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的发展趋势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的发展趋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的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 战略转型

一、前言

民营经济在在市场经济不断放宽的情况下发展势头良好,事实也证明,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保障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整个市场经济来说都是必要的积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相关战略转型研究。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逐渐放宽管制

早期的经济基本是以国家管控为主,主要的产业都掌握在国家手中,因此导致了生产力的发展迟缓。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重要性逐渐得到承认,国家开始放宽了对于市场经济的管制,转而让国家的控制力放到了方向的把握上。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渐趋宽松,时至今日,有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比重中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之前民营企业在国营企业的八十多个领域中,允许民营企业参与的只有四十多个,尚且比不上外资企业的六十多个,可见民营经济发展程度之低,受国家管控程度之强[1]。而今民营企业不仅可以参与的经济领域增加了,国家还降低了对民营企业征收的税,使得民营企业生存的环境质量普遍提高,更多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渐增加中。

不仅是政府政策的放宽,允许民营企业参与更多领域的商品生产,同时政府也愿意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显示出政府不仅不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通过资源的补给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就是政府逐渐将资源配置的权力交还给了市场,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市场配置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市场会自发性地将资源配置给生产效益最高的一方,促使整个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不过这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市场上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有生产效率较高,资源配置较合理的企业才能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这就是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民营企业没有国营企业那样背靠国家的强大依靠,自然而然地会在这样竞争逐渐激烈起来的市场上完善自己的内部结构,逐渐发展壮大。随着政府放宽的限制,社会对于民营企业的接受度也在逐渐变高,这一点就体现在很多发展时间较长的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且依靠自己的品牌在相关领域有了较高的地位,在消费者心中成为该领域产品购买的首选。

(二)经济底蕴在加强

所谓经济底蕴,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基础实力,包括资金、人才、运输等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雄厚的基础才是建立起高楼大厦的坚实地基。上文中提到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限制正在逐渐减少,在经济底蕴方面,国家给民营经济提供的解禁主要是在金融方面。早期不仅经济掌握在国家手中,银行也是国家控制的主要方面,当时的金融政策对于民营经济很不友好,导致民营经济先天不足,没有良好的金融底蕴。而今银行的金融体系已经发展完全,民营经济能够在银行得到很好的资金支持,各种融资手段也层出不穷,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2]。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朝着产业集聚的方向发展。产业集聚并不是指同领域企业之间的横向靠拢,而是指产业发展的纵向线条的集聚。以往的企业发展往往是采取地理区域内的产业抱团,在对抗外来企业方面有很强的排外性,似乎是保护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但是这种方式反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并且造成同一种产业的地理集聚,可能是一家独大,也可能是众家萧条。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一条产业链上的不同产业间的集聚,比如企业开始和培育人才的高校机构联合,争取第一时间获得高新技术人才。同时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之间联合,保障产品能够第一时间运输到市场,也保障运输企业能够获得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这种产业集聚的方式一旦成功往往是带活了一整条产业链,如今已经在长江三角带地区出具规模,可以相见,这种雏形在未来会逐渐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一条强大的稳固的产业链,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积极助力。

三、民营经济的战略转型

(一)专精

现如今国家放宽了对民营经济的限制,旨在希望民营经济能够百花齐放,丰富市场经济的领域。但是,具体到企业的发展,就不能朝着百花齐放的方向发展。市场的领域是多种多样的,类型也是丰富多彩的,一条产业链上可能包括了人才培育、产品设计、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产品运输、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内容,一家企业基本很难囊括所有方面。所以企业往往采取的是和其他在一条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这也是带活整条产业链的方式。但是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有利有弊,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总体还是弊大于利。首先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管理体系不成熟,经济底蕴不足,单独企业难以承担起过多方面的发展。其次企业发展的方面每多一个,就要分担企业原本的资源,造成资金的循环出现艰涩,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企业在资金链困难的时候遭受打击,使得资金链断裂,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破产[3]。所以从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发展道路应当以专精为主,将企业自身的主产业更进一步,若能将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发展到极致,也能在相关领域得到更高的地位,届时企业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要不要更V范围的发展,也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资本。

