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独立思考的精神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独立思考的精神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独立思考的精神

第1篇

一、要加强对自学的指导

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有效地接受书本中的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而更多知识的获得,主要还要靠学生自己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有一种倾向,学生手边的教科书,在做作业时翻一翻书本外,平时就很少加以利用,教师也不要求学生认真地去阅读。对于一些应用题,教师往往先给学生作了解释,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去审题分析,“应用题”无形中变成了“形式题”。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当然也无法逐步培养起来。

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在课堂教学中读读议议,对于教材中某些内容,先指定学生在课内或者课外进行预习,在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复习,再练习。

自学要取得成效,既要考虑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也要有适当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例如,社会上出现各式各样的习题集很多,每本习题集都附有详细解答,有些学生把它买来阅读,思想上认为多看到一点,以后在考试时,就可以应付自如。其实,题目是无穷无尽的,即使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去背,也不能解决问题。这种偏向,必须及时纠正,要教育学生自学也要抓根本,抓基础,知识面广一些,思想开阔一些是完全必要的,但决不能把精力完全耗费在看习题集的现成解法上。至于有些学生,不是刻苦专研,独立思考,只是走马看花地去阅读参考书、自学读物,自以为懂了,其实只是一知半解,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这样往往会得不尝试;因此应教育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要多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要真正地把知识学到手,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实际中去,必须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这种能力也是需要通过教学才能逐步培养起来的。

多让学生独立思考,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只是局限在解答习题上。例如,在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学生已经了解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已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的能力,就只需把问题提出,由学生自己来进行分析,找出矛盾(消元后得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此找寻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然后再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各种典型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例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例题在课本中已经有了解答,如果只是让学生去看看它的解法,或者把这个解法在课堂上提出来照着讲是起不了作用的,应该着重于分析解题的思路。当学习例题的解法时,应该要求学生先不去看课本中现成的解答,自己想一想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去解答,再对照课本看看自己所想的对不对。由此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一个数学习题往往有多种解法,要让学生多考虑几种解法,并进行比较,这对巩固学过的知识技能,综合地、灵活地利用学过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要注意,一题多解,目的要明确,不要盲目追求解法数量,以免浪费时间。

三、要注意三“严”一“化”

学好数学,要求做到说理严谨、思考严密、表达严格,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要训练学生逐步达到。

数学,有一定的逻辑系统,无论是运算、推理、论证,都要有根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追本溯源。学生往往只记某一结论而不重视由来,解题中应该说理的作为“显然”来对待,这样一方面不够严谨,同时也易产生错误。

论证一个数学命题或解答一个数学问题,都要求我们能够进行周密的思考。例如在论证“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这一命题时,就要对圆心在角的内部、外部或者在角的一边上这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否则就不严密,但初学者常常忽略,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懂得这是为什么,解答一个数学问题,不仅要求答案正确,而且应该要求表达合理。条理清楚,能够正确应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学生在这方面问题很多,应该引起重视,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向学生指出仅仅停留在会做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合理表达,条理清楚。对于运算题必须指出哪些步骤可略而不写,哪些步骤必须加以叙述,而不能只写一个最后结果。

培养表达能力,不仅要注意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让学生习惯于运用数学语言。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支支吾吾,讲不清楚,更不习惯于运用他们已掌握的数学语言,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做这样的联系。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应该有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使学生把厚厚几本书的内容,提炼成薄薄几页书的要领;同时还要把它“化”开来,去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发现书本中没有讲到的规律。学校里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把所有东西都编导课本中去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把最基本的那些知识、方法学到手,并能善于独立思考,化得开去,就可以掌握书本上没有讲过的知识。

上面所述的这三“严”一“化”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也完全有可能做到,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逐步培养起来,学习数学的质量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师;经营能力;审计范围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2-0103-02

一、修订背景

从1997年到2001年,许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了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披露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审计意见类型却差异很大,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发表的审计意见定性不准,例如把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简单地放在意见段之后,或等同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致使审计报告的有用性受到影响,甚至产生误导作用。

二、如何理解持续经营能力问题

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实际上一个重大不确定事项。对不确定事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不确定事项不等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确定事项主要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通过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注册会计师对已经发生的惹事有可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对尚未发生的事项则无能为力,审计证据有可能在将来获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交易或事项已经存在,但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原因,注册会计师不能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未能获取并不存在的审计证据,就不能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2.不确定事项不等于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对不确定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就不算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鉴于上述两个原因,注册会计师不能一遇到不确定事项,就简单地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明确注册会计师考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基础

