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58-01

引言

随着教育的革新,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教育体系,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实验教学,以实验带动学生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开展实验教学是推进素质教学的必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捕捉事物重点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开展实验教学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用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课下作业和练习,用高强度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高压力下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厌恶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也变得极其低下。而实验教学就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这一不足,实验教学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物理,在物理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快乐。

(三)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是需要多个步骤来完成的,首先要确立实验目的,然后策划实验程序和步骤,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然后进行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初中教学中接触的物理实验大多数都是微型实验,但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中的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实验的设计和规划能力,在试验中能够实现学生自主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前期的准备到实验的细节策划,再到后期的搜集资料、整合资源,整个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对突发问题的应对能力以及对课堂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升华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同时要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物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初中物理实验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来完成,在团队试验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试验中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韧性,依靠不断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欣赏物理现象的魅力,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物理。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器材

仪器是实现物理实验教学首要条件,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实验器材的原理和构造以及使用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的共性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产生兴趣,使学生学会使用物理实验器材。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相关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原理自主设计实验。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相应的评价,指出学生设计实验的缺陷,让学生加以修正。

(三)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要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首先,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的实验室,课堂实验很难实现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试验任务,并接受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开放性的实验室教学就可以给学生创造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机会。每当学生有了新的实验设计和想法,就可自主到实验室做实验,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改变实验形式,增加课堂研究性试验

当前的实验教学往往会按照教材的实验方法进行复制,只是简单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而没有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增加探究性试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实验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找到弥补的措施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样才能活跃物理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物理课堂中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接收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在菊.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第2篇

1.初中物理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创设实验探究目标和多元化实验方法的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整个最终归宿就是实验探究目标的教学,从教学的实际上来讲它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它也制约着实验教学创新的设计方向,也决定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有合理的、明确的、细致的、可以量化的实验探究目标。确切地说,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明确教学实验演示或上的这堂实验探究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什么技能和方法,归纳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目标也不宜创设过多,但中心目标要确切,从而才能发挥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功用和效果。比如:教师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一课教学中进行电流表的实验探究,就要创设“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才能在“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教与学中,学生才能学会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关键还要选择好适当的方法设计实验,虽然设计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只有采用好合理的设计实验和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法,才是探究实验教学的前提,教师也才会做到实验教学心中有数。例如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的:①平衡法:大多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测另一些物理量,如使用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实验。②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如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使用频闪摄影探究物体的运动;研究坚硬物体的形变[用一个厚玻璃瓶,在瓶盖上开个小孔插一根细玻璃管,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在玻璃瓶中装满水并上升到玻璃管中一段,当用力压玻璃瓶外壁时,玻璃管中的水柱就会上升。(如右图)]等等。2.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现状;对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当前教师的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迅速普及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要求教师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学生一片自由成长的蔚蓝天空。基于以上两点思考,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一些直观、生动的影像视频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现状

当前,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1.教师未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回顾历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切的教学内容都是源于课本,却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这种完全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完全失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意义,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教学方式而已。

2.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有待提升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首先需要的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等等。笔者这里将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将一些文字性的信息输入到课件中,而是要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形、色等优势,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焕发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却处于比较低下的现状,教师不懂得巧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甭谈什么搜集相关的影像资料,并能够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进行播放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低下,是影响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又一因素。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教师的因素,阐述了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w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以上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现代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能够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1.巧用多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

任何一门课程,都会有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其课堂教学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毫无特色,学生也无法把握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只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强化,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动画、图画以及影像资料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学习的新股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当前,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实用且普遍的教学方法,逐渐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精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精神百倍的投入到教师即将讲解的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3.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课件具有保存上的优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记录的板书资料,不便于保存,往往是课程结束以后,就没有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同,多媒体课件具有永久的保存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共享的视频资源,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常言道:凡事皆有两面性。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可能是毫无节制的。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他们要想实现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度,而这个度,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否则会使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的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当前多媒体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教学创新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原则的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具有多方位和多层次的特征,具体的内容有:历史纵向发展的联系,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横向发展的联系,历史发展因果关系,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关系,现实生活与历史演变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联系的认识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教师要实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历史教学原则必须进行创新,多系统、多角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没有真正转化成素质教育。但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着重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和形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积极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着重强调老师知识的教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调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以老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全面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点环节,历史教学手段应该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与教学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适应新形势的教学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老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正确对待和认识,需要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尤其是对于历史因果的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应的历史发展演变,还要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教学手段,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成为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挖掘历史信息和资源,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形式、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历史信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还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要求和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三个大的方面:初中历史教学原则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简单论述了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2]徐玲燕.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我见.中学教学参考,2012(9).