(二)创新

数据显示,我国的民营企业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还要再低,第三产业的数据虽然在增加,但是总体比不上前两个产业。这表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还局限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上,总体效率不高,而且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和国外相差甚远,距离中国创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新时代的市场经济更加注重人才和创新两方面,首先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人才对于产品的品质有着质的提升能力,同时高素质人才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金融运作方面都对企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创新发展近些年越来越重要,许多行业都在争取创新,让自己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民营经济想要提升,依靠于民营企业的创新是否得到重视。民营企业要逐渐转移自己的战略目标,从生产更多的产品到生产更新的产品,从卖出更多的产品到卖出更具有企业特色的产品。

四、结语

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对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效应,这源于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限制逐渐放宽,开启了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趋势。民营经济要依托于这个趋势,将企业的发展战略集中在专精和创新等方面,这样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发展,民营经济也能够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李俊杰,郑凌云.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06(01):30-35.

[2]陈兆录.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战略转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74-78.

第2篇

[关键词] 传媒经济;规模经济;发展趋势;进路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7-0094-03

[作者简介] 陈 曦,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传播经济学;

鲍宏礼,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发 展。(湖北 黄冈 438000)

一、传媒经济规模发展的趋势

1.对于递增的规模报酬的追求要求传媒经济规模发展。传媒企业对于利益的追求必然要求经营决策者从固定投入与最大产出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规模是否适合其在短期内的发展。成本的付出是否仍可获得更大收益或者说形成更多的效用。那么,从经济学角度而言,递增的规模报酬,简单地说即是1倍的经济产出所投入的各固定要素小于1倍,这就必然成为企业经营者包括传媒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而规模报酬递增的产生又是与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相生相伴。所以,传媒经济规模发展的必要性将凸现。

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从柯布――道格拉斯短期生产函数(Cobb-Dauglas)入手。

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生产厂商而言,Q表示总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A、α、β为三个参数,A表示技术进步率。所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基于技术水平不变前提之下的生产函数。因为我们仅考虑短期,所以,将A看作定值。

在学界,对于媒介产品是商品的论点早已达成共识,所以,媒介产出自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适用于西方经济学有关生产论的生产函数。当然,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媒介产品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媒介产出品及其衍生品,包括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广播、流媒体播映及影视作品等。对于传媒产业来说,其短期生产产出主要依赖于技术支持之下L(劳动)和K(资本)的投入。α与β则表示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在总量Q中所占份额。那么,我们便可通过α与β的和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很显然,如下图所示,从A点到B点的变动来看,两要素的增加比例 =AB>BC,表示在产量增幅一定的情况下,固定要素L、K的投入减少,获得规模效应。

2.较广的市场覆盖所带来的市场价格优势吸引传媒趋向于规模经济。不同一般的生产厂商的是,传媒企业的产出并不一定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从我国的传媒产业现状来看,经济效益的形成主要依靠的是间接形成的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的形成自然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媒的外化竞争力。这就不难理解,实力更强,覆盖更广的传媒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持续强大的市场覆盖所要求的是在较大规模下的规模经济。

进一步将生产函数的模型套用到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传媒产业,规模效应的产生就意味着同等量K的投入带来更大产量的增量。萨伊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转化为商品并具有价值。在生产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计算所生产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而且还需要计算其价值量,即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用。我们在此假设所有的媒介产出全部转化为经济效益(事实上,媒介产出一般都能转化成效用,但是,其经济效益的多少取决于市场价)。于是,我们可以得到: 总效益=P・ALαKβ

显然,媒介产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不同种产出所可能浮动的市场价格P,以及L、K的投入量和媒介企业劳动所得和经营中的资本所得对总产量的作用指标,即α与β的比例。假设L、K的投入在短期内是一定的,则传媒企业的总效益取决于P、α和β。在规模经济中会出现α+β>1,即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所以,我们只有在规模经济形成后,才会形成规模报酬的递增。同样,从经验上讲,传媒企业的各种产出所可能获得的市场价格P,通常与生产规模及规模产出所带来的覆盖效应呈正相关。以我国的媒介“龙头”――CCTV为例。通过CSM在全国样本地区进行的基础调查中发现,总体看来,CCTV-1的频道覆盖率排在第一位,为96%,CCTV-2占28%。在前15名中,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共占了8个。在这种高覆盖率下,CCTV的部分节目就与其广告收入存在正相关。自实施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以来,几年中19:00报时广告费一直以20%-50%的比率攀升。近年来,《开心词典》、《梦想中国》等栏目更是借助CCTV的规模效应和超高覆盖率而轰动全国,同时,也带来广告收入和其他经济效益的直线攀升。

