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汽车修理行业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8 17:05: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汽车修理行业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汽车修理行业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汽车;汽车维修;现状;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拥有汽车的人群数量逐年增加,有力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进步,但也为其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对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现状

⑴汽车维修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汽车维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为了规范市场发展,进行了多次改革,汽车维修合同制就是非常典型的改革之一,对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发展,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起步晚,发展慢,合同制的实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签订维修合同时存在很多模糊、不明确地方,大大减弱合同有效性,降低合同管理性能;另外,进行合同签署时,一些汽车维修方由于缺乏相关技术设备或者技术人员不能完全确保将汽车某些部位的故障排除,就会通过降价拒绝签署合同上的某些条款;一些车主由于和汽车修理方存在某种关系或者碍于信誉问题,会存在不签约或者认为没必要签约的情况;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不愿与汽车维修方签订维修合同。

⑵汽车配件市场现状。我国汽车配件市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无秩序状态,无论是汽车配件的质量还是卖方提供的服务质量都长期受人诟病。近年来,我国针对汽车配件市场进行了大量整改治理,虽然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没有针对汽车配件市场的管理体制,没有完善的规范的归口管理,漏洞较多。汽车配件市场的这些现状严重影响汽车维修整体行业发展。另外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还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简单、机械等问题。

2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有效管理对策

⑴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促进汽车维修合同制建设进程。为了促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和汽车维修市场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完善汽车维修合同制。1)加大汽车维修合同制的宣传力度,通过交通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对广大车主和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并且针对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教育,提升其对汽车维修合同制的重视程度。2)相关部门加强对汽车维修企业监管力度,经常进行抽查,确保汽车维修合同制的实际实施,并对汽车维修合同签约率和履约率进行统计,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⑵规范汽车配件市场发展。为了实现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规范汽车配件市场,促进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1)规范汽车配件归口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共同协商汽车归口管理办法,达成共识,将归口管理由汽车运输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由该部门做好汽车配件市场的监督、协调工作,消除传统汽车配件市场管理不完善,归口定位不准确问题。2)汽车配件市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众多关系网络,为了实现汽配市场的规范发展,需要由汽配行业监管部门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税务等政府部门建立一套针对汽配市场的综合管理体系,对汽车配件的质量标准、价格制定及执行、票据规范及使用、税费收缴规范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为汽车配件市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⑶强化行业结构转换。为了实现汽车维修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在行业内进行行业结构转换。1)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在对新开户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已开户企业的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拓宽工作领域,对部门所在地区域内的汽车数量、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针对当地的汽车维修信息网络,保证工作时所需设备、技术人员完全,汽车修理及时。2)在建立汽车维修信息网络的基础上,行业管理部门组织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主进行教育培训,引导他们走汽车维修专业协作化道路。我国现在汽车维修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保持全面的修车技术,相对封闭,自己做自己的。经过长期调查研究表明,这种发展模式严重阻碍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汽车维修企业采用这种发展模式,设备、人员利用率低、汽车配件供应渠道混乱,成本高,一旦缺乏相应某些故障维修技术人员工作就很难进行。所以行业管理部门鼓励汽车维修企业加强协作,资源共享,即有利于自身发展,也能促进市场进步。

⑷提升行业管理人员素质。汽车维修行业的传统管理人员不论是技术还是思想都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工作。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思想政治水平和现在的汽车维修行业需要的专业管理人员大相径庭。因此,为了促进现在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必须提升行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做好行业管理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培养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其次,提升个人技能,业务素质要强,懂得如何进行汽车维修行业管理。

综上,汽车维修行业涉及面广,其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国目前的汽车维修行业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但是随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不断改善,其已经呈现出好转趋势。如果继续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人员培养,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制度,汽车维修行业必将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宏伟.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探析.科技创业家,2013.15.

第2篇

汽车修理 发展 人才培养

现代汽车的快速发展,严重地冲击汽车的原有修理模式,修理模式已由传统的拆卸维修理型、更换零件型转变为现代汽车科技诊断型,用其测得的充分的数据告知消费者该车各部件磨损程度和使用实际时间。更严肃地说,某个零件需要更换的大概时间都可以比较准确测量出来,告诉你做好科学使用和更换、修理汽车的经济储备和时间准备。换言之,这是需求理性需要,是修理技术发展变化的现实实际需要。这是时展的要求,当代科技发展的要求。正是这样汽车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修理技术更大进步,汽车修理日益呈现出自身的高科技特征,向着设备需求现代化、资讯网络现代化、诊断故障专业化、实践电脑化的超前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促使社会对汽车修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技能型为主。必须知识全面、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善于创新,掌握现代机电体化技术,既要熟悉汽车结构、原理和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要熟悉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掌握现代的电子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且具有实践经验、操作熟练,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为适应激烈的竟争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修理行业要采用传统的名师带高徒的培训方式,也要采用短平快的培训方式,解决因事因机的短缺人才。同时,要充分重视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引进,需要有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型的人才进入汽车修理行业。推动汽车修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全社会都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有过硬汽车专业技术的人才放到重要岗位上,发挥他们的技术核心作用,教育并带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振兴,为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刻苦钻研,勇于探索。

汽车维修人才的培育、培养应由国家教育部门依据国情的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人才产出的计划。优秀人才的产出要结合国家的真正需求,不要盲目培训。现在看,汽车维修行业短缺人才,是实践发展的促动,是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和需要我们看到人才的短缺。人的培育需要精雕细刻,不能粗制滥造。培育的人才合格后就能上岗,上岗就能操作,就出合格品、精品。符合现代汽车修理行业的真正需求人才的要求,超越那些固步自封、现有维持汽车修理的企业。

第二,建议高校培养出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积极更新教学内容,用适应时代的汽车专业技术去充实教学,使学生能够把握现代科技的脉搏,意识超前;另一方面,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锻炼和提高实习实践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水平和能力相统一的培养。这样,他才能很快适应社会,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避免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远离实际生产的现状,也避免了不能适应工作,不能提供指导作用的弊病。

