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技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8 17:05: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技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技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第1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 配套资金 管理 建议

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要求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成为这些依托单位获得上级或同级财政拨入资金的硬性条件,对于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金,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现行的配套资金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弊端有四:

一、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大都为全额或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其收入的绝大部分为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科研事业收入等,这些收入来源均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或要求专款专用,不能作为配套资金使用,所以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根本无法按要求提供配套资金。加之,某些基础性科学研究单位所从事研究对象的理论性和探索性较强,离实际应用领域较远,很难从研究成果中获取经济利益,其创收能力、积累能力都很弱,因此,更加没有能力提供项目配套资金。

二、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从近年了解的情况看,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科研项目审批单位要求依托单位提供配套资金,并以此作为立项的条件,这些依托单位在无法满足配套资金要求的情况下,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采取夸大编制预算以致无需使用配套资金的违规做法,变相弥补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为了通过科研项目验收,采取虚列支出作为配套资金,将不属于该项目的支出当作是对该项目垫付的资金而视为配套资金,或采取虚报决算等方式,以满足科研审批单位对项目配套资金验收的需要。

三、科研项目重复设置,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现行的科研机构体系,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研究领域划分不十分明晰,经费来源存在多个渠道,相互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造成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为科研项目的多头申报提供了便利,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支持,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账,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所获财政资金相互做配套。

四、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在配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依托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采取科研项目之间互相挤占,或者是挪用依托单位其他科研项目专项经费来补充配套资金的不足,被挪用项目发生经费不足时,又会挤占、挪用另外一些专项经费,长此以往,这种互相挤占、挪用的恶性循环,结果很可能导致后续科研项目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和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增加,而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由于缺乏项目配套资金来源,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使得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长期以来只能在“违规”的边缘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效。因此,完善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针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与落实视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操作灵活的约束制度,以使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科研审批单位要对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和配套资金出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和慎重选择。在核定配套资金比例时,要充分考虑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配套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要求依托单位提供确保配套资金到位的依据支撑,对于确实没有配套资金来源但有特殊科研实力的单位,适当降低配套资金比例或者不做配套资金要求。三是建立科研依托单位诚信档案库,提高依托单位对配套资金重要性的认识,对于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虚假配套和违规配套等问题,与以后申请科研项目相挂钩,情节严重的给予严肃处理。

(二)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由有关的科技归口管理部门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库,进一步理顺同类科技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杜绝多头管理,将国家现有的各项科研项目计划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统筹规划、统筹协调和统筹管理。此外,也要同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合理设置预算科目,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制度,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杜绝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三)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

第2篇

关键词: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模型设计

一、引言

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是为了保证教学研究项目的有效开展、提高研究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管理部门协调好与教学研究项目相关的各种活动,利于项目高效运行并最大限度发挥人、财、物等资源,促进教学研究项目的预期研究目标得以实现。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做好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其管理科学与否、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到继续教育机构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推动。

二、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是在全球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竞争日益激烈、大型及特大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的背景下诞生的。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也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及从理论到实践反复认证的过程,经多次实践检验,逐渐成熟。所谓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得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作为一种以项目为对象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项目管理能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组织运行机制,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有效地完成项目总目标,并使得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三、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模型设计

本文在分析目前继续教育机构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的实况基础上,引入先进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将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按实施进程不同分为需求建议、申报立项、实施控制、结题验收、成果应用五个管理阶段,建立了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的整体模型和各个阶段的具体管理模型(如图1)。

(一)项目需求建议阶段

项目需求建议阶段是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中的最初阶段,其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强调在项目的申请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的需求、问题和决策过程。而一份标书最终能否赢得客户的青睐取决于该申报者能让客户确信有能力在期限内完成项目,并为其提供最大的价值。因此,首先教学研究人员应根据各自教学部门或工作需要开展可行性初步研究,深入了解所在继续教育机构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收集整理项目需求的相关资料、调查结果、统计数据和国内外技术文献资料等,结合自身的事业发展需要、研究能力和条件,对完成项目所需具备的人才、技术和资源等要求开展论证和分析预测,尽量形成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想法。其次,开展对项目所涉及的行业具体业务、学术领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项目研究需求的紧迫性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实现项目所需的环境、资源和成果转化应用前景等。在调研过程中,可采用会议、座谈、走访和问卷采集等方式,让教学研究人员比较系统地了解拟申报的项目所处的发展状态、前沿信息等,为后续的项目选题、立项和发展方向等做出正确判断、评价和优化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通过组织专家评议等方法,评估项目建议书。

(二)项目申报立项阶段

申请立项阶段是教学研究项目是否能够开展的关键阶段,其管理模型如图3所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几乎所有的不良计划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理解项目目标的约束条件造成的。项目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项目研发的前期策划和时间、费用控制。在需求建议阶段的需求建议书、需求评估报告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组成员继续查阅和收集项目有关的文献资料、统计数据进行分类研究,对项目的技术研究路线可行性和项目所需师资、资源、环境作进一步深入调研,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范围、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和研究方法,以及项目的预期目标、最终成果形式和验收考核指标,同时确定研究团队的构成、不同成员的分工,项目进度安排和前期策划、项目费用预算编制,最终将这些研究编制成项目申报书。经项目评估人员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估、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后上报本机构。若经本机构批准同意立项,项目申请部门则根据项目申报书和立项意见,形成项目任务书,这是立项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项目建议书、申报书评审和项目可行性论证结果的总结,又是为项目实施执行过程管理和验收管理提供依据。项目任务书应签订项目涉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简要说明,项目摘要、主要解决的教育培训问题;主要研究任务、培训需求调研、关键技术及研究和试验方法;项目预期目标、最终成果形式和验收考核指标;年、季度、月进度安排;项目参加部门及分工、研究小组成员;经费预算说明、分年度拨款计划等等。

