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区治理规范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7 17:5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区治理规范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区治理规范化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对象共66例,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其中,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40岁-84岁,平均年龄(50.3±5.5)岁。所有患者都获得了知情同意,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都建立慢性病档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随访观察,同时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监测等,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具体来说,社区规范化管理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在建立档案过程中,应该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病程、性别、用药历史、治疗效果。同时,定期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在档案中详细的记录,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处理;第二,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社区医院需要每隔3个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随访,每年定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每年进行全面的体检。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用药、管理等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第三,监测患者的病情,在社区提供免费的血压、血脂、血糖测量服务,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也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第四,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社区需要加强宣传工作,让社区居民,尤其是三高症患者对三高症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关于宣传的内容,除了包括三高症的病理、病因,同时还应该包括如何预防、如何护理,平时的饮食习惯等等。还应该制作健康宣传手册,通过更加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如定期开展社区三高症知识交流会,让患者之间能够相互的交流经验。第五,做好饮食指导工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必须合理的控制饮食,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在医师的指导下摄入碳水化合物、热量。另外,高钠盐如果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血压上升,三高症患者每天摄入的食盐量应该控制在6g以下。同时,应该指导患者更多的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而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应该选择低脂类食物,包括素食、粗粮以及植物油。所有患者均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同时,烟酒等会导致患者血管负担增加,酒具有很高的血量,应该引导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的控制血脂、血糖以及血压水平。第六,引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运动[3]。通过长期有氧运动锻炼能够提升其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饭后散步、登山等,合理的控制患者的体质量。相关的研究显示,持续性的运动,能够起到良好额控制慢性疾病的效果,而肥胖患者慢性病发病率往往较高,适当的运动是控制慢性疾病的重要途径。第七,用药指导。长时间的服药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这就需要医生指导患者正常的服用药物,掌握用药的时间、用药量,坚持服用药物,也需要慎重的选择,在症状缓解后并不能及时的停药,避免发生反弹。当然,患者应该意识到,药物控制只是一种手段,还需要采用综合的方式控制。第八,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尽可能减少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让患者保持足够的睡眠,舒缓患者的身心。

1.3效果观察

经过1年的规范管理后,对患者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年的社区规范管理措施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06%。而与实施管理前相比,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见表1。

3讨论

经济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都随之改变,也增加了慢性疾病发病几率。对于三高症患者,实施有效的社区规范管理,通过有效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4]。本研究中,66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值得推广。

作者:蔡伯艳 单位: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美婷,黄志刚,叶慧玲.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4(8):65-66.

[2]和安泰.太原市高新社区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合并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2016,22(2):99-100.

第2篇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怀柔区 101404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影响下血压控制情况。方法:根据社区管理的规范程度,了解这一因素对高血压控制的效果形成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一般情况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细致到位的社区管理,在此基础上并适当避免诱发原因,对于控制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对于高血压病情的控制和稳定来讲,社区管理的介入是非常有必要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所起到的作用也比较突出。

关键词 高血压;血压控制;社区;规范化管理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得危险因素,其并发症可以使患者致残,甚至致死。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患者的知晓率是根本,可控制危险因素是基础。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社区规范化管理,认真严格控制其可控制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实验的样本都是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分别是有健康档案管理在册的和在医院门诊已经确诊的,各为69 名实验对象,其中男女性别比例为38:31。当然,实验样本中,已经排除了一些其它的疾病,如: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病、肿瘤以及躯体严重损伤等。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更加具有科学性,所选取的实验对象均来自一个区域,所以不存在区域差异。最后,将所有的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主要设置了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管理组。管理组的期限是半年,对照组主要起到了对比的作用,这样可以从中看出管理是否起到了作用。

1. 2 方法

1.2.1 对照组

高血压患者自己找医院或者诊所就诊,而且对于所照的医院或者诊所,不限制在一定的区域或者范围内。

1.2.2 管理组

对管理组的实验对象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始实施:

第一步:将管理组的高血压患者组织起来,进行健康知识和高血压知识的讲授,具体包括:病因、影响、防治、治疗和用药等几个方面;