各专业汽车培训机构。要注重知识的效能和有用性,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送到社会需求的岗位上。因此,我们汽车修理行业的人才培养要克服那些弊端。应以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培养宗旨,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建立理论实践相结合汽车维修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操作课时比例要扩大。课程目标应关注现代汽车维修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发展水准,专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纳入教学。

培养人才的技术技能实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专业课程的学习尽可能现场实践结合,使技术技能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专业化、系列化教学过程中,配以汽车及汽车各组成部分的零部件和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促进社会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等。促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汽车维修行业新格局的技能。

第三,应当对从业汽车专业技术人员常年不间断地进行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和交流,以便巩固和提高其专业技能,增强自信心,同时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己,自强不息,这样就提高了整个社会汽车专业的技术水平,也避免了水平与职称相背离的不良现象,使之名副其实。

第四,教育和引导广大汽车专业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热爱岗位,提高职业道德意识,让他们甘心情愿地奉献自己的全部专业技能,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汽车专业技术水平。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汽车修理专业 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与优化的不断推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社会各行各业中备受青睐的精英群体。汽车行业对这种高精尖人才,也提升了衡量标准,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了汽车修理及相关行业急需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化实用型的高技术人才。以往职业教育模式造就出来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对专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老式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毕业生素质不高、技能不强、专业化水平不足成为了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了解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优化路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成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汽车生产、汽车售后服务以及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相关保险等行业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除了要求政治素养过硬、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知识结构配备合理,具备专业的汽车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实际操作能力,能满足该行业的用人需求。具体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汽车修理专业领域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汽车后市场对该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因循守旧

教学观念的因循守旧是制约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教学观念转变更新的速度就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速度。转变观念,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创新的基本基础。教师观念受制于传统教育,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墨守成规。以“教师为核心”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严重阻碍毕业生质量的提高。作为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重要场所的职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盲目追求,导致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专业技术传授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汽车修理专业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有显著的提升。

2.教学内容科学性不足

当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素材更新换代速度缓慢,难以紧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随着汽车修理领域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汽车技术不断提高,相应的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素材也应随之更新,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更注重于理论教学,过多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缺乏与理论匹配的实践操作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性水平不高。

3.教师队伍匹配不合理

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汽车修理专业领域,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从理论层面加大学生对汽车修理专业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进而做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但是,就目前的汽车修理专业来看,受限于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匹配还不够合理,缺乏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依赖教材,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与企业对该专业人才标准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国家于2017年初了关于我国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新标准,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核心场所,旧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完全被教师所掌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中难以得到体现。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应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以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内容为立足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教学的死板模式,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不迷信于教材和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注意引导,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2.科学系统的配置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理论知识的讲授成为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被严重忽视,因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市场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应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活动,使修理专业教育紧跟市场发展脚步,以造就出能够顺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精尖汽车修理领域的人才。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相关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多地掌握该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师生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3.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肩负着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职责。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根据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匹配师资力量,不断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进而确保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活动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此外,职业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不断学习和进修,使其随时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丰富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努力开阔教学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思想的变化,通过生动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无论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还是对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培养顺应时展,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精尖专业人才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是理论指导实际、锻炼学生专业技术的重要途径,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坚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是汽车修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两项专业素养。因此,在未来的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指导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专业实践当中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此外,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还应该借助汽车后市场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基础教学资源与企业的行业市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操作空间,扩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小结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如下。

第一,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不过硬以及应用能力不强。

第二,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因循守旧、教学内容配置不科学以及师资队伍匹配不合理。

第三,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景广阔的汽车后市场,然而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达到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

第四,教学改革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实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查恒效.工学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

第4篇

一、汽车修理厂消防安全现状

(一)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设置修理车间,喷漆车间和蓄电池充电室等,有的车间甚至毗邻居民房(老城区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大部分修理厂都民营化,为降低成本,经营业主往往租赁一些三级耐火等级和危房内设置各类车间,有的修理厂各类车间设置同一建筑物内,没有独立设置防火分隔措施,假设某一部位发生火灾,就有火烧连营的危险,不仅能烧毁车间还能殃及四周毗邻居房屋。

(二)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电器线路敷设不规范。如喷漆等车间安装不防爆的开关,熔断器,插座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电气线路未加耐酸的套管保护,蓄电池充电室没有按照甲类场所设置电气设备和敷设电气线路,通过交通运管部门安全治理整顿发现绝大部分修理厂经营业主都没有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敷设电器线路和配置不防爆设置,甚至有的修理厂配电盘设置在存放汽油、香胶水仓库内,库房内连接压缩机、电焊机的电线都是临时拉接,几乎80%的厂家配电盘没有设置电器保护装置,设置普通电闸刀,图方便省事都没盖上闸刀盖。

(三)有部分修理车车间内设置有职工宿舍和厨房,是典型“三合一”场所。这些修理厂耐火等级低、无防火间距、电气线路陈旧老化和乱拉、乱接现象突出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人员难以逃生,物质疏散困难,可见其火灾危险性之大。

(四)、没有配置灭火器材或已配置但已失效,从业人员未经消防知识培训。从武进区20__年上半年统计数字看二级汽车修理厂基本上配置灭火器,其他小型修理厂都没有配置灭火器,但这类场所经营业主都没有落实好消防器材保养,维修制度,大部分配置灭火器失效或达到灭火器报废年限。

(五)业主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业主的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对于一些基本的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不知道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不知道最基本建筑、电气防火常识。

二、汽车修理厂主要防火对策

(一)认真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要按照《消防法》第14条的规定,督促落实汽车维修企业,认真履行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加强自身消防监督管理,抓紧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细化和规范具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单位的经营管理之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

(二)各类车间设置宜设置应不低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严格按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厂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施工到竣工消防验收,保留必要的防火间距,根据需要设置门、防火墙、窗通风孔、机械排风系统和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严格消防审核、消防验收,把好源头关。