(三)项目实施控制阶段

实施控制阶段是指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教学研究成果验收这一阶段,该阶段是项目控制的核心,其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教学研究项目实施控制阶段管理是以实施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可把质量控制从事后监测转变为事前预防;进行成本管理,节省项目费用;缩短项目周期。教学研究项目实施控制阶段管理主要包括编制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三个方面。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依据项目合同书的实施初步计划,对项目任务进行深入分解和细化,主要包括项目目标、资源、进度、成本及风险等五大方面的计划分解和落实,编制项目计划,确立各分解计划实施指标和控制标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计划只是根据预测而对未来做出的安排。由于编制计划时事先难以预见的问题很多,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偏差,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及其它管理人员对计划做出调整,使预定目标按时实现。因此,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更强调一种动态管理,强调柔性管理和适度控制。在项目实施执行过程中,教学主管部门和专家小组要定期检查,建立相适应的年检、中期检查等制度,通过项目小组的定期总结汇报和全方位的沟通,及时掌握项目最新情况和进展,分析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迅速准确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整改,规避研究风险的产生和扩大,确保项目研发目标全面实现。

(四)项目结题验收阶段

结题验收阶段主要是依据项目任务书的内容做最终的结题检查,它是对整个教学研究工作的一次全面考核,其管理模型如图5所示。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产出是项目征集方、项目承担者、项目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项目结题验收阶段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衡量项目的产出和绩效分配是验收管理的重点。项目结题验收阶段主要是做好项目相关的全方面的总结、整理及验收评估、绩效评估等工作,项目组成员整理项目资料、撰写项目验收书、成果总结报告及归档等提交项目评估人员进行验收评估和绩效评估,最后由教学管理部门出具验收意见提交项目征集方。其中,验收评估主要是检查项目任务考核指标达标情况,评估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确认和评价项目的研究成果。绩效评估主要是对通过验收评估,达到结题条件的项目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人才培养、应用效益、获奖情况以及投入产出率等内容进行逐项考核和综合评定。

(五)项目成果应用阶段

成果应用阶段主要是将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成果中试和追踪评估,制定推广方案,完成成果的转化应用。其管理模型如图6所示。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强调,项目的完成并不代表项目生命周期的完结,也就是说教学研究项目在完成结题后并不代表着整个项目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即怎样促进教学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转化,从而真正体现教学研究项目的真正价值。为做好教学研究成果管理工作,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进行成果中试考察,成果鉴定和成果推广应用培训等后续工作。

作者:卢冰 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臻.论现代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15(27).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升级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3篇

关键字: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9-02

建国以来,我国大型能化企业尽管在科技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普遍存在方法不当、理念落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国内大型能化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使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开展陕西大型能化企业科技管理模式与科技管理体系研究,对提升集团企业科技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功能定位设计和配套制度建设、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技项目管理体系研究

项目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从项目选择与确定开始,项目负责人的任命、计划的拟订和实施、项目的跟踪与控制、项目完成的总结与评价,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大型能化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也应该遵循这个流程,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由于项目规模的大小、重要性、时限性等不同,相应的管理流程侧重点可能不同,但管理流程的总体内容不变。大型能化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2 科技项目存档管理

1.科技项目的立项管理。包括:(1)科技项目题目征集,要求题目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所在单位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有利于提高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具体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予以论证。(2)编写与项目申报指南,科技项目指南明确了申报主体、申报应该提交的材料、申报的期限、项目的专业类别、项目负责人的资格、项目团队的构成、项目的选择范围及领域。(3)申请者提交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者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向申请者所在单位提科技计划项目建议表、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科技计划项目建议书、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申报书和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4)科技项目立项评审。科技项目立项评审是集团科技部对科技项目申请书组织审查、批准的过程。(5)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书的签订。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书的签订是立项程序完成的标志,并且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验收管理和后评估提供依据。

2.科技项目过程管理。科技项目的计划管理:科技项目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整个项目在时间、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安排,从各方面保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效益。科技项目的对外技术协作管理:对于需要合作进行研究的项目,可以选择国内外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协作技术内容承担能力强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中期检查与评估: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监督、规范项目经费的使用,对实施期限超过3年的项目一般要进行中期检查或中期评估。科技项目的中止与变更管理: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情况时,集团科技部或项目组织单位可以对科技项目进行及时调整、中止或撤销。

3.科技项目管理的验收管理。项目的验收是指科技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者是否完成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以及对任务的认定。科技项目结项验收的组织:科技项目的验收一般成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由熟悉项目的科技、财务和管理专家组成,一般为7~13人(人数应为单数)。科技项目验收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已获得批准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科技项目验收采取专家现场验收、专家函审、会议验收、权威机构检测验收等方式。科技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其中一种或取多种验收方式进行。项目验收的结果分类:(1)通过验收并有重大突破;(2)通过验收;(3)需要复议;(4)不通过验收。

4.科技项目的结题后管理。成果的凝练与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项目研发过程成果的审核与凝练,由科技部会同项目组共同进行。尽管每个项目是独立的,但科研技术的发展是连续的,而项目的成果则是这个连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技术的结晶。科研成果的凝练与整合,不仅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与验收,更保证了技术的积累,促进了技术演进过程的迭代与提高。项目产生科技成果后,应当按照科学技术保密、科技成果登记、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等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未获得集团企业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或将科技成果转让给第三方。科技项目的存档管理: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管理流程如图1-2所示。科技成果的推广及转移:科技成果的推广及转移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进企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大型能化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单位技术交流的重要工作。科技成果的推广主要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在大型能化企业内部相似生产单位进行技术推广,其次是将企业的技术推广到企业外部行业内的其他企业。

第4篇

[关键词]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述评;界面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29-02