第5篇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兴趣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记载着人类悠久的文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也需要历史的积淀。唯有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但是历史又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它上下几千年,连接古今,记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书写着古往今来的发展和繁荣,给后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初中历史的教育目标也是具有基础性的。因此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么多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感想,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些英语迷,一谈起英语便会津津乐道,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英语,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寻找学习英语的途径,比如说看美剧、听英语歌曲等。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首要选择。

一、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程中来。将课堂变为学生的课堂。而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必须从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知识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内容,必须破除僵化与教条、冲破循规蹈矩和固步自封,采取新的举措,推动教学方法改进。

教师要转变观念,将课堂努力塑造成民主、自由、学生意志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得到体现的课堂,不再将过去的传统的“一言堂”带入到现代课堂中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必然会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要加强师生之间的自然交流。教学之间的交流应当是自然的不是生硬的、被迫的或者是故意做作的。对于交流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教师要不回避,不敷衍,实事求是坦诚以待。同时教师可以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在课堂上同学生共同总结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小窍门。比如:通过简单的数字,可将史书串在一起,让学生既学得有兴趣,又会顺着数字将发生的历史事件记牢。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的重点知识可编成“一二三四”,即一根导火索,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条战线,四次重大战役。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一般特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历史知识组成一类,便于归纳,可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内容归为一类,把英法资产阶级的革命,明治维新等内容归为一类。还可以社会性质的演变为线索,以标志性的事件为纲,罗列出各个社会形态发生的大事,如日本的社会性质演变过程:奴隶社会——大化革新,封建军事时期——幕府统治,资本主义社会——明治维新等等。

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设计出彩的开头,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一部好的戏剧或影片都有一个精彩而扣人心弦的开头,激发观众急于去看的欲望。同样,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也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它担负着使学生集中精力,渴望求知的任务。刚一上课,学生精力很集中,精彩的开头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急于求知。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幽默语言,增强课堂效果。幽默是一种艺术,是思想、灵感、情趣以及才学的统一,引人轻松发笑是其外壳,而透彻精辟的说理给人以启迪是其内核。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不仅要具有趣味性、机智性而且还要具有教育性,即教师要让自己机智、趣味、诙谐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起到情绪感染的效果,有效活跃课堂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也要注意幽默的适度性,如果一堂课笑声不绝、幽默不断,那么就会冲淡教学内容,脱离教学目标,同时也就失去了教学幽默应具有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再次,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设疑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这样既能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又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适度调剂学生大脑的兴奋,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要注意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引发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历史长河的遐想之中,做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教师则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由于中学生普遍觉得历史课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插入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优美画面、影视片段,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在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讲“美国的霸权政策”这一内容时,我开始上课就放反映二战胜利阶段的几组镜头,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犹如身临其境,展开已学知识的联想,在学生思维活动达到时,再播放课件《二战后的欧洲政区》,并提出这样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谁在二战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增强了?为什么?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

四、结语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适时地调动和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教学途径很多,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广泛收集资料,挖掘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掌握新颖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就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深入浅出,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兴奋状态,师生情感融合一体,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裴淑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探[J].课外阅读:中下. 2012(1)

[2]沈贯益.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3)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改革;探索方法

前言

要让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改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只有个性张扬、主动探究才是改变的初衷。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促进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法。此种探究能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枯燥的气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最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在此,笔者选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促进课堂自主学习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历史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创设历史大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日本侵华史专题单元学习时,那些大量日军暴行的照片是最真实的历史材料,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课前查找,在课前给学生以PPT播出,学生对照片提出思考、质疑就毋庸置疑的。在展播后再出示日军和当时军队的装备、人数等数据的对比资料。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学生对日军侵华史的研究必然感兴趣,教师可以打出这一系列问题:(1)日军在我国如此残暴的恶劣侵略,是否受到国内各种势力抵制?国际如何评价?(提示学生近几年的抗日战片作为思考的对象)(2)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军队其实不比日军若,为什么没有阻止住日军的暴行呢?(留这个有悬念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急于评价)(3)抗战胜利后,战败的日本受到了怎样的惩罚……这么一来,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前问题,让学生对系列问题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上课前,教师就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慢慢的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二、设疑激趣,培养探究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性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时,一位同学问到“我国古代的瓷器也很有名,大量出口到国外,有没有‘瓷器之路’的说法?”这个提问让老师始料未及,老师当场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就借此展开了学生提问的问题,就再次向学生提问关于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为什么能出口到国外?(教师提示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做个历史调查小论文。)