(三)按行业标准配置防爆电气设备,规范敷设室内电线,特别是甲、乙类物品运输车修理车间以及修理厂内的喷漆间、电瓶间、乙炔间等室内的电气设备均应按国家标准《爆炸和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根据场所配置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落实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具体应参照修车库灭火器配备数量标准配置,修理厂从业人员应建立培训制度,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否则用人单位不得采用。

第5篇

关键词:个体户;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个体户作为中国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市场的培育、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到现在,个体户正在逐步地走向衰落。历史和现实的情况证明,政府和市场是影响中国个体户兴盛与衰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个体户发展变迁的分析和研究也必须沿着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两条主线进行下去,这样才能把握住研究的核心。为了弥补社会学界对个体户经验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湘中县为例,通过个案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个体户近二十年的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试图从制度和市场的双重角度出发来对县个体户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了解影响个体户经营的深层次原因。

一、政府权力经营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和核心任务,各级政府开始把经济发展作为核心工作目标,其中,GDP的增加则成为考核地方政府部门、官员业绩的核心标准。这种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束缚了政府的手脚,暗中转移了政府的部分工作职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政府职能范围的不恰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政府部门的尴尬处境与权力经营由于财政计划过高、“分税制”分红和税种、费用种类过多等财政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县政府不断地在公益部门和营利部门的尴尬处境中矛盾着,但为了部门利益又不得不想法设法地积极寻找“税源”以完成财政计划,政府的工作职能也因此而悄然地发生着变化。迫于政绩考核的需要,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虚报的GDP值增长财政任务加重地方税收任务加重第二年虚报GDP值继续攀高财政任务更为繁重地方税收任务更为加剧第三年虚报GDP值再攀高……在县政府下达的必须完成年度财政计划的行政命令的压力下,各部门深知完成任务并非易事。但任务是“死”的,各职能部门既不能偷、也不能抢,就只能是各施其法、各显神通了。作为政府部门,也许缺钱、缺人,但唯一不缺的就是“权力”,有权好办事。只要能“经营”权力,就能利用权力生财,维持部门生存,保障部门利益。

比如,2003年《新交通法》的颁布本意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共交通安全,严惩违法、违章行为,从而达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由于超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且超载行为屡禁不止,因此《新交通法》加大了对超载行为的惩罚力度,目的是希望以此来对超载行为有所约束。然而,在县,对超载的严惩却成了交警部门抓收入、抓效益的良方。他们运用对超载的处罚权来增加部门收入、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财政计划。这样一来,处罚超载以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被扭曲。被访谈的6名司机向笔者反映,他们因超载被罚款后从未被强制原地卸货,而是可以载着超载的货物继续行使。并且据他们讲,凭着罚款单通常可以“安全”超载1个月,在这1个月内只要出示本月已经被罚过的罚款单,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再罚。事实上,超载处罚单在县已成为车主花钱买的“包月免罪金牌”。只是能否真正包月还得看运气,如果哪天碰上“严打”或者“运动”等“倒霉事”了,就算带上“免罪金牌”也照样被罚。实际上,目前县对超载的处罚并未起到预想中的维护公共安全的作用,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交警部门创利、创收的手段。对超载的处罚除了让县个体车主损失钱财、给职能部门创收外,难以起到教育与监督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误导个体车主,而且使干群矛盾激化。

政府部门“经营”权力也使得个体车主、个体汽车修理行的负担加重。在访谈中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普遍反映,尤其在最近几年,税费每年的增长幅度较大,在年营业额中的比例持续攀升,让他们不堪重负,有些老板因此不得不退出汽车修理行业。并且,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有时候县政府在完不成年度财政任务的情况下,个体户还必须缴纳“预收税”(即今年缴纳明年上半年的税,先支付后开店)以填补政府的财政空缺。过重的税费与不合理的收费给个体汽车修理行的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经营积极性,而且还阻碍了他们扩大再投资的行为。

2.政府官员的权力经营政府官员作为掌控权力的主体,完全有能力将权力资源变形为市场竞争者所亟需的社会网络资源,只要准确地掌握了权力信息,竞争者便拥有了重要的社会资本。对县的调查了解到,政府某些官员为了获得私利,也在运用权力资源进行,从中获得私有财产。

一是中饱私囊。政府职能部门的不少基层执法人员存在着收费、罚款不开票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权力在基层执法人员手中的灵活度太大,如他们可以决定收费和罚款的具体金额的多少,只要不超出核定范围即可。由于我国核定的收费和罚款的范围跨度太大,有些项目甚至有几十元到几千元的跨度,这样一来,就给基层执法人员提供了权力经营的方便,收费与罚款的主观性与不规范性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是说基层执法人员到底收费、罚款与否,开票与否,收费、罚款的具体金额究竟是多少等问题很难查证,人为操作的可能性太大,没有积极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来约束与监督。这样一来,个体户的钱被收上去了,但钱是否能全部进入县财政却是无法保障的。

收费与罚款的金额进入了公共账目还是中饱私囊了,无从查证。这样的运行体制很难保证官员的公正不阿、秉公执法,反而会滋长腐败之风。

二是将权力变形为社会网络资源。

随着市场转型的深化,县的个体汽车修理行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1992年,为了更好地规范个体汽车修理行市场,国家有关部门将修理行划分为一类维修企业、二类维修企业与三类维修企业,划分标准是根据修理行规模大小、技工人数的多少、检验人员的数量等指标进行归类。县也根据此标准将该县的个体维修企业进行了划分。由于该县的生产力欠发达,该县并没有一类维修企业,只有二、三类的个体维修企业,但并没有完全符合标准的二类维修企业。这样,在县,个体汽车修理行一旦被评上二类维修企业就意味着可以享受某些特殊资源与特殊利益。为了能被评上二类维修企业,县个体汽车修理行想方设法地“找关系”、“拉关系”,通过亲戚、朋友、老乡等关系去与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建立网络关系”和“维持网络关系”。许多政府部门官员则利用他们拥有的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因为只要他们开开金口、打个招呼,就能给个体汽车修理行解决许多头疼的事情,而官员也会因此得到回报,如礼金、回扣、礼品、名牌烟酒等。就这样,县某些官员玩弄着权力经营的游戏,乐此不疲。