原准则仅从原则上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虑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而修订后的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充分关注可导致对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从财务、经营和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可能会使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

四、对持续经营假设实施的专门审计程序

当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当局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书面评价。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管理当局作出评价的过程,依据的假设和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以考虑管理当局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是否适当。在此注册会计师可以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时,可利用各种主要的财务指标,以评价判断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从而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营运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违约债务比率等。

2.复核期后事项。对期后事项的复核,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辨别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可重点关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恶化的事项和情况,如大额应收帐款无法收回、诉讼结果造成大额赔款、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被退回大量货物、应付款债券的提前支付、非常灾害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等。如果发现上述问题,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就需要做进一步的评价。

3.复核借款或债务合同的履行情况。对于年度内减少的借款或债务,注册会计师应复核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切实履行了合同书;对于年度内增加的借款或债务,应复核借款或债务合同的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或债务数额、条件、还款日期、还款期限、利率等情况。

4.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会议的会议记录。注册会计师应向被审计单位公司章程,实施细则和各类重要会议记录的副本,认真研究其中有关融资和清算的规定和会议决议,通过这些资料,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方面的信息。

5.向被审计单位律师询问有关诉讼、索赔及补税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要求被审计单位列具一份或有损失的清单,由律师说明他已在很大程序上涉足了重要和尚未认定的未决或面临的诉讼、索赔及补税等情况。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律师的职业声誉及回答的合理性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或有损失情况。

6.向关联方或第三方确认有关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支持的安排或承诺。被审计单位财务陷入困境时,管理当局提供的改善措施往往包括大股东的财务支持,各股东的增资,银行提供贷款等安排和承诺。注册会计师应逐一确认这些改善措施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确认有关财务支持协议的存在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并对提供财务支持的关联方或第三方的财务能力作出评价。

五、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搜集到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并考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之后,注册会计师应能确定或解除原来对台戏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的疑虑。

1.注册会计师认为原来的疑虑可予消除,即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合理的,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注册会计师在考虑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之后,确信持续经营假设合理,但认为有必要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其内容,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了解。

(1)如果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但不应使用附加条件的措辞。

(2)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中,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同时指明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

3.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而被审计单位仍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4.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注册会计师无法确定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提请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适当披露:(1)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情况或事项及改善措施;(2)被审计单位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应注意在措辞上应十分慎重,只列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疑虑的各种迹象,不应预测这些迹象后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尤雪英.财会月刊(A会计)[J].持续经营审计方法的探讨,2001,(6).

[2 ]张晓岚,宋贵芳.会计之友[J].审计师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2006,(33).

第3篇

独立是指基于个人判断而不是仰仗于他人的论点,独立的关键是精神、意识的独立②。思考是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自主意识,独立地根据已有经验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这是不仰仗他人意志,不受他人干扰,自主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刻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一个人不能独立思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三个特征:

1.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必须依据自身的观察体悟,所以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从独特视角观察事物或对象,通过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细节,发现和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独特的分析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往往对事物有着精致分析的兴趣,凡事喜欢一探究竟。他们分析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够最大限度地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善于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化和生活现象,批判继承传统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捕捉和探寻规律,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到本质,不会因循守旧、人云亦云。

3.显著的判断力。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一般具有指向鲜明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多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他们往往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独到的见解或实施果断的行为,这些判断行为并不受支持者人数多少或一般看法的影响,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文秘工作的实效

秘书工作具有事务性、综合性、辅等特点,对秘书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且由于秘书工作的独立性和保密性较强,很多事务都要求秘书迅速果断地判断和处理,所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文秘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思所想所为,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使其从思想到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养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着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相关策略;另外,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般也较强③,这是因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④,使他们能够在问题面前及时提出解决策略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操作解决问题,使任务完成达成实效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思考是创新之基。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创新驱动犹如无稽之谈。“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指中国教育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很多领域只能亦步亦趋,发展受制于人。事实上,只有当独立思考的人多了,社会发展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⑤。首先,独立思考能力是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勤思、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意味着有主见、有独立的判断、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是创意和创新的来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去寻找新问题和答案。其次,一般认为,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智力因素、创新精神、个性特征,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个人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素质。再次,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多向性,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能够使人们克服思维定势,主动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多角度、批判性地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高,抗压力和抗挫折力也强,能够有效推动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榜样示范等,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重新释放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支持和鼓励学生批判辩证地看待问题。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所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⑥要营造出全社会崇尚独立思考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形成敢思、能思、勤思、善思的局面;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从教育理念的核心构建到具体教育改革逐步贯彻落实;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做法和实效纳入考核范围;改革院校评价机制,将落实素质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纳入评价指标;建立完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设立发明成果奖项、创新创业扶持制度等,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创造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鼓励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和独创成果,鼓励在学术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二)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在教育观念上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理念,主要应坚持以下三点:

1.育人为本

鲁迅先生在《教育》杂文中提到:“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本体价值是要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体现了这一本体价值,同时也是贯彻执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体现。

2.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仅仅依靠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必须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引入、策略尝试、策略分析、策略执行、策略反思等,元认知策略教学指导主要包括认知计划、过程调节和监控、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⑦。

3.关注个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科学家对现当代许多成功人才的性格特征分析,发现创造性个性应当包括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内容,而这些正好是培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等方式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可持续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将激发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以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学生中心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典型的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设备完成工作任务,或用各种仪器做实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允许他们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或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再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发放教学资料,学生课前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通过提问、交流和小组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巩固练习,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不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环境氛围,不要视奇特思想为异端或不顾,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做法;社会和学校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里主要指工作方法上的自由),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鼓励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2.问题导向

要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法,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或多向传播,实施启发式教学,采取讨论法、训练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要片面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通过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学生对理论主动认识、分析、理解;对于实践课程,不要片面强调技术传承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或书面汇报操作或工作过程,分析技术文化,尝试技术革新。“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互助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会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做到引而不发,多设问、多提思路,少直接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答案。对于见解独到、解题方法另辟蹊径的学生应重视和表扬,给其他同学树立独立思考的榜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任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任务、知识引入、任务尝试、方法选择、知识归纳、任务解决、反思训练等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行动导向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然后通过思考,运用经验来加以解决,所以行动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分析、思考的过程,很多事物的基本原理、新点子、新办法都是在行动中思考出来的。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讲书,而应该是多样化的:需要实作的,要通过工具设备、实作任务和实作环境来教学,这时更多的不是通过“讲”,而是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知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能,学生要通过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来逐步掌握这个技能;需要观察、演示、练习的,学生需要观看示范、查找资料、分析思考、反复实验;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实际的,就要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体验式实践等。总之,行动导向的实质就是“做中学”,而且这个“做”和“学”以及应运而生的“教”是一体的,是自然发生的。通过做和行动,一方面产生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持续思考,通过行动效果检验使思考不断强化和优化,从而最终形成创新。

4.跨界学习

知识的积累是独立思考能力效用的源泉。跨界学习是指把学校、社会、企业的知识有机融合,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学习实践知识,尤其是行业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高职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各级各类企业培养中高级秘书的,秘书工作一般要与一定的行业相结合,为一定的产业服务。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加强辅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应注意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因为未来社会知识的融合度和复合度越来越高。只有知识面广了,才能延伸拓展、触类旁通,激发独立思考和灵感,独立思考才更加有价值和效果。

第4篇

缺少独立思考将产生严重后果。人缺少思考,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组织缺少思考,会形成人云亦云的团队思维;一个社会缺少思考,会降格为“低智商社会”,表现为社会公众“集体智商”的快速衰落。既然真知灼见来自于多思善疑,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思考甚至惧怕思考呢?一是思考太累,尽管深思熟虑者常能思有所得,但在内心深处展开惨烈斗争,总不是心旷神怡之事;二是很多人的思考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愿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加以拓展,自满于微不足道的知识;三是一部分人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被铲除掉了;四是人一旦养成依靠权威和专家给出答案以解决问题的习惯时,独立思考自然渐行渐远。

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教育功效的缺失。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思考,将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是教师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也是学生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作为学生养成独立精神的“助产士”,不能仅仅凭借灌输来点燃学生胸中的思想之火。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独立思考之门,门能否打开,关键在于“门内人”的自觉自省。没有自发的成长愿望,再多的外力辅助都是无效的。

