而出现各种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份关于概念在解题时产生的影响的调查问卷,抽取了高三100位同学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表格一

经常有 有时有 很少有 没有

1.解题时是否有不知道该题考查什么知识点的现象 21% 56% 19% 4%

2.解题时是否有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的现象 18% 52% 24% 6%

3.解题时是否有概念记不全或片面理解导致错误的现象 10% 46% 35% 9%

4.解题时是否有知道该题所涉及概念,却不会运用的现象 25% 58% 15% 2%

5.解题时是否有因为题目设计和背景的变化,导致在知道概念的情况下无法解题的现象 23% 57% 20% 0%

6.解难题或综合题时是否有因为概念多而产生思维混乱的现象 26% 57% 17% 0%

教师没有抓住数学概念的核心进行教学,学生没有对数学概念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大运动量解题操练,导致教与学都缺乏必要的根基。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数学,完成了无数次解题训练,但他们的数学基础仍非常薄弱。低效的教与学是高三数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思路上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导,文化课为辅。繁重的专业课任务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在数学科目上课时不足和基础薄弱。而当高三专业考证任务基本结束后,学生和学校领导开始将目标瞄准高考,而留给我们复习时间只有7、8个月。

时间上的局促使很多教师弱化概念教学,用训练来取代概念。实际上,弱化概念的教学是应试教育下典型的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致使学生中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 其一是认为概念的学习单调乏味, 不去重视它, 不求甚解, 导致对概念认识的模糊; 其二是对基本概念只是死记硬背, 没有透彻理解, 只是机械、零碎的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没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无法形成能力的情况下匆忙去解题, 使得学生只会模仿老师解决某些典型的题和掌握某类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进一步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陷入无底的题海之中。

三、问题解决策略的提出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但同时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使得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概念掌握的好坏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由此笔者认为在高职数学复习中,教师在教学时应首先认识到学好数学概念的重要意义,同时帮助学生也树立相同的思想;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出发来设计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再次教师在能够正确把握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教学中对于章节性概念要注重系统化整合,对于不同章节的相关概念要加强横向的联系渗透,并进行外延和深化;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巩固概念及强化它的应用。

从近几年高职考数学命题趋势来讲,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基本概念掌握的一种考察,而对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考察上的要求有所降低。面对这样的考试现状,笔者认为,即便复习时间较短,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坚持强化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在高职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并不一定是水中捞月。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下文将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四、问题解决方法的具体实施

(一)概念引入的直观化

从具体到抽象,是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职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水平一般不高,其思维能力仍以直观感性为主。因此,我们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应从直观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失为我们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案例一:例如在引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我和自己在地面的影子所成的角,让他们发现竖直站立的人无论怎么走动总是和影子相交并垂直。然后我又让学生随意在地面上摆放几根木棍,并让学生将这些木棍平移至我脚下,同时观察木棍与我所成的角度,当他们发现木棍也与我垂直时,我提出问题:是不是只要我竖直站立,地面上所有的直线都与我垂直啊?经过这样直观的展示,我顺势给出了线面垂直的定义。接着,我问大家:如果我们按定义的要求去证明线面垂直可行吗?学生肯定会想:要说明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是不可能的。在矛盾下我过渡到了判定定理。这时我又拿出一个三角形纸片,问学生我要怎样折才会让三角形被折底边的两段紧贴桌面,同时又使折痕垂直于桌面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并会主动的去尝试与探索,我的这节课也就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反思:在复习教学中,我发现,“开门见山”式的引入虽然省时省力,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只等着老师讲.而针对不同的公式与定理,采用多样化的引入,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创设情境的引入方法对于概念的理解有很好的效果。

(二)概念内在联系的系统化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数学概念也不是孤立的,教师应从有关概念的逻辑联系和区别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概念体系。

案例二:在直线方程的学习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在复习一开始给出复习表格

表格二

方程

类型 表达式 适用条件

一般式 三点坐标已知,主要起统一形式的作用

点斜式 (前提条件:存在)

斜截式 (前提条件:存在)

两点式 (前提条件:)

截距式

教师讲的时候往往就五种直线方程强调公式如何记忆和适用的范围,然后一一进行针对性练习。这样一来,貌似面面俱到,但无形中却一下子增加了学生的思维负担,解题时生搬硬套,只追求外显的内容,却不知道形成直线方程的实质和内涵。