1 引 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归根结底是通过科技项目实现的,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正逐渐成为解决重大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难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一般认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以提供公共科技产品为主的国家科技主体计划,都属于重大科技项目。经检索发现,目前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并不多见,仅有的文献主要是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项目管理模式以及存在问题/对策方面的研究。下面将从上述三个方面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以期能为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关于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兰劲松已经给出了较为完善的定义,而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特征则不同的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兰劲松在参考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阿威克教授提出的大项目(Megaprojects)概念的基础上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定义,将其界定为国家科学研究计划中意义重大、规模庞大、耗资巨大、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长的科技项目。同时他也分析指出了重大科技项目具有重、大、难、深四个特征,其中,“重”是指重大科技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大”是指项目规模庞大、耗资巨大;“难”是指项目研究往往存在着不少困难,是科学研究中的难题;“深”是指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过程的深入尤其是其研究结果的精深。张智文、申金升提出重大科技项目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综合性、影响或效益的广泛性、长期性、高投入与高风险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等特点。倪健在继承兰劲松成果的基础上从管理视角分析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基本特征即体现政府意志、整合科技资源、高投入与高风险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影响或效益的广泛性。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重大科技项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创新性、高风险性、高整合性、高投入与高影响性。

3 关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项目管理模式是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管理运作方法论。张智文、申金升针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面临的新问题从提高体制效率(即因采用某种组织管理体制后而增加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视角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全过程闭环控制与项目协调管理两方面建议。兰劲松在分析构建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目标一致原则、分工协作原则、信息沟通原则和机构精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的权变制矩阵结构与合同制组织结构的管理模式。王化兰、王长峰在分析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过程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后,基于整体一致性原则、先进可行性原则、数量适中性原则、突出关键性原则和动态协调性原则提出了节点控制、接口管理、监督管理等建议。陈省平、郑湘峙、罗轶、刘涛以国家“863”计划“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项目为例,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从中总结出“强调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行为、实行‘产学研’联合模式、加强重大项目的过程管理等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经验。蒋玉涛、招富刚、朱星华在分析了重大科技专项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需求调研分析不足、过程管理比较落后、成果转化比较薄弱、经费支持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管理部门缺乏协调五个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具有主体层次多元化、资金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三足鼎立、凸显过程管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的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模式。王芳、赵兰香通过对美国国防采办创新管理过程、技术方法的研究,分别从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并行决策技术、阶段门方法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模块化资源配置管理技术模式。陈强、鲍悦华、程妤以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实践为分析对象,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资源配置模式、内部协同机制、组织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变革路径设计的基本思路与保障措施。不难发现,上述研究可以概括为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过程类、项目组织结构类以及项目投入产出类问题的研究,也就是说,有关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都能被划归到上述三个类别之中。

4 关于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现有研究分别从法律法规制度、项目监控机制与项目评估机制分析并给出了重大科技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倪健针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过程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投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项问题,提出了对治的五条建议即引入监理机制、实施过程创新管理、实施风险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加强成果的社会化评估评价。胡宝民、王婷、李子彪对从表现形式、实施过程、行为分布、发展趋势等视角对重大科技专项的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新时期区域重大科技专项科技计划的制订提出建立重大科技专项长效机制、加强专项成果的示范推广、健全评价和监督约束机制等建议。李春好、杜元伟在分析现行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监控、评估机制不完善等缺陷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全过程视角提出了对科技项目合作实施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对策。现有研究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所提出的改进对策可以归纳为健全项目监控机制、健全项目评估机制以及提高科技管理部门管理效率三个方面。

5 结 论

虽然已经学者开展了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管理模式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方面的研究,但是现有研究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仍存在众多有待完善之处,特别是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未见报道。考虑到界面管理作为一种消除界面障碍的协调理论,已被应用于合作管理领域并被认为是能够有效解决合作冲突、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管理模式。但令人遗憾的是,界面管理理论目前尚未被应用于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领域。从界面管理视角来看,现有成果因为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针对重大科技项目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配置问题而展开的冲突协调,所以都可以被抽象为是对重大科技项目中的人才类、实物类或者资金类等界面问题(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管理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设和研究问题的具体类型上看,现有成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只是简单地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界面问题为研究对象,并未考虑重大科技项目中界面问题具有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从而使其研究结论仅是资源配置问题的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解。其二,没有考虑界面与界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或者说都隐含着一个共同假设前提即界面与界面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无法解决现实项目管理中更为普遍存在的界面与界面之间具有复杂影响关系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其三,仅考虑了存在单一实施主体的重大科技项目界面管理问题,故并不适用于解决存在多个实施主体的项目合作界面管理问题即容易引起合作主体之间为之冲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参考文献:

[1]兰劲松,薛天祥. 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与组织[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5):52-55.

[2]张智文,申金升.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的若干思考[J]. 中国软科学,1998(12):50-53.

[3]倪健. 基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6(5):36-37,55.

[4]王化兰,王长峰. 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74-77.

[5]陈省平,郑湘峙,罗轶,等. 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以国家863计划“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项目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4):93-94.

[6]蒋玉涛,招富刚,朱星华.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模式构想[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0):14-17.

[7]王芳,赵兰香. 重大科技项目模块化创新管理方法研究――对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方法的探析[J]. 科研管理,2009,30(1):1-7.

[8]陈强,鲍悦华,程妤. 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协同机制研究[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胡宝民,王婷,李子彪. 重大科技专项的特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7(9):81-85.

[10]李春好,杜元伟. 我国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机制的缺陷分析与改进对策[J]. 管理学报,2010,7(2):1-7.

[11]郭斌. 企业界面管理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1999,20(5):73-79.

[12]聂柯渐. 界面管理系统化研究――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J]. 市场论坛,2006(3):44-45.

[13]刘兰剑,党兴华. 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管理研究及其新进展[J]. 科研管理,2007,28(3):1-7.