唯有思想独立,才具完整人格;唯有独立思考,方能催生想象力这一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科学研究的殿堂,创新是永恒的话题,而创新植根于科学研究者的独立思考体系是否建构。学生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后备军和有生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兴衰盛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当学生不再把思考看成一种负担,当学生获得知识不仅仅是寻求一个答案而是为了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学习的功利主义色彩变淡,并转换为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手段,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润物细无声”般地蕴藏其中。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基础与前提,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门捷列夫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现在元素周期表的诞生,牛顿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力学经典的三大定律,可见要创新首先就要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深人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分别对应了老师与学生,这是两个截然分开的环节,其弊端在于过分依赖老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结果往往导致老师45分钟都在高谈阔论、曲高和寡,学生沉闷应对、缺乏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使认知主体的独立思维发展受到了压制和阻碍,而且一味被动的获取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失去了动脑筋的机会与兴趣,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教育的创新应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着力于如何“寓教于学、寓学于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从而调动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是教育实施的关键,掌握着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切有利干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条件。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通读整篇课文后,引领学生仔细体会故事中的情节与心理。同时让学生提出关于课文的任何问题,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离课文内容相差很远,教师就要注意将问题巧妙引导,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备课时设计的问题师生共同筛选,确定课堂研究的主要的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积极思考解疑。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提示、一个比方,都会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这是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发表与众不同见解的有效途经,也是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争先恐后发言的简单方法,更是为独立思考的最高境界无师自通创造条件。之后还能可以进行拓展,在得到自己的体验后,引导学生怎样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思考来源于怀疑,也正是由于怀疑的存在,才可以不断激发人们去观察、实验、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应当给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求异求新。使学生逐渐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习惯。教师怀疑精神的具休表现,就是敢于质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坦却敢于怀疑“绝对时空观”,从而超越建立了“相对论”理论;正是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怀疑,才提出‘旧心说”的理论。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学生善问、会问上多点拨指导,使学生逐渐养成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有所悟、有所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保护,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学生提出的疑问很古怪也不应责怪,应想方设法的去解决,绝不可以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而强词夺理,并要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积极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不会被扼杀,才能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互动交流,强化问题情境教学

为了满足每个学生想都能够独立思考的要求,要及时组织了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让每个学生在都能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通过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才能产生不同见解,有不同见解就能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训练,独立思考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应重视“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载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要有目的地以问题为起点,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来组织教学。

四、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如果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在思考当中甚至有些学生才开始进行思考,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少部分人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因此,为使全班每个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经过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许多学生会在思考中有所发现,积极参与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不同的看法。

在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时,,要坚决反对那种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做法:一是只象征性的留些思考时间进行探究,就开始指名道姓地进行提问;二是对一些无须考虑就能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些做法,不但不利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更不可能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排除。

五、加强对学生思考活动的评价

第6篇

【关键词】王栋生;“公民自由写作”;启示

王栋生老师的“公民自由写作”教学,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效。他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厚的参考借鉴资源。他是教授级语文特级教师,他又是知名杂文作家(笔名:吴非)。他本人在写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对写作本身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特的理解。笔者试从作为特级教师的王栋生老师和作为作家的吴非两个方面谈谈带给广大语文教师的启示。

一、作为特级教师王栋生的启示

对照王栋生老师的写作教学,我们写作教学中的不足是很明显的。首先,我们没有真正将写作教学视作立人的重要途径,没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其次,我们的写作教学没能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写作空间。王栋生老师写作教学的立人理念和原则、方法对青年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写作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1.教师要具备立人、成人的强烈的自觉意识

写作教学要重视培养健全的社会公民。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发展学生健全的情感;重视通过引领学生开展文学创作等方式,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才能;要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教师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写作教学是否具备强烈的立人、成人的自觉意识,审视自己的写作教学是否以培养健全的人为己任。

2.教师要开放广阔的写作空间

首先,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无限拓展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打开“发现”的视野,将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社会、心灵都囊括进自己的写作天地。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真实地外化自己的思维,尤其鼓励其质疑批判、自主选择、独立创新的价值取向。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写作与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紧密联系,从而在专业领域里积淀起自己的开拓创新的研究素养。

此外,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选题、自由安排写作时间等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自愿、自觉的状态下,尽情挥洒青春的激情、生命的才华。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能够终身正视写作也是很有利的。

二、作为作家吴非给我们的启示

作为“林放杂文奖”的获得者,作家吴非思想的深刻、批判锋芒的锐利、语言的清新亮丽,足以使操持语言的作家们为之刮目。王栋生的写作教学,用其成功的、丰富的写作实践,提醒我们审视写作教学的前提――语文教师的写作激情和使命感、独立思考的能力、高强的言语能力。

1.教师要保持写作激情和使命感

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有意识地积蓄写作的冲动和欲望,要经常酝酿和保持写作的激情。语文教师要视不懈锻炼自己的言语能力为一己之使命。