二、市场环境的影响县经济的整体衰退和个体车主、个体汽车修理行的供大于求所引起的市场竞争加剧是县恶化市场环境的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他们的存在导致了个体汽车修理行阶层的向下流动和个体车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

1.市场环境恶化导致个体汽车修理行阶层向下流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县个体汽车修理行阶层曾经是风光无限,但90年代以后生意愈作愈艰难,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恶劣的市场环境导致县个体汽车修理行的从业者向下流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行业优势消失殆尽,经济地位下降。个体汽车修理行的经济收益与劳动付出之间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C谈到:现在一个月能搞2、3个大修就很不错了,而且因为开的店多了,大修本来是要收700、800元的,但是大家都把价格压的很低,400元就给修。90年代中期以前,1年总是能存个1万块钱,现在根本存不到钱。同时,相比较而言,其他行业的经济收益与劳动付出的比值在不断上升,甚至是那些在技术要求、劳动投入、资金投入等方面比修理行业要求低的行业,其经济收益与劳动付出的比值也逐渐与修理行业持平甚至更高一些。

第二,个体汽车修理行从业者社会地位下降,生活水平降低。调查发现,县个体汽车修理行从业者不仅经济地位下降,社会地位也在下降。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D谈到:以前还说修理工还有门技术,能赚钱,别人还瞧得起。现在修理工是最下贱、最让人瞧不起的职业,可能就比挖煤的好一些。并且,无论是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还是个体车主(“外人”),都对汽车修理目前的职业地位的评价较低,而且双方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他们对汽车修理行业过去的社会地位评价较高。可以看出,汽车修理行业的社会地位是下降的。不仅如此,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评价也甚低。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他们有极大的不满与失落情绪,这种落差让他们难以接受。

第三,个体汽车修理行吸收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功能逐渐弱化。在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初,县个体汽车修理行颇具行业优势,想学徒的人趋之若鹜,还得想方设法地托亲戚关系、朋友关系才有机会进入。由于个体汽车修理行需要的徒弟数量较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功能也是比较强大的。然而,近年来,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普遍反映现在徒弟难招,数量少,劳动力的缺乏成为他们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之一。这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体户的行业优势丧失,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第二,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是学徒人数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随着市场转型的深化,中国市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给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多样的就职选择,许多青壮年劳力被输出到广东、北京等大城市打工,月净收入不比一般的县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低。可以看出,随着市场转型的深化,中国市场的职业种类呈多样化趋势,人们的就业选择面也不断拓宽,汽车修理在县失去了以往的行业、利润与声望优势,成为了冷门职业,个体汽车修理行吸收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功能不断弱化。

2.个体车主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同一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个体车主也面临着类似的境况。上世纪80年代,正是县个体车主从零散的个体发展到社会群体的一个起点时期。那时候的个体车主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开车的”,但实则是“拥有社会稀缺资源的”、“富裕的”、“令人羡慕的”职业。由于当时社会物质缺乏、物流不便捷、交通运输落后,拥有汽车的个体车主们甚至有与政府部门进行互换资源的可能性。然而,时过境迁,个体车主已失去了以往的行业优势,收入逐年下降,职业地位逐步向下流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往支持个体车主形成与发展的外在结构性因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压力与制度压力像两块巨大的夹板将个体车主夹在夹缝之中。

第一,制度的压力与市场的压力让个体车主左右为难。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的《新交通法》,主要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护交通参与者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然而,县的个体车主却为《新交通法》的实施而伤透脑筋,尤其是新法规中对超载惩罚力度的加大,让县个体车主难以承受。但他们又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不得不违反法律、法规,冒着生命危险与被罚款的风险,开着超过荷载量100%、甚至1000%的货车早出晚归,企图逃离制度的网络。制度的压力与市场的压力让县个体车主在夹缝中喘不过气来,遵守制度还是维持生存的两难选择让个体车主处于矛盾之中,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矛盾之一:超载还是不超?按《新交通法》的规定,超载是违法的,然而,现实却是市场给出的运输价格仅够成本(油费、汽车维修费、养路费、税费等)开支,几乎无利可图。在笔者的调查中,无论是个体汽车修理行老板还是个体车主均反映:不超载就无法生存,就算超载了,一般的个体车主一月也只有净利1000元左右。这个净利是冒着生命危险所赚来的。任何一个车主都明白超载会引发安全事故,他们因超载而丧命的朋友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却不得不为了生存而铤而走险。在第一个矛盾中,他们选择了超载。

矛盾之二:买报废车、组装车还是二手车、新车?报废车、组装车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严重威胁车主的生命安全,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为了维护公共安全,近年来政府着力打击报废车、组装车市场,而且对于非法贩卖报废车的违法个人和组织采取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轻者罚款、重则坐牢。然而,报废车却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刚性需求的存在。对于大部分不富裕的县个体车主来说,尽管开报废车、组装车是很不安全的,但是很合算。第一,报废车便宜,对于手头上只能拿出1、2万元的车主来说,这是比较合适的;第二,买报废车易于收回成本,因为开货车本来就得冒较大的风险,花4-8万元去买辆二手车是否能收回成本是很难预料的,尤其是在县经济萎靡与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第三,报废车万一被政府没收了,如果积极疏通关系,一般还是能把车要回来。因此,对报废车的刚性需求和部分政府官员的导致了根除“黑车”的可能性比较渺茫。在第二个矛盾中,个体车主选择了违规购买报废车与组装车。

矛盾之二:按规定对汽车进行安全检查还是浑水摸鱼?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新交通法》规定汽车每个季度都必须在二类维修企业作一次二保检修,检修合格后方能拿到由二类维修企业出具的二保单,4张二保单决定了汽车是否有参加年检的资格。然而,在县,由于交通部门对二保单的管理存有纰漏,这便为个体车主提供了浑水摸鱼的可乘之机。