第二步:依照每个实验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计划,包括饮食用餐的科学搭配、钠盐摄入的限制以及烟酒双戒;

第三步:每个实验对象的习惯和爱好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依照每个人自己的爱好制定出运动计划。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督促,尤其是能否坚持下去非常关键。如散步、广场舞等,40-60 分钟及运动强度(肥胖患者更加严格);

第四步:监测血压及用药:每周测量血压及血糖;

第五步:一旦发现实验对象存在不良的情绪,那么就要及时的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因为不良的情绪会对高血压的控制产生负面作用。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管理组的实验对象一共有69 人,其中女性和男性的人数分别为33 和36,平均年龄为65.1±4.3 岁,BMI 平均值为23.2±2.8。对照组的实验对象一共有69人, 女性34 人,男性35 人,平均年龄为65.2±4.3 岁,BMI 平均值为24.2±2.9。由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管理组和对照组的情况很相似,具有可比性。

2. 2 血压变化

在实施管理之前,管理组和对照组的对象的血压都没有明显的不同。管理后,管理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下降。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在增加药量的基础上略有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见表 1 。

3 讨论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引发的高血压疾病也越来越普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血压疾病存在“一高一低”的特点。“一高”指的是患者数量之高之大,“一低”指的是如今高血压患病逐渐的向低年龄段迈进,尤其是18 岁以上成人患病大概占到了总体的20% 左右。

相对于外面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时间是非常充裕的,而且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患者与医务人员彼此间建立了信任感,因此,在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督促指导方面比较容易进行。考虑到所选对象均属于农民,在进行高血压疾病防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同时受到本地医疗条件的限制,这样就给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

从结果上来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社区管理,进行健康知识和高血压知识的讲授,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5-02

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改善生活行为;药物治疗;确定血压控制目标值和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1)。本研究是通过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使患者接受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提高血压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常住本镇各社区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诊断标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将其中自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100例作为管理组,不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体质指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表的设定

根据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3)的内容制定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涵盖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受教育程度、运动习惯、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吸烟、饮酒及日食盐量等。

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两组患者均于管理前进行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身高、体重、腰围等生理指标的测量,计算体质指数。

1.2.3 管理组规范化管理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集中进行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的教育讲座,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定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长期饮食过咸、吸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适当蛋白质和钙、适当运动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禁烟限酒、情绪稳定、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高血压的并发症:心、脑、肾损害,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意义,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选择每日最佳用药时间、注意降压药的不良反应,高血压作为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性质特点等。并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要求建立随访档案:一级管理者每3月随访1次,二级管理者每2月随访1次,3级管理者每1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生活习惯和身高、体重、腰围、日食盐量、吸烟、饮酒量及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每3月组织1次座谈并进行评价,对不能及时到医院的患者,电话咨询、随访。另外,还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疏导,加强管理,指导用药、控制血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2.4 对照组管理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只作常规分级管理和身高、体重、腰围、日食盐量、吸烟、饮酒量及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不进行干预措施,个别患者要求除外;对血压波动较大的,调整药物的剂量,仍不进行其他方面的指导。

1.2.5 调查方法

管理组和对照组于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及管理1年后分别按1.2.3项的随访档案内容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及血压控制效果等指标是否有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独立t检验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和管理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各项生理指标在规范化管理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管理后,管理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变化(P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4-5),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严重,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通过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达到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6)。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7),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还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习惯,使高血压病患者得到综合的治疗与照顾,提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8)。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多种形式、多项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懂得影响血压因素及怎样通过自我感觉判断病情控制情况,这将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值,提高血压控制率,减轻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医疗行为,除了恰当的医疗措施外还涉及良好的医患沟通,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使患者感知到社区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并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使患者增强了防治疾病的依从性,培养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同时也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使他们能享受到美好的品质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1-266.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

[3] 陈博文,曾学军.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89.

[4] 刘晓飞,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2969.

[5] He J,Gu D,Wu X,et al,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6] 钱伟峰,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易感因素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1300.