对写作怀着真挚深沉的热爱之情的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也同样有激情。激情是推动教师更积极地思考、组织和开展写作教学的一大动力。它能促进语文教师更主动地发现和认识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努力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主动地学习他人的经验。最终,促进语文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以更好地获取写作教学的成效。

2.教师要炼就独立的思考能力

语文教师能够思考,有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对身边的现象才能有独特的理解、独特的表达。如果教师不能独立思考问题,只能人云亦云,这种懒惰的精神状态很容易感染学生。写作练习中学生也很快能学会逃开独立思考,用空话、套话来搪塞。而语文教师能够独立思考,对身边的现象问题经常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更能展现个人独特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教师首先得具备这种精神和能力。

3.教师要优化言语能力

以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为目标的写作教学,要确保其获得成效,语文教师首先要优化自身的言语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高超的言语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很好地表达出来,才能在写作教学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只有重视在写作实践中经常运用基本规范、多种多样的技巧,对规范和技巧的运用才能有深刻的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更合理、具体、细致地指导学生提高规范和技巧运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坚守自身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永葆自由精神和不断学习的自觉意识。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增加我们的生活智慧,增强我们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独立思考;怀疑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10-02

在新课程改革中,新教材体例编排更加侧重于情感和思想内容的整合,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和学都有了较大改变,教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而学生也正在努力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成效不大。究其原因,他们仍然象以前的传统方式一样,只是机械地记住书本上的知识,使大脑成为知识的仓库,而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使人们发现新的知识,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桥梁。

如何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呢?

一、要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产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认为独立思考是卖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教师就要讲清道理,让学生真正懂得独立思考的意义,学生便会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我在接手今年的这个新班级后,发现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仔细分析后,我发现了学生不爱好思考的坏毛病:计算借助于计算器,英语借助于文曲星,语言表达不做或者抄答案,做练习依赖老师和同学,不会就问,或参考答案,缺少必须的独立思考的环节,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于是我从学生希望学好的心理出发,结合月考成绩分析,连续利用两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洗脑”,晓以利害关系,并在班级禁止了标准答案的流行和计算器、文曲星等不利于学生思考的东西,要求学生必须写出自己的见解,经过反复的教育和检查后,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渐培养起来,相信在教育之后,学生学思结合,应该会在以后的考试中

二、培养怀疑精神,鼓励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谁不迷信权威,勇于与传统的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谁就能作出创造性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建立在仔细观察和深刻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怀疑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质疑。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即使是学生提出古怪的疑问也不应该急于否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根究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即要引导学生会疑。

要让学生会疑,就应该教育学生不应一味迷信课本及权威,而应主动探索,大胆怀疑前人之说。这给我的教学以很大的促动,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不仅继续鼓励学生质疑,也亲自参与到发现疑问的工作中去,不但做到了教学相长,而且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着眼于创造技法的训练,偏重于智力训练或思维训练,而忽视了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的创设。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在热烈而自由地讨论中,学生非常轻松,思维渐渐放开,不再局限于教师的问题,而是根据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学生认为丢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得到了勤劳、务实、守信等美德,这些是无价的,她是因祸而得福,我们不应该为她难过,而应该为她高兴。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拔开沙石,顿见珠玑,透过现象,发掘本质。这种思维方式,已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领悟能力了。

这堂课教师创设了一个与课文学习情景相似的新情境,采用师生对话、学生讨论等方法,整堂课学生轻松自如,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又为学生思维的突破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从以上事例我们认识到,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学习语文,我们都很重视阅读课文,学习数学同样如此

数学教材是经过许多教育专家反复编写,又经过许多教师长期教学实践后认为是科学的,可行的才最后确定下来的,在教科书中,不仅积累了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成果,而且还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所以说数学教材是同学们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具,它向我们提供了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特体现了数学的各种思维和研究方法,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数学教材的阅读。

五、听课

在学校里,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而听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又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优劣。因此,怎样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听好数学课呢?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做好预习。预习是我们学习新课的前奏。预习的好坏,往往能影响到我们听课的结果。通过预习,我们不仅能带着问题,抓着要点来听,而且还能使我们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听课的效率更高,收效更好。

2、课堂上要精力集中,做到和老师讲课的思维同步。假如你的心理活动与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相干,那么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就会一无所知,对本节重难点问题就会因没听到或没有听好而不能理解。

3、会听课。会听课就是善于抓住本章节的重点。知识本身的重点,老师在讲课时一般会用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作为学生就应了解老师讲课的特点,知道什么情况下老师在轻描谈写,什么情况下老师在画龙点睛,而自己在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点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