实则,二保单作为汽车检修的合格证应该是由公共部门来统一颁发,而不能由营利性的维修企业来提供。就如同企业的营业执照、合格证书一样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审核后颁发,否则,就会像县的二保单一样成为市场流通的交换物,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价值,反而会搅乱公共秩序、阻碍职能部门的管理。正是由于二保单的市场可流通性,县个体车主抓住这个漏洞,尽量地节省成本,部分具有安全意识的个体车主会坚持每个季度在三类维修企业作一次二保,然后在二类维修企业购买二保单,还有部分个体车主干脆省去了检修的步骤,直接购买二保单以应付检查。在第三个矛盾中,他们选择了浑水摸鱼。

第二,个体车主在市场与制度的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对市场压力与制度压力的选择上,个体车主只能服从市场,求得生存,然而,制度规章的存在对他们的结构性约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这一对矛盾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是他们极力追求的目标。

在具体做法上,县个体车主每天在政府部门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段内工作,也就是早上6点之前,晚上8点以后。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白天货车一般都是在修理店修车、补胎或是停放在自家门前,个体车主则在玩牌、睡觉、喝酒。一到晚上,大家便乘着夜色开车出门装货,直到深夜,早上如果起得够早,在清晨4点钟左右,你就可以看到呼啸而过的超载大货车在马路上疾驰。个体车主们就是这样在市场压力与制度压力的矛盾中寻求平衡点的。他们既不可能完全不顾及规章制度的约束,白天也出门运输赚钱;也不可能完全遵循规章制度办事,那样他们就难以生存,他们试图逃离出制度的天罗地网,寻求制度网络所覆盖不到的时空地带与空白点,顽强“抵抗”日趋严峻的市场压力与制度压力。

然而,作为政府也不可能完全地对县个体车主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他们每个月会偶尔在非正常上班时间段内(早6点前、晚8点后)在某条私人车经常路过的街道堵车。

由于时间是不确定的,不少个体车主也因此落入了法网。但李莉>>>政府与市场:个体户兴衰的生存影响因素46是一旦有个体车主得知了内部消息,马上就会向其他个体车主奔走相告,让他们当天不要出去装货,有“险情”。尽管个体车主们迫于市场压力彼此间的竞争比较剧烈,然而,在对“外”方面他们却是异常团结的。他们就像是抗战时期的游击队,左打一枪、右放一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个体车主们面对市场竞争与政府制度的双重压力“在排斥中团结、在团结中排斥”。

三、结论与讨论

第一,政府权力经营和恶劣市场环境的合力对县个体车主、个体汽车修理行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政府的权力经营导致他们的税费加重、罚款过多,加上不定期的“关系费用”支出使他们的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不堪重负;而市场环境的恶化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经营,造成了利润空间的缩小。政府权力经营和恶劣市场环境合力下的个体户面临着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境况,利润在下滑,他们在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困境。

第二,越是贫困的地区,个体户的发展就越艰难。一方面,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就越多地依赖于税收、费收,政府压给经营者的税费负担就越重,经营者无法承受压力自然落荒而逃,这反过来不利于该地区的脱贫。另一方面,越是贫苦地区,市场就越缺乏活力,如何调动市场活力在中国主要是依靠政府,当政府把精力大部分投入到如何加税的心思中,就鲜有精力去思考如何搞活经济、搞活市场了,贫困地区便更难摘掉贫困的帽子。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县工业一垮,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开始告急,如何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是政府日思夜想的问题,要收入就只能找个体户要,但个体户财力有限,那就只能多设置费用、多罚款来进行创收。然而,政府创收了,个体户就垮了,个体户作为私营企业的过渡阶段发展不起来,县私营企业队伍自然难以壮大,继而会反过来影响县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与县同属一个地级市的Y县,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以商业为主,Y县政府采取着截然不同的做法――积极减免个体户、私营企业的税费,鼓励经营、鼓励投资,Y县个体户发展蓬勃,形势一片大好。这便提出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贫困地区的政府该如何摆脱对税费的依赖,真正将搞活市场作为其工作的核心?政府应该如何真正给个体户创造发展的空间和环境,让他们的创业活力来带动市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个体户的衰退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还是人为地“监管过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是前者,这意味着个体户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阶段个体户“缩水”现象便是他们走向消亡的过渡阶段;但如果是后者,那就意味着政府对个体户的“监管”不但没有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反而阻碍了个体户的发展,逆市场潮流而行。本文认为,县个体户的衰落是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过严”共同作用的结果。很明显,某些行业的个体户由于资本少、投资小、技术含量低,没有能力加入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易遭市场淘汰,随着市场转型的深入,不少行业的个体户被市场的洪流所湮没。但是,大部分集中在第三产业的个体户却依然为市场所需,其中有些甚至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更为紧俏。事实上,在中国尚未完全开发的西部地区,个体户有着广袤的发展空间,因此,个体户的“缩水”只能部分归因于市场,还有相当部分原因则应归咎到政府的“监管过严”。“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是抑制创业活力的关键因素,势必会影响个体户的发展壮大,因此政府对个体户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王石川,2006)。

新的历史时刻给个体户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制度和市场要求。弱小无助、主要由来自社会底层人群构成、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积极扶持和良好市场环境才能生存的个体户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政府应该对个体户放任自流还是重新扶持?个体户将来的路在何方?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时刻?这一切也许需要时间来回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程澍:《草莽英雄――个体户阶层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符平:《我国个体户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姜维壮,梅阳:《中国分税制的决策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4]李茂生,柏冬秀:《中国财政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5]石城客:《个体户锐减是社会的隐痛》,《乡镇论坛》,2006年11月。

[6]时宪民:《体制的突破――北京西城区个体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7]王石川:《谁动了个体户的油水》,《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8月22日。

[8]魏也:《我们不能听任乱收费对个体户敲骨吸髓》,《上海证券报》,2006年8月22日。

[9]袁方:《序言》。见时宪民著:《体制的突破――北京市西城区个体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张家曦:《个体风光可否重来》,《领导之友》,2007年第2期。