笔者在讲解时并不急于罗列五个方程,而是先提出问题: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条件?由学生自行去讨论问题。经过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在图形上如果能确定两点或一点和直线的倾斜程度,我们就可以画出直线。那么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代数上我们也只要知道两个条件的数据就可以写出直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述,其实不同方程中的量在本质上其实是相通的,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而不变的是要确定直线始终需要两个条件。这样就让学生在解题时减少了记忆的负担,始终围绕两个条件去解决问题。

案例三:解斜三角形为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会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内角和、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点,然后针对解四类三角形分别适用那个定理进行反复操练。复习过程对两个定理的证明只字不提。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在碰到题目稍有变化时,马上怯阵。笔者在讲解这一章时,还是从定理形成的原因入手进行教学。

笔者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确定需要几个条件?学生答:三条边的边长和三个角的角度。师生继续探讨: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很多条件都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其实我们知道其中一部分条件就可以其它量。譬如说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当两角已知的情况下剩下的一个角就可以计算了。又譬如当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边和一个夹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就说明当我们知道两边和一夹角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也就确定下来了,也就是说它的边长在上述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可求的,笔者就顺势引出余弦定理。同理,在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已知的情况下,剩下一个角的对边也可以求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正弦定理。这时候学生求知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时我会适时的给出两个定理,并且由师生一起推导证明。

反思:在基础概念比较多的章节中,应该更多的去启发引导学生以对知识本源性的主动探索替代教师机械性告知,帮助学生了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的核心内涵,避免了强行记忆的负担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知识遗忘。

(三)概念的外延和深化

高中数学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如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等.像这样的概念,本身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因此一直也是教学中的难题.笔者在复习中非常重视这些概念的强化和与各章节的横向联系。

案例四:03年高职考中要求学生函数的定义域。很多学生做到就认为完事了。其实不然,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定义域指向的是自变量的范围,该题就反映出了学生对定义域这一概念相当模糊。又例如解对数不等式,大部分同学都知道换同底,然后利用单调性,但往往会忘记考虑真数需大于零这一环节。上述两个例子说明,学生在解简单纯粹的定义域问题时思路相对清楚,但在解复合函数定义域或对数不等式这些与定义域有联系的问题时,概念不扎实会导致解题错误。所以我在讲完所有函数后必定会再上一节关于定义域的专题课,强调讨论任何函数之前必定优先考虑定义域,否则所作的一切将是无用功。

案例五:我们在讲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利用单调性和看定义域的限制来求极值。而到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中一下子感觉到题型太多,手忙脚乱。例如:

(1);

(2);

(3)

上述三题都是复合函数求极值问题。对于这些题目学生往往感到思维混乱,无从下手。第一小题是指数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我们只要设,则,第二小题是三角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复合函数,同理可设,则,这样它就化归为了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利用单调性求函数极值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第三题设,则,转化为了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是学生练习比较多,也比较熟练的题型。其实,目前我们所学的函数,都可以通过换元的方法,化归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反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不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要通过概念间互相渗透,弄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概念间的灵活变通,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磨刀不误坎材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概念。

五、强化概念教学的实际成效

笔者从2010学年上半学期开始在高三复习课中采用强化概念的教学,通过实践,欣喜的看到了一些变化:

(一)解题过程中的改变

通过对学生强化概念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在审题后开始考虑该题涉及什么知识点,该知识点又包含哪些概念;然后根据相关的概念去寻找解题思路和突破点。在形成这样的解题习惯后,学生无论在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于类似的题目也能做到触类旁通。对于概念的重视逐渐使学生改变了以往在解题时的思维混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成绩的提高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也激发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同时学生开始喜欢上概念性的课了,大家从枯燥的概念学习慢慢转变为有滋有味的品味概念了。

(二)成绩上的实效

笔者带了11、12两届,四个班级的高三教学任务,接手时平均分均在60分以下。面对这样的成绩,笔者在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重视强化概念。尽管第一学期并没有马上见效,但笔者坚持做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1年的高职考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两个班的平均分都接近了70分!在2012年的高职考中更是有两位同学考进了本科院校,他们的分数分别为116分和113分。下面就是11,12届旅游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在2011、2012年高职考中取得的数学成绩:

表格三

高三上半

学期期末 高三下半

学期期中 高职考

服导高三(1) 42.3 67.2 76.8

服导高三(2) 40 66.5 78.3

酒店高三(1) 38 59 77.2

酒店高三(2) 36 62 78.1

六、总结

实践证明了笔者选择的复习方式是有效的,但在前行的同时也在思索: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绩在复习中虽然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程度有所不同。本来就处于上游的学生由于基础更扎实成绩提升较多,而原来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进步不明显。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笔者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局限性,或者是笔者对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操作上还有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要继续去摸索,继续去完善,尤其针对成绩比较靠后的同学要做更细致的研究。要让每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崔允,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4~8.