第4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兴海县社区建设工作情况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网格管理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是为发挥社区的服务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为进一步方便对社区居民的有效管理,我县按照“区域相邻、居住相近、管理方便”的原则,从原来的单一管理体制,将县城4个社区合理划分为18个网格,以网格单元为基础,成立网格工作小组,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形成了以“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工作格局,有力提高了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的社会效能。二是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社区调委会、治安联防队、志愿服务队等。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了“情系万家”便民服务微信群、QQ群,积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等活动。

(二)理清社区职能职责,实现社区职能归位。以服务支撑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实规范社区职责任务,减轻基层组织工作负担,落实“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主要从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清理规范工作机构和牌子、压缩社区创建达标评比项目和台账等方面,进一步理顺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职能部门及基层政府的权责关系,减少社区过多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促进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共梳理出涉及县属和驻县17个单位,准入事项包括4项50个科目,精简取消社区公共管理、印章使用范围、达标评比、台账等事项目录共19个科目。

(三)开展阳光议事协商,实行社区民主决策。转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城乡社区协商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指导全县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制度,规范协商程序,丰富协商形式,充分运用协商成果。充分做到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解决群众的难事、难题,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力。

(四)推进社区居民公约,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完善社区民主监督制度,印发《关于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定完善工作的通知》,全面提高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依法制定和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议事决策规则,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各社区基本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规章制度,建立“五必查、五必访”,“六必报”“六清五掌握”等工作机制。全县7个社区基本建立居民公约等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 

(五)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治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精准“点穴”,开展扶贫救济、养老服务、妇女儿童福利关爱、文体活动、劳动就业等内容丰富的服务,提升基层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近期计划在精准扶贫异地搬迁“安多民俗文化村”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公建设施优越资源,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把城镇社区服务延伸到了农村。该项工作于2016年起,在大米滩村开展实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培育发展了1个社区卫生整治协会,近50余名志愿者为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供志愿服务,加强了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了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社区治理主体职责不清、社区自治机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新形势、社会治理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

第5篇

关键词:民生;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有力推进,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推动下,社会组织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作为社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也将会伴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整体进程而进入一个快速、规范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践中,社区社会组织以其自身特有的组织特性与优势将在服务基层民生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解决基层民生问题需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近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党的十也强调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P.15)可以说,解决好民生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议题。在我国,民生问题具有比较突出的复杂性,而且由于一些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民生问题还存在结构性矛盾,不仅每个民生问题内部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而且各个民生问题之间也存在结构性矛盾,而化解这些复杂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力量进行联动,需要系统的制度安排来进行保障。毋庸置疑,政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导力量,然而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推进民生领域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边界和关系。根据已有经验与理论,为了避免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在现代民生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撑作用,需要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力量的积极性,促进民生建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建设的活力与动力。

一定程度上说,民生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都在基层。如在城市,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大量的涉及基本民生的事务都要在社区进行办理与解决,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将进入城市社区生活,公共服务的重心必然下移,这对当下的社区治理及基本公共服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基层社区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基础,它对社会动态的反映尤为敏感、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也更为直接。可以说,解决好基层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保障与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于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来说,仅靠基层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需要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生建设,不仅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新形势下不断开拓基层民生服务新格局的题中之义。社区社会组织一般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民间性、社区性等特质,这些特质不仅养成了该类组织的“性格”、形塑了该类组织的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助于规避政府、市场在基层民生服务中的一些“失灵”风险。可以说,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民生建设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在社区里,改善基层民生的相关领域与内容,一般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宗旨、目标、活动内容等相互呼应。也可以说,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生建设是其实现自身组织诉求的使然。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关注民生、参与民生、服务民生,不仅能够实现其组织的自身价值,而且也能够扩大组织的影响力、提高组织的美誉度,从而提升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树立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

随着现代公共管理创新的不断推进,民生服务的格局与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建构力量正在影响着基层民生服务新格局的生成。在实践中,它已成为优化现有民生服务方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社区社会组织一般都是由居民自愿组成,并根据社区居民实际需求而建立的,在服务民生过程中具有更为突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灵活性,对居民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能够做出迅速回应。大体来说,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在居家养老、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公益慈善等方面提供形式多样的便利服务,而且有些社区社会组织由于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在服务基层民生中还能够为特殊人群提供更为及时、贴心的“专业”服务。在基层社区,随着政府转变职能工作的推进,政府可以把一些转移出的具体公共服务工作交给一些有能力、有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民生服务压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也能够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