因此,教师要随时针对学生的提问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把答案交给学生,而要启发引导。经过多次历史课堂的授课,学生久而久之会理解教师的用意,也这样学生才理解准确课堂问题,让问题变得更加深刻,整堂课教师只是起组织课堂,穿针引线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去培养,让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探究,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学习技能。

三、激发动机,形成探究能力

由于教材的安排设置,教师必要的时候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特别是上新课时,好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让学生尽快全身心投入。例如,学习《难忘九一八》这课时,课前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沉重而悲凉的音调包含着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深深感染着想,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生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件的前因后果。另外,教师可以播放每年东北各地举行的新闻事件或者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的节选文章,让学生从现实中感受九一八的历史事情,通过音乐、新闻事件、教材相关的文章的导入,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历史事件,逐渐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四、开放教学,拓宽探究能力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基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探究,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历史教学过程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适时地将“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动手抓钥匙,打开历史知识的大门,改变一直以来“被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旧思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往往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的储备,提出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为此,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敢于怀疑精神去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分组研读教材、探究发现,提出见解。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要,相对来说,存异求异更重要,只有存异求异才能探究才能出新,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五、小结

培养探究能力,促进课堂自主学习主要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此,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构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设身处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掌握一些自主探究的方法,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让每一堂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德荣.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种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03).

[2]孟凡石.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校外教育.2012(23).

[3]田红,刘娥.焕发历史教学的生命活力――多课型开放式历史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5(17).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30-02

一、前言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行,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大都是借用现代化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以达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之目的。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停留在治标层面上,只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他们依然对具体问题较为茫然。因此,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一)标新立异,构建新的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发射器”,学生是“接收器”。把学生的思维锁定在书本之内,读死书,死记硬背,考试分数成为评判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没有活力,体现不出教学的价值所在。全新教学模式是构建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挑战自我,表现自我;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辅导学生在自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改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的价值。历史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变迁。历史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作为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里动态。变传统的“老师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为“学生希望学到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变成兴趣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针对历史教学,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首先,从整体上感受教材,明确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必须掌握,这需要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理解其意义。其次,学生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提出质疑的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老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折射现实的生活事例,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2.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在我们现有的历史教材中,所有的内容成条块状,学习难度大,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取舍,将现有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面拓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我国近代史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一方面以外国侵略(、等)为题纲讲述各国对我们进行的侵略掠夺;另一方面以国内人民的阶级斗争(、、一二·九运动等)进述我国近代史上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为了封建社会、抗击侵略做出的不懈努力。学习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课的过程中,分清重难点,拓宽知识面,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

3.改变方式,考察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以分数论成败,这只能从单一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抹杀了。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通过测验,要求学生对知识从浅到深地掌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其次,通过对历史事件了解情况及能力评测,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课堂答辩,写历史事件之我见,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这需要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生活作为进行观察,在无形的生活中,进行有形的评测活动,长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学生本身就属于好动型,如果让他们天天静坐在课堂上听课,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要结合初中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实践,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1.走出教室探寻历史。如果历史理论太多,学生自然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走出课堂,探寻历史。在讲到历史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讲述,学生可能体会不到那段历史的切肤之痛,而且教师也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也讲不出那种应有的激情。于是笔者就带着学生一起拜访了当年经历过的老人,让他们以亲身经历控诉当年日军的残忍凶恶,学生的印象就能够深刻。走出教学课堂不但能够丰富学生阅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

2.以教材为基础查访历史。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中的历史信息量仅仅属于沧海一栗,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吸取历史知识。其一是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丰富自身学识;其二是借助网络,做好网络知识与教材之间的链接,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其三是衔接好边沿学科,通过其他的科学知识对历史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历史教师不仅应是一位历史的讲述者,还应是一位历史教学的创新者,要不断地从教学之中积累经验,促进教学的革新。

当然,创新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就需要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教学质量,灵活调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初中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强化综合修养,同时还要和社会接轨,营造出创新历史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历史教学中真正的主体,切实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教学,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精神与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陈章灿.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J].职业时空,2009,(12).