4、主动思考。在很多时候,我们听课都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这是非常不好的。在老师读题前,我们就应积极、快速地理清题意,迅速思考,尽快形成自己的思路,同时在思考时注意手脑并用。这样不仅能使大脑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而且还会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5、善于自我调节。听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积极动脑思考也确定能抓住听的主动权,培养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但如果紧张有余而无小憩,大脑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与放松,那么人就会精神疲倦,无法继续接受新知识,所以有张有弛、松紧有度的自我调节是很重要的。

六、公式、定理,活学活用

中学数学,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很多公式和定理,它们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熟悉、掌握、运用这些公式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但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对公式或定理只是一知半解,在解体式指挥生搬硬套,一旦题型发生变化便无从入手。这说明这些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了解这些公式和定理,对它们推导的过程以及方法还不够重视。所以,它们制作到了记忆,却没有掌握。

第8篇

案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贪图省事,学生还没有探究,就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讲给了学生,这样就削弱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新课改就会变味,就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情况。

案例二: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我在听有些老师的公开课时常发现合作探究的热闹表面掩盖不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缺失:学生在回答老师发问时,答案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所谓“标准答案”。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能力的缺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老师满足于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常见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异口同声,常看到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左顾右盼。所以我深刻感受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下面我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1.从时展需要角度。

网络时代,每个人获取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任何一个事件发生后,各个角度、各个渠道所产生的信息会如同潮水一般向人们涌来。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选取、甄别真正具有实际意义呢?因此,中学政治教育就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得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角度。

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人,谁要想发展和培养,必须靠自己的内部努力来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们都一再告诫我们,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3.从新课程改革需要角度。

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当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从高考题角度来谈,传统的主观性试题一般考查学生的理论功底和推理能力,不是在“归纳”上下功夫,就是在“演绎”上下功夫。而综合探究题显然突破了这一思维定势,考生必须“学会学习”,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探究题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课改精神,引领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4.从哲学内外因关系的角度。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要想有实效,教师必须激活每个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这个内因,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有“名”无“实”。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向教育促进者转变。第一,由权威服从向宽松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第二,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力除传统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变教师的“硬灌”为教师的“引导”,变学生的“被迫听”为学生的“主动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学习的真正主人。

2.善于设问,更善于激疑。

教师应善于设问,精心设计问题,掌握发问技巧,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精心设计问题的原则是教师提出一些分散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师更应善于激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首先教师要采用本色阅读法。我常发现有些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却被老师牵着走。本色阅读提倡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阅读,其思维形式是从个别到一般,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提问向较高层次的提问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用台湾的陈龙安先生提出的“十字口诀法”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十字口诀法”具体地说可以概括为以下10个问题,即:(1)“假如”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具体假设的情景加以思考;(2)列举的问题,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3)比较的问题,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的关系比较其异同;(4)替代的问题;(5)除了的问题,针对原来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答案;(6)可能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理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展望的了解;(7)想象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8)组合的问题,提供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9)六W问题,利用英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10)类推的问题。

3.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第9篇

关键词:独立思考;教学情境;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3-02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我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尝试了以下方式:

一、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1)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由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教学。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由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的教学。(2)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重终结性的评价转向重过程性的评价。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起到激励作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包括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考试成绩,然而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目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只有在关注过程的同时,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思维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这样老师才会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始阶段,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现在很多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被动式学习。学习基础不扎实,造成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对外界存在强烈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预留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并使其自我探索能力得到锻炼,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二、抓住课堂教学,提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学形式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讲授过程中重视思考的过程和方法(1)善于设问激疑,诱发学习主动性,克服思想惰性。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而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不是对知识都明白了,而是懒于思考。数学学科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勤思多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全体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情境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通过创造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良好的认识、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下参与学习,通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去诱发学生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时,老师要给以恰当的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心理的满足,成功的快乐。(3)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推迟判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不应讲解过细,因为教师讲解过细,看似面面俱到,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步子走,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知识要讲清,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的问题、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让学生去钻研思考。(4)以社会实践为源泉,积累学生的感受性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是以社会实践为源泉,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掌握思维工具,加强语言训练。在学生运用学具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通过操作、观察、想象之后,及时引导抽象概括,还要靠内部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形成较清晰的观念,再进行判断、推理,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力。

三、重视基础,加强常规训练,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等基本教学环节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通过例题的形式层层深入,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与总结,使预习成为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过程。

四、辅导环节不容忽视,巧妙答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