在积极推进“社区社团人”建设实践中,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民生中的社会协同效应将会得以充分显现。社区社会组织来自民间,具有一定的草根性,在联络社区各方力量,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上具有一定的组织优势,而且通过有组织的参与活动、表达民意诉求,还能够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协调社区内各组织之间关系、提高社区公共议事能力。可以说,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生建设,也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通过积极参与基层民生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凝聚居民的纽带作用将得以进一步提升,美丽社区建设的主体作用也将得以进一步彰显。

从整体来看,虽然在一些地方实践中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民生的作用已得到了充分发挥,然而,与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与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相比,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生建设还面临着一定的不足与挑战。从社区社会组织自身来看,主要有: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组织内部制度化建设还不够健全等等。从政府的培育与扶持来看,主要有:社区社会组织的数量还无法满足现代社区治理实践的需求,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社区社会组织的种类还比较单一,活动内容有限;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提高等等。从社会认知来看,主要有:整个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知度还不高;一些地方、部门、组织机构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还不够等等。

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民生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理念、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基层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大力开展,在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中,社区社会组织在满足民生多样化需求、提升基层民生保障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地方在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成效。然而,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机构,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能力与功效还持有怀疑态度,思想保守、认识不足已严重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为此,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要不断强化民生思维,树立治理理念,激发社会活力,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社区治理、改善民生中的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助力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的社会共识。在基层实践中,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善于运用社会发展理论的相关成果,在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的关照下,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协同治理”,[2](P.13)紧密结合我国基层实际,开拓创新,努力地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民生的理论上、制度上、实践上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民生的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有序开展,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民生的规范化制度安排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可以适时建立以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创造性利用已有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机构的人员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进行日常指导与管理;可以通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培育――支持――监管――评估――奖励政策体系,做到有组织机构管理、有专人负责、有规范制度、有监督机制、有保障措施、有宣传渠道。当前,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实际,要不断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管理制度,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创造良好制度环境。社区社会组织也要不断加强内部治理,通过规范化的组织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舆论宣传以及其他有效手段和措施,积极引导、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关注民生、参与民生建设,对在助力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社区社会组织要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通过建立规范化的保障措施,利用政府公共资源带动各类社会资源,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民生提供场所、设施、平台、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总之,通过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将有利于调动社区内各方力量,以此形成有效改善基层民生的合力。

(三)要着力培育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民生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全面参与民生服务,针对当前社区建设、改善基层民生的实际,要着力重点培育和鼓励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民生建设,这不仅因为在当下社区建设中,这两类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是基层民生建设所急需的,而且还因为这两类组织开展的活动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在社区开展民生服务,不仅能够有效地扩大其组织的社会影响,而且还能够增进社区居民对整个社区社会组织的了解与认知,从而为社区社会组织全面参与基层民生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此,在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筹集资金上的支持力度,如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这两类社区社会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专业化、职业化带动组织的整体发展,以此进一步提升其服务民生水平。要不断加强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专业社工来帮助和指导这两类组织参与基层民生项目,通过志愿者来充实组织力量、扩大社区参与。在实践中,要善于总结这两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民生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于具有较好示范性效益的做法、模式要适当地进行复制与推广。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齐抓共管,把社区治安作为社区建设的保证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共有志愿者1124人。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共有巡防员13人,这些人每天都工作在社区的各个小区,特别是国庆安保期间,他们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每天坚持巡逻,同时搞好宣传,使社区居民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二、对流动人口、房屋租赁实行规范化管理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外来暂住人口进行调查登记,目前,我辖区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77人,共有出租户65户,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100%。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材料,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开展无毒社区活动,使我社区无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组织人员的教育,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耐心的工作,我社区习练者陈波、任国芬表示不再参与任何活动。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板报、讲座、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2、社区内有刑满释放人员1人,社区对其进行登记和掌控。