[2]张玉琴.新课程标准下中职数学教学的变化[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

[3]吴杰.新课程下函数概念及其教学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25-31.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竖式计算

中图分类号:G633.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93-02

高中数学学习“类比推理”,它是相似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推理方式。高中数学计算方法也可以以相同的类比方式来推理,从而将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计算整合为有机的整体。

1.两个复数的加法结果是以这两个复数实部的和作为实部,虚部的和作为虚部的复数,算式表示为(a+bi)+(c+di)=(a+c)+(b+d)i,类似于小学学的整数的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

2.两个复数的减法结果是以这两个复数实部的差作为实部,虚部的差作为虚部的复数,算式表示为(a+bi)-(c+di)=(a-c)+(b-d)i,类似于小学学的整数的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

3.两个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的乘法类似,运算过程中需要用i2=-1,算式表示为(a+bi)·(c+di)=(ac-bd)+(bc+ad)i,类似于小学学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4.两个向量的加、减法也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算式表示为:(a,b)±(c,d)=(a±c,b±d),类似于小学学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5.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类似于小学学的“多位数乘以多位数”。

由此可见,上面知识点之间惊人的相似,我们不妨做一次大胆的探索:找出高中数学中出现的复数、向量、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与小学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们知道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用竖式来表示,类似的运算会是什么效果呢?下面举例说明两个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向量的乘法以及多项式的乘除法应用竖式计算的完整过程,从而通过比较来研究其可行性。

例1:计算(2+3i)+(3+4i) 例2:计算(2+3i)-(3+4i)=5+7i

解:?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解:

(例1竖式)?摇?摇 ?摇?摇?摇(例2竖式)

例3:计算(a+bi)(c+di)。例4:已知■=a■+b■,■=c■+d■,求■·■解:?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解:

(例3竖式) ?摇?摇?摇?摇?摇(例4竖式)

例5:求f(x)=■x4-x3+4x的单调区间.f′(x)=x3-3x2+4.但是好多学生不会解高次方程x3-3x2+4=0.我们可以猜想x=-1是这个方程的一根,接下来可以用下面竖式除法解得其他的根,易得f′(x)=x3-3x2+4=(x+1)(x-2)2,再用穿针引线法即可。

(例5竖式)?摇?摇?摇?摇 ?摇(例6竖式)

例6:和的立方的公式推导(a+b)3=(a+b)2(a+b)=a3+3a2b+3ab2+b3,也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第7篇

关键词: 类比思想 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一、类比思想及其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关系

类比思想是一种基本逻辑思维,它是将属性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类似事物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类比思想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类比思想也是一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学生采用类比思想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以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说来,就是针对高中数学的章节、知识点和题型进行对比,将问题落实在具体章节知识点和具体的解题案例中,从而找出其共性并融会贯通,以通常普遍的解题规律去应对新题型新问题。

二、基于实证分析的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中的作用分析

根据对类比思想基本内涵及其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之间关系的分析,在对大量利用类比思想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成功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实证案例如下面三个方面所展示。

第一,类比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比如在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阶段中,对于点线面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抽象以形成点线面的概念,例如对于平行公理和空间中直线之间的关系类型,以及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移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让学生学会根据函数的图像来分析函数的各种属性如周期截距及增长趋势等,并且用函数的观点来理解方程、不等式,以及数列;在复数与实数的四则运算中了解复数运算与实数运算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以及是复数的什么属性导致了这些算法上的区别。

第二,类比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的表面上零散的知识点和模块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从而开阔解题思路和办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函数是周期函数的证明问题,这部分题目一般以复合函数的表达形式出现,但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其是由基本的周期函数经过四则运算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这类题目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其中隐含的基本周期函数,并找出这些基本周期函数经过四则运算后其基本属性的变化情况,进而做出是否是周期函数,以及周期是什么的求解和证明;另外,在求点的轨迹变化时也是运用类比思维的一种典型情景,点的运行轨迹题目是几个函数或方程的一个综合问题,利用基本的函数形式和方程进行类比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题目。