3.部分传媒产品递减的复制成本使规模经济对其更有利。传媒产品的生产与其他产品的生产有一个明显的差别:传媒产品的生产首先需要很大的先期投入,或者说是固定投入,比如报刊、杂志的编辑生产需要大量L(劳动)、K(资本)的先期投入,而当一份成品产出后,进行大量复制的成本就相当低。所以,传媒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很低并存在递减趋势。平均成本的递减使得边际收益在一定程度的相对上升,形成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这种规模效应也驱动传媒行业的集团发展,尤其是报业的率先集团化。1996年,《广州日报》就最早进行了报业集团的试点。1998年《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相继成立了报业集团,中国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从整体上说,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不同质的媒介发展状况是各异的,生产成本和边际收益率都会不同,成本曲线也会有所差异。比如,电视媒体的边际成本就要高于报业或者其他传媒出版物的边际成本。因为电视节目不能大量的复制,需要持续的劳动及资本的投入。但是,从总体上看,媒介行业中异质的产出成本曲线大都呈现“U”型或“L”型发展(如图)。具体地说,传媒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和外扩实现一定规模经济效应后,平均成本会出现随着信息产品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规模持续扩大到一定数量后所形成的规模膨胀将会造成管理费用的上升,当内部管理费用的增量冲抵了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减量,将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状况。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比率小于1,即AC/MC=S< 1。

4.国际环境的变化使中国传媒经济的规模发展成为必然。据统计,2002年全球媒体与娱乐业市场总规模就已超过1.0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已达到0.48万亿美元,欧洲达到0.34万亿美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达到了0.21万亿美元。并且,美国占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的传媒产业,吸收了4%的劳动力。英国传媒业占GDP的5%,却雇佣劳动力100万。在全球领域内,一批极具规模的跨国传媒集团迅速形成。现今的国际传媒市场大体由维亚康姆、时代华纳、贝塔斯曼、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西格拉姆、迪斯尼和科思等大公司所控制,他们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各个地区。其中,默多克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和映佳国际等电视传播业的巨头也已经挤进了中国的大门。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在世界上占有足够影响力的媒体较少。在对收看CCTV-9(英语频道)的人口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收看CCTV-9人群中90%的受众居住在中国,外国受众仅4%。这无疑给我们传媒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目前,中国潜在电视市场受众为12亿,对于世界传媒市场来说是巨大的“中国派”,把握本土市场,实际上就是对于自己“话语权”的保护。“在国际传媒市场,谁占领了市场,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建立强势的主流媒体,保护市场,保护宣传领地,无疑是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中国传媒的迫切要求。同时,我们也应参与世界范围内话语权的竞争,为发展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形象的树立提供良好的平台。这都依赖于强势主流媒体的出现。于是,媒体的规模发展经营,便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客观逻辑。

二、传媒经济规模发展的进路――竞合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规模发展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而,规模发展如何实现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传媒经济规模发展的进路,即竞合的概念。竞合是多方通过人、财、物、技术共享、整合原有配置等合作形态来共同参与更大规模竞争的手段和方式。

1.新旧媒体的竞合。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媒介产品在市场中必将历经4个发展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传统的传媒产品如电视、报刊、杂志和其他出版物大多处在产品的成长和成熟阶段。虽然这些传媒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仍然很大,但是,受众从整体规模和结构上都趋于稳定,也有相对庞大的受众数量,其发展也处于丰产期。如何使传统传媒产品长期发展下去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呢?一种是对本产品的技术革新,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另一种就是转向新的产品生产,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显然,第一种方式是一种保守的应对。而现实情况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广泛运用,传媒行业的产出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新媒体”在技术领域异军突起。