第5篇

关键词:国际科技合作 项目管理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9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国际科技合作日趋密切,日渐成熟的国际科技合作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德阳市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顺应了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发展,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以及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德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加强本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管理。

1 德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现状研究

1.1 德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特点

德阳市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主要涉及的是装备制造领域。德阳是四川乃至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二重、东汽、东电等国家级重大装备制造业企业和宏达、剑南春、什邡烟厂、金路、宏华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形成了以重大装备产业、磷化工产业、烟酒食品产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地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做为中国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德阳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主要涉及的领域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其中又以“东电”、“东汽”和“二重”与国外合作的项目为主。根据统计,近5年来,德阳市成功申报了14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中“东汽”成功申报了包括“1.5MW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联合设计和制造技术引进”、“ 2.5MW海洋/陆上型风力发电机联合开发”和“5MW海上风机联合研发”等项目在内的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另外“东电”也成功申报了3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二重”也成功申报3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的领域均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相比之下,涉及其它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较少。

1.2德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当前管理办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根据科技部的解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4个阶段。德阳市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也遵循该规定,包括这四个阶段。

1.2.1项目申报

德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又包括两个步骤:(1)申报单位通过相关网页,在线填报项目申报材料,进行网上申报;(2)项目在网上申报后,经申报单位和归口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将纸质材料报送至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在这个阶段,存在以下问题:项目申报信息渠道较少,的时间也比较短,主要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网站上,以行政管理系统为主。这就导致一些本身拥有好技术,与国外有合作且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由于信息获得不及时、甚至根本不知道该项目申报信息,以致于无法通过申报项目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持和发展。

1.2.2项目评审

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中,已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家库,通过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涉及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归口管理部门的行政工作人员主要依靠专家对申报项目的打分情况,对项目进行最终评审。专家的参与避免了由于行政工作人员对申报项目涉及领域不专甚至于不懂而做出不当甚至错误的评审结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专家在评审项目时,不可以避免的会依靠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判断,这就可能造成评审的结果不一定完全公正。

1.2.3项目实施

对德阳市行政管理机构来说,普遍情况是一旦项目申报成功,列入计划,该项目管理就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之后项目的具体实施就是项目申报单位的事,而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很少去监督管理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对项目的实施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周期性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当有些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按期结题时,未主动和行政管理机构联系,申请推迟结题时间,而行政管理机构也因为缺乏对项目实施的系统管理,未及时发现该情况,最终导致立项项目不能按照任务书规定的时间进行验收。

1.2.4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即项目结题,它主要是核查立项项目的各项工作或活动是否已经按照项目任务书中的规定顺利完成。目前,我市部分项目承担单位不是很重视该环节,有的单位过了项目验收时间还迟迟不结题,也未曾向相关行政管理机构说明情况。在项目验收的时候,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有时也未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中说明的技术指标、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验收,偶尔存在草草了事,“走过场”的情况。

2 加强德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国际科技合作有助于我国实现自主创新,提高了我过现有的科技水平,缩小了同其它国家先进技术的距离。而以上存在的问题,增大了国家对我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影响了我市国际科技合作的健康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进一步加强我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管理,促进我市国际科技合作健康发展,为我市相关企业单位进一步开展研发、改进和创新提供可能性。

2.1 建立和完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省的科技项目管理网络平台已经建成,我市的科技管理网络平台也依附于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网站上,但其内容较为贫乏,应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科技管理网络平台,及时更新有关项目管理的相关信息,推进项目信息共享,提供项目申报培训信息,对项目申报书和预算数等的填写进行培训。在长期的调研工作中,发现本市很多企业和单位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该项目的申报,使得自身一些很好的项目错过了申报时期,一些很好的项目甚至因为资金不足而不得不停止研发。因此,我市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加大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宣传,使得更多的企业和单位了解、知道该项目的申报,能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主动和一些重点龙头公司和单位长期保持联系,主动告知其相关工作负责人员项目申报信息,以避免错过项目申报时间。

2.2 建立和健全项目评审和评估体系

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和评估体系,完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度,建立国际同行专家参与评议的机制,加强对评审过程的监督,使得评审结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建立国际科技合作绩效管理系统,严格监督立项项目的经费使用过程,完善信用档案机制,制定与信用档案管理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比如规定如果超过任务书规定的项目验收时间且未成功申请推迟结题,以后将不再受理该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相关项目的申报,以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时结题。

2.3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笔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很多项目申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项目申报书的填写并不了解,申报书的填写不规范,经常出现多次反复修改,或者申报材料准备不当的情况,从而耽误了项目的申报。因此,负责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的相关行政工作人员应加强对企业和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其按申报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以及正确准备项目申报的相关材料。

同时,负责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的相关行政工作人员也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素质,以适应新形式下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些管理者应熟悉掌握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相关技术和经济法律法规,了解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行政组织协调能力,懂得科技研究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并且了解与项目有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政策。

总之,当前我市的国际科技合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对我市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行管理对促进我市企业和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我市的经济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管理[R].北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 2007.

[2]胡义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8.

[3]马艳妮,马美茹,我省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25):18.