[11]Burt,RonaldE。,1992,StructuralHoles:TheSocietyStructuralofCompetition,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12]Erikson,Robert,GoldthorpeJ,Portocarero,Luciencce,“IntergenerationalClassMobilityinThreeWesternEuropeanSocieties:England,FranceandSweden”,inBritishJournalofSociety,vol.30,1979。

第6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一、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队伍现状

伴随汽车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我国汽车市场已经呈现“井喷”的态势,汽车修理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社会保障部、劳动部等部门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我国每年的汽车需求量以13%的速度递增,这意味着每年将新产生近30万个汽车维修岗位。但是,作为劳动力大国,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拥有足量的人员,却缺乏高质的人才。

1.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就目前来讲,我国汽修行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徒模式,即工人以学徒的身份入门,从帮汽修师傅打杂入手,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很少能够准确地判断汽车故障。在整个行业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8%左右,中高级技师则更少,仅占7%左右。

2.初级人才泛滥。我国汽修市场从来不缺初级人才,所谓的初级人才是指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落后、具备基本操作能力却缺乏实际维修经验的人才,这部分人占现有汽修市场的70%左右。他们大多是从学徒做起的工人,或者是脱离田间劳动走入汽修行业的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高端的操作技能。可以说,在我国的汽修行业,初级人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3.技能型人才紧缺。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判断汽车故障的复合型人才。汽修领域技术更新快,需要的是对机、电、液都熟悉的维修人员,以免出现车辆档次与维修技术形成反差的情况。汽车维修行业经常涉及现代化电子检测设备,在维修程序上也比较复杂,涉及到接车、记录、检测诊断、修理等程序,由于程序操作内容不同,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同时,在维修理念上,“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正在取代传统的“坏了再修”的观念。因此,汽修人才的培养必须对症下药,以高技能、高知识、高水平为重点。

二、现代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事关驾驶员人身、财产安全的汽修领域,职业道德更为重要。首先,要抵制欺骗行为,不能无中生有,或者夸大事实,使车主在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被动接受汽车检查或修理。其次,要诚实守信,特别是在配件调换过程中不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另外,不能“图财害车”,为了达到修理目的而故意损坏车辆或配件。一个优秀的汽修人才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汽修企业能够长期运转的必要保证。

2.计算机操作能力。如今,几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汽车修理行业也是如此。汽修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更要学会运用计算机系统操辅助修理工作,例如车用单板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式。此外,还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来补充和丰富业内知识,借助互联网来了解车型的维修数据、程序,以及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等。

3.提高英语水平。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突破地域的限制,国际化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在汽车制造行业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进口车在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现代汽修人才必须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以便在工作中能够顺利查阅相关车型的资料,了解维修手册、读懂最新的修理技术,等等,否则,维修工作将举步维艰。

4.同时具备机、电、液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看、听、摸在汽修故障检测中是最常用的方法,很多经验丰富的技师能够通过以上方法基本辨别出故障。可是现代汽车功能日益繁多,比如有音响设备,有空调,再按照以往的方式发动机工、底盘工、电工分工协作就太麻烦,所以,同时具备机修、电和液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最理想的现代汽修人才。

三、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1.严格上岗考核机制。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等进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考核上岗资质。(1)严格把握行业准入关。规范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以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2)定期培训。对于在岗工作人员,汽修企业要进行定期培训,巩固固有知识,总结操作经验,提升业务能力。(3)净化就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上岗现象。

2.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没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都等于做无用功,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理论要结合实际,在培训过程中要提升实际操作课程的比例,避免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培训人员必须是深谙行业动态的尖端专业人员,能够根据行业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拓宽学员的视野,丰富学员的知识。

第7篇

关键词:平衡检测;汽车修理

一、 平衡检测的方法

机械工程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逐渐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高的机械工程水平带来了更为优秀的汽车机能和平衡技术。一般在汽车的平衡检测之中,早期的平衡检测一般使用千分表观测振幅,用于估计不平衡量。现在的平衡检测一般使用软支撑动平衡机,是在其转子的水平位置观测是否具有不平衡量,相较于早期的平衡检测方法更为精确,功能更为完善。

汽车检测中的平衡检测一般分为两类,即静平衡和动平衡,旋转零件要达到静平衡,要满足的是分布于该旋转零件上各质量的转动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而动平衡达成的条件为转动惯性力与惯性力矩的矢量和均为零。

静平衡的检测较为简单。最为简单的静平衡检测一般是将试件装载在测试专用的转轴上,然后将转轴在光滑的导轨上滑动,当试件不平衡时,较重的部分会在滚动之中落在下方,需要用加重或是去重来使得试件达到平衡,平衡时,以试件旋转或是滚动至任何位置都无法转动为平衡的标志,一般汽车修理厂之中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平衡。

在较为大型的汽车批量生产厂家之中,一般使用效率更高的重力式平衡机,在检测时,试件无需转动,不需要驱动装置。同时,离心式检测机也在大型生产中使用较多,其主要是针对飞轮、离合器等汽车元件进行平衡性的检测。

而车轮的动平衡检测一般通过两类检测来进行评价。其一是“就车式”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在检测时无需将车轮从车辆中拆下,只需要将车辆从原地使用液压升降机等升高,即可进行实验。在实验之中,所针对的旋转组件实际上包括轮胎与制动鼓等汽车组件。这种检测方法在实际中的缺陷主要是支撑件的稳定难以到达要求,对汽车轮胎等组件的损耗较大。

检测动平衡的第二种方法是“离车式”检测,这种检测方法需要将车轮拆下,放在平衡机上进行平衡性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的使用过程之中,车轮的拆卸较为困难,但操作上比起“就车式”检测较为方便,对轮胎等平衡元件的损耗也较少,实验可多次重复,得出的结果也较为准确,是目前在汽车动平衡检测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二、 汽车修理之中平衡检测的应用