第7篇

(一)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法治”创建,明确创建目标,丰富创建内容;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二)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行业依法治理。司法所要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法制政府创建活动,推进行业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

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一)组织规范我镇的法制宣传活动。各部门年初要制定本部门的宣传计划报司法所,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专项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组织开展各个专项法律的宣传日、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二)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微薄等宣传媒体,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推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板报、墙报、宣传栏、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党校等传统宣传阵地作用;逐步建立公共场所公益性法制宣传阵地,进一步推动法制宣传阵地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四)大力开展“警民亲”、“法制宣传进万家”等活动。紧扣“警民亲”、“法制宣传进万家”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做好法制宣传教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熟练运用群众熟悉易懂的语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潜移默化培育群众法制观念。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六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一)切实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完善我镇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明确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和工作机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根据“六五”普法规划部署,通过认真细致的座谈调研,决定在村、街社区、上社区、东街社区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以点带面,推进“六五”普法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司法所要配齐配强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加大普法骨干培训工作力度;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普法志愿者活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普法志愿者管理制度和台账,组织开展普法志愿者培训。

第8篇

一、社会组织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

(1)发展速度较快,结构与区域发展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数量少,规模小,且发展不均衡。沿海、发达省份农村中的社会组织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活跃,专业水平、政府支持力度更具优势。此外,由于政策导向以及农村社区的局限性等原因使得经济类、娱乐类社会组织发展较快且数量较多,但教育类、环保类、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展滞后。(2)参与领域拓宽,社会影响不足。当前,社会组织已经逐步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并提供多样的社会服务。但随着新型农村社区中居民职业的多样化、需求的多元化,社会组织的专业素质、组织运行等都不能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需求。(3)参与意识增强,社区信任度低。近年来,社会组织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如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但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不高。首先,人员素质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其次,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内外部监督,加剧了社区社会组织的信任危机。最后,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认知不到位也影响了其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

二、社会组织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1)治理主体责任不明确,忽略了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主体是多元化的,但在现实中,各主体之间却经常相互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基层政府角色定位不清、认识不到位,主管部门介入太深、干预过多,从而忽视了社会组织应有的独立性,致使其功能发挥不佳。(2)农民认知不到位,弱化了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群众基础。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农民由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人社会,群体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日趋弱化,不愿参加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其次,农民合作意识不强,缺乏主人翁精神,以眼前利益为判断,缺乏长远视角,容易对社会组织产生抵触情绪。由于农民对社会组织的认知不到位,弱化了社会组织的群众基础。(3)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首先,社会组织相关法规不完善,缺乏规范完善的制度保障,责权利不明,导致其管理松散;其次,由于考核评估缺乏落实,一些社会组织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不遵守职业准则,不注重社会信誉,导致其发展陷入困境,难以形成社区内民主公开的氛围,影响社会组织、基层政府以及社区居民的有效互动。

第9篇

一、夯实基础,抓好两个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新*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树立市中环保良好形象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成立了局“*”主要污染物减排领导小组、局“*”主要污染物减排编制小组、局重点排污企业和各项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监管领导小组、小清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整治扬尘污染及治理“八乱”工作领导小组,每位分管领导任一个小组的组长,形成了局党组总调度、每个小组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实行严格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年底完不成任务的,分管领导不得评为优秀,分管科室不得评为先进科室,有效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局在工作中不局限于8小时上班时间,遇有重大任务全局24小时值班,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中,我局成立了2个巡查组和1个督察组,每组有一名分管领导带队,24小时进行巡查、督察、抽查,局主要领导带队进行督察,确保了市中区秸秆禁烧工作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禁烧效果明显,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是强素质、带队伍,着力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高素质队伍。我局*年先后3次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熟读掌握《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的“八法一条例”,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局党组采取一月一抽查、半年一考试等手段,对全局干部职工掌握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督察,确保学习效果,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中,保证了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三是完善制度,规范执法,打造高标准的环保执法队伍。我局在原有的“三声”、“四心”、“五个一”服务和“六项禁令”等规范化制度的基础上,又先后对《环境保护服务承诺》等26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将环境标准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贯穿到环境监察、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排污收费、环境评价、项目审批等各项工作中。由于我局在环境标准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局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标准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按照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我局按照ISO9000认证的标准和要求,完成了《质量手册》和37个程序文件、58个作业指导书及271条记录表格的编写,于*年12月29日顺利通过国家ISO9000的认证考核验收,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将使全局的各项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提高我局的科学管理水平,全方面提升我局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为适应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夯实基础

