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第1篇

一、运用教材探究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新教材注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把课内与课外,历史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把有利于比较、有利于多元解读、有利于多角度思考、有利于激发讨论、有利于师生对话的内容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地、有机地穿插起来运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依据教材的编排组合,引导学生探究

比如,学生在学习“二战后日本的崛起”这段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日本大化改新”和“日本明治维新”联系起来,并提示学生注意这些重大事件分别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对日本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得出答案: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二战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在联系、比较、思考、探讨后,日本的三次强国之路便一目了然了。

2.依据教材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探究

新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有不少题目就是很好的探究题。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材料,通过研究比较找出答案: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

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再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其课后练习的“活动与探究”的第一题:《》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仔细研究条约内容来寻找答案。所谓论从史出,依据事实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通过《》,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像这样的练习设计,有深度、有质量、有启发性、有综合性。在教学中如果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一定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二、创设问题探究

所谓问题就是指疑点。它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掌握思维方向,以达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具体方法有:

1.抓住关键词句,设题探究

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独立战争即是一次民族,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的国内和国际意义分别是什么?”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提示抓住关键词:“既是……又是”“结束”“实现”“确立”“有利于”“推动作用”等。这样学生能抓住主旨,加深理解。

2.抓住问题的焦点,设题探究

我在教学《秦王扫六合》时,对学生提出问题:“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又有人说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你赞成哪一观点?”探究的过程中,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3.联系实际,设题探究

“历史与生活同在”,生活有多广阔,历史就有多广阔。在教学中,如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探究效果。如学习这段历史时,指导学生采访身边参加过的人,亲耳聆听他们讲述那段惨痛的历史。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的遗址,亲身体会那段硝烟弥漫的历程。这样,就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交流生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历史,生活也是最好的课堂。

4.学生自提问题探究

思维自问题始,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最高形式的思维。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喜欢寻根究底探究问题”的习惯非常重要。在讲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知识重点、难点,我指导学生这样提出问题:

问: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原因上有何相同点?

答:两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问:领导阶级相同吗?

答: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问:革命动力是否相同?

答: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问:影响相同吗?

答: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三、开展活动探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而培养历史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实践。为此,历史新教材也相应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它强调学生的历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研究与探索中、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历史、用历史。

第2篇

一、高一历史教学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1.历史教材在内容呈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系,以“点”和“线”相结合的呈现方式编写,强调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学习与认识,要求学生熟悉具体而生动的历史事实。高中历史教材则以“模块+专题”的呈现形式编写,旨在培养学生两种能力:一是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给高一新生的历史学习提出较大的挑战。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更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等问题均有崭新界定,这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全新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从高一历史教学入手,尽快更新历史教学理念,以适应历史新课程的要求。具体而言,有三方面: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材的定位、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及多版本教材等问题;三是高中历史课程在重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高中历史学习中有效衔接方面的关键因素

高中历史课程以“模块+专题”的编写形式呈现,内容跳跃性较大、理论性较强,要学好它,就应建立在学生对通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但当前的初中生对通史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对通史体系缺乏较完整的认识,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必须考虑指导学生对通史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此外,由于高中历史课程和初中历史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高一新生,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与培养,这比历史知识方面的衔接更加关键。

二、做好高一历史教学工作的建议

1.明确学习差异,寻求适宜方法

从明确高中历史学习和初中历史学习的差异入手,寻求适宜的教学方法。结合高中历史学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学习。这是确保高一新生顺利实现从初中历史学习到高中历史学习的平稳过渡,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2.树立正确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材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至少应努力做到三方面。一是认真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切实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二是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一标多本”的形势下,教材是组织教学的重要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依托多版本教材,确定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明确知识点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再通过对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合理运用,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三是高度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重视运用历史新材料设置新情景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重视反思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要从高一新生入手,帮助学生学会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对历史知识系统性、脉络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每节课都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构建完整而系统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4. 采取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与初中历史课程相比,高中历史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的困难较大。因此,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至关重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图表、原始史料、多媒体手段和实际考察等,同时引导、鼓励学生从网络、书籍和影视中搜索资料,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识和把握。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教师 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53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想要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优秀教师。初中历史教师在争做优秀教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展开论述。