随着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汽车行业 提高平衡检测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品质的需求, 同时也能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汽车修理行业的平衡检测手段必须进行必要的发展,同时,在汽车的制造业之中,相应影响平衡性的制造细节也必须进行优化,以便于满足人们对于汽车平衡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汽车修理中的平衡性检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千分表阶段,这一阶段修理人员以及制造人员对于汽车元件的平衡性检测是通过千分表上的数据来分析汽车平衡性如何以及分析汽车是否出现故障,千分表是汽车的运行使用之中重要的检测仪器。第二是火花式机动平衡机检测,相对于千分表检测技术有了较大的技术进步,在确定汽车不平衡位置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更便于汽车故障部位的检测。第三是当今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当今在汽车修理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软支承动平衡机检测,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汽车平衡检测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检测方式之中使用了微电子的检测与记录,大大调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效率,其原理是使用电子脉冲来检测元件的不平衡位置,然后与转子的频率进行对比,从而检测出汽车元件的不平衡点。

在汽车的平衡检测之中是允许存在不平衡的,只有当汽车处于完全平衡状态下,汽车的旋转体才能处于理想的平衡状态。而由于环境中的种种限制,旋转体显然无法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与汽车的平衡状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假如想满足人们对汽车平衡的要求,汽车行业的平衡检测技术必须有相应的进步,但是不同汽车品牌的汽车的零件制作标准不尽相同,这也给检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平衡性的要求,汽车行业中的平衡检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平衡发动机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了, 并且平衡技术的发展也将近半个世纪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平衡检测技术中逐渐出现了软、硬平衡技术。软支撑技术的测量主要是运用传感器检测振幅的摆动来确定汽车的不平衡性, 而硬支撑技术通过传感器来检测离心力的大小,进而来确定汽 车的不平衡性。从而促进汽车修理中平衡技术的发展,也满足人们的需求。

汽车的平衡检测主要原理是以平衡方式为基础的,而 汽车本身的平衡方式通常有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静平衡是指运转零件上的每一部分的转动力的矢量和为零。而动平衡的条件更为严格,除了满足静平衡的各项要求,还要使运转构件上 的每一部分零件转动所产生的惯性力之和为零。平衡机早在 100 多年就出现了,但是平衡技术的崛起和发展却近几十年才开始。 汽车平衡检测的手段和设备先后经历了千分表阶段、火花式机动平衡机阶段、软支承平衡机阶段。动平衡机发展到软支承平衡机,功能基本满足实际需求,这种平衡机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测系统选频放大转换成脉动信号,从而驱动闪光灯发出与转子频率同步的光,转子每转一周照射一次,通过比对照射结果可以找到不平衡的相位,最后找到不平衡位置。

三、平衡检测过程之中的注意事项

在汽零件的平衡检测之中,首先要进行的是零部件的平衡性分析,还要注意对汽车平衡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静平衡与动平衡的检测数据是在汽车平衡性检测之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因此在静平衡与动平衡的检测之中要做到精细,注意细节与数据的分析,针对被检测零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平衡检测方法,也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与检测的效率。

在检测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做好检测平台的准备工作,注意检测平台的清洁与清理。其次,在汽车零件的平衡性检测之中,若是检测需要拆卸汽车零部件,在拆卸时要注意拆卸下零件的保存,以免在检测之后发生零件的损坏和丢失,造成汽车损坏。最后,在机械设备上检测零件的平衡之时,要注意零件是否有弯曲损坏等破损情况,要跟据零件的状态选择平衡检测的方式,假如机械零件损坏较为严重,那么,应该对零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之后才能进行检测。

四、 结语

本技术对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平衡检测技术在汽车修理中的应用现状,并介绍 相关的平衡检测技术的多种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事项,对于本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创新。相信平衡检测技术 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保障汽车安全行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人才;技术能力

现如今,人们出行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得人们办事更加有效率,而且带动了许多新的产业的诞生,推动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的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第一,突破了 1100 万辆。科技水平在日益提升,汽车也因此越来越智能化,这就对汽车检测与检修技术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汽车检测与检修技术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拥有精湛的技能,知识理论水平专业化,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又要擅长实践操作。不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还有待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教育者发挥其作用。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教学模式、上课氛围、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通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于这些知识基础以及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保持放松的姿态学习,引导其积极参与实地培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求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企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缺少人才。维修电工、保修员、钣金工、机修工、汽车技术总监、车间主任、配件经理等是处于我国汽车维修一线作业的工作人员。调查研究显示,在这些人当中,至少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未拿到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而在拿到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的人中,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超过百分之九,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员寥寥无几。不过,目前汽车维修检测市场人才紧缺,因此即使是尚未经过系统训练甚至是从未经过培训的人也从事了汽车检测和维修的相关工作。为了改变汽车维修检测市场的人才紧缺的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已经开始进行扩招,不过,在汽车专业教学上,职业院校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保守,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存在的各方面缺陷,才导致了高职学校毕业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变汽车检测市场的现状。整个汽车维修行业受维修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影响而难以发展。因此,作为高职汽车专业教育者,应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1.实践与理论难以结合

从目前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尚能看到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子,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讲解上,实践一般都被安排在理论教授以后,而且实践机会较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显得被动,难以真正消化并吸收知识,学习效果欠佳,

2.受传统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汽车这一专业有较多的专业术语,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都感觉既枯燥无味又生硬难懂,更别谈职业素养与职业服务意识了。教师对教材的讲解生硬抽象,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由此便容易渐渐褪去学习的热情。可见,应该运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而言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并要求这些人才既要与社会生产与工业建设需要相适应,又要能够满足体系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需要。此外,汽修人员仅有高端的技能还不够,最基本的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服务意识。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育者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学会审时度势,了解汽车维修检测市场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根据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式,确保教材理论和实践能够成功接轨,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具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服务意识,为国家汽修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合理制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理论教材

在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结合汽车专业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上的不同实际需要。在制定或改动高职汽车专业教材前,应先了解汽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如此一来,在制定教材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教材内容,并扣住最新科技信息,以适应相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教材成型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适时调整教材内容,制定一部真正具有实效的理论课教材,使得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起来。