现在学界对于“新媒体”尚无明确的定义,但已有人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纳入新媒体的范畴,甚至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讨论范围。但是,不管怎样,基于技术创新下的新媒体必将成为今后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也将逐步显现。也正因如此,自“新媒体”一出现,就受到了资本的追捧和风险投资者的青睐。

所以,就媒体发展的方向而言,处于成熟期的旧媒体与处于形成期的“新媒体”之间的竞合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从近两年的“新媒体”来看,其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技术的不够成熟。无论是网络视频等流媒体,还是基于3G技术的手机媒体,都需要技术的日趋完善。其次是终端覆盖率还很小。虽然我国网民总人数过亿,手机用户量是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相对而言,由于条件的限制,电视等传统媒介产品的覆盖率仍居首位。再次,“新媒体”的前期发展一直都受到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在技术的发展要求和投资者对于市场的过高估计下,资本的投入量巨大。但是,由于市场的开发和技术的完善仍需较长一段时间,资本的投入也将回归理性。既然传统媒体的领地被“新媒体”所蚕食,但是,新媒体尚不得自给,那么,何不进行一场新旧媒体联合、优势的互补呢?有了强大后盾的“新媒体”,必将更具吸引资本的能力,而旧媒体也为后续的发展预留了一定余地。这样看来,新旧媒体的竞合,不但给旧媒体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作为新生事物的“新媒体”的发展需要。

2.同质媒体集团化和战略联盟的构建。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有人预言集团化、战略联盟构建为主流的传媒之间的合作、联合将成为我国媒介产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模式,这也使得传媒企业的竞合共生成为必要。

中国报业率先踏上实践道路的第一步。自1996年,《广州日报》就最早成立了报业集团。随后,一系列报业集团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报业发展步入集团化的新历史阶段。至今,全国报业集团已成立近50家。同时,中国期刊业也顺应发展,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但是,即使是报业走向了集团化,中国传媒行业的同质媒体的整合仍有很大空间。目前,中国已拥有报纸2000多家,期刊7000-8000家,报业近50家。而在美国,报纸行业有1500家,报业集团仅4家,而这4家却控制着全国76%的报纸,总发行量占全国发行总量的83%。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还有大量的媒体资源需要整合,整体规模尚需要进一步提升。同质媒介的整合、联盟,可以将各自的相对优势在规模扩大的条件下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使受众数量上的相互削弱作用降低,市场份额有望提高。也使得媒介的专业化运作水平和分工程度得到提高,最终媒介成本有望下降,获得规模经济的效果。媒介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迅速建立新的市场优势,获取新的渠道,并以较小代价进入新领域。

3.同跨国媒体的正和博弈。我们这里所说的正和博弈是国内媒体和跨国媒体在相互选择和合作过程中的“双赢”局面。为什么要寻求“双赢”?我们认为,这是由双方的依存状况决定的。首先,在国际传媒领域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就应该要考虑一种更快、更有效的方式在国际传媒领域博得上位。依靠自身的发展与积累是较为缓慢的,同时,我们在国际传媒领域的管理经验和国际资本的运营能力上还缺乏经验,亟待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与此同时,媒介边界模糊化已不仅表现于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形成“互连”(Interconnection),也表现为在传媒领域国界的逐渐消失。跨国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就是其具体的表现。然而,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传媒市场,跨国媒体在国外的发展也需要以东道国原有媒介作为平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为国内媒体与国际媒体之间进行竞争中的联合埋下了伏笔。可以说,跨国媒介与中国媒介之间的竞合与联盟是符合双方发展需要的有效方法。双方有效地规避了重新开拓新市场的风险,节约了因海外扩张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对于探索中的中国媒体来说将更加有益。

参考文献:

[1]默多克在中央党校谈传媒产业[N].学习时报,2003-10-20.