第6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收尾;研发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管理科学,在工程建设、产品研发等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重视。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过程,项目收尾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大多数以产品研发为主业的企业中,项目团队往往在产品研发成功后就解散了,项目收尾工作难以得到开展,其重要意义也难以体现。本文从项目收尾的内容、作用和开展出发,简述项目收尾的工作的现状及对产品研发企业的重要意义。

1 项目收尾的内容

项目收尾(Project Conclusion):根据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概念,项目收尾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两部分。

其中,合同收尾是对项目的合同收尾就是根据合同,和客户一项项的核对,是否完成了合同所有的要求,是否可以把项目结束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验收。由于客户的要求,合同收尾工作在绝大多数项目中都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开展。

管理收尾是指项目团队在整个项目基本完成后,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对项目进行过程的得失进行总结,进而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提出完善建议。具体工作包括:

(1)项目分析,即将实际情况与基准方案进行比较。从成本、进度、技术参数等方面分析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期基线的出入;分析项目范围及其变化对成本和进度的影响;分析项目质量的好坏;分析项目满足要求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及对未来项目的建议。

(2)向顾客学习,包括顾客对项目的最终接收;收集顾客对项目的评价及对未来项目的建议。

(3)项目移交,包括图样技术文件的移交、处置租用和购买的设备、将项目责任移交给运营维护单位、安置项目人员。

(4)项目信息归档,包括建立项目记录的历史资料库及按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存储有关资料,包括项目的进展情况、质量记录、合同记录等。

在情况允许时,还应在项目策划中安排项目阶段收尾工作,即随着项目的进展,在重要的节点之后开展阶段性的收尾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和收集顾客建议,对项目管理的绩效进行分析,对项目管理进行完善。

2 项目收尾的作用和意义

一个项目的收尾,不仅是项目管理过程结束的标志,更是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积累提升的基础。通过项目管理收尾工作,收集项目的信息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来判定项目的策划是否完善,对风险的预估是否全面,对资金和人力的预先安排是否合理,还能从顶层策划、人员权限、组织结构等方面对项目进展的得失进行分析,从而系统全面的分析项目的经验教训。同时,将经验教训固化存档,也是将个人、项目组的经验沉淀为企业经验的重要途径。

对企业内部而言,项目收尾的意义在于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沉淀管理过程经验。对企业外部而言,是收集客户意见建议的重要途径。通过收集客户对整个项目过程的意见建议,可以系统的将客户需求转换为企业追求,从而提升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与水平。

根据项目收尾的成果,企业可以将项目管理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固化为制度流程,从而提升企业项目管理能力。项目收尾是打造企业核心能力、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重要手段。

3 项目收尾过程开展的现状

目前,在大多数项目管理过程中,合同收尾一般都由客户主导进行,基本都开展了合同收尾工作,按照合同要求进行了核对、验收。

但是,在产品研发项目,特别是大型产品如汽车、航空产品等的开发过程中,管理收尾过程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国家重点型号等复杂大型项目,还是元器件开发等小型项目,由于大多数采取的是项目组形式或项目组与行政矩阵式结构,在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大多数都重新整合到其他项目组中。同时,在项目的策划中也缺失项目收尾的安排,导致开展了项目管理收尾过程的微乎其微。即使在少数开展了项目收尾的项目中,也没有系统化的开展工作,造成收尾工作流于表面甚至流于形式。

尤其是项目分析过程,在各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缺失。在大多数项目的收尾过程中,基本上仅针对项目的符合合同要求情况进行了检查,对项目计划的符合性、执行性,项目范围变更,需要进行的机构、资源优化等内容均没有进行分析回顾。

在各项目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大型复杂产品总体研制过程,还是分部件的研发过程,均存在大量可供借鉴参考的共性问题,项目管理过程也存在大量重复或类似过程。因此,适时参考其他项目经验是节省项目时间、成本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目前各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收尾过程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在之前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如成部件交货延期影响项目进度;研制试验出现反复造成项目进度与成本超出计划;项目资源与人力不足造成进度拖延;项目方案不足造成成本超标等在后续的项目研制中反复出现。同时,在前期项目研制中形成的临时制度、组织结构等促进了项目管理过程,有利于提升企业效率,但项目结束之后,未能固化到企业的制度与机构中。类似问题,造成项目经验无法转换为企业经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4 收尾过程改进建议

为解决企业项目经验沉淀的问题,必须重视和实施管理收尾工作。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1)在各项目研制策划中,明确增加管理收尾的工作安排,同时安排相应的资源及人员。在可能时,还应将收尾工作纳入项目或个人的考核评价中,督促项目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2)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增加管理收尾对制度的持续改进要求。明确每个项目完成收尾后,必须对企业的相应制度进行管理评审,根据项目收尾总结报告,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3)在企业中增加项目管理经验库。将各项目管理收尾总结报告收录到企业项目管理经验库中,通过收尾工作,总结项目经验教训,同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江.建立符合科研人员需求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3(6).

第7篇

长期以来,通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评估评审机制在项目立项、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实施。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科学化进程。然而,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

1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对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工作,我们历来十分重视,为不断完善对项目实施的监控。保证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计划项目的成功,监控研究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八·五” 以来,各级科委在科技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起草并颁布了一大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标志着我国科技法制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十·五”期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科技管理的法规建设有了大的发展。在项目管理上,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范》为基本规范,制订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实施方案》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定了对项目活动中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加强了各方面的监督作用,推动了监管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计划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管理单位在加强管理和协调的同时,在不同层次上加强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社会舆论等外部监督作用,实现对科技项目申报、审批、管理、验收和科技经费的配置、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并使之制度化。

各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除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为各类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之外,还依据当地实际,制定了专门的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办法。为实施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理制提供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对项目的监控发展了新的监控管理办法。

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运行机制、主要特点和监控内容

从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监控机制上分析,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机制:

2.1 行政监控机制。这种监控机制适用于各省市科技厅。其主要特点是:按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应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各职能部门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开展监控工作。在监控组织形式上有:(1)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项资金监管小组。(2)科技部门相关处室组成的联合检查组。(3)科技部门相关处室独立与行业专家组成的检查组。

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为: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每年不少于一次进行检查。项目检查以面上检查为主,重点抽查为辅。重点跟踪项目的开发进度和阶段成果情况;监督检查项目资金匹配落实和专项资金经费使用情况;了解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监督落实相应处理措施。

2.2 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家小组监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结合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专家组,以及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在管理上形成了由政府负责宏观目标的决策、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领域专家委员会负责咨询、监督和评价,主题专家组负责技术决策和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过程管理的体制。这个行政、专家和管理中心三方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基本上与第(1)点相似。监督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每届3年。