2.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培训

学生经过理论课上的学习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接下来就需要走进实践。不过,尽管经过了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仍然有大部分学生缺少对汽车专业感性的认识以及对汽车专业知识整体结构的直观的认知,在进行实践操作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难以独立完成实践操作。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再让其自身加以完成,要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达到应用自如的地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巩固理论知识,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其自身应牢牢掌握汽车维修行业的知识技能,了解市场动态,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采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经过一系列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对此,我国包括高校在内的各个学校几乎都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来检测。这种考核模式过于单一,会使得学生过于极端,偏移学习重点,误导学习动机,形成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想法,为通过考试,为拿到汽车专业相关从业资格证而一味死记硬背,放在知识理解与实际操作上的精力却少之又少。考核方式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是知识的记忆能力与纯粹的做题能力,还应包括对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的检测。可见,高职汽车专业考核应注意考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检测,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只有这样一种考核方式才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俱佳的综合性人才,从而适应汽车维修市场的实际需求。

4.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汽车维修行业内,经常会有人为了收取更多的修理费而夸大汽车故障,汽车配件以次充好,或者恶意损坏汽车而索取更高的修理费,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汽车修理行业。可见,在汽车修理行业内,许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较低,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5.注重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衔接

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修理厂内的工作人员大都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缺少高技能,另外还有很多岗位空缺,如负责汽车的研究发明和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等岗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在校就读的三年内,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实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以便于今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目前,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未来高职汽车专业的发展也将十分可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创设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管理;对策

前言

汽车的性能指标是确保汽车发挥正常使用效果的关键,汽车维修管理却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及使用寿命的基础。只有对汽车进行科学的维修管理,使其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才能为其安全、可靠行驶提供保障。但是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汽车维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汽车维修工作真正为汽车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汽车维修管理。

1 汽车维修现状分析

由于受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限制,汽车维修行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对汽车维修管理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行业标准不完善,开业技术条件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从而阻碍了这些新型维修模式的发展。第二,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严重。目前的中国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从生产领域来说,整车生产企业认可的配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剩余产能生产的配件、仿制配件、假冒伪劣配件等一同流入市场。第三,维修行业和汽车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在对个体汽车检修业户管理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的无组织状态,没有统一领导,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汽车管理部门对这些个体汽车检修业户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个体汽车维修厂设备不齐,技术落后,难以形成一定维修规模,无法保证当地车辆技术状况良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个体维修厂技术人员的水平较差,缺乏正规培训,而且设备陈旧,资金短缺,修理工艺停留在手工作业的水平上,根本无法保证汽车维修质量;小修厂收费标准极不统一,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个体维修小厂,检测设备不全或者根本没有检测设备。第四,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汽车维修全行业整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维修成本高。第五,汽车维修方式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摆脱原维修方式的周期结构制约现在,仍有不少维修企业不是以检测诊断为依据,参照机械运行记录,综合评定之后来确定修理方案,而是以简单的经验判断替代状态监测,仍然是按汽车运行时间分期进行项目检修,致使修理项目与汽车实际故障状况不相符。第六,汽车诊断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不断增长,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种多样的维修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使得维修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然而,现阶段有些汽车维修企业的故障诊断技术,检测手段和保养、修复技术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2 加强汽车维修管理的对策

(1)根据汽车维修管理现状不断完善汽车维修管理机制。加强横向联合,形成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合力。由于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涉及交通、工商、税务、城管等多个部门,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而使各部门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大大削弱。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横向部门的配合,营造齐抓共管的声势。形成汽车维修市场的动态长效管理机制,汽车维修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市场,所以汽车维修行管部门要根据市场发展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及时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法。

(2)横向联合促进自律。促进企业内的横向联合,走专业化生产道路汽车维修专业化代表汽修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维修行业发展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附属和补充,从矛盾的相互作用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汽车工业发展,做好市场调研,为维修行业发展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调节供求关系,引导企业横向联合,走网络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促使汽车维修从附属型走向独立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健康发展。积极开展行业优质服务活动,汽车维修协会应结合全行业实际,开展“用户信得过企业”“优秀企业”评选活动,开展此类活动,利用外部机制,激励企业改制、转制,优化行业结构,净化行业风气,加快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维修市场。促进汽车维修企业间的自律,环境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问题,依据国外经验,排污严重的车辆占汽车总数的10%~15%,而这些汽车大多数是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维护造成的。因而车辆维护在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维修行业协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通过其自律作用,可以指导汽车维修企业认真承担汽车尾气治理任务,把住维修、质检质量关。

(3)重视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注重现代修车理念的培养,传统修车一直统治着我国修车行业,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汽车修理工,这种修车流程关键在于判断汽车故障点,这种凭经验修车在过去修车实践中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产车、进口车大量涌现,种类繁多,低、中、高档车应有尽有,汽车上的高科技产品的配置越来越多。这种局面对我国汽车修理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每位汽修人员必须面对这一切改变,墨守陈规、因循守旧者终将被淘汰出局。传统经验修车法将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一个修理工今天修车遇到的问题,也许他以后永远不会再遇到,面对他的或许永远是新车,永远是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经验无处可寻,再也不能像传统修车那样,跟着感觉走,,感觉发动机坏了,就拆发动机,感觉变速箱有问题就拆变速箱。对于现代的轿车,这样凭感觉修车是非常有害的。改进汽车修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4)掌握新的维修技术。设备越是先进复杂,维修工作就越依附于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因而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其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是不解体保养技术和现场快速修复技术。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多年来,我国在开发、研制检测设备仪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多家科研机构针对现代机械设备中的电气系统、电子自动监控系统的性能参数的测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建立以后的机械自诊断系统创造了基础。因而从长远来看,设备的自诊断系统将成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现有互联网上建立基于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设备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它可以让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实时了解到设备现场的运行状况参数,根据这些参数,故障诊断中心和专家就可以准确、及时地对机械的状况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解体保养技术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是施工现场保证机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因而一直是行业研究的重点。由于它们都是建立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基础上的,因而建议行业在这些方面多做工作,以扩大不解体保养及现场快速修复的适用范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