第三,类比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节约考试时间并提高解题效率和水平。以2006年全国高考题的一个对于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考查,其要求将此二维空间中的定理扩展到三维空间来研究三棱锥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能够采用类比思想进行积极的思考,不难得出三维空间中三棱锥的底面面积的平方等于三棱锥三个侧面面积的平方和;另外对于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推理也是能够采取类比思想进行快速准确解题的典型题目之一,元素与几何之间的属于或不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包含、包含于、相等之间的关系是现实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个表现。

三、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类比思想及其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作用和意义的阐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如何运用类比思想进行思维和创造性解题案例分析和应用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类比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首先,将高中数学中关键知识点进行属性分解,从而形成类比思维的基本元素,将这些基本元素进行对比分析。这是进行类比思维的前提,只有找到类比思维所赖以进行的类比基本元素,接下来的步骤和方法才有基本载体。相关研究显示,该步骤对于类比思维培养的贡献率在54%以上;其次,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典型案例的选取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将典型例题中包括的思路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解剖,以知识点带动关键题目案例的选取,应用典型案例挖掘和分析关键知识点,是类比思维正确实施和推行的关键步骤。相关研究显示,其对于高中生类比思维培养的贡献率在22%左右;最后,经常用类比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知识之间的连串和梳理,这是类比思维培养的一个日常行为,即它是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常态。相关研究显示,其对于高中生类比思维的培养贡献率在14%左右。

四、总结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类比思想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问题,类比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高中数学阶段的学习中,具体来说类比思想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本文最后,围绕着高中数学学习中类比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主要从案例选取、类比点要素分解及知识点梳理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着手。

参考文献:

[1]吉亚东.要正确使用高中数学教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张丽伟.如何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3]刘志勇.让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4]赵宪庚.高中数学新型教学方法初探[J].魅力中国,2010.9.

[5]杨成铁.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

第8篇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信息技术进入校园,助力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为学校)学校投资2亿多元,按超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造,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信息艺术楼、行政办公楼、文化长廊、图书馆、音乐厅、报告厅、学生宿舍楼、师生餐厅以及体育馆、游泳池等运动场地,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现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10个,所有实验仪器按两人一组需量配备。学校还配建了“探究性研究实验室”,采用一套eLab数字化科学实验系统,依托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平台,集实验数据采集、显示、分析、处理于一体。

学校建有现代化千兆的校园网(它由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网络、音响系统网络组成)。网络外接互联网,内部信息点直达所有教学场室,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学校现有高配置的DELL电脑450台:4个学生电脑室配有电脑240台;1个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80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与教室平台终端接口相接。2009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广东省“第四批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信息化建设经验谈

学校自2011年9月1日起推行学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以来,节约了资源和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尤其为日益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和MSSQL数据库,以ASP和VB为开发语言,自主开发出集B/S和C/S一体化的运行模式,适用于学校各个部门复杂的办公需求,模块有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模块、应用与服务模块。 学生管理系统里面有招生管理、缴费情况管理、自动排班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评价管理等子模块,严格遵循“招生-入学-在校-毕业或转校”的学生管理情况。 教师管理系统里面有教师应聘管理、职工信息管理、职位变动管理、班主任岗位管理、工资奖金管理、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严格遵循“招聘管理-在职管理-离职”管理,便于数据统计和分析。 协同办公系统分公告通知、部门工作、公文签发、邮件系统、通讯录、页面即时通讯模块。便于文件之间的传递、分享、协作、计划周程、进度监督、结果公布,进而形成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参例,任何一个职位人员的变动都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两年后,学校的管理信息,有案例可查,有经验可以借鉴,不足之处可预先预防。 应用与服务系统有电教报修、总务水电报修、用车管理、外出门岗登记、功能室申请、内部学校照片、软件、视频共享、图书系统、物品申用系统、网络硬盘和FTP、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文印管理的查询,方便了老师的日常应用,对资源做到了最优化分配。 该系统的成功推行,有以下经验值得z总结和借鉴。

第一,领导重视。学校管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信息化成功运用的首要因素。学校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把本为信息技术学科一个科组升格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从学校网站着手,外树形象,展现丰富多采的学校生活和水平不断提升的教学课改繁荣景象,让三水、佛山人民了解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让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走出佛山、走出广东、走出中国和走向世界。内部逐步推行协同办公系统,从制度、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短短两个月内,做到了不发一张纸质的学校周程表,做到了学校电教功能室(音乐厅、报告厅、体育馆)的统一调度管理,实现了部门应用不冲突,教学管理计划平稳有序进行。