[2]宋淑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原则分析;生动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不可绕过的命题,而精心创设情境模式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让情境模式走进初中历史教学。

一、情境教学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一个核心、两个注重”。一个核心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注重就是注重过程和方法。新课标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新课标还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课标要求我们贯彻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原则或者说潜移默化的教学原则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古人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就要注意创设的原则,只有把握清晰了方向才不会走歪路,这是我们进行情景教学的基础。

二、 正确理解情境教学

历史是对过去的陈述不假,但是历史更是曾经的鲜活生活的缩影,作为老师我们应着力还原其真实。情境教学要做的就是以情感教学为枢纽,以思维为核心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境进入课堂,力求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进行巧妙链接,从而开动学生思考的大脑。一句话,情境教学是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来建构教学。所以,情境教学是能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创新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调动了情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课堂,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三、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1.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打造情境教学的平台

功夫在诗外。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绝非是想来就来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苟言笑,你叫他一下子去演绎一个爱笑的角色,那一定是皮笑肉不笑,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平时师生关系怎么样对于情境教学的效果影响极大。我们通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要注意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情境是靠人来创设的,要将历史课堂变得鲜活,人是最为关键的。那么,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笔者以为以下几方面必不可少: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民主教学;二是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三是精心的设计课堂;四是多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的心灵。故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打造情境教学的平台非常重要。

2. 善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简单地说就是“懂得不如喜好,喜好不如以此为乐”。“以此为乐”的境界很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但是它又是有章可循的,它的基础是感兴趣。兴趣从哪里来?大多数靠培养。学生的兴趣谁来培养?老师责无旁贷。初中生对很多东西都是好奇的,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来激发兴趣。现阶段,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添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历史曾经是鲜活的生活,学生要对历史理解的深刻需要其贴近它。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板书的短板。文字可以想象,但无参照。对于初中生来讲,由于他们受知识和经验所限,他们在还原历史时常常出错,而多媒体海量的资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它可以图文并茂,画面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效果很好。如在讲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情境的:笔者先找到电视、电影的录像进行剪辑,让学生依次看看这样的画面:中国人未吸食鸦片前的社会状况、旧时人们吸食鸦片的丑态、吸食后带来的危害、今天吸食者的下场。通过这样一些画面和文字还有数据的呈现我发现学生的情绪被我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表情里有震惊、愤怒、害怕、决绝……这堂课上学生思考得很深入,很多问题都能切中要害。课后我分析原因,无非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大脑活跃了,参与度高了。

3. 用生动的、饱含激情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有人认为,既然多媒体有那么多的优势,那么我用多媒体不就解决了所有的情境创设问题了吗?非也!我们重视多媒体的作用,但并不唯多媒体马首是瞻。战争是人类历史中很重的一页。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战争场面。我们如何处理呢?是简单的读一读还是照本宣科地介绍一下呢?此时我们不妨用生动的、饱含激情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如在讲到“一国两制”时,完全可以朗诵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充满相思之愁、离别之痛的诗句完全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以激发和升华。

四、结论

总之,创新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在实践中要牢记潜移默化的教学原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多媒体的重要作用,不忘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语言。

参考文献:

[1]孙先英. 浅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11) .

[2]袁春花. 高中政治情景教学简论[J].考试周刊, 2013( 71) .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兴趣培养 多媒体

历史新课标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和探索历史知识,才能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重视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能迅速将学生带入设定的历史情景中,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参加下面的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课堂导入方式,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一课时,笔者在教学新内容前,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岳飞吗?”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然后我就给学生讲了“岳母刺字”的故事。学生都专心致志地听我讲故事。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更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生成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抓住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将学生带入某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或在某一切合点上展示历史与现实的融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期待,投入积极的思维,进而碰撞出火花,感悟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起到渲染课堂气氛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学习《三足鼎立》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图片,并对学生提出问题:1.说说图片中的人物是谁?2.“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3.“诸葛亮借东风”在赤壁之战中起了什么作用?学生纷纷开始讨论,如此,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索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多媒体以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特点,收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地变换成动人的画面,将历史事件通过视频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会,不仅使学生牢牢掌握住历史知识,而且给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使学生爱上历史学习,从而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如:教学《》一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在电影情节中记住《》的背景和过程,对当时的事件发生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能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效果,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性的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对学生的良好学习表现进行激励和表扬,使学生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历史知识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一句表扬和肯定将是他们继续努力探究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和鼓励。另外,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一味地吹捧可能就会使表扬适得其反,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历史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初中历史课堂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