一、掌握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教师要有极高的教学热情,而且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变得更加优秀,而且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那么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有效的掌握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呢?为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并在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历史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新时期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二、掌握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

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会积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新时期要求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更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有助于教师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历史学科的教学都十分奏效,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实际教学情况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能够从理论上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灵活应用,这样才能使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应该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以较少的时间投入,收获更多的知识,这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压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历史学科学习的乐趣。

当然,初中历史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掌握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刻的认识到新时期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探索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对学生的引导要有耐心。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些学习方法 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讲解一遍或两遍,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就需要教师多次对学生引导。2.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切记不可纸上谈兵,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不同学习方法的内涵。

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要求教师能够紧跟现代教学的发展潮流,积极培育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历史知识点,而且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历史教师培养初中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重要性: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首先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有很大帮助。现代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那么,会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反之,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2.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有很大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而历史作为一门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有很大帮助的学科,提升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无疑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也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知识点的机会就十分必要。

五、积极就历史教学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第4篇

初中历史教育多元化教学改革一、引言

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初中历史教育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初中历史也开展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对于提升我国初中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

二、初中历史教育分析

初中历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如下:

1.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水平较弱

历史课程是典型的文科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的创新难度较大,提升教学能力需要较多的努力和时间沉淀。然而,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都与教学方法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2.教学理论较为落后,缺乏创新实践

历史教学理论是一直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指导理论中缺乏有效地研究成果,不能带动历史教学的全面发展。同时,历史教学创新实践较少,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较少,这就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3.学生自助学习能力较差

初中历史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然而,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初中教学仅限于课程是我国教学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的阻碍。

三、初中历史多元化教学分析

初中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要求,提出创新模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借鉴其他课程应用成熟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地教学指导。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第一,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定创建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在情景教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的增长;第二,探索式教学方法应用。按照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定制定探索式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第三,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核课堂外都能够进行历史学习,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和教师地位的平衡性,而在课堂外能够以学生主体,提供学生自我指导模式;第四,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借助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在小组结合的模式下提升历史认识,并且在合作中交流历史学习经验。

2.多元化教学辅助工具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也就是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应用包括:第一,教材应用分析,将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能够在课堂中围绕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第二,历史地图的应用分析,历史地图中包含丰富内容,通过历史地图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历史地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第三,板图应用分析,板图是教师总结历史知识和框架所得出的图画,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上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第四,多媒体应用分析,计算机多媒体能够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形象的历史学习内容,并且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3.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框架指导,为历史教学规划更加全面的教学方案。在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教师的教学意识的多元化,初中历史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能够丰富个人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形成更加全面的教学观念;第二,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突破单纯的知识学习,将历史学习作为能力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获得历史知识的增长,而是要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面素质的发展;第三,考核的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要强化多元化的考核,不能仅仅以学生考试时间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且要以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认识,更加强调学生的历史主观认识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反馈指导。

四、总结

初中历史多元化的教学,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创建优质历史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现宏.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2,(06).

[2]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2,(01).

[3]邱浪平.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以宁都中学《客家风情》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成功,2011,(05).

第5篇

关键词:思维方式;知识过程;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的定位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18岁即中学阶段是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现在中学阶段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功能。笔者认为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首先要解决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定位问题,也就是什么样的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才是创新性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性教育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如果这一问题没有解决,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笔者在此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定位的认识、思考从创新性教育的内容和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两个方面诉诸笔端,祈有益于同行的创新性教育。

一、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代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 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有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2. 轻理解、运用重记忆。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

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

二、在创新性教育课堂教学总体目标上

要由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转变,逐步变知识传授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有关历史知识时必须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对于初一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方面的创新奠定基础,教师应重视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激情,向学生初步介绍、示范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和运用这些方法,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思路以教会学生对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提出问题并逐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对初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则重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逐渐尝试创新性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示范并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时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步培养流畅、准确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能从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中发现这些资料的新作用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不是哗众取宠的、否定一些已有的定论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观点),最终形成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表新观点、新看法的习惯;