第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高。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的教师素质高也是该系统大力推行的重要原因。每位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可以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自主制作课件质量高,中高级教师10多位,中学一级教师30多位。大多数到校工作的教师都有着多年的民办学校工作经验,有着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经过一两次的信息化培训,基本上都能做到及时登录查看信息、在线提交电教维修申请以及总务维修申请等操作。

第三,硬件网络设施先进。我们都知道软件系统推行离不开相应的硬件网络设备支持。学校建校起,就耗费巨资,以省一级学校为标准构建电教网络服务环境。目前学校硬件有可以做到全校现场直播的演播厅,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引进最先进的电子交互白板、800多个网络接点、学生宿舍无线网络覆盖、千兆校园网络设计、IBM和DELL高档服务器8台。

第四,专业的技术团队。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力求实现国家级一流的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的目标、在满足本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同时立足本学科、以服务好学生学习、服务好教师教学、服务好学校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开发具有突破性的信息化教育科研项目。正是有着这样的一个技术团队的逐步形成,才为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有待提高之处

当然系统在推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内容的标题和版式不规范。一些公告通知和部门工作没有按照应用文的要求、客观准确的表达。版面的排版不统一,格式不是非常的到位。建议每个信息化的参与者,回忆一下应用文的5W和1H,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情、为什么做、和怎么做。以及做课件考虑到的美感,考虑到阅览者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够坚持这样的标准去做,我想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第二,部分信息在传输中丢失。因为在推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担心教师不熟悉,所以先推行了RTX,很多老师习惯于依赖RTX,却忽略了信息管理系统,而RTX的系统没有QQ系统那样完善,有时候信息一闪而过。所以为了保证资料的及时收发、每个信息化参与者都能准确无误收到信息,建议大家利用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和用内部邮件传递文件,因为有发件箱和收件箱,如果出现遗漏信息,技术人员可以有效查询到故障原因。而RTX属于外部公司开发产品,不公开代码,即使出现问题,也要等外部公司最新版本出来才能改进问题。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多使用内部学校信息管理系统,而RTX只做为辅助,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临时替代一下,备用。且RTX的不嗉词钡出信息,影响正常办公,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当你登录进入的时候才有提示。

第三,对传统工作模式的干扰。信息化的推行,仍然有一部分参与者不能自己独立发文件或者去主动学习如何发文件和收文件,需要别人一次次的支持。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教学内涵

“高中数学用抽象打败了学生”,这是不少数学教学同行在公开与私下场合常常提出的一个观点. 应当说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高中数学给学生最大的感觉就是抽象,这种抽象体现在数学学习就是“没完没了的计算与证明”(学生语),体现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下意识抵触. 有同行曾经有这么一问:“如果不是高考的需要,真不知道有几个学生愿意学习高中数学.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从笔者的角度讲,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其以最为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人类发展中最为深厚的思想,数学发展史中那么多的数学故事,正是数学内涵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到了学生这里就成为索然无味的事情呢?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梳理,笔者发现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数学内涵的缺失,由于数学文化的流失,数学学习的过程确实已经变成数学符号的机械推理,学生感觉没有趣味自然是难以避免的. 那么,如果高中数学教学能够基于数学史并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以提高数学教学的内涵,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 高中数学教学内涵文化意义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是有内涵的,而数学内涵与数学文化常常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数学教学的内涵就是一个需要系统梳理的内容. 笔者以为,数学教学内涵是基于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有效地渗透入数学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数学教学行为体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素养. 与一般的数学文化理解不同,数学教学内涵不是空洞的文化描述与说教,也不是一种历史浪漫主义甚至是,数学教学内涵是一种内在涵养,是教师对数学文化吸收之后的一种吐哺,其既与数学知识关系密切,同时又不拘泥于严格的数学历史,而是将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联系在一起,整合而成的符合高中学生数学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高中数学教学内涵既是数学的,又是文化的,是基于数学文化又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结合的. 其既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同时又不忽视数学素养的提高;其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但又以数学知识为核心;其既重视学生的数学智力培养,但又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其既重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同时又不忽视数学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内涵是一个重要概念,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显然,数学教学内涵以数学史出发,是最为便捷的选择.