[2]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

[3]吴飞.传媒竞争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4 文献标识码:A

1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又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各国纷纷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全球低碳经济争霸已经全面展开,一场绿色投资的战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

2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形态上讲,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 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3.1 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全球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是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就在其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到2005年英国能源战略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8年公布的《气候变化法案》在以往全国二氧化碳排放计划之上,明确地规定了全新的更具法律约束力的全国性排放目标,其核心条款就是2009年4月实施的碳预算体系,该预算中确定,在1990年的基础之上,2050年英国碳排放至少要减少80%。同年7月,英国政府又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以及3个配套的计划―《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此外,英国还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英国政府在2010年3月18日了在碳预算体制下的首份碳排放报告,报告称英国2008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约相当于6亿吨二氧化碳,碳预算目标正稳步实现。

3.2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主要通过资金支持、法律支持和出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早在2005年8月8日,美国布什政府就颁布了涉及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11个方面的《能源政策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众议院提出了“绿色能源”法案,以确保美国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绿色就业和劳动者转型,并出口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政策法案的实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计划在3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使得美国新能源产量与现在的能源产量相比增加1倍。同年2月,美国在能源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2012年起将对排污、排放收费,到2050年将减排83%;以每台补贴7000美元的刺激政策,来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使用等,再度增加用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投资,投资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以及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等)。

3.3 日本

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2004年,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同年,日本出台了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的“新产业创造战略”,降低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定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提出“建设国际循环型社会”的战略方针。2008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福田蓝图”,其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首个“低碳社会”。 2008年提出《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争取到2020年使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实用化。

3.4 中国

自2007年中国首次明确要发展低碳经济以来,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截止2010年9月底,共批准2685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2010年减排量近5亿吨CO2当量,其中有953个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球注册项目的40%。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国家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清单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达2100亿。201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在1500万~1700万千瓦之间,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约55%,跃居世界第一。低碳技术投资呈增长趋势。中国最近几年用于“绿色行业”风险投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占总投资的19%。据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68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利用世界领先。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根据政府规划,到2011年,中国将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高度重视和发展低碳技术,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预测中国的风能发电能力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将会提前实现。我国低碳发展将朝四个方向努力,即形成合理的消费模式;选择高效节能的生产消费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低碳高效的能源工业,将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改变为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格局,减排的重点也要从目前工业部门为主转变为工业、建筑和交通并举。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 知识经济 经济全球化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众所周知, 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 系统(World Wide Web) ”。它是Internet 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 Internet 自20 世纪80 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 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 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 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 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 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 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 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 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 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 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 ”,1993 年10 月15 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 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 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 月1 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 。1999 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2

房地产涉及面较为广泛,且相关方面的关联度较高,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效用[1]。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应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掌握其发展趋势,深化市场经济改革。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积极方面

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以来,房地产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在推进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效用[2]。房地产涉及产业较广,具有基础作用,它的发展大大带动了装修、建材、金融及家电等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作出巨大贡献。另外,房地产经济的有序发展也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衣食住行中,住是最为重要的保障和需求,特别是伴随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房地产有力地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住房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积极发展房地产经济是改善国民整体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感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处于后金融危机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这几方面:

(1)房价涨幅较大。当前,我国处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城市人口大幅增长,而这必然增加了住房的需要。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开发权被掌握在政府手里,以致于市场缺位,形成住房供不应求的形势,最终造成房价的大幅上涨。而房价的持续上涨会导致大部分消费者及投资人会预判房产会持续性增值,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而这样又反过来刺激房价的提升,如此造成房地产价格存在一定的泡沫化,不利于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一类的刚需房供应量较少,而高端住房供大于求。而这种不合理供需结构会造成房价的上涨,导致房地产泡沫化,不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住房质量。另外,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性,以及入门标准未做明确要求,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参与到该行业中,使得开发商水平存在差异,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有待规范。

(3)房地产信贷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多项房地产金融制度,并逐步形成体系,但是仍存在不足。一是房地产贷款一直倾向开发贷款,住房信贷发展有待加强,据统计,我国房地产贷款占银行消费信贷总额的1%左右。二是住房消费信贷加大了银行风险。除此之外,抵押制度、保险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有待完善。

二、新形势下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探讨

1.房价日趋稳定

当前,我国房价上涨幅度较大,不但影响到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是伴随国民经济发展日益稳定,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及政府各项宏观政策的出台及调控,未来房价必然会逐步稳定下来[3]。而对于该稳定时间点及价格会应地域和各地区房地产政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与此同时各地区房地产经济泡沫化程度也是不同的,因而对各地区价格水平和稳定时间点也有不同影响。