第6篇

关键词:激励法;初中历史与社会;后进生;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92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有些学生因为适应不了初中的教学环境,其学习成绩会下降。与此同时,相对于小学课程而言,初中的学习任务比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如果教师不引起重视,对后进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会自暴自弃,最终恶性循环。在此情况下,教师要善于采用激励法对后进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

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性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整体学生进行历史教学。就学生而言,因为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差异性,学生学习也会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整体学生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激励方式对后进生进行鼓励,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最终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难易性,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同时,教师要重视问题设置的趣味性,只有有趣的历史问题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善于采用鼓励与激励性的语言,对后进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树立后进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解《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看过的有关科举制的相关电视剧以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已经了解到了相关历史知识。这时,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需要不断地鼓励坐在稍微后排的学生发言,教师可以稍微地站到教室后面,鼓励学生举手。当学生勉强回答完成了问题以后,及时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善于找到后进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对于不足知之处,教师要指正,以促使其进步。教师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采用的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后进生,这显然有利于提升后进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励后进生改进历史学生方法

后进生之所以历史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上线的很长吃力。而考试成绩太差,使得学生自暴自弃,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后进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了解后进生基本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的不良习惯。然后,教师要善于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正当之处,如上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做作业等。教师可以专门利用班会时间,指正后进生的学习方式的错误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法、结构学习方法、形象地记录历史知识方法、类比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让一些进步程度较大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后进生适当借鉴。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改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提升学习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语言要温和,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不可对学生进行恶劣的批评。

例如:在讲解《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历史内容时,像这种历史内容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特征。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比较多,所产生的战争条款也比较多,后进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长时间如此,后进生在学习时会显得不耐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教导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时间刻度比较强的历史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时间轴记忆方式,在画一个时间轴,让学生在相应的历史事件上标上相应的时间。在记忆战争条款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条款内容的方式进行记忆,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总之,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方式时,要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断地鼓励后进生,使其进步。

三、激励后进生向优等生学习

优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刻苦学习以及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等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好。通常而言,优等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体系,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后进生向优等生看齐。采用恰当的语文打消后进生对优等生的嫉妒与偏见,使其认识到优生身上的良好品质。鼓励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向优等生询问,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为后进生树立的一个榜样,能让后进生在优等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进入历史学习的状况。后进生通过模仿便能快速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鼓励后进生向优等生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为其树立一个榜样,使后进生不断地向优生看齐,最终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长期且比较艰难的工作。初中历史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善于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其次,教师要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激励后进生改进教学方法。最后,为后进生树立榜样,激励后进生向榜样看齐,最终提升后进生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逐渐提升后进生的历史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兰云.初中后M生转化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5(8).

[2] 丁荣兵.初中化学教学中后进生激励教育的研究[J].无线音乐,2015(6).

第7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理念方面的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言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

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例如:讲到中国改革开放时,就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状态之中。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后,对历史的学习就会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历史学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世界发展之趋势。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历史学科对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

二、有效衔接,发展学生。

1.夯实基础,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高中历史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初中阶段打牢基础对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非常重要。初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把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历史场景展现出来,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历史学科能力。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做好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让历史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初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尝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我能学”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并不断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书写规范工整等方面的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开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怎样将重点内容勾划在教材上,怎样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答题技巧等;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互相沟通,共同研讨,做好初、高中教师的衔接。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待进生转化 策略研究

初中历史待进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其有效转化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随之有关转化策略的研究也就成为教研重点。下面我从初中历史待进生的有效转化入手,谈一谈初中历史待进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一、尊重待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待进生的历史成绩一般不理想,处于班级倒数,而待进生的自尊心又非常脆弱,怕看到其他同学歧视的眼光,期待我们真诚关爱。一般来说,待进生都怕被歧视和遗忘,常常由于与老师关系不融洽就放弃历史学习。因此,我们对待进生要更关心和爱护,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待进生转化的重要前提。例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就对待进生投以亲切和信任的目光,给他们极大的鼓舞,我们心里要时刻想着待进生,则他们会对我们产生好感,师生关系的融洽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积极合作,有效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一帮一”互助活动,积极鼓励待进生主动参与小组互助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发散他们的历史学习思维。