[?] 高中数学教学中引用数学史尝试

将数学史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成为适合高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材料,是丰富数学教学内涵的便捷选择. 高中数学知识丰富,而数学史更是一座宝藏,两者结合会有什么样的异彩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

第一,尝试还原数学史,通过数学逻辑史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 有些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基本是吻合的,对于这类数学史可以采用还原的策略,这样既还原了历史的原貌,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复数”的教学为例. 有经验的高中数学教师都知道,复数的引入对于学生原来对数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种强大的挑战,当强调了无数遍的根号下的符号必须大于等于零之后,突然冒出来一个复数的概念,学生事实上是难以接受的. 即使是高中学生,他们的认知规律依然是习惯于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理解新的知识. 而通过上面的简短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原来的知识是无法理解复数概念的. 这个时候借助于数学史,就可以化解学生的理解困难,从而让复数概念能够被学生更顺利地建立. 在数学史上,故事是这样的:十六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数学家卡尔丹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能不能将10分成两份,并使之相乘后得到40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面前给出时间、人物与问题,那学生就有了一个可供思考的情境,学生自然就会想:将10分成两份,乘积还等于40,这两个数是多少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刚开始时是尝试随机地分,结果发现如果遵照常理,那么根据极值定理“和定积最大”,也只有用5乘以5才能得到最大结果是25. 怎么可能得到40呢?这个问题就成为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 这个时候笔者给予适当的点拨:同学们不妨列个方程去解一下. 于是学生很顺利地列出方程:x・(10-x)=40. 于是更大的矛盾就出来了,这个方程不好解!矛盾的出现就是教师发挥讲授作用的重要时刻,当教师告诉学生卡尔丹的结果是5±时,学生的表情惊讶,根号下怎么出现了个负数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再引入复数的概念,于是学生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第二,“加工”数学史(数学故事),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基于情境而锁定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一个常见的情况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其原因又在于教师提供的数学问题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 如果能够将某些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历史或数学故事有机地选择进数学教学中来,数学教学的内涵就不一般了. 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到有一个教师在“数列”知识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十分有意思.

教师出示的问题是:在某饮料的促销活动中,规定三个瓶盖可以换一瓶饮料,那一个人如果买了10瓶饮料,其最多可以喝多少瓶汽水?在常规的思维中,这一问题的解决一般是:10换3余1,4换1余1,最终是喝14余2. 而在学生得到这一结果之后,教师讲了个分牛的故事:一财主临终分给三个儿子17只牛,要求大儿子分一半,二儿子分三分之一,三儿子分九分之一,牛不能杀不能卖. 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借一只牛”. 在讲完故事并得到解决方法之后,教师追问学生能否在本问题的解决中采用同样的思路呢?此时,学生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于是用新方法一算,结果发现可以喝得15瓶饮料,这就多了一瓶. 这种结果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呢?有学生说在问题解决的时候要拓宽一下自己的思路,而教师则给予了表扬. 在课后评课的时候,有教师提出这样的故事是有趣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上课教师对此也有预料,其给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利用极限知识求解本问题的结果:一样是15. 这说明这一数学故事的引入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是切实有益的.

数学故事虽不是严格的数学史,但数学故事常常与数学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常常出现在数学史的书籍当中,因此这些数学故事的价值其实也是巨大的.

第三,借助数学人物,丰富数学教学内涵. 数学史归根到底就是数学人物的思想发展史,让学生亲近数学某种程度上讲就应当是亲近数学人物. 高中数学教学虽说压力较大,但在知识教学中如果能够借助于数学人物来丰富数学教学内涵,那也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说到这一点,相信不少同行依然记得自己的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高斯解答1+2+3+…+100的问题吧.

就笔者的梳理而言,中国数学史上秦九韶的高次方程、王的三角函数内插值,国外数学史上牛顿的割圆术、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等,均是可以通过加工后引入高中数学教学的. 这类书籍有《古今数学思想》、《数学史通论》、《世界数学通史》等,教师多阅读,尤其是多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思考,会发现多少对数学教学有些益处,就笔者的体验而言,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基于数学知识的整体改造,或者在某些知识点中适当的点缀等,无论是哪种情形,学生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学生有着便捷的网聊工具,将一些数学故事精减后择要发在学生的聊天工具中,也能起到吸引学生关注数学的作用.

[?] 数学史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