2.房地产市场逐步成熟

从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整体情况看,现处于较为繁荣、稳定的阶段,虽在当前发展中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处在摸索阶段,但我国房地产经济总趋势仍呈出积极发展的态势,同时,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政令,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引导房地产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另外,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国内房地产经济发展也需要遵循一定市场发展规律[5]。从已有的政策来看,房地产市场需要在改善低收入人们的居住条件上加大投入力度,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

3.房地产企业逐步转型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正逐渐减弱,国内经济增速因此逐渐放缓。此外,随着材料、劳动力成本增长,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正在增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传统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顺利渡过这一瓶颈阶段,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我国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会和空间。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加速扩展时期,蕴藏在民间巨大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4.更为重视环境保护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在规划具体项目时,逐步意识到应树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房地产设计理念,重视土地资源开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规划房产周边环境和房屋内部结构。而对于建筑物外部,则可根据当地人文风俗和文化习惯,设计出可供居民闲暇生活的健身房、公园、休闲广场等基础配套建设,另外最大限度保持开发之前的绿化、人文、生态等环境,实现房地产的绿色化发展。

5.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形势下,未来几年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房地产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有助于以改善人们的居住、办公及学习的条件,优化城市的环境;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来开发和设计新产品,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减少污染,同时可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利用科技促进交通、信息、网络等方面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

三、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新形势下,为推进房地产经济朝着良好方向发展,就应该积极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建立科学的行业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产业处于结构和管理改革的重要阶段,因而需要制定一个符合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发展路径,确定发展目标。同时,要改进和完善房地产管理模式,以实现房地产经济的稳健发展。其次,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为改变房地产经济的现状,应积极变革房地产管理体制,创建科学管理机制,优化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明确在房地产经济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主体效用,并对主体的各项行为予以监督。最后,要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从当前房地产相关金融发展情况看,必须尽快、科学合理地调整信贷结构,加大消费贷款比重,并要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四、结语

新形势下,应不断完善房地产经济发展和管理相关的制度、管理模式及运行模式,另外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未来五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双德会.论新时期下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111-114.

[2]赵立松.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0):134-135.

[3]姬建朝.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外资,2012,4(03):136-138.

第6篇

(一)扩大国际交流、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旅游是友好产业,更是天然的国际化产业。增强城市开放程度。如可以吸引国际性组织和世界大型企业总部和代表机构进驻国内,增强对外交流能力。树立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宣传、吸引国际客源,从而增加外汇收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 带动相关行业蓬勃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进得来、出得去、有物可购、有处去乐。因此,旅游能够刺激区域餐饮、住宿、交通、通讯、零售、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使区域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使城市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最终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 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脱贫致富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就业创造者,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能直接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旅游业是见效快、永久性的扶贫开发项目。我国贫困地区多处于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中西部,这里虽然经济欠发达,但自然风景独特、民族文化多样、地方特色浓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通过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不仅可以加快地区脱贫致富,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贫富差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我国旅游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物质投入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必须继续在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卫生条件、信息服务设施等方面上一台阶才行,否则,纵使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山如此多娇,也是难以大量吸引客源的。

(二) 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差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就是缺乏服务意识,游客所到之处,常常被欺骗和挨宰,导致游客也不爱护当地的风景和设施,乱扔垃圾,乱割乱划,破坏设施,形成恶性循环。优良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是保持和维护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源泉。

(三)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杀,有的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垃圾处理:目前中国各旅游城市及景区的垃圾处理尚未有一完善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每到旅游旺季人多之时,漫山遍野人过之处,垃圾成堆,有待制定措施采用法律形式加以规范。

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

三、我国旅游经济的调整重点

首先,旅游经济发展应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中心。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后,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和水平必须相应提高,才能实现旅游业的较快增长,而这种提高不是很容易实现的,往往需要对旅游市场中的各个环节加以规范和管理。在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方面,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中心,注重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其次,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

第三,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尊重与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历史文化传承。我国各民族都有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并在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依相存的良性互动。通过发展旅游,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能够使当地居民深刻认识文化景观和文化传统的价值,促进各民族和地区文化传统的传承,使各种民居、民间手工艺、音乐、戏剧、歌舞、饮食文化等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旅游业发展中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