2.3 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业管理机构监管机制。由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资格的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负责全过程监督管理,定期向科技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和管理建议。其主要特点是:按照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人员专业化的原则,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对受委托的项目管理范围和领域进行监管。管理机构作为中介机构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及时的原则进行项目的跟踪管理,且不干扰或干预项目的正常实施。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为: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承担各类计划项目跟踪管理的日常工作,实施各类计划项目的追踪和绩效考评,跟踪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组织专家对项目资助和研究开况进行考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项目任务节点的完成情况,提出项目继续执行、调整执行、终止执行的建议。

转贴于 3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绩效与问题

3.1 监控绩效。上述各种监督控制的运行模式,都不同程度地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如国家科技部根据“九·五” 期间对863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于2002年8月正式成立了由9名院士组成的863计划监督委员会,负责受理对863计划课题评审和计划执行中发生问题的投诉、举报,并对863计划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重大管理问题,表明管理机制创新取得良好效果。

湖北省科技厅针对长期以来重立项、轻管理的科技管理部门的通病,2003年委托武汉市科技咨询评估中心对l6个“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128个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结果有l3个课题评为一般,被亮黄牌,有3个课题定为较差被停止执行。这一做法在全省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中引起了较大的震动,此举对项目承担单位是一种督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项目合同的执行。

实践证明,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使科技管理部门了解计划项目运行的状态、地方资金结构的问题,为项目调整和滚动支持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做到科学化和高效率。

3.2 监控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中国科技项目管理总体上是严格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由于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尽科学和完善,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1 主要存在问题为:

(1)管理分散。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主要由计划部门和相关处室共同负责,因而在实施监督中缺少真正的负责部门,加之相关处室分别对项目进行监督,有关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变化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备,互通情况不够,使计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

(2)重立项、轻管理。科技管理部门重在资金分配,轻过程管理。由于受人力和时间的多种因素限制,只能对重大项目进行监督,项目检查容易走过场,监管不到位,多为短期行为,缺乏全过程的动态监督。

(3)监督管理办法简单。项目实施监控信息的采集依靠两种方法,一是项目承担方填报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二是管理部门的抽查。检查的对象、时间、内容没有制度化,监督缺乏体系,往往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

(4)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和办法,办法生硬,缺乏适当的及时的调控能力,监管的工具和技术相对落后。

3.2.2 产生问题的原因。从项目监控存在的问题上分析,可以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反映为认识缺陷和技术缺陷。

(1)监管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省市科技厅把对项目的监督作为一项内容,归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之中,操作性不强,对监督的职能、职责、要求、措施、内容、办法、标准缺乏严格的确认和规范,管理分散,管理者可监可不监,可多监可少监。

(2)监管观念落后,管理方法生硬,对管理的功能认识不清。管理者往往认为是一种管与被管和的关系。然而,现代监管的观念是,项目监管的职能实质上是为项目相关各方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项目监管将不仅仅是监管,应该是监管加咨询,也许更多的是以咨询和服务的身份参与项目的实施中去。而目前的监管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些。

(3)项目监管缺乏科学性。长期以来,科技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多是根据当年的工作忙闲情况,在年内的某一时段集中多部门进行一次大检查。这种检查违背了项目运行的科学规律。每一个项目均有自身的运行周期,每个阶段的控制节点才是有效监管的关键点,集中大检查的作法,是对项目运行缺乏理解,浪费监督资源。

(4)监管缺乏明确的程序和方法论,缺乏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法。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科学方法得不到应用,在遇到问题时,缺乏规范的科学的方法来处理。

3.2.3 运行机制缺陷。目前我国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对项目的监控,主要采用的是行政监控方式及专家小组监控方式,其利弊也是明显的:

(1)关于行政监控机制的利弊。有利方面: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监督,对管理工作比较熟悉,容易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监督与控制相结合,管理效率高,管理成本低。不利方面:立项和管理合一,立查不分,容易出现管理的偏差和腐败;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较多,对项目的监管往往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监管不到位,难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宏观管理。

(2)关于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家小组监管机制的利弊。有利方面: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进行监管,利于发现项目问题;专家小组相对公平、公正,评价较为客观;行政部门可以摆脱过多的日常管理事务,有利于宏观管理。不利方面:专家也是项目承担者,有利益相关性,影响评价的公正性;专家监管也非本职工作,往往也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难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专家监管缺乏专业化、规范化。

4 新时期科技计划项目监控管理的改革建议

新时期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体制的创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和逐步成熟,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管工作获得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监督的认识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

首先,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应是开放的、多元组织的共同协作,是政府、机构和公众的共同监督。其次,科技计划项目的监控应属于过程型监控,需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控。再之,应从监控法规、协作团队、监控标准、信息体系和监控方法、监控对象等方面建设完备的监控系统。

为进一步使项目监控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4.1 完善政策法规和监控责任制,依法管理。计划项目的实施应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作保证,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以及明确的各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权利和义务,是确保科技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项目监控系统应以这些法定文件为依据,从项目立项至验收的全过程都应遵守管理法规,依法管理和监控,因此,建立健全计划项目的管理办法有利于科学规范管理。

对于项目的监控,可以认为监控的责任不是由一个监管单位独立承担的,而是由项目的实施关联者共同承担的。因此,在设立项目的初期就应该明确各工作流程、各工作层面的有关单位、人员应负的监控责任,这其中包括行政管理部门、项目委托管理者、项目实施者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了避免监控缺位和纠纷,应建立硬约束的监管责任制,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4.2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实行委托的专业机构监管模式,保障项目监控的有效运行。项目监控活动应置于动态全过程的监控范围,改变目前主要依靠临时检查和专家小组监管的方式,由人员监控变为系统监控。