三、运用高效教法,提高待进生的学习兴趣

待进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待进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另外,我们还要善用采用待进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讲解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指导待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并不是所有待进生都不想学,有很多待进生对历史还是感兴趣的,想努力学,同时在学习上很认真,但是成绩总是没有长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历史学习不入门,不知道如何学。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待进生的方法指导,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历史知识的实践能力,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五、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活动小组成员组成的科学性是小组合作取得成效和促进待进生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就近结合或自愿结合的形式,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活动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互补和共同提高。课后查漏补缺中则侧重于安排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小组,从情感上照顾待进生的自尊心,也便于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激发历史待进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待进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六、帮助待进生认识自我

强化自我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更是加强非智力因素对孩子们影响的重要条件。通过明确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们科学地选择合作伙伴,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高效地合作学习、相互协作和补充,促进小组活动任务高效率地完成。

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让待进生体验和领悟合作技能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待进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前预习、课堂设计和课后学习反馈等方面都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选择,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待进生的合作能力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并不断领悟才能提高。因此,我们要协助各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让待进生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如何进行倾听。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掌握合作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吸取他人长处和优点,有利于待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待进生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待进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八、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

由于待进生历史基础相对来说差一些,而且他们常常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让待进生回答问题时要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重拾自信心,把成功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待进生并及时表扬,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并使之长久。总之,我们积极发现待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待进生,努力使那些沉默寡言的待进生们变得活跃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真正实现待进生的有效转化。

九、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待进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9篇

其次教材编写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衔接上的过度脱节。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初中历史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小且大都介绍的是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强调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高中教材的内容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非初中所能比且更注重历史情景材料的分析和运用。使得学生思维难以转变厂时很难适应。这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汉凸显出另外一个问题,即编写体例的不一致。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初中的历史教材还是传统的编年史形式出现学生按照时间把握中外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线索明晰容易理解和把握。而高中历史教材则打破时间序列,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用学习模块加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而且根据教科书多样化的要求历史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0过渡捉进了教科书的多元化。由于各方面原因初中简单的形象思维很难一蹦而就地过渡到高中的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简单的历史知识不足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去支撑高中那种具专业化倾向的历史知识学习岸生很难从相对-低幼化.的初中课程流畅地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岸生思维产生断层。这成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再次教师的问题。由于初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较少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学生习惯了教师不断的反复强调。而高中历史教材每课内容通常较多,而且高一每周仅有两课时教学进度较快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第一时间就吃透教材的内容。而教师顾及到进度也不会在课堂上多次的反复导致部分同学对高一的历史消化不良。同时加之个别教师在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匾乏甚至厌烦情绪。

针对历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方能保证高中历史教学的延续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培养其成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第一学生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衔接。1.思想上。学校应该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赴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适当的作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暑假完全荒废掉。而新高一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要通过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赴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教育可以借助历史文化营养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智慧。同时对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岸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着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2.学习方法的衔接。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沧业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学生刚刚升入高中仍存在依赖性只有逼其自立辅以学法指导,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角色。因此敷师在课堂上要利用专门的时间给学生上一堂学法课,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不时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只有通过不时的训练和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重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和书写规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分析、归纳、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己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教材的衔接。高中教学内容虽然增多了但诸多内容上还是和初中内容有承接性的。因此敷师应该注意初高中历史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要认真研读初中教材和中考试卷加强与初中历史同行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材的编排体例以及内容,还有初中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同时通过科学设计学情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课下交流膜清高一学生的历史素养的真实状况。相同知识点应注意复习并侧重相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细节上的差异。而高中新增的内容则应重点介绍和分析并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使学生在旧知识上可以温故而知新在新知识上可以触类旁通。鉴于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紧扣历史课程标准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其尽快和高一新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