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乃至变革性影响,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向:

(一) 继工业化浪潮、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已经迎来了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式的新选择,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式变革的重要背景和机遇。

(二) 旅游经济关联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促进社会劳动力就业方面继续大有作为

近年来,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仍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形式正在蓬勃发展;而沙漠越野、悬崖攀岩、丛林探险、太空旅行等特种旅游形式也正不断迎合人们追求新鲜、刺激的旅游需求,迎来了井喷式增长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正在逐渐泛化,并日益向创新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渗透。

(三) 旅游经济持续加速发展,将促进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乃至变革

第7篇

[关键词] 房地产经济;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25

[中图分类号] F293.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41- 02

房地产经济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来说不可或缺,并且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研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根据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行预测与控制,能够有效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

1.1 市场因素

房地产经济置身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是供求关系改变,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旦市场出现较大的房屋需求,房地产的价格会有较大的提升,从而也会推动房地产经济规模的扩大;反之,房地产经济会出现较为萧条的情况,影响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1]。因此,要根据现有的市场信息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1.2 政策因素

国家针对房地产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也就是颁布相关的发展政策也会影响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确保房地产经济能够良性稳定发展而制定的,包括财政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其他相应的经济政策。国家通过颁布这些政策来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调控,使得房地产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1.3 金融市场

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因此,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资金是房地产开发的必需资源,相关的金融政策发生改变,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房地产企业有一部分自有资金,但是这不足以完成其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多需要从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所以说,金融市场也是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控制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对策

2.1 规范土地市场

房地产开发从土地交易开始,要有效控制房地产经济的波动,就必须对土地实行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控制房地产的交易价格。土地市场规范化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土地批租方面要严格管理,政府部门在拨用土地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确保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第二,土地报批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来开展土地的招标拍卖工作,坚决减少不合法的土地交易行为;第三,要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责与权限,在强化政府加强土地管理的同时,也要推动土地交易市场化,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

2.2 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

国家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要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查,及时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恶性投资。国家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投资政策进行调整,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要颁布政策,鼓励投资;而在房地产市场无限制发展,出现泡沫经济的时候要调整投资政策,限制房地产投资。总之,国家要从事实出发,及时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让房地产经济发展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宏观环境。

2.3 完善房地产开发金融制度

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房地产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完善房地产开发的金融制度,来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对现行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加以完善,形成多元化融资体系;其次,在住房融资渠道方面不能再局限于商业按揭贷款、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等融资方式,而要开发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住房融资渠道多元化;最后,在金融管理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要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奠定金融制度基础,提供健康的全新的融资环境。

3 房地产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3.1 房价日渐稳定

房地产市场在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其增长速度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房价飙升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宏观调控措施,包括限购以及调整银行利率等,以便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就近几年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日趋稳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房价相对前几年波动不大。

3.2 国家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

由于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我国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控,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来遏制房价的快速上升[3]。尤其是针对一些破坏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恶性囤地情况,国家更是严厉打击,确保土地供求处于较为稳定的状况。同时,国家对现有的房地产经济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使得房地产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3.3 未来将会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的居住保障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其他行业一样,都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对我国政治形势的研究,再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预测,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的住房保障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在节能领域也会有较大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应该注意加大在这两个方向的投入。

3.4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

目前来说,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阶段,但总体上还算景气,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也正处于上升阶段,再加上国家针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进行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给予适当的指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以确保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结 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仅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进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能够让我国居民有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国家需要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以确保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司云娜.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6.