近年来政府科技投资出现不断增长趋势,政府要管的重大项目也日趋复杂,因而,政府对项目的监管难以到位。为了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不应提倡政府内部建立庞大的监管机构,具体的监管工作可以通过由政府向社会中介机构订立合同的方式开展,中介机构在履行合同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监管,保证监管工作的质量。

科技中介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科技中介组织作为科技宏观调控的中间环节,能替代政府延伸行使部分社会职能,其所具有的沟通作用、调节作用、监督作用、作用、服务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可使政府的意图体现在微观的科技运行过程之中。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为1—3年,通过引入中介机构参与管理,可加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并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求、市场变化和执行情况,适当调整计划内容,项目目标和经费配置。

因此,充分利用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与控制,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其项目监管的主要职能为:

(1)对行政管理者负责。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监督,帮助行政管理者正确的完成项目,主要起到咨询、服务和建议的作用。

(2)对项目承担者进行监督和咨询。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同时对项目承担者的一些问题能够提供咨询,对重大问题能进行协调和解决。

(3)充当行政管理者和承担者的沟通桥梁。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应主动与行政管理者和承担者进行沟通以解决问题,特别从一个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的立场来阐述问题的本质。

科技计划的监控,涉及项目评估评审、项目进展调查、财务管理核算、组织协调、信息资料统计分析、决策建议等,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因此,建立受行政委托的监管机构,将项目监督工作从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发挥市场作用,以经济杠杆和适当的行政措施进行指导性开放性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有利于监控工作的正常进行,又有利于行政宏观管理。可有效地改变重立项、轻管理,管种不管收,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使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全过程管理得以实现。

从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管理规律分析,应用市场化方法,由受委托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第三方机构实施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监管运行机制,效果也最好。

4.3 建设科学的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提高监管的科学性。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政府的科技计划及经济发展带来损失。

应用风险监控的科学方法,采用节点检查制度,通过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识别项目的风险,即识别剩余的风险和出现的风险。预测未来风险,评估风险级别,修改风险管理计划,提出风险控制决策,评估风险控制效果等一系列风险管理过程。

传统的监控模式多数为结果型监管,一般在问题突现后才开始对项目监督检查,此时的纠偏,事倍功半,损失较大。合理的监控体系应属于过程型体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控,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得到纠正,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4.4 根据科技项目的不同层次和重要性,采取不同的监管形式。从项目的科技经济关联度,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急迫性、样板性、复杂性和经费数额等,可将计划项目分为三个级别:“重大、重要、一般”,对不同的级别,监控关注的程度不同,方式不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重大项目(重大计划、重大专项等),大多关系到科技经济结合的大项目,资金投入较大,应作为重点监管的项目。对于重要项目和一般性项目,其监控力度比重大项目降低一定的档次。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监管,以保证监督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监控指标体系的建设上,应制定较全面的完备的监控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实行动态的监控,采用节点监控法,使管理层清楚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发展趋势。

4.5 积极培育项目监管中介机构。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是实施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结论的责任者。监督机构的信誉、能力、经验以及监督人员的素质都是决定监督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必须明确科技监督机构必然是独立于决策部门或科技管理部门以外的专业机构,其监督结论也是这个机构在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原则下独立做出的,这是从机制上保证监督质量的必要措施。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只是这种保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监督机构要通过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来适应监督事业的发展。

项目的监督需要监管团队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很好的项目风险预警能力,很好的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现代项目管理知识。需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监管团队。

为了达到科学监管的目的,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主动地培育项目监管中介机构。

第8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现状;风险评估;建议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建筑行业已逐步成为微利行业。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增加利润水平。当工程项目的利润水平很高时,企业只要追求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盈利。此时项目风险管理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随着工程项目利润水平的降低,项目的选择与控制就举足轻重,如果选择与控制不当,很可能拖垮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此时风险管理所起的重大作用就凸现出来,加强风险管理也就十分必要。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现状

我国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词由周士富在1980年首次提出。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著作不多。某些高校、计算技术所以及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等单位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开发过一些软件,但不是针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并应用在在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中。我国的三峡工程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工程项目、上海地铁建设工程项目等工程项目都曾运用了风险分析。在我国风险管理涉及的设备质量风险、可行性工程问题、采矿、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可行性分析、金融和经济决策等领域,真正运用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到目前来说,我国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只是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研究,如“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没有系统研究项目风险的。

(二)国外现状

《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由英国学者J・R・Turner所著,其中专门讨论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英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Project Appraisal》,美国的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Risk Analysis以及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等经常刊登有关风险管理的文章。国外开发的风险管理软件有美国的“Analytical Power Tools”系列软件、英国的“Risk Net”软件、挪威的“Dyn-Risk”软件、芬兰的“Risk man”软件等。就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来说,在西方应用范围很广,己经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设部门广泛应用到医药、化工、矿山、石油等部门。另外,西方国家在应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同时,还编写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手册,来保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风险管理过程

(一)风险管理简介

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各种风险。风险是工程项目的固有因素,它存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分析工程项目风险起源,探讨降低工程项目风险的方法,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具体来说,就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一些因素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处理,力求用最少的成本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二)风险管理程序

通常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风险预测: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1)技术风险: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熟练或失误等出现问题。(2)工期风险:造成局部的(工程活动、分项工程)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不能及时投入使用。(3)经济风险: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情况及价格水平;劳动力的供应情况及价格;当地建筑市场情况,如竞争的激烈程度,当地建筑企业的专业配合情况,建材及结构构件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等。(4)社会风险:影响社会风险的因素有:政府对本项目提供的服务、政府的办事效率、政府官员的廉洁程度;与项目有关的政策,特别是对项目有制约的政策,或向项目倾斜的政策。(5)费用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报价风险、收入减少等。(6)质量风险包括材料、工艺、工程等不能通过验收,工程试验使用不合格、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或要求,需要返工。