*年,我局自身能力建设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市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我局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区财政先后拨款180万元用来提高我局自身能力建设。一是监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年我局新购置64台(套)共计122万元的监测仪器设备,目前我局已有121台(套)监测化验设备,能够对44种污染物项目进行监测,为我区的环境监察、环境管理、污染减排、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等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二是执法能力建设有很大提升。*年我局新购置8辆执法车辆,7套应急设备,5部对讲机,3部照相机,2部录像机,4个录音笔,为环境执法提供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取证设备。目前我局共有执法车辆18辆,为顺利完成24小时环保110值班、群众来信来访的及时处理、执法监督检查、秸秆禁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国务院环保重大专项行动监督检查的应急任务等工作提供了保证;三是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保证。*年我局新购置6台台式电脑,4台笔记本电脑,12台打印机,目前我局共有27台微机,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有力保证。以上物品及设备的购置,极大的提升了我局的自身能力建设,为做好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积极主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减排任务指标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五个落实”,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即班子落实、队伍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制度落实。区长与各办镇、责任部门和重点排污企业签定了《市中区责任单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及《市中区责任单位“*”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指标纳入《济南市市中区环境保护“*”规划》,落实专业队伍,将减排任务指标细化分工,确保各项减排指标落到实处;二是加强调度,定期总结。对污染减排工作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分析,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分析会,通过强化监督,对因工作不利影响污染减排任务指标顺利完成的,将追究相关责任单位领导的责任,以确保我区减排任务指标按时、按要求完成;三是强化监督,定期巡查、督察和抽查。对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源每周一检查,半月一抽查,对存在问题的污染单位,督促其限期进行治理,并派专人监督指导,确保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单位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四是加大限期治理力度。对辖区较大的宾馆、酒店、医疗单位和大专院校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上污水处理设施的,立即督促其进行限期治理,例如在检查中发现西北假日大酒店、钟鼎楼大酒店、济南大学西校区和中铁十四局兴隆山庄四家单位污水超标准排放,受区政府委托,我局立即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并在治理过程中定期督察和指导,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三、宣传先行,教育为本,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为认真落实党的*精神,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我局针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和不同分工,深入开展了“六个宣传教育”,确保真正达到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一是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环保教育阵地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二是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给他们上环保知识课,增强了他们对环保工作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和支持意识;三是坚持环境教育与环境监查执法工作相结合,采取送法上门,举办环保知识培训班等形式,不断加强对排污单位环保法律法规培训;四是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目标,与教育局联合创建了环境教育基地,将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五是环境教育进社区,将社区环境教育列入搞好环境保护、落实*精神和开展“绿色社区”、“安静居住小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环保、支持环保,推动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六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环保下乡”活动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推进环境教育工作向农村延伸。围绕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一主题,我们在全区深入开展了“十项绿色创建”活动。即创建绿色社区、安静居住小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酒店、绿色医院、绿色工地、绿色机关和绿色乡村。截至目前,我局共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7个、市级绿色社区25个;省级安静居住小区2个、市级安静居住小区24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个、省级绿色学校3个、市级绿色学校25个。

四、*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做好标准化建设。在确保通过ISO9000认证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全局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工作标准更加明确,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不断提升环保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确保全局干部职工的执法和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局的科学管理水平。

二是继续做好污染减排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污染减排任务指标新的考核办法,大力开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积极落实济南市下达给我区的污染减排指标任务;对辖区重点排污单位各类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进行限期治理;全面总结关停大东水泥厂的经验做法,对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取缔,确保污染减排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三是全面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市中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将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加大调度和督察力度,保证普查经费和普查人员按时到位,确保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