第8篇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1

一、2015年经济回顾

根据发改委公布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的经济运行总体趋势是一个稳字,总体趋势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优,各个领域的分化加剧,在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预计2015年的全年GDP同比增长6.9%,创1990年以来GDP涨幅最低;就业形势比较平稳,预计开放二胎政策后全年新增人口在1300万人左右;物价增长幅度较平稳,全年CPI同比上涨1.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经济增长快,前三季度增长7.7%。

二、2016年经济问题

2015年的总体经济运行趋势是稳,但GDP增速创历史最低,预计2016年GDP上涨也在6.5%左右。

2016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困难在于:

1.外部环境差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传递,新兴经济体系加剧动荡,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复苏缺乏活力。外部环境很复杂且不稳定性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份的报告中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会减弱,但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会在16年有所回升,同时由于政策环境可能优化并且基数低所以出口方面可能会增速,进口方面低速增长。2015年的藉口出现负增长是由于大量商品价格下降,进口数量变动幅度较小。预估计,16年进口方面,进口数量会小幅度下降,受价格影响会小,进口低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5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四次调整,经济增长率由年初的3.8%下降到了现在的3.1%,创造了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最小的增长速度。全球贸易增长速度连续三年来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么多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第一次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率2015年仅为1.4%,而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率达3.05%。美国现在已经开始进行加息,这一举措将会导致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发生贬值和资本出现外流现象,对于大宗商品譬如石油的价格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全球经济情况,除了美国有所好转之外,欧洲、日本等仍处于困境,新兴市场国家更加危险。

2.国内经济困难重重

抛开外部环境差这一因素,我国国内仍存在许多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比如投资困难,市场出清困难,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金融风险加大。因为地方政府受制于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导致可收入增长速度下降等多方面因素,亿元以上新开工的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足。同时我国还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改革在国有企业内举步维艰,企业效益恶化,由于传统业的不景气,对就业有很大影响,这些问题传导到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加大。

3.官方认为16年将更加艰难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发改委所做报告中支出2016年三驾马车情况可能会更糟。投资方面,企业经营不景气影响到了投资积极度,工业企业利润仍是负增长,这一点抑制了企业扩大投资,其次产能过剩,新增投资力不足,房地产业投资可能降至零。消费方面,消费可能进行个位数增长状态,其原因一是城乡居民是收入增长速度减少,二是由于传统业的发展不景气造成失业,使失业显性化,这一点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三是无处消费,消费热点是汽车,黄金,珠宝,而政府不再鼓励购车,黄金价格波动较频繁,引起了消费者的避险心理,消费者购买黄金珠宝是为了保值增值,而如今看来这一行为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出口方面,由于政策环境的优化,和基数较低这一特点,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出口会有所增加,进口方面低速增长。

三、2016年经济趋势分析

1. GDP增长约为6.5%

2016GDP达到7%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预测GDP不能单单只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这三大需求,因为我国并没有关于这三大需求的具体统计数据。所以预测GDP更为准确的方法是通过分析各个产业对GDP的增长拉动程度来进行预测。对于对GDP有影响的各个产业中,除工业和金融业外的其他所有行业的波动不到0.1个百分点。工业方面,工业增加值在10月时候还在下降并且看不到拐点。金融业通过分析可知存贷款增速,证券交易额回落,金融业相关税收大降,综合来说2016年GDP增长预计在6.5%左右。

2.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再次贬值

美联储加息的条件已经准备好了。无论是美联储加息还是加入纸黄金,对于人民币来讲,都是象征意义较大而实际意义较少。人民币已经形成了拐点。因为美元的升值形式已经行成了,美联储加息只会在节奏上发生变化,大体方向却是确定的。而中国账户顺差趋于收窄,甚至转向逆差。综合来讲人民币会再次出现一次性贬值现象。

3.国企改革1+N方案陆续落地

经济发展离不开改革,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改革的一大障碍。2015年是对国企改革进行策划的一年,对于国企改革如何进行的指导方向和改革方案已经出台,1+N的改革方案逐步成型,2016年将是将方案落实的一年,会加快国有企业的上市,放缓中央企业的合并步伐。

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期,经济趋势是“U”字型,最近几年都是寒冬期,2016年继续探底,2017年可能上扬,2018年或者推后更久可能宏观调控才会见效。娱乐旅游、快递、二手房服务,证券保险等第三产业一直在高速增长没有恶化。

四、总结

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总体来说发展较为缓慢,但始终在增长。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稳,经济趋势是“U”字型,2015、2016、2017是经济下滑探底的几年,如果探底成功那么之后几年就会上扬发展,我国经济就会回暖。

参考文献:

第9篇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系统(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

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1993年10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月1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