2、风险识别: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和周边环境情况,对工程项目可能存在和客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判定,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发现风险,同时为以后类似的工程风险识别提供经验,为决策减少风险损失。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检查表法、德尔菲法、事件树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等等。

3、风险评估:对上一步风险识别所得出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导致的损失进行估计,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得出是否需要对风险进行处置。风险评价的过程分为:确定风险评价标准、确定工程项目风险水平、确定风险等级及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是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影响图法。

4、风险对策研究: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对工程项目风险提出处理的对策,制定出处置风险的方法,尽量减少风险损失,争取更大的效益。风险对策研究的过程包括:选择风险管理工具、拟定处理风险的方案、确定最佳处理方案。常用的风险处理方法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自留。

5、风险监督: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检查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风险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风险处理措施是否按计划实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制定新的风险处理措施;工程项目风险的发展变化是否与预期的一致;已识别的风险哪些已经发生,哪些正在发生、哪些可能在后面发生;是否出现了新的风险因素和新的风险事件,它们的发展变化趋势如何。风险监督的方法主要有:审核检查法、横道图法、S曲线法、控制图法和风险图表等。

四、对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我国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在建筑领域的法律不健全,保险市场尚未形成,风险管理的实施缺乏保障。风险管理理论并不被项目管理者所熟知,风险管理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置上,我们国家的方法和手段也都不如西方国家先进。我国建筑企业家以及政府对风险管理不重视,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企业不愿意增加风险管理的费用,一旦风险发生,企业的亏损将触目惊心。因此我国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亟待提高。以下是对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

健全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实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的实施需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创建有效的组织形式以及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在我们国家,很多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并不合理,或者说是缺乏创新,不利于风险管理的实施。

(二)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关于风险管理的制度很多都不健全,不利于风险管理的实施。在我国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中,很少有健全详细的关于风险管理的细则,因此阻碍其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工程建设的进步。所以要针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依照国际上的惯例,健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发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培育担保市场

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推行需要国家利用手段对我国建设领域进行引导。建立工程担保制度,能够发挥银行的作用,同时还能培育其他具备条件的机构担当担保人,以形成有一定竞争的担保市场。

(四)将风险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风险管理与目标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对工程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对工程进行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或干扰因素进行防范,以避免和减少损失。因此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管理工程项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成立建筑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建筑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对风险的预测和识别能力,收集风险信息,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

(六)加强信息沟通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效率。

(七)培养风险管理相关专业人才

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缺乏,要培养既懂得国际风险管理规则,熟悉和掌握建筑市场状况和动态,又具备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

五、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很多工程项目中,由于风险问题所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如果想成功搞好一个工程项目,就必须处理好项目风险问题,预测评估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研究制定防范和处理风险的措施,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损失,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卢有杰.项目管理[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1).

2、周晓宏.高技术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6).

3、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卜东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5、王家远,申立银,郝晓冬.公共建设项目工期延误风险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4).

6、石振武.建设项目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5.

7、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 科研 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任务也在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各个科研院所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效率要进行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上,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全面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所应当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1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优点

对于科研院所来说,实施全过程管理有以下优点:

(1)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2)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3)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改善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

基于上述优点,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2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具体的过程出发:

2.1 在立项之前,需要对科研项目中的具体职责进行确定

科研项目实行统一归口、分级分类管理体制。研发中心是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把握公司产品整体技术的发展轨迹,管理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工作;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控制研发进度和研发成本,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知识产权管理;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负责组织科研项目成果奖励申报。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的预验收或预鉴定,参与成果奖励申报。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合同签订、项目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奖励申报等。

2.2 在立项过程中,应当做到

立项原则是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资源环保效益。研发中心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化,调查国内外市场和重要用户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和收集的《科研项目建议表》,提出《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研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根据《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结合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对项目的攻关目标、关键技术、创新点、技术路线、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费预算等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创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审、论证,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并形成论证意见。申报项目经评议和筛选后,研发中心编制公司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书并呈报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实施。年度科研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研发中心报请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销售部门和技术部门可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使用情况和用户改进要求,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研发项目建议表》。公司员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建议,可由所属部门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科研项目建议表》。若聘请专家参与计划编制、立项评议、项目管理等有关咨询工作,所聘专家必须具备符合标准的基本条件。

2.3 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当做到

公司技术中心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开题论证并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经相关部门会签、研发中心经理审核后,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实施。开题论证时应确定一名项目组长,组成一个结构精干的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开发,中途不得随意变更。项目组长不得兼任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项目组长优先由各级技术专家担任。项目组主要成员一人最多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制定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进度、人员、设备、实(试)验条件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研发中心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监督指导和跟踪检验,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产品应采用国家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2.4 实施过程中的项目检查

研发中心对科研项目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查,半年进行一次中期评估。项目组长应组织项目成员经常检查落实计划实施情况,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档案。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尽可能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条件。外委的科研项目,项目组长还应依据外委合同督促外委单位履行合同义务,定期对外委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组长报告,重大问题立即报告。项目组长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解决方案或向研究中心报告。

2.5 最后,在验收阶段应当做到

科研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应时进行验收。研发中心负责依据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计划任务调整意见组织验收。科技项目验收采取会议验收、现场验收、权威机构检测验收等方式。其中会议验收、现场验收由研发中心成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及科技、财务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组织,人数一般在7人以上。项目小组应在通过验收一个月内向研发中心提交《科研项目验收评价报告》及验收归档资料。研发中心对验收评价报告审核确认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科研成果登记,并完成验收资料归档。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的实现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他需要我们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对这一制度中所有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挖掘与改善,从而真正能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出一个十分良好的后勤保障,真正使我国的资源用在激发民族创造力的用途上来。

参考文献:

[1] 兰如清.基于全过程视角的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3(6):47-5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